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宇三農

法治宇三農

發布時間: 2022-06-02 16:19:45

⑴ 我想問一下全國三農法治調研中心的三農調研員有什麼工作事項

三農調研員工作事項如下,望您參考:
1.積極認真地開展三農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按主題、分行業、分領域、分區域、分事例的進行精準三農普法工作,以及法律法規的司法實踐探討及社會調研反饋工作。積極有效地宣傳推廣黨和國家三農政策及項目。
2.做國家重點三農課題調研和三農政策項目反饋的學術性工作,對社會熱點、焦點現象等課題研究,要有立項、有計劃、有重點、重實效地開展活動。提供維權援助服務時,以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弘揚正氣,以維護國家及人民利益為己任。
3.在調研中對涉及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各類法人組織的調研或資訊核實時,除主動示證外,還必須持相應的介紹信、調研函、資訊核實函等文函原件。要依法依規明察暗訪,並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工作。
4.用好三農領域的網路信息一體化應用平台,積極採集編發各類三農資訊信息,對時代風貌、典型示例、新人新事、成功經驗積極宣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己任。

5.開展三農信息化服務工作時,認真執行服務收費標准,嚴格遵守公益性調研活動與信息化服務工作分開進行,杜絕在調研、維穩、維權活動中變相收取費用。主動與屬地政府職能部門聯絡溝通,不擅自行動,要做到事事有匯報、件件有總結。
6.凡有營私舞弊、弄虛作假、收受賄賂、敲詐勒索的人員,本單位將予以除名,並視具體後果做相應處理,情節嚴重的將依法移交司法機關。

⑵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問題思維來認識三農工作重點熱點難點問題

權力是人民給來予的,必須自對人民高度負責,領導者是打工仔,人民才是父母。
各級領導者在行使公共權力的時候,無論是決策還是執行,以及化解各種社會矛盾,都應當增強法治觀念,都應當不斷的審視其行為的合法性、許可權的合法性、內容的合法性、手段的合法性和程序的合法性。
如果發現在決策和執行中確有違反法律的地方,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地方,應當本著法律至上和人民至上的原則,主動及時的糾偏。

⑶ 如何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農村是法治建設相對薄弱的領域,必須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三農」工作。同時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善於發揮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1、健全農村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財產權的保護。抓緊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明確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界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之間的權利關系,保障好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益。統籌推進與農村土地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和修改工作。抓緊研究起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加強農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2、健全農業市場規范運行法律制度。健全農產品市場流通法律制度,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交易,營造農產品流通法治化環境。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適時啟動相關立法工作。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規范農業投入品管理和生產經營行為。逐步完善覆蓋農村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方面的法律法規,適時修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3、健全「三農」支持保護法律制度。研究制定規范各級政府「三農」事權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支出責任。健全農業資源環境法律法規,依法推進耕地、水資源、森林草原、濕地灘塗等自然資源的開發保護,制定完善生態補償和土壤、水、大氣等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明確政策性和商業性金融支農責任,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農業保險健康發展。加快扶貧開發立法。
4、依法保障農村改革發展。加強農村改革決策與立法的銜接。農村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立法要主動適應農村改革和發展需要。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立法條件成熟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需要明確法律規定具體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的,要及時作出法律解釋。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繼續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基層執法隊伍,合理配置執法力量,積極探索農林水利等領域內的綜合執法。健全涉農行政執法經費財政保障機制。統籌城鄉法律服務資源,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4、提高農村基層法治水平。深入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各級領導、涉農部門和農村基層幹部法治觀念,引導農民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引導和支持農民群眾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理性表達合理訴求。依法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依靠農民和基層的智慧,通過村民議事會、監事會等,引導發揮村民民主協商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切實防止出現放鬆農業的傾向,勇於直面挑戰,敢於攻堅克難,努力保持農業農村持續向好的局面。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研究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面臨的風險挑戰,科學謀劃、統籌設計「十三五」時期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三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堅持不懈改進工作作風,努力提高「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⑷ 全國三農法治調研中心的地市級三農調研中心工作內容是什麼

您好,地市級三農調研中心主要負責:
1、開展三農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以及法版律法權規的司法實踐探討及社會調研反饋工作,
2、重點三農課題調研和三農政策項目反饋的學術性工作對社會熱點、焦點三農現象等課題研究,提供三農維權援助服務。
3、利用三農領域的網路信息一體化應用平台的176和168網站,積極採集編發各類三農資訊信息

