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給黑人
『壹』 美國解決種族歧視的政策有
美國總統布希承認,種族主義依然在美國徘徊。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也承認種族偏見仍然存在。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
1 存在制度化的種族主義
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的存在是其制度化種族主義發展至今的必然產物。從杜魯門總統開始,美國政府便致力於黑人權利立法。到約翰遜總統執政時期,最終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主義。因而在今天的美國,雖然合法的種族歧視與隔離被取消了,但制度化的種族主義卻絲毫未減。
絕大多數黑人因膚色被剝奪了享有與白人同等待遇的權利。時至今日,「黑人應在社會底層」一類思想並非沒有市場。決策者們把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定位於改變廣大黑人的文化、行為、道德,而不是消除其窮困窘境本身。
這就是說,美國政府在制定該項政策之前,就已對黑人的文化、行為、道德作了徹底否定,這便決定了美國政府的黑人政策無法擺脫種族主義的影響。
2 相關政策埋下歧視基礎
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有色人種、特別是廣大黑人的生存條件面臨日益嚴重的威脅,種族沖突愈發激烈,種族主義更加猖獗。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競選中令人吃驚地聯合起來,他們從各自利益出發,均把矛頭指向有色人種,特別是黑人,並由此出籠了一系列相關政策。
首先,否認黑人享有獲得政府福利救助的權利,拒絕給予黑人基本的生存保障。1996年通過的《福利法案》強行規定了需要政府救濟的黑人可得到資助的年限(一生中只有5年),解除了政府部門對其所應承擔的救助義務。
其次,減免「精英集團」(以富有的白人為主體)的納稅額,實施有種族主義傾向的經濟舉措。在廣大黑人最基本的福利待遇被大刀闊斧地砍除時,許多白人卻得到了政府的額外津貼。
3 黑人表現提供歧視口實
種族主義的存在也有黑人自身的原因,許多黑人自身的表現為政府對其實行種族歧視性政策提供了口實。
長期以來,許多黑人因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沒有工作,其中一些人(特別是部分年輕人)經常會做一些「殘忍的毒品交易」,以自己的方式模仿資本主義的創業精神。在黑人聚居區,掠奪性的犯罪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
另外,還有一些黑人,特別是一些黑人婦女,他們習慣依賴政府的救濟生活,不思進取。
種族主義分子以此為由,把廣大黑人誣蔑為「寄生於毒品中的無業遊民」,「缺乏道德、禮貌、良心的嗜血好戰者」。由此,政府的決策者們為其制定「強硬政策」找到了「憑據」。
4 黑人斗爭的歷史還很短
美國建國200年後,才出現了馬丁·路德·金為黑人爭取權利的運動。在這個運動中,有一位黑人領袖說:自由只能用子彈才能得到。可見直到美國建國200年後,種族仇恨依然十分強烈。然而,子彈最終打進了馬丁·路德·金。因而,美國黑人要想獲得真正的平等,還必須不斷地進行頑強的抗爭。
在馬丁·路德·金的故鄉亞特蘭大,當地黑白兩個流行音樂電台的主持人想借今年2月馬丁·路德·金誕辰之機,搞一個黑白民眾的聯合音樂派對。這個提議一出,在聽眾中反響熱烈,電台熱線快被打爆。但到了舉行派對的當晚,到場的民眾中80%以上是黑人。這表明,盡管美國取消種族隔離制度已經幾十年,但多數白人和黑人還是選擇過相互隔離的生活。
『貳』 1787年憲法的這段內容反映了當時美國對黑人
1787年憲法的這段內容反映了當時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態度
1787年憲法承認了黑人奴隸制並且保留了種族歧視的烙印
《1787憲法》是美國1787年制定並於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堅合眾國聯邦憲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制定後多年來附有27條修正案,迄今繼續生效。1787年憲法強調加強國家權利,又在權利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的原則,以避免權力過於集中,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其內容是:立法、司法與行政權三權分立。分權制衡的核心精神在於權力平衡。其學說來自洛克和孟德斯鳩等人,美國人把思想、理論轉變為行動、實踐。政府結構必須能使各部門之間有適當的控制和平衡。使權力為公眾福利和正義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職能,同時又保持對權力的優良控制,實現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管理與控權的動態平衡,是分權和制約的歸宿。通過分權、制約最終達到平衡,是憲政的最終目標。
『叄』 美國防止種族歧視法律有哪些
(14th
Amendment,比如一個黑人覺得自己在就業時受到了種族歧視!
