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立法計劃
① 各地正在積極探索河長制立法相關工作,以下哪些地方性法規對河長製作出規定
福建省水資源條例
②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24個職能處室: (一)辦公室。綜合協調機關日常政務;負責建立健全委機關各項規章制度,負責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的實施和考評;負責文秘、建議提案、政務公開、督查、信息、保密、檔案、信訪、宣傳、保衛、電子政務工作;承擔委機關資產管理、行政管理、後勤服務等工作。
(二)法規處。負責全委法制工作,並對全省本系統法制工作進行指導;負責擬訂有關立法計劃建議,組織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負責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和其他部門送委審查或徵求意見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的協調工作;負責委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工作;負責行政執法、行政復議、法制監督、行政應訴和普法工作;指導和協調全省信用體系建設、招標投標和公共資源交易工作,並制訂相關綜合性政策;承擔省信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公共資源交易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三)研究室。起草重要政策、文件和報告;負責對外信息發布;研究分析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推進城市化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參與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組織全委系統的調查研究、重大課題研究工作;指導委屬研究機構工作;承擔委學術委員會、委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有關具體工作。
(四)發展規劃處。研究制訂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生產力布局、綜合性產業政策、總體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測與評估;統籌協調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負責中長期規劃與年度計劃的銜接;負責規劃的立項、論證、銜接、審核審批、評估調整等工作;指導部門和地方中長期規劃編制;參與研究城市化發展戰略、規劃,參與城鄉規劃審查、小城鎮改革發展試點和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承擔省政府規劃協調會議辦公室、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五)國民經濟綜合處。研究提出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包括年度總量平衡、結構調整和重要商品平衡的目標和政策,協調和平衡各項專項計劃;研究分析國內外、省內外經濟形勢,對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進行監測預測,並提出相應對策建議;研究提出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平衡進出口等宏觀調控目標,以及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開展宏觀政策評估;擬訂並協調省重要物資儲備計劃;組織研究和提出全省經濟安全和產業安全戰略及政策建議;承擔省國防動員委員會的有關工作和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六)綜合體改處。研究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問題並提出對策建議,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全省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制訂中長期改革規劃和年度改革實施意見,並組織實施和檢查考核;組織制訂綜合性體制改革方案;研究財政、稅收、物價、金融、保險、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問題,協調解決改革進程中重大問題;參與研究和銜接有關專項改革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改革和綜合協調管理;承擔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七)固定資產投資處。監測分析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狀況,擬訂全社會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政策及措施,研究提出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有關政策和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參與投資體制改革工作;研究提出全省重大項目的中長期規劃、前期工作計劃和年度投資計劃,建立項目儲備庫;負責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綜合管理,提出省財政性資金投資的規模和投向,並納入政府投資項目計劃管理;牽頭編制省級政府投資項目年度計劃和省公共建設投資計劃;負責全省代建制的綜合管理;負責城建、政法、駐浙部隊、黨政機關辦公樓等基本建設項目的審批、核准和申報工作;負責國有基礎設施資產權益轉讓項目的綜合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提出房地產投資調控政策,牽頭編制全省經濟適用房建設指導性計劃;按分工承擔使用國內資金進口設備免稅確認及政策協調工作;負責與央企的對接協調工作;負責委託咨詢評估管理工作;承擔省重點建設領導小組項目前期工作辦公室、省支援青川災後恢復重建工作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八)基本建設綜合辦公室(省重點辦)。負責全省基本建設的綜合管理和省重點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研究提出有關管理政策和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負責限額內及省級單位建設項目的總體設計、設計方案和初步設計審批;指導和協調全省基本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工作,核定審批許可權內建設項目的招標發包方式和范圍,負責省重點建設項目和重大項目招標投標的管理和監督;會同有關部門修訂、審查工程定額和費用,審定頒發建築、安裝工程預算價格和收費標准以及建設指標參數;研究提出省重點建設項目和年度實施計劃,並負責檢查、監督、指導和協調工作;負責政策投資項目、省重點建設項目考核和政府投資的省重點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後評估工作;負責工程咨詢業及重點工程的工程監理管理和監督;承擔省重點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援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援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九)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研究提出全省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發展戰略、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的目標、政策;研究提出全省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中長期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負責實施國家《外資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境外投資產業指導政策》,引導全省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導向;負責全口徑外債的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規劃並提出備選項目;負責審批、核准和上報國外貸款項目以及外商投資項目和境外投資項目;負責外資項目進口設備免稅確認和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確認及政策協調;參與安排利用外資新方式的試點項目;負責國有基礎設施資產權益對外資轉讓項目的核准,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外資並購境內企業項目及安全審查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指導、協調全省開發區的規劃、新設、擴區和升級,做好世界500強企業和重大外資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引導和組織省內企業赴境外開發和並購資源、能源和高新技術類項目;負責省發展改革委與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及機構合作的有關事宜;組織國際經濟交流活動。
