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遇道德
⑴ 禮儀的四要素是什麼
培養禮儀情感、豐富禮儀知識、訓練禮儀技能、維護禮儀環境四個要素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人們進行交往時的行為規范與准則,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乖生活習俗的反映。大學生禮儀教育現狀需要深入有效開展禮儀教育。從培養禮儀情感、豐富禮儀知識、訓練禮儀技能、維護禮儀環境四個要素方面來深入探討大學生禮儀教育。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09-06-08
|
添加評論
⑵ 禮貌禮儀禮節之間的關系
禮儀與禮貌、禮節的關系
禮儀與禮貌、禮節的關系
禮儀與禮貌、禮節的關系
禮貌、禮節和禮儀都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
為,三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從本質上說,三者是一致的,但又
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義和要求。
禮貌是指人們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質和行
為。禮貌體現了時代的風尚和道德規范,體現了人們的文化層次和
文明修養。禮貌總是在一個人接人待物的過程中,通過儀表、儀容、
儀態及言談舉止來體現的。禮貌是文明行為的基本要求,是維護社
會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觀條件。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難免發
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如果能夠講究禮貌,相互尊重,相互諒解,矛盾
就容易得到化解,生活就會充滿友好和溫馨。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
民族,處於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行為環境中,表達禮貌的形式會有所
不同,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處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在誠懇、謙恭、
和善、適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如果一個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遜、
冷漠自負、動作粗俗,就是對他人的不尊重,那麼他肯定是沒有禮貌
的。禮貌應當是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真實體現,對人的尊重友好
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表面虛偽的客套不是禮貌。講禮貌應當做到彬
彬有禮、落落大方,熱情過度、過分殷勤、低聲下氣,並不是禮貌。
禮節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問候、致意、祝願等慣用的規
則和形式。禮節是表示對他人尊重與友好的外在行為規范,是禮貌
在語言、行為、儀態等方面的具體體現。與禮貌相比,禮節處在表層,
禮節總是表現為一定的動作、行為。但這並不是說,禮節僅僅是一種
表面形式,而是說尊重他人的內在品質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
現出來。比如,尊重師長,可以通過見到長輩和教師問安行禮的禮節
來體現;歡迎他人的到來,可以通過見到客人時起立、握手等禮節來
表示;得到別人幫助,可以說聲謝謝來表示感激的心情。藉助這些禮
節,對他人尊重與友好的禮貌得到了適當的表達。不懂得禮節,在與
別人交往時,心中雖有對別人尊重的願望卻無法表達。因此,禮節不
單純是表面上的動作,而是一個人尊重他人的內在品質的外化。
禮儀與禮貌、禮節三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如果說禮貌側
重於強調個人的道德品質,那麼禮節強調的就是這種品質的外在表
現形式。有禮貌而不懂禮節就容易失禮,雖有對他人尊敬友好的心
意,卻不知怎樣去表達,因而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會出現尷尬、緊張、手
足無措等。不懂禮貌只學些表面的禮節形式,就難免機械模仿、故作
姿態,讓人感到虛情假意。因此,講禮貌,懂禮節應當是內在品質與
外在形式的統一。而禮儀的文化內涵要相對深些,它側重於社會交
往中,人們在禮遇規格、禮賓次序等方面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多用於
較大規模或較為隆重的場合。禮貌禮節多指交往過程中個別的行
為,而禮儀則是指社交活動中,自始至終以一定的程序、方式來表現
的完整行為。一般說來,禮節產生於禮儀之前。最初的社交活動規
模較小,禮節也較為簡單,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化和現代化,交往活
動越來越頻繁深入,禮節也越來越復雜,於是逐漸形成了一些約定俗
成的禮節程序,禮儀就從禮節中自然而然地游離出來。因此,禮節是
禮儀的基礎,禮儀是程式化了的禮節。
⑶ 在生活中如何體現我們的禮儀規范
當然在生活中注重各種行為言行,不可以太過粗魯,學習相關的禮儀規范知識,並且在生活中作用這些禮儀規范知識就可以體現出我們有教養懂禮儀
(一)家居農村的義務兵退出現役後,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妥善安排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在農村招收員工時,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錄用退伍軍人。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的,按照本條第(二)項規定安排工作。
(二)家居城鎮的義務兵退出現役後,由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級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在本地區內統籌安排。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不分所有制性質和組織形式,都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置退伍軍人的義務。入伍前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的,允許復工、復職。
(三)城鎮退伍軍人待安置期間,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則發給生活補助費。
(四)城鎮退伍軍人自謀職業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助,並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五)義務兵退出現役後,報考國家公務員、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優待。
