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聞時評
Ⅰ 光明時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鄉村振興的意義是啥
光明時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鄉村振興的意義是啥?近年來鄉村振興這個詞語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鄉村振興是我國關於農村地區發展的一個規劃,這個計劃有著重大的意,義為減小我國城鄉差距,減少我國貧富差距,為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計劃,它的實施在未來可以提供給廣大農村人口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的機會。
一,鄉村振興鄉村振興計劃,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讓鄉村能夠振興,這個振興不管體現在哪個方面,經濟也好,鄉村的基礎設施,鄉村村民的生活生產狀態,都是振興的方面。鄉村振興的意義巨大,可以解決我國現在社會上存在的許多矛盾,還有一些地區的發展困境。
以上,歡迎大家評論補充,寫作不易,歡迎各位點贊關注。
Ⅱ 求2篇政治時事評論。
城市化,不得強制
尊重民眾的自主權,解放民眾的創造力,提升民眾的幸福感,這是30多年中國高速發展的啟示,也是新時期政府科學施政的常識。
如今,這啟示卻被不少官員棄置腦後,這常識卻在許多地方遭遇挑戰:被上樓,被流轉,被城市化。
農民渴望經濟發展,因為他們要拋棄貧窮、苦難,奔向溫飽、小康;農民期盼新村建設,因為他們也有幸福的夢想,也要溫暖的家園;農民嚮往現代城市,因為它代表的是別一樣人生,是另一種命運,僅僅打開了一條門縫,他們就擠進一億多人。
但是,不少地方在城市化進程中雷霆般的逼進、行政性的強拆,卻讓農民倍感惶惑、無奈和痛苦。
因為,他們真切感受到的,往往是被剝奪,是被侵害,是被折騰。
而且,更令這些農民無法承受的是,他們所遭遇的這一切,恰恰又都是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名義下發生、進行的。
我們得問一問:官員們究竟是如何去讓農民自願?
農民從城市化大躍進中被灌輸的、被鼓動的,是現代化的發展潮流,是新生活的美妙圖景。這些大道理、硬道理雖然離農民遠了些,他們還是感受到了一種不容置疑、無可爭辯的正當性、先進性;拆遷上樓、置換進城中,政府抓住農民整體文化程度不高、更易看重眼前利益的心理,推出種種優惠政策,許下條條鄭重承諾,盡管這些「優惠」「承諾」往往是「羊身羊毛」,是「紙上富貴」,他們還是把握到絲絲縷縷的關懷和隱隱約約的希望;但最後不少農民看到的、得到的,並非如原來那般想像,戶籍進城中不平等的置換公然侵害著他們的財產權益,撤村並居中要挾強逼現象一再上演,或住戶被立即停水停電、強行清場,或家屬被威脅停發工資、開除公職,甚至招致不明身份的人黑夜打砸、白日行凶,最後導致世代家園瞬間徹底鏟除,積年投資頓成一地廢墟。
我們得聽一聽:農民們是否懂得自己應該怎樣自願?
許多地方,在政府的封閉操作中,在開發商的強勢擠壓中,農民沒有知情的權利,甚至無法獲得應有的通知公告、書面協議;農民沒有自主的空間,缺乏基本的選擇權和拒絕權:農民沒有平等的地位,盡管中央政府明確要求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得強拆強建,但由於村級組織的日益行政化,村民結構的日益原子化,農民很難充分認識到自己深層的利益,很難有效凝聚起自己的共識,很難擁有組織化、渠道化、平台化的利益表達和權利抗爭。
我們得想一想:中國農民自願的城市化道路應當如何去走?
前提是去現實中探問:當今中國,誰在城市化?誰的城市化?誰要城市化?顯然,我們更多地看到:這是政府主導甚至是行政強制的城市化,如何讓每一個農民都能成為它的參與者、推動者?顯然,這是政府加強土地財政、資本豪取超額利潤的城市化,如何讓每一個農民都能成為它的受益者、沐浴者?顯然,這是權力、資本和媒體竭力鼓呼的城市化,農民也要城市化,但同時他們也要問,這城市化能帶來什麼好處?這是農民們最本真的詰問,也是城市化最核心的價值。況且,城市化也絕不是農民唯一性的期望。我們不可錯失城市化的歷史機遇,同樣不可誤導城市化的前行路徑,不可泛化城市化的發展邊際。應當明白,在中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許許多多的鄉村的前途不是城市,是新鄉村,許許多多的鄉村文明的前途不是城市文明,是新鄉村文明。
誠然,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但是,城市化不是搞運動,不是鬧革命,不是大躍進。它是一種生長,一個進程,一種文明。
我們在深刻認識全球化視野中城市化的巨大空間,在精心計算億萬農民成為新市民之後消費增長的無窮潛力,在充分論證後危機時代城市化拉動內需撬動轉型的強大功能。但是,我們想過沒有:以土地換社保,實質是以自有財產換公共福利,以宅基地換住房,實質是自由建房權利的讓渡,這些操作對農民是否公平?占補平衡、撤村並居,騰退出的土地,中央文件明確規定仍屬農民集體所有,但在實際運行中其收益有多少為農民分享?會不會出現大量無土地、無工作、無社保的「三無」農民?我們想過沒有:農民「被城市化」之後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景況如何?一旦失地進城又無退路,他們的補償是否能夠支持其生存、發展?依靠單純的社保能否擁有體面、尊嚴的生活?我們想過沒有:「被上樓」農戶的水電氣生活成本高、純農區生產不方便、子女成家分居無住房,他們的生存資源如何切實保障?他們的鄉土生活方式如何得到尊重?
還有,我們想過沒有:農民心中的城市化究竟是什麼色彩?什麼模樣?
沒有選擇的自願是不真實的。沒有權利的選擇是不公平的。沒有保障的權利是不牢靠的。
我們在高揚以人為本,可是,如果沒有制度變革的跟進,這核心價值如何踐行?我們在打造法治政府,可是,如果沒有法治文明的信仰,這政府轉型如何到位?我們在傳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可是,如果沒有符合國情、沒有農民自願,只是經濟驅動型的城市化,這世博口號如何接續?
城市化的歷程,自應堅定前行;強制性的逼進,則當斷然打住。
換一個視角看物價
物價問題,從年初熱到歲末,牽連著民生苦辣酸甜,也催生出政府強力調控。
怎樣去認識新一輪漲價的深層原因?怎樣去把握市場消費的演變趨勢?怎樣去抉擇政府調控的科學思路?我們需打開新的視角,或許會有新的啟示。
觀察新一輪物價上漲,從應對金融危機看,這是刺激性政策帶來流動性的泛濫:從全球貿易體系看,這是國外大宗商品漲價的輸入性傳導;從市場調節周期看,這是結構性過剩與短缺的波動:從自然災害發生看,這是供求關系的暫時性失衡……
我們何妨轉換一下視角,從中國經濟轉型期的背景去審視、去把握?
就以首當其沖的農產品價格調控為例,我們來解析一下——
多年來,我們一直都在以「中國製造」的奇跡般崛起為榮光。殊不知,我們所打造的「投資窪地」,我們所張揚的「比較優勢」,都是以要素價格的嚴重扭曲、以增長潛力的過度透支為代價的。如今,日益激化的征地沖突、資源搶奪、環保事件和勞資矛盾,正使中國經濟經歷難以承受的發展之痛,轉型期的要素市場化已是勢所必然。於是,我們看到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釋放,看到了城市農民工收入上漲的傳導,看到了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幕後推手。
另外,經濟增長的刺激,財政利益的膨脹,政府政績的競爭,正在加速鄉村城市化的進程。特區擴容,二城現象,都市熱潮,圈縣運動,撤村並居,占補平衡,在這一浪高過一浪的城市擴張中,農地紅線被輪番沖擊,城郊菜地被樓群逼退,土地流轉被一再加速,農業種植成本日益顯現。
還有,農業資本化也在演進之中。資本的力量,在給農業生產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同時,也在逐步地發現土地的價值,改變產業的運行,加快結構的調整,重構農產品的供求關系。在全球化、能源化、金融化的進程中,資本也在悄悄改變著農產品既有的價值形態和單純的消費屬性,創造更為多樣的介入市場炒作逐利的機會和空間。
要素市場化,鄉村城市化,農業資本化,將中國農業帶入一個高成本時代,也為轉型期物價溫和上漲生成著深層的助力。
藉助新的視角,使我們看到這一輪物價上漲中增添了一些「非常規」、「不可逆」、「超預期」因素,也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提供了新的啟示。
我們需要調控市場物價上漲,同時也亟應提高民眾收入水平。盡管這一輪物價上漲尚屬溫和,但為什麼社會反應如此強烈?就是因為百姓收入水平偏低。政府應該從這里去強化調控的著力點。從國富轉向民富,努力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生產率提高同步,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均等公平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弱勢群體生活救助和價格補貼機制,應是政府的政策取向和發展的轉型基點。這里,需要警惕借物價上漲抑制收入提高的傾向。一味靠降低生活水平、抑制消費需求來平衡供求關系穩定市場物價的思路,我們在改革前已經領受了太多的教訓。在經濟轉型亟須啟動內需之時,在生產要素價格開始「補漲」之際,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
我們需要關心城市居民消費,同時也亟應保護農業生產者利益。多少年來,有一個現象,當農產品價格上漲時,社會總是很快形成熱點:而當市場「價賤傷農」時,輿論往往表現出令人困惑的沉默和低調。這一現象的背後,還是長期的「城市傾斜」思維。再看這一輪調控,一些城市緊急出台政府限價令,集中拋售國家儲備糧,菜價應聲而落,糧價頓現頹勢。城市居民高興,地方政府輕松。但是,那些菜農糧農呢?民生並無城鄉區域之別。在主要農產品價格長期處於被低估的情況下,廣大鄉村的民生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政府行政干預的應急之舉終非長遠之計。我們實行了減負農業、免稅農業,還應為發展補貼農業、市場農業增加更多的投入、創造更好的環境。
