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1. 文明禮儀道德講堂演講稿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
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
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它的主要作用,
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
一是維護公眾利益、
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
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
樓。
那女工一看是列寧,
就要退回去給讓路。
列寧阻止她說:
「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
先過去吧!
」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
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
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
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
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
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
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實用演講稿大全
演講稿書寫格式演講稿書寫技巧競聘演講稿愛國主義教育演...英語演講稿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
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
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
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
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
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
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
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
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
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
「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
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
」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
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
後天不斷完善的。
要完善個人修養,
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
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
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
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
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
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
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
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
體會。
大的不說,
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
只要亮起紅燈,
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
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
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教授,您人
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
,
「在幼兒園。
在那裡,
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
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
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
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
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
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
瓶,
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
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
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
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
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
未知。
。
」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
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
!
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
就要從這
「知行合一」
上下功夫、
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
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
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
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
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
「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
文明」
,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
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
讓「文明與我同行」
!
謝謝大家
2. 關於黨的道德講堂主題有哪些內容
1、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
以誠信建設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大力宣傳先進典型,評選表彰道德模範,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風氣。在國家博物館設立英模陳列館。
深化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組織道德論壇、道德講堂、道德修身等活動。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
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和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把開展道德實踐活動與培育廉潔價值理念相結合,營造崇尚廉潔、鄙棄貪腐的良好社會風尚。
2、「道德講堂」的活動內容
圍繞「四德」開展活動
社會公德建設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等,以「善」為重點。
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等,以「誠」為重點。
家庭美德建設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長輩、關愛孩子、鄰里團結、勤儉持家等,以「孝」為重點。
個人品德建設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等,以「強」為重點。
(2)道德講堂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擴展閱讀:
黨的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四個考驗,勇於直面,為黨分憂,為國竭力。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個危險,堅決防範,不被誘惑,不迷方向。
又比如,第二章幹部道德中的,「八榮八恥,榮辱觀念,道德標桿,旗幟鮮明。八個為榮,正面倡導,指明方向,努力踐行。八個為恥,道德制裁,反對抵制,防入歧途。
講榮講恥,揚榮抑恥,規范言行,矯正舉止。」第三章德才兼備的「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
3. 遵德守禮做文明教師道德講堂主持詞
在生活中這樣的鏡頭你一定不會陌生:公園里,給小朋友系鞋帶;在家裡,我們把自己煮好的飯菜端到晚歸的媽媽手中;校園里,我們把一張廢紙悄悄地塞進自己的口袋……
這就是道德的舉動。道德教育演講稿_講文明講道德演講稿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是獲得別人尊敬和信任的一個標准。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難,其實你用心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因為道德有時是一種愛心。
2015年5月12日,四川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淳樸善良的父老鄉親,在廢墟下呻吟,撕肝裂肺的呼救聲,揪動著共和國的每一根神經!「災難無情人有情」,解放軍向四川挺進,醫療隊向四川挺進,志願者向四川挺進!支撐他們冒險挺進的就是那一顆顆滾燙的愛心。全國人民都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的手。我們也紛紛捐款,獻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我校的張其浩同學過十歲生日,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捐出了所有的生日賀禮, 9200 元,我也毫不猶豫地砸碎了自己的儲蓄罐,將平時積攢下來的80元零花錢全部捐了出去。這不正是「愛心流淌的高尚道德」嗎?道德教育演講稿_講文明講道德演講稿
道德有時是一種感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小故事:某學校舉辦了一個親子游戲活動。活動中,先給媽媽們蒙上雙眼,看他們能不能在一排孩子中摸到自己孩子的手,結果所有的媽媽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當游戲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蒙上自己的眼睛去摸尋媽媽的手時,卻沒有一個孩子能摸到媽媽的手。所有的媽媽都哭了,像孩子一樣哭得那樣傷心、委屈。因為她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愛的共鳴。
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現在的孩子怎麼啦?學會感恩以成為培養道德之心之首要。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溫馨的避風港;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因為老師教育我們用知識和修養去書寫青春的篇章;我們要學會感恩社會,因為社會讓我們發揮所長、神采飛揚!