(十)省「長三角」合作辦公室(地區經濟處)。組織實施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提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政策;組織編制國土規劃、區域規劃、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參與相關專項規劃的審核、審查;參與制定土地政策,參與編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計劃,提出重點工程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年度計劃,並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實施計劃。參與編制基礎測繪計劃;參與土地利用、開發區(園區)建設等規劃的編制和審核,建設項目用地、水土保持方案審查;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組織生態功能區規劃建設,組織研究生態補償機制政策和試點;負責組織欠發達地區掛鉤幫扶工作和幫扶資金安排;負責安排重點流域環境治理項目以及國家和省補助資金計劃;指導省內外區域合作與地區協作,組織推進“長三角”經濟社會合作與發展工作,並負責有關規劃與合作項目的組織實施;參與礦產資源開發,參與防震減災規劃編制和實施,參與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礦山整治規劃審查;組織水資源綜合保護規劃編制和實施;組織編制全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總體規劃,指導各市編制產業集聚區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政策意見;牽頭編制產業集聚區建設重大項目年度實施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資金安排計劃建議;負責各市產業集聚區的檢查考評工作;承擔省長三角合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省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地理空間信息協調委員會辦公室、省產業集聚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十一)農村經濟發展處(農區辦)。研究分析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提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重大項目布局、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並協調實施;負責銜接平衡農口行業、部門和小城鎮等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公共建設投資計劃及政府投資計劃;審核、審批農口行業建設項目;負責建設項目的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工作;負責安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助項目;負責安排農林水產基地、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計劃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工程建設項目;負責全省農業資源的綜合管理和農業區劃工作,組織農業區域綜合開發示範區建設,參與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評估、審查、管理和驗收工作;組織編制全省生態建設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實施生態建設重大項目。
(十二)交通運輸處(基礎產業處)。研究提出交通運輸(含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戰略、改革和政策;統籌能源、交通運輸(含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計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銜接平衡鐵路、公路、水運、民航行業規劃和行業政策,編制綜合交通(含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審核專項規劃;按照管理許可權,審批、核准交通建設項目;研究提出交通(含鐵路)項目專項投資安排意見;審核下達全省交通(含鐵路)建設投資計劃;綜合分析交通運輸運行狀況和發展趨勢,負責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以及重大問題的協調工作;參與研究、審核交通戰備的發展規劃和計劃;統籌組織交通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綜合協調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銜接編制下達年度前期工作推進計劃和項目審核報批;研究、協調建設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履行鐵路地方管理事權;承擔省鐵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部聯合協調機制、省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三)產業發展處。研究提出石油化工、中西醫葯、鋼鐵、有色金屬、黃金、稀土、建材、機械、汽車、船舶、輕工、紡織、煙草等產業的發展戰略,制定相關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相關產業總量平衡與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政策;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工業各行業國家和省級重大投資項目的審批、申報和核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重大工業項目布局規劃,推進省重大工業項目的前期和建設,制訂省重大工業項目年度計劃;參與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和安排財政性建設資金,指導監督政策性貸款的使用方向;研究提出全省乙烯、煉油、稀土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專項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負責制訂全省黃金、農業生產資料、卷煙、食鹽年度生產計劃;負責協調、平衡省計劃單列企業集團的規劃和計劃;負責各類園區、重大產業基地(集聚區)發展規劃和綜合平衡;承擔省稀土開發應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四)高技術產業處。綜合分析研究高技術產業及產業技術的發展態勢,組織擬訂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統籌信息化的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安排高技術產業和信息化的重大項目;參與做好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管理工作;推動國民經濟新產業的形成;優化配置科技成果產業化扶持資金,參與科技三項費用的計劃管理和合理配置;組織開展全省高技術產業基地的建設管理工作;參與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承擔省微電子產業發展暨杭州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應對氣候變化處)。綜合分析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發展循環經濟規劃和政策措施;參與編制環境保護規劃,組織編制生態建設規劃;按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海水利用、環境保護項目,負責安排國家和省資金補助計劃;歸口管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協調開展應對氣候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和能力建設;組織實施清潔發展機制工作,協調推進低碳經濟發展;承擔省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六)社會發展處。研究提出社會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建議,協調人口和計劃生育、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旅遊、民政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中的重大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全省社會發展事業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社會發展年度評估;負責申報爭取國家支持的有關社會發展項目;安排限額以內及省級單位社會發展項目,以及預算內切塊資金和專項資金;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全省高校招生計劃和高校新建、擴建、布局調整工作;指導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工作。