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稷山縣胡法學

稷山縣胡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6-09 01:07:33

Ⅰ 中國政法大學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1、學界校友:
鄭成思、賀衛方、王人博、王保樹、陳瑞華、江平、陳光中、張晉藩、李德順、應松年、王名揚、潘漢典錢端升、胡建淼、王裕國、陳明華
2、政界校友(在職):
熱地全國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法幹校畢業
沈德詠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法大研究生院訴訟法專業畢業
張耕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北京政法學院法學基礎理論專業畢業
王秀紅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鮑紹坤中央政法委副秘書
沈春耀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法大研究生院國際法專業畢業
王勝明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朗勝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趙大程司法部副法律系本科畢業
陳訓秋司法部副
郝明金監察部副
趙岸青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紀檢組長
強衛青海省省委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畢業
袁純清山西省省委法大研究生院學專業畢業
1、中國政法大學簡稱法大、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學、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的學科協調發展的中央部屬高校。
2、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大學、首批入選「2011計劃」高校。同時為國家111計劃立項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是全國唯一擁有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是中國最著名的法律、學院校,被譽為「中國法學的最高學府」。
3、學校位於首都北京市,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其中,學院路校區是學校的研究生院所在地,昌平校區是本科生、中歐法學院所在地。
4、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一所以法學為主體,兼有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為全國75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一。

Ⅱ 徵求法律小故事

故事一

昨天早晨8點多;張女士剛起床,就聽見我們院里一片嘈雜:原來是他們院子一個老爺子由於年歲已高,反應稍慢,騎自行車壓了別人的一條小狗,牽狗人不依不饒;非得逼老爺子賠償。其實也沒有大問題,就是稍稍碰了那條畜生一下!張女士看到這種情況就穿衣下了樓,問清了壓狗的時間後;對那人說:「第一;我們需要你出示合法的養犬證、第二;您遛狗的時間不對,遼寧省有關法律規定是晚7點以後至第二天早7點之前!第三;您應該慶幸的是您的狗沒有把老爺子晃摔了,否則後果您自己合計吧!」聽了張女士的話,牽狗人也自覺理虧,搭訕了幾句就走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多掌握點兒法律常識;確實可以達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故事二

王先生在外地工作,離家較遠,平時回家較少,大多是通過電話與家裡聯系。有一天,他正在單位上班,父親打來電話說:「昨天我和你二叔因為自留山的劃分問題吵了一架,吵得很兇,你二叔說准備找人揍我。」過了幾天,父親又來電話:「自留山的事沒有擺平,新問題又來了。」王先生一聽心裡直打鼓,連問咋回事,父親說:「我和你二叔因堂屋問題又吵架了,我准備揍你二叔,到時候萬一把他弄得哪兒不合適,就算坐班房我也豁出去了。」他還問王先生把人打傷要判幾年刑。

王先生趕緊說:「你這次無論如何也得聽我的,不能急。」父親說:「你快講,廢話少說。」王先生告訴他,打人是要負刑事責任的,打傷了還得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兄弟之間的事還是和解為好。自留山和堂屋都屬《民法通則》調整的范疇,但裡面還涉及到《繼承法》的有關法條,一時半會兒在電話里很難說清楚,於是,王先生就把有關《民法通則》和《繼承法》的法律知識及解決中需要的相關證據給父親寄了回去,希望他和二叔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兩個月後,父親來信說:「我與你二叔的糾紛是用法律手段解決的,大家都沒啥異議。近些日子,我們的關系在逐漸好轉。」據說從那以後,父親有空兒就給親戚朋友講他學到的一點法律知識。後來父親對法律知識越來越有興趣,村子裡發生什麼事,他總會打電話向王先生咨詢。

這個故事說明:法律看似遙遠,其實非常貼近生活,解決的都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故事三

自從小冀考上機車駕照後,就變成了一個以車代步的人,平時出門, 無論是五分鍾的路或是五十分鍾的距離,只要沒下雨,他都習慣以車代步。 這天天空下著大雨,小冀心想今天不能汽車去上學了,只好認命地拿著雨傘, 搭車上學去.到了中午休息時間,小冀突然發現下午要交的報告竟然放在家裡忘記帶了! 於是他決定回家一趟.
小冀習慣地走到自己常停車的地方, 找了半天才記起今天並沒有騎車來學校.這時小冀發現有一台機車的鑰匙還插在車上,沒有被拔下來。小冀好心地把鑰匙拔下來,本想把鑰匙交給學校的警衛室,但他想起自己要回家一趟,今天剛好又沒有騎車,不如就借用一下吧!他估計了一下往返的時間,大概半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學校了,到時再替車子的主人將鑰匙交到警衛室,說不定車子的主人還不知道自己的車子曾被人借騎過呢! 在騎車回家的路上,剛好碰上警察巡檢,警察先生要求小冀拿出駕照來讓他檢查,沒有駕照的小冀,向警察先生解釋,他只是借用一下這部機車而已,並沒有要偷竊的意思。

如果小冀能向承辦的法官證明他並沒有不法的意圖,而且法官相信他的說詞,那麼他的行為就不會處犯刑法上的普通盜竊罪。但因為有無不法的意圖是屬於個人的主觀意識,要舉證說明自己沒有不法的意圖是很困難的。
所以,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最好都不要借用或替人看護, 以免惹禍上身卻不自知。

