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修道德
① 家譜的主要內容
家譜的主要內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國姓氏在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如: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復姓改為單姓等,姓氏變得更為復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一些史學專家認為,歷史上的王朝更替、社會動盪導致了家譜的斷裂殘缺,很多族譜都由後人憑想像臆造。
封建時代,許多姓氏為了抬高自己的門第和郡望,習慣於與名人扯上關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這影響了血緣的純正性和確實性。重視傳統的中華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譜,由於南北各地的語言、風俗、長相等均不同,世系聯系在一起,其紙譜真實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為家譜中最重要的內容,「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如:父子、兄弟間的相互關系,寫清楚祖先後代每一個家族成員名字的圖表。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
(1)歐式: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的。歐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績等。
(2)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蘇式世系表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系。
(3)寶塔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寶塔式採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系不清,會為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4)牒記式: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系,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系。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
(1)家傳修道德擴展閱讀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記載,通過家譜,能夠了解當時的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了解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相傳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紀及王侯列傳、年表等演變而來。家譜是和正史、方誌一樣重要的歷史典籍,是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中國的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於規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名稱各異,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如今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緣集團」的標識符號,家譜、族譜就是記錄某一姓氏家族成員間的血緣關系的圖冊。
② 家傳通德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對聯,應該還有一句
通德——同「公德」,共同遵循的道德。
這可能是一副中堂或宗祠對聯:
家傳通德;
世繼嘉風。
③ 李氏字輩世文國春秀,枝長正大雲昌祖籍在哪裡
山東日照太平橋李氏派語:為予衍其緒,宗業宜慎守;忠厚作貽謀,家運乃克久;植基資篤信,敦行尚朴誠;敬共存世澤,懿訓栽心銘。 隴西堂李氏派語:國正添必茂,高騰秀起彰,宗榮征瑞慶,祖澤遠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發久祥,於時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河南南陽李氏派語:興廣文明雲,石川人一家,萬代開中華。 東山李氏派語:世開國運,文士宏興,正心誠意,盛德日新,英才應遇,克建功勛,榮華繼美,光宗顯親。 高橋李氏派語:世德相承遠,揚澤錫恆光,文明昭裕啟,家聲慶福長。 善邑曲江李氏派語:本曰守承先世逢,紹廷政學安邦國,書田基業振家聲,景運文明光祖澤。 雲湖李氏原派語:義根思遠,榮秉丹良,應開永世,枝芳助茂。新派語:瑞集星垣,祥征齊宇,德紹前徽,光昭祖緒。 錦瀟堂李氏派語:子民享盛世,國祚自長春,祖德周賢士,宗功漢彥臣,貽謀宏遠大,文允啟開新。 湖南邵陽八甲李氏派語:應嗣繼仁子,志文仲顯廷,祖宗永世德,時長開佑增。續班:本正發祥懋,肇啟有忠純,立學光前代,家傳瑞運新,聲華成盛業,孝義一庭榮。 湖南寧鄉李氏派語: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應兆龍,榮華發達茂,永遠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緒,良澤啟廷封,長振家聲大,禎祥國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顯,詩書道業隆。