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仰立法師

仰立法師

發布時間: 2022-06-09 09:30:30

A. 誰能講講現代的佛法傳承人有哪些

阿彌陀佛。凈空法師、大安法師、海賢法師、海濤法師……

B. 《寂幽法師佛教知識課堂》:什麼是佛教的齋天和焰口

齋天又名供天,是大乘佛教寺院中每年歲朝佛事。焰口是餓鬼道中鬼的名字。是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一種佛事儀式。是放焰口這一法事的施食主要對象,後來逐漸等同於「放焰口」這一法事名字。

齋天

齋天又名供天,是寺院中每年歲朝佛事,也有齋主以供天祈福。齋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制定《金光明仟法》時開始的。南宋時,神煥撰《諸天列傳》,行霆又撰《諸天傳》,設諸天供有十二天、十六天、二十天、二十四天、三十三天不等。元文宗時;天台宗的慧光法師於每歲元旦率眾修金光明仟,齋天便廣泛興起了。齋天儀軌,主要是依照明末弘贊律師所撰《齋天科儀》施行的。

齋天多在下半夜的寅時舉行(也有的寺院在辰時舉行),地點一般在寺院大殿或法堂前的空壩里;頭天下午即開始搭壇;壇場上所需用的法器和食物等;必須在入夜前准備妥當。由於齋天儀式在天明前已告停滯,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一般俗人是難以見到的,前人有一首《西江月》詞,形象地描述了齋天的場面:

門外疏星淡月,壇中炳燭燃香。丹忱敬 仰叩彎蒼,鳳葷蠻輿寶幢。 恭迎四王帝釋,祥雲護繞齋場。天花瑞彩露堂堂,祈望諸天早降。

齋天多在下半夜的寅時舉行(也有的寺院在辰時舉行)。

地點一般在寺院大殿或法堂前的空壩里。

頭天下午即開始搭壇。齋天共設三壇:

首壇

第一壇為主壇。

壇桌正中供銅佛像,並置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十供養」。

上方設「二十四諸天」牌位或掛「二十四諸天」畫像。

壇下設七個蒲團,正中為掌壇師用,其餘為敲打犍椎法樂的僧眾用。

二壇

第二壇為迎請諸天而設。

壇上放著迎請諸天的《疏文》。另有紙扎的金馬、碧雞,據說它們善跑能飛,帶著《疏文》以最快的速度與諸天傳遞信息。

三壇

第三壇為齋請諸天而設。

壇桌上擺了二十四套碗筷和豐盛的全素筵席,等待天神們享用。

壇場上所需用的法器和食物等,必須在入夜前准備妥當。

門外疏星淡月,壇中炳燭燃香。丹忱敬仰叩彎蒼,鳳葷蠻輿寶幢。 恭迎四王帝釋,祥雲護繞齋場。天花瑞彩露堂堂,祈望諸天早降。

齋天儀軌

行齋天儀式,最少需要七位僧人。他們屆時登壇,參加這祈福迎祥的庄嚴法會。

齋天的儀式可分為甘露凈壇、燃香炳燭、香花請聖、宣讀疏文、誦經施食等五個部分進行。

甘露凈壇

齋天時辰一到,掌壇師便率領僧眾、齋主進入壇場。

當拈香頂禮、鳴磬唱贊後,僧眾三稱「南無清涼地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掌壇師持甘露凈水澆灑壇場,並誦偈語:

「菩薩柳枝甘露水,能使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穢盡蠲除,令此壇場悉清凈。」

隨後繞壇三匝,念《大悲咒》七遍。凈壇畢,歸位。三稱「南無甘露王菩薩摩河薩」!

燃香炳燭

掌壇師向壇而跪,香燈師先燃香,後炳燭。以香燭各一百零八支為一堂,交與掌壇師。

維那擊引磐唱偶:「寶頂名香,氤氳遍十方。請師判香渴,慶天保安康。」

掌壇師亦跪地唱道:

「一炷心香本自然,黃金爐內起祥煙。空中結就祥雲蓋,願與齋信滅眾怒。」

僧眾三稱「南無香供養菩薩摩河薩」!爾後,香燈師點燭交與掌壇師,他雙手舉燭唱偈:

「一堂寶燭在當前,未敢先將凡火燃。今借祖師三昧火,枝枝頭上燦紅蓮。」

此時,香煙繚繞,燈燭輝煌,掌壇師炳燭念道:

「拈起分明在目前,頭頭挺露照三干。青光不夜長春景,與我心燈二樣燃!」

僧眾三稱「南無燈供養菩薩摩訶薩」!

