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華文化法治

中華文化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6-09 00:38:24

① 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闡述在依法治國過程中如何正確對待傳統的法制思想

一、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闡述在依法治國過程中正確對待傳統的法制思想的做法:
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要學會辯證地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法制思想。中國傳統法治思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要學會在傳統法制思想的基礎上進行法治改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今天仍顯現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同時賦於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內涵。
3、在社會發展中,傳統法治思想如果能夠順應社會生活變遷,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傳統法治思想。
4、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對待傳統法治思想必須「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一系列依法治國思想,就是在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法治思想並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基礎上取得的,體現了新時代的要求。
二、所謂傳統法律思想實質就是能夠在一定的時期范圍內對法律內容進行有效支配的根本原理。
1、中國的傳統法律思想即是能夠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的不同時代起到支配法律內容的根本性原理,也就在我國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儒家文化才是其實質,是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關鍵部分。
2、此外,還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這里的儒家文化是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不是孔孟之道。在漢初的儒家文化應逐漸升華為將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為一體的新文化,此時文化的確立除了標志著中國封建正統思想的形成之外,還促進了「外儒內法」在中國封建時代的貫穿。

② 傳統文化對法治思維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積累, 對於中國的法制建設更是有著深遠影響。當前中國現代法制建設中, 雖然吸收了西方法律思想及相關內容, 但於中國的環境、文化土壤多有不適, 需要用傳統文化的巨大根基, 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

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哪些體現(名言名句)

1、命運的尿性,就是公平公正公開地坑害世間萬物。

2、在政府事務中,公正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力量。作者:拿破崙

3、基督徒如果生時虔誠,死後一定能進天堂嗎,這個問題自我們無神論者看是不能回答的。其實如果能夠回答的話,問題恐怕便多了。誰能保證死後的審判一定是公正無私的呢?萬一我們竟發現人間的黑暗也被帶入天堂,而死後面臨的審判是不公平的,竟然有託人情、走後門、拉關系這種情形發生,那麼虔誠的教徒會作何感想呢?作者:李零 出處:鳥兒歌唱

4、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美德,而這些傳統的美德深深地熔鑄在我們的心中。廉潔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美德。廉潔,公正廉潔,公平的對待每一件事,不貪贓,不腐敗。這就意味著我們從小就要學習廉潔文化,這就意味著廉潔文化即將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5、讓我們記住,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作者:西塞羅

6、正直無私公平公正方顯法律威嚴,情系百姓民情民心民生是法援本色。

7、公正是賞罰公明者的美德。作者:亞里士多德

8、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不管你是富有的還是貧窮的,都會公平的分配給你大好的時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八萬六千四百秒,不多不少,就看你如何合理安排了,也許有人會在一天里創造出一項偉大的發明或是研究探討出一種新的元素,也許有人會在一天里碌碌無為、虛度時光。

9、心中常有公平在,手下自有公正書。

10、以愛之名做錯事並不少見。愛經常會使人失去理智及正常的判斷能力,讓我們對所愛之人要麼溺愛有加,要麼過於苛刻,就是不能公平公正的對待,因此愛給我們帶 ......

④ 要牢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良好環境應在全社會樹立起怎樣的法治文化導向

要牢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良好環境應在全社會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

⑤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要從我國什麼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法律文化,是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關於法律調整的理論、觀念和有關法的制定、法的適用等方面的法律技術的總和。是人們運用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智慧、知識和經驗的結晶。反映出法律調整所達到的水平。

一定社會的法律文化狀況,通過社會的法律意識狀況、國家的立法司法等方面的程度和效率表現出來。分為奴隸製法律文化、封建法律文化、資本主義法律文化、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等。

一定的法律文化表明了作為社會調整器的法的發展程度和在社會中發揮作用的程度,表明了社會成員法律意識形態的發展水平,表明了社會法律生活的發展程度和狀態。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倫理化,並非指中國傳統法律的全部內容是倫理性規范,或者說所有的倫理規范都是法,而只是表明,儒家倫理支配和規范著法的發展,成為立法與司法的指導思想,法的具體內容滲透了儒家倫理精神。

這種倫理化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有一定的原因,主要表現為:

(1)占統治地位的自然經濟結構是其產生的經濟原因。

(2)宗法制度具有深厚的土壤和悠久的歷史。

(3)儒家思想為其提供了牢固的理論基礎。

(4)封建統治者對家長權、父權、族權特殊作用的經驗總結。

同時,這種倫理化的思想在司法領域表現為司法人情化,它主要表現為:

(1)司法審判案件時按「君臣之義,親子之親」的道德原則去衡量而不是首先查清事實,分清是非。

(2)司法判決不是首先尋找法律依據,而是考慮是否符合人情化的道德。

(3)司法者經常受當事人的情感、生活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中國目前正處在倫理化向理性化的轉型的過程中,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提出以後,人們處理各種事務基本上根據法律的規定。倫理化的道德雖然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得以減少。

中國制定法律的本身就是對倫理化道德的否定,使中國社會中法治因素與理性化的因子增多,全社會呈現出一種理性化的良好態勢。這反映到人們的思維中則是更多的理性,而非非理性和倫理化的道德。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並不說道德並沒有任何作用,只是中國目前的法律正在呈現出理性化的趨勢。

⑥ 如何調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結合

中國法文化源遠流長,從來沒有中斷過,這是世界文明古國所少有的。中國古代法文化無論理論的、制度的、行為的,都有跨越時空的合理性因素。中國古代的法文化以人本主義為基點,「德育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是非常注重法、理、情三者一致的。由於重視人,重視人的價值和生命,所以在法制上就提出「以法為教,民刑必教」的觀點,以「教化」為先減少犯罪,這是中國古代法文化很優秀的精神。

比如,古代的死刑決定權很早就收歸中央,這樣的規定從漢以後一直貫穿下來。類似的制度在法典里也有明確規定,這在世界法制史上是很少有的,是重視人,以人為本在法律上的體現。為此,他援引《慎子》、《韓非子》、《商君書》中一些以法度治理國家的觀點,認為從理論的角度來看,法家的思想還有待發掘,其中與現在的法治建設有聯系的一些思想很有價值。

著名法學家郭道暉則提出,既要復興我們傳統文化的積極部分,更要防止「中國法文化、或者中國整個文化傳統里的封建專制傳統」的復辟。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刑事訴訟法學專家陳光中認為,面對傳統文化,思想不要片面化,中國的封建法制文化,從主流來看就是封建專制文化、皇權至上的文化。孟子的民本思想非常鮮明,但是並不為當時的統治者所接受,卻是我們現在要發揚光大的;主流的專制主義甚至是殘酷文化,也是不可取的。不能把過去的包袱與糟粕當成好東西。這種東西肅清起來很難,比如刑訊逼供。我們在研究與繼承古代文化傳統的時候不能不注意這個問題。

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者秦暉在發言中說,在中國,不管是主張孔孟的仁義道德,還是主張西方的自由、民主、法治,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以「秦制」為代表的專制集權。

在今天,不想使中國走出秦制,就不是真正的儒家,不想使中國走出秦制,也不是真正的法治。「五四」帶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不是「反傳統」是過分還是不足的問題,而是我們的確應該反傳統,但我們應該區分反對哪一部分,保留哪一部分。

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認為,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它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在人情的基礎上。中國的人倫社會不是在對自由平等的認識基礎上形成的,從孔子起就提倡一種「無訟」的思想。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寫道:中國不是一個無法無天的社會,是一個禮俗社會,一個熟人社會,不需要訴訟。這種文化體現了我們傳統的對法的看法,平民對法的看法,官員、統治者對法的看法。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李德順提出了如何看待中華傳統文化的兩個觀點。

第一,不要將文化都推給古人,這樣就把我們自己的文化權利和責任也都推給古人了,要立足於現實的中國理論與實踐,著眼於整個民族。

第二,很多個人的表現,如果能被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整體上接受或執行,就不應該將其簡單歸結於個人。在回顧歷史的時候,重要的是從文化這個角度來反思大家曾經共同認可、共同接受的那些東西,從這個角度來辨認我們現實的主體的權利和責任。

中西方文化傳統中,理念差異有多大

談到文化與「法治」,西方文化的沖擊及中西文化的比較是無法迴避的。

北京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樓宇烈從宗教文化角度,闡釋了中西法治文化的差別:在西方,人和神分屬兩個世界,當過渡到法治社會的時候,法的神聖性就順理成章。中國沒有這樣的文化背景,強調以人為本,靠人的自覺較多,對法的遵守也是主要建立在對法的道德認同以及道德的自覺自律基礎之上的。

