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法
目前「立法院」大樓是前台灣省立台北第二女子中學學校禮堂,因為老舊,立法院曾版經計劃興建新立法權院國會大樓,預算經費新台幣241億,包括︰辦理「豪華皇家式」遷建計劃 ,140坪的院長室、225位立委每位32.7坪的休憩會館、及51.8坪的研究室;院內364坪的多功能球場、303坪的三溫暖、455坪的溫水游泳池、672坪的餐廳及小吃區等,之後225位立委減為113席,興建新立法院國會大樓計劃也沒有下文。2011年7月22日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告訴媒體,立法院要蓋新國會,院內已成立興建委員會進行評估。據說,選址的目標之一是台北市仁愛路空軍總部現址 。
2. 台北市議會的介紹
台北市議會,為台灣省台北市的民意機關。目前台北市議會議長為吳碧珠,副議長為李新。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並且於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台北市成立省轄市的市議會,但欠缺法律依據,無法得到法律的保障,縱使決議,不僅行政機關不見得採納,也常常為上級機關所更動。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隨著改制後,台北市的許可權增加,台北市議會的許可權亦較過去擴大。1994年「直轄市自治法」通過後,台北市議會的許可權正式得到法律的保障,市議會在地方法規的立法權,及相關地方立法機構的許可權上都較過去有大幅度的改善。
3. 台北市議會的歷史沿革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並且於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台北市成立省轄市的市議會,但欠缺法律依據,無法得到法律的保障,縱使決議,不僅行政機關不見得採納,也常常為上級機關所更動。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隨著改制後,台北市的許可權增加,台北市議會的許可權亦較過去擴大。1994年「直轄市自治法」通過後,台北市議會的許可權正式得到法律的保障,市議會在地方法規的立法權,及相關地方立法機構的許可權上都較過去有大幅度的改善。
4. 台灣立法院如何通過立案
提案是立法的第1個步驟。提案的來源為: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及符合立法院組織法規定之黨團。至於預算案之提出,則專屬於行政院。
提案先送程序委員會,由秘書長編擬議事日程,經程序委員會審定後付印。程序委員會置委員19人,由各政黨(團)依其在院會席次之比例分配。但每一政黨(團)至少1人。院會審議法案的先後順序,由程序委員會決定。
政府提案或委員所提法律案列入議程報告事項,於院會中朗讀標題(一讀)後,即應交付有關委員會審查或逕付二讀。委員提出之其他議案,於朗讀標題後,由提案人說明提案旨趣,經大體討論後,依院會之決議,交付審查或逕付二讀或不予審議。預算案於交付審查之前,行政院院長、主計長及財政部部長應列席院會,報告施政計畫及預算編制經過並備詢。
委員會審查議案時,可以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系人員列席就所詢事項說明事實或發表意見,以供委員參考。法律案交付審查後,性質相同者可以並案審查;但已逐條討論通過之條文,不能因並案而再行討論。議案審查完竣後,應就該議案應否交由黨團協商,予以議決;院會討論各委員會議決不須黨團協商之議案,得經院會同意,不須討論,逕依審查意見處理。
各委員會為審查院會交付之議案,得依規定舉行公聽會,邀請正、反意見相當比例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系人士出席表達意見,並將其意見提出報告,送交本院全體委員及出席者,作為審查該議案之參考。
第二讀會討論經各委員會審查之議案,或經院會決議逕付二讀之議案。二讀時先朗讀議案,再依次進行廣泛討論及逐條討論。二讀會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議案之深入討論、修正、重付審查、撤銷、撤回等,均是在這個階段做成決議。經過二讀之議案,應於下次會議進行三讀;但如有出席委員提議,15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於二讀後繼續三讀。
第三讀會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其他法律相牴觸者外,只得為文字之修正。立法院議事,除法律案、預算案應經三讀程序議決外,其餘議案僅需經二讀會議決。
委員對於法律案、預算案部分或全案之決議有異議時,得依法於原案表決後,下次院會散會前,提出復議動議。復議動議經表決後,不得再為復議之動議。
