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趣圖
1. 道德漫畫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3%FD%C8%CB%C2%FE%BB%AD
http://tieba..com/f?kz=642710015
這個你看一下,關於尊老專的屬
2.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道德的含義及其特徵是什麼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道德的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3. 老子所指的道德指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奇書,老子所著《道德經》曾被做出過無數種解讀。有人認為本書是一本兵書,其中說盡了各種行軍打仗及詭譎變化之事;有人認為本書是一本治國之書,其中內容多離不開君王和臣民,更是將為國、為家作為最終的政治理想;也有人認為,這本書是一本純粹的哲學作品,老子第一次為「道」賦予了超越的屬性,從而使其成為「軸心時代」的東方代表人物。古往今來各家各派的名士對《道德經》一書做出過註解,雖然其出發點和落腳點不盡相同,但彼此始終不離二字,即《道德經》的最核心——「道德」。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體指什麼?
老子
唐玄宗在《御制道德真經疏》中曾講到:「《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此觀點,作為中國古代皇王社會對《道德經》一書的至高評價,一直影響了幾千年來人們對《道德經》的理解。畢竟,唯有對治家理國有實際作用的作品,才有可能具有流傳萬世的意義。也正因為此,人們對這一傳世之作的理解往往容易禁錮於「人」的概念上,所有的解讀都必定是出於人世的價值和判斷。而「道」本身所有具有的生化性和超越性,其實是「無情」的,是表現為「天地不仁」的。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體指什麼?
道德經
那麼,若想要理解「道德」二字的真意,一則要跳脫人們在世俗生活中具有強烈認知的儒家忠孝節義的價值觀點,回歸到老子從氣數將盡的周王朝的時代背景下去認知,由此才會更加明白老子作此書的真正意圖所在;二則更要脫離我們當下的語言環境,把「道德」二字與日常中所涉及到的個人品質相剝離,從「道」和「德」之內在與外顯的層面去理解老子對整個宇宙世界的認知,而非僅僅只是對人類社會的敘說,否則就極容易把《道德經》對整個生命體的關注降低到以人為主的高度上。
由此,首先要著重強調「道」的屬性。老子在《道德經》25章中第一次為「道」下了定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在老子的概念中,「道」不再單純地是人們行走的道路,也不僅僅是我們如今所理解的萬物運行的規律,而是在天地誕生之前就存在的某種事物,或者稱為某種具有氤氳、混沌屬性的狀態,是在人類對其有認識之前就已經亘古存在的。在天地萬物中,道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是生化一切的本源,又是寓於萬物之中的本性,同時還是生老病死之周而復始的本質。「道」效法的是「自然」,並非我們常說的大自然,而是萬事萬物的自我之本然。在道家的思想觀念中,只有一切事物都按照自我的規則運行,才是世界「周行而不殆」地運轉的內在驅動力。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體指什麼?
道法自然
「道」雖然並不是一種有形有相的事物,但萬物所具有的道性是共通的。如果在塵世的范圍內來闡述的話就會發現,萬物在同一道性的生化作用下,則會表現了出了萬千種不同的情態。而萬物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表現或存在方式,即是道家所謂的「德」。「道」是「德」的內在屬性,「德」是「道」的外在體現。但同時,「道」與「德」又是不可分離的,二者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能夠觸及的物質世界。所以蘇子在那篇著名的《赤壁賦》中寫道:「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此「造物者」,即是「道」也;此聲色之屬,即是「德」也。
從「道」的虛空到「德」的實有,中間起到連接作用的便是道家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陰陽與五行。「道」的存在,是以陰陽的方式來運化萬物。《易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整個世界存在的方式正是以陰陽的互相生化為基礎的;「德」的彰顯,是以五行的概念來昭類萬物。金木水火土,並非實指構成世界的五種基本要素,而是從萬物各自屬性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相生相剋的道理。正是因為有生有克,所以才能保持彼此之間的平衡狀態,不會使世界走向「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的極端。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體指什麼?