法律故事網

法律故事網,用法律視頻講述中國法律成長故事。

Ⅲ 存在即合理是誰說的

黑格爾說的。

黑格爾在其名著《小邏輯》說: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 vernünftig。

這就話被誤譯為:合理就是存在的,存在就是合理的。而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3)稷山縣胡法學擴展閱讀:

黑格爾認為,宇宙的本源是絕對精神(der absolute Geist)。它自在地具備著一切,然後外化出自然界、人類社會、精神科學,最後在更高的層次上回歸自身。

因此,凡是在這個發展軌跡上的就是合乎理性(vernünftig)的,也就是必然會出現的、是現實(wirklich)的。反過來講也同樣成立。

這才是「存在即合理」的本來意思。無數現象符合某種「理」(reasonable),有其出現的reason,但並不一定是通常語境下的合理,亦即「正確的(right)」的,例如犯罪。

原文是: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

英文翻譯是:What is reasonable is real; that which is real is reasonable. 另譯:What is rational is actual and what is actual is rational.

參考資料:存在即合理-網路

Ⅳ 為什麼要參加辯論隊——此文謹獻給新一屆法學院辯論隊

今天,這篇文章,我並不打算涉及辯論的技巧、術語,力爭不努力的說教。因為我在思索,我們為什麼在加入辯論隊這個大家庭,而這個地方與學院學生會的部門、社團和團委的部門到底有什麼區別?而我們選擇的理由又是什麼?誠然,我認為這些部門活動,能去個七七八八就已經算是非常重視的,但是辯論尤其是辯論隊是遠遠不夠的,這個地方需要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和投入才能夠達到你所要達到的目標。
或許這么說,會嚇到想要享受大學生活的同學們。但是仔細想來大家離開家,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是來做什麼的?答案似乎不言自明上大學。是的,上大學,這么簡單的三個字,又是應該如何去實現呢?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對這個學校失望,又或許你會對法學院失望,很多人會說自己並不是自願選擇法學的。可是,此時此刻,我們又該如何上大學,而我們在這里又該做些什麼呢?我也會那些空泛的答案:找目標、享受生活、感觸大學氛圍既然如此,那辯論隊又會帶來些什麼呢?
對新生來說,大一,尤其是第一個學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個學期的成績決定了你未來轉專業的可能性以及雙專的選擇,這對於法學院的孩子或許是非常重要的。曾幾何時,我認為這個制度不怎麼妥當,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是這個制度的失敗者吧!看著一年一年在辯論隊揮灑汗水和時間的孩子,雖然他們其中也有不少轉了專業。但是,我有時候忍不住想,這樣簡單的定論是不是太草率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看到,哈佛或是美國的法學院,第一學期的成績往往決定了學生未來的實習方向,繼而決定他們未來工作的檔次。好像看到這個消息,我有些釋然了,但是轉念想來也不一定。因為並不是哈佛如何如何就一定是正確無誤的,更何況我也沒辦法去核實這種說法的真偽性。我認為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某些網站、某些微博,包括我們渴望的推特和油管,都會給我們大量的信息,而我們無論是時間還是能力上都肯定無法去一一核實真偽,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這是非常難以抉擇的。更何況,人的本能是非常討厭欺騙的,我們在面對這個本能的同時就非常容易走向對立面。而這就是我認為在大學和辯論隊的第一件事學會懷疑和判斷。
說到微博,有一位法學院的老師曾經說過,在這里快餐式的、信息大量爆炸的社會里,我們的思維越來越片段式。同時這也是我過去在辯論訓練中經常強調的一點,盡量不要用你的電腦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信息,你都可以網路,很多錄像你都可以重看。但是當你為了一個辯論去查這些信息的時候,你們的檢索通常是不連貫的,片段的,也幾乎不去考察你們得到的材料背後的背景、語境。而這會讓你們在使用當中陷入片面的為了辯論而辯論,為了辯論而使用這些材料的境地,這樣這些材料經常會使你陷入窘迫的境地,因為你不了解他。曾經我們都聽過這么一句名言: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來鼓勵大家努力學習,但是後面還有半句,誰又曾知道?
或許很多人覺得你對這個社會有越來越多的看法,似乎辯論隊既然是辯論嘛,就可以像一些電視節目一樣可以探討對時政的看法。但是我想說的是,大家回到寢室一邊上網,一邊翹著腳嗑瓜子,然後部門會議的時間到了,關上門出去,轉身全忘了剛才的激情。過了馬路闖個紅燈,二教樓下自己的車拿走別人的車倒下,你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有什麼意義呢?你以為這就叫圍觀改變中國?
在辯論隊,希望大家形成的是思維、原則、價值觀這些或許太抽象,正如之前所說的,自己的質疑精神和判斷力是辯手的第一課,所以我極力推薦十二怒漢和偉大的辯手兩部影片。在進入大學之前,面對高考要選擇科目,一定有人選擇歷史、政治,可是學習的時候可曾質疑過?這並不是什麼反動的或者是不可挑戰的東西,當然胡亂的去質疑會變得盲目而憤青,而我要說的是事實和邏輯才能幫助你作出真正的評判。

