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法學會的首任會長
1. 中國法學會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分別是什麼級別
會長是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晨,副國級;常務副會長正部級;副會長若干,副部級。
2. 法學界有哪些名人多介紹!
1、江平:
中國著名法學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1948年至1949年就讀於燕京大學新聞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56年畢業回國進入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歷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校長。是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
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並被收入中國多種版本的著名學者、著名法學家名錄。
2、陳光中
浙江永嘉縣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1930年4月23日生,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開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5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2001年,被中國政法大學授予終身教授稱號。
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他長期致力於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中國司法制度史和國際刑事人權法的研究,為培養法學高級人才,發展訴訟法學特別是刑事訴訟法學,改革和健全中國刑事司法制度,加強刑事司法人權保障,開展國內外訴訟法學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賀衛方
賀衛方無疑是中國當今法學界最有影響力的法學家之一。1960年7月生,山東省牟平縣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198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85年起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並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編輯工作。1995年調至北京大學法律學系任教。1992年被聘為副教授,1999年被聘為教授。1993年6-7月美國密執安大學、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學院訪問學者。擔任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4、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黨員,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4年1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黨委原副書記、原副校長(兼)王利明接任常務副校長。
5、梁慧星
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國著名民法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研究》雜志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2008年擔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1966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獲民法碩士學位。1990年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曾擔任職務: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合同法》起草委員會組長、《物權法》、《侵權法》、《民法通則》起草組核心成員。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9年起擔任第四屆及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3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屆特邀咨詢員、公安部第二屆特邀監督員,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等職;2007年擔任中央政治局《物權法》專題講座主講人。主要著作包括:獨著:《民法》、《民法總論》、《中國民法經濟法諸問題研究》、《民法學判例與立法研究》、《民法解釋學》、《裁判的方法》、《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等;合著:《合同法》、《經濟法的理論問題》、《民法債權》、《物權法》、《中國物權法研究》、《中國民法典草案附理由》等;主編:《民商法論叢》、《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從書》等。
3. 韓德培的人物簡介
韓德培(1911-2009) ,男,江蘇如皋人。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英公費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40年8月改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1942年畢業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同年,以特別研究生的身份轉往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繼續從事研究工作。1946年,應我國著名國際法學家、時任武漢大學校長周鯁生先生之邀,到武漢大學擔任法律系教授。1947年出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並被推舉為武漢大學教授會主席。新中國成立後,韓德培教授擔任武漢大學校務委員會常任委員、副秘書長,協助管理全校的日常工作。1951年實行校長制後,擔任副教務長兼法律系主任,主管學校教務工作。
1957年,韓德培教授被錯劃為"右派",在沙洋農場勞動。1978年回到武漢大學。1979年7月,武漢大學決定恢復重建法律系。他先後擔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1979-1983),法學院名譽院長,國際法研究所所長(1980-1991),環境法研究所所長(1980-1991),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第一屆和第二屆成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顧問、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名譽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首任會長(1987-2003)、名譽會長,中國環境與資源法學研究會首任會長(1999-2004)、名譽會長等職,並在國外兼任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理事,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城市與區域規劃學會理事等職。
韓老被公認為是我國當代的一位學識淵博、思想進步、德高望重的法學家、教育家,特別是國際私法領域的一代宗師,在國內外法學界久負盛名。
