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趙恆法學

趙恆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6-03 00:38:14

『壹』 河溜中學校長趙恆龍被教師杜鋒打斷了鼻樑骨,眼臉被縫數針,杜鋒觸犯法律了嗎應該如何處理呢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是人呢。希望發帖的人不要用有色眼睛來看待這件事。

『貳』 古代四大發明的作者

雖然司南、造紙術、火葯和活字印刷術是赤縣神州的炎黃子孫們盡人皆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但是這種觀念卻並不被國際學術界廣泛認可。且不說對磁石之定向功能的認識並非古代中國人的專利,活字印刷術更難說是北宋人畢升的獨特貢獻。畢升的泥活字只是作為沈括《夢溪筆談》里的一則「軼聞趣事」 聊備談資而已,並未轉化為任何實用技術,其存在甚至需要近代人去「發現」 。而1450年德國人谷登堡發明的銅活字印刷術卻迅速得到廣泛應用,為《聖經》從教士的秘笈變做大眾的普及讀物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近代文明的產生也因此成為可能。沒有任何跡象顯示谷登堡發明銅活字印刷術,是受到了什麼可能來自中國的啟發——當時的中國甚至早已遺忘了畢升的成果。

退一步說,司南、造紙術、火葯和活字印刷術即便全是我們祖先的原創,它們也只能被稱作「四大技術發明」而不是「四大發明」,因為,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畢竟是制度,而不是技術。因此,從制度方面尋找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比緣著技術這根獨木橋求魚要有意義得多。恰好,在古代中國眾多獨特的制度之中,有四項如今在世界范圍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我把它們叫做中國古代制度上的四大發明。

這四大發明裡第一項,就是考試制度。

雖然廣泛意義上對人的考察、考核可能自從有了人類就開始了,但是真正把命題考試作為一項國家的制度安排,並且作為人才的選拔標准,卻是中國人的發明。

在考試制度產生之前,政府官員如何產生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春秋時期之前上層貴族基本上世襲地壟斷了政治權力,這對於下層的人來說是很不公平的。戰國時期下層知識分子「士」登上政治舞台,實際上提出了一個怎樣進行制度設計以「選賢任能」 的問題。當時為了使自己的才能可以被統治者發現,「士」需要周遊列國,對各國君主進行游說。但是這種自薦方式並不能保證大面積地發現潛在的高人,更無法保證被提拔上來的人是適合任事的。

因此,漢代發明了「察舉」制度作為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察舉」的方式是:由地方官員每年把當地的優秀人才「察」出來,再「舉」到朝廷去。朝廷對察舉出來的人才進行培訓之後再委任到地方。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可以減少人才的「遺漏」情況,但是這種制度實行一久,負面效應就變得很嚴重。主要問題在於:士人一旦通過察舉登上官場,有了選才的權力之後,往往傾向於選拔「自己人」 ,這樣就導致了世代壟斷文化權力和做官資格的「士族」的產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士族對於官職權力的壟斷已經非常嚴重,以至於不但士族與「寒門」之間在權力地位上產生了世代相沿的分層,在血緣上,士族也拒絕與寒門通婚。曹魏雖然發明了「九品中正制」對人才進行評級任用,但是評定的人才等級卻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士族與寒門之間發生了斷裂,這樣不公平的社會結構是難以保持長治久安的。

士族控制政府的各路要津,形成門閥,不但左右了朝政,像王導、桓溫這樣的大權貴還掌握了軍權,皇帝也不得不看門閥的眼色行事,這種情況持續了三百多年時間。到了隋朝,由於皇帝自己也是大貴族篡位當上的,便思量如何削弱門閥士族的權勢,這樣,科舉制就被發明出來了。

這種全新的制度的特點是:錄取人才只憑考試成績,而不問出身;並且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為皇帝服務結合在了一起。使得所有讀書人獲得了形式上平等的政治參與機會,並且官僚隊伍的構成,也由原來主要來自世襲貴族變成了多種來源共存,政權合法性基礎得以擴大。

唐代,由於進士出身的人日益受到重視,士族的勢力便顯得日漸式微。越來越多的庶族人士通過科舉進入了政權的核心,打破了少數權貴家族對上層權位的壟斷,使得社會流動顯得相當公平。

唐代是科舉制度的初創期,很多制度仍然不是很成型。比如,唐代進士的錄取就並不以考場上的答卷為全部依據,而是要參照考生的「平時成績」 。考生在士林中的名望往往成為能否登科的關鍵因素,因此,有心進取的考生便需要在平時做大量的「場外功夫」 ,把時文作品提交給達官貴人,請他們向考官推薦自己。這在當時叫「行卷」 。

「行卷」的弊端是容易想見的:獲得推薦的多數是上層名流,而且也比較容易舞弊。為了改進行卷的不足,宋代開始,考試採取密封糊名、鎖閉考場、派人監考等等一些列嚴厲手段防止作弊。一套嚴密的考試制度初現輪廓。宋代官員全部通過考試從讀書人中產生,士族的勢力不復存在。由此社會文化也發生了極大變化,從漢、唐的追求武功、開拓疆土、對外開放心態變做皓首窮經、拘泥故態、講求內省。這種內向化的追求,成了後來中國閉關自守心態的開端。從宋真宗趙恆鼓勵士人考試做官的《勸學詩》里,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向窗下求富貴」心理的出現。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明清是考試制度的全盛期,考試成了國家最重要的職能之一。每逢子午卯酉年的各省鄉試(鄉試是省級考試,考中者為舉人),都由皇帝揀派中央官員到各省出任主考官,十幾個省要同時開考,考完要同日發榜,每省的考生,少則幾千,多則一兩萬,如此大規模的社會動員,若非強大的中央集權,怎能實現?考試本身則已經成為了一種統治儀式,國家成了一部不斷考試的機器。

明清時期社會上流行一種叫「神童詩」的兒童啟蒙歌謠,可以看出社會風氣的尚文:

白馬金紫鞍,騎出萬人看。借問誰家子?讀書人做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豈有種?男兒當自強!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延續千年的考試立國制度,在給創造了世界上最穩固的文化傳承的同時,也造成了中華帝國意識形態和制度結構的停滯性。在經濟學家林毅夫看來,中國之所以難以產生近代科學,主要原因就在於科舉制吸引了讀書人的全部注意力,使他們研究指定教材之外學問的機會成本太高,從而無暇旁顧。