Ⅳ 急求論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 怎麼寫……跪求,在線等

關於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目前在法理學界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傳統的三要素說,認為法律規范由假定、處理和制裁三部分組成;第二種是兩要數說,認為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構成;第三種是新興的三要素說,認為法律規范由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構成。筆者認為這三種觀點都存在著需要商榷的地方。本文在分析這三種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管見,以求教於方家。
一、 現有觀點的評析
1.這三種觀點都認為法律規范的核心要素是對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即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都認為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要素中包括法律後果部分;都認為法律規范是內容,法律條文是形式,法律規范與法律條文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法律條文可以包括幾個法律規范,一個法律規范可以體現在幾個法律條文之中。
其一,授權性規則沒有規定法律後果,義務性規則也不一定有法律後果。有的學者認為法律規則「按照行為模式的不同,分為授權性、命令性和禁止性三種法律規則,或者分為授權性與義務性(令行禁止)兩種,這里講的授權包括授予權利或授予權力。」有的學者則認為法律規則從「內容上看可以將它分為授權性規則、義務性規則和職權性規則」三種。還有的學者認為法律規則 「按它規定的實體內容」不同,可以分為「授權性規則和義務性規則"。筆者認為學者們的表述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內容相同,都認為法律規則分為授權性規則和義務性規則。「授權性規則是指示人們可以作為、不作為或要求別人作為、不作為的規則。授權性規則的作用在於賦予人們一定的權利去構築或變更終止他們的法律地位或法律關系,為人們的自主行為和良性互動提供行為模式,為社會的良性運作和發展提供動力與規則保障。授權性規則的特點是為權利主體提供一定的選擇自由,對於權利主體來說不具有強制性,它既不強令權利人作為,也不強令權利人不作為,相反,它為行為人的作為、不作為提供了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從以上引述中我們可以得知授權性規則中既不包含否定性後果——制裁,也不包含肯定性後果——獎勵。如果人們出色地為了應該為的行為,法律可能會給予獎勵,但不絕對。如果人們為了不應該為的行為,法律一般會加以制裁,但也不絕對。對民事責任的追究,需等權利人自己提出來;有些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追究,也需等權利人(或稱為受害人)自己提出來,如果權利人自己不提出來,無法追究違反義務的人。
其二,有些法律部門沒有法律後果。法律部門「是按照法律規范自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同領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劃分的不同法律規范的總和。」學者一般都持這種觀點。根據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以及調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我國法律體系劃分為以下主要的法律部門:(1)、憲法法律部門;(2)、行政法律部門;(3)、民商法法律部門;(4)、經濟法法律部門;(5)、勞動法法律部門;(6)、科教文衛法法律部門;(7)、資源環境保護法法律部門;(8)、刑法法律部門;(9)、訴訟法法律部門;(10)、軍事法法律部門。許多學者認為憲法條文中沒有規定法律後果。有學者認為「在許多法律條文中,為了立法上的方便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往往沒有規定法律後果,而只規定了行為模式。憲法的許多條文都是如此。」 也有學者認為「現行憲法條文之中,絕大多數為不完全性規范,這當然是因為憲法是大法、是母法,不可能也不應該一一具細地將法律後果一類的條文規定在憲法之中,但憲法的規定也不能流於空泛,應有相應的部門法規和單行法規加以落實。」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學者只是認為憲法條文中沒有規定法律後果,並不認為憲法法律部門中沒有規定法律後果。他們的理論根據是法律規范和法律條文的聯系與區別。學者一般都認為法律規范與法律條文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法律規范是法律條文的內容,法律條文是法律規范的文字表達和表現形式,法律規范與法律條文之間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法律條文中可能包含了一個法律規范邏輯結構的組成部分,也可能包含了兩個,甚至多個,但也可能是一個法律規范邏輯結構的組成部分由一個法律文件中的不同法律條文來表現,甚至由兩個不同的法律文件來表現。筆者認為憲法法律部門中沒有法律後果。如果認為有的話,規定在其他法律文件中的法律後果是屬於憲法法律部門呢?還是屬於其他法律部門?法律後果只能屬於一個法律部門,因為任何一個法律部門都是由一些同類的法律規范組成的,而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組成。上面所引關於成年公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法律後果要麼屬於憲法法律部門,要麼屬於刑法法律部門。而如果法律後果只屬於一個法律部門的話,另外一個法律部門將無法存在。這將和法律部門劃分理論相矛盾。而刑法法律部門和憲法法律部門的劃分是世界公認的。所以筆者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就是承認憲法法律部門沒有法律後果。其實,除了憲法法律部門外,訴訟法法律部門也沒有法律後果。
其三,如果認為法律後果是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要素,也與立法實踐存在著沖突。立法機關在立法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法律規范都規定有法律後果,對授權性的法律規范沒有規定法律後果,只對義務性的規范才規定了法律後果。而且人們違反了義務性的規范時,並不是都會遭遇制裁性的法律後果。只有當義務人違反了義務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時,才規定了制裁性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如果是社會危害性小的行為、違反以後容易糾正的行為或義務人一般不會違反的行為,並沒有規定法律後果。
