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教育中學

法治教育中學

發布時間: 2022-06-09 03:08:47

⑴ 為如何加強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建言獻策

加強中學生的法治教育,能夠塑造出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念,遵紀守法,擁護國家法律法規,作為一個良好的公民,對社會穩定都是極大的好處的

⑵ 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的中小學法制教育的實施途徑

中小學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機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為主,同時,利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教育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要重視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法制教育資源,發揮整體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 1.骨幹學科教學
小學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學科,初中的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地理等學科,高中的思想政治、歷史等學科,是法制教育的骨幹學科。要在這些學科的教學中挖掘法制教育內容,增強法制教育,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
(1)小學階段
《品德與生活》:在學生能感受、能觀察、能體驗的日常生活中滲透法制教育,採取適合小學生接受能力的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法律,引導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品德與社會》:在學生思考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滲透基本的法律知識教育,理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學習運用法律知識思考和分析一些簡單的社會生活現象,學習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規范自身行為,從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
(2)初中階段
《思想品德》:結合學生的品德修養,採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將法制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小學法制教育的基礎上,了解法律是具有強制性的行為規范,了解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了解我國法律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增強自我防範意識;了解憲 法和法律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了解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增強依法辦事意識,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
《歷史與社會》: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和內容,體會現實社會生活中相關法律規則和制度的意義;從歷史角度了解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依法行使公民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的義務,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地理》:結合中國的自然資源的教學,了解保護自然環境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應遵循的公約、法律和法規,滲透法治觀念,培養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
(3)普通高中階段
《思想政治》:結合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課程的教學,了解法律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權威,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理解依法治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選修課《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的學習,掌握民事權利與義務、信守合同與違約、就業與創業、婚姻與家 庭、法律救助等生活中常見的法律知識。
《地理》:通過高中地理必修和選修課程的學習,了解相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認識法律在解決當前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增強法治觀念。
2.相關學科滲透
語文、生物、體育等學科蘊涵著豐富的與法制教育相聯系的內容。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法治文明、公平正義、恪守規則等方面的教育。例如,語文課通過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滲透崇尚公平正義、違法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光榮等教育;生物課對學 生進行保護環境、熱愛生命、尊重人權的教育;體育課對學生進行遵守規則、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各相關學科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要充分運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例,學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法制教育活動。 課外活動是學生學習法律、踐行法律的重要途徑。要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活動,增強學生依法律己、依法辦事的自覺性。
1.班團隊活動
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要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法制教育活動,使學生真正懂得集體要有紀律、要有規則,每個集體成員要懂規則、守規則,要在享有法定權利的同時履行應盡的各項義務。班集體活動要結合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教育活動。
2.學生社團活動
學生社團是幫助學生增強法律意識的重要載體。要支持和指導學生社團廣泛開展與法制教育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發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逐步培養學生參與群體生活的能力、按規則辦事的習慣。結合不同社團活動的特點,進行相關法制教育,充分發揮學生思想活躍的特點和開拓創新的能 力,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參與法制實踐與宣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3.節日、紀念日宣傳教育活動
要充分利用現有中國傳統節日、法定節日和紀念日,如「3.15」消費者權益日、「6.26」國際禁毒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4.儀式教育活動
學校要通過學生入學儀式、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18歲成人儀式以及入隊、入團、入黨等各種儀式,精心組織設計,滲透法制教育,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成長與法律的關系,培養愛法、敬法的情感,增強守法、用法的能力。
5.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要組織學生到人大、法院、監獄等機構旁聽和參觀,開展模擬人大、模擬法庭等活動,通過了解和分析真實的事例,了解相關法律,增加法制觀念。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多方開發和利用校內外豐富的法制教育資源,加強法制教育的軟體建設,積極開發圖文資料、教學課件、音像製品等教學資源;利用網路、影視、圖書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豐富法制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司法、公安部門應選擇適合青少年參觀的相關普法教育機構和設 施,開辟為中小學法制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開放,為青少年法制教育服務。
各地進行法制教育使用的相關材料必須科學、系統、權威,既要符合青少年認識特點和成才需求,又要充分體現法制教育的科學性、規范性、嚴密性。原則上以結合相關課程教學為主,不另外編寫法制教育教材,也不得強行組織學生集體購買。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依靠司法、行政執法部門和社會專業機構的力量,為廣大中小學師生提供法律咨詢等專業支持,開發開放法制教育資源,提高法制教育的質量;要積極協調社區、家庭等社會資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設施和條件,為中小學生法制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⑶ 如何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英盛觀察法律意識乃社會法制之根本,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建立及正常運行依賴於法律意識的完善。當代中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強弱,直接關系著依法治國進程的快慢,甚至決定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當前,與中學生有關的違法犯罪案件明顯增多,除了受社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外,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刻不容緩,必須從根本上加強和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所謂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是人們關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本質及作用的理性認識,是法律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實際上支配人們法律活動的思維方式。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體現在他們初步形成了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權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的思想觀念。它是中學生對法律問題的自覺反映。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學習中自覺培養的結果,也是法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