香花請聖

僧眾、齋主等人均跪於地,嚴持香花。

一僧捧盤齊眉,掌壇師以手擎花,與眾同唱:

「願此香花雲,遍滿十六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菩薩。」然後拈花請聖:

一心奉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奉請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經;

一心奉請十方三世一切菩薩、聲聞、緣覺、賢聖僧;

一心奉請三十三諸天及名山大川、縣地分屬一切鬼神聖眾;

一心奉請第一威得成就眾事大功德天。

眾僧同念《善天女咒》七遍,三稱「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4.宣讀疏文

請聖後,掌壇師向金光明會上護法諸天座前上香三炷,頂禮三拜,宣讀《疏文》:

伏以護法諸天,大權真宰,身居上界,德御人間。

施擎天立地之功,有護國安邦之力。

廣化眾生,救度群品,發宏誓願而助佛宣揚,顯威神力而除邪罰惡。

成就眾生,功證佛果。

如是,皈投金相,瞻禮威容,仰天限以遙觀,望他心而洞鑒。

不違本誓,滿所祈求,敬竭葵哀,冒干蓮座。

領詞奏為:

東震旦國口口省口口縣口口寺,立壇奉佛,設供齋天,恭請六和僧眾,登壇炳燭,祈福迎祥。信士口口,恭對光明會上護法諸天,頂禮三拜。

念畢《硫文》,僧眾敲動鍵椎唱偶:

「佛慈廣大,感應無差,寂光三昧遍河沙。願不離伽耶,降福齋家,金地涌蓮花!」

然後三稱:「南無光明會上佛菩薩摩訶薩!

誦經施食

引磬音落,木魚聲起。

眾僧齊誦《金光明經·空品》,稱念「二十四諸天」名號,後以食色香味供佛及僧。掌壇師接唱:

「虔誠獻香花,智慧燈紅焰交加。凈瓶楊柳灑堪誇,橄欖共批把。蒙山雀舌茶奉獻,酥配普供養釋迦。萬寶明珠獻菩薩,衣獻法王家。」

僧眾三稱「南無普供養菩薩摩河薩」!

施食開始,眾僧念《善天女咒》、《楞嚴咒》。

掌壇師持飲食果酥等至壇場外,將其施撒於四面八方,讓諸天神靈都來受食。施食後,齋天功德圓滿,眾僧敲動犍椎,齊誦《迴向偈》:

供天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齋天意義

大乘佛教認為,佛教徒雖不歸依諸天,但應恭敬禮拜諸天,原因是諸天能歸命佛陀、護佑正法、積善行德。據《金光明經》載,諸天於金光明會上,一一於佛前發菩提心,並親承如來法敕,常祐護受持、讀誦、書寫金光明經者。因諸天秉持法王囑累,巡行人間,以慈心輔翼有德,獎善罰惡,於是世人營建供佛齋天法會,誦經禮懺,施設凈食,以供養十方三寶、護世諸天及其隨從。為了表示自己最高的誠心與敬意,應設壇供養諸天。

齋天具有祈福消災的作用,所以得到廣大信眾的喜愛。寺院每年的正月初九都會舉行齋天法會,善男信女也會早早地聚集在大殿等待參加齋天法會,以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

放焰口

放焰口,佛教儀式,為一種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餓鬼之法事。該法會以餓鬼道眾生為主要施食對象;施放焰口,則餓鬼皆得超度。亦為對死者追薦的佛事之一。

焰口,另稱為焰口、面然。是指地獄里的餓鬼,其體形枯瘦,咽細如針,口吐火焰。以生前慳吝之故,遂有此一果報。放焰口乃是對餓鬼施水施食、救其飢渴之苦的一種佛教儀式。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連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中元節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庄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施放焰口,常與喪事中追薦亡魂結合在一起,稱為「陰焰口」;也有為活人消災、。延壽施放焰占的,則稱為「陽焰口」。此外,寺院在重大法會圓滿之白,有的也放焰口。過去放焰口可在寺院、俗家或公共場地舉行,現在一般在寺院的殿堂中舉行。

舉行時間

放焰口都在黃昏或夜間進行,一般需要四個小時以上才能完畢。作法事之前,須在殿堂內設立瑜伽壇,中間為主壇,兩側為陪壇。主壇上坐的法師稱為座主,又稱為金剛上師。作法時,金剛上師身披袈裟,頭戴毗盧帽,案上放著法鈴、戒尺和香爐等。背後一般設繪有獅子的大型布屏。陪壇為豎放的兩排條案,僧人們身披袈裟相對而坐,案上放著各自使用的引磬、木魚、鐃鈸、手鼓等。作法事的僧眾不得少於七人,一般為十三人至十五人。

地點

殿堂外設立面燃大士壇,靈壇上陳放香燭供品。面燃大士壇還供鬼王面燃,其貌兇狠丑惡,嘴裡噴出三道火焰。有的是紙扎的,有的是彩繪的,有的僅供牌位,現在寺院中多不採用紙扎的面燃大士像。靈壇上供被超薦的靈位牌,上書「佛力超薦某某往生蓮位」。靈位牌多少不拘,因為一台焰口可同時為多人施放。瑜伽壇、面燃大士壇、靈壇是「陰焰口」必備的三壇,「陽焰口」不設靈壇。

開壇

施焰口開始,先由金剛上師領僧人唱《楊枝凈水贊》凈壇,然後開壇。座主在瑜伽壇前誦《香贊》、上香。齋主(又稱功德主、施主,即為追薦亡魂施功德者)上香,依僧俗次序禮拜。座主、眾僧、·齋主往靈壇上香禮拜,僧人誦《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唱《蓮池贊》,念「阿彌陀佛」。再去面燃大士壇上香禮拜,誦《大悲咒》、《變食真言》,唱《觀音贊》。