承擔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協調小組辦公室、省紅色旅遊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七)服務業發展處(經貿流通處)。研究提出全省服務業、現代物流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提出全省服務業年度工作重點和發展目標;負責對服務業相關部門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編制和實施省級服務業引導資金使用計劃;負責服務業(不含金融、文教體衛、旅遊、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的審批,組織實施服務業重大項目計劃;負責服務業項目和流通設施建設總體規劃、布局和項目的審批、核准、備案工作;參與研究制定服務業、現代物流、內外貿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流通體制改革中的重大問題;監測分析國內外市場狀況,負責全省糧食、棉花、食鹽及重要物資的宏觀調控,指導、監督其收儲、輪換和投放,組織實施重要商品國家儲備設施建設規劃;研究提出我省成品油(含燃料油)、化肥、農葯等重要商品的供需總量平衡和計劃管理,負責全省重要家產品進出口的計劃管理;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全省對外貿易進出口指導性年度計劃;承擔省服務業工作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省現代物流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八)財政金融處。研究分析全社會資金平衡狀況和財政、金融、證券、保險運行形勢並提出政策建議;研究提出我省直接融資的發展目標和政策建議;研究分析價格運行情況,參與制定價格政策,協調解決價格運行中的有關問題;負責省投融資政策研究與項目信息發布,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研究編制全省企業債券發行計劃,負責企業發行債券的審核、審批和監管工作;負責創業投資企業、各類股權基金的管理;牽頭推進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的發展及制度建設;負責股權投資基金的審核、申報,負責創業投資機構的備案監管工作;協調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有關工作;研究提出全省政府性投資重大項目的融資方案。 (十九)省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辦公室。研究提出省重大項目稽察工作的政策和立法建議;組織開展對全省重大建設項目的稽察;跟蹤檢查相關行業和地方執行國家、省的投資政策和規定情況;組織對國家和省出資的建設項目的審批程序、建設規模、工程進度、工程質量、投資概算控制,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工程監理制執行情況和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組織對國家和省安排的財政性建設資金投資安排實施情況的監督和檢查,對違規問題按有關規定提出處理意見,並負責監督對稽察單位整改落實。
(二十)城鄉體改處。負責統籌城鄉發展中體制改革問題的研究,提出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的對策建議及相應的措施;組織、協調、指導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和中心鎮培育工作;研究城鎮化推進機制、土地使用制度等改革和相關政策措施;承擔省城鄉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十一)社會體改處。指導和推進全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協調醫葯衛生、葯品流通體制改革工作,參與相關政策的研究制訂;協調縣級以上、指導縣級以下醫療機構葯品統一集中采購工作,並提出相關政策措施;參與教育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提出有關政策建議;承擔省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十二)省對口支援辦(對口支援處)。負責全省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地區和兵團農一師、西藏那曲地區、青海海西州等方面的日常工作,提出對口支援規劃、資金籌措計劃以及分年度項目實施和資金安排計劃等建議;負責與受援地區銜接落實具體工作;牽頭編制援建總體規劃及指導其他援建專項規劃的編制;負責綜合協調省級部門和地方的對口支援工作;銜接和落實援建資金;檢查考核各地援建計劃實施進度與工作情況,統計、報送相關信息;協調聯系前方指揮部;承擔省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二十三)省海經辦(海洋經濟處)。負責並協調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推進及實施工作;負責《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牽頭研究提出海洋經濟發展戰略、體制改革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海島開發開放的政策建議;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海洋經濟有關專項規劃,牽頭負責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計劃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銜接平衡;牽頭編制海洋經濟發展重大項目年度實施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國家和省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安排計劃建議;負責指導協調海水淡化等海洋產業發展和海洋資源開發。按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備案海洋開發項目,參與涉海項目審查;負責檢查考核國家和省政府發展海洋經濟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承擔省海洋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四)計劃財務審計處。負責年度預算計劃的編制與執行,研究提出委機關預算計劃體制改革意見;負責委機關行政經費的管理和專項資金、基金的會計核算並監督檢查;負責委屬事業單位預算經費、決算審核匯總工作;負責實施所屬企事業單位法人離任審計工作;負責委屬企業的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 (二十五)人事處。按管理許可權,負責機關及委管、委屬單位的機構編制、幹部管理和勞動人事工作。
(二十六)離退休幹部處。負責委機關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指導委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
(二十七)直屬機關黨委。負責委機關及委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二十八)駐省發改委紀檢組、監察專員辦公室。監督檢查本部門及委管委屬單位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情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協助黨組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會同有關部門對黨員幹部進行黨政紀教育;監督檢查本部門及委管委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情況;研究制定本部門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措施;受理對本部門監督檢查對象的控告和申訴,調查處理檢查、監督對象違反黨紀政紀的案件。
(二十九)綜合規劃處。研究起草有關全省能源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研究提出全省能源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建議,協調能源發展和改革中的重大問題;組織制定全省能源體制改革方案,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擬訂全省能源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銜接能源生產建設和供需平衡;開展能源對外交流合作,協調省外、境外能源開發利用,會同審核能源對外重大投資項目;承擔能源預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參與能源運行調節、應急保障和能源節約相關政策的制定;按照分工提出能源項目的年度專項撥款和納入財政管理的政府性專項資金(基金)計劃並實施監督;指導協調農村能源發展工作;綜合協調局機關日常政務,負責文電處理、信息、會議組織、電子政務等工作。