⑸ 全國三農法治調研中心的社會監督員都有哪些工作職責

全國三農法治調研中心的社會監督員主要履行下列工作職責:
1、對「三農」政策法律法規落實監督和反饋;宣傳推廣黨和國家惠農政策及惠農項目;
2、對社會熱點、焦點「三農」現象等工作的監督反饋;
3、行使憲法賦予公民的監督權利(詳見憲法27條、41條);
4、利用「三農」領域的網路信息一體化應用平台的176網站群和168網站群,積極採集編發各類「三農」資訊信息;
5、監督和反饋所執行地的「三農」行政執法工作和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活動。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⑹ 我國當前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是

一,轉變發展觀念

1,在指導方針上,要改變城鄉發展中長期存在的「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市民輕農民」的傳統觀念,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全局意識,做到城鄉發展一盤棋,從思想上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在發展模式上,要扭轉局限在「三農」內部解決「三農」問題的思維慣性,確立用工業化富裕農民、用產業化發展農業、用城鎮化繁榮農村等綜合措施解決「三農」問題的系統觀念,以工業化的視角和系統工程的方法謀劃農業的發展。

3,在發展戰略上,要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重點做到「三個傾斜」。

二,加快改型進程

工業化、城鎮化是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當前全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三,壯大集體經濟

村級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可採取以下途徑:

1,盤活存量資產。培育村級集體經濟增長點,開拓新的發展領域,首先要考慮的是集體經濟的原有資產積累,對其進行改造,以擴大規模。

盤活閑置存量資產,對集體原有閑置的辦公樓、廠房、祠堂和廢棄學校等設施,通過整修或翻建,提高存量資產的利用率,培育穩定、可持續收入來源。

2、提高土地經營效益。土地是農村集體資產中最重要的資源,在農村實行集體化道路的過程中,要全面開展村級土地、房屋資產的清查,積極開展宅基地、農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積,拓展集體資源的運作空間。

3、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從當前全國所有富裕村來看,它們都具有雄厚的集體經濟,即村辦集體企業和第三產業。二、三產業的發展壯大是農村首先富裕的重要條件。

農村實行集體化以後,參加集體勞動的畢竟是少數,還有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需要解決,為此集體一方面要鼓勵、引導一部分有一定資金和技術的農民外出打工或經商,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讓農民就地務工,走「亦工亦農、工農並舉」的道路。

4、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集體發展農業產業化、山區開發、綠化造林、生態保護、農業綜合開發、小流域治理等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要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結合起來,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惠農政策

隨著國家財力不斷增強,國家政策開始偏向農村。從2004年開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但部分惠農政策實施的效果並不理想,需要進一步完善。

五,加強組織建設

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堅持用人標准,體現時代要求,使領導班子在素質上有較大提高,年齡上形成梯次配備,知識和專業結構上有明顯改善。

2、切實推進基層民主。把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規范村務、財務公開。這方面重點要強調發揮好村幹部的「領頭雁」作用。

要發揮好村幹部作用,關鍵是我們要具備發揮作用的基本本領,包括知識水平、領導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本領。

3、加強農村基層幹部的自身建設。廣泛開展對村兩委班子成員的知識培訓,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層次性、有效性,切實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的素質,努力把村班子幹部培養成政治堅定,具有市場觀念、科技頭腦、創新意識,善於調查研究、了解民意、勤懇服務的新型領導者。

4、加強作風建設,力戒無視群眾利益甚至是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搞花架子的做法。

(6)法治宇三農擴展閱讀:

「三農」問題在我國作為一個概念提出來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此後逐漸被媒體和官方引用。實際上「三農」問題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存在,只不過當前我國的「三農」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是中國農民數量多,解決起來規模大;

二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單方面獨進,「三農」問題積攢的時間長,解決起來難度大;

三是中國城市政策設計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比較效益短時間內凸顯,解決起來更加復雜。

⑺ 如何通過法治來保障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要求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全面推進農業發展
做強農業,必須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發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
繁榮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加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記者 林暉 王宇)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份中央一號文件1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這份文件題為《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2000字,共分5個部分32條,包括: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文件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如何在「雙重擠壓」下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農業競爭力,是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考驗。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挑戰。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加速,城鄉互動聯系增強,如何在城鎮化深入發展背景下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城鄉共同繁榮,是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破解這些難題,是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彰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朱立志認為,與去年相比,今年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相信在文件部署下,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有望加快推進。