誦唱

眾僧登壇,攤開經卷,座主戒尺一擊,開卷誦唱。一般是座主唱首句,如唱「會啟瑜伽最勝緣」,眾僧則和唱下句,如「覺皇垂範利人天」。並常唱菩薩名,還有六字真言。誦真言時,座主手結印契,心存結想。這些手印在《瑜伽焰口》中均有圖示,計有遣魔印、伏魔印、火輪印、真空咒印、變空咒印、運心供養印、奉食印、觀音禪定印、破地獄印等。

召請文

一心召請,前王後伯之孤魂等眾:累朝帝王,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萬里山河獨據。西來戰艦,千年王氣俄收;北去鑾輿,五國冤聲未斷。嗚呼!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為薦亡者,座主振鈴拈香,奉請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薩等,引齋主親屬之亡魂及各種孤魂,赴此道場之會:

一心召請,英雄將帥之孤魂等眾:築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千鉤,身作長城萬里。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嗚呼!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遍地愁。

一心召請,文臣宰輔之孤魂等眾:五陵才俊,百郡賢良,三年清節為官,一片丹心報主。南州北縣,久離桑梓之鄉;海角天涯,遠喪蓬萊之島。嗚呼:官貺蕭蕭隨逝水,離魂杏杏隔陽關:

一心召請,文人舉子之孤魂等眾:黌門才子,白屋書生,探花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螢燈飛散,三年徒用功夫;鐵硯磨穿,十載慢施辛苦。嗚呼!七足紅羅書姓字,一抔黃土蓋文章。

一心召請,緇農釋子之覺靈等眾:出塵上士,飛錫高僧,精修五戒凈人,黨行比丘尼眾。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特黧奴,徒演苦空妙倡。嗚呼!經窗冷浸三更月,禪室虛明半夜燈。

一心召請,玄門道士之遐靈等眾:黃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里修真,閬苑洲前養性。三花九煉,天曹未許標名;四大無常,地府難容轉限。嗚呼!琳觀霜寒凡灶冷,醮壇風慘杏花稀。

一心召請,他鄉客旅之孤魂等眾:江湖羈旅,南北經商,圖財萬里遊行,積貨千金貿易。風波不測,身膏魚腹之中;途路難防。命喪羊腸之險。嗚呼!滯魄北隨去黯黯,客魂東逐水悠悠。

一心召請,陣亡兵率之孤魂等眾:戎衣戰士,臨陣健兒,紅旗影里爭雄,白刃叢中敵命。鼓金初振,霎時腹破腸穿;勝改才分,遍地肢傷首碎。嗚呼!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

一心召請,血湖產難之孤魂』等眾:懷耽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黑葉夢。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

一心召請,其頑悖逆之孤魂等眾:戎夷蠻狄,喑啞盲聾,勤勞失命佣奴,妒忌份身婢妾。輕欺三寶,罪 積若河沙;忤逆雙親,凶惡浮於宇宙。嗚呼!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熄不知春。

一心召請,裙衩婦女之孤魂等眾:宮幃美女,閨閣佳人,胭脂畫面爭妍。龍麝薰衣競俏。雲收而歇,魂消金谷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

一心召請,傷亡橫死之孤魂等眾;飢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傷身,逢虎狼而失命。懸梁服毒,千年怨氣沉沉;雷擊崖崩,一點驚魂漾漾。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 風黃葉亂鴉飛。

這十二則召請文,可說是短小精悍、文辭優美的悼詞和祭文。這十二類孤魂,概括了世間所有的亡者之魂。金剛上師把它們召請來後,撒以甘露,施以飲食。齋主的親屬亡魂便得到了超度。然後,把面燃大士的紙俑或牌位、靈壇上的牌位等在念誦中焚燒,並拋撒作供品的糖果,眾人爭搶,以表功德圓滿。

儀式結束

最後,僧眾起身,同唱《迴向偈》,齋主頂禮,儀式結束。

C. 關於中國法師名稱法號的問題

你的問題是有關於道教與道士 .道士在道教的說法里又稱為法師.針對你提出的敘述如下:1.道教在中國的派別宗門分織繁多. 因分派標准不同而名稱各異。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2.道士法師的法號傳承如下:(師傅是金字輩.徒弟就是高字輩.師傅是真字輩.其徒必定是宏字輩)金真合太和 至誠宣玉典 中正演經科 沖漢通玄蘊

高宏鼎大羅 三山愈興振 福海起風波 守道明應德 3.以嗣漢天師府為例:依「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至誠宣玉點.忠正演金科.沖漢通元蘊.高宏鼎大羅.三山愈興振.福海啟洪波.穹窿揚妙法.寰宇證仙都」逐字取用。

