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政法學院搬遷
㈠ 京校外遷的高校名單
一、被遷出北京的學校13所:
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建於1958年9月,1969年12月由北京遷往安徽省安慶市,後又由安慶市遷到安徽省會合肥市。
2、北京建築工業學院(組建武漢理工大學)。創建於1958年,1969年11月由北京遷往湖南常德市,1971年又遷到湖北省會武漢市,改名為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後為武漢工業大學,組建武漢理工大學。
3、北京輕工業學院(組建北京工商大學、陝西科技大學)。創建於1958年,1970年由北京遷往陝西省咸陽市,改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西北輕工業學院 於2002年改名為陝西科技大學,於2005年遷往西安。
4、北京機械學院(今西安理工大學)。創建於1958年,1969年由北京遷往陝西省西安市,改名為陝西機械學院,後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
5、北京電力學院(今華北電力大學)。創建於1958年,1969年12月由北京遷往河北省邯鄲地區,1970年10月又遷到河北省保定市,改名為華北電力學院。1995年與北京動力經濟學院合並組建華北電力大學。2005年10月,華北電力大學校部由設在保定變更為設在北京,分設保定校區,兩地實行一體化管理。
6、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創建於1958年,1969年底由北京遷往河北省岳城,1973年又遷到河北省邯鄲市,改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1990年搬遷至鄭州,後更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7、北京石油學院(今中國石油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53年9月,1969年11月由北京遷往山東省東營勝利油田,繼而遷入青島市,改名為華東石油學院。後發展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兩個辦學實體組成的中國石油大學。
8、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52年11月,1970年由北京市遷往湖北省江陵市,改名為湖北地質學院,1975年又遷到湖北省武漢市,再改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後發展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兩個辦學實體組成的中國地質大學。
9、北京礦業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09年,1970年5月由北京遷往四川省合山縣,改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78年後遷往江蘇省徐州市,定名為中國礦業學院。 後發展為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兩個辦學實體組成的中國礦業大學。
10、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49年9月,1970年8月由北京遷往陝西省甘泉縣,1971年與延安大學合並,定名為延安大學,1973年4月又遷到河北省涿縣,改名為華北農業大學,1978年遷回北京原址,恢復原名。
11、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今中國農業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52年,1970年6月由北京遷往四川省重慶市北碚區,校名先後改為四川農機學院和重慶農機學院,1975年又遷到河北省邢台市,再改名為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1979年遷回北京市原址辦學,恢復原校名。1985年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並成立中國農業大學。
12、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50年,1969年11月由北京遷往雲南省麗江,1972年4月遷到雲南省下關,1973年4月又遷到雲南省昆明市安寧縣,改名為雲南林學院。1979年遷回北京原址辦學,恢復原校名。
13、北京鐵道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全國重點大學,1909年建立,1970年遷往河北省石家莊市,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1977年11月仍回到北京原址辦學,校名定為北方交通大學。 二、被撤銷停辦的學校14所:
1、中國人民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37年,1969年學校停辦,人員下放江西余江縣。1973年6月,教職工成建制地分配到北京各大專院校工作。同年10月宣布撤銷人民大學。1978年國務院批准恢復辦學。
2、協和醫學院(今北京協和醫學院)。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19年,1970年宣布停辦,1979年8月恢復辦學。
3、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52年,1970年11月停辦,人員下放安徽省濉溪,1972年宣布撤銷,1978年7月國務院批准恢復辦學。
4、北京對外貿易學院(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創建於1954年,1969年10月停辦,人員下放到河南省固始,1970年8月宣布撤銷,1973年3月國務院批准恢復辦學。
5、國際關系學院。全國重點大學,1949年建立,1970年宣布撤銷停辦,1978年重建。
6、外交學院。創建於1955年,1965年撤銷,1980年恢復並招生。
7、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創建於1949年,1970年7月宣布撤銷,1978年2月恢復辦學。
8、北京商學院。(後組建北京工商大學)創建於1950年,1969年停辦,1978年恢復辦學。
9、北京經濟學院。(後組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創建於1958年,1969年停辦,人員下放河南省息縣,1973年學校改由北京市領導,1974年恢復招生。
10、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創建於1959年,1969年停辦,1973年國務院批准恢復辦學。
11、北京氣象專科學院。(後並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創建於1960年,1970年撤銷,1978年12月恢復辦學。
12、北京農業勞動大學(今北京農學院)。建於1965年,1969年停辦,1978年國務院批准恢復辦學。
13、北京鐵道醫學院。建於1958年,1966年撤銷。
14、北京外語專科學校。建於1963年,1969年撤銷。
15、北京戲劇專科學校。建於1963年,1969年撤銷。 三、被合並到其他學校中的2所:
1、北京語言學院(今北京語言大學)。創建於1962年,1970年停辦,被合並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1972年國務院批准恢復獨立辦學,1973年重新招收外國留學生。
2、北京工商管理專科學校。建於1963年,1969年停辦,1974年並入北京經濟學院。
㈡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是在哪一年搬到新校區的
生的出路是自己創造的,四年中的變化,也許若干年以後你的會為你自己的境遇感到驚訝:想不到我會走上這條道路! 所以未來是自己的,靠自己把握.至於上大學,本質上就是找一個自己學習的環境,這里的環境最重要的是學風.如果你想在大學里有一個提升的話,環境的決定是很有分量的.環境有了,其他的就的靠自己了.任何一個學校都有垃圾,任何學校都有優秀的畢業生.你要問中青好不好,有人說它好有人說他不好.其實很多東西要你自己經歷了才能評價.我認為它給了我一個學習的環境,有寬大的圖書館,那就足也!
