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題目
Ⅰ 《老子道德經現代應用》試題
1.教育
5.出自第54章,是指以評價一個人的標准來衡量1個熱.
6.心善淵 言善信 故無尤
7.明 彰 長(chang)
8.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是謂玄德(太多了,打不了,反正是一堆問話,
表達了老子認為天下沒有絕對的東西的思想)
Ⅱ 老子 道德經 每節帶兩字標題
哪有標題啊!
只有道經 德經!上下部分~ 81章好象是鄭玄給分的~
只不過 後來這些章有的為 治國 有的為 釋道 有的算處事! 議兵幾個方面而已~
Ⅲ 關於道德經的題
b,望採納謝謝
Ⅳ 道德經的一些問題,求助
3 人贊同了該回答
問題的參考答案:(適當參考,可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選擇)
1.以下說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A.仁義禮智B.恭寬敏惠C.清虛卑弱D.和靜清寂(選擇C,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恃)
2.在《道德經》中,下列選項不屬於「反」所具有的含義是
A.相反相成B.禍福相依C.道法自然D.反向思維(選擇C,其餘三個都是「反者道之動」中「反」的具體含義)
3下列不屬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觀點是
A.水不與其他事物爭地B.水柔弱而不爭強C.水善於處下而不爭上D.水可以洗凈自己的污濁(選擇D,D是「孰能濁,徐之以清」的內容)
4.「大國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義是
A.卑鄙齷齪之意B.處在水的下游C.指地位微賤的人D.比喻眾惡所歸的地方(選擇B)
5下列不屬於《道德經》中對於「道」的觀點的是
A.弱者,道之用B.道可道,非常道C.天之道,利而不害D.忠恕之道(選擇D)
6.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所體現出的道家智慧是
A.柔弱勝剛強B.上善若水C.哀兵必勝D.為而不爭 (選擇B)
7下列選項中屬於對《道德經》評價的是
A.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B.「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C.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D.「帝王之上師 臣民之極寶」 (選擇D,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評價)
8.下列有關老子所講「無為」的含義錯誤的是
A.不多為B.不作為C.不妄為D.有所不為 (選擇B)
9.關於道教與道家的區別說法錯誤的是
A.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求治國方略B.道家產生於先秦時代,道教產生於漢代C.道家講哲學智慧,道教叫方術養生D.道家創立者是老子,道教創立者是張陵 (選擇A)
10關於《道德經》所講內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道德經》是一部講戰爭用兵的書B.《道德經》是一部講治國管理的書C.《道德經》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經》是一部講哲學智慧的書 (選擇C)
11動善時的正確意思是
A.海水寬廣、清澈 B.水善於掌握機會C.水能容納萬物D.水給予人好處、利益的同時給人以尊嚴 (選擇B)
12.下文中可以體現老子節儉思想的是
A.物壯則老B.上善若水C.聖人無常心D.治人事天莫若嗇 (選擇D )
13下列不屬於「政善治」的觀點是
A.政善治就是政清如水B.好的政府應該清廉C.好的政府應該公平D.做人要多才多藝 (選擇D.因為D是「事善能」的觀點)
14.下列對《道德經》中的「道」和「德」解釋正確的是
A.「道」就是講事物發展的方向、道路和規則B.道者,物之所得C.德者,物之所由D.「德」就是講事物發展的方向、道路和規則 (選擇A,其他選項都有混淆含義)
15.下列與「反者道之動」無關的詞語是
A.相反相成B.大巧若拙C.大音希聲D.相得益彰 (選擇D)
Ⅳ 道德經題目2
lwz199509 :你好。
道德經第六章主要表現了為人處世的原則。
答案:是【錯】的。
我認為正確的答案應是:修道養生。【道】的體、用,守中,不死的穀神,是永恆、永存的【道】。
Ⅵ 求90道關於道德經的填空題!!急急急
這個解釋對不對啊?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常,規律、恆久、經常。名,定義、名稱、命名。無,沒有。始,開始、起源。母,本源、基礎。妙,奧妙。徼,歸終也,王弼注。玄字本意:搓線、編草繩,最後筆畫,那一點就是新續的草。
譯文:
道可以表述,就不是永恆的道;名可以命名,就不是恆久的名。
無,定義為天地的開始,有,定義為萬物的本源。
所以恆久的無有它,是想要用來觀察它的奧妙,恆久的存在它,是想要用來觀察它的歸終。
這兩者是相同東西卻是不同名稱,兩者共同稱之為玄,由玄到更玄,開啟了所有奧妙的大門。
理解:
道是一種規律、能量、物質等等的混合體,然而我們對規律、能量、物質的認識不斷變化。如果我們把到今天為止的所有認識記錄下來並下定義的話,那麼過一段時間,認識加深的人們會發現,之前定義的內容只是一方面或者就是錯而無法繼續沿用,之前的定義不能永存,必須得修改。所以人們不應該刻舟求劍的去下定義,因為知識無窮無盡,人類掌握的知識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點點。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好像從推翻地心說到建立日心說、再到對宇宙中心的認識的規律一樣)
如果把「無」定義為天地的開始,把「有」定義為萬物的本源。那麼從無到有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變化、演進、創造的過程。老子的舉例就是:天地開始時本是「無」的,那時候把「天地之始」叫做「無」,後來天地孕育了萬物,天地就變成了「萬物之母」,並定義為「有」。
「天地之始」和「萬物之母」其實都是指地球,只不過是地球的兩種狀態。老子又把「天地之始」定義為「無」,把「萬物之母」定義為「有」,那麼「有」和「無」看似「異名」,其實卻是「同出」都是指地球。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事物的兩種狀態,把這個事物前一個狀態命名為「無」,緊接著的下個狀態命名為「有」。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們觀察一個純鐵塊,開始光鮮艷麗,後來生銹了。那麼生銹後的鐵塊就是「有」,生銹之前的狀態就叫「無」。我們在常「無」的時候觀察無銹對鐵塊的好處,在常「有」的時候觀察這個銹對鐵塊最終會造成什麼影響。其實是一種通過觀察物體前後兩種狀態來認識客觀規律的科學分析方法。
「無」和「有」是同一個物體的前後兩個狀態,並把從「無」到「有」的這個完整演變的過程叫做「玄」。玄之又玄,就是從無到有再從無到有(前一個「有」=後一個「無」),一個狀態接一個狀態的連綿不斷的一個過程。如果人類把這些連綿不斷的所有過程都搞清楚了,那麼人類就接近萬物產生妙處的根源,即可能開啟「眾妙之門」。
正是因為人類在某一階段只能認識其中的某個狀態而已,所以人類不能輕易的刻舟求劍般的給所認識的下定義。
Ⅶ 道德經每一章有標題嗎
1 眾妙之門
2 功成弗居
3 不見可欲
4 和光同塵
5 不如守中
6 穀神不死
7 天長地久
8 上善若水
9 名遂身退
10 生而不有
11 無之為用
12 去彼取此
13 寵辱若驚
14 執古御今
15 微妙玄通
16 知常曰明
17 信而貴言
18 大忠大義
19 絕學無憂
20 獨頑似鄙
21 惟道是從
22 曲則為全
23 希言自然
24 企者不立
25 道法自然
26 燕處超然
27 善行無跡
28 大制不割
29 去奢去泰
30 物壯則老
31 恬淡為上
32 知止不殆
33 自勝者強
34 終不為大
35 往而不害
36 以柔克剛
37 道常無為
38 上德不德
39 賤為貴本
40 有生於無
41 大器晚成
42 損之而益
43 以柔克剛
44 知止不殆
45 大巧若拙
46 知足常樂
47 不為而成
48 無為而治
49 聖常無心
50 生生之厚
51 尊道貴德
52 塞兌閉門
53 行於大道
54 修之於身
55 含德之厚
56 知者不言
57 以正治國
58 禍兮福倚
59 長生久視
60 其鬼不神
61 大者宜下
62 美言可市
63 為大於細
64 未兆易謀
65 將以愚之
66 不爭之爭
67 我有三寶
68 善戰不怒
69 哀兵必勝
70 被揭懷玉
71 病病不病
72 無厭所生
73 勇於不敢
74 代斫傷手
75 無以生為
76 木強則共
77 為而不恃
78 受國之垢
79 常與善人
80 小國寡民
81 信言不美
Ⅷ 關於《道德經》出兩道選擇題,帶有思考性的。沒怎麼讀過,所以出不出來,謝謝大家幫忙!
1、請問道德經中說: 一個國家出現忠臣的時候,代表著這個國家
A。百姓很富有;內B、國容王很賢明;C、國家很動亂,D、人們很團結。
(道德經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合,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答案:C)
2、老子認為,天下的大事,都是怎麼做成功的?
A、靠關系, B、努力學習,C、從小事做起, D、命中註定
(見道德經六十三章 無難。答案:C)
Ⅸ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9分)「慈,故能勇。」(《道德經 第六十七
20、示例:真正的「勇」是一個人有了大慈大悲大仁大愛之後的表現,是應回該為人稱頌的。答老子的「勇」建立在「慈」的基礎上,其勇是針對「不慈」的行為而言的。正如母親因為對孩子的「慈」而勇敢護子,這是對弱者的維護。孔子的「勇」建立在「仁」的基礎上,「仁」的勇是針對「不仁」的行為而言的。正如有道的國君討伐無道的行為,這是對秩序的維護,是對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維護。反過來說,心中沒有對他人的關愛、不考慮他人的感受的「勇」,實際上只是一種個人「耍狠」的行為。只考慮個人利益,不管他人感受,是我們要反對的行為。
Ⅹ 《道德經》思考題: 1、如何理解「道法自然」
1、如何理解「道法自然」? 就是以自然為法。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