2.傳統的三要素說認為法律後果只有制裁一種,沒有獎勵性的後果,法律後果都是肯定性的,沒有否定性的法律後果。筆者認為這是需要商榷的。這種觀點認為:「法律後果中不應包含『獎勵』,盡管國家的確通過立法對某些有益於社會的行為規定了獎勵措施,但從法律規范的結構來看,這些獎勵性規定實際上屬於三因素中『處理』部分的授權,行為人由於從事了有益於社會的行為而享有取得某些利益,如一定物質或精神獎勵的權利,而相對應的主體則承擔使其獲得這種利益的義務,如果義務主體沒有履行這種義務,或者侵犯了前者應享受的權利,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結構的因果鏈條來看,凡是法律授予的權利,必須通過有關制裁的規定來保護,這恰恰體現出法律調整的基本特徵之一在於法的國家強制性,即對違法行為必須追究法律責任,通過對違法行為的制裁保護合法權利。」 筆者認為獎勵不屬於三因素中「處理」部分,而屬於法律後果的部分。認為授權獎勵屬於「處理」部分,而授權處罰屬於法律後果部分是值得商榷的。該獎勵的不獎勵,可以追究義務人的責任;該處罰的不處罰,也可以追究義務人的責任,這是另外一個法律規范的內容了。這種觀點認為:「法律後果都是肯定的,無論規范中規定的是權利、義務還是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都是一種肯定的法律關系。國家對於違法行為本身持否定態度,但法律規范中規定的由於違法行為而產生的法律責任和制裁措施卻是合法的,肯定的。」
3.新興的兩要素說認為規范適用的條件不是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要素,這是值得商榷的。這種觀點認為「規范適用的條件」不是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要素的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規范適用的條件」雖然存在,但已被包含在行為模式中,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要素;二是許多法律規范沒有「規范適用的條件」.有學者對此進行了商榷,提出了三點理由:一是任何一個法律規范都有「規范適用的條件」,如果沒有它,「一個法律規范就會處於一種絕對的、無條件的狀態,其結果只會使法律規范失去規范性,並走到自己的反面,成為一種任意性的東西。」二是「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互不相同或各有側重的」。「『規范的適用條件』所要解決的問題則是行為的時間和場合、行為的確定主體、范圍和對象,等等。」因此認為「規范適用的條件」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要素是很難令人信服的。三是「以許多法律規范並無『假定』或『規范適用的條件』部分為理由,否定它是法律規范結構的邏輯要素之一,是混淆了對法律規范結構的邏輯分析和實際分析。因為從邏輯的角度分析法律規范的結構,其目的在於找出設置法律規范時所必須考慮和反映的要素,至於在法律規范的實際設置中是否把『規范適用的條件』單列為一個具體部分,則是法律規范結構的實際表現形態問題。認為許多法律規范沒有『規范適用的條件』部分,最多隻能說明這些規范的試用條件在規范的實際表現形態中沒有被單列出來。」 筆者認為該學者對「規范適用的條件」是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要素的論證已非常充分。筆者就「規范適用的條件」的獨立性進一步加以論證。法律規范中所設定的權利義務都是具體的,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確定一個主體的權利義務。在有些情況下,權利會被剝奪。
二、 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只由規范適用的條件(或稱為假定)和行為模式(或稱為處理)構成。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法律後果要素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只由規范適用的條件(或稱為假定)和行為模式(或稱為處理)構成。
1. 從理論上分析,法律後果要素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
法律規范是一種行為規則,指導或約束人們的行為,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和禁止做什麼,只要有了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一個法律規范應當只有一個適用條件,而不能同時有兩個適用條件,一個法律規范針對的應是同一個人或同一類型的人,而不能同時針對兩個人或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如果認為法律後果是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要素,將導致一個法律規范有兩個適用條件或同時針對兩個人或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當法律後果是承擔民事責任時,出現一個法律規范有兩個適用的條件。
2.有些學者已看到了法律後果要素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只是他們不願意否認原有的理論。
有學者認為法律規范結構的邏輯構成要素由規范適用的條件、概括的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三部分組成,而「法律規范結構的邏輯要素的最直觀、最常見的表現形態是兩種:規范適用的條件+行為模式;行為模式。」 該學者已認識到「『法律後果』要素本身就具有『行為模式』的含義,它可能是一種授權性行為模式,也可能是一種命令性行為模式或禁止性行為模式。因此,在法律規范結構的實際表現形態中,一個法律規范的『法律後果』,同時又可以是另一個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這種情況所採取的表現形式是:將一個規范的『法律後果』表現為另一個規范的的『行為模式』;將一個規范的『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糅合於另一個規范的『規范適用的條件』中。」該學者還以刑法第174條和民法通則第106條進行了例證。刑法第174條「規定:『故意破壞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名勝古跡的,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從一個方面看,這里『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屬於規范的否定式法律後果。這個規范寫全了就是:對於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名勝古跡(單列出的『規范適用的條件』),任何人不得故意破壞(禁止性行為模式),違者將被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否定式法律後果);從另一個方面看,這個條文的前半句是『規范適用的條件』部分,後半句卻是『行為模式』部分,即有關國家機關的職權,而『法律後果』部分則可以從刑法第188條規定的徇私舞弊罪中求得。這顯然又是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筆者認為該學者的分析值得借鑒,但得出的結論值得商榷。正如該學者所說,前半句的適用對象是一般的任何人;而後半句適用的對象卻是特定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這應當屬於兩個不同的法律規范,歸屬於不同的法律部門。前者屬於文物管理法,後者屬於刑法。對於法律規范結構的邏輯形態和現實的表現形態的不一致,該學者認為「法律規范結構的實際表現形態,在實質上合乎邏輯的,在表面上則是不合乎邏輯的,因而也可以說是生動靈活的。」筆者認為這是值得商榷的。邏輯結構是現實結構的歸納和總結,現實結構是邏輯結構的基礎,邏輯結構應當與現實結構是一致的,如果出現不一致,說明作為理論而存在的邏輯結構對現實結構地抽象不準確,需要修改,因為作為實踐而存在的現實結構是不會出錯誤的。