我們需要遏制流通環節暴利,同時也亟應推進流通體制創新。大量市場游資在房地產「吸金」能力減緩的背景下,利用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盲區,瞄準一些易炒作的小品種趁機推波助瀾,獲取一時暴利,政府自應嚴加整肅。但是,媒體跟蹤當下漲價的大宗蔬菜,雖然依然是「種菜的不如賣菜的」,但無論批發零售,也多在為成本擠壓利潤叫苦不迭。更重要的是,流通體制改革應有新的突破。一些城市推出的「農超對接」,建立直通車制度,固然可喜,也應推廣。但我認為,更具深廣意義的,應是放開、鼓勵、扶持農民,讓他們自己組織起來,壯大起來,直接進入流通,進入市場。農民參與產業鏈條的延伸,可以合理分享更多的利益,避免單純依賴生產環節的價格漲落。消費者也因為中間環節的減少,炒家機會的壓縮,得到更為廉價的農產品供給。看一看海峽對岸的台灣農民,正是由於農會發揮了強大的共同經營的功能,才擺脫了分化為農業資本家和農村僱傭勞動者的歷史宿命,創造了一種具有現代特徵的新型家庭小農經營制度,奠定了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基礎。這應成為各地政府的借鑒。
從新的轉型期視角看過去,顯然,對於這一輪物價上漲,我們不可一味地局限於以往的認識,不可輕松地滿足於一時價格回落的形勢,不可盲目地沉湎於行政干預、強勢打壓的思路,還得有更科學的應對,有更長遠的考量。
Ⅲ 與法律有關的社會新聞和相應的法律評論
吳睿鶇:年收入30萬免個稅與法律相悖:應當說,廣東省對服務業高端人才渴求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筆者覺得,省政協所提議對高級人才特殊的個稅優惠政策,無異是將個稅政策當作了獎品,隨意發放,此舉實在讓人難以苟同。一方面,與現行法律相悖。按照人大常委會最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從今年3月份起,全國個稅的起征點為2000元,也就是月免徵額度為2000元。而廣東省作為一級政府,當然沒有權力擅自提高免徵額度,出台與國家法律不符的政策。
二、淮北市法律援助工作成績斐然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法律援助是政府為民服務的「民心工程」,為夯實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礎,在市、縣(區)健全法律援助的基礎上,全市27個鄉鎮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80%的社區(村)設立了法律援助點,基本形成了由市、縣(區)、鄉鎮、社區(村)四級法律援助縱向網路,並下發規范性文件,明確各援助工作站工作職責,制定工作站工作流程,使困難群眾能及時就近申請法律援助。
三、法律社會 家庭培養 教育機制:該如何直面劉海洋 :在涉及肇事者法律責任的討論中,有觀點認為,應依據刑法第341條,將肇事者的行為認定為非法狩獵或者殺害野生動物罪,但該法律保護的是國家野生動物資源,目的是懲處那些破壞野生動物的行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而在「傷熊事件」中,當事人傷害的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動物,更不屬於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劉海洋所傷害的那5隻熊是動物園花數萬元買回來的,為了飼養這些動物,動物園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來修建場地、配置設備、購買飼料等;並且動物園還利用這些動物來招攬遊人參觀獲取營業收入。這表明,雖然這5隻熊仍具有作為野生動物的生理特徵,但事實上已被賦予了社會屬性即財產屬性。劉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法律所保護的公共財產,應依據「故意毀壞公私財產罪」定罪量刑。 刑法第275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在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的過程中,應對當事人進行司法精神鑒定,然後在此前提下考慮對他的定罪量刑事宜。如果劉海洋不具有排除刑事責任的合法理由,其行為就符合故意毀壞財物罪。
四、謝岳明:法律給了「有償新聞」一記耳光:8月4日上午,山西檢察官進京抓捕央視女記者的案件在太原開庭審理,原央視記者李敏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期四年執行。
法律給了李敏一記「重拳」,這實際上則是法律給了「有償新聞」一記耳光。
有償新聞,是新聞工作者採取不正當手段向被采訪報道對象索取物質報酬的活動。有償新聞還包括故意隱匿和扣押新聞的活動。
有償新聞是任何意識形態,任何社會制度的新聞從業人員都不恥的行為。無論東方、西方,有償新聞都是新聞職業道德所明令禁止的。有償新聞,其實質就是某些新聞從業人員將國家和社會賦予的新聞機構傳播新聞的權利,作為個人和團體的私有商品非法出賣,權利和金錢進行了非法交易。有償新聞是"拜金主義"在新聞領域的反映,是新聞界的不正之風,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聞行業的恥辱。
有償新聞的危害性可以從三個方面剖析:一是破壞了的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的原則。因為有償新聞出於以提供信息服務來獲取利益的不正當方式。不少有償新聞為了達到某些個人或者集團的利益不惜誇大,歪曲事實,混淆黑白,顛倒是非,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二是降低了新聞報道的質量。我們知道,大眾傳媒判斷信息的取捨在於新聞價值。有償新聞選擇標準是為了其服務對象需要的宣傳效益,將一些毫無新聞價值或者新聞價值不高的東西充塞版面和節目,擠佔了真正有新聞價值報道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影響了新聞宣傳報道的質量。三是腐蝕了新聞工作隊伍。有償新聞使一些新聞工作者腐化墮落,蛻化變質,既是個人的淪喪,也使所在媒體的公信力遭到破壞。
五、放棄早產兒治療父親被判刑 引發法律與道德討論: 屠才良被判有罪,而且判處有期徒刑完全出乎意料。」為屠才良辯護的浙江君安世紀律師事務所陳俊華律師昨天下午對記者說。
一個多月前,屠才良被餘杭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因為他放棄治療自己體重僅950克的早產兒子,而是把孩子抱回家,導致出生才一天的早產兒夭折。(早報6月20日曾報道)
餘杭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後,於上周作出一審判決。陳俊華律師到餘杭看守所會見了被羈押的屠才良,並徵求屠對上訴的意見。
整個會見過程中屠才良的情緒非常激動。」陳俊華律師說,在一個多小時的會見中屠始終認為,自己不是醫學專家,也不懂法律,他只是聽了醫生的話,覺得孩子治不了了,加上自己也沒錢治,才把孩子抱回家的。
屠才良所在單位開具的收入證明顯示,屠的年收入為1.8萬元。據早產兒出生醫院相關護士事後證言,早產兒的治療費用一天要1000元至2000元,而且需要治療2—3個月。
沒錢放棄早產兒治療被判刑
法院的判決是8月1號下達的,原先被取保候審的屠才良在宣判當天就被收監,昨天離上訴的最後期限還有6天。
法院經審理查明,今年1月11日,屠才良妻子早產得一男嬰,胎齡6個月25天,體重950克。醫生告知屠嬰兒有呼吸困難、體重超輕等症狀,需要搶救,但搶救費用較高,以及即便嬰兒搶救存活也可能出現後遺症等情況。屠才良因不願意承擔其兒子的治療費及擔心嬰兒長大後會留下後遺症,未與其妻子等人商量,擅自決定放棄搶救,而後,將嬰兒從醫院新生兒科抱回家中,交由其母親照顧。由於未得到必要搶救,該嬰兒於次日淩晨5時許死亡。
法院認為,被告人屠才良對剛出生的兒子負有法定的撫養義務,但其卻怕增加自己的經濟負擔,放棄對嬰兒的必要救治,造成嬰兒死亡,屬拒不履行撫養義務,情節惡劣,其行為已構成遺棄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屠才良及其辯護人提出無罪辯護意見,法院不予採納。據此,一審法院認定屠才良犯遺棄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六、武漢反扒人士涉嫌打死小偷引起社會關注 反扒聯盟法律地位引爭議: 「罐子」姓馮,27歲的自考大學生,「武漢反扒志願者聯盟」的成員。在一次行動中,小馮因涉嫌將一小偷故意傷害致死,於2006年12月10日被刑事拘留,並於同月28日被批准逮捕。
死亡的小偷叫陽滿(化名)。2006年9月24日,陽滿在武漢市青年路公交車站行竊時被志願者擒獲。「陽滿被擒獲後,對我們挑釁辱罵,小馮用甩棍打擊了楊某的腿部和胳膊。10分鍾後,警察將抓到的人帶走。陽滿當時就被帶到醫院做了專門檢查,拍片表明沒有內傷。」參加反扒活動的同伴「一輩子」(網名)回憶。不料,28天後,陽滿外出活動時,突發抽搐,意識模糊,被送至同濟醫院救治不及而死亡。經法醫鑒定認為,其系嚴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致中樞性呼吸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
建立反扒聯盟,是武漢一群年輕人在網上組織起來的。反扒聯盟先後進行了數十次反扒活動。7月份,名稱為武漢志願者聯盟的網站建起來了。反扒活動一度進入高潮。
據介紹,反扒聯盟的成員的交通和部分防身器械,都是自己出費用,並無一文報酬。他們一般採取驅趕或現場擒獲的方式,對付正在行竊的小偷,將擒獲的小偷扭送到就近的派出所。
武漢的小偷很猖狂,光天化日之下結伙偷竊,很多市民懾於威脅而不敢制止。我們想做的就是凝聚一股正氣,讓小偷們不敢過於放肆。網名「手術刀」的反扒聯盟成員這樣說。
因為小馮的被捕,反扒聯盟最近停止了反扒活動。大家都在等待案件的偵查結果。與此同時,對於反扒聯盟的地位及相關問題引起了諸多思考。
一種意見認為,反扒聯盟屬於沒有登記的社團,開展活動屬於非法。也有人認為,民間能夠自發組織一個專門打擊「扒手」的聯盟,不計名利,公開與違法人員作斗爭,不但合法,這更是一種見義勇為的公民精神。
據了解,反扒聯盟曾經向公安機關提出技術指導,警方沒有首肯,而當有人提出取締反扒聯盟,禁止其活動時,警方也沒有採納。「這裡面確實有些復雜!我們不發表看法,也不會出面叫停反扒聯盟。」武漢公安機關一位人士說。
打擊違法犯罪是法律賦予公安機關的職責和權力,反扒聯盟的活動合法嗎?這個問題同樣讓人爭議。武漢律師任訓祥認為,任何人在行使權利的時候,哪怕是維護社會正義,也要在法律限定的范圍內進行。在維護社會秩序的時候,要以合法對非法,不能以非法對非法。而另一名律師周靜雯則認為,任何一個普通公民,看到有人行竊時,都有權利、有義務進行制止並爭取將其扭送至公安機關。