每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時,除預(決)算及人民請願案外,尚未議決之議案,下屆不予繼續審議。
完成三讀之法律案及預算案由立法院咨請總統公布並函送行政院。總統應於收到10日內公布之,或依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規定之程序,由行政院移請立法院覆議。
以上轉至台灣立法院的立法程序
至於你第二個問題,答案是不行,行政院可以發出"行政命令",但是這個行政命令必須要有法源依據(積極的行政依法行事原則)且不能跟現有法條有所牴觸(消極的行政依法行事原則)
5. 立法工作大陸和台灣 有何 不同
簡單的講 大陸是通過全國人大通過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簽署發布實施 台灣是立法院通過總統或行政院院長簽署發布實施 一般大陸只要立法必然是高票通過[這個不說你也知道] 台灣可不同立法因為有在野黨[反對黨]
6. 台灣立法三讀指什麼
取自維基:
依據《中央法規標准法》,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後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須進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預算案則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後,會送交「程序委員會」進行審議。在程序委員會中,秘書長會排定要討論案件的日期,委員會審核後會將草案送交印刷(復印),並列入議程中的報告事項。提案在議程中進行「一讀」(朗讀標題),之後可送交相關的委員會(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討論審查,或經由院會決定後,直接送交「二讀」。
委員會中會針對送交過來的提案,聽取提案人的報告,有時還會邀請和法案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有時也會舉行「公聽會」)。之後進行討論,並修正提案的內容。達成決議後,會將議案送至二讀程序。
在二讀時,會先朗讀提案的內容,並在院會中進行深入討論。二讀是立法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在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說明、修正等。最後決定是送交「三讀」、撤銷、或送回委員會重新審議。通過二讀的議案,將在下次會議時進行三讀的程序,但若有委員提議,並獲得超過15名委員的附議,可以在當次會議就直接進入三讀程序。
三讀的過程僅能就文字進行修正,除非發現有違憲法或其他法律時,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審議。在三讀時,若有委員對於議案有不同的意見,仍然必須等議案表決後,再提出復議。三讀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體的表決,若是通過,則送請總統在十天內公布,並送交行政院執行辦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來自立法院的要求後,若認為法案難以執行,或有其他問題,在總統核准下可提出「覆議」的要求,將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審。
立法院接受覆議案後,會召開全院的審查會議,必要時會要求行政院長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的原因。覆議案必須在15天內進行投票表決是否維持原法案內容,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覆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7. 台灣現行立法與大陸相關法律法規發生沖突 遊客的利益如何保障
可以回大陸與組團社交涉,依法維權
8. 台灣立法委怎樣產生
立法院由人民直接選舉的立法委員組成,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立法院得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對總統、副總統犯內亂外患罪提彈劾案及對監察院審計部審計長的任命行使同意權,並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它重要事項的職權。
立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1人,由立法委員互選產生。「立法委員」為113人,任期4年。
有向行政院院長及各部會首長質詢之權,並可以決議或復議行政院重要政策。