道德,有時是一種習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每天都要問一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壞了,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則。只要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熱茶,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生活是一面鏡子,學會道德,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播種思想,收獲行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道德教育演講稿_講文明講道德演講稿
道德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道德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道德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道德是做人的准則! 讓我們追隨道德之光,讓道德在生命中綻放最絢麗的色彩吧!
參考資料:網路來源
4. 關於道德言講會觀後感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讀後感
2009-06-19 為什麼說道德非常重要?一句名言可以告訴我們:「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但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有一種道德叫敬業。文中的那位老師身體不舒服,但是為了給同學們上課,他堅持著悄悄的和病魔作戰,最終倒在了講台上,這為老師是多麼偉大。
有一種道德叫奉獻。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樓房劇烈的搖晃著,在這一瞬間老師不顧自己的安危,只想著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保護他的每一個學生。在這一瞬間,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多麼偉大。官兵們也不顧自己的生命,在餘震不斷的廢墟上救人,在最危險的時候他們總是先想著別人,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別人的生命。難道人們沒有感覺到一個偉大的靈魂在他們上空盤旋嗎?
有一種道德叫孝道。我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你做的每一件事還有什麼意義?
還有一種道德叫誠信。在生活中,誠信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如果你沒有辦到,別人就永遠都不會相信你了。一個人連誠信都沒有,那麼他做任何事都不會成功。
今天我讀了《中國小記者報》上有篇好文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覺得我們要做敬業的人,奉獻的人,講孝道的人,講誠信的人
5. 弟子規道德大講堂心得體會800字
我參加了一個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國人」為主題的道德講堂,對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道德的洗禮。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在本次活動中,我專門學習了《弟子規》、「中華聖賢道統的精髓和綱領」還有儒家千百年來不斷歸納總結的「八德」最後講堂的主講還把做人要講「三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進取之心」提出讓我們對如何做好一個有道德的新時代人類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在參加了這個活動後我結合當今社會出現的各種時代熱點話題仔細思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考,我得到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當今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有些貧乏,誠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范等社會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建設「道德講堂」就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搭建思想道德建設新平台,把勇於創新、奮發向上、誠信友愛的優秀品格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去,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質,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強大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中國是個有悠久歷史的古國,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從小就是在中華的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成長的,再加上古人給我們留下不少的有關德行教育的著作,我們更應該去深思去學習,因為這些著作能夠流傳至今不被淘汰,那足以證明它們一直都在給我們的德行做指路標。既然我們身邊一直都有這么豐富的資源我們更應該去珍惜,而不是只把這些著作當成家裡的擺設,我們應該做的是仔細的學習其中的道理,結合現實讓我們在道德上有一個質的飛躍,而不是只是嘴上說著行動上卻沒有任何動作,這不僅是欺騙了社會更是一種自欺的行為。干好事,首先要做好人,做好人,就要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做個以德服人的新時代人類,我們勢在必行。
三、講堂上的「三心」也讓我映像深刻,首先我們應該時刻都要懷著感恩之心,一個有良知的人那他絕對是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會遇上各類形形色色的人或事,各種考驗和困難隨時隨地都會出現,在我們困難時總會出現一些指路人來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對於這些人我們就應該懷有感恩之心,只有知道感恩才會得到更
多的幫助,在家對父母要有感恩之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在學校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在單位要感謝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之恩。在得到各種幫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做好准備在別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能夠給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不僅是回報更是一種生存大道。我們在有感恩之心的同時還應該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一個有了敬畏之心的人胸中就有了方向、行為准則和規范,就能自覺約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軌的事,有了敬畏之心就不會忘乎所以無法無天,所以常懷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謙遜,是一個有品位有思想的人都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更應該恪盡職守嚴格要求自己,不做出格越軌的事,在這樣一個大有作為的時代我們還應該有一顆進取之心,我們不僅要在物質上有進取心,更應該在精神上有進取之心,努力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一股激情勃勃之氣,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只要我們把三心落實到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那麼我們也就向成功邁出了一大步。
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學生,為了學生是每一個教師的本職工作,要做好事首先我們就要先做好人,做好人那我們自然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民能夠信服,才能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在基層順利展開。一個公務員在社會中不僅僅是為人民辦實事的人民公僕,還應該起到帶頭作用,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觀,規范自己的道德言行,不斷的圍繞感恩、敬畏、進取、誠信、和諧、孝道等時代熱點問題來陶冶和改造自己的道德情操,做好時代的標頭兵,時刻謹記「三心」用行動把三心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中、落實到人民中、落實到工作中。把《弟子規》中適應時代需要的部分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這樣我們的道德生活將會出現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所以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堅持學習道德模範人物的高尚品格,時刻嚴格遵守道德規范,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要注重學習效果,在工作中敬業奉獻、夯實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有我們應該樹立持之以恆、求真務實的作風,不能停於表面。高尚的道德並不非得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而往往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道德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行為習慣看作小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望採納,謝謝!