爭論歸爭論,大多數群眾還是認為,應該承認反扒聯盟合法。因為法律並沒有禁止公民結隊反扒,那麼就不應該認定它是違法的。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恢忠認為,出現這些民間群體,說明它還是有一定社會需求的。應該鼓勵這些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志願者更好更多地為社會服務。現在人們對武漢反扒聯盟存在質疑,是因為沒有一個很好的引導機制,如果可能的話,有關部門可以對這些民間力量因勢利導,對他們進行相關的培訓,合力會比想像的要大。
七、女司機掌摑高速路女收費員 稱要挑戰法律:月25日深夜和26日凌晨,一名駕駛東風本田小轎車的女司機大鬧廣州白雲機場高速公路收費站,期間,她不但拿出車頭鎖、警示牌砸收費站,還高喊著「我要挑戰法律」,眾目睽睽之下,掌摑第五收費車道的收費員小藍。5月8日,在公安部門的勸說調解下,女司機再次來到機場高速公路收費站向小藍道歉,然而,女司機依然一副趾高氣揚姿態。這令小藍等收費員感到十分氣憤。 記者從機場公安分局獲悉,鬧事打人的女司機,在公安部門調解勸誡過程中,態度比較誠懇且願意上門道歉,故沒有處以行政拘留,而是處以200元行政處罰,目前,正在呈批當中。 4月25日晚11時55分 女司機兩度刁難女收費員 「那輛車開過來的時候,我就預感會出事。」回憶起那一場惡性事件,收費員小藍神色黯然,她告訴記者,當時女司機的車一下子就沖過了收費窗口,「我伸手去接卡,她卻沒有任何動靜,往常我會說『小姐,麻煩你把卡遞過來』,但是她眼光很凌厲,我看了一眼就嚇住了,所以只好盡全力彎下腰伸直手去夠她的卡。」 經過1分多鍾的努力,小藍才從女司機手中接過粵通卡,刷卡完畢,正當小藍要將卡還給女司機的時候,女司機卻發動了油門,「她把車又往前開了一點,這樣離收費站的距離就更遠了。」目擊事件全過程的當值班長曾站長告訴記者,為了把卡還給女司機,小藍又一次探出身子彎著腰把卡放在她手上,「可是,她不是開車離開,而是罵了起來。」女司機情緒激動,不但罵出來的話越來越難聽,而且還從車上沖了出來站到收費站窗前指手畫腳地越罵越凶。只有一年工作經驗的小藍嚇壞了,匆匆忙忙把收費站的窗戶拉上。
· 八、南京「6·30醉駕事件」引反思 法律不應再給寬宥南京「6·30醉駕事件」引反思 法律不應再給寬宥:6月30日醉酒駕車五死四傷 2009年8月19日下午,當筆者向發生在南京6月30日酒後駕車,導致5死4傷事故的目擊證人詢問時,在南京市江寧區金盛路上賣瓜的瓜農李虹仍心有餘悸,眼淚情不自禁地撲簌簌掉了下來:「太慘了!那個醉酒肇事的司機,應該蹲一輩子班房。」 2009年6月30日晚8時20分,李虹像往常一樣在路旁擺西瓜攤。突然,一輛牌號蘇ATH900的黑色別克轎車像野馬一樣,由南向北歪歪扭扭向她撞過來,「轟」的一聲,被撞飛的一輛垃圾車砸向瓜攤,她的額頭受傷,鮮血直流。 李虹看到,轎車繼續向前沖,撞到了路邊停放的兩輛轎車,破碎的玻璃散落一地。 之後,失控的汽車撞上一對散步的夫妻,男的被撞進路邊一輛麵包車內,女子被撞到另一輛車上。這名女子已有7個月身孕,未足月的嬰兒被撞了出來…… 目擊慘狀的路人紛紛大叫司機停車,可轎車繼續向前沖去,撞上路邊一輛停著的三廂轎車,該車後備箱被撞進車內,被撞掉的左輪胎在路上亂滾…… 轎車飛馳過一家超市門口,一對剛從超市購物出來的小夫妻被撞飛…… 在發生了一連串事故後,轎車依然沒有停下來,繼續向北飛馳。憤怒的市民紛紛奔跑著大喊「追上他!追上他!」一名路過的計程車司機駕車向肇事車輛追去。一會兒,計程車司機發現肇事車輛的引擎冒出白煙、速度減慢,他迅速將自己的車攔在了肇事車前方。 計程車司機下車後發現,肇事轎車內安全氣囊全部打開,車前蓋損毀嚴重,司機趴在方向盤上一言不發。這時警察聞訊趕到,看到這血淋淋的場面,忍不住號啕大哭。 李虹說,當天晚上她從公安部門了解到,肇事車輛沿途撞倒9名路人,撞壞停放轎車6輛。其中,3人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2人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另外4名傷者在江寧區醫院救治。 警方將肇事司機控制後,發現其一身酒氣,經抽血化驗,司機血液中酒精含量為每百毫升381毫克。按照法律規定,成年人每百毫升80毫克就屬於醉酒,肇事司機屬嚴重醉酒駕駛。 肇事司機張明寶,43歲,個體施工隊負責人。審訊中張明寶交代:當天晚上,他約了幾個客戶在金盛路一家飯店吃飯,喝了七八兩白酒。飯後他駕車回家,由於喝酒太多,導致車輛失控。 酒醒後的張明寶意識到闖下大禍,面對警方的訊問,他聲音發顫,兩眼通紅,一再表示要賣房、賣車,盡最大努力賠償死者和傷者家屬。 警方於第二天對張明寶實施刑事拘留。
九、合浦2少年非法采沙場溺亡 家屬將通過法律索賠:7月20日,合浦西場鎮蜆港村兩名溺亡孩子的家人向記者表示,他們決定通過法律途徑,向沙場老闆索賠。7月13日下午,他們的孩子在一個非法采沙場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據西場鎮蜆港村村民黃女士介紹,7月13日下午,村裡的小南(8歲)、小文(13歲)兩兄弟和堂哥小雄(14歲),一起到離村子不遠的鱟港江邊玩耍,隨後到正在作業的采沙場江邊游泳、玩水。不料剛過了一會兒,他們就往水裡沉。小南被哥哥小文奮力托出水面後大喊救命,被旁邊抽沙船上的幾名工人救起,但小文和小雄不幸遇難。 村民告訴記者,兩少年的屍體打撈上來以後,由於家人和采沙場老闆沒能就賠償達成一致協議,家屬找來大塊的冰塊敷在孩子遺體周圍,在出事地點停屍三日。 死者家屬指責說,未采沙前的鱟港江水深不足一米,挽起褲腳就可以直接過河,但現在采沙場的采沙導致河底高低不平,出現很多近十米的深坑,而采沙工地附近卻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或警示不可游泳的標志。他們認為,這起悲劇的發生與這個采沙場有著直接的因果聯系,采沙場老闆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還了解到,這個采沙場已開辦一年多,但並未持有開采證。 采沙場老闆裴某稱,出事前,現場的采沙工人多次警告三個孩子,讓他們不要在此游泳,但他們沒有理會。當孩子出事時,正在采沙的三位工人又積極施救,把小南救上岸後,又繼續潛到水裡搜救兩個孩子。「兩個溺亡的孩子,都屬於未成年人。孩子們在外出事,監護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事故發生後,合浦縣西場鎮政府非常重視,15日下午召集死者家屬和采沙場老闆開了調解會。死者家長認為,采沙場應向兩個孩子的家庭作出15萬元的一次性賠償,外加2萬元的安葬費。采沙場老闆認為,自己已盡到責任,出於人道主義,他只願意支付8000元的喪葬費。 16日,兩名溺水少年在停屍三日後被安葬。20日,死者的家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委託律師,將通過法律途徑向采沙場索賠。
十、多個業主家門外被小偷踩點留下行動暗號:案發:冒充裝修工人行竊 12日下午5時40分左右,沙坪壩區梨樹灣的尚賞居小區,保安分隊長趙彬巡邏到B幢樓下電梯口。「抓賊!」突然,13樓有業主從陽台探出頭,大聲呼救。 趙彬堵住底樓電梯口,用步話機調來2名巡邏保安,同時指派另外的保安在負樓層的電梯口把守。眾保安很快到位,另一路保安則順著B幢的樓梯,逐層往上搜尋。 過了一會兒,底樓電梯門打開,走出一個穿紅衣、神色慌張的中年男子。趙彬上前詢身份。男子說,他是21樓張姓業主家的裝修工人。言畢,他掏出一張家裝公司名片,點起一根香煙。 「業主叫啥名?咋聯系?」面對追問時,男子只能講出業主姓名,卻不知聯系電話。 「他跑到我家裡偷走了電腦!」在13樓呼救的業主趕來,立刻認出男子就是盜賊。21樓張姓業主也接到物管通知趕回來,證實男子並非她家裝修工人。 聞訊趕來的眾業主十分氣憤,爭相「審訊」男子。男子最終坦白,他入室盜竊了一台筆記本電腦,藏在5樓的過道隱蔽處。在其指引下,保安找出了被盜的電腦。男子被移交派出所。 調查:門外發現神秘符號 盜賊哪裡來的膽子,大白天也敢入室盜竊?據B幢業主張先生說,面對業主「審問」時,賊娃子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同夥進小區已踩點兩三天,並根據哪些家白天沒人、哪些家晚上沒人,分別在家門外留下了記號。 昨日,重慶市尚賞居物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陳光緒介紹,此事發生後,保安加大了巡邏力度,並在B幢13樓及相鄰樓層發現了7處神秘符號——其中4處由「+」「-」組成,多畫在防盜門外的牆壁上。另有3處只在門外畫了一個「A」。 經保安帶領,記者見到畫有這種符號的牆體。神秘符號僅離地約1米,一般不易發現。保安介紹,這些符號排列有一定規律,有的是「+」在上,「-」在下;有的則「-」在上,「+」在下。不同的排列代表什麼意思?保安也不太清楚。 尚賞居的業主群經過討論,對神秘符號給出了解釋:「+」在上「-」在下,表示業主家白天有人,晚上沒人;「-」在上「+」在下,則表示白天沒人,晚上有人。 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業主說:「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盜賊踩點的新聞,國內其他城市也發現過這種符號,公安機關事後證實是入室盜竊的一種新趨勢。」 提醒:奇怪記號及時清除 記者昨從警方獲悉,盜賊姓袁,今年46歲,忠縣人,有入室盜竊前科,目前已被刑拘。對盜賊踩點留暗號一事,警方表示需進一步調查。 警方根據曾破獲的案例提醒市民:有的盜賊會佯裝發放廣告單的促銷員或聲稱替業主裝修混進小區踩點,慣用手法主要是在業主門把手上插廣告單,兩三天後再返回觀察,若廣告單未被去掉,就判斷室內可能近期無人,遂大肆入室盜竊。值得一提的是,門上或門框邊隨意塗畫或寫常人看不懂的符號等圖案,跟插廣告單的踩點原理相似——若數天無人清除,盜賊會認為室內無人,盜竊就可能發生。 警察認為,市民若發現門上插異物或塗有奇怪符號時,不管從保潔或防盜的角度講,都應立即清除。 發現小偷暗號全樓居民憂心兩月 昨日,沙坪壩區沙北街92號樓的居民說,他們也曾在樓內發現神秘暗號,不久便有盜賊光臨。 原來,在該樓5層與6層之間的過道上,樓梯上寫著「有狗,11.18」。一位住該樓2單元5樓的居民說,去年11月18日,他下班回家看見「有狗」字樣。幾天後,就有居民反映,深夜聽到樓道異響,推門發現有黑影倉惶往樓下跑。之後,因警車常到樓下停留,異響和黑影的事再未發生。 居民們推測,「有狗」是指樓上的偷不得,要偷就偷樓下的。發現小偷的暗號後,有的居民換了密碼鎖防盜,個別頂樓住戶乾脆自製鐵柵欄把整個樓道封死。 「發現小偷暗號讓我們擔驚受怕了近兩個月。」6樓的朱先生說,居民現在仍憂心忡忡——說不定那天,樓內又會出現讓人看不懂的字或符號。
