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立法
A. 曾,左,李的 中體西用 與洪仁軒的 資政新篇 中的主張有何異同
"中體"即政治體制還是中央集權,"西用"即軍事和經濟上向西方人稍微學習一點
資政新篇則確立了完善的產權、法權制度,可以算是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立法```而且這本書裡面還有反對封建迷信的內容``實際上也上對"天王"的一種否定```
B. 《資政新篇》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呢
作者:洪仁玕
主要內容是:政治上強調「設法用人」。「設法」也即制定法律、制度,反對結黨聯盟,加強中央統一領導;提出了一些帶有民主色彩的措施:一、一人犯法一人當,不應涉及家屬子女,家屬只有在同案犯罪的情況下才可逮捕治罪;否則應善視撫慰。二、罪行不同,應分別對待;服刑期滿應予釋放,以利改過自新。三、死罪必須公布罪行及行刑日期,以教育群眾。較之封建刑律中株連九族等刑法,是一大進步。所謂「用人」,即要做到人盡其用,賞罰嚴明,延攬人才,廣采意見,鼓勵人人奮力上進。同時反對私門請謁及依恃父兄朋友權勢,鑽營仕途,發現此類情事,立即審實革職,二罪俱罰。洪仁玕還主張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創辦報紙,設立意見箱,在各省設立新聞官,搜集新聞,供天王參酌,以使中央在聽取眾人意見的基礎上,能夠「明決斷」。他提出護國,必須除奸保良。認為用人不當,足以壞法;設法不當,足以害人。只有二者兼顧,才能「權歸於一」。經濟上,主張效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交通運輸事業,製造火輪車、火船、汽船,以堅固輕捷為妙;發展製造、開采、冶煉業,業主享有專利,國家予以保護,凡金、銀、銅、鐵、錫等礦物,探出者受賞,並允其招民開采;發展金融、郵政事業,國家設立郵亭,傳遞朝廷文書,民間可辦書信館,以通各色家信,並准許私人創辦銀行。文化教育上主張開辦學館,學習西方科學知識,凡輪船、火車、鍾表等等「正正堂堂之技」,必須學習;認為文化遺產並非一無可取,但反對驕奢之習。社會改革上,嚴禁鴉片,取締迷信,禁止溺嬰和蓄奴,興辦醫院、跛盲聾啞院、鰥寡孤獨院、育嬰堂等社會福利事業。外交上,反對閉關態度,主張同資本主義國家自由通商,進行文化交流,但外國人不得觸犯太平天國的國法,不得干涉天國內政。總之,《資政新篇》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本主義建設方案,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但它不是農民戰爭實踐的產物,僅代表少數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影響的知識分子對社會發展的規劃,因此未提及農民迫切要求的土地問題;同時,正當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提出的這個建設方案,卻絲毫未涉及抗擊外國侵略的問題,這是《資政新篇》的兩個主要缺點。對上述各項改革主張,洪秀全均表同意,僅對個別條款持保留態度。只是由於太平天國本身不具備實施資本主義建設方案的階級基礎和社會條件,加以戰爭環境的限制,故未能實行。
C. 歷史上「太平天國」的洪仁玕的「玕」念什麼音
洪仁玕的「玕」讀【gān】
解釋:玕是一個漢字,玕,琅玕也,就是像珠子一樣的美石。
(3)洪仁玕立法擴展閱讀: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廣東花縣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為軍師、干王,一度總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撫沈葆楨捕殺。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較廣的一位,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具有發展資本主義主張的政治綱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在《資政新篇》中,洪仁玕把他的政治主張分為」設法用人」兩個方面。
