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法學
⑴ 公司法學主要學什麼,請大概說一下,謝謝!
公司法顧名思義,以公司法為基礎,對公司法相關的法律進行學理解釋,中心內容是圍繞公司法這個部門法進行深化研究
⑵ 公法和司法有什麼區別各包含那些法規
公法、私法的劃分,始於羅馬法時代。而把這種劃分與經濟法聯系起來,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我們面臨著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重大任務,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重新認識公法、私法劃分的價值及其對經濟法形成的影響。
一、劃分公法、私法的標准
1.幾種有代表性的見解 關於劃分公法、私法的標准,法學界看法不一,主要有如下幾種學說: 一為利益說(目的說),即以規定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為公法,規定私人利益的則為私法。 二為意思說(意志說),即以規定國家與公民、法人之間的管理服從關系的為公法,規定公民、法人相互之間的平等關系的則為私法。 三為主體說,即以規定國家或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作為主體一方或雙方的為公法,規定法律地位平等的主體的則為私法。 從上述學說中可以看出一定的共同性,這就是,社會生活中存在兩類不同性質的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不需要國家公權力參與的關系與不平等主體之間的、需要國家公權力參與的關系,於是產生了作為不同調整手段的公法、私法。 但上述任何一種學說都存在難以解決的某些問題。比如說,作為私法的民法既維護個體利益,也要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作為公法的稅法既維護國家利益,也要維護個體利益,因而利益說就不確切。企業內部也有管理服從關系,國家機關之間也有平等關系,因而意思說就不全面。國家作為資產所有者(股東)參加的關系並非公法關系,同一級別的政府機關之間在法定職權范圍內發生的監督和制約關系並非私法關系,因而主體說就不嚴密。
2.可否按綜合說來劃分公法、私法 綜合上述各種學說,可否按照法律調整范圍和法律關系主體的特殊性,給公法、私法的區分確定這樣一個標准:公法關系屬於國家管理的事務,其主體至少有一方為代表公權力的國家機關或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私法關系屬於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事務,其主體各方法律地位平等。 假如這種綜合說能夠吸收上述各種學說的合理性而又避免了它們的局限性,那麼這個劃分標准大體還是可行的。 至於有人以為公法是指公有制的事物,私法是指私有制的事物,那是一種常識上的誤解。
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劃分公法、私法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1.為什麼重提公法、私法劃分的問題 過去由於受到蘇聯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理論界對社會主義條件下劃分公法、私法的問題大都持否定的態度,或者採取迴避的辦法。引經據典往往就是列寧1922年說過的一段話:「目前正在制定新的民法。……我們不承認任何『私人的』東西,在我們看來,經濟領域中的一切都屬於公法范圍,而不是什麼私人的東西。」現在來看,當時的這種認識受到了單一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思想的影響。可惜列寧去世太早,沒有來得及深入研究社會社會的發展規律問題。蘇聯的網路全書、法學著作眾口一詞地指責公法、私法的劃分,認為那是資產階級的觀點,因此這個問題似乎已成公論。公法、私法的劃分在一定意義上確是模糊了法律的階級性,但它有沒有某些科學的成分呢?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逐步得到解放,實事求是地探討實際經濟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之後,許多法律問題提出來了:市場經濟的法律基礎是什麼?國家宏觀調控屬於什麼性質的法律規范?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究竟應以什麼作為基本結構?在此情況下,公法、私法劃分的問題重新擺上了法學論壇。
2.必須承認區別,正確劃分 資本主義最單純的因素是商品,馬克思正是從商品開始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的。一國法律制度的最單純的因素是具體規范,而任何一個規范或屬於公法、或屬於私法,所以我們應當從公法、私法兩類法律因素開始研究社會的法律結構。
