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功利性

道德功利性

發布時間: 2022-06-03 18:01:32

1. 道德的科學起源

首頁作業問答個人中心下載作業幫

? 題目
道德的起源的科學解釋及其本質是什麼?
作業幫用戶2017-06-24舉報
用這款APP,檢查作業高效又准確!

掃二維碼下載作業幫
4億+用戶的選擇

其他回答
道德的本質
關於道德的本質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有幾種不同的見
(1)把道德的本質歸之為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惡的意志,這是主觀唯心主義。中國的代表性觀點有孔 子、孟軻「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說」,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的「性惡說」等。
(2)把道德的本質歸之為「神的啟示」,這是客觀唯心主義。中國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綱 可求於天」,「道之大源出於天」之... 展開
作業幫用戶 2017-06-24 舉報
1)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解釋了道德的本質,認為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籌,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並為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2)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產生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不是人主觀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

——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 展開
作業幫用戶 2017-06-24

2. 道德是否有功利性

有功利性的道德是偽善,無功利性的道德是真道德.

3. 如何理解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企業及員工對共同道德標准統一的認可,它有功利性、群體性、實踐性、繼承性和時代性五個方面的特徵。企業道德具有功利性是由企業作為以盈利基本為目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在企業與市場以及社會的各方面關系中道德因素之所以成為必要和被看重就是因為企業道德的完善能夠直接或間接的給企業帶來利益和發展,企業道德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更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武器之一。群體性也是企業道德的一個重要特徵。

(3)道德功利性擴展閱讀:

企業道德屬於一種群體道德,群體的自我約束越健全,其道德形象就越完美。從職業道德方面來看,企業道德約束的對象是企業的全體員工,是一個群體,只有這個群體的總體道德水平提高了,我們才能說企業道德水平在改善。

道德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本質地講,是一種實踐精神。道德的實踐精神本性決定企業道德也必然具有實踐性的特點。企業道德蘊藏在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之中,而企業的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具體的行為,具有講求實踐的特性。