「用人」方面,他提出「用人察失」,「禁朋黨之弊」,主要是針對當時太天平國在內訌之後上下離心、信仰崩潰、信心渙散而言,意在加強中央領導權。
「設法」方面,他提出「以風風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種方法,主張「自上化之」,革除腐敗,而著重立法,並舉英、美、法等國為例,要求學習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科學技術,走富國強兵之路。
D. 太平天國領袖洪仁軒提出的強國主張是什麼
1(1)政治方面。洪仁軒主張「權歸於一」,加強中央集權的統一地位,王、侯
不得各自為政,又主張給地方以相應的自治權,加強地方管理。同時給民眾一定的
議政、參政和施政和的權力。這實際上是要求改革傳統的封建專制制度,將中央集
權、地方自治與民眾議政結合起來,形成「上下情通」的政權機構。他具體建議道:
設鄉官鄉兵及錢糧稅務所以發揮地方自治作用,設新聞館,給民眾議政的途徑,對
國家公職人員實行考核,以提高工作效率。
(2)經濟方面。洪仁軒主張發展交通事業,興辦鐵路、公路及郵政,鼓勵興辦
金融事業。開設銀行,發行紙幣,興辦保障。他還主張以保障專利為手段,鼓勵科
技發明,若仿造別人創作之物,則「罪而罰之」。《資政新篇》允許個人開廠采礦,
將太平天國前期的「公有制」變為「私有制」,是符合歷史發展進程的。這些措施
也有力地否定了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
(3)文化教化、社會福利方面。洪仁軒嚴厲禁止買賣人口、溺嬰、蓄養奴婢、
賣淫、纏足、建廟宇寺觀、吃鴉片、斗雞等封建陋習。他鼓勵社會現代文明事業的
發展,對設學校、辦報紙、開辦醫院、辦慈善事業給予獎勵。這一切均有利於社會
生產力的解放,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4)對外關系方面。洪仁軒主張國與國之間平等往來,自由通商。他反對外國
干涉中國內政,反對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但對為天國獻策、有技藝的外國人
則持歡迎態度,洪仁軒的對外政策,反映了其開放的一面,但不能否認也有對外國
傳教士抱有幻想的一面。
總之,洪仁軒「革故鼎新」以立法原則,確實包含了變封建主義為資本主義的
內容。
2師夷長技以制夷
3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社會的政治生活、經濟狀況各方面都有重大變化,中國該向何處去?這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時代課題。為了拯救國家,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為代表的維新派發起了變法維新運動。他們為了給變法維新尋求理論上的支持,一方面致力於中國傳統思想的重鑄與改造,另一方面第一次吸收西方的人道主義、天賦人權論、進化論等思想。在與守舊派的斗爭中,維新派的啟蒙思想家們認識到社會的改造首先是對人的改造,只有首先深刻地理解人的本質,了解新時代所需要的新人格,才能更好地推動變法維新,推動中國的進步。因而,此時的思想焦點就集中在批判舊的人學觀、對人的重新發現上面,於是建立新的人學觀成為哲學變革的主調。康有為、譚嗣同、嚴復、梁啟超等啟蒙思想家把握住時代的脈博,對人學觀念的變革都各自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的思想前後相繼,構成近代新人學觀發展的基本線索。