(三十)電力與新能源處。組織擬定電力、電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等專項規劃、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推進電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體制改革;審核集中供熱和熱電聯產規劃,按規定許可權和分工,核准、審核上報火電、核電、熱電聯產、電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研究提出電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年度專項撥款和納入財政管理的政府性專項基金計劃;負責電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管理,審批限額內項目的總體設計、設計方案和初步設計,承擔項目考核、政府投資項目竣工驗收和後評估工作;承擔能源科技進步和裝備相關工作;提出核電布局及重大項目審核意見,參與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工作。
(三十一)煤炭石油天然氣處。組織擬訂煤炭、成品油、天然氣發展等專項規劃、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推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相關體制改革;參與監督管理商業石油儲備;核准、審核上報煤炭、成品油、天然氣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研究提出煤炭、成品油、天然氣等項目年度專項撥款和納入財政管理的政府性專項基金計劃;負責煤炭、成品油、天然氣等項目建設管理,審批限額內項目的總體設計,審批限額內項目的設計方案,審批限額內項目的初步設計,承擔項目考核、政府投資項目竣工驗收和後評估工作。
③ 嘉興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完善地方立法程序,提高地方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浙江省地方立法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以及其他相關立法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規定本市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四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確定的基本原則,解決實際問題,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一般不重復上位法的規定。第五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地方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機制,發揮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第二章立法計劃編制和法規草案起草第六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調研項目庫、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地方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
編制立法調研項目庫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吸納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和針對性。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確定年度立法計劃前,應當將草案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徵求意見。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某一事項正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已經將其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避免就同一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年度立法計劃執行過程中需要增加立法項目的,應當徵求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意見。
立法調研項目庫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編制,經主任會議通過並向社會公布。
法制工作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第七條市有關部門和單位申報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年度立法計劃的立法項目的,應當按照規定提出制定該地方性法規的可行性報告、地方性法規草案建議稿和相關材料。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年度立法計劃初次審議的項目,應當確定地方性法規的提案人和提請審議時間。未按時提請審議的,提案人應當向主任會議提出書面說明。第八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年度立法計劃的地方性法規草案,一般由提案人組織由立法工作者、實務工作者及專家、學者等方面人員組成的起草小組起草。專業性較強的地方性法規草案也可以由提案人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重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提案人可以邀請有關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與草案起草工作。第九條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應當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科學論證評估,符合立法技術規范,提高地方性法規草案質量。第三章市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十條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十一條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主席團決定不列入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大會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④ 小作坊可以依據食品安全法處罰嗎
食品安全法不適用小作坊小攤販,《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食品小作坊攤販管理由地方人大立法解決。
【拓展資料】
北京:北京市XX關於印發《北京市XX的通知
天津:天津市XX關於印發天津市XX2013年度立法計劃的通知(津政辦發〔2013〕35 號)【2013年已列入天津市政府立法計劃】
上海:上海市XX關於轉發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市食品葯品監管局制訂的《上海市XX的通知(滬府辦〔2015〕4號)
關於公布《上海市XX的通告(2016年第1號)
DB31/ 2019-2013 食品安全地方標XX(2014-1-1實施)
重慶:重慶市XX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2017-05-01實施】
重慶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重慶市XX食品流通攤販餐飲服務攤販及家庭集體宴席服務者備案管理辦法的通知(渝食葯監法[2015]21號)
重慶市XX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渝質監發〔2011〕125號)(2013年修正本)
河南: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印發《河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備案辦法(試行)》的通知(豫質監字〔2012〕89號)
河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六十二號)
吉林:吉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吉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吉林省人大常委公告第66號)
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印發《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及《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許可審查通則(試行)》的通知(吉質監食[2012]144號)