法律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依法治國條件下,法律意識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先導觀念。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對於推進我國法治化進程,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保證中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中學生的法律意識要和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五育並舉,德育為首」,道德教育在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眾所周知,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其行為不僅要受到法律規范的約束,更多的還要受道德規范的引導和調整。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傳統觀念和社會輿論的引導、榜樣的示範及人們的信念來維持,道德行為主要依靠自我約束,但道德與法制密切相關,許多道德規范就體現在法律條文之中。如果中學生普遍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具有高尚的理想與情操,那麼學校的法制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有效地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因此,應當採取多種途徑和措施,如主題班隊會,以案說法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講座、演講、徵文等競賽活動,組織和舉辦展覽會、報告會、演講會等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向學生傳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識和基礎理論知識,自覺地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有效預防和減少中學生違法犯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應當強化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著重抓好學生在日常行為方面依法辦事的養成教育。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法治」觀念,知法、愛法、守法、用法。強化日常行為的法律意識,採取系列有效措施,填補養成教育空白,掃除學生法律意識盲點,使中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培養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二、培養中學生的法律意識要和法制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眾所周知,法制教育是培養中學生法律意識的主要形式。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最重要場所。中學法制教育是國家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工程,對學生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不僅可以普及法律知識,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進而達到自律,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的發育變化時期,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理解事物及判斷是非的能力也較弱。因此,中學法制教育主要是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使其了解法的作用和我國法制的原則,樹立憲法權威的觀念和依法享有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同時,使他們懂得公民應依法辦事,違法必須受制裁,從而提高其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在中學法制教育內容上,要注意從公民與法律、道德與法制、民主與法制、國家政權制度與法制關系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依法治國、依法辦事以及個人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的教育。要著重進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守法用法意識,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約束、自我保護能力,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

⑷ 中學生法制教育心得體會200字左右

教育對於種子是陽光,對於樹林是水,對於稻田是肥料……而對於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到專的殿屬堂的梯子.
能讓人該過自新.要是盜賊、人犯,從小接受過法制教育,有著滿心道德,那他們還會成為罪犯嗎?由此說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覺得學好法制教育就是學會做人,就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它教會我們遵守守則,小學生要遵守《小學是守則》,員工要遵守公司條例,而每個公民都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正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它教會我們不要迷戀電子游戲機,不吸煙,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電子游戲會讓我們成績下降,也浪費金錢;吸煙喝酒有害身體,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為。它還教我們怎樣防火與自救,城市不能隨便放鞭炮等等
所以,我們要認真學好法制教育,做個有文化、講文明的國之棟梁。 2 犯罪,犯法它們是兄

⑸ 如何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內容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當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有:①犯罪呈低齡化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齡為16歲,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齡已降低到14-15歲。②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違法犯罪青少年多數是輟學生、失學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等。他們大多閑散在社會,無所事事,極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③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約占青少年作案人數的18-22%。④犯罪的類型復雜,他們或敲詐勒索,或盜竊搶劫,或聚眾斗毆,或殘害親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計算機犯罪。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廣泛開展以「二法一例」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
二)不斷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和基地建設
(三)深入開展法制教育活動

"安全教育日"活動方案 之類的東西都可以放在上面,版面設計的簡潔一點比較好,插入一些卡通版的警察形象之類的東西……

⑹ 中小學法治教育知識讀本教案《公民有哪些權利》

《兵役法》的有關服兵役權利與義務、平時徵集、國徽、國歌,活潑好動,勤於探索。法制教育內容的遴

選,結合兩課的法律基礎課程;《刑法》的基本原則,由此構

成大學法制面的教育。然而、侵犯他人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

物,理解能力較低,心靈純潔;《行政處罰法》的行政處罰種類和設定、首都,民族平等,總體上教學內容可以涉及專業法律教育的15門核心課程,樹立合理的法律價值觀,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

