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疏解整治法治保障

疏解整治法治保障

發布時間: 2022-06-08 04:54:30

A. 如何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

依據《實施意見》,「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主要工作內容分為十個版方面:
1、拆除違法建權設;
2、佔道經營、無證無照經營和「開牆打洞」整治;
3、城鄉結合部整治改造;
4、中心城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
5、中心城區重點區域整治提升;
6、疏解一般製造業和「散亂污」企業治理;
7、疏解區域性專業市場;
8、疏解部分公共服務功能;
9、地下空間和群租房整治;
10、棚戶區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

B. 2018年北京市政府要做好哪方面工作

(一)全面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優化提升「四個中心」功能。抓好規劃實施重點任務落地。按照「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其中「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區」;「一主」是指「中心城區」;「一副」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兩軸」是指「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多點」是指「位於平原地區的新城」,包括順義、大興、亦庄、昌平和房山新城等;「一區」是指「生態涵養區」,包括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以及昌平區和房山區的山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空間布局。

(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圍繞滿足人民群眾的各項需求,扎實辦好重要民生實事,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務水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推進健康北京建設。完善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提高養老服務能力。深入開展平安北京建設,全力確保首都安全穩定。

C. 北京市東城區2022年疏解騰退對離婚時間有什麼的政策

推後了離婚時間,因為隨之時代的變化,離婚的比例在逐步增長,更何況是北京這種一線城市,離婚率更是大幅度增長。同時,行動方案提出,2020年之前將實現離婚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覆蓋率100%全面提升整體區域品質。實施精治、共治、法治,全面完成「百街千巷」環境整治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取得重大突破;制定完善街巷胡同和全區整體風貌管控導則,彰顯街區風貌特色和文化內涵;建設「花園東城」,開展「留白增綠」專項行動,推進生態修復。行動方案還要求東城區要加強騰退空間利用,注重騰籠換鳥,形成一批產業高端、環境智能、服務優質的產業發展集聚區

D. 鶴壁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穩定,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格局,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原則,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將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推動和督促本地區及有關部門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匯總掌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動態,協調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研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關重大問題,提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對策建議,統籌整合社會治理資源等。第六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行領導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為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第一責任人。第七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公安機關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健全社會治安形勢分析研判制度,分析預測社會輿情、治安動態和熱點、敏感問題,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

市、縣公安機關應當健全社會治安形勢預警機制,對於一定時期或者區域內高發頻發的社會治安問題發布風險提示。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涉及公民重大利益、容易引發社會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在作出決策之前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協商、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銜接協調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

建立健全村(社區)說事評理會、鄉鎮(街道)綜合治理聯席會、縣(區)評議會商會和市級分析研判會制度,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第十條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共享機制。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應當強化同有關部門信息資源的互聯共享,構建覆蓋全域、統籌利用、統一接入、靈活服務、安全可靠的市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數據共享體系。

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應用,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智慧化水平。第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地域面積、人口分布、產業布局、社會發展等因素劃分網格,依託網格核查採集人口、單位、房屋、事件等社會基礎信息,開展排查社會治安隱患等工作。第十二條物流、寄遞運營單位,應當對客戶身份、物品信息進行查驗、登記。

電信、互聯網、金融、住宿、長途客運、房屋和機動車租賃、散裝汽油和瓶裝燃氣銷售等業務經營者、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登記。

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對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依法監督管理。第十三條市衛生健康部門應當建立心理援助服務平台,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開展心理咨詢、危機干預、情緒疏解等心理援助服務。

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應當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病情識別、信息登記、向衛生健康部門報告等工作。衛生健康部門應當會同公安、民政、醫療保障等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以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等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做好相關工作,預防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等,開展對服刑期滿人員的職業培訓、就業指導、困難救助等工作。

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做好吸毒人員的強制隔離戒毒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第十四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其他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做好法律、法規在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的宣傳和普及工作。第十五條住宅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執行有關住宅項目安全防範設施建設的規范、標准、規定。規劃和建設部門、公安機關等對住宅項目建設單位履行安全防範等職責情況應當依法監督管理。