當英吉利軍艦的炮火敲開了老大帝國沉重的大門,給這個古老文明帶來嚴重的挑戰,也帶來機遇的時候,考試制度也面臨著死亡和涅盤。

考試制度的死亡因素是:與「自強」的時代主旋律格格不入。

在列強環伺的環境中,清末的中國讀書人普遍有一種對於「亡國滅種」 的恐懼。出於「保國」 、「保種」的需要,自強求富的呼聲成了那個時代的強音。學習能夠製造洋槍、軍艦的西式知識似乎比科舉考試的道德文章更為急迫。為了傳授西來的近代文明成果,從1861年恭親王奕欣奏請設立同文館開始,各種名目的新式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在炎黃故國涌現出來。然而,這些代表那個時代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卻並不怎麼受到時人歡迎,因為科舉、入仕作為傳統的「士人正途」仍然對「王道樂土」上的莘莘學子們有著最為重要意義。在科舉制度與新式學校共存的時間里,新式學校在與培養科舉考試技巧的書院進行「生源爭奪」時總是落在下風。科舉考試制度一時間成了阻礙新式學校發展,進而也就是阻礙強國富民進程的元兇禍首。

一旦一項制度成為了傳統,它就具有理所當然的合法性,其它的制度只有在這種傳統中得到承認,才能夠獲得生存的空間。為了使新式學校能夠獲得存在的理由,清政府先後進行了兩項制度實驗:

一是1898年設立第一所大學——京師大學堂的時候,規定大學堂的畢業生可以獲得「賜同進士出身」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享受國家正式學歷——進士的待遇。

二是試圖逐步把西學引進到科舉考試中來。1903年是變革的一年,先是在這一年三月的癸卯科會試中不再以傳統的八股文和試貼詩命題,而是改為以考查「經濟」知識為主的「經史時務策」五道,其中涉及了西方歷史、政治,甚至物理學方面的知識。在會試的三個月之後(閏五月),又舉行了旨在實驗全面改革考試的內容和程序的「經濟特科」考試,錄取了二十七名經濟特科進士。

然而,這兩項制度實驗最終都沒有成功,使得猴急的清廷在沒有認真考慮的情況下,便於1905年急剎車似的廢除了科舉考試制度,一項延續千餘年的傳統就這樣頃刻間灰飛煙滅了。許多年之後,當後人回首科舉考試制度的猝死及其「後遺症」時發現,退一萬步說,廢科舉都是一個遺患無窮的魯莽決定……當然,這是後話。

科舉考試制度死亡的深層原因在於,用政府統一組織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與近代科學的知識體系是難以相容的,因為,興起於西方的實驗科學體系,是需要在大學體制的土壤中生長的,而歐洲人發明的大學與中國人發明的考試,原本是相互沖突的兩種人才培養制度。

西方的大學精神發軔於古希臘。哲學先師柏拉圖於公元前393年,在雅典附近的阿卡得米(Academus)開辦了學園(Akademie)。他的學園里教學方式是辯論式的,沒有標準的教科書和一成不變的答案。學園的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是數學、幾何、天文、音樂這些看上去「沒用」的形而上的學問,與同時期中國聖人孔子答疑式的、側重政治倫理的教學方式大異其趣。柏拉圖學園的大門上刻著「不懂幾何者莫入」,因為柏拉圖所追求的,不是「為帝王師」的實用政治技能,而是永恆真理的基礎。

現代類型的大學肇端於中世紀的義大利博洛尼亞。約1080年,在義大利北部發現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於534年編纂的法典的抄本,由此掀起了研究古代羅馬法的熱潮。1087年,許多學生聚集在義大利北部城市博洛尼亞,他們合夥聘用著名學者Guarnerius講授查士丁尼法典,他們的團體拉丁文叫做Universitas,本意是「聯合會」。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大學宣告誕生。

早期的大學里只有四個學院:神學、哲學、法學、醫學;主幹課程是古希臘的「七藝」:語法、邏輯、修辭、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顯然,這些課程與治國平天下是沒有什麼直接關系的,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追求純粹的知識。當時的大學也沒有教材,上課是兩個教師一起上,互相激辯,在論戰中得到思想的提升。尤需特別提出的是,當時大學的組織方式是學生出錢聘用教師,而不是先有了教師再招學生。

法學對於西方人而言,並不只是「法律」的含義,更多地是形而上的意義。英國歷史上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法學專業只研究法理學和法哲學,以培養愛德華·柯克這樣有著哲學頭腦的大法官和威廉·布萊克斯通這樣的法理學家為己任,而法律應用人才則來自四所專門的律師學校——中殿學院、內殿學院、林肯學院和格雷學院。

不僅僅研究「沒用」學問的理科教育是1597進入大學的,以英國的格雷山姆學院成立為標志;工程的高等教育更是遲至1794年,才在血雨腥風中的巴黎為了戰爭的需要而被設立,著名的巴黎綜合理工學校是第一所工科大學,他最初的口號是「不要學者,要工程師」。

正是由於有了自由、開放,以探求純粹知識為志向的大學環境,近代思想和學術才有了萌發的土壤。試問:以政府鉗制讀書人的頭腦為初衷,把學問和做官結合成一體的考試制度,豈能在清末的危局中擔起播灑西方近代文明火種的時代使命?豈能不走向死亡?

科舉覆滅了,但是考試制度卻獲得了涅盤。

考試制度新生的契機是19世紀英國的文官體制改革。

由於西方的學問和政治在歷史上一直兩股道上的車,所以官員的產生始終是一個大問題。英國的光榮革命雖然使立法和財政大權歸了國會,但是行政卻仍由國王和貴族控制。結果,英國政府各級官職為貴族所壟斷,庸碌無能的膏粱子弟竊踞高位,盤踞要津飽食終日而無所用心。

1853年,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和屈威廉提交了《關於建立英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提出仿照中國的科舉制度舉行考試以選拔行政官員,由此,英國的文官考試制度得以建立,並且在後來為各國所普遍效仿。考試因此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對人類做出較大貢獻的中國發明之一。

而中國土生土長的考試制度,後來與西方人發明的大學制度相結合,演變成立全國統一高考制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制度。

對比考試制度和大學制度兩種不同人才培養-選拔方式,可以看到,大學的好處在於注重研究和創新,而創新就要尊重人的個性創造;其壞處則是對於人才難以用統一的尺度評判。而考試制度恰恰有選拔標准硬的好處,但為了尺度過硬,也必然有因襲教條,抹煞個人創新的壞處。

如何結合兩套制度的好處呢?從英國文官考試制度的精神中,可以看到,考試應該因事制宜,為了專門的目的,組織專門的考試,選拔專門的人才;而不應該為了統一的考試,去培養千人一面的考生,進行同類放大的選拔。

由政府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考試有標准答案和統一的評分標準的高考和考研,可以說是兼有考試和大學兩套制度的全部壞處,而沒有其好處的最壞制度。