韓德培教授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際私法學理論體系,被公認為是新中國國際私法的一代宗師。韓德培有個形象比喻,國際私法就好比一架飛機,其內涵是飛機的機身,其外延則是飛機的機翼——內涵既包括沖突法,也包括統一實體法,甚至還包括國家直接適用於涉外民商事關系的法律;而兩翼之一則是國籍及外國人的法律地位問題,這是處理涉外民事關系的前提,另一翼則是發生糾紛時,解決糾紛的國際民事訴訟及仲裁程序,這包括管轄權、司法協助、外國判決和仲裁裁決的承認執行。
4. 法學名人
古羅馬五大法學家
公元 426年頒布並在東、西羅馬帝國同樣生效的《引證法》正式承認蓋尤斯、J.保羅(?~約222),D.烏爾比安(約170~228)、A.帕比尼安(約150~212)和H.莫迪斯蒂努斯(?~約 244)五大法學家的解答具有法律效力;並規定凡法律問題未經明文規定的,悉依五大法學家的解答加以解決;如他們的解答並不一致,取決於多數;人數相同時則以帕比尼安的解釋為准。 1、蓋尤斯(約公元130~180年),羅馬帝國前期著名法學家,代表作為《法學階梯》,該書是唯一一部流傳至今的古代羅馬法學家的文獻,成為查士丁尼編纂同名法典的範本。 2、帕比尼安(約公元140~212年),帝國前期羅馬的著名法學家,擔任過申訴官、帝國高級法院院長和被認為是副皇帝高位的近衛都督之職,行使軍事和司法大權。其代表作有37卷《法律問答集》、19卷《解答集》、19卷《解說書》。其學說具有極高的權威性,直至4世紀,君士坦丁皇帝仍命令屬下整理他的學說。在《學說引證法》中並明確規定,在五大法學家的意見相左時,以帕比尼安的學說為准。 3、烏爾比安(約公元170~228年),擔任過帝國高級法院法官助理、帝國議事會成員,近衛都督,做過皇帝的法律顧問。烏爾比安是公認的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法學家之一,是羅馬法學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的《學說匯纂》摘錄的9142段法學家的著述中,其中烏爾比安的著作就有2464段。最先提出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也是烏爾比安。
4、保羅(約公元222年去世),擔任過帕比尼安法院的陪審法官,最著名的著作是關於告示的80卷注釋書,在《學說匯纂》中摘錄了他的2081段作品。
5、孟代斯梯安(又譯為莫迪斯蒂努斯,約公元244年去世),是烏爾比安的學生,也是五大法學家中名氣最小的一位。《學說匯纂》中有關他的著作,只有344段。
馬克昌,我國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著名法學教授、博導馬克昌
1926年8月生,河南西華縣人,法學家。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後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師從前蘇聯刑法學家貝斯特洛娃教授專門從事刑法學研究。1952年返回武漢大學任教。曾於1977年受委託擔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吳法憲的辯護人,並參加過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修訂工作。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與人大高銘暄教授合稱為我國刑法學界的「北高南馬」。曾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長和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名譽理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法學學科小組成員等職。獨著的《比較刑法原理——外國刑法學總論》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主編的《犯罪通論》和《刑罰通論》分別獲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主編的《經濟犯罪新論》獲中國圖書獎;任主編之一的《刑法學》和副主編的《中國刑法學》分別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和特等獎;主持完成的「著重提高研究生素質,培養刑法學高層次人才」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國著名法學家趙中孚
1929年7月出生。1947年匯文中學畢業後考入朝陽大學法律系。1949年5月參加工作,先後在華北人民政府司法部主辦的學習隊、中國政法大學三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本科、研究生班學習。1950年冬開始在民法教研室任教,歷任教員、講師、副教授、教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法學院院務委員會暨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暨民商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暨深圳仲裁分會仲裁員、南京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河北省人大常委法律咨詢委員會成員、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和貴州大學法律系兼職教授、天津民主法制建設研究中心學術指導、中國行為法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在半個世紀的教學崗位上,為校內外本科、研究生、高級法官班、台港澳律師培訓班、香港樹仁學院和城士大學等不同層次的學員講授系統或專題的多門民商法課程。參加我國民法典(第2、3次)、民法通則、企業破產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的起草、研討或建議。培養了本專業的碩士40餘人,聯合培養博士5人,單獨培養包括港台和外國在內的博士19人,指導尚未答辯的博士生20人。先後主持國家社科項目、博士點項目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項目。
中國著名法學家韓德培,法學界最年長的明星
「中國當代法學10人」中惟一存世者 現代意義上的法學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時的中國方始引進西方現代法律科學。在《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卷》(上),可以找到名列其上的10位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法學家,然而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都已經作古,今天惟一健在的只有韓德培老先生,至今仍在為之辛勤耕耘。
2000年1月8日,武大為韓德培先生舉行了隆重的九十華誕紀念活動和法學思想研討會。
2009年5月29日晚9時,一代法學泰斗與世長辭。
武漢大學將在2009年11月隆重舉行「韓德培教授百歲華誕暨武漢大學法科恢復重建30周年慶祝活動」
1.史尚寬先生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的法學家,不僅從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擔任了民國時期的"立法委員"、"考選部部長"等職務,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余復從事著述",涉獵的領域廣泛,幾乎包含了法學的大部分領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和勞動法等。
2.商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法學家之一,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功臣之一。