(1)不同性質的社會經濟關系需要不同性質的實體法予以調整。實體法是規定實際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一般認為,前三類屬於公法,後一類屬於私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客觀存在著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經濟關系,反映在上層建築方面,成為不同性質的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就經濟領域的法律調整而言,憑借國家權力對市場經濟關系進行干預的為公法,如宏觀調控;國家不直接介入,由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行決定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為私法,如訂立貨物買賣合同。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的法律關系時指出:「如果說國家和公法是由經濟關系決定的,那麼不言而喻,私法也是這樣,因為私法本質上只是確認單個人之間的現存的,在一定情況下是正常的經濟關系」。
〔1〕 不同性質的經濟關系分別由公法、私法調整,公法立足於社會本位,私法立足於個體本位,這種劃分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也是能夠成立的。
(2)處理經濟關系的實體法不同,也影響到相關的程序法。具有行政性質的經濟糾紛適用行政訴訟,如稅務糾紛、罰款糾紛;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糾紛則適用民事訴訟或民間性質的仲裁,如合同糾紛、消費者權益糾紛。
(3)處理經濟糾紛的機構亦有管轄的分工。外國的行政法院、中國法院的行政審判庭,受理行政性質的案件;外國法院的民事、商務審判庭和中國法院的民事、經濟審判庭,受理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糾紛案件。
(4)最後,公法、私法調整不同的經濟關系,產生不同的法律效果。公法中實行法定原則(但行政機關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可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公法規定不得被私人約定所變通;私法中既實行法定原則,也實行約定原則,若是強制性規范,法定優於約定,若是任意性規范,約定優於法定。公法關系中的行政權力是不能放棄的,但行政相對人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私法關系中當事人雙方都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但以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限。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劃分公法、私法的根本意義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法、私法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它們作出適當的區分也是必然的。過去搞計劃經濟,公法掩蓋了或者說取代了私法關系;現在搞市場經濟,應當恢復私法的本來面目,因為市場經濟關系的基礎在於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社會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發生的關系。 公法和私法兩種因素是現代社會法律制度的基本結構。私法的實質是保障合法權利問題,公法的實質是正確運用權力(准確地說是公權力即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問題。換言之,是關於「民本位」和「官本位」的關系的問題。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既要有私法,又要有公法,而且可以說直接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體系是以私法為基礎,以公法為主導的,許多經濟法律正是公法因素與私法因素的結合體。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自主經營,從法律角度上考察,正是公法、私法兩種因素分別作用和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必須承認公法、私法的區別並正確劃分它們的界限。有些學者將問題提得更加尖銳,認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要求以承認公法與私法得區分並真正確劃分公法與私法為前提。」〔2〕的確,政府的職能和行為的規范化,企業(公司)的組織和行為的規范化,莫不與法律的科學性相關。公法、私法的劃分和組合是法律的 科學性的集中表現,應當成為一門高層次的管理科學。
⑶ 法學用書!!!
考研或是學位的話:北大高教版的大紅皮都是還是可以的。司考界公認的應用法學的講義也很不錯。比教材強一些。
還是分專業說吧。
法理學:可以看看付子堂老師的法理學初階,還是很淺顯的,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朱蘇力老師的書,代入感很強,想法比較獨特。看徐顯明校長編了一本《法理學》其中有陳景弘和范老師執筆,對英美法理學的介紹還是值得一看的。