派次:宏開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錫賢良。 湖南新化李氏派語:經綸承祖澤,光裕振家興。 湖南沅江李氏派語:景繼修鳳玉應,春世時之成,大學文名顯,鴻勛泰運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訓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恆斯建業,能立定增榮。 湖南嶽陽李氏派語,榮資成國澤,才之重南方。 南郭李氏派語: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獻日存,英明代作,規啟來哲,道裕先覺,美繼西昆,盛傳東洛,奕葉香騰,新枝秀擢,甘雨和風,增輝花萼。 龍船港李氏派語:德以仕大,萬李春勝,賜隆先光,開聯榮蔭,人文蔚起,升朝輔政,世澤孔長,家風愈盛。 騰沖疊水河李氏派語:自立根肇守,誠振本性生,天其鍾有慶,端顯永炳文。 甘肅隴西李氏初定派語:經綸道節展奇才,輔佐天家登相台,憲章祖訓揚先澤,洪起心傳慶方來。重定:經綸承祖澤,光裕振家聲,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榮。通譜班次:享敘傳謨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協,鼎甲煥新班。 京江李氏派語:福澤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井崗李氏派語:秀公九族親,甲第冠千軍,石羊發基址,均志李連陛,應尚仕忠臣,國太永安寧,榮華光宗祖,富貴遠傳名,道德輝先澤,詩書裕哲昆,文章稱壽世,學業建經綸。 衍慶堂李氏偶公股前派:萬榮道興愷,明常崇德彰,春應貞元泰,雍熙樂允祥。賢公股前派:才文壽妙廣,永玉萬森崇,應一啟振家,聲川長必祥。偶賢兩支合汀後派:忠義開鴻緒,龍族著烈光,經綸昭實學,廉敬歷官方,根本培深厚,芝蘭奕世香。 三橋李氏字輩:遠世思明德,昌時衍令謨,彥奇蕃克紹,昭朗盛宏敷。 岩田李氏字輩:仁信興邦本,忠誠忠具輝,高實從正發,滋贊美明頎,俊秀潛龍躍,簪纓起鳳飛,詩書光德業,文采煥珠璣。 高密李氏字輩:元憲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傳贊厚。 贛榆白石頭李氏字輩:相為至寶,新作良田,忠厚傳家遠。 四川中江縣妮金鄉李氏字輩:昌盛貴光可,懷仁再志榮,國太從天定,家齊祖德清,文章開甲第,世代顯朝廷。 四川南充南部李氏字輩:朝元先庭維仕林,文昌定國勝聰明。 四川廣元蒼溪李氏字輩:洪白斯林 春士中青 三元開太 定顯之雲 光華國啟 永世昌明。 四川廣元青川茶壩鄉李氏字輩:龍斗林思從 春正開榮昌 忠和光天德 萬世自流芳。 永年李氏字輩:球璧延前代,簪纓發後昆,克家常德建,經國遠謀存。一本親惟篤,同寅誼尚敦,門威知允茂,不負隴人孫。 霍邱花園李氏字輩:字田臨三章,學為繼世長,新家傳道德,治國定安邦。 霍邱龍潭李氏字輩:乾坤毓敬楊,棟克海學章,保家立朝綱。 四川資陽李氏字輩:應文春先,單廷世雲,如恆其德,光宗必成。 河北勝芳李氏字輩:文耀裕光兆,嘉世守中和。 湖北程集李氏字輩:老派:維學師在賢,大振家國傳,智仁承祖德,孝友取宗光,作述芳名遠,修齊錫慶長。新派:繼世昌威治,詩文勝澤興。 保定府李氏字輩:德洪天喜貴,長久振家興。 舒城李氏字輩: 大啟賢能. 用光家幫. 克守先訓. 永世榮昌. 山東煙台山後李家字輩:廣挺元紀
④ 修家譜應記載7大內容
1.姓氏源流
姓氏是一個家族的標志和名稱。考證姓氏源流,就是考證始祖是誰,家族的根在哪裡,說明家族的得姓緣由和姓義。我國姓氏源遠流長,一個家族的得姓也很復雜,有的多途徑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為難解之謎,考證起來十分困難,比如中國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軍事家鄭和的鄭姓都是明成祖賜的,他真實的姓、祖先、籍貫、身世,五百多年無人知曉。
2.居住地地情
人類的歷史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積累起來的,家譜就是記載家族成員的活動和世系的圖書形態。一個家族的發祥地,是始祖出生、繁衍生息和從事活動的環境。記載家族以始祖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經濟環境、風俗民情、民間傳說等情況。
3.遷徙情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活動范圍逐步從家鄉向外擴引,這樣就發生家庭的遷徙。事實上,永遠居住在一個地方的家庭這樣就發生家庭的遷徙。
4.世系圖表
世系是家譜重要主體,是家譜區別於其他史類書籍的重要標志。要花一番工夫,釐清家族世系源流,長幼輩分,認真准確地記載。在考證姓氏源流的同時,從始祖或始遷祖,即一世祖起,按其後裔世序、長幼輩分,一代接一代排列下來,世序分明,一目瞭然。
5.人物傳
人物傳是家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譜中佔有重要地位。人物涉及到立傳標准、范圍和方法以及對人物的評價問題,將在「人物傳的編寫」 中詳細敘述。
6.大事記
大事記是編寫地方誌的一種體裁,用以記載一地的大事和要事。現代新家譜中,也採用大事記來編修家譜。編修新家譜,這項內容值得提倡,應列為家譜的一項重要內容。
7.字輩譜
字輩譜是各姓氏家族族譜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簡單地講,字輩譜中輩分就是家族中血緣傳承的世系次第關系,又稱輩、輩行。
⑤ 張氏族譜新宏道德前後是什麼
你先找你是哪個省的 然後再找你是哪個地方的 在對應進去
一、湖南
1、湖南漵浦張氏字輩:仁昌安顯,瑞正明良,文才定國,世代永光。祖德禎祥遠,雲梯步月青,孝友傳家美,詩書裕後昆。
2、寧鄉官山張氏通譜字輩(浚公--南軒公後裔):兆時(系金玉),世大文子邦,興啟志思瑞,(仁義禮智欽),德茂光先祖,良貽在克家,殷勤敦實務,謙厚發菁華,紱冕芬徽□,圭璋品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
