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倪瓚
A. 倪瓚山水畫有和藝術特點
一、他山水畫的藝術特點是: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
二、擴展知識:
1、人物簡介: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
2、繪畫成就: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他也善畫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畫中題詠很多。他的畫由於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雲:「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王冕《送楊義甫訪雲林》說,倪瓚「牙簽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
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家,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如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倪瓚亦是一個以復古為旗幟,而追求藝術個性化的書法家,他與張雨、楊維楨一樣,既屬於這個時代,又不屬於這個時代,這就是藝術對時代的超越性價值。
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畫壇有很大影響,至今仍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畫作有:《江岸望山圖》《竹樹野石圖》《溪山圖》《六君子圖》《水竹居圖》《松林亭子圖》《獅子林圖》卷、《西林禪室圖》《幽澗 寒松圖》《秋林山色圖》《春雨新篁圖》《小山竹樹圖》《容膝齋圖》《修竹圖》《紫蘭山房圖》《梧竹秀石圖》《新雁題詩圖》等。有《水竹居圖》《容膝齋圖》《漁庄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秋亭嘉樹圖》《怪石叢篁圖》《竹枝圖》《溪山仙館》《霜林湍石》等傳世。
B. 倪瓚曾經說過:「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如何理解這句話
《答張藻仲書》中寫道:「今日出城外閑靜處,始得讀剡源事跡。圖寫景物,曲折能盡狀其妙處,蓋我則不能之。若草草點染,遺其驪黃牝牡之形色,則又非為圖之意。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近迂游偶來城邑,索畫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應時而得,鄙辱怒罵,無所不有。冤矣乎。詎可責奪人以髯也!是亦仆自有以取之耶。」 即作畫不求形似,而在排遣胸中逸氣,用以自娛。 需要指出的是,向來論者都以為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是一種「傳神忘形」論,並把它與「傳神寫形」相對立,這是不符合創作實際的。看倪瓚的畫,山水樹石,固然生動可識,即使他畫的墨竹,風枝露葉,搖曳生姿,何嘗會令人誤以為麻稈、蘆葦呢!這說明,倪瓚的畫並非沒有「形似」,他的畫也沒有脫離形似去追求「逸筆」。他只是在「形似」與「逸筆」之間,更強調「逸筆」罷了。這不僅為倪瓚的繪畫實踐所證明,他的理論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注腳:「若草草點染,遺其驪黃牝牡之形色,則又非為圖之意。」這里的「驪黃牝牡」是用九方皋相馬的典故。他認為繪畫不應像九方皋相馬,只要看它是否良馬,不管它的毛色是黑是黃,是雄馬還是雌馬。繪畫則不同,不僅要寫胸中逸氣,還要注意畫面的景物與真實景物的形似。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31b4dad3ce4a1d14 只能供你參考,1000字俺是寫不出來地
C. 倪瓚的成就有哪些
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
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漁庄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他也善畫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畫中題詠很多。他的畫由於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雲:「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王冕《送楊義甫訪雲林》說,倪瓚「牙簽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
D. 倪瓚的主要作品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元四家之一。字元鎮,號雲林,別號幼霞生、荊蠻民、奚元朗等,常州無錫梅里祗陀村(今江蘇省無錫市
梅里鎮)人。倪瓚書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隸,有魏晉人風致。尤擅長畫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為之,偶亦著色。山水畫初宗董源,後參
以荊浩、關仝,山石樹木兼師李成。崇尚疏簡畫法,以天真幽淡為趣,能脫出古法,別開蹊徑。作品大多取材於太湖一帶景色,好作疏林坡岸
,淺水遙嶺之景,章法極簡,於簡中寓繁;多用枯筆乾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實蒼,風格蕭散超逸,獨樹一幟,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
元四家」,對文人山水畫作出了新的創造和發展。在繪畫理論方面,主張作品表現畫家的「胸中逸氣」,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反對刻意求工
、求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