『叄』 七總裁的其他六位總裁

陸榮廷(1859-1928)字干卿,原名亞宋,漢族,武鳴縣壘雄村人。 幼年孤貧無所依靠到處流浪。清光緒四年(1878)流浪至龍州水口,得撐渡工譚泰源(其子譚浩明後為廣西督軍)之助,做一段時間撐渡,後譚泰源把女兒許配給陸。不久,陸亞宋在水口糾集20多個青年在中越邊界活動,搶劫法國人的槍支和財物。成為三點會的首領和私鹽販。三點會發展到數百人,時人稱為「義盜」。
中法戰爭爆發,陸亞宋率眾投奔唐景崧的景字軍,經常神出鬼沒,奇襲法軍,作戰勇敢,法軍聞之喪膽。光緒十一年中法停戰,陸部被裁撤為「游勇」,仍率領綠林武裝500多人在邊界一帶搶劫和打擊法軍。法向邊防督辦蘇元春提出查禁陸亞宋活動的要求。蘇元春招撫,陸亞宋接受招安,改名為陸榮廷,字干卿。編入建字營。先任幫帶,後任統帶。光緒二十八年任建字營統領。光緒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廣西會黨起義風起雲涌。由於陸榮廷出身於會黨,與起義的綠林有點關系,兩廣總督岑春煊特命陸榮廷負責鎮壓廣西各縣、州會黨起義。光緒三十年六月,鎮壓陸亞發柳州起義。廣西各地起義亦依次被鎮壓,陸榮廷由此被提為巡防統領。
光緒三十三年冬,由孫中山、黃興領導的鎮南關革命黨人起義,陸榮廷奉令率兵圍攻,攻陷炮台,參與鎮壓這次革命。是役陸榮廷被賞給「捷勇巴圖魯」稱號,署任右江鎮總兵,不久改任左江鎮總兵。宣統三年六月,提為廣西提督,擁兵數十營,成為廣西最大的實力派。
同年,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廣西也宣布獨立。但南寧仍由清朝官吏陸榮廷統治。同盟會員劉崛、雷在漢等通過陸榮廷女婿蘇希洵為中介與他談判。陸榮廷迫於形勢,同意「附和共和」,於十一月九日召開大會,宣布南寧獨立,成為以他為首的南寧軍政府。廣西逐漸形成以他為首的舊桂系集團,將省會由桂林遷南寧。
民國元年,袁世凱篡奪職位後,實行專制獨裁統治,迫害革命黨人。二年七月,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陸榮廷支持袁世凱,反對孫中山,鎮壓柳州起義,殺害蔣翊武、劉古香等革命黨人。三年六月三十日。袁世凱授陸榮廷為寧武將軍,四年三月升為耀武上將軍。
陸榮廷在南方實力雄厚,袁世凱很不放心,處處加以控制和監視,派心腹王祖同為廣西巡按使會辦廣西軍務,陸榮廷念念不忘占據廣東地盤,袁世凱先行任命龍濟光為廣東都督,由此袁世凱、陸榮廷的矛盾日深,最後終於公開決裂。民國4年,袁世凱自稱洪憲皇帝,陸榮廷表面擁袁,卻稱病回武鳴老家休養,暗中糾集反袁勢力,商討反袁決策。12月26日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討袁,陸榮廷在取得克撥給的槍械後,於5年3月15日在柳州通電宣布廣西獨立,護國討袁。5月1日,護國軍兩廣都司令部(後改為軍務院)在廣東肇慶成立,岑春煊為都司令,唐繼堯為撫軍長,陸榮廷、梁啟超等為撫軍。陸榮廷手握兵權,實際掌握軍務院實權,出兵湖南討袁。
6月6日,袁世凱斃命,黎元洪任總統,任陸榮廷為湖南督軍,陸榮廷未就職而率軍進粵驅逐龍濟光,自任廣東都督。民國6年4月10日。陸榮廷接受黎元洪任命為兩廣巡閱使,占據兩廣,擁兵5萬,成為兩廣最大的軍閥。9月1日,在廣州召開的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陸榮廷、唐繼堯為元帥組成護法軍政府。但是陸榮廷遲遲不就職,而勾結政學系改組軍政府,排擠孫中山。
民國9年11月底,孫中山重組政府。10年6月下旬,粵桂戰爭爆發,舊桂系各部相繼潰敗。陸榮廷與譚浩明退據龍州,通電下野,寓居上海。11年9月回廣西,就任北洋政府委任的廣西邊防軍務督辦。13年六月出巡,率隊到湘桂邊境接受吳佩孚贈送的武器彈葯,滯留桂林。2月受北洋政府特令任廣西軍務督辦。3月下旬,被沈鴻英部圍困在桂林城中。李宗仁、白崇禧乘虛率部攻佔南寧。經湖南趙恆惕出兵調停,沈鴻英被迫撤圍,陸榮廷退至全州。9月21日再次通電下野,逃往上海,後移居蘇州。17年11月病逝於上海,18年靈柩運回廣西,葬於武鳴縣城西的獅嘯山。 伍廷芳(1842~1922),本名敘,字文爵,又名伍才,號秩庸,後改名廷芳。漢族,廣東新會西墩人,清末民初傑出的外交家、法學家。伍廷芳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新加坡,3歲隨父回廣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聖保羅書院,1874年自費留學英國,入倫敦學院攻讀法學,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後回香港任律師,成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
洋務運動開始後,1882年進入李鴻章幕府,出任法律顧問,參與中法談判、馬關談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為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簽訂近代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主持修訂法律,提出了包括刪除酷刑、實行陪審和律師制度等一系列先進主張。
辛亥革命爆發後,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外交總長,主持南北議和,達成迫清室退位。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出任司法總長。1917年赴廣州參加護法運動,任護法軍政府外交總長、財政總長、廣東省長。1922年,陳炯明叛變時,因驚憤成疾,逝世於廣州。廣州越秀山上有伍廷芳墓園。 林葆懌(1863~1930年),字悅卿,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清光緒六年(1880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第九屆駕駛班。光緒十二年(1886年),派赴英國學習,回國後在北洋水師任職。宣統二年(1910年),任向英國際摩士庄船廠訂購「肇和」艦監造員。民國元年(1912年)9月,任海軍部參事。不久,授海軍少將銜。民國2年8月,任第一艦隊司令。民國5年,孫中山發表恢復臨時約法宣言後,葆懌參與宣布海軍獨立,通電護法。翌年6月,黎元洪下令解散國會,孫中山在上海組織護法運動。7月,葆懌以艦隊學習魚雷為名,率「海圻」等15艘兵艦赴廣東護法。8月,葆懌被任命為廣州軍政府海軍總司令。民國7年2月26日,任海軍總長。4月,非常國會通過軍政府改組,實行所謂七總裁製,葆懌被推選為軍政府七總裁之一。民國8年4月,與廣東督軍領銜發出「軍人不幹政」的通電,促進南北和談。7月,與北京政府海軍部代表商談海軍統一問題,未遂。民國9年12月,北京政府派人勸葆懌率艦北返,遭到駐穗各艦的反對,葆懌棄職出走。民國10年1月,廣州軍政府宣布將其褫職。葆懌返居上海,不再涉足政壇。民國11年(1922年)7月,北京政府授葆懌為將軍府葆威將軍。