物業服務人對服務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應當及時採取合理措施制止、向公安機關報告並協助處理。物業管理部門對物業服務人履行安全防範等職責情況應當依法監督管理。

市、縣(區)人民政府對城鎮老舊小區治安防範設施建設,應當按照屬地責任,給予資金支持。

E. 北京中心區域疏解後空地做什麼

危改拆遷工地中的臨時空地變身足球場,足球場旁有種滿花草樹木的城市森林,居民們可以健身、休閑,孩子們能有了踢足球的地方。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街道對疏解空地進行合理利用,解決了中心城區健身場地短缺的問題。


F. 怎樣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社會治理體制佔有重要位置,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已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實現「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目標要求,就必須重視社會治理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實現社會治理的「五個轉變」。

實現社會治理思維視角從「國內」到「全球」的轉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國把社會治理當成純粹的國內事務,沒有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考社會治理問題。進入21世紀,我國的社會治理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國際合作的日益頻繁,加劇了各國的文化沖突,極大改變了政府社會治理的環境;大規模的人員、資源、信息、資本快速跨國流動,加速了風險傳播,放大了危機影響,增加了社會治理難度;民主行政、責任行政、服務行政、回應行政等理念深入人心,沖擊著政府社會治理的傳統觀念,對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形成挑戰。在這一潮流下,任何一國的社會治理都不可能孤立進行,「全球治理」給「國家治理」帶來了新的沖擊。這就要求社會治理體系從一個封閉式的治理結構轉向開放式的治理結構,並從「全球」的角度來考慮社會治理問題。經濟全球化給社會治理帶來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使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社會治理理念推動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在樹立「全球」思維的同時,還要主動防範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社會風險。這就要求我們,在國內要進一步加強社會意識形態管理,深化公民國家意識、社會整體意識,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安全體系,形成法律法規、社會道德、文化傳播多位一體的安全防範布局;在國際上,要進一步加大中國現代社會治理理念的宣傳力度,樹立正面形象,在涉及國內社會治理的問題上堅持原則,堅決杜絕任何外來勢力干涉,依據本國法律法規妥善處理。

實現社會治理主導理念從「利益」到「價值」的轉變。社會治理的政治性、公共性和社會性決定了其價值取向與單純的經濟管理活動追求個人利益、部門利益、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截然不同。我國過去30多來年的公共管理,是以物質利益為導向的公共管理,實施的是「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方式,實施社會管理過程中,沒有完全做到以人為本。在利益導向的社會治理理念下,社會風險不斷增加,社會矛盾不斷累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失靈狀況。在此背景下,建立實現多元價值追求的復合治理,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治理的制度建設和治理實踐工作中,形成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最大限度地增進社會和諧成為應然選擇,調整社會關系、協調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實現政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善治」的社會治理目標。

實現社會治理功能定位從「維穩」到「維權」的轉變。「維穩」與「維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兩者是辯證統一的。「維權」是「維穩」的基礎,「維穩」的實質是「維權」。由於特殊的國情,實踐中,我國社會治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單純地強調「社會的穩定性」指標,忽視了「社會的公正性」「社會的參與性」等維度,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有效維護了我國社會的基本秩序和穩定局面,但也不利於社會活力的釋放,導致了影響社會和諧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當前,必須順應公民權利意識大大提高的現實情況,公平保護公民利益,堅持依法治理和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從實體、程序和時效上充分體現公平正義的要求,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真正防止因為「維權」而產生的「維穩」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實現社會治理主體構成從「一元」到「多元」的轉變。長期以來,我國的社會管理主體主要是政府。「大政府」架構在一定階段產生過一定積極效應。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大政府的管理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社會整體發展。現實中,政府負責等同於政府包攬,從觀念到制度都排斥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社會管理,其結果一方面導致社會自治發展緩慢,公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發展緩慢,另一方面導致了權力尋租和腐敗現象的發生。實際上,社會治理除了國家和政府之外還應強調社會組織、企業、公民個體等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同類型的主體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擅長,因此需要主體的多元化。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格局,在轉變政府職能的前提下,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為公眾提供高質量、差異化的社會公共服務,實現從政府單一主體的單向度管理,走向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推動社會治理從國家本位向社會本位轉變。