4. 什麼是道德功利觀

道德與功利是二千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先秦時代各家各派爭論不休的義利問題其實上就是道德與功利的前身。直到現在,盡管功利主義一直強調著物質要求高於一切,然而,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會注意到,道德事實上是無法從我們的生活中完全隔離的。這里,我將引出一個老人白芳禮,如果有些人了解他,可能很明白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如果不了解,請點解我所提供的鏈接 http://news.sohu.com/s2005/05fangli.shtml 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注意到,社會上越來越多的輿論關注點,都將目光定位在了賺錢上,我今天想請大家靜下心來想想~關於人在「社會中的生活」,到底是賺錢重要,還是道德重要?請注意~我指的不是對於個人來講,而是個人在社會中的問題 (在道德范圍內賺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二千多年前,古印度有一對很著名的夫妻。提出了一個問題,妻子問:我們為什麼賺錢?丈夫回答:為了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妻子又問:那麼全世界所有的財富能使我長生不老嗎?丈夫回答:不能。於是妻子說:那麼我要這些不能使我長生不老的錢有什麼用? 賺錢固然是好,關鍵是,我們應該樹立一個怎麼樣的金錢觀!賺錢——屬於功利問題,可是,金錢觀是屬於道德范疇的問題。我們常在想,如果我有五百萬,我要去做什麼?如果有五百萬,我們將怎麼生活?相信大家最近很留意一條消息,好像是我是怎麼樣得到年薪百萬的。那裡面那個年青人我真的很佩服,可是,我卻很無奈的送他四個字:錢的奴隸。 首先應該考慮有沒有那個心理素質擁有五百萬,道德的底線讓你認為多少是夠,所以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記得我們這個市,開始往南發展的時候,南郊區的地皮一下子炒得很熱,那裡的地一下子升值很快,農民們在賣完了地後,給城裡的親戚打電話訴苦:一下子有了幾十萬,竟然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好了。當然,前題必須說明,農村中的金錢觀與城市中的金錢觀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有人算了一筆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娶老婆要多少錢才夠?養孩子要多少錢才夠?據說北京養一個孩子直到大學畢業要六十萬左右,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數字會遞增。這樣事實上只說明了一個問題:不管是一下子擁有那麼多錢的農村暴發戶,還是算這些帳的城裡人,他們對未來生活的無把握能力導致了他們金錢觀上的無知。 對於父輩們給的生活,我們或者是聽天由命,或者是逆來順受,我們希望的,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過得比父母那一輩要好些。然而,當我們面對林林總總的生活模式的時候,我們卻迷茫了。生活圈子狹窄,造成了我們對其他人生活方式的不了解,近乎無知的狀態。這種迷茫似乎有點被動性,應該主動地去思考。人要想真正體現自己的價值,就得像破繭一樣,一個一個破。 我們到底需要一種樣怎麼樣的生活?個人價值首先必須要證明的是,你到底值多少?這是無底限的。然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總讓人覺得心特寒。那麼,你是為了努力使自己的錢多而掙錢,還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好些而掙錢?生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你永遠無法了解你到底想過怎麼樣的一種生活。誰知道自己到底想過怎麼樣的生活呢,只是一個階段比上一階段好一些,哪怕是持平。 讓我注意到的是,當今年輕一代的金錢觀(包括消費觀)是相當的不正常。當我們擁有年輕的時候,我們希望的是同時擁有金錢,權利,放鬆的生活。其實,我們不要過於貪婪,雖然貪婪是人的本性。,人都是慾望動物。 慾望與貪婪是不一樣的,慾望是可以控制的,而貪婪一詞,本身就帶有一種放縱不去控制的意識。簡單的來說,慾望一詞屬於中性;而貪婪,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詞性。《奮斗》里那個陸濤他爹就一直勸告年輕的陸濤「控制」。 無論做任何事,控制,強調的還是自我的一種約束能力,而這種約束能力,恰恰就是一個具備道德自律或是在他律控制之下的人所具備的。用道德他律控制,是一種強迫式的過程。不僅僅是道德,法律上對於金錢的他律控制,也是具備很大約束力的。 很明顯的個人所得稅。