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的關系
㈠ 談談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黨法同國法的關系進行了新闡釋,肯定了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顯示出以從嚴治黨和依法治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要實現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治黨,從嚴治黨。治國先治黨,依法治黨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不必可少的前提。實現依法治黨,既要「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更要「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指出,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先進性要求決定黨規黨紀必須嚴於國家法律。作為一個政治堅定、組織嚴密、有鐵的紀律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嚴明紀律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並在長期實踐中不斷對依規治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黨員幹部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做學法用法的好榜樣,才能讓全社會獲得尊法、守法、用法的標桿,激發起對法治的信心和對法律權威的認同。今年以來,黨中央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對腐敗一查到底,對「四風」一反到底,已成為從嚴治黨的「新常態」,並取得了巨大的反腐成效。事實說明,黨只有做到了從嚴治黨,才能擔綱起黨領導法治建設的重任。當前,我們必須繼續以持之以恆地態度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堅持以依法治黨推動依法治國,匯聚起建設法治中國的強大力量,為實現法治「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㈡ 運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辯證關系,分析為什麼要依法治國,從嚴治黨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性質和變化;上層建築反映經濟基礎並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為經濟基礎服務,反作用的性質取決於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中國當代的一切問題,關鍵靠黨。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因此,全面從嚴治黨,關系國家命運、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
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都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高水平推進服從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對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對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㈢ 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重要性
從嚴治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更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一大法寶。中國革命實踐證明,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只有全面從嚴治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才能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㈣ 如何看待從嚴治黨保證依法治國的落實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作為主要議程,並將「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納入法治建設的「五大體系」之列,將「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六大任務」之一,深刻詮釋了黨的建設與法治建設相輔相成、共生共存的密切關系,凸顯了從嚴治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進一步昭示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極端重要性。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國《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黨也在自己《章程》總綱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其相關章節更是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要求黨員「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這無疑是從制度的層面規定和保障了從嚴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並行不悖。
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表明黨是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體現的是執政黨履行使命的自律與擔當;但法律從來都不是只管老百姓的,彰顯法律的尊嚴與效力,執政黨帶頭踐行法治的率先垂範至關重要。如果說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黨紀國法」相提並論,緣於兩者的主旨同歸,立意同向。鑒於黨的許多幹部肩負引領社會、管理一方的重要職責,從嚴治黨更有依法治權、依法治官的深層含義。從嚴治黨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只有以健全黨規、鐵腕反腐的吏治成效,破除「以言代法」、「權大於法」的慣性思維,才能為全民守法、踐行法治營造良好環境,才能有效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
㈤ 談談反腐與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的關系
反腐倡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
反腐倡廉是新一屆領導集體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回,它的成效直接關系著答改革開放事業能否繼續推進,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威望的高低,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能否穩固。八項規定的嚴格執行、反「四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扎實推進以及「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有力舉動,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從嚴治黨的勇氣和決心。反腐倡廉既需要從思想上、作風上下功夫,更需要從制度上、法制上著力。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戰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規范權力、約束權力,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現實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莫不是以權壓法、以權越法、以權替法、以權傲法、權大於法的結果。經驗一再表明,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須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敗,才能使各級黨政幹部在鐵面無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
㈥ 如何加強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國《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黨也在自己《章程》總綱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其相關章節更是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要求黨員「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這無疑是從制度的層面規定和保障了從嚴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並行不悖。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表明黨是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體現的是執政黨履行使命的自律與擔當;但法律從來都不是只管老百姓的,彰顯法律的尊嚴與效力,執政黨帶頭踐行法治的率先垂範至關重要。如果說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黨紀國法」相提並論,緣於兩者的主旨同歸,立意同向。鑒於黨的許多幹部肩負引領社會、管理一方的重要職責,從嚴治黨更有依法治權、依法治官的深層含義。從嚴治黨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只有以健全黨規、鐵腕反腐的吏治成效,破除「以言代法」、「權大於法」的慣性思維,才能為全民守法、踐行法治營造良好環境,才能有效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