㈢ 山東政法學院的辦學歷史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將原有的63個政法系科調整為四所政法學院和6個大學法律系,為國家培養了一些法律專業人才。1955年7月,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校址選在濟南市龍鳳街1號。同年下半年,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搬遷到濟南市和平路2號(今濟南軍區後勤部)。
1956年6月,司法部濟南法律學校成立,與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一套班子、兩個牌子。1958年7月,司法部濟南法律學校由山東省委接管,並正式合並入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
1959年2月,中共山東省委決定山東政法學院正式成立並開始對外招生、教學。校址位於擇濟南市文化東路54號,院長由山東省委副書記劉秉琳兼任,孔伯玉任黨委書記兼副院長,薜銳、楊啟哲任院黨委副書記,並由時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著名書法家舒同先生參觀學校並為學校題名。
1959年2月,共青團山東政法學院委員會成立;9月,山東省委決定建立中共山東政法學院委員會。
1961年8月,中共山東省委決定撤銷山東政法學院,同時恢復成立公安學校和行政幹校,其中山東政法學院的培訓任務劃歸到行政幹校(現濟南軍區二所)。截至「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國的政法院校全部停辦並撤銷。 1977年—1978年,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院校的法律系以及西南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等政法高校相繼恢復重建。中共山東省委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於1979年年12月23日決定恢復重建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1980年1月,山東省委決定,由劉敬先負責籌備重建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同年4月正式對外辦公。
1983年10月,山東省教育廳將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更名為山東省司法管理幹部學院。1986年3月,學校遷至現校址。1987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山東省司法管理幹部學院更名為山東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2005年2月開始籌建山東政法學院,2007年3月16日和4月26日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正式設立山東政法學院;這是自1959年2月後學校又再次更名為山東政法學院,校名仍採用1959年舒同先生為學校的題名。
2006年,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為山東政法學院題寫校訓;同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將山東省教育學術交流中心(山東教育大廈)整建制劃轉山東政法學院管理。
2008年,山東政法學院獲得接受和培養外國留學生資格。
2011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山東政法學院獲得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資格。
2012年,山東政法學院被中央政法委等15部委列為全國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院校。 2013年6月21日,法學專業獲批國家「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綜合改革試點本科專業。8月29日,中國教育工會山東政法學院委員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榮譽稱號,是中國山東省所有高校中唯一受此殊榮的高校。
2014年6月,山東政法學院被確定為第一批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是山東省高校19家獲批單位之一。同年9月,山東政法學院承辦省內外基層法律服務研修班和政法系統領導幹部培訓班,主要包括首期山東省基層法律服務高級研修班和青海省海西州政法系統領導幹部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
2015年5月,山東政法學院按照山東省教育廳開展普通本科高校對口幫扶民辦本科高校活動有關文件部署,同山東師范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部分高校共同幫扶民辦普通高校。
2015年10月,山東政法學院被確定為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務基地」,與山東大學、煙台大學等5所高等院校接受了授牌儀式。
㈣ 網曝西北政法大學考慮搬遷至山西,山西的高等教育情況如何
西北政法大學如果需要考慮搬遷,最佳選擇確實是鄰居山西省。山西與陝西隔黃河相望,自古以來更有秦晉之好佳話美談頻出,大西高鐵早已開通,兩省人民飲食、文化、風俗接近,心理互相認同感高。
山西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從整體上看,辦學歷史不長,培養質量和層次不高,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特別是相對東部、中部其他省份,發展水平相對落後,而且這一差距呈現出越拉越大的趨勢,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山西省大學前三位基本比較穩定,分別為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這三所大學作為山西省高校的前三甲,正在引領著山西省高等教育的發展。
中北大學,簡稱「中北」,位於太原市,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西省重點建設大學。學校轄主校區和朔州校區,佔地2995畝,建築面積123萬平方米;下設20個二級學院,85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5個;有教職工2727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9000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餘人。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師范大學也算得上山西省比較著名的大學。
㈤ 急急急急~~我是山東理科考生,今年考了461,想報考山東省內化學類專科院校