內蒙古:關於徵求《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審查登記及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十號)【2015-10-01實施】
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加工小作坊審查登記及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送審稿)
山西:山西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辦法
福建: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福建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辦法〉的決定(省政府令第124號)
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於印發《福建省食品攤販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閩食安委〔2012〕2號)
山東:山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山東省規范旅遊景區及周邊餐飲店食品店食品攤販經營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魯食葯監餐飲〔2015〕84號)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魯政辦發〔2011〕13號)
湖南:湖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2017-01-01實施】
寧夏:寧夏回族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
廣東:關於印發《廣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的通知(粵食葯監局食產〔2016〕29號)【2016-04-01實施】
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送審稿)
浙江: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規定(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53號)【2017-05-01實施】
甘肅:甘肅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徵求《甘肅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管理條例(草案)》(第一稿)意見建議的通知
甘肅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甘肅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甘食安辦發〔2015〕27號)【2015-10-01實施】
江蘇:江蘇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2016-07-01實施】
⑤ 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政府法制工作,科學、合法、有序地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地方性法規草案(以下簡稱法規草案),是指省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省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制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公布,在全省范圍內施行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草案。
本辦法所稱規章,是指省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制定、以省政府令發布的,在全省范圍內施行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第三條省政府立法工作必須遵照「改革決策、發展決策和立法決策緊密結合」的原則,充分反映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法制局(以下簡稱省政府法制局)負責政府法制的綜合工作,編制省政府立法工作計劃草案,組織立法工作計劃的實施,承擔省政府審議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的審核職能。第五條加強對政府立法工作(以下簡稱立法工作)的領導,促進立法工作隊伍建設,提高立法工作質量和效率,為保證立法工作任務按時完成提供必要的條件。第二章立法工作計劃的編制第六條立法工作計劃按照立法年度編制,年度計劃包括法規草案和規章兩部分,分別劃分為一類計劃和二類計劃。
條件成熟的項目,列入一類計劃;條件尚未成熟,需要調查研究和論證的項目,列入二類計劃。
省政府認為有必要時也可編制較長的立法工作計劃。第七條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以下簡稱市(地)政府]和省人民政府直屬各部門(以下簡稱省直部門)凡需要提出立法項目建議的,應當於當年12月底前將下一年度的立法項目建議報送省政府法制局。立法項目建議上報前必須經本市(地)政府、本部門領導集體討論審定。第八條省政府法制局編制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草案,應當遵循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原則,並結合省政府領導及市(地)政府、省直部門提出的立法要求和建議。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草案應當經綜合協調後,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審定。經審定的法規草案計劃同時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條承擔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起草任務的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門,必須按照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要求按時完成草案起草工作。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完成的,或者要求取消計劃項目的,必須提前1個月向省政府法制局作出書面說明,並報省政府領導批准。
因特殊情況需要提出計劃外立法項目建議的,應當事先徵求省政府法制局意見,報經省政府領導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十條省政府法制局對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實施情況,應當向省政府報告。第三章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的起草第十一條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一般應當由提出立法項目建議的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門負責起草;內容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門的,應當由有關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門共同起草;重要的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可以由省政府法制局組織有關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門起草或者直接起草。
起草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應當組成起草班子或指定專人負責起草工作,起草單位或部門的主管領導應當加強對起草工作的組織領導。第十二條起草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法規草案不得與憲法、法規和行政法規相抵觸,規章草案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
(二)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需要與可能,認真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尤其是基層群眾意見,並進行科學論證,使法規、規章切實可行,不得在起草中擴大行政職能;
(三)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的內容(立法目的和依據、主管部門、調整對象、適用范圍、權利義務、法律責任等)必須具體、明確,結構嚴謹,文字簡明、准確、易懂,符合規范要求。第十三條起草單位或部門在起草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的過程中,應當廣泛徵求意見,對合理的意見應當予以採納;對分歧意見較大的內容,應當主動做好協調工作,力求取得一致意見;對難以協調的問題,應當在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報送省政府時,隨附具體的書面說明。