還有學者認為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在邏輯上必然包含假定、處理和制裁三個因素,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必須通過國家命令表現出來,國家命令只包括兩個因素,即「如果……則」,只要具備這兩個因素,就具備了一個行為規則的基本素質和功能,所以可以將這種國家命令稱為命令性法律規則,依據具體內容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兩種:一種由「假定」和「處理」兩個因素構成,稱為調整性規則,它為主體規定在一定場合的權利和義務,旨在建立一種正常的法律秩序,執行著法的調整職能;另一種由「假定」和「制裁」兩個因素構成,稱為保護性規則,它規定了對違法行為的制裁措施,旨在維護正常的法律秩序,或者使被破壞的社會秩序得到恢復,執行著法得保護性職能 「執行調整職能的規則和執行保護職能的規則之間在邏輯上有內在的聯系,二者必須結合起來,才能完整地發揮法律的職能。保護性規則中的『假定』,恰恰就是違反某個調整性規則中『處理』部分規定的事實狀態。我們將在內容上有必然關系的調整性規則和保護性規則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由假定、處理和制裁三要素構成的邏輯上完整的法律規范。」筆者認為調整性規則和保護性規則都是由「假定」和「處理」構成的。因為「制裁」就是「處理」,只不過,「制裁」是針對另外一種情況的「處理」。例如,上引合夥企業法第六十六條所規定的「制裁」,就是當合夥人違反該法第五條時,授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其加以管理和處罰,這種規定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只不過,該「處理」針對的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而不是針對合夥人。而且調整性規則並不是必須與保護性規則結合起來,才能完整地發揮法律的職能。其一,在許多情況下,權利人可以直接依調整性規則提起訴訟,要求法官予以保護,法官也可以直接依調整性規則作出判決,支持權利人的請求,這時法律並沒有規定保護性規則。例如,《婚姻法》第38條第一款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如果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一方拒絕另一方探望子女,法律對拒絕履行協助義務的一方沒有規定「制裁」措施。有探望權的一方是不是就不能享受到權利了呢?不是的,權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探望子女,法官會判決支持其請求,如果義務一方還拒絕,權利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其二,在一些情況下,調整性規則和保護性規則並不是銜接地天衣無縫,導致保護性規則無從發揮作用。例如,《婚姻法》第20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如果有扶養義務的一方不承擔義務,但情節不惡劣時,刑法中規定的保護性規則就不能發揮作用,因為《刑法》第261條規定為:「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權利人的權利是不是就不能得到保護了呢?不是的。權利人可以依據上引《婚姻法》第20條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保護自己的權利,法院應當依法做出支持權利人的判決以保護其權利。
3. 從法學研究實踐來看,學者都是按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來撰寫學術論文和著作的。
盡管學者在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問題上存在著分歧,但公認法律是法律規范的總稱。從這一定義出發,在研究具體部門法時,就應當搞清楚這一部門法究竟有多少個法律規范,使讀者閱讀學術論文和著作後知道這一部門法有多少個法律規范。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一篇論文和一本著作明確地告訴我們某一部門法有多少個法律規范,並依據各自的法律規范邏輯結構理論告訴我們這些法律規范的內容,在實踐中基本上是按法律條文的順序和內容來撰寫的。這樣,法理學中的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理論就和具體部門法的研究實踐是脫節的。當理論和實踐脫節時,就說明理論存在問題,需要修改。當學者按法律條文的順序和內容來撰寫時,實際上是按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兩個部分來撰寫的。因為體現法律規范的法律條文要麼直接寫明了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要麼是只寫明了行為模式,而隱含了規范適用的條件,這樣,法律條文中都包括有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兩個部分。
4. 從行政執法和法院司法實踐來看,行政執法機關和法院也都是按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來製作行政決定書和裁判的。
在實踐中,行政執法機關製作行政決定書是直接依據適用的法律條文。例如,當有營養保健品公司對其生產的產品性能進行虛假宣傳,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對其進行查處,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先要引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認定該公司實施了違法行為,然後再引用第24條決定如何對其進行處罰行政機關是將兩個法律條文分開使用的,兩個條文所起的作用不同,第9條用來判斷該公司的行為是否違法,第24條用來作為處罰該公司的依據,如果法律沒有規定可以對這種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就不能對該公司進行處罰,這時第9條是不是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呢?如果認為法律後果是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就會認為該規范不完整,無法發揮作用。實踐表明,沒有規定法律後果的法律條文照樣可以發揮作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第11條規定的低於成本價銷售行為、第12條規定的搭售行為和第14條規定的詆毀商譽的行為沒有規定行政責任條款,當有經營者實施了低於成本價銷售行為、搭售行為和詆毀商譽的行為這三種行為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雖然不能對其進行行政處罰,但可以告知其行為是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違法行為,可以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經營者就會停止違法行為法院製作裁判也是直接依據適用的法律條文。當一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被法院判決欠了本公司的債,股東沒有其他的財產可以用來還債,股東所持有的股份又沒有被拍賣出去時,法院認為依據《公司法》第149條的規定,公司可以用對股東擁有的債權作為收購款,收購股東所持有的公司的股份,然後注銷這一部分股份,從而達到清償股東與公司之間債務的目的。但是要作到這一步,必須經公司的股東大會同意授權,而在收購以前,該股東仍然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無法在股東大會上作出這樣的決議。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一款第(十一)項的規定,作出一項裁定,強制收購股東所持有的股份,然後注銷這一部分股份。在這一份裁定書中所引用的兩個法律條文都沒用法律後果.