3、平江敦本堂張氏派語:
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
福積公立派:漢道丹玉單,大本汝興臣。
丙申重修字派:禮樂光昭遠,詩書發澤長,於今登一本,世代顯而昌。
己未重修派語:禮樂光青陽,詩書發澤長,兩銘傳道德,百忍肅家常,業以千秋著,名因萬選芳,雲礽綿世德,奕葉自輝煌。
己丑重修字派:禮樂光青陽,詩書發澤長,傳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4、益陽金鑲堂張氏字輩:大寶時國日,萬正仕祈芳,和世家聲遠,千秋學業長,承宗敦孝友,應題啟文光,基植先培本,源開永發祥。
5、益陽孝文堂張氏舊派語:富標瑞世,貴顯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應。新派語:克讓光堯代,允恭裕舜朝,中天開景運,盛德自宣昭。
6、瀏陽金岡段張氏字輩:慶清公勝士,光國永世昌,宗德延先澤,人文啟瑞祥,純儒欽佐運,動業耀銘常,孝友傳家政,忠良萬代揚。
7、長沙坳上張氏字輩:獻光王國聲名遠,孝友傳家世澤延。新增字輩:肇錫宏慶,翊贊昌明,振志宣定,應運維新。
8、醴陵新洲張氏(雍睦堂)字輩:明純鳳永伯堂廷承循子九世同居木火土金水生際盛朝維國之瑞守乃家傳聲華日貴。(注:始遷祖明甫公,字天相,號吉軒,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縣雞子團山。明永樂間授經於醴,遂落業新洲丁家坊。弟明慶,占籍上版都。清乾隆7年(1742)一修族譜,嘉慶21年(1816)二修,道光30年(1850)三修,光緒5年(1879)四修,宣統2年(1910)五修,2004年六修。族人多分布在珊田沖、小溪及萍鄉、瀏陽等地。1948年統計人口4000人。)
9、常德張姓字輩:忠孝廣佳傳
10、新化太陽張氏乾隆譜《清乾隆40年(1775年)首次付印》排行:大奇泰茂玉,聲昌才學優,道誼崇銘術,經綸紹策籌,家謀貽九世,國鑒著千秋,光裕惟忠孝,清河一派流。《道光11年(1831年)重修族譜》改訂排行:萬通洪金興,添刪元舜伯,德先思文時,永奉廷仁朝,大奇泰茂玉,聲昌才學優,前賢垂淑矩,後嗣接徽猷,源遠淵逾浩,枝榮葉益稠。
11、湘蜀張氏(南軒後裔):朝鶴忠龍秀(清朝為朝學忠秀夢),輔遂臣必發,福顯永良才,時大友之天,錫爵文明起,賜祿華映先,千年宏聖道,萬世富崇原,家聲綿祖澤,懿得復仙元。
12、湘蜀雲貴張氏(南軒後裔):雲從龍化運維新,金鑒增光太平升,登得家基名譽遠,青錢萬選輝先聲。化功昌景運,金鑒乘時新,詩禮光先澤,青錢邦國珍。
13、湘蜀張氏(南軒後裔):德谷應彰友本文,天廷萬世國維京(或:天萬元國京大學)。光宗思繼述,開胤啟良賢,仁孝承先志,倫正祚永昌。
14、湘蜀張氏(南軒後裔):才鴻宜高選,上邦聲名達,繩武貽謀遠,祖功宗德長。尊祖貽謀遠,齊家世澤長,繼興傳達孝,敦睦發奇祥。
15、汝城秀水張氏:承宣溥守隆召景明志元克應德本尚存永家茂盛文獻朝欽孝行丕著世胄芳聲時來運亨賢俊篤生增光先烈端在積誠體全用達顯揚玉京心同氣合佐佑功成遠繼宗盟立意良深敦詩秉禮由義居仁振拔有日謀猷孔新維祈仲季福履昌榮。
二、四川
16、川湘張氏(南軒後裔)老字輩:國正天心順,中邦頌治興(或萬芳慶治平),居家安質實,素履守貞誠,裕後垂芳范,光前有懿行,賢良綿世澤,金鑒復鳴盛。(一分支字輩):國正賢良啟,延明禮義仁,耀光連盛世,孝友繼長春,立志維崇德,才華作育民,自今多茂達,汝可繼朝掄。
17、廣安張氏:維佑世朝文,洪遠百代榮,紹宗開明順,福祿永康平。
18、岳池雨台村,水桶廟村,北城鄉:世代遠傳名。
19、岳池坪灘鎮芭蕉灣村張家壩:盛邦化日長,實學秀成良,明道思先德,宏運克有光。
20、青川縣茶壩鄉興龍村張氏字輩:文藝家升遠,才德陽邦國。
21、川東北張氏字輩:廷延著立際占亨應國瑞啟仁文光前代裕後昆尊遠益世常興。
22、廣安張氏(湖南寧遠遷入)字輩:文廷天遇時,尚正世有之,九錫顯其昌,繼承在嗣光,克紹純宗祖,永大可呈祥。
23、渠縣兔鄉群康村張氏字輩:越朝有先顯禺萬,大印正文元明善,福壽光華照乾輝,永遠克昌可紹清。渠縣縣志可查。支祖:張越。
24、顧縣鎮張氏字輩:文應光宗國,士正天心順,官清大學永。
25、武勝縣飛龍鎮黃連壩張氏字輩(南軒後裔):(前二十代)汝如思志祖,本仕文添才,永遠承光烈,世守繼鼎台。(後三十代)先朝賢哲聖,輔國表奇功,廣德兆民化,弘儒萬代宗,清雲(明良)慶會合,泰運復開通。(注:清初由湖南邵陽遷入,入川始祖:張才睿)
26、川湘張氏(南軒後裔):汝如思志祖,本仕文添才,永遠承光列,世澤登帝台,正啟儒大宗,惟仁德厚從,富貴興清朝,萬國友再朋。
27、四川宜賓牛青山張氏:覲文宗子明,祖興如朝國<廷>,一啟大自宏,永德盛芳榮,有志承仕道,必先正其心。(張覲遠後裔.一伏祖次子啟禮公生五子:大貴<即大成也>、大美、大學、大用、大勝,大貴和大勝均未入川也。牛青山一支的上川始祖---張大美)
三、陝西
28、張姓字輩:文明三洪玉,國友益堂春,俊傑懷忠義,英賢丙大錫,熊朝欽美彥,治世尚良臣,毓秀騰岐鳳,元辛兆瑞麟,徑常昭獻典,丕切重人倫,理學開昌運,儒宗體道
純,功降多顯達,德懋煥維新,本固枝榮遠,禎祥福自申。
29、陝西安康清河堂字輩:志廣念隆興榮少啟昌富貴。
30、陝西安康張氏輩:仁慈忠孝良為國保安康文武顯光輝。
31、陝西安康紫陽縣張氏字輩:民國大喜迎世少永長春開啟繼承業家傳萬代興。
32、某支張姓字輩:昌大家先,崇德象賢。楷模正直,品學安全。忠禎孝友,齊聖廣淵。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詩收溫裕,富貴聯延。
33、金鑲堂張氏字輩:仁讓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岡陵永爾康,經緯才能超,利貞位育安,春萱同茂盛,蘭桂奕芬芳,榮華徵九如,仕宦有書香,左右清昭穆,動臣邦國揚。派行古風:化雲騰上吳,承先紹啟宗,仲興山詒遠,永廷應萬崇,日振昌英俊,賢聲繼祖功。五修字輩:傳家惟詩禮,掄秀良與忠,積善恩光大,慶余福自通,德澤宜皆學,作求泰常逢。