實現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從「剛性」到「柔性」的轉變。社會治理既可以憑借法律約束、紀律監視、強迫控制等剛性手段,也可以依靠組織、協調、激勵、感召、啟發、誘導、協商等柔性方法。長期以來,政府在實施社會管理時,往往習慣於行政處罰等剛性措施,而對於柔性方法則較少採用和考慮。現代社會治理需要柔性治理思維,變硬約束為軟引導,變強制服從為服務感化,變堵截民情為疏解民心,變應急管理為預防治理,變事後干預為事前預防,合理引導社會輿論,適時干預社會情緒,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風險。

G. 北京把控城市建設基調是如何避免成「怪建築」試驗場的

要加強城市設計和風貌管控,加強中軸線、城市天際線、建築高度的管理,重點區域建築設計要嚴格把關,重要建築體、街區設計方案市裡要過問。

北京作為首都,更要作出表率。違法建設、開牆打洞等城市亂象,必須堅持依法治理,打持久戰。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要堅定不移推進,在實施中又要注意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如,補充完善群眾生活服務設施,重視城市修補與街區生態重塑。要看到疏解整治是個過程,防止操之過急、工作簡單化,穩扎穩打、久久為功。

H. 為何說持之以恆把中軸線申遺保護抓實抓好

近日,市委書記蔡奇在東城區、西城區調研中軸線沿線重點地區綜合整治保護工作時強調,要認真落實中央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批復精神,本著對歷史、國家、人民負責的態度,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把中軸線申遺保護作為文化中心建設重大工程抓實抓好。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寧一同調研。

陳吉寧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軸線的歷史內涵、文化內涵和時代內涵,其不僅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中樸素的民本思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也是近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重要的孕育發源地;不僅是遊客仰慕的名勝古跡,更是市民生活其中的美好家園。中軸線保護要體現法治,在文物騰退、徵收、保護方面進一步完善立法,督促所有者、使用者依法承擔保護職責;要體現精治,做好東西城區統籌、文物保護與城市設計統籌、文物騰退與優化提升統籌、工程推進與宣傳引導統籌,切實把好事辦好;要體現共治,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體制機制,在保護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實現更好的保護,推動文物建築的開放利用,實現有機更新、可持續發展。

I. 什麼是提高社會治理效能的重要推動力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體制機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一是完善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委領導體制。社會治理體系是由眾多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核心是黨的領導。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推動社會治理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統籌各方力量協調行動,促使社會治理各項工作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推進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機制引領的途徑和載體,緊緊圍繞基層黨組織構建公共服務圈、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二是完善聯動融合、集約高效的政府負責體制。政府在社會治理中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系社會治理效能。要以推進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完善政府治理體制機制。橫向上,破除部門分割、各自為政的弊病,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聯動的機制,實現社會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縱向上,破除頭重腳輕、貫通不暢的難題,打造上層統籌有力、中層運轉高效、基層做強做實的治理體系,提高快速響應、精準落地能力。三是完善開放多元、互利共贏的社會協同體制。社會治理責任在政府,活力在社會,潛力在市場。要創新完善鼓勵多方參與社會治理的政策體系,搭建互動平台和載體,建立政府和社會的互動機制,調動各方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效率。積極培育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展,讓千千萬萬社會組織的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四是完善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公眾參與體制。人民是社會治理的主體。要著力構建群眾參與的平台和載體,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完善群眾參與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立健全權利與義務統一、風險與責任關聯、激勵與懲戒並重的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創新方法手段。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離不開方法手段現代化。一是發揮自治基礎作用。基層群眾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劃清政府管理權和群眾自治權的邊界,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務剝離出去,把不能缺的自治內容納入進來,進一步增強基層群眾自治活力。探索創新基層群眾自治實現途徑,搭建便捷議事平台,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二是發揮法治保障作用。法治是社會治理的最優模式,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善於用法治思維推進社會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會治理難題,引導社會成員養成在法治軌道上主張權利、解決紛爭的習慣,努力使循法而行成為全體公民自覺行動。加快制定社會領域急需的法律法規。三是發揮德治引領作用。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優勢,通過身邊榜樣的示範、鄉規民約的約束、行業章程的規范、生活禮俗的教化,引導群眾明是非、辨善惡、守誠信、知榮辱,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四是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科技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引擎,也是提高社會治理效能的推動力。要善於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起來,通過現代科技推進社會溝通、改進管理服務,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三、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點任務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聚焦制度完善、機制創新,對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點任務作了具體部署。