外在約束一定是建立在內在約束之上,現在把內在道德約束放棄了,只靠外在約束是不可行的。「慎獨」、「克己復禮」就是中國以前所依靠的底線。我們現在法治建設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就與我們對法沒有一種神聖性的、絕對性的情感或者理性的認識有關。

陳光中以最近發生的兩個法律事件為引,展開了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討論。美國在校園槍擊案不斷發生的情況下,其聯邦法院反而通過了更加放開個人持有槍支權利的決定。與之鮮明對比的,我國對槍支、彈葯的管理從未鬆懈過,近期更是成果輝煌。這反映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把個人的自由權利凌駕於社會安全之上,而我們是強調安全第一、集體人權第一,這反映出兩國主導價值觀是有差異的,但都有合理性。所以對於「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不能片面強調一方,而應相互結合。

秦暉認為,中華法本身有些好的東西,應該發揮。反過來講,在西方,不管是衡平法還是羅馬法也都有它的中世紀時代,也很難說那個時代實行的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法治,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拜占庭帝國:《拜占庭政治史》提出了「「「1「by1「「」的說法,強調皇帝用羅馬法來治理,盡管當時的羅馬法非常發達,但它絕不是現代法治的概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蘇亦工認為,學習西方,也要認識和鑒別西方,注意不要盲目地接受它極端化的思想。對於西方的思想,如果我們吸收來的是其中很極端化的東西,在新的環境下沒有了剋制、沒有了天敵,就可能無限蔓延,引發災難。

如何看待當下中國法治建設中的問題

如何化解當前我國法治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與會學者將討論的焦點集中到了法治與道德的關繫上。

郭道暉提出「為政以德」應該作為「依法治國」的補充。他認為「德治」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能處於輔助的地位。先秦時期孔孟所講的「以德治國」,是要統治者為政以德,實行仁政,並非針對老百姓而言。其實,要真正構建和諧社會,執政者也要為政以德。司法是社會規范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不講良心,司法也不能實現公正。

《檢察日報》副總編輯王松苗闡述了「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的關系。他認為:第一,「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是不矛盾的,依法治國講的是依法治權,以德治國講的是以德治事。法治不是萬能的,很多事情靠道德教化反而更有效果。「依法治權」與「以德化人」應該也完全可以統一。

第二,「以德治國」是有中華傳統的法律文化根基的。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中庸,強調寬恕,強調「得饒人處且饒人」,這與現代「調解」一脈相承,有利於息事寧人,和諧關系。

第三,「以德治國」與當代法治生活需要是合拍的,能夠滿足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需要。有時候非黑即白的判決非但不能緩和矛盾,而且加劇了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情緒。我個人認為,法律在和諧社會裡面只能起到安定社會的作用,但是要實現誠信友愛,法律是做不到的,只能靠道德。法律永遠無法濃化人的感情。

第四,我們要對法治充滿信心,讓法治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安排。同時也要讓德治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使兩者和諧統一,共同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高浣月教授認為前人創造的文化遺產中,有一些可以繼承甚至照搬、照用的,還有一些是絕對不能照搬照用的,而是應該從精神的層面和價值的層面去借鑒。對調解制度要有一個辯證的態度。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行政法學專家應松年從當年公務員法的起草,聯想到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他指出,中國古代有行政方面的規范、制度,沒有現代的行政法制度。

所以,他在贊成文化對法治有巨大影響的同時,認為現代法治不能建立在某種文化基礎之上,而應建立在某種經濟基礎之上。

當今中國要建立市場經濟制度,專制道路當然不能沿用,必然要走法治這條路,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套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治之道。

吸取傳統營養,讓法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法治的建立要求法治觀念的率先確立來作為其思想基礎。對法治文化觀念的理解和詮釋成為與會學者進一步探討的話題。

衣俊卿認為,任何法制體系、制度背後都有文化的影響,沒有發現到是因為還未自覺,所以要「跳出來」看,要找深層的文化模式對中國法治確立所產生的影響。現代的法治應該是在一種理性文化基礎上建立的,但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是理性文化,而是經驗文化。從「辛普森案」可以看出美國當時對程序的尊重已經到了何種程度,從「趙作海案」可以看出我們對法律還是不夠「敬畏」。

衣俊卿說,現在要做的工作不僅僅是拿幾個觀念來指導法治,而是要讓法治成為一種自覺。對法的「敬畏」需要每一個公民的參與,法治不僅僅是公、檢、法機關的事情,它是一個法治國家從行政到公、檢、法再到民眾等所有社會層面對法律的態度,這也是對我們法治現狀的診斷和治療。