34、城南孝友張氏五修字輩:1)、壽彥子添,瑄志必玉,春以問明,開國正德,茂光先祖。2)、咸豐三年頒新派字輩:傳家尊理學,輔世重經綸,孝友兼名節,儒風百代新。3)、通譜合派字輩:德茂光先祖,良貽在克家,殷勤敦實務,謙厚發菁華,紱冕芬徽暢,珪璋品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注:此字輩與湖南寧鄉官山字輩相同)。
35、孝友堂張氏桂公支譜舊派語:1)、天道益世達,廷廣應時良。2)、七英後裔合派語:英裔傳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齊標甲,恩綸福澤悠。振繩崢大業,孝友紹先猷,光裕崇儒定,家聲永作求。3)、宣公後裔通譜派語:德茂光先祖,良貽在克家,殷勤敦務實,謙厚發菁華,紱冕芬嶶暢,珪璋品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注:此字輩與湖南寧鄉官山字輩相同)。
36、洋湖清河堂張氏派語:開國忠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圖遠大,積德自綿延。
37、金鑒堂張氏老派:景遠榮華起,金玉滿堂興,國正天心順,官清民德純。新派:喜慶昇平世,洪恩合大開,從修家道盛,紹澤顯英才。
38、惠和堂張氏五修派語:1)、萬世傳宗譜,聞鐸思紹先,正文學聖訓,祿享沐君恩。2)、續派語:功高標鼎石,品卓冠□賢,金玉家聲振,銘經祖德延。新派語:繩武開基業,英嗣百代昌,溫恭敦孝友,積厚允流芳。3)、通派語:德茂光先祖,良貽在克家,殷勤敦實務,謙厚發菁華,紱冕芬徽暢,珪璋品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注:此字輩與湖南寧鄉官山字輩相同)。
四、重慶
39、百忍堂張氏字輩(主要分布在墊江、長壽):思念朝廷忠大德,國家世代永安明。遺傳萬年邦民泰,富貴榮華慶長春。
五、河北
40、衡水市故城縣鹽廠村張氏字輩:玉華寶守新、孝訪忠良賢。支祖:張學顏
六、江西
41、清河堂張氏原派:木火土金水,仁義禮智信,恭從明聰睿,肅又哲謀聖。三修續派:明孝友作則,存忠厚為良,裕德才宏顯,培基澤遠長。芝麻灣原派:文應光宗國,士正天心順,官清大學永。
42、七里硚原派:先賓聯孝國正天,心順官清大學永。
43、星子清河世家字輩:兆元之善慶唐漢起聞人理學傳家寶鴻文壽世珍久承金殿詔長際盛朝春忠孝千秋在庭階景象新。
44、信豐安息闌州張氏字輩:正元高國福,玉定志用金,□順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學士攀龍鳳,賢才振紀剛,仁義為珍寶,詩書作棟粱,祖宗恩德積,科甲傳名揚。
45、南昌四六公後裔字輩:孔子添景德汝維道必儒嗣賢承柞永亦世發長祥孝友怡謀代朝封錫命昌才高文選萬忠顕陸純堂理學佳備厚先傳克照光(前十派未按派號排)。
46、永修字輩:子國季仕元昌自良玉耀光宗紹孔孟一行可維邦芳名遠近揚禮儀承先德應嗣發其祥忠孝傳家久詩書創業長聖朝召左右佳士樂安康。
47、豐城董家張氏字輩:光昌顕祖佔有可成良相永升吉人來集紹繩光緒繼述宗漠嗣英盛發久遠洪圖。
48、豐城社崗張氏字輩:旭友均庭正,彝定先美新;惟以文學應,士登上林春;禮德垂家法,詩書淑後賢;勤修增世業,序爵丹墀前。
49、上饒清河張氏諱行字派:文武成康烈,從周儒雅□,詩書詔令德,孝友啟新獻,華國重良弼,光天欽遠謀,芳聲延祖澤,維與勤家修。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貞祥,富貴榮華顯,斯慶綿長,棠棣聯芳秀,賢聖倫蒸當,圭璋含輝耀,翰學拜明堂,源流恢先緒,奕翼後厥昌,克昭家聲振,萬古姓名香。
50、景德鎮市浮梁縣張氏,化孫公八句詩:清河系出源流長,卜處移居閩上杭。百忍風聲思祖德,千秋金鑒慕宗訪。傳家孝友乘今古,裕後詩書繼漢唐。二九苗裔能凜訓,枝分盛姓名香。
51、化孫公支下世派:化雲騰上昊,承先紹啟宗。仲興山詒遠,永庭應萬崇。日振昌英俊,賢聲繼祖功。文運開世兆,科元定顯隆。
52、千山公下世派:千念仲居玉旭志國張興尚鴻光日文明振家聲元猷佐聖治功績冠群英世繼勤宣德維新業廣成孝友立基厚萬代慶昌榮。
七、湖北
53、松滋馬御河張氏:一元繼敘起,萬代家名傳;江漢滋伸遠,詩書世澤長……。
54、荊州松滋張拱斗後裔:拱國正泰,井亭應大,畢承世德,啟敬家良,志立宏遠,中原恆光……。
55、黃岡張戶嶺納蓭公後裔:自先能
以志維在秉時全。
56、陽新排市龍口村張氏(祖籍江西)字輩:天仕庭興用友太久繼元亨利禎克孝家學明先德吉丙成周。
57、麻城市順河鎮張氏:明良光再積……。
58、紅安八里灣鎮張家田村:培鈞治楷耀……。
59、紅安張家灣字輩:鼎勝文有一,玉同士孔明,永載廷兆國,之映正大光,敬守先賢訓,欽崇祖德良,家聲隆萬世,象笏立朝堂,繼述承宏澤,謨猷裕後昆,千年綿宗紀,品業荷君恩。
60、孝感市大悟縣彭店鄉通山村張氏:單方傳家孝友從正忠良。
61、鄂西張氏派行詩:大開張世仕,永應長興宏,發達承天佑,嚴明光祖宗。
62、蘄春縣劉沖村:洪達勝賢
八、山東
63、龍口(黃縣)張氏族譜字輩:基業可久名望常昭衍慶為志肇錫永超。(注:此系清朝張允選等修,清光緒十三年(1887)刊本,四冊,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龍口市鄉城鄉東村藏)
64、濟寧微山縣留庄鎮北湖村張氏字輩:相景永興寶,開貴玉希賢。(注:晨興張氏)
65、日照莒縣棋山鎮張家管庄村、茅埠村、埠南頭村字輩:維洪司韶世,文廣奎寶紀,正宗永培遠,學成鳳友際。
66、鄒平縣檯子鎮大張村:敬成會海,中憲榮光,端根清源,安受乾,坤之鴻福。
67、齊河縣梯門村張氏字輩:令之允傳方聖,永懷修世德。(支祖:張子岩)
68、濟寧市任城區唐口大張庄村部分字輩:興毓(玉)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69、泰安市肥城張氏部分字輩:同學敬道美嘉修明平正光華。
70、老城鎮百尺彈子山張氏字輩:錫淑相炳堂欽衍業照培金泰東熙增鈞衡保煥基。
71、東平縣單樓、稻屯、張庄、下套、曹營張氏部分字輩:鏡淑型格燦,銓法增懋秋。
72、省鄆城縣黃崗村張姓張氏部分字輩:起士文朋有養廷逢志廣登永金繼元心進瑞善修鴻玉雲兆龍守海景中效清德慶如安(或耀誠思國際安)。
73、大塢鎮大塢張氏部分字輩:學尚廣崇肇(兆)裕(玉)光明貽(宜)本禮念永保慶成。
74、平陰縣洪範池鎮南張村:方祥瑞可化,九文明子書,玉全廣金貴,修德多鴻福,學正傳萬世,凌雲逄新篤,守成敬宗憲,履一信作樹。
