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德模範
Ⅰ 中國歷史上關於和諧社會的描述主要有哪些狀態
禮運·大同篇: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Ⅱ 誰是中國當代社會的道德模範誰又是古代的道德模範
當代:一、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1、李明素(女)重慶市沙坪壩區回龍壩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 二、全國見義勇為模範 2、殷雪梅(女)生前系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城南小學教師 3、徐 偉 天津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4、韋正雄(布依族)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教育輔導站教師 5、趙傳宇 湖北省長江大學學生,現為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 6、謝芳秋(女)廣西賓陽縣賓陽中學學生 7、艾尼·居買爾(維吾爾族)新疆大學學生 三、全國誠實守信模範 8、文花枝(女)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導游,現為湘潭大學學生 9、王一碩 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四、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10、方永剛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 11、鍾南山 中華醫學會會長、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五、全國孝老愛親模範 12、曹於亞(女)四川省成都市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生 13、劉 霆 浙江林學院學生 14、洪戰輝 中南大學學生 15、黃來女(女)武漢大學學生 16、張 曉 甘肅省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生 17、韓 瑜(女)廣西欽州市欽北區小董鎮中心小學教師 18、楊懷保 湘潭大學學生(陝西省勉縣籍
古代:孔子
Ⅲ 大家說說,明朝的海瑞算是位政治家嗎
海瑞不能算是政治家。因為海瑞當時沒有做出任何貢獻,所以他不能算作政治家。
Ⅳ 2005年,因「背母上學」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的劉霆,如今現狀如何
百善孝為先!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中,「孝文化」在其中占據最重要的角色。在古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百姓稱地方官員為「父母官」,官如母、君如父,從古至今也有許多關於孝敬父母孝敬先輩的感人故事,例如我們從小就學習的「百孝經」和「二十四孝」。
如今的劉婷,將自己從劉霆變成劉婷的心路歷程寫成了一本書《我本佳人》,並將新書一半的版稅用於捐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劉婷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人可以理解她,也希望社會可以像對待自己一樣,給予那些和自己一樣有著「先天性異性病」的人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Ⅳ 這是孝老愛親的作文嗎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做什麼也不能忘記孝順父母。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我無以回報,只能照顧、陪伴著她們。有一句話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有孝敬和陪伴父母。
最近,我看了東莞市五類十一位道德模範的事跡,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孝老愛親。而賴錫芬是「孝老愛親」中的模範。他是家中的長子,十幾歲便開始當家,照顧失明的母親,拉扯5個年幼的弟妹,都靠他一人支撐。為了養家,他做過許多艱苦的工作。但他從不抱怨,只說:「作為長子,要做個榜樣給弟弟妹妹看。」
看到這里,我思緒萬千。是呀,在當今社會,孝老愛親的人越來越少了。許多浪子多年在外工作,有的甚至一年只回幾次家,他們也許不知道父母是有多想念他們,如果能多回來看看父母,父母會有多高興。我認為,只要有心回家看看父母,便肯定會有時間,無論多忙都會擠出時間回一次家,看望默默為我們付出、不求回報的父母。別讓忙成為借口,要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俗養而親不在」,盡孝要及時,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
「鴉知反哺作文,羊知跪乳」,動物也懂得感恩,何況是我們「人」這樣的高級動物。我們要想想:如果沒有我們的的父母,怎會有我們的今天;如果沒有父母的付出,怎會有今天一個健康幸福的我;如果沒有父母的奔波,怎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不能忘記感恩,我們要「知恩圖報」。
Ⅵ 陳寔是個怎樣的人
仁厚慈愛,聰明的人。陳實出自《陳實與樑上君子》,《陳實與樑上君子》是出自《後漢書》的一個古代寓言故事,講述的是東漢時期一位叫陳實的古人發現藏在屋頂樑上的小偷後,通過巧妙智慧感染教化小偷改邪歸正的故事。原文:陳實,東漢人也,為人仁愛。譯文:陳實是東漢人,為人仁厚慈愛。
陳寔生於公元104年,字仲弓,是東漢時期名士,名聲相當好。年輕的時候是在縣吏做個小官兒,後來做了都督郵,日後又相繼做了不少官兒,因為出任過太丘長,所以人們也稱之為陳太丘。
Ⅶ 中國古代倫理為什麼重視道德義務
摘要 中國倫理思想傳統總體以儒家倫理思想為主幹,連續性和綿延性是中國倫理思想傳統的顯著特徵,儒家以繼承古代傳統文化為己任,以四書五經為經典教育學生,並提倡仁義道德,推崇禮治德政,強調道德修養,試圖以道德倫理作為治國平天下的主要手段。儒家尊崇「仁」「禮」,禮既是封建等級制度,也是人們所當為的最高行為准則和道德模範
Ⅷ <朝花夕拾>中第3章 二十四孝圖 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人物性格!!!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所評點的《二十四孝》,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孝感動天
二、戲綵娛親
三、鹿乳奉親
四、百里負米
五、嚙指痛心
六、蘆衣順母
七、親嘗湯葯
八、拾葚異器
九、埋兒奉母
十、賣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親
十二、湧泉躍鯉
十三、懷橘遺親
十四、扇枕溫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筍
十八、卧冰求鯉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飽血
二十一、嘗糞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棄官尋母
二十四、滌親溺器
人物性格特點,在封建體制下的道德模範
如「孝感動天」的主角虞舜,在父母偏執溺愛自己兄弟的狀況下,仍然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確實是個時代的楷模啊。但那是在封建時代不自由、不自主、不自在的無奈傷神、曲己求全的性格壓抑;如果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狀況下,老有所養、少有所懷,每個孝子都會是勞模。
Ⅸ 中華古代孝道故事,禮儀故事,誠信故事,報國故事,我國當代道德模範人物故事,勞模故事,英雄故事,科學家故事
1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Ⅹ 舉出中國古代婦孺皆知的道德楷模
01.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
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
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