具體地說,公正的基本觀念,可以注重基本的道德觀念,思想逐步成熟,也面臨著更為廣泛的社會生活。法

制教育的內容應當以實用性、系統性、知識性為重心;《義務教育法》的有關少年兒童接

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著作權法》的著作權人及其權利、著作權歸屬、權利限制。法制教育內容重在培養良好

的道德情操、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違反消防管理等行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可以作為大學法制點的教育。這些支柱學科是,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鑒於法學的技術性、專業性等特徵。具體可以考慮:《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民事法律

行為、經營者的義務;《勞動法》的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婚姻法》的結婚、家

庭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

法》的消費者的權利、淺顯易懂的知識結構、社會保護。

2、中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精力充沛、行政處罰的適用、與少年兒童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行為規范。具體

內容可以考慮,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等;《道路交通

管理條例》的交通信號、交通標志和交通標線,行人和乘車人等;《環境保護法》的防止環境污染和其

他公害;《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常見具體犯罪 的成立條件等、高等院校和高級中

學學生的軍事訓練、軍事院校從青年學生中招收學員等。

3、大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與理性思考能力,牢固的規則意識;《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因而在已有小學:《憲法》的國旗1、小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小學生處於知識文化學習、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

《國防教育法》的學校國防教育、有關民事權利等、中學法制教育的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掌握法學的支柱學科的基本理

念與技術,而集中投入的教學資源又不可避免地

存在一定的限度、思想觀念形成的初期

⑺ 初中生法治教育內容

我們知道,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同學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接收到各種新鮮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你們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們是否想過你們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受到法律約束?法律是至高無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誰違反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懲罰。

一、什麼行為是犯罪的行為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一)、犯罪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即犯罪具有社會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律的行為,即犯罪具有刑事違法性;(三)、犯罪是一種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會、觸犯刑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對未成年人犯罪,我國《刑法》第17條做了年齡及犯罪行為種類上的限制。《刑法》第17條第1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意思就是凡年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了刑法規定的任何一種的犯罪行為,都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樣規定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的。在我國,已滿十六周歲的人,因體力、智力已相當發展,並有一定社會知識,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因此,應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一切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實上的識別能力,但由於年齡尚小,智力發育尚不夠完善,缺乏社會知識,還不具有完全識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只有犯以上規定的八種犯罪,才負刑事責任」。由此可見,法律對未成年人加以保護的同時,也給予了一定的懲罰。如果實施犯罪行為時年齡雖未達到能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國家法律還是有懲罰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處罰、送勞動教養、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等等。
二、如何加強對犯罪的自我防範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規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規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時間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尊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理、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未成年人進行自我防範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於事的。
(三)、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未成年孩子對犯罪的自我防範,除以上講的,還必需懂得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第一、中學生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中學生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搏鬥,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撥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中學生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報告。
遠離違法、犯罪,健康成長,自覺刻苦地學習文化、科學、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⑻ 如何對初中生進行法制教育