Ⅳ 新聞評論本身蘊含著哪些重要的法治價值
我們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事件與法治相關,新聞、法治和評論每天都交織在一起,如果一家媒體有評論版面或者評論頻道,連續幾天都沒有法治類的評論,或者說新聞評論與法治無關,可以說是難以想像的。
同時,在當今,新聞評論本身也蘊含著重要的法治價值,我理解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新聞評論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啟蒙、宣傳和解釋的作用。法律是復雜的、條文多而且不容易理解。有時候單靠一個新聞事實,不少人是難以精確理解裡面的法律邏輯,也難以作出科學評判。比如前段時間一個人大代表涉嫌犯罪,公安機關依法申請對其採取強制措施,卻沒有獲得人大許可,這讓不少人覺得人大代表這個身份似乎可以成為犯罪的護身符,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很多新聞評論恰當地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了。再比如結婚登記辦法修改之後,很多人說,因為不用做婚前檢查所以導致新出生的缺陷兒的數量增加,很多媒體都報道了這個事情。但事實上,我們連哪些疾病不適合結婚都沒有標准,婚前檢查意義何在?可以說婚前檢查和出生缺陷之間並沒有任何的關聯,如果預防出生缺陷,更重要的是孕前檢查和孕期保健。有的媒體刊發的新聞評論就把這個問題平息了。所以說,新聞評論的第一個價值就在於是它能把一個讓人感覺含混的法律問題闡釋好。
第三點,新聞評論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推動實踐工作。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和許多省級人大常委會在立法時,都會對法律草案廣泛徵求意見。在立法機關收集到的公眾意見中,最有價值的經常是新聞評論。有的時候,雖然公眾在網上提了很多好的意見,但這些意見往往是沒有針對性的,而新聞評論提的觀點往往一針見血,很容易引發立法機構的關注。
還有一點感觸,就是寫新聞評論必須有豐富的閱歷。這種閱歷往往不是說讀了多少書,而是實務工作經歷。為什麼大家願意讀王旭明老師的教育類評論呢?因為他曾經在教育部工作過多年,他的閱歷讓他比一般人評論教育問題更有高度和深度。我們常說,我們絕對不能做到外行評論內行,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在評論界有時候會出現外行評論內行的情況。所以說,有些東西我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亂做評論,這是當下評論界應當注意的問題。
Ⅳ 誰能提供一條法制新聞以及對其的評論
法制新聞評論:醫療機構的傳統問題
近日,深圳市福田區公安分局端掉了一個特大盜車團伙,抓獲吳某、李某兩名犯罪嫌疑人。截至發稿時止,福田區公安分局共破獲深圳市公安局掛牌督辦「9?07」汕頭市政府汽車被盜案等盜竊汽車案件32宗,其中盜竊本田汽車案件24起、盜竊三菱吉普車案件4起、盜竊凌志汽車案件2起,繳獲作案工具及贓物汽車3輛,作案工具一大批。
派出所領導立下破案軍令狀
今年9月7日,汕頭市政府一輛公務汽車在深圳景田一帶被盜。案發後,深圳警方對此事高度重視。9月12日,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專程到蓮花派出所通報「9?07」盜車案情況,研究打擊措施。而蓮花派出所的所領導則帶頭立下軍令狀:年底前不破獲一批盜竊汽車案件,所領導集體引咎辭職!
10月5日,蓮花派出所針對國慶長假期間轄區又發生汽車被盜案件的情況,決定立即展開全方位偵破工作。辦案民警在巡警大隊車巡中隊的積極配合下,兵分6路,採取穿警服與穿便衣相結合的手段,在重點部位和重點路段伏擊。同時,各責任區民警帶領戶管員加強本責任區的巡邏伏擊,整個轄區布下了打擊盜搶機動車犯罪的天羅地網。
賊心不死落入法網
10月5日晚8時25分,辦案人員在紅荔路蓮花山公園臨時停車場附近伏擊時,發現一輛可疑的白色金杯麵包車鬼鬼祟祟地靠近一輛本田車,當車上的歹徒正准備作案偷車時,被伏擊人員發現。疑犯見勢不妙,駕車逃跑。伏擊人員立即將情況報告派出所值班室,而福田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接報後,迅速通知各有關單位馬上對這輛麵包車進行查堵。
8時35分,在派出所值班備勤的民警小李和小楊接到指令後,立即駕車出巡。當兩人駕車駛至景田路與蓮花路的交叉路口時,發現通報中的可疑車輛又在靠近另一輛本田車,歹徒欲再次作案盜車。小李和小楊快速出擊,果斷將兩名疑犯抓獲,當場從其駕駛的車上繳獲本田車頭鎖裝置,及扳手、鉗、剪刀等作案工具一大批。
馬不停蹄繳獲贓車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李某、吳某交代,他們二人夥同另外幾名同夥,自去年仲夏以來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准備好各種作案工具密謀作案「撈」上一大筆橫財。據了解,該作案團伙時分時合,駕車作案。他們採取甲地作案、乙地銷贓等作案手段,分別在深圳市福田、羅湖、南山等地,盜竊本田、凌志、三菱吉普等中高檔汽車,然後以人民幣1萬~4萬元不等的價格銷往外地。
根據有關線索,辦案民警順藤摸瓜,先後在深圳市福強路某酒店和廣東惠陽,將「9?07」案中被盜的「凌志」轎車及另一案的三菱吉普車繳獲歸案。截至發稿時止,深圳市警方共破獲盜竊汽車案件32宗,繳獲贓車3輛。
Ⅵ 請對以下一則新聞進行100字以內的評論
樓上說的很對,其實一開始知道陳水扁被羈押與現在知道他被釋放心情都是起浮的,但民主法治的基礎就在法治觀念,平心而論如果換成是其他人依法治精神還是要釋放的,想到這里還真的是佩服審判長的勇氣及維護法治尊嚴的決心。一個法治民主社會體制本來就是有一定的成本及風險的,依他是台灣前總統的身份,他釋放與否都會對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及沖擊,他出來會威脅證人或與同夥串供影響正常搜證辦案嗎?這個判斷由誰來定論?當然是審判長了,個人覺得這樣的處理是很有政治智慧的,台灣媒體太自由了,所以有各種不同的看法、聲音,其實沒有這麼單純,依我所見後續發展有兩種可能:其一,"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個動作只是一個卸壓動作而以,或是私下跟陳水扁談好的"探親假"罷了;其二,要放他飛了,飛得愈遠愈好,因為辦他或不辦他都會對社會有一定的震動,這樣的社會成本太大,不是目前台灣社會能承受的起,這樣的考量的話,就有可能是這個結局,但這個罪名還是由陳水扁自己來背"畏罪潛逃"成為永遠見不得陽光的歷史罪人。不過我想陳水扁的個人性格及行事作風,他會寧可選擇前者。
最後還有例外的第三種可能:
當然,釋放了但免不了出境限制及居住"保護"(監視),目前是這場"角力"最關鍵的時刻,如果這期間沒有任何串供,最後罪證不足,這只能算是依法辦案了,並無涉及政治力介入司法的問題,所以現在是"仙比拼仙"了,看看道高還是魔高了。如果是這個局,執政黨要面對的又是不滿的老百姓,及他的政治地位與支持度的問題。而且以陳水扁不屈不撓的精神,還可能要求國家賠賞精神名譽損害。
Ⅶ 要最近的時事新聞,以及點評,篇幅不用太大
每日評論:「一房一價」再次重申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明文規定從5月1日起商品房銷售實行一套一標價,並明確公示代收代辦收費和物業服務收費,商品房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收任何未標明的費用。商品房銷售價格明碼標價對外後,可以自行降價,打折銷售,但漲價必須重新申報備案。
簡單說來,這個方案就是規定「一房一價」,目的是防止開發商哄抬房價。過去幾年,隨著房價上升,開發商採取種種手段哄抬房價,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所謂的「排號」,往往一個項目200套房子,開發商卻收取多達上千個客戶的定金,開盤時上千個人來集中認購一二百套房子,人為造成「供不應求」的效應。更加惡劣的是,開發商在對排號客戶公布價格之後(實際上這個時候已構成雙方價格意向協議),開盤時臨時上調價格,甚至有的樓盤坐地起價。這種完全沒有誠信的做法已經成了房地產行業的慣例,購房者在開發商囤房惜售的心態下,徹底失去了買賣雙方應有的公平權利,成為任人宰割的羊羔。
「一房一價」可以很好地遏制開發商坐地起價的行為。發改委此舉是直接沖著混亂的開發商而去,這個措施不是「限購令」一樣的短期措施,而是長期措施,即使現在沒有房市調控的政治任務,也必需採取這個措施,因為這是規范一個行業引導其長期發展的根本之舉。
中國房地產市場積重難返的成因很多,剔除流動性過剩、信貸政策、匯率影響等外部因素,房地產市場本身存在的問題才是內因,也是根本原因。而以主體來劃分,房地產市場(供給部分)不過分為兩個主體,一是政府及其所控制的土地供應市場,二是開發商及其所控制的房地產開發、銷售的二級市場。對於前者來說,政府壟斷土地供應市場導致政府形成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而本來應屬於政府職責的保障房落實艱難;對於後者來說,開發商之間雖然相對是競爭性關系,但開發商聯合政府壟斷二級市場的現象也大量存在,開發商自己的不規范行為同樣是造成房地產市場畸形發展的重要原因,哄抬房價就是典型的擾亂市場的違法行為。因此,要治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病症,必須明確治病的主體,一是政府,二是開發商。對於前者,必須改變其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並監督其嚴格執行保障房建設,對於後者,則應規范其市場行為,用法律法規堵死一切開發商可能利用的商業漏洞。