『肆』 歷史分期 起止時間 主要人物 主要歷史事件 王政時代 共和時代 建立 帝制時代 繁盛 分裂

王政時政 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 托里斯·奧斯蒂呂斯王時期 武力征服阿爾巴

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時期 實行改革,廢除氏族的權利,使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古代社會制度社會制度被破壞,完成了由氏族制度到國家的過渡。

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時期 王政時期的末代君主,殘暴被廢,羅馬進入共和國。

---------------------------------------------------------------------

共和時代 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

老布魯圖 廢除了王政時期最後一位皇帝。

小布魯圖 刺殺了凱撒。

大小西庇阿 滅亡迦太基的急先鋒。

馬略 實行軍事改革。

格拉古兄弟 實行土地等改革企圖削弱貴族勢力但失敗,卻激化了社會矛盾,為後來蘇拉、凱撒等人的上台埋下伏筆。

弗拉米尼努斯 重挫馬其頓,確立了羅馬在東方的地位。

米利烏斯·鮑路斯 徹底滅亡馬其頓。

斯巴達克斯 奴隸起義者重挫羅馬貴族階級。

蘇拉 羅馬終身獨裁者,後來神秘退隱。

克拉蘇、凱撒、龐培 前三頭同盟,瓜分元老院權利,奠定了羅馬帝國的基礎,經過一系列的斗爭凱撒勝出,成為羅馬終身執政官,後被暗殺。

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在凱撒死後組成後三頭同盟,後來雷必達推出,安東尼失敗,屋大維成為羅馬皇帝,建立羅馬帝國。

共和國主要戰爭:

維愛戰爭 前 406—396年
薩莫奈戰爭 前 343—290年
希臘戰爭 前 282—275年
第一次布匿戰爭 前 264—241年
第二次布匿戰爭 前 218—201年
第三次布匿戰爭 前 149—146年
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05年)。
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300年~公元前197年)。
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68年)。
前30年屋大維消滅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埃及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部份。

---------------------------------------------------------------------

帝制時代 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53年(此為東羅馬帝國亡國時間)
建立:屋大維建立帝國後,創立元首制,稱奧古斯都。

繁盛: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代)達到鼎盛。

分裂:從三世紀危機起,經伊利里亞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國,至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將帝國正式分為兩部分(395年)。

建立:

儒略·克勞狄王朝
屋大維在位期間,不斷對外征戰。經過對西班牙北部部落的連年苦戰,在前19年完全征服了西班牙。從前16年起帝國出兵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上游,建立了雷蒂安和諾里克兩個行省。接著又出兵多瑙河中下游,建立潘諾尼亞和米西亞兩行省。羅馬在前12年到5年間經過連年征戰,征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之間的土地。但新征服的土地不斷發生暴動。9年,羅馬將領瓦魯斯在鎮壓日耳曼人起義的條陀堡森林戰役中遭伏擊而全軍覆沒,以至於羅馬不得以放棄萊茵河到易北河間的土地。之後屋大維沒有進行大的征伐,隨後的百餘年是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羅馬帝國是歷史上五個地跨歐洲,亞洲,非洲的國家之一。 屋大維在14年死後,傳位養子提比略。提比略加強皇權,取消了公民大會的立法權和選舉權,將近衛軍集中到羅馬以保衛皇帝,並制裁一切反對皇帝或是非議皇帝的言行,要求元老院只能和他發表相同意見。由於提比略獨斷專行,和元老院關系緊張,他於26年隱退到卡普里島,並在那裡統治羅馬近十年。在37年,提比略被近衛軍殺死在卡普里島。 提比略死後,近衛軍立卡里古拉為帝。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軍隊擁立皇帝。卡里古拉患有精神病,不理國政,沉迷於娛樂活動。並喜怒無常,經常處死人或沒收財產。他甚至任命自己的坐騎為執政官。40年,他在羅馬演講鼓吹個人獨裁,並神化皇帝。41年,卡里古拉被近衛軍殺死。 卡里古拉死後,近衛軍擁立他的叔叔年邁的克勞狄即位。克勞狄改革政權機關,建立了一套官僚體系。中央有三個部門,即秘書處(掌內政軍事外交)、財務處(掌財務)及司法處(掌法律),並提高騎士地位和將羅馬公民權授予行省居民,由此行省貴族也可以充任高級官員或是元老。克勞狄在位期間還修建了台伯河口的奧斯提亞港以及大規模的輸水管道。對外擴張方面,克勞狄又新征服了不列顛南部和茅利塔尼亞。54年,克勞狄被皇後小阿格里皮娜毒死。 克勞狄死後,養子尼祿即位。尼祿是羅馬史上著名的暴君,不理國政,殘暴嗜殺,熱衷於娛樂、演戲、玩女人,以「偉大的藝人」自居。64年,羅馬發生大火,全城幾乎全部焚毀,尼祿反而在宮中吟詩歌唱,在大火過後又修建新宮,號為「金宮」。時流言尼祿放火以便建造新宮,尼祿為消除流言,以基督徒為替罪羊,大肆捕殺基督徒。由於尼祿暴政,各地反抗不斷,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在巴勒斯坦更是爆發了猶太戰爭。此時,尼祿又到希臘進行長時間的藝術戲劇的巡迴演出,稱「希臘人是唯一能欣賞音樂的民族」。68年,西班牙地區的將軍加爾巴造反自立為帝,元老院立即承認加爾巴為帝,宣布尼祿為祖國之敵並判處死刑。尼祿在逃亡途中自殺。
四帝內亂期
加爾巴稱帝後,由於年老體衰無力控制局面,導致各地將領擁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總督維泰利烏斯稱帝,同時加爾巴被部下奧索所殺,奧索自立為帝。3月,維泰利烏斯出兵與奧索爭奪帝位,奧索戰敗自殺。7月,平定猶太人叛亂的將領韋帕薌稱帝。10月,韋帕薌擊敗維泰利烏斯,結束了內戰。
弗拉維王朝
韋帕薌上台後帝國面臨危機,他首先鎮壓各地起義,其中70年,他的兒子提圖斯率兵進攻耶路撒冷,城破後屠城搶掠,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計其數。為了彌補財政上的巨大赤字,他猛增稅率,提高行省的稅額,使他得到了足夠的錢來整頓軍事和內政。另外,韋帕薌統治時期大大加強了行省的地位。73年,他將各行省貴族加入元老院,並授予許多行省貴族羅馬公民權,使行省貴族廣泛參政。 79年韋帕薌死後,兒子提圖斯即位。提圖斯為政溫和,在他任內維蘇威火山爆發埋沒龐培城。提圖斯於81年去世,弟弟圖密善即位,傳言提圖斯為圖密善所毒死。圖密善專制獨裁,以「主上和神」自居,蔑視元老院。對外擴張方面,圖密善在南日耳曼取得了成功,但在對達西亞的戰爭中兩次失利,不得不送禮媾和。89年,圖密善借口支持叛亂,處死了一大批元老顯貴,招致眾人不滿。96年,圖密善死於宮廷政變。
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期)
圖密善死後,元老院推舉參與政變的前執政官涅爾瓦為帝。涅爾瓦尊敬善待元老,元老院的權威得到 古羅馬廣場
一定恢復。但涅爾瓦相當不受軍隊和軍事統帥的歡迎。為了爭取軍隊支持,涅爾瓦在即位的第二年,挑選戰功卓著的日耳曼總督圖拉真作為養子,成功平息了軍隊的不滿。 98年,涅爾瓦去世後,圖拉真即位,他是第一個出身行省貴族的皇帝。圖拉真繼續執行涅爾瓦善待元老的政策,興建公共設施,並積極對外擴張,圖拉真時期是羅馬帝國疆域最大的時期。從101年起圖拉真就率兵入侵達西亞,至106年完全征服達西亞,設達西亞行省。圖拉真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宣布過123天的節,並建造圖拉真圓柱紀念。在105年,圖拉真佔領阿拉伯北部,設阿拉伯行省。114年,圖拉真並入亞美尼亞,設亞美尼亞行省。圖拉真繼續東進,擊敗了帕提亞軍隊,於116年佔領帕提亞首都泰西封。當年年底,圖拉真兵抵波斯灣,他是羅馬統帥中唯一一個到達過此地的。117年,圖拉真病重撤軍,設亞述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個行省。臨終前宣布哈德良為養子。 圖拉真死後,哈德良即位。哈德良轉攻為守,放棄了圖拉真在東方征服的土地,在北部邊疆修建連綿的邊牆一加強防守。哈德良將元首制向絕對君主制過渡,以自己的意志為最高法律。並大力加強騎士地位,使其成為一個專門的官僚階層。他還設立元首顧問會,直接對他負責,執行他的指令,命令法學家編成《永久剌令》,作為帝國的法律基礎,加強行省羅馬化,縮小行省城市和羅馬的距離。但在131年,哈德良禁止猶太人舉行割禮、過安息日和閱讀猶太律法引發了猶太人大起義,羅馬軍隊耗時3年,屠殺58萬猶太人,才把起義鎮壓下去,從此猶太人被迫流浪世界各地。138年,哈德良去世,病重時宣布安敦尼為養子。 安敦尼即位後,對外收斂邊境大體無事,對內勤政愛民與元老院關系良好。羅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161年,安敦尼去世。 安敦尼死後,帝位有兩個養子維魯斯和馬克奧里略繼承,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兩帝共治。馬克奧里略人稱「哲學家皇帝」,著有《馬上沉思錄》,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主要闡述者。維魯斯則是一個平庸的人。兩人登基時,帝國邊境形勢嚴峻,帕提亞在162年入侵亞美尼亞,維魯斯經過四年苦戰才擊退帕提亞人。接著又爆發了瘟疫,大量羅馬人死亡。167年,日耳曼人又入侵,兩位皇帝不得不率軍征討,由於財政拮據,皇帝賣掉皇冠上的珠寶以籌集軍餉。169年,維魯斯去世,帝國又恢復了一個皇帝的局面。馬克奧里略為減輕日耳曼人對帝國的壓力,允許他們定居帝國邊境,這為以後的蠻族入侵埋下了隱患。175年,東方還爆發了將領卡修斯發動的叛亂。平定叛亂後,馬克奧里略又開始了對日耳曼人的戰爭,試圖吞並波西米亞,但在即將成功時,180年馬克奧里略病死軍中。羅馬已經開始衰敗了。