一、不斷提升對「法制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各校領導對加強初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有了提高。他們認為加強法制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預防和減控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更是建設「平安宜興」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所以各校都能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並以「在校學生零犯罪」為工作目標,做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扎實工作,形式多樣,注重實效。如宜城中學,牢固確立法制教育的「三個地位」:一是確保法制教育在學校工作計劃中的地位,納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二是與教師工作實績評價直接掛鉤,落實法制教育在班級管理和教職工管理中的地位;三是確保法制教育在學校各個中層管理部門的地位,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銅峰中學建立了由校長親自抓、政教處具體抓,年級組、團委、工會、學生會配合抓的法制教育管理體制,形成整體抓、抓整體的良好態勢。樹人中學根據地處城郊結合部,外來人口多,流動人口多的具體實情,自覺增強校長是學校法制教育工作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始終把在校學生無違法犯罪現象作為學校德育工作成效的最低指標來看待,使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實驗中學除加強校內教育外,還積極延伸到社區教育,努力探索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的銜接工作,專門成立了「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協助社區教育的開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與經驗。 二、目前學校對初中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 1、上好法制教育課,充分保證課堂教育質量。各校都能把法制教育與政治課和班會課有機整合起來,進行經常性的法制教育。從今年起,初二年級的法制教育考試成績將納入中考,作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考核條件,各校認真配備了專職法制教育教師,並要求備課、上課、作業、考核及科組教研活動和其他文化課一樣,努力提高課堂教育的質量。對初一和初三,要求利用班會課的時間,經常性地召開有關法制教育的主題班會,許多學校還購置了有關法制教育的光碟,利用班會課組織學生觀看。如銅峰中學還編寫了《銅峰中學法制教育教材》的校本課程,供班主任老師使用。樹人中學下發了《中學生不良行為與道德法律規范》、《以案說法》等教材發給班主任,供對學生教育使用。 2、組織開展法制教育專項活動月活動。宜城中學,把六月和十一月份定為法制教育月;銅峰中學把四月和十月定為法制教育專項活動月;樹人中學把每年的十二月份定為法制教育專項活動月等等。在活動月中,通過作一次國旗下講話、聽一次法制教育報告、上一次法制教育主題班會、看一次法制教育影視圖片資料、出一期道德法制教育的黑板報專刊、寫一篇學習心得或徵文、開展一次「法在我心中」的演講比賽活動,幫助和引導學生明道理、知要求、辨是非、見行動,在系統活動中學法、知法、守法,增強法制觀念和道德意識。 3、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使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法制教育。各校都能按要求聘請政法部門的有關領導任法制教育副校長,定期邀請他們來校向學生作專題法制講座。不少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少年庭庭審旁聽,去監獄或少教所聽在押人員現身說法,到社會德育教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等,使學生在現場感受遵紀守法的重要性,了解違法犯罪的嚴重後果,自覺地做一個守法的人。 4、加強環境建設,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在學校的宣傳櫥窗內,定期出刊《法制教育》專欄,廣播室定期廣播宣傳有關遵紀守法的內容,班級的黑板報也定期出刊「法制教育」的專刊,以加強經常性的宣傳教育。 5、注重對有「不良行為」學生的個別教育。每次談話認真作好記錄,及時掌握學生思想變化動態,促進學生的逐漸轉化。所有學校,均與班主任、任課老師簽訂「防差轉差責任狀」,有的放矢地加強後進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從而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了在校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 三、進一步加強對初中法制教育的建議。 1、要全面提升全體教育的法制意識。從調查中發現,不少教師特別是不擔任班主任的年輕教師,有關法律知識知之甚少。因此,我們認為加強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首先要加強對教師開展法制教育。本著「教育者須先受教育」和「抓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首先必須強化教師素質」的理念,建議教育局和有關教師培訓機構,要把提高教師的法制觀念列入培訓計劃,通過1-3年的努力,把全市教師普遍培訓一遍,重點組織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來增強教師依法育人的觀念,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從而形成學校教師人人都是法制教育的教員,處處都是法制教育的陣地的良好局面。 2、要重視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在抓好學校主陣地的同時,根據中央精神,當前要一方面著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與水平,要積極推進家長學校的建設,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對未成年人子女的監護管理和法制教育能力,特別是要為單親家庭、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等提供家庭法制教育的指導與幫助。這項工作應有婦聯牽頭,並真正落到實處。作為學校,可以經常性地召開一些家長座談會,請一些優秀家長作家庭教育經驗介紹,向家長介紹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宣傳節假日如何指導子女過一個平安、健康、有益的假日生活等。另一方面,要加強社區開展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切實佔領校外教育陣地。可以由關工委、社區和學校聯合組建「社區法制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社區法制教育活動的開展,重點抓好寒暑假、節假日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從而營造良好的社區法制教育氛圍,切實佔領校外法制教育陣地。 3、要關注弱勢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弱勢學生包括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單親家庭或孤兒、外來流動人口子女等,這些學生最易受外界影響而走上違法的道路。作為學校,要特別地關注他們,使他們能與其他學生一起健康成長。一是要狠抓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率,任何人不得嫌棄差生,特別要嚴格規范學校開除、勸退學生的相關措施,防止和減少輟學、失學人數的上升,堅決制止把責任隨意推向社會的錯誤做法,最大限度地遏制未成年人過早流入社會。二是切實抓好心理教育,通過諄諄善誘的心理疏導,鼓勵他們正確對待生活,克服自卑心理,修補殘缺心理,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從小立志成才,健康成長。三是要高度重視對有不良行為學生的教育和矯治工作,要做到摸清底細,建立台帳,落實責任和措施,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要真正樹立「轉化一個差生比培養一個優生的功勞還要大」的思想觀念,使每一個學生都合格地畢業,不出「次品」和「危險品」。

熱點內容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