「一房一價」就是規范開發商行為的典型措施,這一措施不僅能在短期內配合此次房市調控的系列政策助其一臂之力,更能引導房地產市場長期良好發展。之前,在北京限購令出台之後,中國經濟學界掀起一股中國房地產是否有「市場」的爭論,實際上,即便將開發商在二級市場的競爭視為「市場」的,那麼這種「市場」也是一種缺乏基本規則的市場。「一房一價」說白了就是明碼標價,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交易規則,同時,這也是明文的法律,連這樣的基本法則在混亂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中也得不到貫徹,又何談壟斷市場的行為以及開發商與政府之間的大量灰色領域呢?市場經濟與法治,這是改革開放達成的共識,但即便是共識,每一條在推行的時候都如此艱難。不過,我們仍然有信心,畢竟,市場化洪流不可阻擋,任何混亂的市場都會因為損害大部分人的福利而被拋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股票市場在經歷一段混亂期之後經過改革逐漸走向正規,相信中國房地產市場最終也會走向秩序化、規則化。
Ⅷ 時評應該怎樣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這句話來形容眼下的時評專欄,可謂再貼切不過了。大小報紙紛紛開辟以「時評」為名的評論專欄。其中辦得較為出色、影響較大的包括:《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時評》、《文匯報》的《文匯時評》、《南方周末》的《方舟時評》等。這些時評欄目深受歡迎,一改以往新聞評論少有讀者問津的局面,從而發揮了新聞評論在反映和引導輿論方面應有的威力。
如果要探討這股時評熱潮,我們就無法繞開《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時評》專欄。《冰點時評》是這股時評熱潮的開先河者,後來許多報紙的時評專欄大都以之為模本,從欄目名稱到文章風格,都對《冰點時評》有所效仿;同時,《冰點時評》也是諸多時評專欄中影響最大的一個,該專欄於2001年獲得「第二屆中國新聞名專欄獎」,其文章被頻繁轉載於各大媒體,在讀者中有良好的口碑。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冰點時評》作一番研究,從而對時評這一「熱門」文體的寫作有所認識。
向我們的處境發問
中青報決定創辦評論專欄,主要從報紙和讀者兩方面考慮。一方面,當時國內的報刊言論普遍不盡如人意。中青報認為,一張全國性大報,除了刊登重要的新聞,還需要有特色、受歡迎的言論,然而「長期以來,報紙上的言論,不知為什麼成了『官方』的專利,『社論』極少,通常逢大的紀念日出一篇,空話、套話成堆,沒法讀;署名『本報評論員』的文章頻度稍高,可讀性也很差。在計劃經濟時代,這種嚴重缺陷是難以得到改進的。」①另一方面,「對報紙讀者來說,他們不僅需要好的、多的、真實的、全面的新聞報道,還需要及時的、深刻的、『說人話的』(相對於假大空)評論,也叫『意見表達』——讀者訂閱這份報紙,就希望這份報紙經常能說出其想說的話。更重要的是,報紙的讀者已經不是單向度的純粹接受者,他們也渴望參與,他們對報紙上登的新聞,甚至就是對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有話要說——他們訂閱了這份報紙,已不僅僅為了看,也要說,也要發表,也要與不同意見者交流……」②
基於上述考慮,《中國青年報》終於在1998年11月在《冰點新聞》版上推出一個全新的評論專欄——《冰點時評》,每周見報三次,體現了「高頻率、時效性」的原則,保持對新聞事件的敏銳反應能力。在定位上,中青報把欄目確定為「對新聞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斷」,文章的標准,低限是合國情、有道理的判斷,高限是融貫民主和法治精神。③
在創辦初期,《冰點時評》的評論涉及面很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欄目的發展,《冰點時評》漸漸拋棄了「大而全」的路線,把欄目定位於「體現民主和法治精神」,逐漸確立了自己的風格。
筆者在對近幾年《冰點時評》文章的抽樣研究④中發現,該欄目大多數文章的選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府執政。《冰點時評》對政府在制定、執行政策中出現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對政策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吏治水平、政府職能轉變等問題有經常性的探討,涉及面極廣,包括違法行政(如《質疑「逼企業上網》)、地方保護主義(如《有沒有「地方的公正」》)、形式主義(如《獻禮工程在等什麼》)、貪污腐敗(如《豈容「奸民治善民」》)等。
二是法制建設。這主要是一些涉及立法和司法的問題,尤其是司法正義問題,具體包括執法機關的效能、執法人員的素質、執法程序的公正等,如《「刑訊有功」論》、《執法機關怎樣挽回「影響」》等。
三是市場競爭。主要是就公平和效率、平等和壟斷、事業和企業等問題展開討論,如《非賣品應終結》、《「國有資產」靠壟斷保護?》。
四是公民權益。這類題材主要涉及公民的具體權益,關注弱勢群體,如《請注意保護受害的姐妹》、《患者終於成了「消費者」》等。
其他的諸如公民民主法治意識、媒體輿論監督等領域,《冰點時評》也給予了較多的關注。可以看出,《冰點時評》的目光更多地是落在與公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領域,大部分文章都是從當代中國人的現實處境出發,具備了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性。
上個世紀初,中國新聞史上也出現過一次時評熱。1904年在上海創刊的《時報》,首立時評欄目,使時評這一文體風靡一時,《中國日報》、《民報》、《神州日報》、《蘇報》等一批在近代史上頗有影響的報紙都曾大量發表時評文章。事實上,這次熱潮與眼下的時評熱有著極為相似的發生背景。第一次時評熱流行於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社會正處於從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政體的轉折階段,而眼下第二次時評熱也發生在我國政治經濟改革時期,此時的中國正經歷著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的另一次轉型。我們不難從這種類比中得到一點啟示:正是時代的變遷給了時評應運而生的土壤。新舊體制的交替,帶來了社會方方面面的劇烈變動,也使得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當中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這種社會條件要求我們的媒體應該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以有助於我們認識這些社會變動的意義和實質。毫無疑問,《冰點時評》的成功就是因為順應這種時代和社會的需要。
學者傅然可曾經講道,時評的距離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意思是時評產生的根源在於現實和目標之間的差距。一個社會的應然狀態和實然狀態之間的差異,往往是促使時評作者奮筆疾書的原動力。而寫好時評文章的關鍵就在於緊密關注時事,體現時代精神。「應時而作」可以說是時評受讀者歡迎的根本原因。因此,時評寫作的選題一定要貼近我們的時代和生活。
質疑與批判
《冰點時評》的著眼點既然在於現實與目標之間的差距,這就意味著它不僅僅要關注到現實的不完滿性,更要對社會的現狀提出質疑與批判。《冰點時評》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把這種時代的使命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社會現象紛繁復雜,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與此相應,新聞評論既要揚清,也要激濁,既要扶正,也要祛邪,可以有褒揚式的,也可以有批評式的。但時評文章,十有八九都是批評性評論。事實上,許多讀者都把時評文體直接等同於「針砭時弊」的評論,這種觀點在學術上不盡科學,但卻道出了時評的一個重要特點。而這一點在《冰點時評》欄目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在對其文章的抽樣研究⑤中發現,該欄目的批評性文章占其文章總數的八成以上。
從中青論壇的討論中筆者發現,《冰點時評》之所以受到讀者的關注、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很大程度是緣於時評對社會不良現象的抨擊。那麼,為什麼這種針砭式的評論容易對讀者產生吸引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認識這個問題。
首先,所謂「不平則鳴」,公眾的言論動力更多的是來源於對現實環境的不滿。否定性的感受更容易激發起人的表達慾望。這就在客觀上造成眾言型的時評文章,必然是以批評性的居多,而公眾的心聲一通過媒體傳達和放大,就更容易在讀者中產生共鳴。
其次,社會進步的動力來源於社會內部矛盾的不斷解決,而矛盾的發現和解決都無不是始於「怨言」、「憤言」造成的輿論壓力。因此,發出反對的聲音實際上是一個關注社會進步、具備憂患意識的媒體必然的選擇。而媒體的這種聲音對同樣富有責任感的公民無疑具有很強大的召喚作用。以批評性評論為主的《冰點時評》欄目,因此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誠然,《冰點時評》也有一些褒揚式文章,但與一般報紙贊歌式的文章不同,該欄目的這類文章從不一味地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平和的贊許聲中依然充滿了批判意味。如《患者終於成了「消費者」》(2000年11月3日)一文,文章從患者的權益角度肯定了醫療制度的改革措施,但這種新事物本身就是對現有體制的否定,故對它的褒揚實際上也表達了作者對落後的制度思維的抨擊。文章從根本上說依然是批判性的。這類文章當中,作者所褒揚的對象其實也只是起到一個評論由頭的作用,而文章卻並不就事論事,它對評論對象後的大環境的關注,依然體現出明顯的批判性立場。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質疑和批判精神其實是貫穿於整個《冰點時評》欄目的一根紅線。時評的批判性實乃一種「愛之深、恨之切」的表現,它對不公、邪惡、愚昧、荒誕、專制、腐敗等社會現象的否定和批判,體現出的正是一種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對社會進步的渴望。所謂「不破不立」,時評發揮的其實是一種建設性力量,所以才能深得人心。所以,有的學者認為,時評的旨趣和出路不在於一種新文體的出現,而在於促成國家-社會現實的某種轉變,它在這場時代的變革運動中起到的是一種推動器的作用。