D. 燃燈佛的燃燈寺

即道場,西峽燃燈寺千年古剎顯密圓通燃燈寺,坐落在與縣城僅鸛河之隔的寺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內。這里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山因寺靈而名寺山,是我國最早佛教聖地之一。燃燈寺相傳始建於春秋,鼎盛於唐元,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神會大師與慧忠國師到該寺講過法,開示「頓教」法門。西峽縣城至今還珍存著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的陀羅尼經幢。燃燈佛又名定光佛。據《宗教大辭典》記載,燃燈佛是三世三千佛中的過去佛之首,釋迦牟尼佛是現 在佛,彌勒佛是未 來佛。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授記之師,是他預言九十一劫後釋迦牟尼出世。《大智度論》曰:「如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還說釋迦如來在因地修行時,逢燃燈佛出世,即買了五枝青蓮供養燃燈佛,並將自己的頭發鋪在地上,請燃燈佛從上面走過,燃燈佛於是為釋迦如來授未來成佛之記。《金剛經》中記載:「如來於燃燈佛所」,「是故燃燈佛,於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因此寺山燃燈寺也是我國古代至今唯一以供奉燃燈古佛為主的佛教道場。燃燈寺以子午線東西向走勢,依山就勢而建,佔地1800畝。恢弘雄偉的大雄寶殿1600平方米。大殿里有16尊形神各異的羅漢惟妙惟肖。通往大雄殿的漢白玉九龍璧2.2米寬、33米長。據現發現,此璧是當今中國最大的,長於北京故宮九龍璧。大殿兩邊的山上相對稱的建有晉級形排列有序的南北五觀堂、配殿寮房及齋堂,均隨地形巧妙而建,雕梁畫棟,古樸清雅,移步換景美不勝收。其中著名的卧佛殿,供奉有緬甸佛教協會贈送的巨型緬甸漢白玉整雕卧佛,整玉雕刻長6.3米、重18噸,法像神情恬適靜謐、清澈安詳。底座也是從緬甸運來的昂貴香龍木。還有大士閣內供奉有兩噸多重庄嚴威儀的青銅千手觀音法像,以及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燃燈殿、地藏殿、天王殿、卧佛殿等十餘座殿堂,氣勢宏偉、雕塑精美,吸引多方遊人信士前來游覽瞻仰者絡繹不絕。燃燈寺鼎盛時期,僧眾逾千,然幾經風雨幾度興衰。20世紀90年代,西峽縣委、縣政府領導積極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欲重建千年名剎。1994年,深通顯密修法的金剛上師釋仁濤受邀來到西峽。秉承佛教「庄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理念,謙虛謹慎,造福社會,先後恢復重建黃石庵、淅川法海寺等大大小小十三座寺院,修建各種殿堂寮房千餘間,燃燈寺是他修建的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他發宏願要把燃燈寺建成集顯密各宗為一體的叢林道場。仁濤法師還得到十方四眾的無私捐助,歷盡艱辛,殫精竭慮修通了燃燈寺到縣城的盤山公路,建造了金碧輝煌的山門殿、天王殿和現代結構古建裝飾的大雄寶殿(南陽地區最大的佛殿堂)。耗資6000萬元,完成了卧佛殿、觀音殿、地藏殿、南北兩個五觀堂以及漢白玉九龍璧、鍾鼓樓、僧人寮房等160餘間等主體建築的第一期工程。其中漢白玉九龍璧、緬甸漢白玉卧佛、青銅千手觀音等多處寺院景觀照片,曾展覽在南陽市委門前。為南陽旅遊業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地藏殿和普同塔合二為一的第二期工程已經開始。第三期工程的十明佛學院、武術學院、藏經樓、燃燈塔和第四期工程的安養院也已在籌建中。十多年辛苦,篳路藍縷,艱難玉成。如今一座巍峨壯觀的仿古建築群——燃燈寺屹立於寺山,金剎梵宮,瓊樓玉宇,宏偉壯觀,成為寺山獨特一景,豫西南最大規模的佛教聖地。