校內專升本2014年可能會被取消!!只有普通專升本讀5年!!大3時候考 !!!!!!!!!!! 1,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 去年文理科錄取分數線分別為490分和478分,預計今年錄取分數線會略高於去年。 2、青島理工大學 專科一批預計錄取線文科在535分左右,理科在520分左右;專科二批只有理科計劃,預計在480分左右。 3,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 建議高考分數在400分以上的考生報考。 4、青島酒店管理學院 去年文科錄取分數線為417分,理科404分,預計今年與去年相差不大。 5、青島飛洋職業學院 去年文理科錄取線分別為400分和380分,預計今年因招生計劃增加,分數線會降低30分左右。 山東省內: 1黃海學院 去年文理科錄取線為320分和360分,預計文科錄取線會提高,理科持平。 2、恆星學院 去年文理科錄取線分別為395分和418分,預計今年分數與去年持平。 3、濱海學院 去年一二志願都沒有招滿,招收補錄志願考生,最終錄取分數線為文科436分、理科418分。 4,山大威海分校 專科一批的招生計劃為100人,其中50人是理科普通專科,50人是中外合作辦學。其中普通專科去年的錄取分數在505分,預計今年的分數只高不低。 5、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去年最低錄取分數文理科分別為477分和454分,預計今年與去年相差不大。 6、山東省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去年文理科錄取分數分別為320分和340分,今年擴招,預計分數會降低。 7、山東省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去年文理科最低錄取線為317分和316分,預計今年錄取線高出專科資格線20分。 8、山東政法學院 在專科一批招生,去年文理科最低錄取分數分別為498分和494分,預計今年文科錄取分數將提高,理科將略降。 9、山東外貿職工大學 去年文理科錄取分數線均在280分左右,今年文科300分、理科280分左右的考生可報考。 10、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去年文理科錄取分數線分別為405分和378分,在錄取線上下5分內的考生均可報考。 11、山東交通職業學院 去年文理科錄取分數線為383分和300分,預計今年錄取分數跟去年不會有太大變化。 12、山東電子職業學院 去年文理科錄取分數線均為300分,預計今年理科在280分以上、文科300分以上可報考。 13、山東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去年文理科錄取分數線為440分和386分,今年該校文科擴招,預計錄取分數將略降,理科與去年持平。 14、山東葯品食品職業學院 去年文理分數線為350分和280分,今年和去年大體持平。 12、濰坊職業學院 去年文理科分數線為314分和280分,今年估計各高出10分左右。 15、煙台大學文經學院 去年文理科分數線為423分和403分,今年文科在430分以上,理科在400分以上可報考。 16、煙台南山學院 去年文理分數線為499分和486分,有些「過高」,今年預計分數線會各降低40分左右。 17、淄博職業學院 去年文理分數線為363分和360分,今年預計和去年大體持平。
㈥ 搬到章丘的大學有哪幾個
章丘大學城正確名稱是高等職業學院大學城,顧名思義就是以技術學院為主,除了山東省旅遊學院,山東技師學院,杏林學院,技師學院,電子學院外,也有經濟學院的新校區,此外政法學院和財政學院也有意向在章丘建設新校區,bilei1201的回答純粹是主觀臆造,章丘的學院都不怎麼好,因為東部是濟南產業帶,所以這些學院是以培養技術工種為主的,大學城現在正在綉水如意大學商貿區
㈦ 章丘市杏林水庫附近的幾個村能搬遷嗎
濟南是中國的一個城市,是山東省的省會。北臨黃河,南依泰山。因境內有「七十二名泉」故被稱為「泉城」,並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劉鳳誥詩)的美譽。 濟南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萊蕪和泰安交界。 詞源濟南之名來源於西漢時設立的濟南郡。濟南之「濟」指濟水,濟南意為濟水之南。古濟水(音戟)發源於現河南省濟源市,流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黃河山東段。後因黃河改道被其奪取河床,成為了黃河下游的幹流河道。而濟南,濟源,濟陽,濟寧等地名還是保存了下來。 歷史 相傳舜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歷山即濟南市區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內至今還散落有各種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耕山」等。明清以來,濟南府一直為山東的治所所在地。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東夷時甲骨文卜辭中的「濼(音洛,四聲)」字即今日的趵突泉,從而把濟南泉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3544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地理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 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陸地面積8154平方千米,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 濟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較為清爽,冬季乾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660.7毫米。 地表徑流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徒駭河三大河流。除這三大流量較大的河流外,還有南部山區季節性比較強的錦陽川和錦綉川兩大河流。湖泊有大明湖(濟南市區)、白雲湖(章丘市)、芽庄湖等。 水利設施 卧虎山水庫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的仲宮鎮,市濟南市南部城區主要水源,也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濟南屬於中國東部大型城市,為保證城區供水與保證各大泉群噴涌,濟南市採取關閉大部分地下水井,改用地表水源的方法。因此在城市南面,西面和北面都建有大型水庫,保證全年的市區自來水供應。 南部在錦陽川、錦綉川、錦雲川流域主要水利設置有黃巢水庫,錦綉川水庫和卧虎山水庫,他們都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境內。 西部主要是位於卧虎山水庫下游的狼茂山水庫 城市北部有利用黃河水作為水源的鵲山水庫 除以上大型水利設施外,還有很多小型的塘壩和土壩建在南部山區的主要河流上。這些小型水利設施有效的降低水流速度,減小水土流失,加強地下水補給,同時也保障了南部山區農業有足夠的灌溉用水。 這些水利設施除了為濟南市提供必要的水源外,另外還有風景區的功能,水庫廣闊的水域面積和濕地氣候吸引了很多野生動物在庫區棲息。因此這幾個水庫也是濟南市民經常光顧的休閑場所。另外水庫中還發展有養殖業,淡水魚類是主要的品種。 行政區劃 行政區簡圖濟南市現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3個縣: 市轄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 縣級市:章丘市; 縣: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 習慣上,濟南的市中、歷下、天橋和槐蔭四區被視為主要城區,位於南部山脈和黃河之間。長清和歷城二區因距市區較遠,通常被稱為新城區,且面積相比其他四個區而言較大。 經濟自清朝後期,濟南便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濟南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自開商埠(1904年)主動進行資本主義化的城市。著名的瑞蚨祥就發祥於此。20世紀初由德國修建的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交匯與此,更促進了濟南的繁榮。 