追求獨家觀點
新聞評論的目的,是要在選擇一定的新聞事實的基礎之上,陳述觀點、發表意見。觀點和意見是一篇評論的核心,對於時評來說更是如此。相對於一般評論而言,時評是一種「有效率」(《南方周末》語)的文體,不注重文學意義上的文采,而更追求把道理說清楚。《冰點時評》編輯馬少華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時評,不是四平八穩的專論,也不是自由聯想的雜感、隨筆,旁敲側擊的諷刺;它是面對新聞事實本身的一個毫不避讓的回答:這事兒,我怎麼看。」⑥可以說,看待新聞事件的立場和角度,往往成為一篇時評好壞的關鍵所在。
長期以來,報紙的評論工作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形式主義傾向,因此報刊評論文章大都是老生常談,虛浮無力,使人不忍卒讀。因此,《冰點時評》想要把讀者重新拉到報刊評論中來,就必須呈現給讀者以高質量的評論。這意味著評論必須有實實在在的觀點,言之有物,能給讀者以思想之裨益。而《冰點時評》正是把觀點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用欄目編輯馬少華的話來說,就是「你得說出些別人沒聽過的道理才管用」。⑦
首先,《冰點時評》善於從一些非輿論熱點和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件中挖掘有價值的東西,找出事物的本質和核心,並提升到一定思想高度。《國旗為誰而降》(1998年12月2日)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者注意到我國的《國旗法》規定:在發生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致哀。當時我國1998年的洪災剛剛過去,沒有人想到為這數千死亡同胞下半旗,而楊尚昆同志恰逢也在這個時候逝世,全國下半旗卻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指出,這種現象乃是等級社會「禮不下庶人」的延續,雖然現代民主社會理應禮及「庶人」,但官本位的傳統思維定式卻讓人將《國旗法》的法條遺忘掉。
這類文章的題材雖然都是我們周遭的不引以為意的生活現象,但時評的作者卻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要害,從這些事件中發現「評論價值」。這樣的評論文章雖然不是瞄準時局大事,但其中的意義卻不亞於大事要事,讓讀者讀後有恍然大悟之感,讀一篇而增一智。
其次,對於一些輿論熱點,《冰點時評》也能提出一些觀點獨到、頗顯見地的文章。我們不妨以《「媒體審判」的思想根源》(2001年5月21日)為例。媒體司法報道造成的社會輿論氣候,對法官及陪審團的判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故新聞界、司法界對媒體審判頗有微詞。但這篇時評認為,這種現象與其說反映了媒體社會角色的錯位,不如說體現了司法人員腦海中殘存的「人治」思維。文章指出,司法人員判案本來就不應理會媒體和群眾的壓力,所謂的「民意」並不是審判的依據,而在媒體介入的背景之下,法官不能按法律本身辦事,實乃職業素質欠缺的體現。在學術界對媒體審判的一片罵聲中,這篇文章獨辟蹊徑,將審視的目光對准矛盾的另一方,讓人耳目一新。
開放的論壇
《冰點時評》能成為一方「尖銳、冷靜、活躍」的思想陣地,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賴於該欄目的開放性。
首先是觀點的開放。雖然《冰點時評》是所在版面的拳頭產品,是版面的核心,但它又不是這個版面上的權威,而是一個「靶子」。《冰點時評》編輯自覺地在同一版面《不同觀點》欄目,發表對《冰點時評》文章觀點的質疑。讀者往往可以看到《冰點時評》上剛發表了一篇文章,在後來的同一版面上受到了懷疑和批評,不管文章的作者是專家學者還是欄目編輯本人。主動地吸納不同觀點,鼓勵意見之間的爭論成了《冰點時評》的一種編輯方針。這種做法改變了以往報紙評論唱「獨角戲」、「論而不爭」的冷清局面,在更為本質的層次上做到了意見多元、觀點豐富。因為懷疑和辯駁氣氛是活躍的思想所應該面對的環境,對於「權威性」的放棄,實際上降低時評的准入門檻、激起讀者更多的表達慾望,從而讓思想在觀點的碰撞中得到提升。正如《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1999年11月1日的發刊詞寫到的,「思想進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讓我們停留在原地。」不僅如此,「不同觀點」實際也是公民正當的表達權利。時評是公民「普遍表達」的方式,這其中當然也內在地要求允許給讀者一個說「不」的機會。
其次是作者隊伍的開放。1998年11月是《冰點時評》問世的第一個月,大部分文章都由欄目編輯親自操刀。這與欄目初創、知名度不高、稿件渠道尚未開拓有關。「但這種捉襟見肘的形勢很快就改觀了。各地讀者突然發現有一個可供他們天天發表意見的園地,來稿量大增……至今未有一期因稿源不足中斷。」筆者對2002年報紙的抽樣調查發現,樣本中每篇文章都出自不同作者之手,作者的重復率為零。這充分反映了該欄目作者隊伍逐漸開闊,聲音日趨多元的趨勢。
一般說來,報紙評論欄目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批「高產」寫手,保持較高的出現率。但編輯李大同認為,對於一個出現頻率頗高的時評欄目,「靠報社自己的評論員打天下不行,靠少數寫家也不行,不趕趟,需要大量來自讀者的,也就是非專業寫手的評論」。同時,更廣泛的作者隊伍其實是給各個階層、各個利益集團以說話的機會,用中青報總編輯李學謙的話說就是「大嘴小嘴都說話」。
有人認為,今天的媒體競爭已經進入「觀點時代」,以往我們強調,競爭的制勝之道主要的就是提供及時、准確、豐富的信息,但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報紙提供的信息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獨家新聞的可能性比以往明顯減少。因此,一份報紙能否在提供信息以外,呈現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獨到見解的觀點,無疑成了決定報紙質量和影響力的主要因素。《經濟觀察報》總編何力表達過一個很精闢的觀點:知識就是力量,對於媒體而言,話語權就是力量。這一點對主流大報來說更是如此。毫無疑問,《冰點時評》的成功給我們很多啟示。
注釋:
①②李大同:《說說〈冰點時評〉》,《向我們的處境發問》,中國青年報出版社2000年
③《2002年中國新聞年鑒》,中國新聞年鑒出版社2002年版
④筆者從《冰點時評》1998年11月創辦到2002年底發表的600多篇時評中抽取了105篇文章作為樣本,採取等距分段抽樣的方法,即選取每年5月份和11月份發表的文章作為考察對象。此外,本分析各篇文章的內容分為8個大類,分別為:政府執政(36篇,佔34.3%)、法制建設(10篇,佔9.5%)、公民權益(9篇,8.6%)、市場競爭(9篇,8.6%)、輿論監督(5篇)、民主意識(4篇)、文化教育(5篇)和其他類別(26篇)。這種分類在邏輯上並非是完全的並列關系,某些類別在內涵上可能會有所交叉,同時,鑒於題材本身存在的多義性,本分析在歸類編碼時主要從文章的論述角度來考慮。
Ⅸ 政治時事評論
資產階級自由化使我傷痕累累
在那叛賊強盜走資反動派改革開放妖魔橫行的亂世社會里,任何樣的,形形色色,亂七八遭的壞亊都有,殺人搶劫,盜竊,詐騙,嫖娼賣淫,賭錢打牌,聚眾睹搏,拐買兒童婦女,幫架勒索,吸毒販毒,貪污受賄,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任何妖魔鬼怪丑惡的壞人壞事都有,而無處不有人要遭到傷害,以至命喪黃泉路,,而我就是其中遭到傷害的一個,而且還傷痕累累。
{ 1 ] 首先我在1980年農村分田到戶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第一年裡,我就遭到鄰居村高某某為爭挖禾苗田裡的水而受到他的挨打,慢罵和污辱。
那是七月的一天,大清早我就去高家嶺田裡把頭天打完一畝多田的稻草挑到山上去曬,到了中午一點多鍾時我就把那稻草挑完了。然後,我就從前面那塊田裡放水到我這塊田裡准備我哥下午來耕田。當我彎著腰把田裡水口子用手挖開時,那高家院的一人在禾田邊扯草看見我從他田裡放水過來。於是他氣勢凶凶的邊罵邊跑過來,他凶惡的說「誰叫你把我田裡的水放到你田裡去的」。
我說「我這田裡的水是從有史以來都是經過你那塊田裡過的,然後才能到我這田裡來的」。於是他走過來就向我沖了兩拳,還罵我家是"地主",而且還把我推到在田裡,。而我從田裡爬起來心想,他人高大我打不過他,再就是我這一生從沒打過架,也不知道怎樣打,我只好忍氣吞聲的說:「你看那個家又是地主呀,我父親他三四兄弟都參加了革命工作,又是國家幹部,共產黨員。你當個農民就親王親霸了:。你有什麼了不起的。後來他走遠了,我也沒跟他說了。而我忍著氣回到家裡。回家後我也沒把這事告訴大人,也沒說出去。只好把這事埋在心裡。
於是從這事起我就想,這無產階級革命派江青他們被走資派一夥人搞倒了,走資派鄧小平老右他們上台了,這老百姓是有苦吃的,有罪受的。社會是有混亂秩序的。這農村分田到戶為爭水,爭山,爭地常常有打死打傷的人很多。於是我決心一定要離開農村到城市去找我父親給我弄個工作。搞完雙搶後我就起程離開了農村來到了縣城我父親家裡了。到了我父親那兒我就叫我爸給我找個工作。可是我父親他工作很忙,我去了半個多月還沒給我找到工作,再就是我父他從不為自己謀半奌私利,於是我只好自己出去找工作,過了幾天後我就找了一個臨時建築小工,以後在空餘時還學到了鍾表修理,一年後我就擺攤營業修理了。87年建房成家,而在1989年房子剛建成就遭到別人的嚴重傷殘,差點沒命。
{2 } 那時我房子剛建成就出租給一個開小酒店的人。 一天來了幾個地痞在這店玩,而我也正在陽台做未完工的一些雜事,可有個流氓地痞正在陽台撒尿,這時我就對那人說:「你怎麼在這兒撒尿,這外面到處都是人」可那人沒把我話說完,他的拳頭就朝我頭上落雨打來,還連續向我沖了好幾錘。緊接著又拿著一個啤灑瓶向我頭上猛砸來,這是我的頭上鮮血直流。頭也被砸昏了,後幸虧我妻子抱著小孩在摟上見著那人在死死的猛打我,而她趕快將小孩丟放在地上,自已跑下樓來將我扶走到外面去了。緊接著那人又拿著一把菜刀向我追耒,這時我己被躲藏在鄰居家了。而當時有人替我向派出所報了案可幾天都沒見著公安人員來,這時到了第四天,然後派出所在來了兩個臨時拼請的兩個人,問了幾句話,然後就走了.這次要是我被他活活的打死了。而我辛辛苦苦建這房子豈不是白建了嗎,在這混亂的社會連生命都沒有保章,修這房子又有什麼用呢?
