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人民網評論
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依法治國人民網評論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❷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依法治國人民網評論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❸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來和重要性主要體現源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3)依法治國人民網評論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律法規要完善,做到解決問題能有法可循,是後三者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2、有法必依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即指一切國家機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和任何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3、執法必嚴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即指執行的司法機關及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法律的規定實施法律,堅決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違反了法律,必須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❹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
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依法治國人民網評論擴展閱讀:
注重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依法治國是關於國家的治國方略,依法執政是關於執政黨的執政方略,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面在黨執政問題上的具體體現,要把依法執政作為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
3、要以保證司法公正為目標,樹立公平正義和保護人權的司法理念,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確立依法辦案、無罪推定的司法原則,做到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
❺ 為什麼要堅持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社會來文明進步自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民.主與法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❻ 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什麼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一總目標,是貫穿全會精神的一條主線,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為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只有準確把握這一總目標,才能把全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
(6)依法治國人民網評論擴展閱讀:
准確把握總目標,就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實踐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堅持和拓展。在這一根本性問題上,必須樹立自信、保持定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去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❼ 什麼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法治傳統的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有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離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建立不起來。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體現的是「為子孫後代計、為長治久安謀」的歷史自覺和使命擔當。
意義:
從理論層面講,世界上從來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後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我們要堅持的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發展的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
從實踐層面看,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統一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是我們黨的高度自覺,也是黨的領導力量的體現。我們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而不是別國的憲法;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首先就要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在這里,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❽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有什麼作用
1、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對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深刻總結。
縱觀歷史,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各自起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國家才能治理有序,社會才能健康運行。
我國從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提出「寬猛相濟」、荀子提出「隆禮而重法」到漢代董仲舒強調「陽為德,陰為刑」,從唐代提出「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時期一直延續德法合治,都體現了德治和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都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從世界范圍看,凡是社會治理比較有效的國家,都堅持把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同時注重用道德調節人們的行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對於國家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
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必須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緊密結合起來,使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共同發力、相互促進。
2、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內在要求。
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內涵十分豐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著眼當前、面向未來,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繼續實行好,把法治中國繼續建設好,最關鍵的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牢牢把握這條道路的基本特徵和原則要求,彰顯其鮮明特點,發揮好突出優勢。
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落實好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統籌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3、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要求。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從根本上說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應當清醒看到,我國法治建設現狀同黨和國家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還有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實踐證明,要切實解決法治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單純就法治論法治是不夠的。
應當著眼全局、系統謀劃,特別是要立足我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重視加強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導,著力培植人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觀念,營造全社會都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的文化環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共同發揮作用。
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構築依法治國的堅實道德基礎,形成全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法律實施過程中。
推進社會主義法治,不僅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不僅法律的制定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要求,法律的實施更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
在法律實施過程中,既要嚴格以明確的法律規范為遵循、為依據,又要深入領會和准確把握法律規范所體現的價值導向和思想內涵,確保法律的實施不違背立法宗旨、不偏離正確方向。
法律在許多方面只能作出原則性規定,在實踐中也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在實施過程中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斷和裁決。