乾坤八卦
所以,在道家的理解中,「道」是形而上的超越,「德」是形而下的展現。在這里提到的「形而上」與「形而下」又與中學課本中所講到的觀點有所不同。顧名思義,形之上下的概念是建立在萬物固有的形態之上的。從「形而上」方面去探討萬物本我屬性後的真諦,是所有宗教與思想致力於的終極命題;從「形而下」方面去鑽研萬物的具體構成,是所有實踐與技術致力於去深化的歷史使命。以此可知,所謂「科學」,乃是一科之學問,而非僅僅只是指實踐科目的「形而下」。若以「形而下」去驗證、去懷疑甚至去否定「形而上」,便等於是以人們自我的已知去判斷超越形骸的本真是否正確,這無疑是犯了學問上的大忌。南華真人有言:「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在「道」的層面去看這些是是非非的辯解,真乃是貽笑大方之說。
明辨了「道德」二字的實際含義是什麼,也就不難理解《道德經》一書的用意,自然就不會把本書當成是各種方術之流了。「術乃道之末」,老子正是因為看到了人們用盡術數才使天下大亂,所以作書以明其中道理,希望後來者們可以超越彼此之間的不同,從而使天下臻於「玄同」的大境界。聖人之心,可悲可嘆哉!
4. 道德的特點
「道」指的是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大自然的次序關系,這個很容易理解,春種秋收,這就是道;蘋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陽升起,晚上月亮出來,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那就要隨順大自然的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去做人做事,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愛兒女,這就叫德;兒女孝順父母,也叫德;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也是德。
「道德」這兩個字最早連起來用,見於荀子著的《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從此人們就一直沿用下來,什麼意思呢?那就是做人做事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道德代表了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用以衡量人們行為是否正當合理,與法律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道德一般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礎上的,沒有信仰為基礎的道德,是很脆弱的,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不堪一擊。比如,孝順父母這一條,就是隨順人的本性,就是道德,無論儒釋道哪家,首先都是講孝道,孝道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你孝順父母,就是道德;不孝順父母,就是違背道德。現在很多人不相信道德,就是因為缺乏信仰,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迷惑茫然、浮躁不安。
我們平日經常說的「良心」,也是一種道德,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本性其實都是善的,所以我們做善事的時候,就會感覺很舒服,很喜悅,就是因為順應了我們的自然本性:做惡事的時候,就會感到不安,做賊心虛,就是因為違背了我們的本性,這叫不道德。
5. 求啊!!!!學英雄,做有道德的人 手抄報
學英雄少年做有道德的人
做人要講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服務集體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時期的道德是什麼?以什麼為標桿?那就是胡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做到「八榮」要求就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八恥」言 行的人就是缺德的人,是可恥的人。人是軀體和心靈組合而成的,沒有精神,沒有道德,沒有榮辱是非的人是一個殘缺的人。
在這次地震中, 林浩 同學一人救了好幾個小同學呢!他真是我們的小英雄!我們要學習他堅強勇敢,捨己救人的可貴精神,學習他的團結互助的可貴精神,走一條自強不息的人生道。
有道德的人應該是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公民 基本的道德規范,這是我們日常行為的准則,也是我們這一代的人的基本要求。做到八榮、家榮、校榮、國榮,「八榮」是我們生存發展,開拓創新的生命的基本。
但在社會和校園里,我們也看到一些與「八榮」相背的現象:如有的人自私自利,損壞公物,侵害他人利益;有人把 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有人思想混亂不思進取;有人頂撞教師,打罵同學;有人說謊造假欺騙家長;有人幸災樂禍,無事生非,惟恐班級、宿舍不亂。各種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盡管是極個別,但嚴重損壞了上海的形象。是堅決不能讓其存在下去的。
學校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窗口,是神聖的,崇尚科學文明的地方,應該首先做到「八榮八恥」。抵制「八恥」充分體現中華文明,做到四個注重:
一、「以民為本」,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
二、注重自強不息,不斷革故鼎新;
三、注重社會和諧,強調團結互助;
四、親仁善鄰,講求和 睦相處。
作為英雄少年的我們要樹立文明美好的形象,讓家長放心,社會滿意,不斷進步,立志成才,就必須弘揚民族精神,樹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人人都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光榮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6. 搞笑GIF趣圖:我是誰我怎麼了,我在哪裡我頭上這
我是誰我怎麼了,我在哪裡我頭上這是個什麼東西
7. 歷史趣圖第10期:古人九種境界楷模,你能達到哪一種
1、學者不欲學聖人則已,若欲學之,須(當作非)熟玩聖人之氣象不可
9、境界有高下。人生為血肉之軀,但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大特點,就是人有一定的境界,這就叫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升華就是道德境界。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對人生的超越,是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
8. 我國傳統道德包括哪些
我國傳統道德即中華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
一、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系,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展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二、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注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准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系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朴性的重要表現。
四、精忠報國
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升華,由此也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禮」的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體秩序對個體的意義,要求個體服從並服務於整體。因而奉公就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從整體。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這種「公」的精神培育是強化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
