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表現為
㈠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1)道德的表現為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㈡ 道德的特點
道德的五個特徵:1、廣泛性。在廣泛的社會活動中,都會受到一定約束。2、自律性。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3、穩定性。道德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社會意識形態。4、民族性。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5、後天性。道德不是天生的,是長期形成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法律規范表現出較大的變動性。在一個時期是符合法律的行為,而到另一時期,這一行為則可能失去其法律意義。而道德則不同,它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社會意識形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道德觀念,是這一民族或國家文化傳統的積淀,其表現便是傳統道德觀念成為人與人相處默契的習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總是和民族情緒、社會心理交織在一起的,具有相對穩定性。
4、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5、後天性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㈢ 道德品質方面的表現是什麼
道德品質方面的表現:
1、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2、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道德品質的意思:一定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較穩定的特徵。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
拼音:[dào dé pǐn zhì ]
(3)道德的表現為擴展閱讀
道德的意思:
社會意識形態之 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主要通過教育和社會 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傳統而發生作用。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 之服務。
拼音:[ dào dé ]
詳細釋義: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誇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
㈣ 道德的特點有哪些
1、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是統一的.
2、道德品質是自覺意志的結果.
3、道德品質是通過道德行為整體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徵和傾向.
4、道德品質對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㈤ 道德的表現形式為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職業道德主要內容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 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 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每個從業人員,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道德。要理解職業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點: 首先,在內容方面,職業道德總是要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職業、行業以至產業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義上的社會
㈥ 道德表現的三個領域是什麼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6)道德的表現為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㈦ 道德在不同時期有哪些體現
1、原始社會的道德,以維護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為基本原則,倡導共同勞動、平等互助,人們無條件地踐行公共義務,推崇正直、誠實、勇敢等品格。但同時,氏族間的復仇殺戮、血親之間的通婚以及人食人的風氣則表現出這一時期道德形態的缺陷。
2、奴隸社會的道德,講求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服從和人身依附,主流社會鄙視勞動和勞動者,並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女從。這一時期,西周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創立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宗教政治倫理觀。而春秋時代的孔子開始形成以「仁」為中心的道德體系。
3、封建社會,道德被用來維護宗法等級關系,具有政治化、宗教化、規范化、理論化的特徵。封建制度以小農經濟為基礎,而小農經濟需要宗法制度來維系,於是,宗法制度及其派生出來的倫理文化獲得尊崇和弘揚,逐漸演化為以「三綱」、「四維」、「五常」、「六紀」、「三達德」、「八德目」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要內容的一整套道德修養理論。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規范就是忠君、孝親。
4、鴉片戰爭後,西方思想逐漸傳入古老的中國。以嚴復、孫中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將資產階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天賦人權論等學說,以及自由、平等、博愛等資產階級的基本道德規范引進了中國。當時的中國屬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產階級的道德原則對推動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道德局限性也表現得十分明顯。
(7)道德的表現為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快樂常常誘導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痛苦則迫使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並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選擇習慣一旦養成,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的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的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㈧ 道德體現在什麼方面
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社會回經濟結構就有什麼樣的道德答。在人類歷史上社會經濟結構歸根到底有兩種基本形式。即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結構,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結構相映於這兩種結構,存在著兩種道德。即統一的社會道德。與對立的階級道德。
㈨ 道德的作用形式表現為什麼
道德的作用形式表現為:
1、道德為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服務,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有著重大的影響。
3、道德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多方面發展的內在動力。
5、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調節階級矛盾和對立階級之間開展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提高道德的方法:
提高社會公德,必須先提高社會成員的個人品德。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公民為維護社會正常生活秩序和人際關系而必須共同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社會公共生活准則。它是社會普遍公認的最基本的行為准則,屬於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建設中的基礎層次,是最基本的道德規范。
社會公德教育和建設的目的是保障人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進行,並且使人們在相互交往中自覺養成尊重他人、關心社會、關心企業、保護環境的習慣,防止破壞和威脅社會公共生活的各種不良行為,從而確保良好的社會秩序、工作秩序、生態環境秩序。
現代社會尊重每個人的人權,包括人的尊嚴。我們每個人首先要自尊、自重,加強個人品德的修養,自己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和社會的尊重。
㈩ 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有哪些表現
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表現為:(一)道德是人類前進的「目的地」: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和良心指引下,不斷認識社會產生、發展和變化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勾畫人類最終將要到達的理想的、美好的未來世界,道德為人類實踐活動指明了前進目標。
(二)道德是人類前進的「發動機」:在社會歷史環境和物質技術條件完全相同的前提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組織和一個人,發展不發展、怎樣去發展和發展得如何,決定於內在主觀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決定於精神支柱、精神狀態和精神面貌。
(三)道德是人類前進的「行路標」:人們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沉澱,形成了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各個階段上的行進目標、行進標准、行進規范、行進位置和行進軌跡,規劃和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保證和促進社會的順利發展。
(四)道德是人類前進的「方向盤」:人們不斷根據自己的行進過程及其產生的效果、遇到的障礙、出現的問題,隨時調整和選擇自己的行進方向、行進路線、行進速度,為最終建設公正、合理的社會而不懈奮斗。
(五)道德是人類前進的「交通警」:人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學習掌握著正義、公理、價值等倫理道德武器,並通過思想、理論、意識、觀念、行動、示範、交流、輿論、氛圍、批評、斗爭等媒介,揚長避短、揚善懲惡、揚清激濁,建立和鞏固良好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