⑻ 什麼是保護「三農」利益原則

1.依法治農原則
依法治農原則,是指涉及農業、農村以及農民利益的活動,都應當依照憲法和農業基本法的規定進行,一切國家機關和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違背,即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依法治農原則是農業法的根本制度原則,是依法治國的體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的基本要求,對實現農業法的基本目標和「三農」問題的解決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保護「三農」利益原則
保護「三農」利益原則,簡稱「保護農益」原則或「三農保護」原則,是指農業立法、執法、監督和司法要依據憲法和農業基本法的要求,切實保護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根本利益,並給予適度的政策以及資金等傾斜性支持,該原則體現了農業經濟的基礎地位,回應了農村社會基礎薄弱以及農民處於的弱勢群體地位的現實.支持與保護「三農」利益原則體現農業法的公正價值觀,是農業法的根本價值原則或者說「維權原則」,是「依法治農」原則的必然要求和結果.
3.農業經濟、生態與農村社會協調發展原則
農業經濟、生態與農村社會並行協調發展原則,是指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農業生態的維持和改善相結合,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農村自身的建設相結合,農業生態的維持和改善與農村社會的建設相結合,不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發展,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生態與社會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
4.市場導向為主,政府調節為輔原則
該原則的基本內容是,在農業立法以及農業行政活動中,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的自身規律建立農業法律制度,並按照市場的規律授權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管理農業和農村建設.該原則是農業法的方法原則或手段原則.
5.科教興農原則
科教興農原則的含義是,依靠科技就是依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和科教興國的方針,堅持教育為本,把農業科技和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重要地位,增強國家的農業科技實力和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三農」現代化服務.為此,《農業法》第7條確立了科教興農的方針.科教興農原則屬於農業法的手段原則或方法原則,發展與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強化農業教育的根本目的仍然在於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三農」現代化服務.
6.社會支持,共同參與原則
社會支持,共同參與原則基本含義是,在現今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業的基礎地位薄弱和農村社會發展滯後的形勢下,充分發揮我國政府、社會和個人以及國外的各種資源,共同支持和參與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建設.
以上六大原則間的關系如下:依法治農原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與農村建設的法治原則,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基本目標的制度保障,是農業法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原則,保護「三農」利益是則農業法的根本價值所在,而農業經濟、農業生態與農村社會並行協調發展則是農業法的價值平衡器,是實現「三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價值坐標;以市場導向為主,政府調節為輔的原則、科教興農原則以及社會支持、共同參與原則分別是實現農業法基本目標的手段原則或者說方法原則.

