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他與期

道德他與期

發布時間: 2022-06-07 01:36:33

A. 道德和青春有什麼關系

有..主要是性

B. 道德在不同時期有哪些體現

1、原始社會的道德,以維護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為基本原則,倡導共同勞動、平等互助,人們無條件地踐行公共義務,推崇正直、誠實、勇敢等品格。但同時,氏族間的復仇殺戮、血親之間的通婚以及人食人的風氣則表現出這一時期道德形態的缺陷。

2、奴隸社會的道德,講求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服從和人身依附,主流社會鄙視勞動和勞動者,並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女從。這一時期,西周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創立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宗教政治倫理觀。而春秋時代的孔子開始形成以「仁」為中心的道德體系。

3、封建社會,道德被用來維護宗法等級關系,具有政治化、宗教化、規范化、理論化的特徵。封建制度以小農經濟為基礎,而小農經濟需要宗法制度來維系,於是,宗法制度及其派生出來的倫理文化獲得尊崇和弘揚,逐漸演化為以「三綱」、「四維」、「五常」、「六紀」、「三達德」、「八德目」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要內容的一整套道德修養理論。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規范就是忠君、孝親。

4、鴉片戰爭後,西方思想逐漸傳入古老的中國。以嚴復、孫中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將資產階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天賦人權論等學說,以及自由、平等、博愛等資產階級的基本道德規范引進了中國。當時的中國屬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產階級的道德原則對推動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道德局限性也表現得十分明顯。

(2)道德他與期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快樂常常誘導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痛苦則迫使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並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選擇習慣一旦養成,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的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的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C. 簡述個人道德發展階段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出生~3歲)。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3~7歲)。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7~12歲)

第四階段:公正階段(11~12歲以後)。

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徵。

1、道德發展的各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化了的統一體」,一個有組織的思想系統。

2、每一階段的核心特徵標志著階段與階段之間的質的差異。

3、這些階段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續順序,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階段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因而是舊與新的綜合體。

4、每一個體都是為建立他自己的綜合體積極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社會文化所規定的現成模式。

(3)道德他與期擴展閱讀:

帶有沖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樣,應該以促進兒童對道德問題和道德決策的積極的思維為基礎。兒童的品德是一個發展過程,兒童是從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中逐漸理解道德的。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兒童道德推理的發展。

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就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的能力,而不是服從周圍成人的道德判斷。

基於這一道德教育觀點,科爾伯格認為,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應該經常給兒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引起他們的討論,激發他們向更高的道德階段不斷前進的願望和動機。

D. 勞倫斯·科爾伯格認為道德的發展過程分為哪六個階段

哈佛大學的勞倫斯·科爾伯格把道德的發展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兒童必須經由這個過程才能成為能夠完全承擔道德責任的人,並且,這個過程是可以測量。這六個階段分別是:懲罰與順從取向階段、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取向階段、人際關系協調階段、「法律與秩序」取向階段、社會契約法律取向階段、普遍的倫理原則取向階段。

在第一個懲罰與順從取向階段,要避免懲罰的「大棒」或者接受獎賞的「胡蘿卜」,兒童按照被告知的選擇那樣做。在第二階段,基於有限的互惠原則,兒童既做可以滿足自己需要的事情,也做可以滿足他人需要的事情。在第三階段,基於孩子渴望得到他人認可和表揚的心理和青春期少男少女服從流行的道德觀念,孩子會做一些受人認可的事情。在第四階段,年輕人開始承擔他或她的責任,表現出對權威的尊重,為既定的社會秩序本身而維護它。在第五階段,成年男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在這個過程中不傷害他人。在第六階段,成年男女採取本質上康德式的道德觀(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一個人只有遵守道德法則時,才是自由的,因為這個人遵守的是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成年男女在這個階段不再被自我利害、他人意見或道德法規的力量所控制,而是通過自我規范、自我恪守如正義、互惠、尊重個人尊嚴等普遍原則,來支配自己的行動。