美國的種族歧視有著很長的歷史。)
在當今的美國社會,但是實際在運作上。比如,美國各州也不能再通過對有色人種不利的法案(比如立法禁止不同種族的人通婚的法律。公立學校,他們依然可以保留黃金地段不賣給有色人種,同等保護權條款。乍一看,看不出來什麼種族歧視,相關的法律和判例也經歷了很多復雜的變化:(一)美國憲法第十四套修正案,從小學到大學,而相對應的法律,飯店裡吃飯的全部都是白人,就是著名的美國憲法第十四套修正案中的「同等保護權」條款,包括法律本身的修改以及對同一法律的不同解讀。在2014年的美國。根據民權法案;這樣一來,不涉及私人企業(私立學校,他們依然可以拒絕招收所有申請的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學生),或者立法禁止黑人在房地產市場中購買某些地段)
不過:0)通過了一個案例的上訴。我將最主要的兩個部分展開,飯店可以有選擇的拒絕所有有色人種的預約,但是私人營運的房地產公司仍然不受此憲法約束,防止種族歧視的法律,但這個時候法院就不好做出一個一刀切的判斷了,所以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那麼TA就可以根據民權法案中的相關條例進行訴訟),
Equal
Protection
Clause)確立了美國官方不再對有色種族進行區別對待,所以往往私立學校會以別的原因,而飯店也沒有明確說,最主要的相關法律有兩個,僅僅在憲政層面約束種族歧視就不夠了。所以,所有的政府機構,所以布朗案之後對於種族歧視的約束仍然有大量空白,私人公司不能再以種族因素為由拒絕申請人(也就是給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更普遍的法律基礎:
在1954年之前,私人學校也不能再以種族因素將有色學生拒絕在門外,因為美國黑人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偏低,而只接納白人的預約,與美國憲法不同的是,白人和有色人種(主要是只黑人)在公共場合被區別對待:所有政府機構(包括公立大學)不得再實行種族隔離制度,更多的種族歧視已經由之前的「明顯歧視」轉變為「變相歧視」,也都是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以及學校都相繼取消了種族隔離,所以該矛盾至今仍然沒有得到化解。(不過私人學校這一個方面關於防止種族歧視的問題在今天依然很尖銳。但是1954年聯邦最高法院全票(9:「我們有權利拒絕任何人的預約」。所以,此為最主要的一條;私立學校也不受此憲法約束。
言而總之,這些法案對美國政府不再有約束力:一家私人的高檔飯店必須要經過預約才能前往就餐,布朗訴教育局,私人公司等等),公共場所:比如雖然政府不能再立法禁止有色人種采購某些地段的房產,裁決建立了一個新的判例,美國在60年代通過了一系列的聯邦法案。自布朗訴教育局勝訴之後;(二)1964年民權法案
希望對您有幫助:「我們不要黑人」或「我們只要白人」,由於憲法只是對美國政府進行約束,繼而促進了美國的種族平等,統稱「民權法案」,美國國會也需要通過更廣泛和全面的法案來防止種族歧視。
受「布朗」案影響,並且飯店註明,而是對上面提及的私人個體進行約束,比如成績不達標等方法進行變相的種族歧視您好,這種現象並不罕見。
『肆』 肯尼迪為消滅種族隔離的民權立法作出哪些努力
伯明翰的示威推動了全國的民權運動,1963年春夏,全國舉行了770多次遊行示威。在日益高漲的民權運動的壓力下,肯尼迪政府開始為消滅種族隔離的民權立法而努力了。6月11日晚,肯尼迪發表電視演說,呼籲這個國家履行它的保證,採取行動,給黑人平等的權利,解決國家和民族所面臨的「道義危機」。他說:「民權問題是一令道德問題,像(聖經)一樣歷史悠久,像憲法一樣明確。它不能用警察的鎮壓行動去解決,不能用街頭上日益增長的示威行動去解決,也不能用象徵性的行動或言論使之平息下來。一場偉大的變革即將到來,國家的義務是使這場偉大的變革對大家都是和平的和建設性的。」
『伍』 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度是在哪一年
歷史1865年1月,國會根據林肯的建議,通過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奴隸制度。林肯因為維護了美國國家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受到了美國人民的愛戴。
『陸』 美國防止種族歧視法律有哪些
美國防止種族歧視的法律分別有《民權法案》以及奧巴馬於2016年簽署的法律條案。
『柒』 在美國反歧視的歷史中,有哪些經典的法律判例
在1869年Plessy v. Ferguson中,最高法院認為在火車上強制黑人和白人分開不同車廂是不違反憲法的。法官說,把黑人和白人分隔起來有什麼不好呢?就像是人們走在馬路的兩邊,只要兩邊的風景一樣好,有何歧視可言?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隔離而平等」理論(Separate but equal)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個案子的起因是徹徹底底的一次釣魚執法,當事人普萊西僅僅有八分之一的黑人血統,從外邊來看根本不是個「黑」人,只有翻「戶口本」才能知道他的血統,偏偏鐵道公司卻一眼就認出他坐錯地方了。而最高法院這一判決,不但從法律上確保了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種族隔離,還無形中鞏固了當時「只要有一滴黑色的血。這個人就是黑人」的價值觀。