9. 台灣「立法院」為什麼總打架
——李敖真沒看同胞笑話的意思,只是目睹此情此景也真沒法不讓人笑出來。 昨兒台灣「立法院」開著開著會又打起起來了,也數不清這到底是第幾次群毆了,據說最早的台灣「立法院」打架事件由此可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對此怪現象中國人看不懂,歐美人同樣看不懂,路透社、美聯社包括CNN均大篇幅報道了最新一次台灣「立法院」打架,稱:台灣「國會」打架事件常有,惡名昭彰;不少「立委」在媒體關注下,越打越起勁,就連食物、鞋子,甚至是椅子都能作為攻擊武器。 台灣媒體和民眾也怨聲載道,言此舉「丟臉丟到國外去了」、「純屬錯誤示範,會教壞小孩。」;而一些致力於「品牌台灣」的人士惟有哀嘆,「立法院」打架的畫面的四海傳揚,讓台灣整體的品牌形象再度倒退十年……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偉人說過的話,通俗易懂;可台灣「立法院」一遍又一遍上演的——「拳頭裡面出民主」,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在翻閱了一些歷史資料,也咨詢了台灣朋友之後,比較統一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做秀。包括那一次李敖帶著防毒面具在「議會」上噴瓦斯也一樣,這一點事後李本人也不否認—— 「那時候台灣選所謂的『總統』,我也是參選人,只得了1.6萬票,明明知道會落選,那為什麼要選呢?可是這個聲音會出來,態度會出來,告訴大家我贊成「一國兩制」……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情?肯定有一個特殊的原因,這個原因是經過老謀深算的。我在『立法院'噴了瓦斯,那個瓦斯頭一天晚上還練習過。」 據台灣媒體回顧:當1985年民進黨「立委」朱高正跳上「立院」主席台,扯下麥克風那刻開始,「立院全武行」似乎就成為了台灣「國會」殿堂永不下檔的重要戲碼。大家有樣學樣,接下來朝野間「立院」攻防戰,也動不動就用肢體沖突來解決問題。也就因為如此,這幾年看「立委」們打架,民眾已經習以為常,檯面上打得你死我活,檯面下雙方握手言和還能吃飯喝酒,講得白一點,議場如秀場,然而最近一兩年雙方卻是越打越真,越打越離譜了…… 我原以為台灣「立委」之所以打架是為了「捍衛選民的利益」,一位台灣朋友告訴我,那是扯淡!事實上絕少有「 議員」是真正為了選民的利益而「戰」;大部分都是 基於黨派的紛爭,在辯論中言語的不和甚至相互揭露私生活導致當事各方惱羞成怒,加上對媒體曝光率的追求,最後索性揮拳相向,包括一些女「議員」都敢揮舞著高跟鞋沖上去「打丫的!」。 民主需要有辯論,需要有爭議,安靜地舉手、機械地按表決器與民主有距離,但民主也篤定不該像台灣「立法院」這般「打」將出來——以一種非民主非理性甚至充滿暴力的方式追求所謂的「民主」,給公眾留下的只有「公權力何在」的疑問。
10. 台灣立法委員選舉的第七屆立委選舉專題
1、選舉進程
11月9日台中選會發布台灣地區第七屆立委選舉公告11月16日至20日受理立委候選人登記12月19日號次抽簽2008年1月2日至11日辦理公辦政見發表會及政黨使用電視從事競選宣傳事2008年1月12日自上午8時至下午4時辦理選舉投票
2、選舉制度
2007年台灣地區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的重大變革為「立委」席次減半與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原本的225名立委席次減半為113名:其中73名區域「立委」、34名不分區及僑選「立委」、6名少數民族「立委」 。
單一選區兩票製取代原本的復數選區制,將來選舉會有兩張票,一張選舉區域「立委」、一張選舉政黨。單一選區兩票制配合「立委」席次減半實行後,全台灣將劃分為73個選區選出73名區域「立委」,再依另一張政黨選票的得票比例,分配34個不分區及僑選「立委」席次,未達5%得票率的政黨不能參與分配。
原本的復數選區為一個大選區中,選出多名「立委」,如以往台北市分為南北2個選區,各選出10名共20 名「立委」。而2007年配合「立委」減半和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市將劃分為8個選區,總共選出8名「立委」。
所謂「單一選區兩票制」,即區域選票與政黨選票分別投票,兩者間的比例由舉行選舉的地區自定;每位選民投兩票,一票投給區域候選人,一票投給政黨。但在席次換算上,又分「聯立式兩票制」和「分立式兩票制」兩種,所謂「聯立式兩票制」,就是在一張選票上,同時有區域候選人及政黨兩個選項,選民投區域候選人一票,投政黨一票;但在分配席位時,先依政黨得票數分配各黨的總席次,扣掉區域當選席次後,剩下的再由政黨名單來補足。例如甲黨在某選區按政黨得票率分得30席,但該黨已贏得16個區域席次,則甲黨在該選區實際只能分得14個政黨名額。所謂「分立式兩票制」就是選民真的拿到兩張選票,且區域席次與政黨席次分開計算,如一黨在區域中得到30席,按政黨比例分得20席,則總席次為50席。「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比例代表制與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的主要優點,尤其是「聯立式兩票制」備受外界稱道,而「分立式」卻對大黨較為有利