75、平陰縣李溝大荊山村張氏部分字輩:天立志現召傳尚元乃齊邦正。
76、鄒城市鞏庄村張氏字輩:(原本)川元憲成業,(後續)得祥理智信。
77、臨沭縣西後澇枝村張氏字輩:順、永、興、成、計、春、洪、軍、茂、光。
78、臨朐縣張遠德(江西吉安府豐縣人)明弘治年間遷到臨朐,三支:臨朐孔家莊、沂水胡庄、臨朐大山。
79、菏澤市巨野縣老張庄村忠恕堂:繼仿秉化汝於宗景克善作樹傳承瑞良玉慶洪澤。
80、東明縣東黑崗張氏:青萬全軍紅治邦毅守誠。
81、泗水縣柘溝鎮東馬村張氏:三應其萬廷,賢良傳繼廣,方正衍世長,輝基承宗(當代)訓,裕典昭熙康,心自仁和培,家從孝友昌,尚需勤學問,似續慶凡祥。
82、泗水縣山西遷入張氏:三應其萬廷,賢良傳繼廣,方正衍世長,輝基承宗(當代)訓,裕典昭熙康,心自仁和培,家從孝友昌,尚需勤學問,似續慶凡祥。
83、成武縣張樓鎮張海村三石張字輩:(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來,派衍清河。清同治年及1962年重修)克大文興廣,玉佩慶景長,連進懷登殿,福建仍安定,繼世守真善,道德傳正宗。
84、菏澤市牡丹區大黃集鎮張海子村字輩:慶君長懷印,忠臣愛賢仁。
85、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孫東村張氏字輩:大洪乙松美,廷*維宗介丹,兆繼慶傳文,廣永遠立毓,方振興有德,會史旭年憲陽。
86、濟南張氏字輩:士傳學汝景兆。
87、泰安泰山區邱家店後燕家莊張氏字輩:成玉傳繼廣,兆延慶吉祥。
88、岱嶽區道朗鎮城子寨村張氏字輩:泰相緒恆秀士學道傳成。
89、天平街道辦事處姜家莊張氏字輩:樹燦清士立,文勝廉登彥。(注:此支脈由山西洪洞縣老鴰窩遷往泰安市東平縣,清朝時期姜家莊張氏始祖帶兩個兒子來泰山之南、金牛山之東的姜家林定居。「樹」字輩為定居後的第四代傳人,現已傳至「勝」字輩)。
90、寧陽縣伏山鎮張行村:士寶傳衍慶,恩熙兆瑞洪。
91、張家堂張氏:……來化西樹漢。
92、東疏鎮義和庄張氏:……景忠厚傳家遠。
93、山東德州臨邑縣張家林村張氏字輩:維尚懷淑德,永承慶新傳,光明清宏化,興學立志公。
94、山東即墨大橋張氏字輩:京永文德大,本立正道昌,詩書承聖澤,孝友振綱常。
95、費縣新莊鎮張家坡村現存輩分:開啟京(金、自)俊兆春(志)。
96、山東兗州新驛鎮東二村張氏:文士堂西廣,召書慶元祥,承彥明嘉緒,振國守典長。
97、山東菏澤鄄城舊城鎮三合村:宗孟慶兆留,泰和通亞歐。雲騰翔萬里,華光瑞千秋。
98、山東聊城莘縣張寨鎮後張寨村張氏字輩:德廣傳宗永。
九、東北
99、東北吉林張氏:連仕繼榮祿恩熙忠義廣啟國貴明徳永慶福成祥。(注: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遷奉天西揚長河)
100、本溪張氏:富玉天廷永,修懷寶殿明。國中希鳳世,學得慶恩榮。
101、吉林德惠張氏:燕俊志海濤。
102、吉林省農安縣萬順鄉光輝村張氏:文永國志興,鳳顯耀中庭。繼承敬孝義,德才佩華榮。(祖籍:河北省順天府寶坻縣熱河庄牌路張有家廟。)
103、祖籍順天府大興縣張氏:凱兆作文聖,永昌如松柏。(先遷至東北)。
104、肇州縣張氏字輩:文鳳兆德茂,寶新真存孝。(注:祖籍山東,光緒十三年遷至黑龍江)。
十、安徽
105、安徽省金寨縣麻河張氏宗祠字輩:啟大道,正賢良,一經傳家,宗功世守,克承先訓,繼緒可久,長思祖德,齊敦孝友,尚學自立,光前裕後。
106、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長風鄉張氏字輩:忠厚傳家德儀輔國勛慕益稷道宗伊洛。
107、安徽省桐城姥山張氏(植根堂)字輩:萬志之雲永,啟世自榮昌,大德應時選,興朝必以良。
108、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岔路鎮邢樓村下元組:永遠乾坤大傳家世業長。
109、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周集鎮洪台村字輩;乾大傳家永,甲地丙嚴昌,志遠德良久,仁義壽如春。(祖上是山東棗林庄)
110、安徽省六安市單王鄉張灣村部分字輩:賢傳玉繼開文化。
111、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鎮門庄行政村張盤庄村六輩:敬廣(玉)國允朝志--(尋根!)。
112、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鎮、十八里鎮和營村、魏崗鎮張樓寨字輩:雲昌繩祖慶。
11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老張集一帶字輩:之(奉)、如(學)、兆(懷)、宗(仁)、文(德)、南(殿、中)、修(廷、念)、九(興、家、永、克)、心(錫、金)、三(傑、立、漢)、敬(俊、建、子)、治(明)、國(全)、良(多)、相(福)、祝(民)、富(耀)、貴(友)、安(瑞)、邦(昌)、崇(振)、才(宏)、欽(圖)、開(道)、廣(遠)、尚(繼)、孝(聖)、禮(祖)、義(慶)、光(祥)
114、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張圩村部分字輩:……文傳之獻孝……。
115、安徽省碭山縣李庄鎮豐屯村、田樓村、卞樓村張氏部分字輩:山文愛(書)國
116、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盛橋鎮宋壩村張氏家譜:選宗炳高厚載權申為。
117、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槐林鎮栗樹庄張氏家譜:祖光宗耀,科甲世傳,三文尚可,乾元雲國勝,永泰家道隆,昌敦倫崇德,天錫禎祥。
118、安徽安慶潛山、岳西、太湖孝友堂衍派:齋禮百永、友文子金、德玉之大、良元會亨、英奇超卓、仕慶同登……現共二十二代。(注:明初自江西豫章遷入,始遷祖偉和公子齋德公。)
119、安徽安慶潛山、岳西百忍堂:1)、一公房舊派:卿成仕友甫金玉奕應昌家文三元啟宗瑞兆聯芳;2)、四公房舊派:均和煙宏文慶有儒學啟應世舉玉嘉傳國珍基承。3)、新派:祖澤余福永一本萃賢良光榮期遠大繼述樂延長。(於宋元之際由江西都昌遷入,始遷祖貴一公三子華卿公,貴四公子均佐)。