未徵求意見和協調的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不得上報。
⑥ 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省人民政府立法活動,完善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程序,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浙江省地方立法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省人民政府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案(以下簡稱地方性法規案)和省人民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的制定,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堅持黨對制定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的領導,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第四條省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制定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的工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負責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的立法前期調研、立法項目申報、送審稿起草,以及其他立法相關工作。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負責編制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計劃草案、組織實施立法工作計劃,以及審核和修改立法項目送審稿等工作。第二章立項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於每年年底前編制下一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項目分為兩類:一類項目為年度內力爭制定出台的立法項目;二類項目為需要進一步調研、論證,待條件成熟時制定出台的立法項目。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於每年第三季度向社會公開徵集下一年度立法項目建議,同時書面通知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申報下一年度立法項目。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申報立法項目的,應當經集體討論審定。申報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一類項目的,應當提交立法前評估報告。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組織研究、論證立法項目建議和立法前評估報告後,擬訂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草案,報省人民政府審定後實施。第九條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應當明確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起草單位。立法項目擬確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涉及兩個以上實施單位的,由省人民政府確定其中一個單位組織起草或者相關單位共同起草。必要時,也可以確定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第十條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草案應當按照規定向有關機關履行報告程序。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根據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立法項目辦理進度安排。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實施中需要新增或者暫緩制定立法項目的,由省人民政府確定。第三章起草第十二條起草工作應當按照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及其實施方案進行。起草單位可以邀請有關組織、專家參與起草工作,也可以委託有關組織或者專家起草。第十三條起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應當聽取有關單位、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書面徵求意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和網上公開徵求意見等形式。第十四條起草單位按照實施方案向省人民政府報送立法項目送審稿及其說明,同時隨附下列材料抄送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一)法律、法規依據以及相關參考資料;(二)召開論證會、聽證會和協調情況等的說明材料;(三)有關單位的意見及其處理情況。有關單位對立法項目擬確定的制度和措施有分歧意見的,起草單位應當進行協調;經協調仍不能達成一致的,應當在起草說明中載明。第十五條立法項目送審稿及其說明應當經起草單位集體討論,由主要負責人簽發。第十六條起草單位不能按照實施方案時間要求報送立法項目送審稿及其說明的,應當向省人民政府作出書面報告。第四章審核和修改第十七條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負責對立法項目送審稿下列主要內容進行統一審核和修改:(一)是否符合立法許可權和程序;(二)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三)擬確定的制度和措施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四)是否按照規定徵求意見,並對有關意見進行採納或者協調;(五)是否符合立法技術要求;(六)需要審核、修改的其他事項。第十八條起草單位報送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可以要求其在規定期限內予以補正。第十九條審核、修改立法項目送審稿應當書面徵求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意見,並注重聽取有關基層單位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以及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其他組織的意見。必要時,還應當聽取司法機關的意見。立法項目納入立法對口協商的,可以通過書面徵求意見、聯合調研、召開座談會或者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政協機關和委員的意見。
⑦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浙江省地方立法條例》的決定(2016)
一、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完善地方立法程序,提高地方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深化法治浙江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二、將第二條修改為:「省和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景寧畲族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其他相關立法活動,適用本條例。
「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三、將第三條修改為:「地方立法應當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
「地方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體現地方特色,不得與上位法相抵觸,內容具體可操作。