雖然在1954年知名的Brown vs Board of Ecation案中,最高法院規定黑人和白人兒童可以上同樣的學校,隨後出台的「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也在努力打破公共場所中基於膚色的壁壘,但各州依然在千方百計阻撓這一法案,但「隔離而平等「很多公共場所的明文規則。
1964年,通過憲法中一條無關種族的條文,」隔離而平等「的終結又臨近了一步,民權法案得到了出台以來最有效的支持,這一條就是"貿易條款」(Commerce Clause),
美國憲法規定,國會有權立法管理各州之間的商業活動 (」regulate commerce with foreign nations, and among the several states, and with the Indian tribes.」),也就是說,只要國會的立法是在維護跨州商貿,就是符合憲法的。
在Heart of Atlanta Motel v. United States 一案中,最高法院認為,酒店如果不接待黑人,那麼會給黑人跨州旅行及從事商貿造成不便,
在Katzenbach v. McClung一案中,最高法院認為,如果餐館不服務黑人,導致黑人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容易餓肚子,不利於跨州貿易進行,
甚至在Daniel v. Paul一案中,最高法院以同樣的理由論證到,如果一家夜總會不接待黑人,那麼黑人到了別的州沒法洗腳桑拿按摩找樂子,也是不利於州際貿易的。
經過這一系列流氓的邏輯,最高法院決定了:民權法案是個好法案,國會完全有權推行這樣的法案,因為它符合貿易條款的要求,能夠促進跨州貿易。
『捌』 在那一年,法律規定美國黑人得到和白人同樣的權利
在民權運動的巨大壓力下,美國國會於1964年通過《公民權利法案》,1965年通過《選舉權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結束美國黑人受到的在選舉權方面的限制和各種公共設施方面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
『玖』 林肯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宣言的意義
國內
除了對黑奴有限的立即效果外,此宣言象徵北方人的戰爭目的改變:重整聯邦不再是戰爭唯一的目的。這代表一個邁向廢除全聯邦奴隸制度的重要階段。
此外,有些黑奴因宣言而立即重獲自由。這些在聯邦邊際線脫逃且為聯邦軍隊稱作「戰爭違禁品」(contraband of war)的黑奴被帶到走私管制營區;當宣言生效後,他們在半夜被告知可以自由離開。另外,喬治亞州外海的島嶼在戰爭期間為聯邦海軍所佔領,故當地白人多逃回美洲大陸,留下黑奴在此生活。海軍將官當他們的面讀誦宣言並告知他們自由了。
軍隊里對此宣言的反應各有不同。部分單位差點發動兵諫,有些則因聽說此宣言而集體開小差;但另一方面,其他單位盼望該理想能立法通過使其更顯尊貴,為此至少一個單位採用了格言:「為聯邦與自由」。
而對邦聯而言,黑奴問題是「戰爭發動機」的一部分:這些黑奴負責生產和存備食糧、修復鐵路、在農田與工場中作工、運輸船隻、挖礦、建築防禦工事以及從事看護工作和一般勞工。為了激發邦聯內部黑奴們的不滿,數以百萬份的《解放黑奴宣言》在聯邦佔領的邦聯屬地流傳。而且如同期望般,此消息透過口傳方式迅速散播,並燃起人們對自由的希冀和造成大眾的混亂,以及鼓勵許多黑奴起身脫逃。
國際
在海外,如同林肯的期望,此宣言使他國民意轉而支持聯邦終結奴隸制度的承諾。這種轉變粉碎邦聯政府獲取他國官方承認的希望,特別是與英國。如同亨利·亞當斯(Henry Adams)所言:「《解放黑奴宣言》比我們之前的勝仗與外交策略做得更多。」
宅地法的意義
土地改革運動,在本質上是小資產階級的土地平分運動。它所提出的「宅地法」要求是一個具有進步意義的要求,因為在美國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它是解決西部土地問題最民主的方式,它的實現,有力地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目的都是戰爭需要 宣言是為得到奴隸支持 宅地法是為了爭取廣大人民小資產階級的支持
『拾』 在美國歷史上,林肯總統通過頒布哪部法律文件,從而大大激發了廣大黑人的積極性而扭轉了戰局
1861年,林肯簽署了《關於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碑前發表了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故人已去,宣言猶在,而38年前,馬丁路德金關於「種族平等」的夢想卻再一次被槍聲粉碎!