三、認為法律規范只由規范適用的條件(或稱為假定)和行為模式(或稱為處理)構成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可以解決法律規范邏輯結構理論與法律規范劃分理論之間的矛盾。
根據前面的分析,當我們將法律後果作為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要素時,將導致法律規范邏輯結構理論與法律規范劃分理論之間存在矛盾,因為,授權性規則沒有規定法律後果,義務性規則也不一定規定有法律後果。當我們將法律後果本身也作為一個完整的法律規則來看時,就不需要考慮法律規則中是否包含有法律後果了,這樣,導致律規范邏輯結構理論與法律規范劃分理論之間存在矛盾的原因就不存在了,兩者之間的矛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2. 可以解決法律規范理論與法律部門理論之間的矛盾。
同樣根據前面的分析,當我們將法律後果作為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要素時,將導致刑法法律部門、憲法和訴訟法法律部門的不復存在,因為刑法法律部門中規定的內容都屬於法律後果的規定,不能單獨組成一個法律部門,而憲法和訴訟法法律部門則沒有規定法律後果。當我們將法律後果本身也作為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來看時,刑法中所規定的內容就能單獨組成一個法律部門,憲法和訴訟法法律部門也就是由完整的法律規范組成的法律部門了。這樣就解決了法律規范理論與法律部門理論之間的矛盾。
3. 可以為經濟法等新興法律部門的成立提供理論依據。
法理學界公認法律部門的劃分標準是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即法律調整的對象)和法律調整的方法。之所以將兩者結合起來,是因為「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雖是很重要的法律部門的劃分標准」,但「它們既無法解釋一個法律部門(如刑法法律部門)可以調整不同種類的社會關系,也不能解釋同一社會關系需由不同的法律部門來調整這一法律現象。」「因此,劃分法律部門,還需將法律規范的調整方法作為劃分標准。」 而且一個法律部門的調整方法,「首先是它所特有的,因為它同所有其他法律部門的調整方法有重大區別,其次是萬能的,因為沒有任何其他方法能夠調整構成此一法律部門對象的社會關系。」 按照這個理論,要論證一個新法律部門的產生和存在,必須論證它有獨特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一些經濟法學者為了論證經濟法是一個新的和獨立的法律部門,就是按照這個思路來論證的。為了否定經濟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的學者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論證的,只不過,他們論證的是它沒有獨特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個死胡同,因為法律調整方法只有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種,而法律部門卻有十種左右,這個理論存在問題,需要加以揚棄筆者同意這種看法。筆者認為現在公認的法律部門劃分理論存在問題。筆者在前面已經論證法律規范理論和法律部門理論存在著矛盾,解決的方案是將法律規范的邏輯要素界定為規范適用的條件(或稱為假定)和行為模式(或稱為處理)。這樣劃分法律部門的標准就只剩下調整對象了。只要論證經濟法有其獨特的調整對象,就可以得出形成了經濟法這樣一個新法律部門的結論。
4.可以為立法和執法的實踐提供指導。
立法機關在立法的時候需要考慮法律規范之間的協調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制訂的是授權性規范,就需要規定配套的義務性規范來保護權利人的權利免受不法侵害,為權利人提供法律救濟手段。如果義務人違反義務後,不會對權利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就不需要再制訂一個規范來追究義務人的責任了,因為權利人可以依據權利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加以保護,法院可以依據權利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做出判決,責令義務人履行義務,如果義務人不按判決履行義務,權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如果義務人違反義務後,可能對權利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就需要再制訂另外的規范來追究義務人的責任了,是制訂一個、兩個,還是三個,就要看義務人造成的損害後果的性質和立法者的價值取向了,如果損害不大,立法者認為不需要追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制訂一個追究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就可以了,如果損害比較大,立法者認為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就需要制訂兩個法律規范來追究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如果損害嚴重,立法者認為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就需要制訂三個法律規范來追究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基礎責任,只要有人身和財產損害存在,義務人就應承擔賠償責任,這是不能缺少的,而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決定於立法者的價值取向,立法者認為需要規定的就可以規定。
行政執法機關在查處違法行為的過程中,必須依法行政。如果當義務人實施了違法行為時,有追究義務人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的法律規定的,才能追究義務人的行政責任或提請法院追究其刑事責任,沒有追究義務人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的法律規定的,不能追究義務人的行政責任或提請法院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可以責令義務人停止實施違法行為。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法律後果要素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只由規范適用的條件(或稱為假定)和行為模式(或稱為處理)構成。