6. 美德校園道德講堂我來講 演講稿
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在這里參加「美德校園.道德講掌我來講」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裡特別高興。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早,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里,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
道德是什麼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彙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著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裡,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道德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說起道德,雲南大旱時發生的事撼動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無一不是道德的縮影,無一不在展示著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記得,在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有一名小學生,把學校發給她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當記者阿姨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她說要留給山頂的媽媽。看到這里,我哭了。在電視里,我看到了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不捨得用水洗一洗她蓬亂的頭發,滋潤一下因缺水而乾裂的嘴唇。我想,她的嗓子也一定干澀了吧,或許她渴得只剩下為媽媽帶礦泉水的力氣了。她攢下的不僅僅是礦泉水啊,更是一個孩子對媽媽真誠的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雲南,有比我還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里守護著全村唯一水源的老爺爺,還有許多為那裡送水的車輛和叔叔阿姨 在大家的努力下,那裡終於挺過來了。我為他們感動了,我在想,道德就向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麼清澈,那麼純凈,卻可以讓人們心裡甜甜的,暖暖的。
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而幸福。
道德,就像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成長,就會在哪裡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我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清風。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7. 什麼是道德講堂
顧名思義,道德講堂就是一個引導人們講道德,讓人長好心的地方。崇德向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精神追求。一個人,只有長好心,才能當好人;只有當好人,才能有好報。古人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好人自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我們來到這里,就是要用道德的力量來激勵自己,用道德的陽光來溫暖心靈,立於德,踐於行,從而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中國人。
道德講堂主題為「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爭當新時期『四德』居民」。具體要突出「四個圍繞」,即圍繞「禮儀」主題,推進社會公德建設;圍繞「誠信」主題,推進職業道德建設;圍繞「和睦」主題,推進家庭美德建設;圍繞「友善」主題,推進個人品德建設,開展四個方面的道德教育:
(一)社會公德教育。以「禮儀」為核心開展居民道德知識普及,積極提倡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等,引導本社區居民親身參與道德實踐,創建崇德尚善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二)職業道德教育。以「誠信」為核心開展居民職業道德知識普及,崇尚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的高尚品質。
(三)家庭美德教育。以「和睦」為核心開展居民家庭美德知識普及,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動,引導社區居民講述身邊的感人故事,身體力行,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四)個人品德教育。以「友善」為核心開展居民個人品德知識普及,提倡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的高貴品質,倡導和樹立關愛、善待、寬厚和包容的理念。
8. 道德講堂主要有哪些活動意義何在
細品中華經典,共醞道德之香。,道德講堂活動已成為人們自覺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它真真切切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活動中,通過頌讀誦讀《弟子規》、《論語》、《孟子》等經典著作,以及著重結合「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人教身邊人」開展的活動內容,一方面能讓參加道德講堂活動的人們感受聖賢之道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體現,另一方面,也能讓在講堂上涌現出來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更加可親、可敬、可學,這對倡導社會新風尚、構建文明新體系具有尤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弘揚優良道德傳統,和諧環境你我共享。深入廣泛開展「道德講堂」活動,提高市民素質,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人們,在「道德講堂」活動中進一步吸取知識養分,獲得有益啟示。誠信、重禮、敬業、守責、尊老愛幼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讀一段經典、講一個故事、作一番評議的形式,生動朴實地使道德觀念深入人心,讓人們獲益良多,使大家更能從細微處著手,身體力行地弘揚優良傳統,攜手構建和諧社會環境,你我共享。
,扎實有效地全面鋪開「道德講堂」活動,不斷提高了文明城市的建設水平,也為黨的「十八大」召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人們,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年齡大小,都可以在單位、學校、社區、街道等不同場所參與「道德講堂」活動,職工在單位參加道德講堂,可以激發團隊意識和大局意識,對激發工作活力、增強集體榮譽感大有益處;學生在學校參加道德講堂,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社區居民走進講堂,在接受道德教育,還加強了社會交往,密切了鄰里關系,增強了社區向心力,從而形成人人爭當文明人、人人爭做文明事、人人共倡好風尚的社會氛圍,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提供了有力支撐。(湯潔葵)
9. 道德講堂主要學習哪些內容
一、首先呼喚道德心和意思;要明明白白真知切明的講道德二字的概念,從道德概念和老子人事切入道德境義。
二、把學習道德模範和學習老子道德經論結合起來。
三、一門深入,一心專念老子道德經論與科學發展觀;學習道德、傳承道德、踐行道德、信仰道德、實證道德,深道根固德柢,做道德人生。
四、道德本體作用,即道德---文化---思想---精神===創造三個文明合成空間(政治、精神、物質文明)
五、從道德經典中讀、解、經、德、道這是正解正習的程序,只有絕對真理從相對用起,才能塵覺生「道之動」、生不究竟的相對漸悟智和證,才能終誠一心躍入無德說無說為無為的道究竟道真實。經不在解而在教人和諧回歸道德。