{ 3 }又在1990年年終25曰,一位顧客拿來勞力士手錶叫我給他修理,第二天那顧客來拿表時我忘記收回開出的紙條了。從那日起他以紙條為證,便多次向我索表,於是我就把這事報告了公安局,可公安局這個不管,那個不理,找了這個又找那個,年後正月16日他就把我告到了法庭,還說他那表能值幾萬元錢。可是法院,公安,工商都替他說話。而這個案子搞了我5個多月,還弄得我好苦。
沒睡過好覺,還沒過上一天好日子,還沒過上好年,最後直到第2年5月那人在廣東搶劫被抓,然後才將此事停下。可這個案子還是兩個工商幹部兒子乾的,而這個幹部的兒子還是本工商部門的職工。而另一個還是下面工商幹部的兒子,而且一慣是干偷掄盜的人,並且父母還幫著兒子出主意走上串下,這兩個工商幹部還是親戚關系。緊接著這庄惡事沒了斷,而那庄惡亊又來了。這是在雪上加霜,
{4 ] 4月的一天謗晚我與妻岡吃完晚飯在火車站散步回來,突然有十幾人從三方圍過來。我說你們是干什麼的呀,那搞計劃生育專干說:"我們是搞計劃生育的"。我說:"搞計劃生育來兩三個人就可以了",你們來了十幾人,來那麼多人,那又不是打老虎,打老虎也不要那麼多人。武松他也是一個人就把老虎給打死了呢?那另外幾人走到身邊來二話沒說,便你把我沖兩拳他把踢兩腳,還把我身上打得好幾處重傷。並把我妻了拉去引產。還把我的彩電摩托車拉走。半小時後我叫我父親去說情理,我父親說;"搞計劃生育是可以,這是國家規定的,但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也應早就要通知告訴人家。
可是你們不但不做好細仔的宣傳教育工作,相反一下子就攛來了十幾個人,不但不講道理做好解釋,而且一到家來,二話沒說,這人把我兒打打幾拳,那人踢幾腳。你們是這樣搞那就不好了。而我父親話沒說完可政府三十幾人圍過來幾次要打我們三人。這是全靠他們裡面其中有個年青幹部原來是我爸在他們那公社工作過,他認識了我父親,於是他多次阻欄和勸解他們,然後才將這場惡劣傷殘事故停下。要是沒有他,那我三人就要被他們活活的打死。你們看看走資派搞陰謀奪權翻案復辟拉上來的幹部又是些什麼樣的人。
[5} 在1994年的一個夏天,因下大雨長洪水淹沒了半個城市,而我的鍾表材料也全被洗劫而空。可稅服幹部他還不但不給我免稅,反而還逼著我交稅。一天稅服幹部來到我修理店說:"你不交稅我就拿你東西"。而我說;"今上月下了那場大雨,江里長大水掩沒了半個城市,而我這店子洪水淹到被窗子上面了,而手錶配件材料都被淹壞了,可沒向你政府要釴支持救災了,而你還要我交稅,你們這樣做太不合情理了吧。我又接著說:"我受了氷災
你們應該要給我免稅才是,還要國家給我補貼"。他說:"長洪水把你的材料淹壞了與我稅收又有什麼關系呢,那我不管,我只管收稅錢"。於是他見著我不交,便把我修理手錶工具全部拿走。而我只好眼光光的看著他把我的修理工具被他拿走。然後我就是這樣停此了修理,而回到家裡幫妻子開了個小旅店。
{6 } 開店十幾年,所遭到的災禍是累累。曾幾次我為維護正義被打入牢中,而我在牢中罵鄧小平搞資產階級自由化把社會弄得全是腐敗災難,秩序極為混亂。
在這火車站500米長的銜道每天打群架有四五起,當妓女買淫的達百數個。曾經我開始開店好幾次為了勸架反遭到別人的挨打。
一次我們剛吃完晚攴與9歲的兒子坐在裡面看電視,一個老闆娘和他的服務員在我店爭吵,突然兩人爭了幾句就打起架來了。那服務員就往裡面房躲著,那老闆娘就追著去打她。她兩人竄進來拿起橙子你打過來,她打過去,這時我妻子也從廚房走來看到她兩人在打架,於是我與妻子倆趕快上前拉住,而我就拉住了老闆娘,我妻就拉住她的服務員,然後那服務員就停住了,可那老闆娘還死死的擠過去要打那服務員,於是我就拚命的欄阻她。
這時那老闆娘沒打著那服務員就心不服。氣不平,於是便向我打來,說我偏向他一方,而且還踢了我幾腳。我說他是遠方的,又是你的服務員,你我都是當地人了,我不向著你,還向著他呀,我只是看著你兩人打,要是打出重傷來兩人都不好過,萬一你打倒她也難,她打倒你也難,打死人是要填命的。可是他的丈夫也不分青紅皂白走來便向我踢了幾腳,從那日起到現在她與我巳有八年沒說話了。
{ 8 }一次也是在我旅店,有個爛仔要打那個旅客,而我與妻子就上前勸解阻欄,可那爛仔就打起我們了,後來被鄰居人勸走。第二天他又來吵事了,而且還連續幾天都來抄事打架。而我們把這事向派出所報了案,可派出所人輕易地處理了。結果第二天又來抄事,最後他在別的店子抄事被人家打得頭破血流,從那日起他也再沒來吵事了。
{ 9 ] 再就是一次我在我旅店擺了一個小煙攤,中午兩點我賣了一包2元的紅豆煙,他家離我家過去3個門面的一家人。他來買煙當時就把那包煙折開走回家了。他走後不到5分鍾就轉來了,說我煙是假煙,我說「我煙是假的你拿到煙草局去監定好了。可是他又不肯去,於是他就回到他家了。這時我妻子在與一個孰人在談論這包煙的問題,於是那人就與他的未婚妻兩就沖到我家耒要打我們了,他未婚妻就朝著我老婆打,那男人就向我打耒。那男人高大把我打了兩拳,而且把我按倒在櫃台上。
當我用左手反向鍾表櫃台去拿一個壓庶太陽布的馬釘時,他將我的鍾表櫃台和煙櫃台嘩的一聲全推倒在地下了,於是我拿起馬釘就向他頭上打了過去,那頭上的血也就漫漫的流了出來,而我妻子又把那個女的按在地下。最後我哥看到我把那人打出血來了,他就把我馬釘搶去了,這時雙方才停止沒打了。
而我們兩在對打時,可是圍觀看熱鬧的人里三房外三層卻沒有一人前來勸阻拉開。打完架後,於是我馬上就把這事向派出所報了案,不久派出所也來人了,而且還看了現象,還看到他把一包散落在地上的紅豆香煙一根一根的撿起來拿到煙草局去撿驗。
第二天可他反把我告上派出所,派出所那人還把那紅豆香煙拿到了煙草局監定。而煙草局技術員說:「那煙是真煙,不是假煙'"。可是派出所的人還不相信,還說要將此煙拿到長沙省裡面去監定。而且還要我承擔3000多元的旅差費。而我說你連東安縣煙草局你都不相信,你還相信誰,我賣一包煙只得兩角錢,你要我拿3000多元去長沙監定,你這不是在歊詐我嗎?你要去你自己掏錢去,我是沒有錢,我累一年還沒撈3000元呢。此後派出所多次在我左鄰右舍的凋查。有個外地人在這開店作了個死證,說是他先把我的煙攤和鍾表櫃推倒地上去的。然後說我在拿馬釘向他頭上打的,,最後還要我陪了500元醫葤費給他。而那公安人員認為打傷那人是地區司法局一個人的兒子.。所以他大肆瘋狂的為他辯戶。
[10 ] 在2001年時,一個開發商老闆買了縣建材廠的一塊寬大的地皮,他在一年多時間很快就要把我屋後面的房建滿了,要是建滿了,我房後面自己的空地就無法建了。而我為了擴建照顧自已的生意養活全家和培養小孩讀書的問題,我要把自已的空地建起房來,因為我那空地是三角型,我想再買3個平方進來把他成直線以便好建房。當時我向那開發商老闆買地時他滿口答應的,而且還說得好好的要將那一點點地送給我算了」。我說;"那哪怎能行,照算就是了'"。。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就變掛了,他說'那點地要三四千元",我們在想,莫是昨天那個住在我們鄰近的一個富豪建築老闆在作怪,昨天我們在開發商向他要地時,那人也在場聽著了,他知道我們是個老實人,莫不是他在刁難我們,他是否與開發商說了什麼。以後我經常向他要地,他說莫急,去一次總是莫急,到了一年多還說莫急。
而在我那空地後面修建那座大賓館時,那人還沒向他買地時,我就向他要地了。可他賣了地給那個人,房子建成巳開業了,他還說莫急,要是這賓館過去一點點再修一座房子,那我那房子就無法修建了。因為欄阻了我無法運材料進去。於是我就不要他那點點地了,而我就動工挖基腳打鋼筋水泥柱子了,這時我房子已修第二層了,他作夢似的要賣地給我了,這個時候了我房都快建成了,我還買你那點地又有什麼用呢,於是我就不要他的地了。到了修第三層時我架起的木橋,他連續二到三天來拆掉我的,並且還壓著我買他的地。我不買他的地他就拆掉我的橋,最後為了房子出水的問題他還要敲詐我400元錢。你看看資產階級自由化富豪人家多可惡,這真是在人吃人的社會,強欺弱,大欺小的封建模式。
{11} 再就是說,在2002年的7月份的一天旁晚,我剛從樓上搞衛生下來忽聽到外面有人爭吵聲,而我就趕快走到門外面去看,當我一跨門看見是我妻子在與鄰近的幾個人在爭吵。而我走過去就聽他們幾個人說 :「是我妻子告發了他們,還說我三個人打牌合夥殺豬殺了那個人一千多元錢」。我說你們聽誰說的,還不是那個專門吃游抄飯的社子說的「。於是我就向他們解釋,而他們不聽我解釋說清,可他越說越來勁了,而且還尋著我妻子大吵,大鬧和大罵,他丈夫也還尋著我大罵。並且還惡語種傷污助我。罵我們是什麼什麼的。