3世紀危機的開始
馬克奧里略死後,兒子康茂德繼位。康茂德放縱荒淫,政事都交給寵臣和近衛軍長官處理。182年,他的姐姐和一些元老試圖暗殺他,事泄後,他處死了參與暗殺的所有人以及許多無辜者。康茂德殘暴多疑,喜愛馬戲、摔跤等體育活動,自稱大力神轉世。並穿上角鬥士服裝,參加角斗。康茂德的統治引起人民不滿,許多人都密謀刺殺他,而康茂德變得更加乖僻暴虐。193年元旦,當康茂德宣布要以角鬥士裝扮擔任當年執政官時,他的情婦給他喝了杯毒酒,隨後就被近衛軍長官派來的摔跤手掐死。 康茂德死後,近衛軍將城市長官珀蒂納克斯扶上皇位,珀蒂納克斯不過是傀儡,當他想整肅軍紀時,馬上就被近衛軍殺死。珀蒂納克斯死後,近衛軍居然宣布將皇位拍賣,誰出錢多誰就可做皇帝。經過多人之間的競爭和討價還價,朱利安努斯以近衛軍滿意的價格買到了皇位。但朱利安努斯沒有一個追隨者,不過是個傀儡而已,行省軍隊更是對他不屑一顧。敘利亞總督奈哲爾率先自立為帝。接著潘諾尼亞總督北非人塞維魯造反,攻進羅馬,元老院轉而宣布塞維魯為皇帝,處死了朱利安努斯。塞維魯也將原來的近衛軍以叛國罪的罪名全部處死,並以自己的士兵組成了新的,更為龐大的近衛軍。
塞維魯王朝
塞維魯稱帝後馬上和已經稱帝的奈哲爾開戰,194年奈哲爾在伊蘇斯戰敗。197年,塞維魯又在里昂擊敗造反的不列顛總督阿爾拜努斯,從193年起的內戰結束了。塞維魯是軍人,習慣獨斷專行,不把元老院放在眼裡,將元老一個個撤下重要職位,以沒有文化的騎士代替他們。塞維魯的統治是以軍隊為後盾的,他大肆擴軍,將羅馬軍隊擴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中大多是外族人,並給盡一切手段籠絡軍隊,給軍隊發高餉,獎賞軍隊毫不吝嗇。塞維魯在軍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除了結束內戰外,還在199年打敗了帕提亞人,並入美索不達米亞。塞維魯將皇權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步,他的法學家稱塞維魯不受一切法律的約束,是任何人的主宰,帝國是他的財產。208年,塞維魯出兵不列顛,沒有取得多大進展,211年病重死於約克。臨終時對兩個兒子的遺言是:「願你們兄弟和睦相處,讓士兵們都發財,不要管其他人。」 塞維魯死後,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同時即位,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就殺了蓋塔。卡拉卡拉又是一位暴君,殺了他的弟弟以及同黨,他的妻子和岳父也被殺了,還有許多有名望的人。卡拉卡拉繼續塞維魯優待軍隊的政策,為了增加收入擴大稅源,卡拉卡拉在212年頒布卡拉卡拉剌令,授予帝國境內所有自由民以羅馬公民身份。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帕提亞時被近衛軍殺死。接著,近衛軍長官馬克利努斯自立為帝,並以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馬克利努斯是羅馬史上第一位不是元老只是騎士的皇帝。馬克利努斯繼位後在極其不利的條款下結束了與帕提亞的戰爭,又縮減軍費,導致軍隊不滿。218年,塞維魯的妻妹朱麗婭·米薩煽動了一場叛亂,馬克利努斯和迪亞杜門尼安被殺。 米薩立她年僅13歲的外孫埃爾巴伽路斯為帝,羅馬開始女人當政的時代。埃爾巴伽路斯崇拜東方諸神,和元老院的關系不好。222年,由於埃爾巴伽路斯無節制的淫亂,米薩殺死了他,並立自己的另一外孫14歲的亞歷山大·塞維魯為帝。亞歷山大·塞維魯時,皇帝與元老院的關系有所改善。帝國邊境又爆發了危機,231年,亞歷山大·塞維魯去東方與波斯人作戰,情況稍有好轉,又要趕去西方抵抗日耳曼人。235年軍隊叛亂,亞歷山大·塞維魯被殺。
3世紀危機的高潮
亞歷山大·塞維魯死後,軍隊擁立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為帝。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出身低微,遭人鄙視,以殘暴手段對待元老院和人民,結果在238年被元老院秘密指示近衛軍殺死。接著,同年元老院推出四個皇帝,全部被殺。隨後即位的戈爾迪安三世不過13歲,是近衛軍的傀儡。244年,軍隊選舉阿拉伯的菲利普登上皇位,他舉辦了羅馬建國1000年的慶祝活動。249年,阿拉伯的菲利普被造反的將領迪西烏斯殺死。迪西烏斯又在251年與哥特人的戰爭中戰死。繼位的高盧斯統治時又爆發了一場持久的瘟疫。高盧斯在263年又死於士兵之手。繼位的瓦勒良和加里恩努斯不得不率領兩支大軍,一支在東部對付波斯人,另一支在西部對付日耳曼人,這開了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的先河。259年,萊茵河地區的將領波斯杜穆斯自立為帝,建立高盧帝國,包括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大部。260年,瓦勒良在和波斯人作戰時被俘。在267年,東部的巴爾米拉獨立,將部分東方行省分裂出去。此時羅馬帝國混亂到了極點,中央政權幾乎癱瘓,皇帝不但要面對外部敵人,還要鎮壓造反的軍隊和人民起義。另外軍隊不斷擁立新的皇帝,企盼更多的賞賜,賞賜不慷慨,皇帝就會被殺。268年,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將軍人全部脫離其他職務,成為職業軍,又新設了一支後備軍,駐扎在米蘭,並以米蘭為帝國的軍事首府。改革後的軍隊其後成功擊潰了東哥特人的進攻。
伊利里亞諸帝
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後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殺死,克勞狄二世即位。他先是打敗了阿拉曼尼人,後來又擊敗了一支強大的哥特人軍隊,有「哥特徵服者」的稱號。克勞狄二世在270年死於瘟疫後,奧勒良即位,是他將羅馬帝國重新統一,稱號「世界光復者」。他在潘諾尼亞再次重創哥特人,結束了哥特人的入侵。接著又率軍東征,從巴爾米拉手裡收復了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隨後攻進了巴爾米拉城,俘虜了巴爾米拉的女王奇諾比亞,在273年將巴爾米拉城夷為平地。同年,奧勒良擊敗了高盧帝國的君主泰特里庫斯一世,將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重新並入帝國。在凱旋式上奧勒良展示了奇諾比亞和泰特里庫斯。為了加強防守,奧勒良為羅馬新建了一道長20公里,高6米的城牆,並放棄了達西亞,以便利用多瑙河天險防守。275年,奧勒良在出征波斯時被殺,元老院選舉塔希圖斯為帝,這是最後一次元老院推舉皇帝。塔希圖斯在位一年就被殺害,軍隊推出普羅布斯為帝,普羅布斯粉碎了日耳曼人分三路對高盧的入侵,並將汪達爾人驅逐出巴爾干半島。282年,普羅布斯被殺後,即位的卡魯斯在北方再次打敗日耳曼人,並進攻波斯,一度佔領了泰西封。283年卡魯斯暴死後,弟弟卡里努斯繼位。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里先造反,在貝爾格萊德附近擊敗了卡里努斯,成為了帝國的統治者。