西方的宗教國家,信仰基督或是天主教的,還會受到另外一種東西的控制。十一奉獻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人聽說過?如果說,在一個有基督信仰的人心中,賺錢是他生存的一個重要手段,那麼信仰上帝或是基督,將每個月所得金錢的十分之一捐給教會。事實上就是在一種他律的強迫之下所做的道德自律。西方國家慈善事業做的好的一部分原因是,他們能夠在一種信仰的基礎之上,通過對那個信仰無比敬畏的情感而去自願的履行社會道德所希望他們去做的事——善。不基於一種情感基礎之上,單靠不斷的宣揚崇高的道德意識是很脆弱的。 我告訴你們一個事實:西方人慈善事業做的好,不是因為他們不認錢,也不是因為他們的道德素養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想通過這些得到一種回報。當然,這種回報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與中國相比,這裡面有文化的差異,信仰的差異。知道我在想什麼呢?最近大陸有種很新興的潮流,叫做新儒家,他們的目的是用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自律拿到現在的社會中去用。然而他們卻忽視了一個問題,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自律,並不適合當作社會普遍的道德規范。儒家講的道德自律,過於理想化,而且,也帶有很強的階級性。現在社會上不斷要求新時期的年輕人得做到這,得做到那,他律只有能夠融進每個人的心中,才能被人接受。 可是,要知道一件事:要求他人自律的人,事實上也在同時在做自律該做的事。只是道德這種帶有很明顯的理想化的東西,在現實面前幾乎所有的人永遠都無法完全達到道德所規定的要求。 其實還是那句話,我們得主動的將他律自覺的轉換成自律。不去看別人,先管好自己。同志們,道貌岸然不算虛偽知道嗎?如果一個人能夠明白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至少說明他在對於道德一詞的定義上的認識是正確的。然而,知禮和行禮是不一樣的。知道:知「道」; 行道:我們不是替天行道,我們得為自己行道。所以,我們有權利讓別人知「道」, 而行「道」,是我們自己的事。陸一鳴的道德觀察,他用道德的角度去貌似很道德的去觀察每個人 「道」在每個人的心中是不以言的,怎樣權衡?標准不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標准。真正的「道」, 還是應該在自己與社會的交集中去找。沒有絕對標準的道德,也沒有絕對不良的功利。講功利,不應該以為恥;講道德,也不應該以為榮。道德不是讓一個人覺得光榮的東西;功利也不是一個人覺得沒有道德光榮的東西。 儒家也沒否定利的存在。如果一個有所謂道德或是有正確的功利觀的人,那麼他的這種道德和功利觀或者說是金錢觀,不會因為功利的不斷增加而改變的。道德是一個人深層的東西。 現如今的大多數人不能這樣做,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形成自己的金錢觀。金錢觀的形成,我們得要求自己有一種比較合理的功利意識,盲目的追求功利只能做金錢的奴隸。 形式是形式,道德應該屬於本質上的東西。誰說的,窮人有窮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為金錢而奔跑,到頭來什麼都得不到,為生命而奔跑,你將會得到所有!!! 我知道~形而上的東西肯定會被錢所打敗。錢,是需要在一種約束下去獲得的,我所講的不是錢的重要性,而是一種約束的重要性。沒人說錢不重要,而是說我們應該怎麼樣對面對錢。 功利必須要在一種道德他律與自我約束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夠在人的身上形成一種「正確的」功利意義。錢的「意義」相對錢「本身」來講,我們更關注的是前者。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錢能給我和我的家人帶來一種怎麼樣的效果,而不應該僅僅為了賺錢而賺錢。現代人盲目的賺錢觀念,正是基於他們並沒有思考錢的意義,而是過於在乎「錢的本身"。 話題總結: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物質生活的確是我們不斷向上追求的,然而,我們在努力的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要在道德的荒漠中迷茫的前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我們對於金錢與權利過度貪婪而忘記了社會的存在,忘記了我們處在一個道德自律與他律共同維持的理性世界。賺錢並不是可恥的,滿足自己的慾望也不是無道德的。我們之所以為人,如康德所講,就是因為我們有著其他動物無法擁有的理性。因而慾望是本性,而理性的金錢觀和功利意識,能夠讓我們在社會中更完整的生存下去。還是那句話,我將倒過來說:沒錢雖然是萬萬不能的,然而錢絕對不是萬能的。在道德的約束下追求物質生活,會讓我們的物質生活變得更有價值!(鼓掌)