E. 為了施行德化,洪仁玕強調對廣大群眾要"____,而後齊以國法".
1、為了施行德化,洪仁玕強調對廣大群眾要"先教以天條,而後齊以國法"。
2、洪仁玕提出"德化於前,刑罰於後"的原則,反對不教而誅,主張"教、法兼行"。
3、金世宗認為"賞罰不濫,即是寬政"。
4、龔自珍認為,腐朽的科舉制度是造成清朝官僚集團庸碌無能的一個重要原因
5、金世宗大力整飭吏治,其選錄官吏的具體辦法有三:一是考試,二是令監察官員和各級官吏舉薦,三是吏部考核業績,以決升貶
6、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根本大法。
7、我國明清之際,論述法律問題最多,涉及面最廣的啟蒙思想家是王夫之。
8、耶律楚材的《便宜一十八事》和《陳時務十策》,實際上成為當時立法的指導原則。
9、黃宗羲對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提出了批判。
F. 洪仁玕被稱為什麼王,在太平天國運動中
洪仁軒被稱為干王,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領導人物和決策者。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廣東花縣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為軍師、干王,一度總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撫沈葆楨捕殺。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較廣的一位,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具有發展資本主義主張的政治綱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洪仁玕,小名謙益,號吉甫,廣東花縣(今屬廣州市)官祿熻村人,是洪秀全的族弟,自幼喜讀經史、天文歷數,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後以教村塾為生。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洪仁玕洗禮入教。洪秀全「出遊天下」宣傳教義時,洪仁玕的家人不許他同行,未得同去,後在清遠一帶任塾師。一面教書,一面宣傳教義,發展教徒。洪秀全與馮雲山在廣西桂平籌劃起義時,洪仁玕在清遠,沒有參加。金田起義後,洪秀全駐軍江口墟。洪仁玕率50人西上至潯州,太平軍已移營,洪仁玕雖多次謀求去桂,都未成功。後來,洪、馮兩姓族人在清兵圍捕下在谷嶺起義,洪仁玕趕到時事已失敗。他被鄉人捉住,掙脫繩索逃亡,於咸豐二年(1852年)四月到達香港。
在香港,他結識瑞典巴色會教士韓山文(Hamburg theodore),受洗入教,韓山文死後,他任倫敦佈道師,學習天文,留心西方文化,通過學習,洪仁玕的思想認識達到了新的飛躍,他再也不是過去那個僅有農民意識的人,他已成為具有近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在他腦海里,已經逐漸形成一個用發展資本主義來改造中國的方案,這就是日後他的《資政新篇》的由來。咸豐八年,他離香港北上,於咸豐九年三月二十日(1859年4月22日)到達天京。這時正值天京內訌之後,早期的領袖或戰死沙場,或在內訌中被戮,翼王石達開又率兵出走,天王洪秀全猜忌異姓,朝中無人。天王倚重洪仁玕,不出一月,累累加封而至「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干王」,命他總理朝政。
洪仁玕受天王重用,很想有所作為。根據他對世界大勢、西方文明的了解,寫了一部《資政新篇》,進呈天王,主張接受西方文明,走西方強國富民之路。經天王批准刊行,成為天國後期的政治綱領和珍貴典籍。
在《資政新篇》中,洪仁玕把他的政治主張分為「設法」、「用人」兩個方面。「用人」方面,他提出「用人察失」,「禁朋黨之弊」,主要是針對當時太天平國在內訌之後上下離心、信仰崩潰、信心渙散而言,意在加強中央領導權。「設法」方面,他提出「以風風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種方法,主張「自上化之」,革除腐敗,而著重立法,並舉英、美、法等國為例,要求學習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科學技術,走富國強兵之路。此外,還列舉了二十八條應興應革事項,包括發展交通、辦理郵政、開采礦藏,興辦水利,獎勵製造,開辦銀行與保險,普設鄉官鄉兵,設立新聞官,建立公庫和稅務機關,嚴禁貪污,發展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獎勵慈善事業,禁止迷信,禁止飲酒及吸黃煙、鴉片,禁止溺嬰、買賣人口及使用奴婢等。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在不幹涉內政的前提下允許外國牧師和科技人員來中國工作。他甚至提出:「萬方來朝,四夷賓服及狄戎蠻鬼子,一切輕污之字,皆不必說也。蓋輕污字樣是口角取勝之事,不是經綸實際,且招禍也。」可以說,他是當時(不僅僅是太平天國,也是整個中國)最為了解西方、了解世界,開明、務實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一。洪秀全在多數條文下,都批示「此策是也」,命令「遵刻頒行」。但由於社會條件未趨成熟,又處在敵我對峙的戰爭狀態而不可能付諸實行,只為後人留下了一部珍貴的典籍。 洪仁玕又撰《頒新政喧諭》,《克敵誘惑論》,《兵要四則》等文,合刊為《干王洪寶制》。