四帝共治
戴克里先稱帝後,將元首制改為君主制。君主頭戴皇冠、身穿名貴的絲袍、渾身上下金銀珠寶,臣民需對君主形跪拜禮。另外,君主被當作神來崇拜,比如戴克里先就自稱朱庇特化身。另外戴克里先實行四帝共治,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最高權力屬戴克里先。並且規定,副職為正職的養子和女婿,在正職在位20年,須讓位給副職。就這樣,東方奧古斯都戴克里先駐尼科米底,統治色雷斯、東方、亞細亞、埃及和本都,凱撒伽列里烏斯駐塞薩洛尼基,統治馬其頓、默西亞。西方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駐米蘭,統治義大利、雷蒂安、伊利里亞和阿非利加,凱撒君士坦提烏斯一世駐特里爾,統治不列顛、高盧和西班牙。戴克里先還縮小行省的規模,劃分了100多個行省,並設立了行政區,十幾個行省為一行政區,地方總督不任軍職。 戴克里先改革軍事,將軍隊分為邊防軍和巡防軍,邊防軍用於抵抗外部入侵,巡防軍用於鎮壓人民起義和造反的軍隊。他還縮小軍團的規模,增加軍團的數量,以便調度,由於戴克里先四分帝國,每個皇帝都有大量士兵,這大大加重了帝國的經濟負擔。所以,戴克里先又實行新稅制,人頭稅方面,規定成年男子為一頭,女子為半頭,土地稅方面按糧田或果園的類型以及面積征稅,城市居民方面按各種行業征稅,另外官吏、退役老兵、奴隸免稅。為了保證稅源,戴克里先頒布法律,不許農民自由遷徙以及手工業者、商人等不得改行,甚至規定必須子承父業。戴克里先還改變幣制和調整物價,但都不成功。 戴克里先在位20年後,於305年退位,同時馬克西米安也退位。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顛去世,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君士坦丁一世即位時只佔不列顛和高盧,其餘地區在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的控制之下。312年,他擊敗了馬克森提烏斯,統一了西方。在東方,伽列里烏斯在311年去世後,即位的李錫尼烏斯擊敗了佔有埃及和部分亞洲領土的馬克西密努斯·代亞,統一了東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烏斯頒布了米蘭剌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14年,兩人爆發了沖突,未分勝負。323年,兩人再戰,李錫尼烏斯戰敗,君士坦丁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統治時便在帝國各地疲於奔命,他採取了類似於戴克里先的辦法,任命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斯為凱撒,各統治帝國的一部分。君士坦丁統治巴爾乾和黑海地區,君士坦丁二世統治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治東方和埃及,君士坦斯統治義大利和阿非利加。君士坦丁改革行政區劃,將全國分為四個大行政區,下為行政區,再下為行省。在經濟方面,他繼續戴克里先的政策,規定職業世襲和並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並頒布法律重申奴隸主有權殺死奴隸。軍事方面,君士坦丁廢除近衛軍,以帕拉丁騎兵衛隊取代,並大量招募蠻族進入軍隊。君士坦丁恐怖手段來強行招兵,拒不當兵的可能會被處死。君士坦丁另外又大興土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造花費無數,經6年直到330年才初步建成。在宗教方面,君士坦丁在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確定了許多基督教基本教義,並將阿里烏斯派斥為異端。337年,君士坦丁病重,在死前他接受了洗禮。 君士坦丁一死,羅馬帝國發上就爆發了爭奪帝位的混戰,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馬格嫩提烏斯先後被殺,353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了唯一的統治者。361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征討朱利安時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權。朱利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上台後就實行反基督教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猶太教和基督教異端,大肆攻擊基督教,教堂被焚毀和搶劫,基督徒被趕出軍隊和學校,朱利安本人還寫書攻擊基督教。在其他方面,朱利安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制止了通貨膨脹。在軍事上擊敗了日耳曼人,並入侵波斯,佔領泰西封。363年,朱利安在波斯陣亡。即位的約維安取消了朱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瓦倫蒂尼安王朝
364年,多瑙河軍官瓦倫提尼安一世被軍隊立為皇帝,接著他把東部的帝國分給弟弟瓦倫士。瓦倫提尼安一世駐米蘭,瓦倫士駐君士坦丁堡。376年,瓦倫提尼安一世去世,瓦倫提尼安二世繼位。378年,瓦倫士在亞德里亞那堡於哥特人的作戰中陣亡,隨後東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奧多西共治。格拉蒂安在383年死去,狄奧多西與哥特人講和,允許他們在境內定居,參加軍隊和擔任官吏。他又讓西部的瓦倫提尼安二世讓給他一片土地,在388年他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和弗拉維烏斯·維克托父子。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在維也納被殺。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被殺後,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反對一切異教和異端。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歐根尼烏斯後,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