民法:需要下點苦功夫了,不過李建偉老師的司考講座《民法XX講》值得推薦。有空可以看看江平、魏振瀛、張俊浩老先生的書。深點的可以看王澤鑒等台灣大家以及國內新銳的書。
刑法:據說陳興良老師的《口述刑法學》通俗易懂。可以鑽一鑽張明楷老師的《刑法學》,鑽進去再出來覺得受益良多。司法考試阮齊林老師的講義有口皆碑。
訴訟法:法條比較重要,司考的講義也絕對比看教材舒服和有意義。
行政法:沒什麼好推薦的,研究的不錯,教材還真是不太好推薦。
國家法:大家都看王鐵崖老先生的《國際法》,也有黃進老師的書,國際法看個人興趣,據說《奧本海國際法》是經典。國際法中外語超級重要,看一本外文版的會比單看國內的受益大。
國際私法:韓德培老先生的大紅皮實在是不敢恭維,你找找別人問問吧
國際經濟法:大紅皮不太好,不過國經是研究大熱,基礎知識的構建嘛,待議。
公司法:據說趙旭東老師的大紅皮不錯,我看施天濤老師的《公司法論》以及沈四寶老師的《西方公司法原理》。
商法:范建老師的大紅皮,呵呵,還是法條論述居多啊,可以看看他和王姓老師寫的人大版法學研究生參考書的商法的書應該很不錯,從公司法論來推,施天濤老師的商法學應該也是不錯。
經濟法:不推薦大紅皮,個人覺得張守文的經濟法學,理論自給性好一些,可以看看他寫的《經濟法理論的重構》,至於其餘小法,有興趣都可以看看。
知識產權法:呵呵,專業性太強,紅皮已經看的很吃力了
環境法和勞動法:沒怎麼涉獵過,你看自己興趣了。估計
推薦有點多,如果只是想學好法學,而不是真正感興趣的話:人民法院版萬國司考講座足矣。看看講座,再看看法條,再看看真題,你對法律制度的理解就會大不一樣的。
⑷ 公務員公招表上類別註明的法學類和法律類,法律類和法學類有什麼區別
法律類叫法律事務 專業 一些書記員是不具備法律資格證書的,一般不能擔任審判員等職位。大專生居多
法學指的是法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受過專門法律訓練的。也是通常意義上的法學專業。
⑸ 公法學家的學說的地位降低的原因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要從兩大法系的歷史淵源上來談起。具體的你可以參照梅里曼寫的《大陸法系》這本書裡面了解到,在這里,我也就簡單的說一下。
兩大法系的法律名流分別是法學家和法官,之所以大陸法系法官的地位不高,其實原因很復雜,這要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以及法國大革命中這兩個史實,簡單地說來就是法官當時站在統治階級一邊制裁群眾,形象不好,從而在革命之後,改革者們把司法分為了立法和司法,從而限制了法官的權力。使得大陸法系中法官的作用僅僅是根據法律判定案件,起的,僅僅是一個消極的執行者的作用,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立法者。然而立法者本身,即統治階級,是不可能有這個能力來立法的,並且所立之法也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所以,這時候,長期在書齋之中研究法律的法學家便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在此之後,法學家,長期致力於立法以及法律注釋這一領域,在大陸法系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看似掌握法律的是立法者,但是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法學家
⑹ 請問法學就業前景有哪些
法學就業前景有公務員、律師、公司法律顧問、法制宣傳、其他方向等,下面是具體介紹。
1、公務員
傳統觀念認為,在公、檢、法系統從事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的工作是 「鐵飯碗」。這類工作的薪資報酬和社會地位都比較高,是和咱們法學專業對口的工作。
想要成為法官、檢察官,小夥伴們首先必須通過國家統一的司法考試。司法考試可以說是法學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考試,過關率在30%左右,如此嚴苛的過關率正是為了保證司法系統工作人員的質量。另外,想進入公、檢、法這樣的單位,除了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以外還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6)從公法學擴展閱讀:
報考法學身體條件
報考法學類專業也有身體條件要求。報志願時,考生要對照體檢意見和高等院校的招生章程中對身體條件的特殊要求,避開限報專業報考。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400度的;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的;嗅覺遲鈍、口吃、步態異常、駝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風的考生不宜就讀法學各專業。
⑺ 我曾經看過法學中的一個原則,就是法律沒有規定禁止的,就是合法的。叫什麼原則來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無授權不可為,也稱」法不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他出自西方十七、十八世紀的法諺,是對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與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這兩部著作中相關思想表述的提煉和延申。