E. 准提法的弘揚資料

密法由印度傳至中國,後來因為種種因素導致唐密的沒落,只剩某些方便修學的單尊法流傳於禪宗。而准提法便是其中之一。
而准提法也在漢系的佛教中較其他地區的佛教來得興盛,這應該是與漢傳佛教較有緣的關系。准提神咒,歷來為廣大的佛教信眾所傳誦,乃源於七俱胝佛母准提本尊無盡悲願之加持。
准提咒與東土漢地特別有著深厚的因緣,從禪門日誦之早晚課,及叢林的結齋咒亦用准提咒,及歷代禪宗祖師的推崇修持來看,可見此咒廣為佛門所流傳之一斑。
在此要以年表(主要是以人物的生卒年作為編年,若沒有詳細的生卒年則以事件的年份為主)的方式略示准提法的流傳興替情形:
◎過去一切佛已說:佛言:此准提大陀羅尼大明咒法,過去一切諸佛已說。
◎西元前565~西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以神通力觀察因緣,為了悲憫未來薄福惡業眾生而宣說准提咒。
◎西元200年左右:七贊扎王和七跋拉王受「准提佛母」的護持而獲成果,在七跋拉王在位時期,所有的聖賢學者都降臨世間。當達瑪跋拉在印度執政時期,西藏是贊普塞那累江允在位,這見於大成就者鄔金巴所抄寫的雅隆贊普陵墓的碑文中。(見《紅史.三、印度王統簡述釋迦滅寂年代的演算法》亦名烏蘭史冊,歷來為藏族先輩諸史家所推重,是研究藏族史及唐蕃關系為可缺少的文獻。)
◎西元200年左右:龍樹菩薩於持明藏略出:《尊那經》。並以偈贊曰:尊那功德聚,寂靜心常持,一切諸大難,無能侵是人,天上及世間,受福如佛等,從茲如意寶,定獲無等等。)
◎西元523~600年:闍那掘多譯師翻譯:《種雜咒經》種(七俱胝佛神咒),此為准提咒記載於文獻首次翻譯。
◎西元602~664年:玄奘法師翻譯:《咒五首》(七俱胝佛咒),此為玄奘法師圓寂前奉詔翻譯的最後遺作。
◎西元613~687年:地婆訶羅(意譯日照)譯師翻譯:《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准提咒最簡易、原始的修持方法。
◎西元637~735年:善無畏上師翻譯:《七俱胝獨部法》,由此譯作奠定鏡壇法、總攝印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曼荼羅、不簡凈穢的修持理論基礎。
◎西元671~741年:金剛智上師翻譯:《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並翻譯出佛部儀軌的准提修持法,內容包括:(1)念誦供養法(2)道場法(3)十八道印契(4)准提求願觀想法(5)布字法(6)字母種子義(7)息增懷誅法(8)畫像法
◎西元690~770年:印度「瞿波羅王(Copala)」因修持「准提法」而登基為王。東方有瞿波羅王,起而統一藩伽羅國,西取摩竭陀等地,創「波羅王朝」。(詳見:《印度佛教史˙第二十八章 瞿波羅王時代》覺囊法王多羅那他 著 張建木 譯)
◎西元705~774年:不空上師翻譯:《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亦翻譯出佛部儀軌的准提修持法,內容略同於金剛智法師譯本。
◎西元774~835年:空海上師將唐密及准提法之法脈傳入東瀛,並創立東密。但准提法在日本信仰不及如意輪觀音興盛。《准提信仰札記》(藍吉富著)雲:『日本的准提信仰也只是所有佛教信仰中的一支系,並不是主流。對准提佛母的崇拜風氣,不只不如釋迦、彌陀、葯師與大日諸佛;也不如地藏、文殊、觀音、虛空藏諸菩薩;在觀音信仰體系之中,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音與千手千眼觀音的信仰是在日本較為興盛的,以這些菩薩為主尊的寺院也頗為常見。比較起來,對准提菩薩的信仰風氣,是要稍遜一籌的。』此應該是因緣所致。
◎西元982~1000年:天息災譯師(後改名:法賢)翻譯出:《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此經多是儀軌方面的記載,屬於毗盧遮那如來(法身佛)所說之經典,與在人間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所說的法流不盡相同,較為繁復,故依照此法修持者甚少有記載。北宋初,印度密教方盛,故流入中國之梵本,以密教典籍為主,尤以無上瑜伽大部分。但中國歷來對密法的宏揚並不重視,又遭逢禁止密教政策,所以譯出來的密教經典,沒有如西藏地區般,造成廣泛的流行。所以,天息災所譯之准提法也沒有得到相當的發展。
◎西元1055~1100年:遼朝,道殿法師撰寫:《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為准提法的興盛奠下基礎,並大放異彩。此書為總集准提法之大成,及剖析顯密教理之曠世鉅作,以後在漢傳佛教修持准提法者,多奉此書為圭臬。但此書主要是在元代由管主八(廣福大師)收錄入藏經才漸受重視。
◎西元1225~1322年:西夏僧人管主八(廣福大師)參與編修《磧砂藏》元代續雕(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倡議將《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收錄入元代補刊之《磧砂藏》,之後《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才得以在明代《南藏》、《北藏》、《嘉興》及清代《龍藏》中陸續入藏漸受重視,可說管主八最初收之入《磧砂藏》的推波助瀾。
~~明清之後准提法漸漸流入禪宗法脈。及覺囊派有保留准提法傳承至今~~