『伍』 自強學堂的學堂滄桑

光緒十五年(1889年)七月十二日,人稱「洋務殿軍」的張之洞調補湖廣總督。其間,張之洞在湖北傾全力於近代工業、商業的興辦,籌辦湖北織布官局、湖北槍炮廠,開采大冶、鶴峰的銅鐵礦,籌建亞洲第一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漢陽煉鐵廠。新式工商業的發展,急需大批新式的專門人才,張之洞由此萌生了創辦新式學堂——湖北自強學堂的構想。 光緒十五年(1889年)以前,湖北只有兩所容量極小、破敗不堪的舊式書院江漢書院和經心書院。張之洞就任湖廣總督後,在整頓修復江漢、經心書院的同時,開始著手創辦一所更新更大的書院——兩湖書院,設經學、史學、理學、文學、算學、經濟學等6門經世致用的新式科目。創建新的書院,必須要有豐厚的資金。當時湖北連年水旱災害,民窮財盡,以往書院經費來自鹽務所捐,此時已不能再抽取。同時由於張之洞在湖北大舉興辦近代工業企業,主要資金必須保證工業建設需要。在此情況下,張之洞想出從湖南、湖北茶葉厘捐中籌措經費的辦法。
光緒十七年(1891年)三月,軍機處發出一份公文,公文稱:「有人控告張之洞勸令茶商輸捐,修建兩湖書院經費,有礙商情。」上諭「如果屬實,自應裁撤,以恤商困。」由此引起不小波瀾。有人向張之洞獻計獻策,向張之洞稟稱:「兩湖書院原定商籍課額,本為南北茶商而設。商意在利,不在科名,不若即以所定商額改為通商西學,即延請華人之能西學者以訓誨之,專習各國語言文字。」張之洞認為正與自己「維持茶務本意適相符合,尚屬可行」。於是在同年5月13日致札江漢關道,令設方言商務學堂。張之洞在函札中稱:「應即於兩湖書院外另設學堂,設立方言學、商務學,專習各國語言文字及講求商物。」7天後,張之洞正式向光緒帝上《查明茶商捐助書院學堂經費商情樂從折》,陳述抽收茶捐創辦書院學堂經過,並報告「所有查明茶商捐助兩湖書院暨方言、商務學堂經費,與士林商務均有裨益,眾商樂從,並酌減捐數」。
兩個月後,張之洞又修改原兩湖書院和辦方言商務學堂的計劃,於7月21日致札鐵路局令修算學方言各學堂,稱:「照得算學最切實用,天文、地輿、水利、武備無不相需甚殷。至方言商務,亦為今日自強要圖。為願兼習化學、礦學等事,亦可就鐵政局觀摩考求。將來博習會通,成效尤大。為此札仰該局即便遵照籌議,將各種學堂規模、章程、定額若干名、經費若干兩,需屋若干間,酌擬大略圖呈候核定,一面即行委員迅速擇地估工興辦。」張之洞的這份函札,實質上是張之洞在湖北改造舊教育創辦新式教育的一份宏偉藍圖。
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月二十二日,張之洞向皇帝上奏《設立自強學堂片》:「再治術以培植人才為本,經濟以通達時務為先。湖北地處上游,南北要沖,漢口宜昌均為通商口岸,洋務日繁,動關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緩,亟應及時創設學堂。茲於湖北省城內鐵政局之旁,購地鳩工造學堂一所,名曰自強學堂。分方言、格致、算學、商務4門。所需經費,暫就外籌之款湊撥濟用。」這份報告寄達京城後,光緒皇帝在報告上硃批7個大字:該衙知道了,欽此。自此歷經3年,三易其名,第一所近代新式學堂——湖北自強學堂,終告建立。 湖北自強學堂開辦不到一年,正趕上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緊接著張之洞調署兩江總督,駐節江寧(南京)近兩年。1896年3月,張之洞回任湖廣總督不久,鑒於甲午戰爭中國慘敗的教訓,對自強學堂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張之洞經深思熟慮,決定將自強學堂原設的4門課程進行調整,把算學一門移歸兩湖書院,停止格致,商務兩門,將方言一門擴大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4門,之後又增加東文(日語),共計5門。張之洞認為,唯有方言一門,「為一切西學之階梯」,學通了外文,「將來格致,商務,即可自行誦譯探討」。再是中俄、中日近鄰,「去冬以來,時局緊迫,兩文尤為切實之用」。
1896年,漢陽煉鐵廠招商承辦後,張之洞決定將原鐵政局內設立的化學學堂並入自強學堂,別為一門。張之洞認識到「西學事事,原本化學。化學愈精,則能化無為有,化無用為有用,而獲利亦因之愈厚」,「惟化學精奧,非不通西文者所能受業」。化學並入專門教習西文的自強學堂,如魚歸大海,兩相受益。
自強學堂增設譯書局,開創翻譯商務經濟書籍之風。張之洞認為「西書之切於實用者,充棟汗牛」,「方今商務日興,鐵路將開,則商務律、鐵路律等類,亦宜逐漸譯出,以資參考」。決定將翻譯刊布西書之事附入自強學堂中。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汪康年受聘在自強學堂負責譯西書工作多年,還出版過著名數學家華蘅芳的專著多種,在社會上廣泛流傳。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慈禧在西安頒布「變法」上諭,宣布實行「新政」。在此「新政」下,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下興學詔:「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
作為後期洋務中樞的湖北,理所當然應該率先行動。光緒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1902年6月3日),張之洞致札學務處「設立方言學堂一所,以城內舊日農務局屋舍充用。即將自強學堂原有學生移入,仍另行定章,分別去留」。自強學堂改名方言學堂後,選在東廠口原農務學堂建址。這里北倚蛇山,南臨長湖,地勢高爽,風景宜人,是當時湖北諸學堂中最理想的辦學位置。
方言學堂較自強學堂規模擴大,學生數量增加。自強學堂時期,歷屆招生新生最多為120名。改為方言學堂後,明確規定英、俄、日、德、法五科,每科各招30名,共計150名。到了1905年2月,招滿3屆的在堂學生已達354人,這是自強學堂開辦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年。同時增開課程達16門之多,計有人倫道德、經學、中國文學、外語、地理、歷史、算術、博物、物理化學、教育、理財、公法、交涉、繪圖、體操、兵操。
方言學堂雖屢遭厄運,仍為社會培養了不少的專門人才。自強學堂和方言學堂的學生畢業後,主要分布在各省的教育、工業、商業方面,從事教學、翻譯及商務諸事。留在湖北的多在省城及府縣的實業中等學堂擔負外語、國文、歷史、地理、格致、教育、圖畫、體操、算學、經學等課程的教學。我國近現代史上許多著名人物也在這里畢業和肄業。例如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中光復新疆的主要負責人馮特民,著名民主革命家、史學家、《湖北學生界》的主筆劉成禺,著名的法學家馬德潤,著名的外交家沈翔雲、夏維崧以及陳篆、陳宦、趙恆惕等。
自強、方言學堂是張之洞親手悉心創辦的近代新試學堂,在當時就引起社會強烈的反響。湖南有識之士創辦的東山精舍,「仿湖北自強學堂成法,分科造士,教之以實事,程之以實功」。被認為湖北自強學堂與各同文館、實學館、水師武備學堂一樣「皆合中外學術相與講習,所在皆有」。著名維新人物梁啟超在其著作中也多次提到自強學堂,對這類新式學堂寄予厚望。
但清朝末年「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宣統二年(1910年)九月,湖廣總督瑞澄等以湖北教育經費緊張為由,向湖北咨議局提出將方言學堂等學堂停辦的議案。宣統三年(1911年)二月,新任提學使王壽彭,認為經費無法支持,不顧咨議局的決議,斷然將方言學堂停辦。自強學堂從1890年春開始動議籌辦,1893年正式建成定名,1902年6月改名方言學堂,到1911年2月被迫停辦,前後歷經22年。