目前濟南的大型企業主要有: 重工業企業中國石化集團濟南煉油廠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 山東魯能集團 山東水泥廠 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 濟南鐵路集團 山水集團 輕工業企業中國輕騎集團 濟南趵突泉釀酒有限公司 濟南元首針織股份 小鴨集團 物價濟南的物價在全國屬於中等偏上。 特產 作物及農產品章丘大蔥、平陰玫瑰、長清核桃、商河油酥火燒、濟陽高粱飴 特色小吃甜沫、油旋、煎餅、田螺、草包包子、鍋貼、羊湯、烤地瓜 人口截止2004年末,濟南常住人口達到59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濟南市有42個民族居住。其中漢族人口佔98.31%,回族佔1.62%,其他少數民族人口較少。 語言濟南話屬北方官話體系,與普通話相差不大,只是音調不同,會普通話的很容易聽懂濟南話。而由於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來濟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後出生的「新濟南人」在家庭和學校里通常使用普通話,因而導致了濟南話使用者的逐漸減少。 大多數人可以聽懂濟南話,但有很多方言性片語需要額外解釋,如: 滋洇滋洇——一指慢慢喝酒,二指用水濕臉、嘴等皮膚外層。 絲孬——指食物變質,起初指變質後食物里的絲狀物質,後泛指變質物體。 拾漏冒兒——指鑽空子得了便宜。例:韓鵬這個球絕對是拾了個漏冒兒。 哩哏兒棱——指裝糊塗,辦事敷衍。 例:別給我來這套哩哏兒棱,作業不寫完別出門。 膩歪——指使人厭煩和無休止的糾纏。 沒沒答答的——指對事情漫不經心,不置可否的態度。(沒讀木,陽平) 木亂——指心緒很亂,理不出頭緒來而煩躁不安。如說身體部位木亂,則指該部位既不是疼,也不是酸麻,但又好象有點什麼似的。 例:別在我跟前瑣依,杠木亂來。 畝量——指猜測,估計的意思。 也做估畝。 拔腚——指滾開。據說此詞來源於「起錨拔錠」,有開船走人的意思。是一中性介詞,後演變為罵人的話。 秫米——指辦事不利索,好事辦瞎了,還含有不懂事,說話不當之意思;或運氣不好,遇事不順利。如:我今天把錢包丟計程車上了,楞秫米的慌。 撈么——指佔便宜。如:我都讓你5塊錢了,你還想撈么啊? 拉呱兒——指聊天說話。 甜么索的——指一個人嬉皮笑臉,故意討好的樣子。也指食物有甜味但不好吃。 瞎包——指不學好,沒出息,不成氣。 龍彎——指園的東西不園了。 孫——指辦事不靈活呆板的人。 刺撓——知諷刺挖苦人。也指身體發癢。 毛哥兒——指外行不懂事。 拽文——指假充斯文。 么——濟南人最常用的詞,指什麼。如:你幹麼?就是「你想干什麼?」的意思 截就——湊合的意思。如:你就截就截就吧!咱就這條件。 咬憋嘴——指不順嘴,不好念~如:這繞口令真咬憋嘴啊! 崩沒根——指說不著邊兒的話,吹牛的意思。(讀音 beng mu genr) 將將的——指剛剛的。如:我也就是將將的夠著這球板。 道劃兒人——指攛啜別人干某件事情,有欺騙別人的意思。如:你別聽他那套,他凈道劃兒人玩! 緊自——指進一步加重的意思。如:我緊自就沒錢了,這又病了! 不的——不然。如:要不的這事咱這么辦吧? 胡而馬約的——指敷衍了事。如:你別給我胡而馬約的,這事你說明白了再走! 曲里拐彎的——不直的意思。如;這是個么道啊?曲里拐彎的,這么難走! 使的慌——勞累。如:俺不幹倆,俺怪使的慌~歇歇不行啊? 撲拉——用手拍打。如:你看你身上臟的,趕緊撲拉撲拉那灰! 硌磨——指斤斤計較。如:這人真煩人啊,硌磨起來沒完了! 另有一部分上不得檯面的濟南土話,如「玩曼兒」、「瞎包」、「私孩子」,不再做細致解釋。 文化濟南歷史上涌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和辛棄疾(字幼安)。以及元代的張養浩。 歷朝歷代許多墨客騷人也曾造訪濟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明代的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禎、蒲松齡等。杜甫曾詩曰:「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島上歷下亭。 濟南人朴實,保守,輕商重士(官),易信,重教條,不靈活。 報紙 大眾日報報業集團派系大眾日報,山東省省級黨報,以強制征訂為主。 齊魯晚報,山東省省級晚報,在2006年年底《中國報業競爭力監測報告》公布的中國晚報都市報類報紙競爭力20強排名中排名第三,2008年底的排名嚴重下滑,零售價人民幣0.7元。 生活日報,濟南市都市市民報紙,零售價人民幣0.5元。 新晨刊,八卦小報,曾一度違規發行,在2007年年初收購《家庭生活報》後獲得刊號,零售價人民幣1元。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派系濟南日報 濟南時報 都市女報 山東商報社派系山東商報 旅遊 從大明湖北門俯瞰濟南山東是齊魯文化的發源地。自古有齊魯大地,「一山一水一聖人」之說。一山指東岳泰山,一聖人指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作者孔子,一水指黃河。濟南市擁有1600多年的歷史,歷史文化底蘊也比較豐富。除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碑刻故跡,近年還修復了一些文化古跡,建造了一些供大眾休閑的公園和景觀。 濟南的文化突出「泉城」特色,市區為恢復舊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風貌,做了不少努力。為了恢復市區內各個泉群的持續噴涌,濟南市制定了「保泉」計劃。通過限制地下水開采,加強補給區水利建設等措施,已經使得各大泉群全年噴涌成為現實。 市區景點趵突泉:園內立有乾隆皇帝親題「天下第一泉」手跡,李清照紀念館、五三慘案紀念亭也建立於內。 千佛山:本名歷山,為佛教著名聖地,因佛像眾多,得名千佛山,相傳遠古時代舜帝曾於山下耕作,故又名舜耕山。 千佛山公園的坐佛大明湖:濟南市區護城河匯集形成的淡水湖,其內有北極閣,鐵公祠等景點。 環城公園 泉城廣場 中山公園 濟南動物園 泉城公園 黃河森林公園 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 郊區景點四門塔: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全部由石塊砌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塔,建於隋唐時代。四門塔旁的九頂松要四人才能合抱,樹齡約1000年,依然蒼翠,生機盎然。 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位於濟南市下屬縣級市章丘,是新時器時代中國原始人史前文化比較典型的遺跡之一。龍山文化時代出土的文物展現了當時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原始人類生活情景。 齊煙九點,指從濟南南部千佛山向北看到的九座小山丘。一說「九」不是確切數,只是代表比較多。 靈岩寺 百脈泉,位於濟南市下轄章丘市市區內。 濟南紅葉谷森林公園:坐落在歷城區西營鎮,在洪家樓廣場、泉城廣場、八一立交橋南等乘坐65路公交車(無人售票,票價三元)到紅葉谷站下車即到。 紅葉谷森林公園-秋季龍洞風景區:坐落在歷下區姚家鎮龍洞村,濟南市二環東路(燕山立交橋)沿經十路向東兩公里路南。 跑馬嶺自然風景區:歷城區柳埠鎮,在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大觀園、八一立交橋等乘67路公交車(票價三元,無人售票)到終點站(李家塘)下車。 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坐落在歷城區柳埠鎮,在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大觀園、八一立交橋等乘67路公交車(票價三元,無人售票)到終點站(李家塘)下車。 四門塔風景區:坐落在歷城區柳埠鎮,在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大觀園、八一立交橋等乘67路公交車(票價三元,無人售票)到四門塔站下車即到。 