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檢驗法律實施效果的重要標尺,使執法司法行為既遵從法律標准又符合道德標准,既於法有據又合乎情理,獲得堅實的民意基礎、道義基礎。
5、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
人們對法律的認同,很重要的是對其蘊含的道德價值的認同;人們對法律的遵守,很重要的是源於思想道德覺悟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講,良好的公民道德是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源泉。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促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提高人們的道德實踐能力。
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發揮新聞媒體、公益廣告、文藝作品的教育功能。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准則,使社會主義道德更加深入人心,為推進法治建設培育豐厚的道德土壤。
❾ 社會主義五個法治理念的內涵 執法工作中如何貫徹落實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執法工作中貫徹落實:
1、要處理好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
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人民法院在處理各類矛盾糾紛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矛盾的激化,因此法官既要講法律,也要講政治,既要當法學家,也要當政治家。
2、要處理好法院與社會的關系。
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對法院的工作給予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充滿了期待。所以法院辦案要考慮案件發生的環境和背景,要考慮公眾對案件的評價,要尊重社會的聲音。
(9)依法治國人民網評論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三,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2、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這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須維護憲法權威;
第二,必須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三,必須樹立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的公信力。
❿ 為什麼說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什麼意思
2014年12月4日,13億多中國人迎來了第一個國家憲法日。這一天,從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到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從各大媒體到各個校園,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使人們加深了對憲法的認識,普遍增強了憲法意識。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個重要論斷,明確了憲法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核心地位,闡明了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憲執政之間的辯證關系,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深遠。
一 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是什麼關系
憲者,法也,憲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為什麼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這是由憲法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憲法是根本法、是總章程。1982年12月4日通過的我國現行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成果,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堅持依法治國首先是堅持依憲治國,最重要的也是堅持依憲治國。
依憲治國體現了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從內涵來看,憲法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思想基礎和活動准則,也就是說,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都在憲法中得到確認和體現。依法治國的過程,首先就是貫徹落實憲法中所確立的制度和原則的過程。
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基礎。從效力上看,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據和基礎,所有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否則無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講憲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依法治國所依之法,首先就是憲法。
依憲治國為依法治國確定了最高准則。從權威上看,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不得超越憲法,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可以說,法治的權威,首先體現為憲法的權威;對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對憲法的遵守。
因此,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表明了我們黨堅持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確立了憲法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中的核心地位。要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現行憲法於1982年12月4日通過,它繼承和發展了1954年憲法的基本原則,它的制定和實施,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也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是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根本指南和保障。
二 依憲治國和「憲政」是一回事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反響。同時,也存在一些誤解誤讀。比如,有人認為講依憲治國,實質上講的就是「憲政」;還有人認為我們搞法治,最終就是要走西方「憲政」道路;等等。要保證依法治國、依憲治國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必須弄清依憲治國和「憲政」的關系,劃清兩者之間的界限。
的確,「憲政」這個詞,單從字面意義上看,好像就是依據憲法來施政,與依憲治國差別不大。有人提出社會主義憲政,初衷也是想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要搞清這些觀點的是非對錯,首先要搞清楚「憲政」的來龍去脈,認清有些人宣揚「憲政」的本質所在。
其實,「憲政」這個概念,有其特定的含義。「憲政」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否定封建專制的產物,是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發展模式的概括,是西方法學理論對自身經驗的理論總結。「憲政」在經過西方學者的反復闡釋和演繹後,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指向和特定內涵的范疇,主要包括三權分立、多黨制等基本內容。因此,西方宣揚的所謂「憲政」,是特指西方的法治發展模式,不能僅從字面上去理解。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個國家怎麼搞法治,選擇什麼樣的法治道路,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經過長期探索,中國已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在實踐中已見成效。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根植於我們獨特的文化傳統,符合我們的基本國情。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規定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些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歷史選擇和歷史形成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安排。我們講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就是要堅持好、落實好這些基本原則和制度安排,使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如果丟掉了這些根本,盲目地跟著西方所謂「憲政」跑,就無異於削足適履,自毀長城。
反觀一些西方國家法治發展歷程,它們的所謂「憲政」模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也問題多多。特別是近年來,西方憲政民主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一些西方學者也承認,西式民主正面臨深刻危機,民主制衡演變為權力掣肘,黨派博弈綁架國家利益。就連「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觀點,發出美國「政治衰敗」的哀嘆。
近些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在世界上大打「憲政」牌,極力推行它們的「憲政」模式。但我們從歷史和現實都看得很清楚,它們並非真是為其他國家好,而是以此為手段來搞亂別國、控制別國,最終維護其霸權地位。有些發展中國家沒有看清西方國家兜售所謂「憲政」的本質,盲目照搬照抄,結果適得其反,不僅沒有實現國家繁榮發展,反而陷入無休止的政權更迭和社會動盪,教訓十分慘痛。比如,菲律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曾是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條件優越、資源豐富,特別是完全克隆了「美式民主」模式,被當時的西方輿論一致看好。但時過境遷,菲律賓已落到亞洲很多國家後面,甚至一度被英國《泰晤士報》稱為「東南亞的一個失敗國家」。
由此可見,對有些人宣揚的所謂「憲政」,我們必須頭腦清醒,決不能被其「美麗的外衣」所迷惑。要珍惜好、呵護好我們自己成功走出的法治道路,並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使之越走越寬廣。
固國安邦之磐石——怎樣理解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理論-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