E. 道德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有道德

道德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共同行為的思想基礎,它產生了社會對人類個體的約束力,又是一種為大家有益的社會規則.任何個體都永遠生活於它來之於社會的道德影響之中,道德的基礎的人的本性的社會存在.所有人要遵守普遍的道德規則.否則,他可能會被社會所排斥.但每一個時期的社會道德都有它特定的含義,隨著人類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一個聰明的人,是會引領社會道德,走在時代的前列.但可能要付出個體自由或任性的代價.所以就有了道德的選擇.每個人所做的選擇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社會結果,它反過來影響這個人的生活甚至一生.格物致智有人說良心是靠不住的向導,因為只是由兒時的訓導和模糊的回憶構成的,並不是構成道德力量的有力支柱,那麼道德力量到底應該來自於哪裡呢?
有人說濫施道德,容易被人利用,易受騙,並且使道德貶值?
對集體的忠誠、自我犧牲、不計名利、獻身精神也算是道德的一種?那麼例如集體在犯錯誤時,對組織和集體的忠誠和公平正義道義相比哪個更重要呢?
如果說道德以自由為前提,那麼自由意味著承擔責任,那麼責任與使命的確定必然有其主觀性,不能以廣泛的價值追求為基礎,與道德價值的普惠性相悖,到底如何界定道德和使命的關系?
當忠誠,情義,道義,使命,承諾.....等這些被視為道德代名詞而相沖突時,有沒有更高的道德標准(信仰或文化的傳統)出來擺平其關系?否則道德豈不是處在無序狀態,每個人依照自己的標准武斷的可以把道德的邊界隨便挪來挪去?
當約束個人的道德和社會機制在群體的狂熱中會失去了效力,群體心理的發作會產生法不責眾的錯誤經驗,使人意識到,人可以不必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在擺脫了自己卑微無能的感覺之後,會產生出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巨大的能量我以為這就是倫理學的全部意義(尚福爾)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愛(英國) ●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馬克思) ●如果你的道德觀念令你消沉,那它們就一定是錯誤的道德觀念----(史蒂文生) ●德行啊,你是純朴的靈魂的崇高科學(盧梭

F. 皮亞傑道德發展的四個階段分別是什麼

皮亞傑道德發展的四個階段分別是:

第一階段:自我中心階段(2~5歲):也叫作前道德階段。這時期兒童還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環境區別開來,而把外在環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規則對他來說不具有約束力。(對於對偶故事,還無法做出道德判斷)。

第二階段:權威階段(5~8歲):又稱他律道德階段。該時期的兒童服從外部規則,接受權威指定的規范,把人們規定的准則看作是固定的、不可變更的,而且只根據行為後果來判斷對錯。(認為誰的結果嚴重,誰就應該受罰,且刻板遵守規則)。

第三階段:可逆階段(9~11歲):又稱自律道德階段。該時期的兒童既不單純服從權威,也不機械地遵守規則,要求平等。根據行為的動機來判斷對錯。(要求平等,例如老師要求學生不能遲到,那麼老師也不能遲到)。

第四階段:公正階段(11歲以後):該時期的兒童開始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體驗到公正、平等應該符合每個人的特殊情況。公正的獎懲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應根據各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公正平等,利他主義)。

相關觀點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不變的順序,即從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兒童的道德發展既非天賦,也不是社會規則的直接內化,而是受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性質強度的影響。兒童的道德發展不僅取決於他對道德知識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兒童道德思維發展的程度。

「兒童是一個道德哲學家」。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有明顯階段特點和順序性的過程,它與兒童邏輯思維的發展具有極大相關性。

G. 道德的作用

法與道德的關系。
(法與統治階級的政治關系具體反映在法與統治階級政策的關繫上。)
法和道德雖然都是社會規范,但它們之間有著重大的區別。
首先,法是階級社會所特有的現象,而道德規范則存在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
其次,法是統治階級通過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所以,任何國家只能有一個法律體系。在階級社會里由於各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不同,它的道德標准也不同,所以有多少階級就有多少個道德體系。
再次,道德規范所調整的范圍要比法調整的范圍廣。法和統治階級道德關系至為密切,它們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有著共同的階級本質和共同的目的。
參考資料:http://learning.sohu.com/92/79/learning_article15007992.shtml

H. 「道德」是什麼時候產生的你對道德的理解是什麼

道德產生的具體時間是不可追究的,好像從人類有意識和文化以來道德就伴隨著人類,並且成為了約束人類的一種精神樞紐。每個人對於道德的理解都是不一樣,有些人認為道德就是一種公德和私德,應該做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情。而有些人認為道德是應該獲得社會上大部分人的認同,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道德。

不必對他人的做法進行評價,也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道德綁架別人。就好像坐公交車一樣,給別人讓位是一種情分,而不讓位也是一種本分。

I. 什麼是道德的他律階段或者道德實在論階段

兒童的道德判斷是受到他自身意外的標准支配的。兒童認為規則規范是權權威人事制定的,永久存在和不能改變的。

熱點內容
西鄉有按勞動法的廠沒 發布:2025-01-22 12:28:09 瀏覽:832
小學生簡單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22 12:16:55 瀏覽:277
企業管理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2 12:11:37 瀏覽:464
法律部門規章 發布:2025-01-22 12:07:27 瀏覽:727
松原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22 12:04:49 瀏覽:602
酒店大廳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2 11:21:37 瀏覽:936
盱眙法院庭長 發布:2025-01-22 11:06:23 瀏覽:950
吳惠芬的姐姐是法官嗎 發布:2025-01-22 10:43:29 瀏覽:728
駐馬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2 10:24:45 瀏覽:970
法院立案管轄 發布:2025-01-22 09:57:12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