濟南九頂塔民族風情園:坐落在歷城區柳埠鎮,乘坐88路公交車(無人售票,票價一元)到終點站(仲宮)下車,轉乘88支1路車(無人售票。票價一元)終點站下車即到。 四大泉群趵突泉 黑虎泉 珍珠泉 五龍潭 歷史上的濟南 代表濟南舊城歷史的芙蓉街中國廣告史上最早的商業印刷廣告,出現在宋代的濟南。上海博物館藏的北宋濟南劉家針鋪廣告銅版,是現存最早的工商業印刷廣告。在這則高12.5厘米,寬13厘米的廣告銅板上,中心位置繪有商標——白兔搗葯圖,廣告的標題是商店名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告訴人們商店的地址是「認門前白兔兒為記」,商店經營項目、質量要求和經營方針是:「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可轉為販,別有加燒。請記白」。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印刷廣告文物了,它比西方印刷廣告早三百多年。 交通和物流山東省的交通建設位於全國前列,全省遍布密集的高速公路網。國家公路,省級公路和縣級以及縣級以下公路互相連接,四通八達。公路路況良好。濟南市作為省會連接著全省主要幹道,除此之外鐵路和航空也十分發達。 鐵路 濟南火車站和站前廣場途經濟南的主要鐵路干線是京滬鐵路和膠濟鐵路,承載著大流量的客運、貨運任務。1992年,邯濟鐵路通車,現已成為貨運干線,濟南至聊城段已有客運車次通行。 濟南火車站是全國大型綜合客運貨運站之一。乘坐從濟南火車站始發和途經的快速列車可以到達全國各省會和主要城市。 鐵路沿線站點京滬鐵路途經山東的主要站點 德州 濟南 泰山 兗州 棗庄 膠濟鐵路途經站點 青島 濰坊 淄博 濟南 膠濟客運專線途經站點 青島 膠州北 高密 昌邑 濰坊 昌樂 青州北 臨淄 淄博 周村東 章丘 濟南東 濟南 邯濟鐵路(截至2008年,聊城至邯鄲段沒有客運) 濟南東 晏城 倫鎮 茌平 聊城 冠縣 館陶 大名 廣平 肥鄉 邯鄲南 邯鄲 公路途經濟南的全國主要線路有國道104線、220線、309線。市區北部跨越黃河鐵路橋一座,公路橋一座,浮橋一座。依託山東發達的高速公路網,濟南長途汽車總站,號稱「中華第一站」,連續六年發送旅客人數位居全國第一。 緯六路大橋(跨京滬鐵路斜拉橋)經濟南地區的高速公路: 濟青高速公路(濟南-青島) 濟青高速南線(濟南—青島) 京福高速公路(北京-福州) 京滬高速(北京-上海) 濟聊高速(濟南-聊城) 濟菏高速(濟南-菏澤) 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高速公路與濟青高速公路,濟南繞城高速互通。 濟南城區的公路建設 繞城高速,全長超過110公里。 順河高架 經十路及經十東路延長線 東外環千佛山東麓隧道工程(經十一路-旅遊路) 航空目前濟南有往來各省會(不包括拉薩)和主要城市的國內航班91個,直飛煙台、青島和臨沂的省內航班4個,以及通往香港、首爾和新加坡的國際航班7個。 濟南國際機場是全國著名大型綜合機場之一,可以起降大型民航貨運班機。2004年改建的機場建築大大提高了濟南機場的客貨吞吐能力。 城市交通濟南市城區道路網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基本上已經定型。從總體上看,濟南的城區交通呈現「五橫四縱一跨越」的格局。 五橫是(自南向北): 經十西路-經十路-經十東路,貫穿南部城區的主要交通干線。與緯二路交會於八一立交橋。 南辛庄街— 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 經四路—共青團路—泉城路—解放路—解放東路 營市街 - 槐村街 - 經一路-明湖西路 - 明湖東路 - 花園路 無影山中路 - 北園大街,貫穿北部城區 四縱是(自西向東): 緯十二路 - 濟齊路,南起經十路 英雄山路 - 緯二路 - 天成路 - 濟濼路 歷山路 - 歷山北路;南起經十一路上的山東省博物館,延伸至北園路 二環東路 - 將軍路(大橋路),是城市環路的一部分,向北延伸至黃河公路橋 一跨越: 順河高架(南起體育中心,北至繞城高速,濟青高速) 注意:濟南的道路標注與地理上的經緯線正好相反,經路東西方向延伸,緯路南北方向延伸。 濟南的道路經緯命名源自「織物」長短稱謂。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勘定西關外一區域作為 濟南商埠。當時的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約五里,南北則不到三里。而在當時,濟南紡織業較為興盛,根據古時織 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就命名商埠區內的東西方向道路為「經」;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 「緯」與經路垂直相交。而經緯之間的短緯路一般命名為小緯路,現在,濟南仍有小緯二路、小緯六路、小緯九路、建國小經三路。 公共交通 城區公共交通濟南市區現有的公共交通線路超過100條,由濟南市公共交通公司承運。隨著新的居民小區的建成,原有的公交線路也在根據需求做出一定的調整。 根據公交線路的屬性,濟南市市區公交車可分為五類: 公共汽車:涵蓋線路超過100條,遍及市區各地。 公共無軌電車:10開頭,目前有4條,以東西線路為主。 公共汽車K線路:空調車,目前20多條,為全封閉車廂。 BRT:即Bus Rapid Transit 的縮寫,濟南市政府稱為「快速公交系統」。目前有兩條線路,1號線貫穿北園大街,2號線在2008年9月26日投入試運行,線路為歷山路—經十路,當前票價1元。BRT的建立本意為發展城市快速公共交通體系,但濟南市民對該線路的設計多有詬病,尤其是2號線開通後,擠佔了本就擁擠的歷山路車道,名為「公交優先」,實為「形象工程」。 大潤發超市班車特別線路:原本為大潤發超市接送顧客的免費線路,隨著該企業的發展和線路的增多,2008年3月起,其班車統一以60/70開頭,與各公交線路並排,成為另一類公交體系。 郊區線路郊區線路由濟南市公交集團總公司三公司執行,以3字開頭(如307、314、321等),票價三元,無人售票。去往南部山區的為88支路,支3開往黃巢。票價三元,無人售票。市區發車站在齊魯醫院(青年西路,山東省體育中心北1500米)。 省內和全國客運濟南長途汽車站是位居全國前三的大型長途客運站。其它的主要客運站有: 長途客運南站(七里山) 長途客運東站(甸柳庄東) 長途客運聯運站(火車站廣場) 長途客運高速站(段店立交橋西) 長途客運中心(堤口路) 教育作為山東省的省會,許多高等教育院校駐在濟南。20世紀60-70年代文革時期,毛澤東號召高校轉移到偏遠地區,很多駐濟南高校搬遷到當時的青島,泰安等地級市,文革以後,大部分院校回遷。除此之外,很多初等教育機構也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 大學列表山東大學(合並山東醫科大學和山東工業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建築大學 (原山東建築工程學院) 山東輕工業學院 濟南大學 (2001年濟南聯合大學與山東建材工業學院合並而成) 山東中醫葯大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山東藝術學院 山東政法學院 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財政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山東英才學院 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 中學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濟南第一中學 濟南歷城一中 濟南市燕山學校 山東省濟南第五中學 濟南外國語學校 濟南歷城第二中學 濟南育英中學 濟南第二十七中學 濟南市實驗初中 濟南市舜耕中學 濟南正誼中學 濟南中學(原濟南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 章丘第四中學 章丘市第一中學 章丘中學 小學濟南市緯二路小學 濟南市經五路小學 濟南勝利大街小學 濟南舜耕小學 濟南舜玉小學 濟南玉函小學 濟南經十一路小學 體育濟南市區內有多處公共運動場和游泳館,為方便該市市民休閑活動,各個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小區建設了不少小型的運動場,並在上面安裝一些健身器材。 