六、修己慎獨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論的傳統,使得中國倫理道德,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建立在對人性尊嚴的強調與期待上。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系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七、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系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以義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華為「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這種道德觀念是鼓舞志士仁人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地獻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輝寫照。
八、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對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應有的品德,因為無「廉」則不「潔」,無「廉」則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捨之間,取道義,舍邪心,嚴格自我約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儉廉政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也是中國人共有的美德。
九、篤實寬厚
中國傳統道德崇尚質朴、樸素的精神。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以「實」為標准,反對虛偽虛妄。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以「實」為價值標準的規范和美德。如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實在等等,形成崇尚實干,反對空談的務實精神和實踐精神。在待人接物上,中華民族一向以寬厚為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寬厚的道德人格來打動別人,達到任我溝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寬容大度,寬宏大量,忠厚長者等道德評價,都是中華民族寬厚品德的體現。
十、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則方面的毅力。中國人十分重視「力行」的美德。中國文化認為,人格的完善,社會的進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於行。「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正是這種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華民族在各種險惡的環境中能夠化險為夷,自強不息,不斷前進。
9. 提供兩個關於道德情操的小故事
桔化為枳�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講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故事說:某年,春秋時齊國的相國晏嬰出使楚國,楚王挖空心思,想了許多詭計想讓晏嬰出醜,都沒有得逞。�
這天,楚王設宴招待晏嬰。當賓主酒都喝得有幾分醉意的時候,只見兩個小吏綁著一名犯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故作驚奇地站起來問道: "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小吏稟報說: "他是齊國人,作賊的。"楚王轉過頭來譏諷地對晏嬰說: "哦,齊國人。你們齊國人都慣於偷東西嗎?"�
晏嬰聞言起身,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我曾經聽說過,桔樹生長在淮南,就能結出桔子;移植到淮北,就會長成枳實,葉子雖說相似,但兩者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水土不同。這個人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成為盜賊,恐怕也是楚國的水土使這人變成這個樣子的吧?"�
楚王吃了虧,瞪著眼,默不作聲,認識到自己不是晏嬰的對手了。�
這個故事表現了晏嬰的機智雄辯,不過,客觀環境、條件對人們的道德觀念、善惡標准也確實是有一定影響的。看不到這種影響作用,就不能理解道德觀念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度的差異性和善惡標準的相對性。當然,過分誇大這種影響作用,也是會流於偏頗的。�
孟母擇鄰�
孟子的母親十分注重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影響作用,孟子小時候,孟母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後遷居三次。�
據說,孟母起初帶著年幼的孟軻,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軻看見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學著玩。孟母見了,說: '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不合適!"很快把家搬到了一個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軻看見商人們自吹自誇地賣東西賺錢,覺得很有趣,便又學著玩。孟母看在眼裡,心裡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這里也不合適。"於是,她又尋找遷居的合適地方,很快將家搬到了靠近學堂的地方。在這里,孟軻不久就開始學習禮節,提出上學的請求了。孟母這才高興地說: "這里才是適宜我兒居住的地方。"於是,便在這里住了下來。�
後來,孟子果然未負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學者和思想家。�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 劉鶚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 呂坤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 陶鑄
常求有利別人,不求有利自己。 —— 謝覺哉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 —— 列夫·托爾斯泰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將摧毀利己主義。 —— 海涅
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 布萊希特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孔丘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蕭楚女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 徐瑋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 吉鴻昌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 —— 吳玉章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 奧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 歌德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備。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 車爾尼雪夫斯基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 愛因斯坦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 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