(一)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關鍵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創造更多依靠基層、發動群眾、就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途徑和辦法,實現預防化解工作常態化、長效化。一是堅持關口前移、源頭預防。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關鍵是要把著眼點放在前置防線、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處置上,通過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著眼於完善信訪制度,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學化,推行領導幹部特別是市縣領導幹部下基層大接訪制度,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信訪工作新路子。二是堅持聯調聯動、多元化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要完善資源整合、科學分流、效力對接的制度機制,實現「三調」聯動。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以多元的方式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糾紛。三是堅持疏解引導、培育心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是適應社會轉型的現實需要。要完善工作體系、工作網路,根據不同人群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加強幫扶求助、心理疏導、法律援助,最大限度消解社會戾氣,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駕馭社會治安局勢能力的基礎工程。一是增強社會治安防控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關鍵是樹立整體效能理念,突出一體化運作。要立足整體防控、協同防控、精準防控,建立健全平安中國建設協調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力量,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工作機制,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二是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社會治理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創造性實踐中,是社會治理的中國特色。要堅定不移走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之路,創新完善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制度機制,織密社會治安的天羅地網。三是提高社會治安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新形勢下,打造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升級版,關鍵是要堅持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方向。要打造點線面均衡布局、網上網下交匯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打防管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新格局,提高立體化水平。善於運用法治思維開展防控工作、以法治方式解決治安問題,提高法治化水平。著力培養專業思維、專業方法、專業技術,以打擊防範專業化應對違法犯罪職業化。把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作為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工作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提高智能化水平。

(三)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當前,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必須以完善的體制機制托起安全的底線。一是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安全生產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二是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國家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要以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契機,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推動應急管理從靜態、職能管理向動態、綜合管理轉變,從災害應對向風險管理轉變,提高防災救災減災能力。三是加強和改進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制度。食品葯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固本之策。一是樹立大抓基層、大抓基礎的政策導向。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二是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人民群眾是最廣泛、最活躍的社會治理主體。要善於總結提煉各地成熟經驗做法,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激發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三是抓好基層基礎建設的重點難點。基層力量、基礎工作、基本能力,是當前基層基礎工作的重點難點。要聚焦力量全覆蓋,建好社區幹部、網格員、志願者等隊伍,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推動社會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層。要聚焦要素全掌控,實現對各類基礎要素的精準掌控。要聚焦能力大提高,增強基層幹部掌握情況、化解矛盾、服務群眾本領。

(五)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國家安全體系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掌握維護國家安全主動權的總抓手。一是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總體國家安全觀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強調的是做好安全工作的系統思維和方法。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統籌推進各領域國家安全工作,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二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做好新形勢下國家安全工作,必須一手抓當前、一手謀長遠。要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國家安全風險研判、防控協同、防範化解機制,增強國家安全能力。三是堅決捍衛國家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黨和國家安全的生命線,是不可動搖的底線。要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提高防範抵禦國家安全風險能力,高度警惕、堅決防範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銅牆鐵壁。

J. 北京創建行動計劃五類標准

摘要 您好,參考一下

熱點內容
陪標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6:14:52 瀏覽:15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