山東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所在地,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冠軍球隊 體育場館市區內對市民開放的大型體育場體育館主要有: 山東省體育中心附屬體育場、羽毛球、網球、籃球場 山東省體育館 山東省游泳館 皇亭體育館 山東師范大學游泳館 山東大學游泳館 早間開放公園除大型體育設施外,很多公園在早晨也會免費開放,供公園附近市民晨練。 千佛山公園(5:00-6:15) 趵突泉公園(至6點) 大明湖公園(至6點) 體育俱樂部 足球山東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 籃球山東黃金籃球俱樂部 排球山東濟鋼排球俱樂部 乒乓球山東魯能乒乓球俱樂部 宗教 2002年濟南信教人數18.35萬人。批准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346處。 伊斯蘭教:信徒9.8萬餘人,開放清真寺55處。 清真南大寺 北大槐樹清真寺 基督教:信教人數45972人,開放基督教堂32處,其中城區六處。 經四路教堂,原屬中華基督教自立會。1926年建成。是濟南最大的基督教堂,能容納1300人左右。教堂外形壯觀,正面兩側為對稱的四層鍾樓。 後宰門教堂,原屬美南浸信會。 三里庄教堂,始建於1939年,坐落在經五緯四路的交通要道上,原濟南靈恩總會。 南上山街教堂,原屬美南浸信會,坐落在經七路緯一路南上山街正20號。 裕忠里教堂 官扎營教堂,原屬靈恩會。 歷史上還有東關美北長老會救恩堂,南關英國浸禮會等。 佛教:信教人數16212人,開放寺院2處。 天主教:信教人數8036人,開放天主教堂28處。 洪家樓教堂 將軍廟教堂 陳家樓教堂 平陰縣胡庄露德聖母堂 道教:信教人數3400餘人,開放道觀1處。 著名人物 (籍貫)舜 扁鵲 閔子騫 秦瓊 曾鞏 丘處機 李清照 辛棄疾 張養浩 劉鶚 江青 張春橋 羅干 鞏俐 段義和 友好城市日本和歌山 英國考文垂 日本山口 美國薩克拉門托 加拿大里賈納 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爾茲比港 韓國水原 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 法國雷恩 芬蘭萬塔 澳大利亞郡德勒普 德國奧格斯堡 其他相關五三慘案
㈧ 濟南 錦江之星環境如何啊
地理
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
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陸地面積8154平方千米,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
濟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較為清爽,冬季乾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660.7毫米。
地表徑流
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徒駭河三大河流。除這三大流量較大的河流外,還有南部山區季節性比較強的錦陽川和錦綉川兩大河流。湖泊有大明湖(濟南市區)、白雲湖(章丘市)、芽庄湖等。
水利設施
濟南屬於中國東部大型城市,為保證城區供水與保證各大泉群噴涌,濟南市採取關閉大部分地下水井,改用地表水源的方法。因此在城市南面,西面和背面都建有大型水庫,保證全年的市區自來水供應。
* 南部在錦陽川、錦綉川流域主要水利設置有黃巢水庫,錦綉川水庫和卧虎山水庫,他們都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境內。
* 西部主要是位於卧虎山水庫下游的郎茅山水庫
* 城市北部有利用黃河水作為水源的鵲山水庫
除以上大型水利設施外,還有很多小型的塘壩和土壩建在南部山區的主要河流上。這些小型水利設施有效的降低水流速度,減小水土流失,加強地下水補給,同時也保障了南部山區農業有足夠的灌溉用水。
這些水利設施除了為濟南市提供必要的水源外,另外還有風景區的功能,水庫廣闊的水域面積和濕地氣候吸引了很多野生動物在庫區棲息。因此這幾個水庫也是濟南市民經常光顧的休閑場所。另外水庫中還發展有養殖業,淡水魚類是主要的品種。
行政區劃
濟南市現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3個縣:
* 市轄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
* 縣級市:章丘市;
* 縣: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
習慣上,濟南的市中、歷下、天橋和槐蔭四區被視為主要城區,位於南部山脈和黃河之間。長清和歷城二區因距市區較遠,通常被稱為新城區,且面積相比其他四個區而言較大。
經濟
自清朝後期,濟南便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濟南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自開商埠(1904年)主動進行資本主義化的城市。著名的瑞蚨祥就發祥於此。20世紀初由德國修建的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交匯與此,更促進了濟南的繁榮。
目前濟南的大型企業主要有:
重工業企業
* 中國石化集團濟南煉油廠
*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
* 山東魯能集團
* 山東水泥廠
* 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
* 濟南鐵路集團
* 山水集團
輕工業企業
* 中國輕騎集團
* 濟南趵突泉釀酒有限公司
* 濟南元首針織股份
* 小鴨集團
物價
濟南的物價在全國屬於中等。
治安
是中國比較安全的城市。 火車站附近比較亂,因為外地人多。
人口
截止2004年末,濟南常住人口達到59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濟南市有42個民族居住。其中漢族人口佔98.31%,回族佔1.62%,其他少數民族人口較少。
語言
濟南有自己的方言,濟南話。 濟南話和普通話相差不大。 音調不同。 會普通話的很容易聽懂濟南話。
文化
濟南歷史上涌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和辛棄疾(字幼安)。
歷朝歷代許多墨客騷人也曾造訪濟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張養浩,明代的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禎、蒲松齡等。杜甫曾詩曰:「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島上歷下亭。 濟南人朴實,保守,輕商重士(官),易信,重教條,不靈活。 在吸收西方先進文化上,在中國屬於落後狀態。
交通和物流
山東省的交通建設位於全國前列,全省遍布密集的高速公路網。國家公路,省級公路和縣級以及縣級以下公路互相連接,四通八達。公路路況良好。濟南市作為省會連接著全省主要幹道,除此之外鐵路和航空也十分發達。
鐵路
濟南火車站和站前廣場
濟南火車站和站前廣場
途經濟南的主要鐵路干線是京滬鐵路和膠濟鐵路,承載著大流量的客運、貨運任務。
濟南火車站是全國大型綜合客運貨運站之一。乘坐從濟南火車站始發和途經的快速列車可以到達全國各省會和主要城市。
鐵路沿線站點
京滬鐵路途經山東站點
* 德州
* 濟南
* 泰山
* 濟寧
* 棗庄
膠濟鐵路途經站點
* 濟南
* 淄博
* 濰坊
* 青島
公路