120、安徽安慶太湖新倉茶元張姓字輩:榮懷忠孝本,聲聞裕道全,世澤發加祥,承先有俊良,詩書開甲弟,繼啟慶綿長。
121、安徽太湖清河堂字輩:文士光學緒,德行正家邦;有志希先達,敦仁永發祥;明良思喜啟,福善定榮昌;國泰興萬世,族盛威名揚。
122、安徽泗州張氏字輩:成立永懷、佩玉金香、家傳萬世。
123、安徽宿州市埇橋區永安鎮李庄村、山前村、大許村張氏字輩:天地文明,紹(志)先啟訓,甲勝永生。
124、安徽天長張氏字輩:盛正普世文,治國齊聚恆,堯舜天才廣,後來永茂興。
125、安徽宿州蕭縣黃口鎮馬常庄行政村小張庄張氏字輩:吉孟慶祖長,學道(全)公明顯。
126、安徽阜陽阜南縣老觀鄉張大檯子村張氏字輩(已知):金全敬廣振其開。
127、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廬城張氏字輩(南槐堂):河清海晏,家呈祥瑞,貴馥南方,子顯孫揚(部分)。
十一、河南
128、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長竹園漆林沖張氏字輩:文如世發祥,德厚永輝煌,家聲宜善守,恩澤慶延長。
129、河南省信陽市何寨彭家灣張氏字輩:祖宗恩德厚綿遠世澤長光明富貴顯賢才耀華堂。
130、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勒馬鄉張庄張氏家乘:遜志時敏,義修厥德,允懷於茲,綿延家澤。
131、河南省鹿邑縣城南王皮溜鎮南張樓張氏字輩:平章延士澤守令振嘉升。
132、河南省鹿邑縣城北渦北鎮張氏字輩:中韋思正廣祖德玉善振家興。
133、河南浮戲山張氏字輩:文布永士俊其如辰廣有鴻業仁義忠信。
134、河南商丘(歸德府)張柿園:合鳳學昌運,文耀武威興,盛景開元起,勤奮偉業成,齊心繼祖志,忠孝定作宗。
135、河南封丘張氏字輩:玉公之景國恩家慶。
136、河南原陽縣陡門鄉河西張村:曰維元成玉,國正傳道明,文武一同在,帝邦永常興,中華業鼎盛,浩瀚普大統,祖榮千古繼,萬秋培傑英。
137、河南方城博望張氏字輩(清張玉遷居河南方城縣博望鎮,開始沿用該字輩直至現在):玉榮偉龍火,萬(慎德百書)元(春存天琴)文堂成,遠希第克中,輝邦應運廷,家和義澤豐,光明兆亞東,慶景祥齊賢,方正延河青。
138、河南社旗縣晉庄鎮張氏字輩:成合中文宗。
139、河南鄧州市劉集鎮鄭趙集村張氏字輩:景春耀先祖、清平萬世昌。
十二、江蘇
140、江蘇省泗洪縣魏營鎮二甲村張氏字輩:瑞德澤永強。
141、江蘇省豐縣范樓秦鎮秦庄村張氏字輩:紹夫長龍繼。
142、江蘇省東海縣駝峰鄉張頂村百忍堂字輩(二十世起):正
道光明欲國宣揚祖德長久乃服興幫。
143、靖江張氏字輩:永言孝義,照明嗣服,肇應昌期,業宏丕績,翊宣文華,顯揚□德,啟後承先,同心敬述。
144、南通張氏字輩:象賢學聖,宏啟達寧。
145、江蘇沛縣張集、張伙庄等百忍堂字輩:敬尊祖訓,永守先行,忠厚傳家,百世光榮。
146、江蘇泗陽縣蒓鱸堂:始祖啟、發二公於1374年自蘇州閶門草橋來桃(桃源縣,即江蘇泗陽縣)約千餘戶,近萬人遷入,距今600餘年,相傳24世,分布在江蘇省泗陽縣東南部、淮陰縣南部以及南京市、盱眙縣、沭陽縣、金湖縣、新沂市、連雲港等地,字輩不詳。
十三、廣東
147、廣東省紫金縣蘇區鎮張氏字輩;初福富茂榮昌勝遠。
十四、福建
148、福建張氏字輩;龍章鳳譽,詩禮傳家,敦宗正學,道德啟發,克繩祖武,萬載榮華。
十五、廣西
149、桂林張氏:增其心性學,器宇自溫純,積厚垂麻遠,國恩申錫頻。
150、孝友堂張氏:噟正世大,光明顯曜,承紹人文,永昭宗道。新增字輩:建立功言,進修德業,恢振先聲,蔚啟英哲。
十六、浙江
151、嵊縣剡西富潤張氏派語:奠居富潤,肇自從宜,瑞開靈鶴,乃建洪基,後人蔚起,先澤永垂。
152、都會堂張氏字輩:道善卿明隆,積相良才慶,文際德榮光,會顯昌紹芳,承啟儂詩先,後述書昭應,貽衍謨禎謀,緒烈祥永長。
153、綿西張氏字輩:國正崇文學,安邦本德能,永懷先世澤,紹述定昌榮。女班行:蘭秀芳徵茂,荑柔淑質延,英華聰慧至,禮范端莊全。
154、上湘張氏金房字輩:安邦宗道學,耀祖肇湘湖,盛紹千秋鑒,通才式敬夫,迪光敦禮義,篤慶富名儒,仁德傳良訓,書香定遠謨。
155、丹徒張氏字輩:崇祖承芳遠,傳家衍緒繁。
156、姚江三牆樹德堂張氏字輩:添大亞禾,萬常斌遇,小宗敬震,鳳鳴高科,錫汝景福,積善承慶,孝友忠良,寬厚誠正,仁讓中和,克念作聖。
157、高峰張氏字輩:碩德開宗□,雲礽億萬永,忠貞和孝友,祥發長元仲,仁義禮智偕,溫良恭儉一,伯嘉文廷甲,希繼世英賢,教大倫昌隆,承祖遠輔佐,顯能臣正學,邦家道君明。
158、如泉東馬庄祿宜堂張氏字輩:棋布星臚,孫枝衍慶,永振鴻圖。
⑥ 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傳統美德
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於後代的優秀道德遺產。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無數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它是中華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環境,抗禦外族侵略,維護民族獨立的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國人的心理、性格,培養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如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政風范,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奮不顧身、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自古以來,這些傳統美德就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說,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和傳家之寶!