在進入天京前,洪仁玕從未接觸過軍事,但干王、天朝精忠軍師的重任,卻使他成為太平天國後期軍事的主要策劃者。他到達天京時,正值長江上游軍事吃緊,湘軍統帥曾國藩、胡林翼正凱覦安慶,清欽差大臣和春、幫辦軍務張國梁統率的江南大營又以長牆、深濠圍困天京,形勢危殆。洪仁玕認為在此情勢下,「必向湖杭虛處力圍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遠去,即行返旆自救,必獲捷報。」忠王李秀成用此計,與堂弟、左軍主將李世賢分攻杭州、湖州。江南大營果然分兵回救,諸將遂破江南大營,立解天京之圍。
閏三月二十一日,洪仁玕又提議東進攻取長江下游的蘇州、常州一帶,然後回師西征,兩路大軍分由長江南北兩岸進軍,合取湖北,以穩定大局。四、五月間,太平軍佔領蘇、常。八月,開始西征,初期進展順利,但由於主帥陳玉成、李秀成決心不足,打到武漢外圍後先後自動撤退,西征功敗垂成。十月,洪仁玕在香港時的故交、中國第一個在美國大學畢業的留學生容閎到南京拜訪洪,提出聘用各部行政顧問、創辦銀行、設立實業學校和陸、海軍學校、建設一支良好軍隊等多項建議,洪仁玕表示贊同,但謂尚需與在外統兵者協議才可實行。容閎失望離去。
在修訂天國歷法、改革考試制度、辦理外交事宜等方面,洪仁玕也作了重要貢獻。
咸豐十一年(1861)一月,洪仁玕率軍自南京出發,圖解安慶之圍。四月間,在安徽境內與清軍多次交戰,均失利,退守桐城。旋迴南京,因安慶失陷被革職,不久復職。同治元年(1862)上半年,洪秀全因某事對洪仁玕不滿,令其將所掌外交事務移交章王林紹璋。此時洪的權力已大不如前。五月,他率軍赴援安徽寧國府(今宣城縣),屢戰不勝,寧國陷落。同治二年,洪仁玕受洪秀全顧命,扶助幼天王洪天貴。年底,奉命出南京,催兵解南京之圍,但各處軍隊多不應命。同治三年四月,洪仁玕集合數處駐軍,駐安徽廣德州(今德縣)。六月十六(7月19日),南京陷落,幼天王出城南走,洪迎入廣德,旋隨幼天王往湖州(今吳興縣)附堵王黃文金。幼天王仍以洪仁玕為軍師。洪仁玕與黃文金籌議放棄湖州,赴江西會合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等軍,西上湖北,會合扶王陳得才大軍,擾荊襄,取西安。七月二十七日,洪仁玕、黃文金等棄湖州西上,二十八日到達廣德,轉走浙江昌化縣。時侍王等軍已南下,消息隔絕。八月初五日,黃文金在昌化病死,軍心漸散。洪奉幼天王南走,九月初九日到達江西石城縣,當晚被清軍席寶田部追襲,全軍驚散,洪仁玕被捕,幼天王亦於九月二十五日被執。洪仁玕被捕後作自述,表示當取法文天祥,為太平天國盡忠。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十九日,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沖出重圍時被執。幼天王南走,洪仁玕迎入廣德。此後,他與堵王黃文金等奉幼天王迤邐於湖州及江西建昌、撫州,安徽寧國,浙江昌化等地,一路為清兵追擊。十月二十五日,與幼天王同時被俘 。十一月二十三日,洪仁玕就義於南昌。
G. 簡述《資政新篇》的歷史地位及局限性
歷史地位
《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或者說是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綱領。政治上,它主張「以法治國」、輿論監督和直接選舉政府官員,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經濟上,它鼓勵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提倡保險事業。文化思想上,它反對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張自由往來、平等互利。
局限性
《資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強侵略中國,反映作者認識的模糊;未將發展資本主義與消滅封建制度聯系起來,未將其提出的政治綱領與太平天國的現實斗爭聯系起來。
雖然在太平天國其間產生但並不是農民階級的產物,缺乏實踐的社會、經濟、思想和階級條件,加之戰爭環境的影響,最終未能實施。
(7)洪仁玕立法擴展閱讀:
《資政新篇》中體現了鮮明的資本主義特色和先進的近代觀念,其思想來源可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一是作者洪仁玕自身的交友對象。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列舉了他交友的23名西方人士,大多是著作等身的飽學之士。
而洪仁玕自身也在1853年從牧師領洗,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基督徒,期間他接觸了大量的西方思想、知識及傳教士獨特的「基督教文明觀」,這些都為他的《資政新篇》打上了鮮明的「基督教現代化」的烙印,是《資政新篇》內容與思想的核心來源。
二是作者洪仁玕流亡香港的經歷。1853年,洪仁玕到達了當時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他親身接觸了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的政治、司法制度、西方資本主義下的社會經濟情形以及偏「西方化」的文化生活。
在這個大環境下,洪仁玕對西方的社會制度、文化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與理解,為後來《資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構想提供了一個模板,很多香港的制度、管理方式都在《資政新篇》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如《資政新篇》中對於各項制度乃至官職的設定都有當時香港的影子。
三是當時相關的一些文獻資料。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都有機會通過傳教士接觸到1811年後傳教士所出的中文書籍與報刊,還廣泛接觸了國內出版的相關書刊,這些書刊都為洪仁玕編寫《資政新篇》提供了思想來源。資政新篇中的用人察失思想、專利思想就有參考、借用當時書刊的痕跡。
H. 《資政新篇》特別有名的一本書,它的歷史地位及局限性是什麼
歷史地位
《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或者說是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綱領。政治上,它主張「以法治國」、輿論監督和直接選舉政府官員,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經濟上,它鼓勵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提倡保險事業。文化思想上,它反對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張自由往來、平等互利。
局限性
《資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強侵略中國,反映作者認識的模糊;未將發展資本主義與消滅封建制度聯系起來,未將其提出的政治綱領與太平天國的現實斗爭聯系起來。
雖然在太平天國其間產生但並不是農民階級的產物,缺乏實踐的社會、經濟、思想和階級條件,加之戰爭環境的影響,最終未能實施。
(8)洪仁玕立法擴展閱讀:
《資政新篇》中體現了鮮明的資本主義特色和先進的近代觀念,其思想來源可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一是作者洪仁玕自身的交友對象。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列舉了他交友的23名西方人士,大多是著作等身的飽學之士。
而洪仁玕自身也在1853年從牧師領洗,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基督徒,期間他接觸了大量的西方思想、知識及傳教士獨特的「基督教文明觀」,這些都為他的《資政新篇》打上了鮮明的「基督教現代化」的烙印,是《資政新篇》內容與思想的核心來源。
二是作者洪仁玕流亡香港的經歷。1853年,洪仁玕到達了當時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他親身接觸了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的政治、司法制度、西方資本主義下的社會經濟情形以及偏「西方化」的文化生活。
在這個大環境下,洪仁玕對西方的社會制度、文化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與理解,為後來《資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構想提供了一個模板,很多香港的制度、管理方式都在《資政新篇》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如《資政新篇》中對於各項制度乃至官職的設定都有當時香港的影子。