從讀經典到讀人生、讀社會、讀自然-----
六、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七、學習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概念,理論體系,以人為本真理性等。
八、了解多元民族心和文化;和諧多元(佛道儒基督伊斯蘭、56個民族等)
九、喚醒人們從家庭、職業及小事和身邊事做起。在小的環境都要做道德的示現者。
具體:
一、
《老子》介紹
《老子》相傳是春秋末期楚國李耳騎青牛隱西關去,經函谷關緣尹喜求賜所留的珍典。
李耳,據司馬遷《史記》載,姓李,名耳,子聃,是楚國苦縣(現河南鹿邑縣)人,曾從任周王室藏書官。因其相傳天孕八十一載,生來就是白發的老者,並有先天地生之說,故名老子。他「介然有知」,超時空演義著道,開天為三皇的天師,黃帝問道時名伊成子,春秋末稱李耳,始終不離中國這塊沃土,是中國道文化的創造人,是人類啟今為止能揭示宇宙萬物本體的唯一至尊聖哲,冠人類文化的聖頂。
《老子》全經五千字,寓五千運,分上下兩部,上部重在道境道律之體,下部重在德理德法之用。凡經,特別是本體之經,絕不是著識於字,而是全存字里行間不可言名至及的境和義。 沒有吃過「辣椒」,把這兩個字讀一千遍、悟一萬年,也無法說吃的真滋味。水字很好寫,但渴了不能喝、旱了不澆田,是字並非水,都是非常名。錢學森超三維,愛因斯坦證十維寫廣義,用我們欲執境界中的三維思維看老子,好比我們地球人並不會感覺到地在轉在動中。老子處全維的本體心,自徹時空始末,萬物動變,是絕對真理的知者,而我們處在慾障的小小千里,外有無盡所不見,內有無盡所不知,故必難知難解無內無外的老太上。有障之心不了無障之義,這是捧經的理性和必知,用唯心唯物的我卡之尺①判量老子,如若說太陽一米高的時候。事實中太陽永遠沒有一米高的時候,那麼到底是太陽錯了,還是說者錯了?這叫位置比量不同的自量說。所以學經首先要開放自己,要善能既學既習的認識老子,是解經義。不解老子不入經義,不入經義不解老子,老子處時空零動狀態,這是本參讀使用《老子》書名的所在,亦在提出一個可能太需思索和禪解的命題,或許大有益。
《老子》經境義身不二,為萬物蒼生說,為直觀天下域中四居其一說,為德政道在天下說,是絕對本體真理說,是德普天下真知宇宙規律說,是徹一切知的無有能比瞭然說。天地間老子開道,釋迦證道,墨子欲效道,孔子在禮中欲用道,大千多元識生在找道,道生一、二、三,太極三有生易經,演證萬物天道左旋的動變七律欲執輪回。釋迦承道直虛了性,中國道教丹術隱傳,都在歸行中顯證了道用的起人之智和大德品行;黃帝內經為世表道逝復合二十五友的生運之理,其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深湛理法,亦為政治經濟普用通行通效的無為之法;孫子是不得已兵道客處惡逆之法,亦為抗事的奇用通則。總之道用無限量,背逆取自亡,大千萬物無一不在共同演說如是法。
人類四大古代文明僅存中國道,使命責任決定舍道無根棄道無性,中華民族的全部價值就在運載傳承了必將承救造福整個人類以及所有蒼生的道。注有太上血統的中國人,正是憑借擁有了這一無上的生存財富,才大律決定了東方中國的世界性必然崛起。
《老子》全經,無論名道言德,無論明智言用,都無不集中在「有無」二字的轉變之中。從無生有知因生,由有還無歸恆常。故經者常證,知律達理還到無,不可惑;德者常無,處能生不生之中,不可違;道者常常,能生之本不可失。是中,道者不德,德者不經,經者不義,義者不佛。只有德處無中自不欲、自虛下、自清靜,自不自以為而能無以為。生活中很多文化藝術科技發明創作恰恰都是無以為的自然崩生。所以學經的要義就在無以為的虛靜之中,就在無時不處的無以為定定之中。何其名解?此也;何其名德?此也。去彼取此為道動之反,不離虛中為道用之柔。此虛中自知常,此虛中自谷納,此虛中剛亦柔為亦無,萬物千川百流用力自然並作歸之為。此乃彼之所不能及,此乃彼之所求不得,故天下生生的所求萬信只一道,萬法只一德,萬難皆因欲,萬壽獨虛中。特別在身處大律極反中,智者皆應當下學中處中承中傳中,否則就將國非國中經、經非經中義,誰知極所惡,悲佛非非②望。
《老子》是人類社會科學、社會政治、社會哲學、社會經濟、社會文化的至尊讀本、生根之本。此本無論學不學知不知,誰都無法抗拒、無法超越,規律的節拍已經自然的道動極反,人類已經在期盼著東歸的大潮,道動道用已經到了天時地利人和重振道明的時候了。所以,中國人並不是僅在為自己,而是要為全人類「善貸」而「且成」,要首先完成社會科學讀《老子》、社會政治讀《老子》、社會哲學讀《老子》、社會經濟讀《老子》、社會文化氛圍建設、自然科學讀《老子》的中國道德覺行潮。以自覺覺他、覺社會、覺宇宙不可抗拒的大規律,以道引領人類的歸。