5. 有關於道德的論文

關於社會道德冷漠的論文
摘要;當前社會道德出現的冷漠現象,與我們社會處於轉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關,也與一些公眾缺乏社會公德意識有關。要處理好「勇」為和「智」為的關系;嬌正道德冷漠現象,開展全社會愛心培育工作。
對社會而言,道德是保證人們有一個平靜、安寧、愉快、和諧社會環境的必要條件,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繁榮、文明健康的必要條件。然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們的社會卻出現了一些與社會公德不和諧的東西。
關鍵詞:社會道德冷漠的現狀 道德冷漠原因 理性分析 對策
一.社會道德冷漠的現狀
1.感恩缺失。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越來越不懂感恩。例如現在較為常見的,許多受到資助的學生,對於那些社會各界資助過他們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當然,並沒有一種知恩圖報的心理;大學生對於父母也沒有一種感恩和孝順的意識。
2.助人為樂意識的淡漠。在當今社會中,人們變得越來越冷漠,不再以幫助別人作為一種樂趣或義務。我們不難看到一下幾種狀況:公交車上不讓座,看到老年人過馬路不太會上前幫助,撿到別人遺失的財物不主動歸還等。
3.英雄缺失。現今的社會里人性冷漠,曾經被我們所稱頌的英雄人物也越來越少。現在見義勇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給警察,因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傷賴上自己,而不願作證,更不願做什麼見義勇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摻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報警備案或是讓多人作證後才敢去幫助老人。社會「凈化」到這種地步,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4.災難性捐款冷淡。在這幾年中,中國災難不斷,面對災難,我們看到了同胞們團結起來度過難關的信心以及行動。但是,我們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對名人的捐款,許多人沒有看到積極的一面,而是懷疑著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額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協調。雖然確實有一些假捐事件的發生,但我們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愛心。而更多的人則是面對捐款,抱有事不關己的心態,認為自己沒有捐款的責任與義務,而把全部的責任推向政府。以懷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5.鄰里冷漠。以前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千金買宅,萬金買鄰」,可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隨著那一道道冰冷的鐵門,鎖住了都市人的心靈,更隔斷了毗鄰而居的歡樂,鄰居之間變成了看似近在咫尺卻又相隔天涯的陌生人。
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的同學們曾經做過一次隨機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市民手機里存了一百多個號碼,卻沒有一個是鄰居的。
也有很多社會新聞中,報道許多人幾乎不串門,更有甚者,住了幾年都不知道鄰居是誰。
而也正由於鄰里之間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生活中常常會引發諸多的矛盾。
6.職場冷漠。許多職場新人都在抱怨職場的冷漠,每個人都那麼的無情,你有難,不幫忙就算了,更有甚者,還會對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職場新人們還會吃閉門羹,一股熱情的工作勁即刻被潑冷水。而對於職場老手來說,則有另一番見解。他們認為,首先,人在職場身不由己,利益之下,憑什麼要求人人都與你方便,攜手並進?再者,冰冷無情有時並非不好,在某種狀態下,它也是專業敬業的代名詞。職場如戰場,冷漠似乎也成了自我保護的盾牌。
二.社會道德冷漠的原因
1.對道德本質的誤解。「道德冷漠」源於對「道德功利性」這一本質屬性的誤解。從古至今,我們的教育一直故意誇大道德的超功利性,以至於道德的功利性被隱而不談。事實上,從古至今,都沒有完全否認利的存在和價值,只是更多時候,我們斷章取義,片面誇大了道德的超功利性,讓人誤以為要道德就不能談利益。也正因為此,道德問題層出不窮。盡管說道德有超功利性的一面,但歸根到底,道德本質上還是功利的。完全超出功利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2.對道德原則的沖擊。所謂正義,最一般地說就是對社會權利和義務的公平分配或者安排,以及與此種分配或安排秩序相適宜的道德品質。隨著通訊技術的發達,這些負面影響擴散開來,從而根本上動搖和威脅到整個社會的正義秩序。同時,社會正義要求善惡與獎懲相對應,但現實生活中,在一些范圍內對那些不正義行為實行特殊保護,反而對抵制者進行打擊報復,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就造成很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頭。
3.心理機制影響。首先,消極的情緒體驗導致道德冷漠。人的本質是社會性,交往活動是人的基本活動,在交往中產生移情效應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體驗。其次,從眾心理導致「看客」行為。再次,人格缺陷導致道德冷漠。
四.理性分析
1.公家缺乏公德意識,導致社會公德冷峭。當前,社會道德呈現必然的冷峭現象,也與公家缺乏社會公德意識有關。當前,在社會公共糊口中,一個凸起問題就是部門社會成員對社會公德規范在思惟熟悉上不正視,在步履遵守上不自覺。有人認為,社會公共軌則給自己的行為帶來必然的未便,可以把它視為對自己的不需要約束,從而不願意自覺遵守。這樣一來,原本是約束所有人的軌則最後卻可能成為只約束自覺遵守公德的人的軌則。有人認為,社會公德既然是社會公共糊口中人們選擇行為時具有的普遍性和配合性的規范,那麼,當道德冷峭成為某個事務當事人及其目擊者普遍心態的時辰,我們小我即使不情願看到這樣的現象發生,也會力有未逮或趁波逐浪。否則,主持正義者就可能要承擔全數的風險和道德成本。從人的成長的角度看,缺乏道德良知的人,雖然逃避了在某種奸細作形面前自己應盡的道義與責任,避免了個體可能承擔的風險與道德成本,可是,從久遠來看,必然會使白己釀成具有隻顧自己不管他人,缺乏熱情、愛心、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冷峭心態的人。
2.社會正義力量是主流。可以必定地說,非論什麼國家、什麼處所,城市有見死不救的人,也城市有臨危不懼者。在任何社會中,社會成員因為思惟境界分歧,價值判定尺度分歧,道德涵養的水準分歧,他們在措置碰著的問題時的立場和步履也分歧。所以,社會上呈現一些有悖於社會公德的現象並不奇異。我們沒有需要因為社會上存在一些負面的或消極的工具,就對社會失蹤去抉擇信念,對社會公德的培植失蹤去抉擇信念。
3.社會道德冷漠是支流。無須諱言,在我們的社會還有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處所,在踐行根基社會公德方面也經常呈現令人失蹤望的現象。面臨現實,正確的立場理當是不掩飾問題、不迴避矛盾、不用極悲不美觀,積極介入社會公德培植,鼎力弘揚社會正氣,正確把握主流與支流的關系。
五.對策
1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的道德氛圍。有些時候,人們的本性還是那麼的淳樸,但是,社會上發生的很多的有關違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給人們敲響警鍾的同時,將人們樂於助人的熱情同樣澆滅了,由此導致了人們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為樂,於是,社會上的人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來對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關於乞討內幕的揭露,是的人們對於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們蒙上了懷疑的面紗。我們已經「被冷漠」。每一年,央視的《感動中國》不錯,但是,媒體在做公益廣告和宣傳時應該更加註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傳的多樣化,在社會上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人們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覺凈化心靈,不做一個道德淪喪者。
2.國家必須加強對於法律的完善。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看待社會的問題,更加不能再做「馬後炮」必須在事情未發生使進行約束和管制,使其防患於未然。並且必須加強嚴懲,始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建造完善的行政監督體系。同時,要加強防腐工作的整治,使政府官員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上樑不正下樑歪.這是有道理和依據的。所以,黨員、國家官員必須首先加強自己的個人品德的修養,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就要要求國家在選撥人才的時候做到真正的任用有才有德之人。要求國家在政治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強管理。
3.要提高公民的辨別能力和認識水平。孟子曾說,性本善。中國多年沿襲下來的文化傳統,在尊老愛幼、愛國主義等方面的還是可以的,但是,在社會大浪潮的沖擊下,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引誘下,不少人已經開始動搖曾經的價值體系,開始出現動搖。所以,國家有必要採取合適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公民的認識水平,增強公民辨別是非的能力。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不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特立獨行,不同流合污,不願被世俗同化的人。所以,從根本上,必須提高公民的意識水平,提高他們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鑒別能力。