Ⅵ 法律問題。體育法學案例分析。問題如下

錢某的損害賠償應由造成其傷害的胡某來承擔,因為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符合人身傷害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僱主應該不負責任。因為錢某的傷害並非工傷,與工作無關。

Ⅶ 稷山的稷山板棗的傳說

說起稷山,就會想起聞名國內外的稷山板棗,「稷山棗,棗兒大,核兒小,又甜又脆又好咬。」稷山板棗為什麼這樣好吃呢?這其中還有一段傳說故事。
也不清楚在從前什麼時候了,稷山縣有個村莊,村名叫路村,位於呂梁山腳下。村裡有個老實憨厚的青年小夥子,名叫板兒,父母早亡,家裡很窮,靠上山打柴維持生活。
一天,板兒拿著繩子、扁擔、斧子上山去砍柴,當他爬上山頂的時候看見有兩個人坐在一塊大青石上正在下棋。這兩個人正是呂梁山的山神,一個呂大仙,一個梁大仙,住在呂梁山最南端的黃華峪口右主峰下的石山裡,這些板兒當然不會知道的。他一個人常年在深山裡打柴,覺得孤寡伶伶。今天,能有兩個人在山頂上下棋,真是不可多得,他便把繩擔斧子扔在一旁,坐在大石頭上。看起下棋來了。
這兩個山神在這一盤棋的時間里,分吃了三顆板棗,並將棗核吐在身後地上,板兒便順手從地上揀起,放在嘴裡吞了這三個棗核。當這兩個山神收拾棋子要走的時候,板兒才想起他還沒有打下柴。當他轉過身來拿繩擔和斧子的時候,他才發現他的繩和擔早都腐爛了,斧把也腐爛了,斧頭成了一堆鐵銹。板兒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兩個山神看著板兒不解的樣子,心裡覺得好笑,告訴他說:他倆的一盤棋下了三年時間,他倆三年分吃三顆板棗,板兒吞了三顆板棗核就會力大無窮。如果把呂梁山上所有的樹木捆成一捆還不夠板兒一個人扛呢,以後再不用發愁日子難過了。板兒這才恍然大悟。這兩個山神臨走時還送給板兒一本書,並告訴他在最困難的時候翻看,自有妙用,但在平常是不能隨便亂翻的。板兒得了仙書喜出望外地回到家裡。
三年來不住人的家,已經是破爛不堪了。板兒也不顧收拾房子,懷著好奇的心坐在燈下翻著書。他剛小聲地念了「天兵天將……」幾個字,頓時,赤面獠牙,身著盔甲,持槍握劍的天兵天將站得屋裡、院里、房上到處都是,並大聲喝到:「叫俺有何事干?」原來這是一本調遣天兵天將的天書,板兒吃驚不解,急忙吸口氣說:「呂梁山上拔棗樹。」天兵天將又吼道;「拔下往哪裡栽?」板兒回答道:「陶梁姚村胡家莊,」一霎時,天兵天將不見了。
第二天,人們發現呂梁山上的大小棗樹都不見了,陶村、姚村、胡家莊幾個村的地里長滿了棗樹,結出了又飽又大的紅棗兒。
人們非常感激板兒,就稱稷山棗為「板棗」。