在學習傳統美德的時候,我們必須區分「傳統美德」和「傳統道德」這兩個概念。古人留下的東西,並不都是好的,我們應該對傳統道德進行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傳統道德」中有精華,也有糟粕。精華部分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傳統美德,是應該繼承和發揚的;而那些落後過時的東西則是古人道德遺產中的糟粕,是我們應該批判和拋棄的。例如愛國主義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美德,但是古人的「愛國」往往和「忠君」聯系在一起。比如岳飛,他一方面精忠報國,另一方面又十分忠於南宋皇帝趙構,就在他要直搗「黃龍」,「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勝利前夕,南宋皇帝聽信秦檜的讒言,召他回京。岳飛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還是聽從了皇帝的命令。最終自己屈死在風波亭上,也葬送了當時即將勝利的抗金事業。岳飛的愛國精神是我們今天應該學習的傳統美德,而他對封建皇帝的「愚忠」和盲目服從,則是我們應該拋棄的傳統道德。其它諸如「三綱五常」、輕視婦女等等,也都是傳統道德中的糟粕,都是應該拋棄的。
二、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美德
今天,青少年學習和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命運。
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廣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開闊視野提供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國際敵對勢力與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也日趨尖銳和復雜,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們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不能低估。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但有害信息也通過網路傳播,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迫在眉睫。而中華傳統美德正是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長期以來,我國道德教育中存在著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對起碼的道德要求知之不多,因此極需要告訴你們我們的傳統美德是什麼,告訴你們過去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傳統美德,又是在這種傳統美德的哺育下發展壯大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復興中華,更需要將這些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學習傳統美德是我們青少年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需要,是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戰略措施,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宏基偉業!
三、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
中華傳統美德有的是代代言傳身教,流傳至今;有的可見於《三字經》、《千字文》等過去的啟蒙讀物中;有的見於《論語》、《孟子》等中華文化重要文獻中;有的見於古詩詞、歌賦和其他文學、史學典籍之中。關於傳統美德的內容,沒有固定的說法。過去有人概括為 「忠、孝、禮、義、廉、恥」,去年新出版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將傳統美德分為愛國、誠信、知恥等20個部分。今天,我打算重點介紹「忠」、「孝」、「禮」、「信」、「恥」等五種傳統美德,和同學們一起學習。
1、忠——忠於人民,愛黨愛國
在奧運賽場上,一看到五星紅旗升起,我們都會熱血沸騰,情緒激揚,這就是愛國主義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中華民族才歷久不衰,無論是內憂還是外患,都能以強大的生命力維系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火種。
二千多年前,孔子就經常以「文,行,忠,信」教育學生。 在《左傳》中有「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臨患不忘國,忠也」的句子。(「對國家有利的事情,只要知道了就沒有不去做的,這就是忠」,「面臨危難,不忘國家,這也是忠。」)就是這個「忠」字情結,使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無數愛國志士、民族英雄。其中時間最早、影響最深遠的當屬戰國時代的屈原。
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他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他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戰國時期的末期,諸侯混戰,國家尚未統一。屈原因出身於楚國的貴族,又具有治理國家的本領,早年得到楚懷王的重用,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他對內主張授賢任能,彰明法度,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變法革新觸動了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利益,屈原遭到了他們的誣陷,楚懷王聽信讒言,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4年,秦國派張儀到楚國,以重金收買楚國的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屈原勸阻楚懷王,指出這樣作有亡國的危險。但懷王不聽屈原的勸阻,於公元前295年,和秦國簽訂黃棘之盟,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並把屈原趕出了京城郢都,把他流放到了漢北。後頃襄王繼位,比楚懷王還要昏庸,屈原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採納,又被流放到沅水和湘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楚國滅亡。屈原知道了祖國滅亡的消息以後,決定以死明志,於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又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詩人。《離騷》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他的《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詩中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屈原的理想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任用賢能的人,依法治國)」。他憂國憂民、矢志獻身祖國,「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未悔」!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在「楚材晉用」的時代,他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愛國愛民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他的。人們知道了屈原投江的消息,紛紛爭先恐後,乘船打撈,還有的人怕時間久了屈原的屍體被魚啃噬,就用蘆葉包著大米,投入江中。這便是中國民間五月初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聯合國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屈原一直是中華民族尊崇、學習的榜樣,唐朝王魯復有詩曰:「萬古汩羅深,騷人道不沉。明明唐日月,應見楚臣心(千百年來,汨羅河水啊滾滾流淌,但是偉大詩人的精神啊,卻永遠不會磨滅。今天,我們面對著唐朝的那一片朗朗的日月,怎能不懷念屈原那顆愛國愛民的紅心)」。屈原留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朽的詩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永遠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地探索前進。
自屈原以後,愛國主義猶如一根紅線貫穿,一個個光耀史冊的名字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樹立起一座座豐碑:漢代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司馬遷,「流胡節不辱」的蘇武;宋代「精忠報國」的岳飛,「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陸游,「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明代指揮戚家軍「飈發電舉,屢摧大寇」的抗倭名將戚繼光,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近代虎門銷煙、嚴懲列強的林則徐,勇殲敵艦、為國捐軀的鄧世昌,呼喚著「少年強則國強」的梁啟超,發出「振興中華」第一聲吶喊的孫中山;當代「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毛澤東,「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在監獄中寫下《清貧》和《可愛的中國》的方誌敏,念念不忘「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的鄧小平。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都是實踐中國人民愛國美德的傑出代表。
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中國留美女學生曲小雪維護自己人格和祖國尊嚴的故事:
四年前,曲小雪留學美國,在路易斯太太家邊打工,邊上學。路易斯太太和她的兒子、銀行家愛德華瞧不起中國人。曲小雪在多次受到他們難以忍受的侮辱後,決定辭工。愛德華母子惱羞成怒,竟對弱小的曲小雪進行人格侮辱和毒打,致使曲小雪臏軟骨永久性挫傷、脊椎骨錯位彎曲以及嚴重腦震盪。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愛德華母子竟到法庭惡人先告狀,告曲小雪無理取鬧。無奈之下,曲小雪被迫四處打官司。在漫長的四年時間里,她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法庭內外的巨大壓力以及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使這場官司由地方法庭一直打到美國最高巡迴法庭。法庭上,曲小雪以超群的智慧擊敗華盛頓三位大律師「庭外和解」的企圖。最後,法官被迫宣判被告罰款5250美元,並讓被告當場向曲小雪賠禮道歉。曲小雪接過支票,向全場抖了抖,義正詞嚴地說:「剛才被告不得不向我公開道歉,你們又非常及時地在法庭上公開給我遞上這張支票,你們這樣做,是想造成一種印象:這個中國姑娘之所以曠日持久地堅持要打這場官司,無非就是為了這張支票,讓人覺得錢是這場官司的目的,也只有錢能為這場官司畫上句號。可你們錯了!至少我這個中國人,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中國人都決不會在你們的美元面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我打這場官司,是為了討回我的尊嚴!中國人的尊嚴!美元,在我的尊嚴面前一分不值。見鬼去吧!美元。」說著,曲小雪把五千多美元的支票一點一點地撕碎,拋向法庭的上空。
在這里,曲小雪討回的不僅是個人的公道,還有一個擁有12億人口,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偉大民族的尊嚴!