三是當時相關的一些文獻資料。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都有機會通過傳教士接觸到1811年後傳教士所出的中文書籍與報刊,還廣泛接觸了國內出版的相關書刊,這些書刊都為洪仁玕編寫《資政新篇》提供了思想來源。資政新篇中的用人察失思想、專利思想就有參考、借用當時書刊的痕跡。
I. 洪仁玕資政新篇的內容
《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擔任軍師初時上奏天王洪秀全陳述他向西方學習草擬的建國方案。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個族弟,在洪秀全創「拜上帝會」的時候,他就積極參加,隨同洪秀全做宣傳工作。他於太平天國後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為干王,任命他為軍師,「總理朝政」。他一躍成為太平天國的第二號人物。他接受了這個任務之後,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稱為《資政新篇》。這是他的一篇施政綱領, 倡導向西方學習,進行經濟、政治和文化改革。
政治方面,主張統一政令,以法治國;各省設新聞官,聽取社會輿論,設投票箱,由公眾選舉官吏。
經濟方面,主張學習西方,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興辦保險事業等。
文教方面,反對迷信,提倡興辦學校,醫院和慈善機構;嚴禁買賣人口和吸食鴉片。
外交方面,主張同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來,但不準外國干涉中國內政。
「審勢」、「立法」的思想
洪仁玕
洪仁玕
《資政新篇》首先提出「審勢」、「立法」的思想,詳細闡述了當時西方國家的歷史和現狀,指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是英、美、法,稱贊這幾個國家「技藝精巧,邦法宏深」。介紹英國說:「英吉利,……於今稱為最強之邦,由法善也。」介紹美國說:「花旗邦即米利堅,……邦長五年一任,限以俸祿,任滿則養尊處優,各省再舉。有事各省總目公議,……以多人舉者為賢能也。以多議者為公也。」介紹法國說:「佛蘭西邦,……各邦技藝,多始於此。別邦雖精,而佛邦不在其下。」又對德意志、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政治狀況,經濟、歷史和地理等都作了扼要的論述。指出俄羅斯原是落後挨打的國家,自經向西方學習,也強盛起來說:「俄羅斯邦……百餘年前,……屢為英、佛、瑞、羅、日耳曼等國所迫,故遣其長子偽裝凡民,到佛蘭西邦學習邦法,火船技藝,數年回邦,……大興政教,百餘年來,聲威日著,今亦為北方冠冕之邦也。」對日本發展的形勢作出准確的預見說:「日本邦近與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項技藝,以為法則,將來亦必出於巧焉。」
西方國家政教體制的「善法」。
《資政新篇》分析這些西方先進國家和正在興起的國家,不只是看到它們技藝之精,而尤其強調了它們政教體制的「善法」。俄羅斯與日本的興起,就是向西方「學習邦法」,「以為法則」,並非僅師其「火船技藝」的長技。它還指出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昧於大勢,守舊不變,因而國勢衰頹,挨打受欺說:「土耳其邦……不知變能,故邦勢不振,而於丙長年為俄羅斯所侵。」它沉痛地說:正是由於不知變通,中國在世界上也淪為被欺凌的弱國,「不能為東洋之冠冕,暫為失色,良可慨矣!」它大聲疾呼,中國必須認清世界大勢,學俄羅斯、日本的榜樣,吸取土耳其的教訓,「因時制宜」,取法西方各國的「綱常大典」,立法定製,否則「悔之晚矣!」力勸天王洪秀全,「曷不乘此有為之日,奮為中地倡,以頂天父天兄綱常,太平一統江山萬萬年也。」這就是說,要建設一個新的國家,不應當再走中國傳統的老路。而必須學習當時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和科學技術。
因時制宜,審時而行
這篇文章的開頭說:「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其理在於審時度勢與本末強弱耳。然本末之強弱適均,視乎時勢之變通為律。則自今而至後,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國,自國而至萬國,亦無不可行矣。其要在於因時制宜,審時而行而已。」
「因時制宜」四個字是《資政新篇》的總精神,也是這篇文章的理論上的大前提。從總精神出發,這篇文章又泛論了各國的情況和經濟方面的進步,認為西方強國「技藝精巧,國法宏深,宜先許其通商」。也就是說西方有先進的工業文明,所以落後的國家應優先與其交往,向其學習。文章中又提到了一些具體的實例以為證明,例如:「俄羅斯邦……屢為英、佛(法)、瑞、羅、日耳曼等國所迫,故遣其長子偽裝凡民,到佛(法)蘭西邦學習邦法、火船技藝,數年回邦,無人知其為俄之長子也。及歸邦之日,大興政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