3.張釋之(生卒年不詳),字季,漢南陽郡堵陽(今南陽市方城縣)人。西漢廷尉,中國歷史上著名法學家。公元前179年,被選為騎郎,後成為協助皇帝處理司法事務的最高審判官。他處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縱,不偏不倚,敢於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權在內的一切特權,提出了「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4.韓 非: 河南新鄭人,戰國後期著名的法學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5.肖蔚雲先生是中國著名法學家,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曾留學蘇聯4年。先後擔任香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是北京法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太多了都列舉不完。你可以網路再搜搜看哈O(∩_∩)O~
5. 關懷為建立北京勞動法學會做出貢獻嗎
做為北京勞動法學會的元老,首任會長,名譽會長的關老對北京勞動法學會做出了接觸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容
2011年3月19日,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年年會正在北京京民大廈禮堂舉行。
1、會員代表中華女子學院劉明輝教授在發言中,對老會長關懷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
2、桂生副會長宣讀了《關於表彰為學會十年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會員和優秀團體會員的決定》。由北京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周信向關懷教授頒發「傑出貢獻獎」。
3、名譽會長關懷教授發表建會感言《走過十年路,迎接新征程》。
6. 王保樹的介紹
王保樹,生於1941年6月15日,原籍河北省任丘市,1964年8月畢業於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法學家、傑出法學教育家、民商學泰斗,清華大學法學院復建後首任院長,清華大學商法研究中心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被評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2015年6月22日,王保樹因病醫治無效於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7. 沈家本 依法治國
中西方法制的「冰人」: 沈家本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淳,別號寄簃。浙江歸安(今湖州吳興縣)人。其父曾在清朝刑部任職多年,熟悉法曹,精通律例。得父親之提攜,24歲的沈家本進入當時的最高法律機關———刑部,任郎中,開始接觸律例。其間,歷經磨難的沈家本,先後考取舉人、進士。在近三十年的刑曹閱歷後,1893-1897年出任天津知府。1902年,受當時三位朝廷重臣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的聯合舉薦,沈家本與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他們的舉薦理由是「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久在秋曹,刑名精熟。」
出任修律大臣的沈家本,在此後的十年間,親歷親為,拉開了大規模修訂法律活動的序幕。其間,沈家本改刑部律例館為修訂法律館,建立了近代法律改革的組織機構。同時,大量招聘留學海外的法政人才,翻譯西方各國的法律,盡可能地了解掌握更多的西方法律狀況,完成了修訂法律的前期准備工作。與此同時,沈家本參照近代西方法律基本理念,著手刪改舊律,包括禁止刑訊、廢除重法、刪減死罪條目、改革行刑體制、刪除奴婢條例、禁止人口買賣、統一滿漢法律、完善秋審制度等,努力實現著清政府提出的「將一切現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議,務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的法律改革目標。與此同時,沈家本以自己卓越的立法貢獻,奠定了在中國法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並博得「中國法律現代化之父」的美譽。鑒於此,著名的法律史學家楊鴻烈稱其為「媒介中西方法制的一個冰人(媒人)」。
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法律向近代轉型時期的標桿式人物,得益於沈家本「參考古今、博稽中外」的「會通」思想。他說:「當此法治時代,若但證之今,而不考之古,但推崇西法而不探討中法,在法學不全又安能會而通之,以推行於世。」至於怎樣實現中法與西法之間的會通呢?沈家本堅持認為:「我法之不善者當去之,當去而不去,是為之悖;彼法之善者當取之,當取而不取,是為之愚。」在改革的過程中,虛心豁達,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放置到同一個平台上,一體同視,擇善而用,綜合考訂,並由此來推演中國近代法學的發展之路,這對於出身官宦之家、自幼熟讀史書、受儒家正統文化影響至深的沈家本來講難能可貴,更是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忘記其開創性貢獻的原因。
中國古代的法治文明源遠流長,其中不乏合理性的因素。面對洶涌而來的「西潮」,沈家本保持了堅定的述古立場。他對中國古代法律典籍進行了全面的考證與梳理,對古代法制之歷史演進、歷代法治之沿革得失,皆有精深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最能表現沈家本以法為業、博古論今的著作是《法學盛衰說》。沈氏在總結歷代法(律)學與政治之關系得失後,提出「法學之盛衰,與政之治忽,實息息相通」。他進而推論說,法學盛,未必政盛。但法學衰,則政必衰。而法學衰的一個根本原因,乃是立法者自己不守法,「法立而不守,而輒曰法之不足尚,此固古今之大病也。」沈家本自己的法制理想,則是「一法立而天下共守之」。將法學之盛衰與政治之興盛關聯起來,在清末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對於推進法制進步,意義尤為重大。
在清末法制改革過程中,有兩次大的思想辯論,即「部院之爭」和「禮法之爭」,沈家本都直接參與其中,引經據典,宏論中外,闡幽發微,啟迪智慧,將近代法制理念牢牢地植入古老的中國社會。「部院之爭」發生在1906年官制改革中。當時,改刑部為法部,專任司法。改大理寺為大理院,專任審判。沈家本被委以重任—-署大理院正卿,負責籌設大理院。但法部所掌司法范圍,大理院所掌審判范圍,兩者如何劃分,官制改革方案並沒有正式解釋。由此,(法)部與(大理)院之間在審判許可權、人事任免、行政事務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論爭。「禮法之爭」是圍繞《刑事民事訴訟法》、《大清新刑律》的有關規定而發生,作為法理派代表人物的沈家本與禮教派的張之洞、勞乃宣,對舊律中一些根本制度如十惡、親屬相容隱、干名犯義、親屬相犯、無夫奸、子孫違反教令等問題作出了符合近代法制理念的刪定。禮法之爭,實際上是外來法律與傳統法律的文化之爭、新律與舊法的制度之爭、個體權利與家族倫理的思想之爭。
作為傳統法學的集大成人物,沈家本對於近代法學發揮了植基作用,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歷時性作用。1910年,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法學學術團體———北京法學會成立,德高望重的沈家本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次年,第一本近代意義上的法學雜志———《法學會雜志》發刊。當時的革命風暴已經形成,形勢岌岌可危。但殘缺的政局並沒有影響法學的發展,也沒有影響以學會和雜志為載體的法律人團體的生成。民國成立後,耄耋之年的沈家本為復刊後《法學會雜志》題序。行文的最後,他說:「余雖老病侵尋,不獲於法學界有所貢獻。而竊喜斯會之己廢而復舉也,因述其緣起如此。異日法學昌明,鉅子輩出,得與東西各先進國媲美者,斯會實為之先河矣。」對中國法律的復興、近代法律人的成長和近代法學的發展寄託的無限情思,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