事情的由來是這樣的:那天下午我們在樓上新修的幾間房搞衛生時,忽聽到我房子後面那一家在打牌,有爭吵聲,但也不知道是哪些人,也不知道打到什麼時候。晚上因 我這些天搞房子太累,所以我晚上睡得早。而我妻子她為了照顧店子的生意,她睡得晚。這時己是晚上1點多鍾了,我妻子剛關好大門上床休息了,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在敲門了,而且敲了好幾下了,這時我半醒地對妻子說:「你去開門,是不是有旅客來住宿」,於是我妻子從床上扒起耒,拉亮了燈去開門了,門一開,看見是哪叭和另一個人,那哪叭大聲的說:「你與那幾個人打牌殺了我這個兄弟的豬"。而那人還沒等我妻子回話他就搶先的說:"不是她",'不是她」那哪叭又繼續的說:「你知道是那幾個人。而我妻子快言快語的說:「不知道,你快走了,我要休息了」。門一拉就關好了。
兩天後的一個上午9點多鍾時我與妻子剛吃完早攴不久坐在大門邊的沙發上舍涼,突然有個鄰居人走進屋來說:「昨晚上那個在敲你的門敲得好響」。我妻子答道說:「還不是那個死哪叭爛仔'"。於是我妻就把昨晚上那哪叭來敲門的事情說了,我鄰居人又說:「是那幾個打牌殺他豬的」。我妻子說:"不曉得"。我妻子的話沒說完,突然又進來了一個吃游炒飯的人,專靠點水掉線吃飯的,這個吃游炒飯的人問,說:「是哪幾個人殺那個人豬的」。
我妻說:「還不就是這一條街的人」,{這點水掉線的人難道還要細說嗎?貓吃魚的腥味一臭到就知道了}。因為是這樣,所以他們把罪過全推在我妻子身上,硬說是我妻子說出去的,這真是遭冤枉了。我本想把這事報110,但告訴110,並不一定就有好結果。
一個星期後的一天晚上19時,大家剛吃完晚攴,那個輸了一千多元錢的人叫來了十幾人,可那幾個合夥殺豬的人恭恭敬敬的把錢退了出耒。這他們把錢是退出來了,而我們可與他們那幾個人成了仇人了。到了年終的一天,他們那幾個賭錢打牌殺豬的,其中有一人太缺德了,他沒等天亮就倒一大堆糞便在我家的大門邊.。這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危害。
{12] 資產階級自由化確實是危害大。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時,我家開的小旅館,而我妻子每天都要去火車站叫客,有時一天叫來10個客就有9個要找小姐玩,沒小姐,他就不到我店來吃飯住宿,就是來到我店住宿,沒小姐,他就要破壞我的東西,要麼燒壞我的被子,床袒和蚊帳,要麼就偷拿我的東西。要麼就從陰溝里 弄些臭污泥扶到床毯和棉被上。前幾年開店基本上是天天都有架吵,五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甚至一天吵兩回的都有。當然我遭的災禍還不只這些,這只是一些代表性的東西。我為了生活和生存確實沒辦法。像這樣的社會人們還能生存得下去嗎?
{13} 在2004年正月24日的一天,這一天也是我兒子開學的一個禮拜。這天下午5點鍾走來了兩個住宿客人,5元一人,兩人10元。到了下午6點時有個旅客就出去了,有個就座在客廳考火,我妻子吃完晚攴也座在客廳烤火。而我吃完晚攴坐在裡面房間看電視。剛吃完晚攴看電視不到十分鍾我聽到外面傳來有吵鬧聲,於是我趕緊把門打開看到是妻子與剛在來住宿的人在爭吵,而我走出去就說;"是什麼事情'",我妻子就說;'"他說要玩耍我這老闆娘",我說:"我不是那種人,你到外面去找":。我已徑向他聲明了,他還硬說;'要和老闆娘玩耍",還說"我和老闆娘耍定了',而且他還托著我的手'。而我聽到妻子是這樣說,他還說要玩老闆娘。這時我火起來了我站在他面前就把他推到地上去了,然後他站起來要和我打起來,他拿起登子來打我,而我雙手接過登子去打他時,可我妻子搶著我的登子不準我打他。然後他才停止與我沒打了。於是他邊走邊說:「我叫人來要抄你的店子".......。
這些事情的出現難道還不是走資派的黑理論搞資產階級自由化造成的嗎????資產階級自由化它都是無組織,無領導,無紀律的。也就是說,資產階級自由化他都是為自已服務的。為了自己發財,他任何丑惡的壞事都做得出耒。為了自已他必然會危害社會,傷害人民。當官的為了自己發財,他必然會貪污受賄,行賭,也必然會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如今 農村分田到戶沒人管 ,你做賊也好,當強盜也吧也沒人管。你不幹活 ,去搞賭搏嫖娼也沒人管你。而資產階級思想的人卻認為這社會好,這社會不要幹活能有飯吃,有衣穿 ,有錢用。這就是給那些當官做老爺和那些流珉地痞匪首的願望實現了。
可對於受苦的百姓們就不是那樣想的,也不是那樣去做的了。因為我在這資產階級自由化社會里遭受災禍是累累。所以我才要反對走資派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當然在這個社會遭受的災禍還不是我一個或幾個人的問題,而是有百分之八十的窮苦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災禍和傷痕。我只是代表遭災禍的人說說而已。
由於是叛賊強盜走資反動派搞陰謀奪權翻案復辟把社會弄得全是腐敗災難。秩序極為混亂,黨變質,國變色,人民遭殃。這就是走資派的特色理論和特色的社會主義
Ⅹ 最新社會熱點新聞評論
社會熱點透視:大學生租房禁令為何收效甚微?教育部表示,原則上不允許高校學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這是教育部2005年在高校學生校外租方問題上稍微鬆口後的又一次政策回歸。大學生校外租房,這一大學生安全和管理問題已上升為熱點社會問題。 在一些部分高校校園內和周邊,只要交上三五十元房租費,不管什麼人、多少人都可很容易地租到「日租房」,這種收費低廉的「家庭旅館」正在悄悄興起,成為學生安全的一大隱患。而且近年來,大學生在校外租房獨居現象有增無減,並沒有因為教育部的文件而遏止。還要看到,大學生校外租房引發的各類刑事犯罪案件也隨之增加,有的甚至引發令人觸目驚心的惡性事件。為此,有的地方審判機關曾經專門向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建議高度重視這一不良現象,確保大學生身心健康和有序管理。那麼,教育部的一紙禁令為什麼收效甚微?為什麼又一度經歷過「稍微鬆口」?關鍵是文件效力不高,而效力不高折射出一大問題——教育立法的滯後。包括規范校園環境、學生管理在內的教育立法進度與立法效率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步伐,「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年人保護法」等一批法律面臨重新修改和審定。而面對一個大學生租房問題,各大學校和主管部門想出五花八門的主意,諸如有的大學推出已婚生可申請夫妻房、有的教育廳規定校外租房者不得申請助學貸款、有的則規定長期租房屢教不改者將被開除、有的大學防止租房,規定輔導員在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等等。那麼,為什麼不通過立法規范這一不良現象?早就有人通過新立「學校法」破解迫切需要規范的學校管理盲區,卻遲遲沒有被提到立法議程。比如,學術造假、教育亂收費、學校治安、學生不良行為等問題只能根據一般性的紀律規定予以處分和處理,沒有一個部門法律體系可供適用。作為有著「師道尊嚴」傳統的教育機構,至今一些必須寫進法律的規矩卻仍屬一般的道德層面或紀律范疇,在社會正走向法治化的進程中,這委實有點兒遺憾。著名教育家郭秉文曾說:「 教育貴於薰習,風氣賴於浸染」。如果有一部「學校法」,則不僅可以規范大學生校外租房這樣屢禁不止的不良現象,而且對中小學校園環境、學生安全也作具體明確的規定,特別是相關職能部門不能履行法定職責,依法監管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通過法律的貫徹執行不斷營造強烈的輿論氛圍,讓全社會都來關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長環境。果如是,大學生校外租房將禁之沒商量,禁之不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