㈦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本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是簡單的並列、平行關系,而是一個有機聯系、環環相扣的整體。從大的關系看,是目標引領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都不能缺的三大戰略舉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證。
從每一個「全面」之間的具體關系看,也都是彼此聯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國,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無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都需要在法治的軌道上、框架下來進行。
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7)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的關系擴展閱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來的。這是習近平同志闡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時首先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共產黨長期奮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主題,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和實踐創新的主題。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方向,圍繞這一主題提出並逐步形成的。
習近平同志認為,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繼續寫精彩。
㈧ 如何從「四個方面」戰略布局高度,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重在治理公權力,就是要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受約束,讓它規范行使,讓它受到監督。
「全面依法治國」有標志性意義
治國理念與方式的重大轉變
「我們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而且是全面法治的轉變。」談到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王公義認為,這是我們治國理念和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他向記者談到,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創造,因為從過去重視以政治手段治理管理社會,到這次以法律手段管理社會是中國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轉變。同時,他認為,全面依法治國標志著以法治來治理社會取得重要進展,因為中國歷史上雖然也講過依法治國,但是都是人治下的法治,現在講全面的法治,這是歷史的很大進步。
全面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重點把握四個關鍵
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作用,甄貞認為,可以從四個關鍵來理解和把握。首先是中國特色,因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成果,也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我們黨選擇依法治國,實際上代表我們要走一條法治的治國之路。各個國家在治國的理念上選擇依法治國是理念的一種進步,但是具體方式應該結合各國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所以,我們國家要走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之路。
第二個關鍵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整個依法治國在四中全會的《決定》中已經做了非常全面的部署,實際上包括了公民的守法,國家的科學立法,政府的依法執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再有就是加強法律監督,這五大任務實際上在推進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這次推進依法治國關鍵是要從問題入手,要從解決這些已經存在的問題入手,使得依法治國更加深入。
依法治國重在治理公權力,這是需要把握的第三個關鍵。就是要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受約束,讓它規范行使,讓它受到監督。所以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重在治權。為了重在治權,我們既要強調權力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比如享有公權力的部門之間要互相的監督和制約。同時也要讓老百姓的私權力對公權力形成制約和監督,治權應該是依法治國的根本。
最後一個關鍵體現為中國特色的法律監督。檢察機關負有法律監督職責,而且《憲法》對國家的檢察機關也是這樣定位的,它是一個法律監督機關,對於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負有不可推卸的職責,在推進依法治國的時候,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也是讓依法治國之路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表現。
「四個全面」相互促進
重點打好依法治國之「基礎」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與其他三個全面之間的關系,王公義在訪談中談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過程中如同「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兩個同時發展才能夠推動社會前進,小康社會才能實現。
如何認識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二者關系,他認為,它們是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關系。因為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者,是依法治國的政治保障,也是「四個全面」之魂,如果沒有黨的領導,這「四個全面」很難實現的。所以沒有全面嚴格依法從嚴治黨的話就不會有全面依法治國,當然沒有全面依法治國也難以做到全面從嚴治黨,這是相輔相成,因為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領導的核心是先鋒隊,中國能不能建設好關鍵在黨,依法治國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底線最基本的要求,而治黨一定比依法治國要求要高。
「中國的事兒要辦好,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黨率先從嚴治黨、依法治黨的話,中國的建設是很難辦的。」王公義談到。依法執政非常關鍵,從嚴治黨才能保證依法執政。從嚴治黨治好了,依法執政搞好了、依法治國才能實現,否則這是實現不了的。談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他認為,依法治國、深化改革、從嚴治黨是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基本動力、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本的支撐,如果沒有全面的依法治國實現不了全面的小康社會,不可設想一個全面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法治社會,是一個秩序比較混亂的,那不是小康社會,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它是一個基礎。 他們內部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都是有影響和促進的。
㈨ 1、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法規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要堅持制度和實施並重,既要注重抓好定製立規工作,又要下大力抓好貫徹執行法,確保黨內法規制度落實落地,貫徹執行法規制度沒有絕招,關鍵在抓、靠的是嚴管。
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用監督傳導壓力推動落實。各級黨委要認真抓好職責范圍內黨法規制度建設工作,與黨建其他工作一同部署、抓好落實。
(9)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的關系擴展閱讀:
重大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6、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㈩ 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為什麼
依法治國,從嚴治黨是反腐治權的治本之道、是實現公平正義的基本途徑、是加快法治版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深化市權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在需要、是新形勢下發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途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