老子自正處上不重、處前不害、取信天下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原則;中不偏極有無陰陽七律的哲學法體;天道損有餘補不足的法則和知足食、服、居、俗的經濟終極模式取向;權不自以生為不誘欲不生禍的「弗為而已」人文環境。其哪一個領域不具絕對的指導歸正價值,其哪一個能在規律和實踐被否認和推翻!中國化是最理智、最具有中國性的提法,只是這個能化的本體應當是能以不變應萬變的道及其化,而決不能是某種自見、自以為是。自以為是非道,不能引領人類規律必然的大歸之潮。
中國文化,也既人類文化,是以道為本體核心,以道釋儒還有墨為主體,包容多元的實體文化系。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只有道和一的狀態可言。出玄牝的一,過眾妙之門的二,就進入了有界的三,就內外逐之成障,這是不可混淆的界別。此外,老子從未立教,無從名為道教的創始人,但道教尊聖信願封為宗祖,這是中華民族的本所應當。再借「佛法東移」中,我們應當感悟到這是道佛的引歸。這種道釋儒馬列基督伊斯蘭的多元欲歸之象當知當可見當從中以明而合抱之共。於是大勢之中,中國人首先需要弄明白中國文化的本體、主體是什麼,實體中包容的多元和濁低是什麼;首先需要知道中國文化的道處在人類全部文化的什麼位置上。以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看清瞭然老子、看清瞭然中國、看清瞭然所有的文化現象和層次分布,從中重立中國人,敬信中國尊,慈納多元心,和諧天下人。且不可還敏敏察察封建外迷連中國文化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封鎖、虐待、歧視自己的祖宗人類的太上寒牢久禁不得其明。這種名燦燦不容光奉瀚瀚不許動的歷史性斷承悲劇之恥,願在復興中華《老子》的捧讀之中能立地而止,使中國《老子》的瑞光還徹普照宇宙時空的天地間。
以此為禮,願諸校正共參。.
注釋:①我卡之尺:卡尺,為機加工測量工具。我卡:我執自見。②非非:釋迦金剛經描述如是的哲學用語,引意為佛願眾生得非非心而自解脫。
二、道德,道遍萬物,貫穿一切,無不在道中。是宇宙不變的本體,老子釋有七律參明,並在一切存在、運動中普示普證其不可抗拒不可更改性。正是這一道的本體、究竟、統一、不變存在,才綱紀了一切生命行為的禍福生死、勝敗苦樂。說其有拿不來、摸不著、看不見,說其無律不離、則不廢、果不昧。而且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都不外是在試圖超越著什麼,又試圖在得到著什麼。如果把這兩個東西統以道代稱究之,結果可能真的非常意外的明確,而且它們本來就一個不可變的東西。所以是否可結論,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的奔波、分爭、尋究其最終本質,都不外是在求道、識道、用道、合道、直至得道而一弊之。若以識論之,道是絕對真理的極頂,若以在論之,道是相對至明的極心,普查人類的所有真理追求和設想,無一比老子的道更准確、更真實、更本然、更周圓。妙音賜禪,以究竟有而極虛、究竟無而極真、究竟尊而不為、究竟卑而不改、究竟生而若滅、究竟死而若生,故成一切生追求的最終統一最佳自然自在真本然。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實土之積,是智明的選擇,是主體我對依體眾順逆的利害。體用只可分解識而不能分立存,其合於道者曰積德自進道明,其背於道者耗德自墜苦暗。社會的權如此、勢如此、命如此,無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綱紀。德中包括德能、德為、德受,為是緣起之根、聚散之因、運命之本。為的最佳效果是無不為,為的最高形式是無以為,單從字面之識實難確見老子真面目,不免錯判出唯心、消積的反向誤導。有為執皮,無為及本,生活社會中如果不存在無效於有、柔制於剛的事實,那就不是道的普遍性了。比如一件事的不同處理就本在著有無之別,而且無處不有,遍及世宇。無為不背有為,德治不背法治,只是明確揭示為的最佳狀態。人墜水中不為何以救,世面淪喪不治何以止。但法治不棄教治、不棄德治,這就是有無的統一,這就是不可能社會始終處在有為的法治狀態。當下生滅有亦無,當下執著無亦有,統一落實於生命的全部支撐是眾生。在這個實土上,古今聖明同倡范朴明天下、寧天下,此既德的無教無不教、無為無不為。
道德,是宇宙自然法則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規律作用;是決定一切發生發展、生存消亡的本源;是各種文化學習、文化研究的統一至點。老子有五千言的經論為釋,揭示了七大規律,供人認識理解道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