⑼ 用法治思維做好三農工作,聯系實際,自擬題目

細說三農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的「老大難」問題,說「老」是因為問題已經持續很久,多少年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說「大」是因為事關全面小康目標實現、國家現代化、糧食安全,事關8億多的農村人口;說「難」是因為農業人口較多,農民整體素質不高,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發展水平低,農業投入少,城鄉二元結構等等因素造成了發展難,解決難。但這個「老大難」問題又是擺在各級政府、各級部門面前不得不解決而且必須解決好的問題。針對這些狀況,結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淺見,望與讀者共勉。
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到總人口的60%以上,但是農業發展一直處於世界中下水平。2010年全國7億2750萬農業人口創造了35477億元農業總產值,人均創造農業產值不及美國的四分之一。究其原因,有粗放發展的問題,有農民科學素質低的問題,有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的問題,有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農業發展方式的問題。不徹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變過去小農生產、自給自足、過多依靠勞動力和化肥投入,靠天吃飯的現狀,農業發展要取得長足進步非常困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科學統籌、合理規劃、突出重點,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能顧此失彼,而要有方法、有步驟、系統化的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方式轉變,所有制形式改革。徹底走上一條規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競爭強、農業產值大、農產品附加值高、生態環境好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用「工業化化農業,城鎮化化農民,市場化化農村」的理念推進「三農」工作。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做好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戰略思想,按照工業化、城鎮化的方法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去推進「三農」工作,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辦法去化解「三農」難題」。(一)、用工業化發展的辦法發展農業,實現農業工業化。農業是基礎性很強,附加功能很多的行業,只有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大生產工業化的同步,國家才能實現整體工業化。農業發展要充分利用工業化機遇,藉助機遇推動非農產業快速發展,給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藉助工業化興起的食品技術革命促進農產品的多層次加工增值;藉助工業化所帶來的豐富的農業裝備發展設施農業;藉助工業化對農業原料的充分利用發展農工貿一體化經營;藉助工業化的廣泛影響促成農業生產方式和工業經營方式的嫁接,實現農業企業化管理。(二)、推進城鎮化,讓農民逐步轉變成市民。實踐證明,城鎮化可以有效的實現農民到市民的轉變,要積極穩妥的推進城鎮化進程,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擴權強鎮,用城市化的發展理念去吸引發展資金,吸引發展要素,吸引發展人才,把農村有知識、有文化人群匯聚到城市建設中來,在城市興業,在城市發展,在城市定居,逐步減少農村人口。(三)、推進城鄉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和農村市場化。「百業農為本,農興百業興」,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經營要以市場為導向,要逐步建立起市場體系健全、運行機制完善、市場關系規范、市場競爭有序、宏觀調控有度的農村市場經濟體制,將市場機制和市場行為貫穿、滲透於農村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以及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形成有機對接,著力培育農民成為市場主體的整體素質,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活躍農村市場要素,繁榮農村經濟。
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的方針來發展現代農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來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科學決策,合理規劃,形成功能齊全、結構合理、特色突出、層次明顯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在城郊結合部、近郊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城市休閑生態農業;在遠郊土壤肥沃區極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規模化經營,發展設施農業,鼓勵農機具的使用,大力發展高產、高效、優質農業;在山多地少地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開展經濟林種植加工,林果產業;在水資源豐富地區,大力發展現代養殖,畜牧、家畜飼養、加工以及飼料行業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帶動輻射作用,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步實現農業的整體現代化。
四、加大農業投入,夯實農業基礎。農業發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近年來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增加農業投入,逐漸減輕農民負擔,先後取消了農業特產稅、教育附加費、屠宰稅、發放種糧補貼、農機具補貼、限制最低糧食收購價格等。農民的生活水平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全國農民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人民幣,但是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民增收依然緩慢,農業抗風險能力依然很低,農業增效的後勁依然不足,農業所處的弱勢狀況依然沒有改變。只有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興農田水利、田間道路修築工程,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
五、創新培訓方法,提升農民素質。「三農」問題,重點是農業問題,難點是農村問題,瓶頸是農民素質問題。沒有農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再好的政策都是徒勞。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培養數以萬計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質要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首先培訓方法上,不光是「培」重點要「訓」;不光是「理」重點是「論」;不光要「全」關鍵要「細」;不光要「送魚」關鍵要「授漁」;不光看「量」還要看「質」。其次,要細分培訓群體,分類培訓。針對不同的群體採用不同的培訓方法,才能突出培訓實效;最後,培訓要更加註重培訓成果的轉化,培訓效果好不好,要看實效;培訓方式怎麼樣,要問農民。培訓過程中更加註重培訓成果轉化,可以結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引入農業種植企業、銷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帶動該村所有農民發展一種產業,最終形成農民負責種植,企業負責加工、收購,培訓部門負責技術的農民培訓模式,促進農民培訓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六、加快勞動力轉移和土地流轉。土地和勞動力是財富創造的兩大重要因素,只有實現兩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合理流動,激發要素潛能,實現最大效益。一方面要積極培育農村土地市場,促進土地有效利用,建立完善配套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營造配套的法律政策環境,逐步剝離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轉和勞動力轉移的契機,重新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生產力,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在土地合理流轉的同時,要高效、扎實、有序的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工作,努力促進農民就業,逐步把富餘勞動力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中來。
總之,「三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項系統而復雜,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循序漸進的去打牢基礎,逐步完成。相信有一天「三農」問題不再是問題,城鄉不再叫城鄉,農民不再叫農民,農業更加發展,農村更加繁榮,居民更加幸福。

⑽ 怎麼在《法治三農網》上發表文章

《法治三農網》是全國三農法治調研中心176個會員站的核心站之一,在上面發表文章只有會員才可以,網站尾部應該有聯系方式。

熱點內容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