法不禁止即自由是針對私權利主體而言,指法律沒有明確禁止公民去做的事就應該視為允許,政府就不應干預。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每個人,只要他不違背正義的法律,就應允許他去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利益。「
畢竟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都是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合法權利,除非受到代表公意的法律的明確禁止,否則公民的行為就不應當受到任何限制與干預。
法無授權不可為是針對公權利主體而言的,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授權,凡是未經法律明確授權,公權力機關就不得行使該種行為,越權無效。
實際上法無授權不可為是西方古典形式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公民是國家主權的享有者,政府只能通過公開的,經過公民授權制定的,代表公民意志與利益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進行統治;凡是作為主權者的公民沒有授予的權力,為公民自身所保留,政府不得享有和行使。
(7)從公法學擴展閱讀:
1. 公權力不適用「法無禁止即可為」的理由
第一,從公權力的天性看,公權力有任意擴張和侵略私權的天性。孟德斯鳩說,「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提出了三權分立理論,其目的就在於以權力制約權力,通過抑制權力之惡以弘揚權力之善。社會主義國家更加強調權力的監督制約與反腐倡廉。
所以,權力的范圍與限度是明顯小於權利的,此所謂「制約權力以保障權利」。所以,不能將用於保障權利的法不禁止即自由錯誤地用於對權力的界定上。否則,勢必使權力過分張揚與膨脹。
第二,從公權力的來源看,公權力源於私權利。從啟蒙時代確立的民主理論認為,國家權力來源於公民權利,因此,權利在位階上高於權力,在界域上廣於權力。權力服務於權利,只能為了權利而約束權力,而不能為了權力而約束權利。
從權利與權力的關系來看,「法無禁止即可為」是一個寬泛的、擴充性的、外向性的規定,更適用於私權利的自由性;「法無授權即禁止」是一個狹窄的、限制性的、內斂性的規定,更適合公權力的剋制性。
2. 公權力適用「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後果
第一,公權力適用於「法無禁止即可為」,理論上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後果:一是會會導致公權力的無限擴張,從而成為警察國家;二是會產生泛刑化、重刑化,用嚴刑峻法治理社會,會走向反法治反人權的專制社會,帶來對權力的個人崇拜和個人迷信。
第二,公權力適用於「法無禁止即可為」,在實際生活中會產生兩方面的消極後果:一是濫作為。由此帶來的隨意執法損害了法律權威,破壞了公民的法律信仰,而這種法律信仰比嚴苛的法律制度更為珍貴。二是不作為。
「法無禁止即可為」意味著自由選擇,即對法律未禁止的事項,可以選擇做也可以選擇不做。對個人而言,這種自由意味著權利,為或不為出於個人意願而免於外部干預。
但是對國家而言,權力的行使具有強制性,公權力不是自由而是職責,因而不能隨意放棄。權力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權利,權力的不作為將會喪失其存在的目的和意義。
⑻ 我想從公共管理專業轉到法學專業,但不知道兩者究竟哪一個更好一些,有沒有必要轉
你對法學來有興趣的話,自建議你學法學。
我是一名大學生,學法學,當初選專業也猶豫過公管。
就業,法學很難,這是實話。但是公管就更是了!比方說考公務員,你學法學,對法律比較精通,毋庸置疑可以選擇去法院檢察院之類的。但是公管似乎是放到哪裡都可以用,就是都不專業!那你說招考單位是要個專業些的呢還是???
法學研究生我自己覺得沒什麼用,除非你是名牌大學的法學碩士的話,考公務員還容易些。我就寧願把心思放在考律師資格證上面。雖然我知道很難,但是我願意去拼搏。
以上只是我的小小見解,僅供參考哦
⑼ 公務員報考中,法學和法律專業有什麼區別
是兩個不同的專業類型。
法學專業是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版關政策,能在國家機權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法學則是指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統治階級制定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⑽ 為什麼考公務員法學專業的分數高
因為法律常識佔比較大的部分,而且學法律的思維相對嚴密,習慣那些咬文嚼字的題目。我就是法律的,考公務員的時候老師也說,我們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