◎西元1500~1575年:明朝,棲霞山雲谷禪師提倡傳授准提法。雲谷禪師開示准提持誦法:「還未達到此『無心』之境的人,只要時時刻刻持念『准提咒』,念 到滾瓜爛熟,有持如無持,無持似有持,連持咒之念頭自己都沒有感覺,類似劃符之時,空靈難言之境,則道必可得,心靈至福至矣。」 (詳見:了凡四訓)
◎西元1535~1615年:明朝,雲棲袾宏(蓮池大師)傳授准提法。有關蓮池大師傳法的紀錄如下:『時從雲棲大師。授記散持。已閱三載。始解二合彈舌之義。歸而勒梵書於石。存三塔大乘堂中。受持六載。』(佛母准提焚修悉地儀文寶懺序)
◎西元1546~1623年:明朝,憨山德清禪師提倡修持准提咒。著有:《准提菩薩贊》、《示顏仲先持准提咒》…等文。
◎西元1570~年:明朝,袁了凡(生卒年不詳,約於1570中鄉試)曾蒙雲谷禪師傳授准提法,悉心修持,改變其命運,並將此經歷撰寫為《了凡四訓》,後世流通甚廣,為准提法之宣揚也有很大的助益。
◎西元1575~1634年:藏傳佛教覺囊派多羅那他大師集結3面26臂准提法、4臂准提法於覺囊派教法中。等待後世有緣人弘揚。
◎西元1575~1630年:明代,無異元來禪師提倡禪者持准提咒,《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二十一˙止觀品第三》有提到持准提咒的方法。
◎西元1599~1655年:明朝,靈峰蕅益大師提倡修持准提咒。並著有《准提持法》一卷,今已佚失、及〈持准提咒願文〉一篇尚存。
◎西元1623年:明朝天啟癸亥,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年),古虔青蓮居士謝於教編輯《准提凈業》三卷,被收入藏經。此書將准提咒與西方極樂世界凈土思想相結合。
◎西元1652年:清.夏道人集《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一卷(卍續藏2乙.2.1嘉興藏續58),順治九年(1652)成書。
◎西元1654年前後:明末項蘭齋(俊卿),父項忠,子項謙,三代仕宦於朝,也是虔持准提咒的世家。
項忠自幼奉持,心不退轉。隨軍征戰各地,而屢蒙准提菩薩庇佑。
項蘭齋官至大金吾,曾刊行《准提儀軌》、鑄造准提鏡施諸信眾,也曾「墮水不儒,遇寇辟易。」
到第三代的項謙,官至閩漳別駕。其人一生也有多次蒙受准提菩薩庇佑的經驗。由於感謝准提菩薩的護持,項謙曾印行《佛母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一書,以分贈有緣,並藉以弘揚准提法門的殊勝。(藍吉富《准提信仰札記》)
◎1665年:清康熙四年(1665)以前,作者受登又名天溪景惇,有《准提三昧行法》一卷(卍續藏2乙.2.1、嘉興藏續374),題「天溪比丘受登集」。按照卷頭之「沙門明源」和「行純范驤」的二種序文,此書內容是天台懺法系統之准提法。
◎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弘贊法師著《持誦准提真言法要》一卷(卍續藏2.9.5、嘉興藏續334),題「廣州寶象林沙門 弘贊在?輯」。另有《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會釋》三卷(卍續藏1.37.3,嘉興藏續328),此書為不空譯准提經之會釋,而卷下附有「五悔儀」懺法。
◎西元1709年左右:明末清初,堯挺刻印《准提心要》一卷(卍續藏2.9.5),題「天運壬子歲長至日閩中佛弟子施堯挺薰沐拜撰」,又卍續藏目錄題「明.堯挺撰」,但此堯挺的生平已無可考。卍續藏本系以日本復刻本為底本,有「刻准提心要序」,題「寶永巳丑七月僧自咨日 天台山飯谷沙門慧曇謹序」,日本寶永巳丑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此書大概成書於明末清初。
◎明清佚失著作:《顯密要言》、《准提懺願儀梵本》、《准提集說》、《准提緣》、《准提掌果》、《准提持法》、《簡易持誦法》、《准提經三譯兼行》等。
◎明清時期收錄准提咒於日課十小咒、及過齋儀中,使准提咒成為僧人每日必誦常接觸的咒語。
◎ 西元1887~1978年:唐密馮達庵阿闍黎修持提倡准提咒。
~~因國民政府遷台,佛教傳承大舉東流台灣。~~
◎ 西元1889~1967年:智光法師修持並提倡准提法。對佛教界多有建樹功績。
◎西元1917~年:南懷瑾居士弘揚准提法,並蔚為風潮。目前大陸流傳最廣為南懷瑾居士傳承的准提法。其內容為融合「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修持體系及藏密的修法。1980年准提菩薩聖誕日,南師開方便門,隨緣灌頂修法,三日之中,約三、四百人受益,同時啟開了十方禪林,對外公開傳授准提法門共修的序幕。
◎西元1929~年:普力宏上師弘揚准提法。傳承自福建鼓山湧泉寺盛慧老法師。受法者頗多。其弟子普方上師推廣弘揚准提法不遺餘力,曾造成一股修准提法之熱潮。
◎西元1979~年:1971年首愚法師出家,1979年得南懷瑾居士傳授准提法。建立十方禪林,法師帶領禪林住眾與社會大眾專修准提法門,每年春、夏、秋、冬四安居,各有準提七、七七四十九之專修,皆親自主七,與會大眾多蒙法益。首愚法師其准提法即是與禪宗思想結合,開創另一種特色。
◎西元2001~年:大陸有高七師居士(1969年生)提倡「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體系之准提法。
◎西元2010年:有釋傳藏(密號吉祥金剛)1971年生- 開始在石家莊吉祥寺宏傳唐密准提法