Ⅷ 拜託各路學法學的人士給予幫助,以法學的觀點分析以下刑法案例

第一.販賣毒品罪。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據此,販賣毒品罪是指販賣毒品的行為,只要是販賣毒品,即構成販賣毒品罪。販賣毒品是指有償轉讓毒品或者以販賣為目的而非法收購毒品。有償轉讓毒品,即行為人將毒品交付給對方,並從對方獲取物質利益。販賣方式既可以是公開的,也要能是秘密的;既可以是行為人請求對方購買,也可能是對方請求行為人轉讓;既可能是直接交付給對方,也可能是間接交付給對方。在間接交付的場合,如果中間人認識到是毒品而幫助轉交給買方的,則該中間人的行為也是販賣毒品;如果中間人沒有認識到是毒品,則不構成販賣毒品罪。販賣是有償轉讓,但行為人交付毒品既可能是獲取金錢,也可能是獲取其他物質利益;既可能在交付毒品的同時獲取物質利益,也可能先交付毒品後獲取利益或先獲取物質利益而後交付毒品。如果是無償轉讓毒品,如贈與等,則不屬於販賣毒品。毒品的來源既可能是自己製造的毒品,也可能是自己購買的毒品,還可能是通過其他方法取得的毒品。販賣的對方沒有限制,即不問對方是否達到法定年齡、是否具有辨認控制能力、是否與販賣人具有某種關系。出於販賣目的而非法收買毒品的,也應認定為販賣毒品。
《刑法》對本罪規定了以下幾個處刑幅度:
販賣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販賣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1、販賣鴉片 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 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2、販賣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3、武裝掩護販賣毒品的;
4、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
5、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販賣鴉片 二百克以上不滿 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 十克以上不滿 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販賣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 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販賣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
對多次販賣毒品,未經處理的,毒品數量累計計算。
第二: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場所的行為。所謂容留他人吸毒,是指給吸毒者提供吸毒的場所,既可以是行為人主動提供,也可以是在吸毒者的要求或主動前來時被動提供;既可以是有償提供,也可以是無償提供。三是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本罪。四是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他人吸毒而為其提供場所。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三),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第十一條規定:[容留他人吸毒案(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提供場所,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兩次以上的;
(二)一次容留三人以上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因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被行政處罰,又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五)以牟利為目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六)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其他情節嚴重的。
第三:重復犯罪(累犯):累積犯罪的人。包括兩種: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累犯和普通累犯。對於前者,只要曾犯危害國家安全全罪和恐怖活動犯罪或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犯罪,任何時候再犯以上相同之罪的,都視為累犯。對於後者,必須同時滿足:1、前後都是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2、前後都是故意犯罪;3、前罪實施執行完畢或者以後五年內再犯新罪。該案例屬於一般累犯,一般累犯也稱普通累犯,是指因犯罪受過一定的刑罰處罰,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法定期限內又犯一定之罪的。根據《刑法》第65條的規定: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釋放以後五年之內又故意犯罪的,但是過失犯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根據我國《刑法》第65條規定對累犯應當從重處罰,即採取必須從重處罰的原則。
第四:可以從犯罪情節和事實、刑罰3個方面來作為你的思路。

Ⅸ 如何評價胡清平和他的 iCourt

其實「如何評價胡清平和他的icourt?」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如何評價胡清平」,一個是「如何評價胡清平的icourt」。

胡清平其人。
胡清平是萬法通學院的創始人,這個學院的主要方向是教育培訓,尤其是法律英語方面的培訓極其實務(還有一個前期免費的拳頭產品下文詳述)。我有幸報名了法律英語「最後一次」面授課程,和很多老師(律師)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尤其對專業又帥氣的喬煥然律師印象深刻……說遠了,回到胡清平。因為萬法通學院的教育背景和胡清平的創始人身份,我私下裡稱他為胡老師或者胡校長。
我個人認為,胡老師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一個可愛的人,和他在一起會感到非常放鬆。他的那些有趣、輕松、引人入勝的培訓技術在法律培訓領域真的是別具一格。在各場培訓中,計算機和法學雙學位的胡老師總是會講到「技術驅動法律」這一夢想,也會讓我們就「Law is a craft.Law is an art」展開討論,還會自嘲和老外互學語言結果回國的老外被認為漢語中帶有湖南腔。關於如何評價胡老師,我自認沒有什麼資格,這里找到一個鏈接,故事性和可讀性很強,大家可以自己了解:創業故事-新聞動態。

下面進入icourt。
icourt 面世不久(一年半?記不太清楚了,查完資料再確認。但他的前身是前期免費的「商業律師(法務)集訓營」,有了很多年頭我免費蹭過多期),主要針對的是訴訟業務。但說實話,我現在已經不太了解了。我只參加過其中的第四期「可視化技術」專場,因為更新和升級的速度太快,後面的一些課程沒有參與就無法妄評了。
就我參加的這期icourt而言,是遠遠超出我的預期的。他貼近法律工作者(包括我在內的一些法律小白和一些令我仰視的法律高手)的真實需求、提供系統且經驗證的問題解決方案,是站在業務能力相當成熟律所和法官的肩膀上加之自己團隊的不斷完善和挖掘,創造出的截至目前為止,我所參加過的最好的法律培訓(也可能是別的法律培訓我參加的較少)。

icourt不是萬能的,這是我們討論的起點。
就我理解,法學院的學習重點在於「法學知識」,icourt的學習重點在於「操作技能」。

關於法學知識(輸入,what)法律人,要麼學過幾年法律,要麼考過了司法考試,要麼在法律行業工作,更多人兼而有之。如果僅從法學知識本身來說,icourt沒有什麼作用。他無法幫你夯實理論基礎,也幫不了任何人通過司法考試。如果想獲得法學知識上的精進而選擇icourt,此君必定令人側目。

關於操作技能(輸出,how)知識通過使用來體現價值。如何使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效能,即所謂「事倍功半」或者「事半功倍」。但是如何使用知識,國內法學院的老師們恐怕沒怎麼教。怎麼寫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怎麼搜集證據排列證據提交證據,怎麼說服自己說服當事人說服法官?這些,老師沒太用精力教,卻是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需求和供給出現了不匹配,為了達到平衡,要麼消滅需求,要麼提高供給。聰明如樓上諸位,你們如何選擇呢?

icourt提供了解決這類技術問題的方案。
據我目前所知,icourt主要是針對訴訟的培訓,現在有圖表、出庭、證據、談判這么幾個課程。這些課程以「說服力」為核心,讓我看到並學會了一種經過實踐檢驗的新方法,對我而言,他就有價值。

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解決技術問題,icourt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只是,在這個時間,我只看到了icourt可以立即填補我的需求,我只體驗到了他的效果。

熱點內容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