李德順總結說,法治文化其實就是表達了一種理想,即讓法治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司法部門的具體任務和特殊權力,法律應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權利和責任。立足於中華文化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批判和改造,探索出應有的和合理的東西,將其按照法治的精神制度化、體系化、程序化。這樣壯大的是我們自己,也讓我們能理直氣壯地面對世界。

⑦ 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有什麼意義

中國是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國 家,法律文化自然有其 特性。我要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需要從整體的文化中汲取「仁」、「信」等優秀理念,而且更需要從中國法律文化中汲取其中的優秀成份。

一、中國法律文化的核心是吸收、糅合了法家的一些思想在的儒家法律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是中國法律文化的核心容,儒家法律思想是中國法律思想的基本構。至於法家的思想, 也自成一體,但像非子、商鞅等,主要法律視 」,而非達到社會 「大興大治」的方式。但是,需要肯定的是,儒家法律思想在形成和發展中也糅合了大量的法家的思想。中國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論理文化, 這種文化對法律思想轉為法律范。「像中國人或其他的高度文明民族,政治思想的特點都在乎 大部分的政治精力置於法律的建立與施行。

「禮法合一」就成了中 國 古代立法追求的最高成就。《札 者,天地之序也。」按照儒家的 行法律必合乎禮 ,合乎禮 道德的工具,是「中華 法系」的突出特點 」,就是它完全 部合乎儒家道德原的法典。正如著名的中國法制史學 善;以法律附禮,使道德法律化,出禮儀而入於刑。凡此種種,都明了禮儀互補可以推動 ,是中國古代法律最主要的 ,也是中華法系最鮮明的特徵。

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要注意汲取法律思想的精華。

中國傳統文化對今天的司法改革有很重要的意義。中國自清末就 模的法律移植,亦步亦地向西方法律靠在中國社會代化伊始便被置於了近代法的立面,就法的類型而言, 然而中國,中經春秋君主國並立的時代,至秦大一統後直到清末改良前止, 千年相承,但是在近代法中,中國更多地受了西方法系,尤其是在法的分類 、法的體系方面更是基本以西方法模式。」

1、我國法律文化的研究,發掘其中的精華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服務 」以及反司法冤 、追求司法調和。「明德慎 」就是注重修德、慎用的意思。「明德」是官吏的道德要求,它在司法域中的表就是「慎 德主刑思想,成後世各封建朝代立法和司法的指南,也成為了中國司法文化的核心容。即使像朱元璋者,惟以生道德,不以刑 「明德」就是要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做到司法立法。

2、我國目前的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目 「自律」和「他律」兩方面約束法官的行為 。如我國唐代建立了共同案判決 ,共同承擔,今天而言,法官的道德建設依然是行法官身制等,使法官不至於生存而蔑視法律的法官的督,加重法官力度。

3、中國傳統文化,在掌握充分據的情況格依法罪。我國古代案很重視據有事人的口供、物行刑事方面的司法改革有一定昭示意義,比如要避免刑逼供的查方式,要罪推定」的司法原等。

4、中國在定罪量刑有疑義或有爭論定下,要求適用五刑有疑義的案件從而適用刑有疑義的案件從赦免,不追求刑事任。而我國的公安機在各方面的力下,往往了片面追求破案率的提高,而逼供禁不止,冤假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如果我國否定了全國代法治理念和社會在所做的不是重新造一套全新的文化或者乾脆照照抄西方的文化, 建設法國家、構建和社會是充分挖掘和大力發展中國優秀文化,使其引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國社會的建設,奠定的基礎,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信任機構及其法治的影響。

⑧ 中國傳統文化與法治之間有什麼關系

傳統文化里人治的成分多,實行的是宗法制度.與法治的精神是不相符.我們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⑨ 從依法治國和文化強國的角度,談談我國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意義

你好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版法治文化建
設,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客觀需要,是建設權社會主義文
化強國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義。

⑩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建立法治社會的消極影響

傳統的文化認為法家崇尚嚴刑峻法,不講人情,不符合儒家的正統思想。
而且刑不上大夫的傳統理念,也和現代法律崇尚的人人平等格格不入。
再有,傳統法律講究親親相隱,也就是親人犯法,家人有權保持沉默不作證,這是提倡的。但現代法律不能這樣,這屬於包庇和干預司法公正。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