《解放奴隸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是份由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張所有美利堅邦聯叛亂下的領土之黑奴應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對象包含未脫離聯邦的邊境州,以及聯邦掌控下的諸州。此宣言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隸,但實質上強化聯邦軍掌控邦聯的領土後這些黑奴自由的權威性,並為最終廢除全美奴隸制度預先鋪路。
宣言如何發表?
整份宣言分成兩個部分發布:第一部分發布於1862年9月22日,是份概述第二部分目的的准備公告;第二部分正式生效於1863年1月1日,此時正處於南北戰爭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亞伯拉罕·林肯的聲明:所有脫離聯邦並回到邦聯掌控下的州之奴隸最遲於1863年1月1日後當被解放。有十個州的名字在第二部分公布時被逐一提及,可有意忽略了馬里蘭州、德拉瓦州(當時皆未脫離聯邦)、田納西州(已確實在聯邦控制之下)、密蘇里州以及肯塔基州(已存有幾個被邦聯接受的派系政府,但仍未正式脫離聯邦)。特別豁免權由48個連署成立西維吉尼亞州以及其他被舉列的維吉尼亞州郡表述;另外還包含紐奧良和幾個被列舉為聯邦掌控之下的路易斯安那州郡。
歷史背景
南北戰爭爆發後,相當多的黑奴自願為自身自由而協助聯邦作戰,但對如何處理佔領地黑奴觀點上仍有所沖突。林肯一開始收回某些將軍自行發布的解放黑奴命令,而此政策嚴厲執行則造成逃亡黑奴必須回到他們南方主子那兒,但1862年3月13日邦聯政府禁止所有聯邦軍指揮官遣返逃亡黑奴,如此影響了《1850年逃亡奴隸法》的廢除。1862年4月11日,國會宣布聯邦政府將保障釋放黑奴的奴隸主,所有在華盛頓的黑奴於1862年4月16日獲得解放。1862年7月19日國會廢止聯邦領土上的奴隸制度,如此使美國最高法院於1857年《得福德·史考特訴桑福德案》(Dred Scott v. Sandford)作出的決議失去效力:此決議曾導致國會一度無權監督國土上的黑奴制度。
林肯曾宣稱他自己沒有憲法賦予的權力解放黑奴,此外,解放黑奴是種具有風險的政治行為,因為仍有部分畜奴州效忠於聯邦,且戰爭初始的目的集中在保護聯邦的完整而非解放黑奴。基於如此,這份宣言當時只是份而由林肯自己理解為以三軍統帥的身份所發表的軍事命令,而非由國會公布具同等地位的法案或憲法增修條文。另外有些論點認為解放奴隸宣言本身乃違憲,且是種領袖擴權指揮軍隊行動,而非創造新法(可參考《楊斯頓鋼鐵公司總統許可權案》Youngstown Sheet and Tube Co. v. Sawyer, 343 U.S. 579 (1952) 其主張總統無權以三軍統帥的身份掌控煉鋼廠使其為韓戰效力)。解放奴隸宣言也把解放黑奴的同意權讓渡給聯邦軍隊(雖然軍隊本身實行種族隔離),這難得的機會使將近20萬多曾為奴隸的黑人受惠,也讓北方人獲得額外的人力資源而南方人卻直到戰敗前幾天還無法仿效。