F. 佛教中的排行與職位

在佛教裡面如果從佛祖釋迦牟尼向下排的話是: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團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彌(准和尚),居士(俗家弟子)。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過具足戒(250條戒律)的出家人
沙彌是受了沙彌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現在我們擬用最短篇幅,將佛教徒所敬拜的對象分類如下,約可分成佛部、菩薩部、明王部、天部、眷屬部等五類。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級和最受敬拜的對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廣受敬拜,有的佛卻遭冷落。十五佛中,僅釋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過做人的歷史,後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無歷史根據。因為佛教特別注重「人修道、人開悟,人成佛」的三個「人」的修行佛道過程,所以任何佛、菩薩如沒有在這世界做過人、修過道的歷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種想像中的崇拜對象罷了。但佛教卻另編出一套神話,說某佛在無量劫前如何發心修道而成佛,但都無歷史根據,不足無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緣法」等教理而言,本無任何神秘色彩。與釋迦同時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稱為Buddha呢!但釋迦經後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後,佛陀釋迦也變成有如上帝一般了。佛教覺生雜志在社論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後來,漸次神聖化、神秘化,無形中人間的、歷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話掩飾成非人間寓言的佛陀了。……觀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視諸為神明,或比諸為上帝,神佛不分……」(見該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稱稱是: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盧遮那佛、阿彌陀佛、葯師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開敷華王如來、天鼓雷音如來、寶幢如來、一字金輪佛頂、佛眼佛母尊、多寶如來、定光如來。「如來」,梵文是Tathagata意為「如實地到達」、「宣示如實之理者」、「如實的覺者」、「如實的教師」。「如」,如實(Tatha),「來」,到達(gata)。此「如來」為釋迦的十個稱號之一,以後,「如來」也被用別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說法。根據「過去庄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名經」、「未來星宿千佛名經」等所載,在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麼「南無電燈光佛」、「南無光游戲佛」之類的,真是無奇不有。再根據「賢劫經第八嘆古品」,當喻星宿劫時,有八萬佛出現,重清凈劫時,有八萬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顯得不希奇了。南傳小乘佛教泰國,只尊釋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發生前的遺風,泰國的幾個大寺院,只供奉釋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釋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薩。

二、菩薩部

菩薩,又作菩提薩陲,梵文 Bodhisattva,意為「覺有情」,Bodhi(覺,菩提),Sattva(有情,眾生)。根據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勸人發菩提心,就是發菩薩心。我國已故太虛法師說:「凡發菩提心學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薩。」所以,「菩薩」原是佛教中一個極普通的稱呼,既適用於僧尼,也適用於在家學佛的居士們 。

佛教把全宇宙的靈界與佛界劃入「十界」之中,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阿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以上稱為「六迷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以上為「四悟界」。即是說,佛是最高,菩薩次之。據說菩薩(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漸次上進。從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稱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覺」、「妙覺」位、最後一個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薩的思想,以後也逐漸起了變化,予以神化,最後竟產生了許多非人的、想像中的天上菩薩出來了。這些在天上宇宙間菩薩,有男有女,據說能賜人幸福與快樂。但我們從宗教學的立場來看,與其稱他(她)們為菩薩,毋寧說這是佛教中的一種變相多神多靈崇拜,與原始佛教的無神論,不知已相距多少個十萬八千里了。

菩薩部中較重要的菩薩有:聖觀音、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不空絹觀音、馬頭觀音、准提觀音、三十三體觀音、葉衣觀音、大白衣觀音、彌勒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葯上菩薩、葯王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延命菩薩、五大虛空藏菩薩、大隨求菩薩。另又有廿五菩薩的說法,自觀世音菩薩至無邊身菩薩,共廿五尊。據說他們都是保護那些念阿彌陀佛名號的菩薩。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馬鳴、龍樹、世親三人,也都被稱為菩薩。以上的許多菩薩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薩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馬頭明王、大元帥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門天、廣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羅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寶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屬部」神將:葯師十二神將、般若守護十六善神、普賢十羅剎女、十六羅……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許多鬼神,各有專司,或為佛教的護法,或賜人福樂,或服侍於天界等不一,他(她)們有的廣受佛教徒敬拜。單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薩、神、鬼等的數目,便多至兩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釋迦牟尼佛當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灣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廟,還供有關公、媽祖、呂純陽、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張天師、太上老君……等與道教及民間信仰有關的神明,讓人膜拜。這些塑像原與佛教無關,但為了適應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經濟收入起見,有些佛教寺廟也竟樂此不疲。

G. 請問果緣法師開示的那麼好,怎麼有人這么說他呢我不懂。

我堅決挺「熱心網友」的答案,果緣法師真的太門外漢了。

  1. 他真的不明白佛教在講什麼:他把佛教扣上地藏王,觀世音的頭銜,豎起神秘主義的大旗就認為是在講佛教,這太表面了,佛教的精髓絕不是流於表面的形象信仰。

  2. 他確實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佛法:引用一些佛教的寓言傳說,談一些孝道就當做佛教的真諦,釋迦佛祖在世估計也會把鼻子氣歪的(比喻)。