途經濟南的全國主要線路有國道104線、220線、309線。市區北部跨越黃河鐵路橋一座,公路橋一座,浮橋一座。依託山東發達的高速公路網,濟南長途汽車總站,號稱「中華第一站」,連續六年發送旅客人數位居全國第一。
黃河公路橋
黃河公路橋
經濟南地區的高速公路:
* 濟青高速公路(濟南-青島)
* 京福高速公路(北京-福州)
* 京滬高速(北京-上海)
* 濟聊高速(濟南-聊城)
* 濟菏高速(濟南-菏澤)
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高速公路與濟青高速公路,濟南繞城高速互通。
濟南城區的公路建設
* 繞城高速,全長超過110公里。
* 順河高架
* 經十路及經十東路延長線
* 東外環千佛山東麓隧道工程
航空
目前濟南有往來各省會(不包括拉薩)和主要城市的國內航班91個,直飛煙台、青島和臨沂的省內航班4個,以及通往香港、首爾和新加坡的國際航班7個。
濟南國際機場是全國著名大型綜合機場之一,可以起降大型民航貨運班機。2004年改建的機場建築大大提高了濟南機場的客貨吞吐能力。
城市交通
濟南市城區道路網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基本上已經定型。從總體上看,濟南的城區交通呈現「四縱四橫一跨越」的格局。
* 四橫是(自西向東):
o 經十西路-經十路-經十東路,貫穿南部城區的主要交通干線。與緯二路交會於八一立交橋。
o 南辛庄街 - 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
o 營市街 - 槐村街 - 經一路-明湖西路 - 明湖東路 - 花園路
o 無影山中路 - 北園大街,貫穿北部城區
* 四縱是(自南向北):
o 緯十二路 - 濟齊路,南起經十路
o 英雄山路 - 緯二路 - 天成路 - 濟濼路
o 歷山路 - 歷山北路;南起經十一路上的山東省博物館,延伸至北園路
o 二環東路 - 將軍路(大橋路),是城市環路的一部分,向北延伸至黃河公路橋
* 一跨越:
o 順河高架(南起體育中心,北至繞城高速,濟青高速)
注意:濟南的道路標注與地理上的經緯線正好相反,經路東西方向延伸,緯路南北方向延伸。
濟南的道路經緯命名源自「織物」長短稱謂。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勘定西關外一區域作為濟南商埠。當時的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約五里,南北則不到三里。而在當時,濟南紡織業較為興盛,根據古時織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就命名商埠區內的東西方向道路為「經」;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緯」與經路垂直相交。而經緯之間的短緯路一般命名為小緯路,現在,濟南仍有小緯二路、小緯六路、小緯九路、建國小經三路。
公共運輸
城區公共運輸
濟南市區現有的公共汽車線路超過100條,由濟南市公共運輸公司承運。隨著新的居民小區的建成,原有的公交線路也在根據需求做出一定的調整。公共無軌電車4條,貫穿東西城區。
郊區線路
濟南市公共運輸公司承擔近距離郊區線路運營。主要的郊區線路由其他客運公司管理。
省內和全國客運
濟南長途汽車站是位居全國前三的大型長途客運站。其它的主要客運站有:
* 長途客運南站(七里山)
* 長途客運東站(甸柳庄東)
* 長途客運聯運站(火車站廣場)
* 長途客運高速站(段店立交橋西)
* 長途客運中心(堤口路)
教育
作為山東省的省會,許多高等教育院校駐在濟南。20世紀60-70年代文革時期,毛澤東號召高校轉移到偏遠地區,很多駐濟南高校搬遷到當時的青島,泰安等地級市,文革以後,大部分院校回遷。除此之外,很多初等教育機構也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
大學列表
* 山東大學(合並山東醫科大學和山東工業大學)
* 山東師范大學
* 山東建築大學 (原山東建築工程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
* 濟南大學 (2001年濟南聯合大學與山東建材工業學院合並而成)
* 山東中醫葯大學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 山東藝術學院
* 山東政法學院
* 山東體育學院
* 山東經濟學院
* 山東財政學院
* 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
*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中學
* 山東省實驗中學
*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濟南第一中學
* 濟南外國語學校
* 濟南育英中學
* 濟南市實驗初中
* 濟南正誼中學
* 濟南中學(原濟南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
* 章丘第四中學
* 章丘市第一中學
* 章丘中學
小學
* 濟南市經五路小學
* [濟南勝利大街小學]
㈨ 山東濟南的大學分布情況
市區的大學越來越少,大部分搬遷到了西邊長清區的大學城,比如山師。很多搬到了高新區,比如山東建築大學。
濟南高校名單
綜合大學、山東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 濟南校區)、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
理工院校:山東建築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交通學院
醫葯院校:山東中醫葯大學
師范院校:山東師范大學,齊魯師范學院
財經院校:山東經濟學院、山東財政學院
體育院校:山東體育學院
藝術院校:山東藝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政法院校:山東警察學院
專科高職院校: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濟南職業學院 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旅遊職業學院、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濟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山東聖翰財貿職業學院 山東英才職業技術學院
成人院校: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山東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山東省青 年管理幹部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
㈩ 山東大學的歷史沿革
山東大學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著名綜合性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之一。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在濟南創辦的官立山東大學堂。建校以來,山東大學隨著社會的變革,由晚清王朝、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兩個歷史階段。期間曾幾度更名,有過停辦、重建、合校、搬遷的多次變革,曾在不同時期匯納過各類大學,也曾分出過十多所高等院校。
1901年,山東巡撫袁世凱上奏《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同時調蓬萊知縣李於鍇進行籌備。是年10月《折稿》獲准,在濟南濼源書院正式創辦了官立山東大學堂。周學熙任管理總辦(校長)。第一批招收學生300人,分專齋、正齋、備齋、分齋督課。聘請中西教習50餘人,後增至110多人,美國人赫士為總教習。課程設置除經史子集外,還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外國語等20多門。學制初為三年,後改為四年。