4.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之前鬧出的端午節之爭,讓我們看到,重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傳統文化中積淀著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一個傳統文化代表著一種民族精神,是我們丟棄不得的。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為我所用。用傳統的力量從源泉上凈化社會不良的風氣。教育的功能在不斷地強化,國家在教育方面必須統籌考慮。學會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來教育我們祖國的下一代。前段時間,就魯迅的文章要不要加入教科書鬧得紛紛揚揚,於我看來,魯迅的批判精神同樣適用於這個社會。魯迅對冷漠、自私,麻木的看客的痛恨照樣警惕著我們不能做新一代的看客。魯迅關於國民革命的批判和經驗總結,同樣告訴我們要懂得群眾的重要性。魯迅是在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方面引領好祖國的下一代,至此,我們的民族才會強大,才會具有凝聚力,才會不斷進步。只有少年強了,我國才會強
六.總結
綜上所述,「道德冷漠」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其背後有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對「道德冷漠」現象的矯治,必須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棄絕冷漠,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營造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溫暖氛圍,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6. 如何科學地,辯證地認識理論上的功利主義和實踐中的功利性行為

道德本質就是指道德作為道德而區別於他事物的根本性質,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和道德內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規律性的總和。倫理學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研究道德現象而把握道德的內部結構即本質(一)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這是道德的一般本質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揭示出道德的一般本質,認為道德的本質蘊藏於社會生活之中,道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受著社會關系特別是經濟關系的制約。社會經濟關系對道德的決定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經濟結構的性質直接決定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2)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3)在階級社會中,人們在同一經濟結構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階級屬性、社會地位和彼此間的矛盾斗爭。(4)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總之,道德是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產生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道德反映著社會和人類發展的要求,反映著特定階級的利益。道德的內容、特徵、發展和演變都是受經濟關系制約的,具有人類精神的一般特徵。大的作為社會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既具有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又受制於現實社會的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從而表現出與其他社會現象不同的一般本質。
(二)道德是特殊的規范調節方式,這是道德的特殊本質。
道德不同於其他社會意識的根本特徵,就在它的特殊的規范性
(1)道德規范是一種非制度化的規范。它是處於同一社會或同一生活環境的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2)道德規范並沒有也不使用強制性手段為自己開辟道路。它主要是藉助於傳統習慣、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實現的;(3)道德規范是一種內化的規范。內化的規范也稱為良心,良心是人們思想、言行的標准、尺度和檢查官,良心形成特定的動機、意圖、目的,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會規范。
(三)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 這是道德的更深層次上的本質,即道德作為人類實踐精神活動的必然性和規律性。道德是人類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類完善發展自身的活動。道德作為精神,是一種以指導行為為目的、以形成人們正確的行為方式為內容的精神。因此是實踐的。
道德區別於其它社會意識的根本特徵就在於它是一種實踐精神。
(1)道德作為實踐精神是一種價值,是道德主體的需要同滿足這種需要的對象之間的價值關系;(2)道德作為實踐精神,且是實現價值的行動,是有目的的活動。目的性是人類活動的最基本特徵,也是人類精神能夠進入實踐的主要依據。正是目的決定了道德行為的方向、價值,表現了精神的實踐功能;(3)道德作為實踐精神又具有理想性。道德理想是一種善,是集所有特殊物於一身的普遍物,是個別與普遍的統一。黑格爾的道德概念就是道德理想,實踐精神把這種理想變為現實,就是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實踐精神的理想性又在於其行為的義務性。義務是被意識到的道德必然性,既是外在的職責、使命,又是內在的要求,出於義務的行為是道德的行為,也是將現實升華為理想的實踐精神的行為。
2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不僅強調實踐精神的能動性,而且強調其把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試論述道德把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
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是隨著人類實踐精神的分化而形成和逐漸發展起來的。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不是被動地反映世界,而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特定的價值出發來改造世界。這里的改造是以精神的手段來調節人與人的關系,使社會關系符合某一價值要求的精神活動。這里的世界是指人類社會、人類活動和人類品質。
(2)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現世界,而是對世界進行價值評價。評價是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道德評價將外在的准則直接灌輸到人們內心,形成個人自己的做人標准和價值目標。而這種標准和目標反過來又作為內心的評價主體,審查過濾自己的動機、慾望、需要、意圖,使之符合社會的價值要求並指向社會的價值目標。
(3)道德把握世界不是讓人盲目聽從外界權威、屈從於現實中的邪惡勢力,而是增強人的主體意識和選擇能力,動員全部身心力量克服惡行、培養德行,既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又實現社會的道德理想。 總之,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特殊的意識信念、行為准則、評價選擇、應當理想等的價值體系,是調節社會關系、發展個人品質、提高精神境界諸活動的動力。