「地方立法應當採用適合體例,一般不重復上位法的規定,用語簡約、規范。」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省、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景寧畲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應當加強對地方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機制,發揮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五、增加一條,作為第六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省的地方性法規設定的部分規定。」六、將第五條改為第七條,修改為:「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七、將第七條改為第九條,修改為:「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就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定和本行政區域具體行政管理事項作出規定。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政府規章。政府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是,政府規章不得設定行政強制;省政府規章設定的臨時許可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政府規章不得設定行政許可;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執行。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八、將第八條改為第十條,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調研項目庫、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省的地方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編制立法調研項目庫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吸納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
「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確定年度立法計劃前,應當將計劃草案報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徵求意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可以對設區的市年度立法計劃草案中超出法定立法事項范圍的項目提出調整意見。
「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某一事項正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已經將其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避免就同一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九、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一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調研項目庫和年度立法計劃,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編制,經主任會議通過後向社會公布。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按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立法調研項目庫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十、將第九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省有關部門和單位申報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年度立法計劃的立法項目的,應當按照規定提出制定該地方性法規的可行性報告、地方性法規草案建議稿和相關材料。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年度立法計劃初次審議的項目,應當確定地方性法規案的提案人和提請時間。未按時提請審議的,提案人應當向主任會議提出書面說明。」
⑧ 個稅改革列入2017年立法計劃了嗎
在不久前召開復的全國兩會上,財制政部部長稱,將進行綜合測算,確定是否提高免徵額,該提高就提高。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則建議,將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從45%降低至25%。不過,個稅改革未列入2017年立法計劃。
2016年8月,曾有媒體報道稱,個稅改革方案已經提交至國務院,個人所得稅法修訂草案也即將上交全國人大審議。
但時至今日,個稅改革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依然沒有聽到關於全國人大審議個稅法草案的消息。
⑨ 五省被要求廢止超生即辭退廣東表態怎麼樣
廣東計生條已經廢止超生即辭退。
廣東超生罰款最多降低三倍,取消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五年不得招錄懲罰規定……近日閉幕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該決定對比原條例有多處重大修改。
刪去不宜繼續施行的嚴控措施和處罰規定
對比原條例,新《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四十條刪除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鄉鎮集體企業對其超生職工應當給予開除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修改為:「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繳納社會撫養費的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其他人員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組織給予紀律處分。」
此外,新條例第四十條還刪除了「對超生人員,有關單位照本條例規定作出處理決定之日起,五年內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鄉集體企業不予招工、錄(聘)用;
五年內不得選為(居)民委員會成員和評為先進;七年內不得享受公費醫療福利:七年以上十四年以下不得享受農村股份合作制分紅及其它福利。」
而新《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四十一條刪除了「對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在評選先進集體、授予個人榮譽稱號和確定綜合性獎勵以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任用等方面實行一票否決制」;
修改為:「對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在評選先進、授予個人榮譽稱號和確定綜合性獎勵以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任用等方面予以否決」。
(9)浙江省2017年立法計劃擴展閱讀
多省修改《計生條例》,廢止「超生即辭退」
隨著2018年11月底遼寧、雲南兩省人大常委會會議決定對當地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作出修改,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17年點名的廣東、雲南、江西、海南、福建、遼寧、貴州等省均已修改了當地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廢止了「超生即辭退」法規。
據《遼寧日報》2018年12月6日報道,11月28日遼寧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對《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作如下修改:將第四十五條修改為:「按照本條例規定繳納社會撫養費的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其他人員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組織給予紀律處分。」
修改之前,《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四十五條原文為:「規定繳納社會撫養費的人員,按照下列規定處理:(一)產假期間停發獎金,取消福利待遇;(二)三年內不得晉升職務或者級別,不得享受獎勵工資;(三)五年內不得錄用為國家工作人員。
「依法應當繳納社會撫養費的人員,除按前款規定執行外,是國家工作人員的,根據違法情節嚴重程度,按照人事管理許可權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其他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組織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予以辭退。」
繼遼寧之後,2018年11月29日,雲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也對《雲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的「超生即辭退」相關條款作出修改。
至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17年點名的廣東、雲南、江西、海南、福建、遼寧、貴州等省均已對當地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相關法規作出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