  3. 他真的不是佛教徒:三妻四妾這都可以原諒,最要命的是他宣揚的那些神神鬼鬼的東西,扯的實在太離譜了,連剛剛入門的居士都是沒辦法比的。

  4. 真誠的評價:果緣法師如果是一名佛教方面的「說書先生」,勸人向善,謀個職業,實至名歸,他做不錯。如果把他劃歸到佛教徒中,他的那些言論和佛教八竿子打不著。

我知道我說的有點「過激」,先別忙著批評我,你自己稍微研究一下佛法你就會明白,果緣法師確實是把好東西給糟蹋了。

H. 信佛到底是好還是壞我媽現在和東北一個自稱是觀音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的姓張的女的修行,現在走火入魔了

信佛決定是好事。
若是某人自稱是佛菩薩再來,定是邪魔外道。
當真是佛菩薩乘願再來,身份一破,立刻往生。往昔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在世時,有人在夢中見觀世音菩薩,得知印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便往見印光大師,說此事,卻被印光祖師當面斥責,印祖去世後,該人才再說起此事。由此可見何為真,何為假。類似的公案還有寒山、拾得和豐干大師的故事,很多。
你母親現在和這張姓女子親近,你若是直接反對,依常人的脾氣秉性,恐怕她難以相信,還要認為是你障礙她修行。因此,要依靠善巧方便的法子才好。你或可請真正的法師與你母親講此事,或是請她看些大德講解的如何是正信的佛教的書或光碟(聖嚴法師、凈空法師次方面的),不要硬行說服才好。
阿彌陀佛。願佛菩薩加持。

I. 中國第一高僧,活到了120歲,死前留下一個字,有人參透了嗎

引言

佛教是當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國際上有著較為廣泛的影響力。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相對比較溫和,主要在亞洲地區流行,宣揚的思想也都是勸人向善積極友好的,因此佛教自從傳入中國之後很快便在中原流行起來,並形成了儒釋道三足鼎立的局面。

不得不承認的是,佛教相對於其他教派而言是比較進步的,處於相對高級的發展階段。這一論點是由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自然辯證法》中提出來的,在他的論述中佛教徒已經通過佛教經典具備了初具規模的辯證思維,這一點上是值得肯定的。馬克思與恩格斯雖然信奉唯物主義,但在辯證法觀點上他們卻首次贊揚了佛教信徒。除此之外馬克思也曾在和他友人聊天時提過《佛陀的宗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籍,幫助他進一步了解佛教的歷史,使德國成為西方國家第一個了解佛教教義並贊同佛教的國家,打破了基督教壟斷的局面。

結語

新中國成立之後,虛雲法師被眾人推薦任職中國佛教協會首席發起人,並於1954年被推薦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變得十分安寧,虛雲再一次回到自己年輕時修行佛法的地方,每天誦讀經典修煉身心,最終於1959年10月13日圓寂,世壽一百二十。虛雲法師在死前留下了一個字,至今無人參透,這個字便是他生前在寺廟正門上寫的「戒」。戒這個字在我們的認知指的是防備,比如說戒備、戒嚴等等,但在佛教範圍內指的是禁止做的事情,比如說戒律戒條等等,虛雲法師留下來的這個字究竟表示什麼意思,至今仍然有很多解釋,相信沒有達到他的那個境界不會有人參透,不知道後人會不會能夠理解呢?

J. 雲南雞足山是有一位高僧嗎

你這應該是聽說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大伽葉尊者入定雞足山的故事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傳。
根據早期的經典記載,包括一切有部律(Sravastavadian Vinaya)和天業譬喻(Divyāvadāna)等都說,大迦葉尊者現今仍然入定於印度的雞足山(Kukku6a p2da giri)內,他要護持佛陀的衣缽,等待彌勒菩薩誕生於婆娑世界,才將衣缽傳承給他。
但是我們中國人相信它在大陸的雲南省。然而在十九世紀時,一些考古學家依據義凈、法顯、玄奘大師等的著述,引據雞足山的地理位置,應該是在離菩提伽耶東北邊的三十二公里處,或那爛陀寺南方六十四公里的地方。
印度的雞足山自佛經中就有記載,已經兩千多年了。至於雲南的雞足山,明朝前叫九曲山,或九重岩山,至明朝李元陽由九曲山,見一山聳出,平頂向南;餘三方各有山一支,如頂上之三足,故稱雞足山。我們考究李元陽這個人(1497~1580年),字仁甫、號中溪,白族,雲南大理人。明朝官員、學者,可以說雲南雞足山名稱在明朝開始延用,也就五百多年。
因此,這位高僧就是大伽葉,但不是在雲南的雞足山,而是在印度的雞足山。

熱點內容
烏蘇法院拍 發布:2025-01-24 11:22:13 瀏覽:185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24 11:02:50 瀏覽:170
房屋銷售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4 10:00:06 瀏覽:139
中級會計2013經濟法考試題 發布:2025-01-24 09:59:23 瀏覽: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現在 發布:2025-01-24 09:54:12 瀏覽:685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