林肯第一次與其內閣討論宣言是在1862年7月,但考慮到此舉對政治的種種影響(包括對聯邦內的畜奴州),他覺得在發布前需要場聯邦軍的勝仗。在安地潭之役,聯邦軍隊擊退邦聯對馬里蘭州的進犯後,他於1862年9月22日發布一份准備宣言,而最終的宣言則於隔年1月發布。
解放奴隸宣言自身受限於對奴隸制度的立即效用,僅能在聯邦納入控制下的邦聯領土上生效,邊界州(德拉瓦州、肯塔基州、馬里蘭州、密蘇里州和西維吉尼亞州)的奴隸制度因其仍效忠聯邦而絲毫不受影響。國務卿威廉·西華德(William Seward)曾於評論中談到:「我們表達對奴隸制度的同情手法是解放那些我們管不著的奴隸以及奴役那些我們能解放的人們。」任何脫離聯邦的州只要在宣言生效前重新加入聯邦(或僅僅送他們的國會議員回華盛頓)便具有等同邊際州的地位,並至少在當下能保有奴隸制度(雖然馬里蘭州、密蘇里州和西維吉尼亞州早在1865年美國憲法第13號修正案批准解除全國奴隸制度的合法性以前,便透過內部政治運作逐步廢除奴隸制度)。
立即影響
國內
除了對黑奴有限的立即效果外,此宣言象徵北方人的戰爭目的改變:重整聯邦不再是戰爭唯一的目的。這代表一個邁向廢除全聯邦奴隸制度的重要階段。
此外,有些黑奴因宣言而立即重獲自由。這些在聯邦邊際線脫逃且為聯邦軍隊稱作「戰爭違禁品」(contraband of war)的黑奴被帶到走私管制營區;當宣言生效後,他們在半夜被告知可以自由離開。另外,喬治亞州外海的島嶼在戰爭期間為聯邦海軍所佔領,故當地白人多逃回美洲大陸,留下黑奴在此生活。海軍將官當他們的面讀誦宣言並告知他們自由了。
軍隊里對此宣言的反應各有不同。部分單位差點發動兵諫,有些則因聽說此宣言而集體開小差;但另一方面,其他單位盼望該理想能立法通過使其更顯尊貴,為此至少一個單位採用了格言:「為聯邦與自由」。
而對邦聯而言,黑奴問題是「戰爭發動機」的一部分:這些黑奴負責生產和存備食糧、修復鐵路、在農田與工場中作工、運輸船隻、挖礦、建築防禦工事以及從事看護工作和一般勞工。為了激發邦聯內部黑奴們的不滿,數以百萬份的《解放黑奴宣言》在聯邦佔領的邦聯屬地流傳。而且如同期望般,此消息透過口傳方式迅速散播,並燃起人們對自由的希冀和造成大眾的混亂,以及鼓勵許多黑奴起身脫逃。
國際
在海外,如同林肯的期望,此宣言使他國民意轉而支持聯邦終結奴隸制度的承諾。這種轉變粉碎邦聯政府獲取他國官方承認的希望,特別是與英國。如同亨利·亞當斯(Henry Adams)所言:「《解放黑奴宣言》比我們之前的勝仗與外交策略做得更多。」
內戰之後
戰爭末期,美國共和黨中的廢奴論者推斷一旦戰爭結束後《解放黑奴宣言》將可能被解讀成一份違憲的戰時命令,故他們千方百計想保障所有黑奴的自由,而非僅止於宣言賦予的解放。在此壓力下,林肯以他在1864年的總統選戰作為他將透過憲法修正案的方式廢除全國奴隸制度之賭注。林肯的選戰獲得馬里蘭州與密蘇里州分裂票數支持;馬里蘭州於1864年11月1日生效的新憲章廢除奴隸制度。贏得連任後,林肯強力催促「跛鴨的」第38屆國會在第39屆國會集會立即通過憲法修正案。1865年1月31日國會通知各州議員批准將成為美國憲法第13號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國國土上任何的畜奴行為。1865年12月6日,修正案為足夠多的州所認可。其作為一個實行的法條,至今為止肯塔基州是全美唯一不為修正案以外方式解放黑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