7. 當今社會我們是要把利益放第一,還是把道德放第一位

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因為道德對社會生活和人際關系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應該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8. 道德是不是一種超功利的精神追求淺析道德作為精神追求的功利性何為道德

有時候生活像,一股甘甜的泉水,使沉浸在痛苦的人,忘記生活的苦澀;有時候生活像,一首動聽的歌謠,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有時候生活像,一把雨夜的小傘,使漂泊異鄉的人,得到親情的蔭庇;有時候生活像,一道天邊的彩虹,使落寞孤寂的人,看到世界的美麗。

9. 道德是否具有功利性

個人認為是具有的。
功利有三個意思
1. 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多含貶義。
2. 功業所帶來的利益。
3. 指功名和利祿。

道德帶來的自我完善,也屬於個人的一種收益吧。

10. 「功利性」是什麼意思

「功利性」意思是:(行為等動作)帶有追求眼前物質上的功效和利益的性質。

拼音:gōng lìxìng

例句:當你做事情不帶有功利性的時候,你就能輕易交到很多的真心朋友。

分詞解釋:

1、「功利」的意思:指眼前物質上的功效和利益,中性。

引證:現代艾青《我的父親》詩:「我曾用無數功利的話語,騙取我父親的同情。」

釋義:我曾經用無數帶有追求眼前物質上的功效和利益的性質的話語,來騙取我父親的同情。

2、「性」的意思:後綴,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之後構成抽象名詞或屬性詞,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或性能。

組詞:黨性、紀律性、創造性。

(10)道德功利性擴展閱讀:

相關詞語:

1、功名利祿[ gōng míng lì lù ]

意思:指名利地位。

出處: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祿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們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鋌而走險。」

釋義:只是因為名利地位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們就想到和流動的盜賊合作,採取冒險行動。

2、富貴榮華[ fù guì róng huá ]

意思:舊時形容有錢有勢。

出處:宋·沈作喆《寓簡》:「一涉世俗;雖榮華富貴中;無一切如意事」。

釋義:一旦涉及世間的俗事,雖然有錢有勢,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自己的心意。

熱點內容
房東選任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9 19:16:10 瀏覽:24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 發布:2025-01-19 18:54:39 瀏覽:483
注會經濟法幾篇 發布:2025-01-19 18:38:58 瀏覽:710
合同法簽署日期 發布:2025-01-19 18:26:31 瀏覽:500
居委會選主規章 發布:2025-01-19 18:23:20 瀏覽:117
企業信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18:14:21 瀏覽:541
指導意見是部門規章嗎 發布:2025-01-19 18:12:57 瀏覽:796
公司更名後的債權債務法律 發布:2025-01-19 17:15:07 瀏覽:94
湛江法院新聞 發布:2025-01-19 16:58:02 瀏覽:265
要有規章制度的說說 發布:2025-01-19 16:48:14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