上屆「立委」政黨席次統計
「立委」選舉 新舊選制比較
新制 舊制名稱 單一選區兩票制 復數選區單票制選制 結合比例代表和小選區制的選舉制度 復數選區的選舉制度?選民可投票數 兩票,一票選區域候選人,一票選政黨 一票,僅能投給該選區一名候選人立委總席次 區域和不分區立委共113席 區域和不分區共225席區域立委產生方式 一區只選一席,候選人必須取得該選區最高票,才能勝出 一選區能選出多名立委,民眾投票時圈選一名,以該選區應選席次相對高票的幾位當選 不分區產生方式 政黨取得多少政黨票,便能得到相同比例不分區席次 區域候選人所獲得選票,視同支持該候選人所屬政黨,加總該政黨候選人取得選票比例,換算後即為不分區代表席次 優點 區域候選人較難靠偏激言論、或炒作特定議題而當選,須采中道路線 選票較易集中高知名度形象候選人缺點 易造成政黨對決,相較大黨有利,小黨生存更加困難 戰略性投票空間大,政黨為確保選票能平均分配給同黨候選人,產生配票策略
3、選民投票機制
一階段投票背後的奧秘「一階段」還是「二階段」,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技術問題,背後藏著民進黨的大盤算,這影響的不僅僅是兩場選舉,它也關繫到陳水扁當局一手操控的「入聯公投」能否矇混過關。何為「一階段」投票?所謂「一階段」投票,是指選民領票時,「公投」和選舉票一次性領取,到圈票處圈選完畢後,再到投票處投到選舉與「公投」各自的票箱中。而「二階段」投票,是給「公投」和選舉設置兩條流水線,即民眾領選舉票一路圈票投票之後,可以決定是否去另一條線領取「公投」票。民進黨鼓噪「一階段」「一階段」投票將把「公投」和選舉綁得更緊,也令民進黨「立委」和「公投」票產生互相帶動的作用。如果「公投」和選舉分成兩條流水線,多數民眾對這兩個「假公投」沒興趣,根本不會去領票,很可能令「公投」因投票數量不足而作廢。所以民進黨高分貝鼓噪「一階段」投票。「一階段」後的陷阱有學者指出,當選是否有效有一定之規,並非「中選會」一手遮天隨便決定。但是如果屆時真出現這樣的爭議,藍綠之間的沖突必然全面升級,政治秩序分崩離析,激憤的選民也可能作出過激行為。這種亂局,正給了陳水扁當局以「地方抗命」甚至「動亂」作為戒嚴的理由。一旦戒嚴,則明年3月的「大選」也將無限期延後,陳水扁最初的如意算盤真是得逞了。意在為「入聯公投」保駕陳水扁絞盡腦汁推動的「入聯公投」是否會與「大選」捆綁,而且也採取「一階段」方式投票,這才是島內外關注的焦點。如果「立委」選舉的「一階段」讓民進黨如願獲利,那麼,掌握選舉機器的民進黨當局當然會在「大選」中照此辦理。「一階段」投票對「大選」和「入聯公投」同樣會產生互相拉抬的效應,這也許才是陳水扁最在意的一步。
4、分區「立委」及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
【台北市】登記參選人 應選8名/參選46名選區參選人(含號次、黨籍)第一選區1台灣農民黨張歷元2 民進黨高建智3 國民黨 丁守中4 綠黨曾瑾佩第二選區1第三社會黨周奕成2 國民黨 周守訓3 民進黨王世堅
第三選區1 國民黨 蔣孝嚴2 制憲聯盟 李林耀3 台聯黨 謝馥米4 制憲聯盟 簡瑞寬5 民進黨 郭正亮第四選區1 無黨籍 庄婉均2 無黨籍張慶源3 國民黨 蔡正元4 無黨籍 許家琛5 綠黨 柯逸民6 民進黨徐國勇第五選區1 紅黨 葉玫2 台灣農民黨 吳建毅3 無黨籍 魏志中4 國民黨林郁方5 制憲聯盟黃啟彬6 民進黨 段宜康選區參選人(含號次、黨籍)第六選區1 制憲聯盟 樂可銘2 國民黨 李慶安3 紅黨 王保善4客家黨余少鈞5 民進黨 羅文嘉6 民主自由黨 古文發 7 台灣農民黨 林俊賢8 制憲聯盟林裕發第七選區1 台聯黨 張國慶2 客家黨 連石磊3 大道慈悲濟世黨 陳源奇4 綠黨潘翰聲5 國民黨 費鴻泰6 民進黨 田欣 7 第三社會黨 秦政德第八選區
1 無黨籍 梅峰2 紅黨 任立民3 民進黨周柏雅4 國民黨 賴士葆5 第三社會黨 史美延6 無黨籍 方景鈞7 綠黨 彭渰雯5、最終結果
政黨 人數 變化國民黨 81 +2民進黨 27 -62親民黨 1 -33台聯黨 0 -12無黨聯盟 3 -3無黨籍 1 -3新黨 0 -1總計 113 -112
6、陳水扁下課
民進黨主席陳水扁(左)為敗選負責,請辭黨主席。謝長廷、蘇貞昌表情嚴肅。
台灣地區第七屆「立委」選舉結果12日揭曉,民進黨僅獲27席慘遭大敗。陳水扁於晚間9時30分許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陳水扁表示,他為民進黨創黨以來的最大慘敗,非常自責、也責無旁貸要負起最大政治責任。下星期一民進黨召開中執會選出新的領導人。
2、中國台灣網
3、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