『陸』 男女平等指的是什麼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兩性在婚姻家庭關系中,享有同等的權利,負擔同等的義務。 我國《憲法》第48條第1款就男女平等問題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柒』 西安工業大學校訓是啥意思

「敦德勵學,知行相長」既是學校的校訓,同時也是學校的辦學特色。(陝西著名書法家雷珍明先生題字) 學校秉著「忠誠進取,精工博藝」的辦學傳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人為本,依法辦學;堅持人才強校和創新興校發展戰略;以人才培養為中心,走學產研結合之路;夯實基礎,科學管理,把學校辦成特色鮮明、影響較大的多科性工業大學。

『捌』 姓趙的名人有誰

1、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後)。

2、趙佗

趙佗(越南語:Triệu Đà;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帝,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創建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3、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4、趙孟頫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鉅夫舉薦,趕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5、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翠屏區白花鎮)。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玖』 孔昭綬的人物生平

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瀏陽縣瀏東鄉達滸(今瀏陽市達滸鎮金石村)
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庠生,補廩科舉停,未食廩膳。
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湖南全省優級學堂豫科最優等畢業,升入歷史地理本科。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選科畢業,照欽章奏獎舉人。旋即留學日本法政大學
中華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日本法政大學校畢業,授學士學位。在日期間歷任留學生經理。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4月至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1月,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長。二次革命(1913)時,發表反袁(世凱)檄文。革命失敗後,北洋軍閥湯薌銘統治湖南,派兵包圍一師,孔昭綬化裝逃脫,東渡日本,留學法政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9月至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9月,復任一師校長,兼湖南省教育會副會長,除教書外兼任《長沙日報》主編半年。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至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任湖南省參議會副會長。(譚延闓與趙恆惕混戰期間回家在孔祠教書)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春,辭去議長職務赴西北調查墾務。主持馮玉祥開辦的「輔治講習所」「兼辦」《西北匯刊》、北伐戰地政務視察員。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將參議,豫、 陝、甘三省考核院考核官,國民政府考試院考試制度編纂。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農歷七月十六日未時病逝於南京康濟醫院,終年五十有三。葬於長沙湖跡渡大極坡獅茅沖,干山巽向,有碑。

『拾』 有誰知道網上凌遲圖片中受刑者者,做了什麼事

做的事情有點猛,比如太平天國的石達開被凌遲

熱點內容
保安勞動法無法保證 發布:2025-01-19 02:05:21 瀏覽:315
民法典與與生態環境 發布:2025-01-19 01:21:19 瀏覽:439
中國合同法起草 發布:2025-01-19 01:08:06 瀏覽:180
法律與道德的案例 發布:2025-01-18 23:50:09 瀏覽:277
違反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8 23:45:42 瀏覽:414
刑法什麼罪名 發布:2025-01-18 22:44:36 瀏覽:570
依規章行事 發布:2025-01-18 22:20:52 瀏覽:710
如何堅守道德 發布:2025-01-18 21:48:53 瀏覽:893
道德上負擔 發布:2025-01-18 21:18:01 瀏覽:131
法學類6 發布:2025-01-18 20:49:49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