同學們,當你們聽完這個故事,你們想沒想過,為什麼愛德華母子竟敢如此污辱曲小雪?為什麼美國法庭對如此嚴重侵犯人權的違法案件遲遲不去判決?這不僅說明了美國民主和自由的虛假,而且還說明了:我們的民族還不夠強大,我們的人民在好多場合還被人瞧不起。我們是炎黃子孫,怎能忘記八國聯軍蹂躪中國人民的鐵蹄、上海租界里「華人與狗不準入內的」招牌,南京大屠殺那令人悲慟欲絕的國恥;又怎能忘記,抗日先鋒吉鴻昌英勇就義時,面對敵人的槍口,滿懷深情,仰天長嘯,發出的震憾人心的呼喚:「祖國啊,快強大起來吧!」
如今,五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可以告慰烈士的英靈的是,我們已經跨進了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的年代。如今,三座大山已經被推翻,我們的原子彈已經上天,香港、澳門已經回歸,載人太空梭已經順利返回地面,人民的生活初步邁入了小康。我們中國人終於可以挺起腰桿,揚眉吐氣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國際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西方腐朽沒落的意識形態一直在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我們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館被美國說炸就炸,台灣寶島還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我們的科技水平和生產水平還比較落後,我們在國際上的好多場合還被人瞧不起。這些現狀,都有待於我們青少年一代去改變。如今,振興中華的大任已經歷史地落在了我們青少年一代的肩上,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有兩點是必須做到的:
第一,要樹愛國之情。作為一個中國人,熱愛自己的祖國,不應該有任何理由和條件。就像自己的父母生育了自己一樣,祖國就是我們的生母,不論她是窮是富,是先進還是落後,她都是我們的母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我們的愛國,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盲目的妄自尊大。眼裡看到的只是我們自己的「地大物博」、「四大發明」,看不到我們和外國的差距,看不到我們的落後現狀。這樣做,必然故步自封,很難學習其他民族的長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認為一切都是外國的好,就連月亮也是外國的圓。一見到紅頭發、藍眼睛的外國人腿肚子就發軟,就覺得矮人一截,千方百計要朝國外跑,甚至作出有損國格、人格的事情來。 有一位"母親"比母親更母親,那便是我們的祖國--中國。她,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孩子--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實在太多了。我們勤儉而誠懇,友善而勇敢,這是叫億萬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的傳統美德。(開頭兩段,第一段扣住"傳統"--漫長,第二段扣住美德。入題快。)
"勤",是中國傳統美德中最聞名於世的。中國人以農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長年累月辛勤地勞動,以汗水換來碩碩豐成,造福子孫後代;同時也因為"勤",加上極富鍥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國人創造了四大發明、圓周率、渾天儀、《本草綱目》等等智慧結晶,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篇章。(此段說"勤",引用的詩句體現"勤",四大發明等說明"勤"的結果。)
中國人是勇敢的,有傲氣的。南宋名將岳飛以精忠報國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抗敵,保衛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終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後從容就義。他曾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何等壯烈感人的豪語!他們的忠義能與日月爭光,在民族史冊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跡!
中國人愛國,對自己的國家有著非筆墨可形容的深感情。愛國詩人陸游在遺作《示兒》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對死亡泰然處之,臨終時還念掛著國家民族的安危,是多麼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學家及政治家范仲淹,憂國憂民,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為己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高貴情操。翻開中國歷史,這樣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則徐、孫中山、周恩來等等,真是數之不盡。(此兩段說"愛國",例舉的人物都是歷史上的愛國人物,議論中有強烈的感情,用語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
孝道也是中國傳統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鯉""黃香暖席"的故事,廣受傳頌。而古詩里的人物花木蘭更是家喻戶曉,她為免老父再受征戰沙場的痛苦,決心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觀現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漸疏離,變得淡薄、冷漠,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際關系,缺乏彼此的互諒關懷,完全沒有溫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發的倫常悲劇,差不多每天都可在報紙上讀到,在新聞報導中兒女一朝飛黃騰達後,便對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風餐露宿的事已屢見不鮮;人們的浮誇作風,自以為是、吊兒郎當的處世態度隨處可見,實際上,這種人是名副其實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噓,對他人的才華不屑一顧,甚至冷嘲熱諷,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這的確是現今社會的一大哀歌。(此兩段說"孝",先說"根植在人心",再"反觀現今的社會",寫得簡潔。)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若這些社會弊病越來越多,越積越深,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固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
我認為,中國傳統美德是醫治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葯。在這個時代,有重新提倡其價值的必要,以廓清社會歪風,為年青的新一代培養優良的品行、淳樸大方的風度,重見我國道德文化的光芒。(此兩段說現實意義。)
第二,要立愛國之志。我們要時刻做到: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祖國需要我去扛槍保衛她,我就去扛槍;祖國需要我去攻克科技難關,我就去攻克。現在是知識爆炸的年代,科技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十分激烈!我們要牢記毛主席的「落後就會挨打」警言,要學習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現在好好學習,將來用我們的一技之長,報效我們的祖國。總之,千方百計使我們的祖國強盛起來,使我們的人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挺起腰桿走路,這才是炎黃子孫應有的實際行動,應該具備的的拳拳愛國之心.
⑦ 《傅雷家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傅雷家書》——苦心孤詣的教子篇: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經驗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物性格特點
傅雷: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對親人(主要是兒子)無私的熱愛,有良知,為人坦盪,稟性剛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聰:刻苦用功,先做人、後成「家」,生活有條有理,嚴謹,熱愛音樂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懇懇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批評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朴,令人動容。 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傅雷家書》獲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間的發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是可以使我們更好提高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對我們學生來說,更值得一讀。(本書由工學院李仲陽博士、劉忠博士以及廣州中山大學文學系教授陳子軒推薦。)本書為書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