二、士官退役後一般由入伍所在地的縣級民政部門安置,也可以由地級市或省級民政部門安置。初級士官(一、二期)復員後,按照退役義務兵安置政策安置,非農戶口入伍的一般作自謀職業安置,政府發給一次性經濟補助,農業戶口入伍的回農村安置;中級士官(三、四期)作轉業安置(選擇復員的除外),可以選擇由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選擇自謀職業,自謀職業的政府發給一次性經濟補助;高級士官(一、六期)一般作退休安置(選擇轉業的除外)。
各地安置退伍軍人的具體政策不盡相同,建議你向入伍地民政安置部門咨詢
⑷ 宿州好人道德模範禮遇卡能不能在省內用嗎
⑸ 個人禮儀與個人的到的沒有關系,可以不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約束對嗎為什麼
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個人禮儀的規范和要求有些
「做人先學禮」,個人禮儀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下面是給大家搜集的個人禮儀的規范和要求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約束,按照禮儀規范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禮儀規范由對待個人的要求和對待他人的做法兩大部分構成。對待個人的要求,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敬人。在禮儀中,有關對待他人的做法,比對待個人的要求更重要,這一部分實際上就是禮儀的重點和核心。而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掌握了這一點,就等於掌握了禮儀的靈魂。
寬容。要求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要時常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多理解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
平等。禮儀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一種平等的、彼此之間的相互對待關系的體現,其核心問題是尊重以及滿足相互之間獲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際活動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則,同時也要善於理解具體條件下對方的一些行為,不應過多地挑剔對方的行為。在禮儀的核心點,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這一點上,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不允許因為交往對象彼此之間在年齡、性別、種族、文化、身份、財富以及關系的親疏遠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給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採取不同的具體方法。
真誠。在人際交往中運用禮儀時,務必誠實無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運用禮儀時所表現出來的對交往對象的尊敬與友好,才會更好地被對方理解並接受。
適度。這要求在應用禮儀時,為了保證取得成效,必須注意技巧及其規范,特別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認真得體。
從俗。由於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須堅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禮記》中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俗話說「十里不同風、八里不同俗」,「到什麼山唱什麼歌」,這些勞動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說明尊重各地不同風俗與禁忌的重要性。
⑹ 社會禮儀有哪些
社會生活禮儀,是人們在
公共生活
和相互交往中約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為規范,涉及個人和人際交往中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體規則和慣用形式。作為公共生活的「通用語言」,社會生活禮儀重視小節,以小見大。從握手到稱謂,從出行到購物,從著裝到用餐,從使用電話到網路交流,都能反映公民的文明素養,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創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需要我們「
知禮
」、「
明禮
」、「習禮」進而「達禮」,既展現自我的修養,又體現對別人的尊重。舉辦湖北省十三運會這樣的
體育文化
盛典,拓展了我們的社會交往空間,更需要每個公民自覺學習社會生活禮儀知識,提高社會生活禮儀水準。學習、踐行社會生活禮儀應體現這樣的基本要求:
──相互尊重、真誠相待。既要通過良好的
禮儀修養
,展現自尊自信;也要常懷敬人之心,給他人充分禮遇,不傷他人尊嚴,不侮辱他人人格。要誠實守信,表裡如一,以真誠為紐帶,促進人與人之間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想溝通。
──寬容大度、嚴於律己。要心胸豁達,寬以待人,多為他人著想,多做助人之事,容人之短,諒人之過。要按照
禮儀規范
待人處世,注意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把握分寸、尊重差異。要以平等態度對待交往對象,一視同仁,大方得體,把握好度。要了解不同的國情、民族、文化背景,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禁忌。
──身體力行、注重養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在實踐中體驗和養成禮儀規范,從日常做起,從點滴做起,日積月累,形成習慣。
⑺ 什麼是禮貌原則
一、禮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平等原則:這是禮儀的重要核心,是指以禮待人要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持有人人平等的觀念,對所有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
2、真誠原則:誠信原則是指遵時守信,「人無信不立」取信於人在人際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運用禮儀時,要誠信無欺,保持言行一致,要表裡如一。
3、寬容原則:寬容就是心胸寬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即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不僅要嚴於律己,還要寬以待人。能夠為他人著想,能原諒他人過失,也是一種美德,是現代人的一種禮儀素養。
4、自律原則:這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禮儀就像一面鏡子,當你對照著它,你會發現自己的品質是真誠、高尚還是醜陋、粗俗。能夠真正的領悟禮儀、運用禮儀,主要是還要看你的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