教,百餘年來聲威日著。」「暹羅邦近與英邦通商,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買,今亦變為富智之邦矣。」又預言:「日本邦近與花旗邦(美國)通商,得有各項技藝以為法則,將來亦必出於巧焉。」在當時的條件下,能認識到這個程度是很難得的。洪仁玕論及各國情況,就是要點出「因時制宜」的那個「時」字,以見太平天國所處的「時」,這個「時」的主要內容就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實現工業化。這是這篇文章在理論上的小前提。
在這種「時」中,所制的「宜」應該是什麼呢?照上面所說的大小前提推論下來,應該是走工業化的路,推行一些工業化的措施。這是這篇文章的理論結論。這篇文章通篇看起來是一個三段論法。在太平天國的官方文件中,這是一篇大文。
向西方學習的具體措施
《資政新篇》也講了不少向西方學習、推行工業化的具體措施。一個是「興車馬之利,以利輕捷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輪車,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專其利,限滿准他人仿做」。一個是「興舟楫之利,以堅固輕便捷巧為妙。或用火、用氣、用力、用風,任乎智者自創。首創至巧者賞以自專其利,限滿准他人仿做。……若天國興此技,……國內可得無虞,外國可通和好」。一個是「興器皿技藝。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罰之」。一個是「興銀行,……或三四富民共請立,或一人請立,均無不可也」。再一個是「興市鎮公司,立官嚴正,以司工商水陸關稅」。其它還有采礦、發展郵政等具體辦法。其基本的精神是,具體的工業化應該交給民間的商人和能工巧匠自己去做,國家可以提倡和鼓勵,用政治權力保護私人企業的經濟權益和技術專利,並用稅收的辦法予以調節,但不必插手。這是洪仁玕論述工業的特點。
提出由下而上的道路
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向西方學習和實行工業化已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主流。在實行工業化的過程中發生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是由誰來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並不是一個空談,它需要一種新的社會力量來帶動它。有兩種可以走的道路:由下而上的道路和由上而下的道路。這兩種道路在開始的時候好像是相差不遠,但是越走差別就越大。洪仁玕所主張的是由下而上的道路,可以稱為以商帶工。曾國藩在清朝政權下所走的道路是從上而下的道路,可以稱為以政帶工。
J. 在太平天國的農民領袖中,在法律思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_____和_____。
洪仁玕。
(1822年-1864年),廣東花縣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為軍師、干王,一度總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捕殺。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較廣的一位,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具有發展資本主義主張的政治綱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洪仁玕重視「人心公議」,企圖通過「意見箱」和報紙把它提到天王面前,作為施政的參考。這可以認為已經有一些民主的因素,和封建專制的精神背道而馳了。他提倡立法,他說:「綱常倫紀,教養大典,則宜立法以為准焉。」有了法律,則「下有所趨,庶不陷於僻矣」。他所謂「法」究竟指的是什麼?我們認為實際上就是指的資本主義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資政新篇》中所稱贊的和准備施行的革新法制。由什麼人立法呢?他說:「立法之人,必先經磨煉,洞悉天人性情,熟諳各國風教,大小上下,源委重輕,無不瞭然於胸中者,然後推而出之,乃能穩愜人情也。」顯然他所說的「法」與前人不同之處,在於立法者要熟悉當時各國的情況,就是要仿行西方資本主義法制。但是洪仁玕並沒有引進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他所主張的立法者仍是屬於行政系統,並沒有獨立的立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