1903年師范館從山東大學堂分出成立,成為獨立的師范院校,亦是今山東師范大學的前身。 1904年,學校遷入濟南桿石橋新址,改為山東高等學堂。
1911年又改稱山東高等學校。方燕年、陳恩燾、蕭應椿、陳慶和、周學淵、魏業銳、陳恩畲、李豫同、李聯璧、范之傑、黃國恩、丁維椽等先後出任校長。
1911年4月17日,齊魯大學醫學院正式成立。
1912年國民政府實行全國設立大學區,各區中心城市設大學,各省設專門學校的體制,山東隸屬中心城市北京,按章大學堂應予裁撤,因為等候正科兩班結業,至1914年停辦。師生分別轉入法政、工業、農業、商業、礦業、醫學六個專門學校,校長丁維椽繼任商業專門學校校長,校舍由法政專門學校使用。山東大學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養畢業生770人,選送去歐美和日本留學的59人。其中徐鏡心、張伯言等人在日本參加同盟會,被孫中山先生委任為山東同盟會負責人。山東大學堂是山東省第一所官辦的高等學校,也是山東大學歷史的起點。
1906年在濟南皇華館設立法政學堂,翌年再設法律學堂,時稱第一、第二法政學堂。1913年合並為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07年,山東巡撫楊士驤、吳廷斌又在濟南東關全福庄設立山東高等農業學堂,以南郊千佛山、馬鞍山北麓五千畝土地作為學堂的林場,1913年易名山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12年,留日學生葉春墀請准在濟南南關設立商業學校,隨後定名山東公立商業專門學校。1912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業學堂和濟南工業學堂合並,後又並入山東第一中學,於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15年,山東省設醫學講習所,1916年改名為山東省立醫學學校,校址在濟南北園白鶴庄,1920年正式命名山東公立醫學專門學校。1920年,又將礦業傳習所擴建為山東公立礦業專門學校,校址設在濟南東關。上述六個專門學校課程均為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教師多為歐美和日本留學生,學制一般為三年,醫學四年,十餘年共畢業學生4000餘人。在山東大學的發展歷史上,這六所專門學校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1923年,齊魯大學醫科開始招收男生。
1924年8月私立青島大學正式創立,高恩洪自任校長。設工科和商科,學制四年,學生修業期滿考試及格者授予學士學位。學生除中國外還有南洋華僑和朝鮮學生。革命活動家羅榮桓、彭明晶等系該校學生。校董事會聘請學界名流梁啟超、蔡元培、張伯苓、黃炎培等人為名譽董事。選用德國人在青島建造的俾斯麥兵營作校址。1925年直奉戰爭再起,直系軍閥失敗,高恩洪下野,學校瀕於倒閉,校董會公推山東省議長宋傳典接任校長,勉強維持。1928年北伐軍進抵山東後,奉系敗逃,學校經費逐漸斷絕停辦,學生按大學結業處理。 1928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的報告,下令在省立山東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國立山東大學。並由何思源、魏宗晉、陳雪南、趙畸、王近信、彭百川、楊亮功、楊振聲、杜光塤、傅斯年、孫學悟等11人組成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著手籌備工作。在籌備過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將國立山東大學設在青島,取得教育部長蔣夢麟的同意。1929年6月, 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奉令改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除接收省立山東大學外,並將私立青島大學校產收用,籌備國立青島大學。
1930年4月,國民黨政府任命楊振聲為校長,9月21日,舉行開學典禮,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學校初設文、理、教育三個學院,分為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學系、教育行政系和鄉村教育系八個系。1932年9月,教育學院停辦,學生大部分轉入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同時增設工、農兩學院。工學院設土木工程學系和機械工程學系。農學院設於濟南,設研究、推廣兩部。不久,又將文、理兩學院合並為文理學院。學校設校務會議,由校長、教務長、秘書長、各學院院長、各學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組成,負責議決一切重大事項。校長楊振聲思想進步,富有遠見,效法北京大學「兼容並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廣聘專家學者,如聞一多、黃敬思、黃際遇、任之恭、傅鷹、沈從文、梁實秋、聞宥、游國恩、曾省、湯騰漢等著名學者均在校任教。 1932年行政院議決,將國立青島大學改為國立山東大學,任命趙太侔(趙畸)接任校長。趙太侔原為國立青島大學教務長,贊同楊振聲的辦學方針。接任後增聘老舍、洪深、張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專家學者,師資陣營更為整齊,同時撙節行政費用,添購圖書、儀器,先後建成科學館、工學館、體育館、化學館、水力實驗室及實習工廠等,改善了辦學條件。此時期由於外部環境相對穩定,校內人才薈萃,名流雲集,師生勤奮教學、成就蜚然,成為學界仰重的國內知名高等學府。國立山東大學實行「學年學分制」,學制四年,學生畢業授學士學位。學校先後創辦有學術刊物《科學叢刊》、《文史叢刊》、《勵學》、《刁斗》等。
1932年8月,山東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正式成立。校址設在濟南市趵突泉前街,佔地212.84公畝,房舍564間,學制5年(後改為4年),課程設置按南京國民政府公布的《修正專科學校規程》開設課程。在學校側壁設附屬醫院。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11月國立山東大學由青島遷往安徽安慶,不久再遷四川萬縣。圖書、儀器、案卷分批運出,損失嚴重。1938年春學校在萬縣復課,不久教育部下令「暫行停辦」。師生分別轉入國立中央大學,圖書、儀器、機械分別暫交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工業職業學校保管使用。
1944年中共華中局決定,在華中黨校基礎上,創辦華中建設大學。校址設於蘇皖邊區的旰眙縣新埔,由華中局宣傳部長彭康兼任校長。設民政、財政、文藝三系和一個高幹班。
1944年10月16日,經軍部批准建立新四軍軍醫學校,江上峰(炳炎)任校長,宮乃泉(新四軍衛生部副部長)兼任副校長。
1945年5月4日,華中建設大學正式開學。8月份,首屆學生結業,學校遷清江市。1946年初,校長彭康率領部分幹部教師和學員北上並入臨沂山東大學,華中建設大學校長由李亞農繼任,解放區知名人士賀希明、張勁夫、張茜、夏征農、戴白韜、阿英、孫冶方、范長江、車載、朱維基、黎冰鴻、黃源、陶官雲等在校工作和執教。學校擬辦成一所正規大學,設工、農、文、醫、師范、社會科學等六個學院和預科。 1945年8月,山東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區首府臨沂,創辦了山東大學(為了區別國立山東大學,稱臨沂山東大學),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長。設預科部,招收知識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華中建設大學校長彭康,率領該校師生400餘人北上,並入臨沂山東大學。師資力量得到充實,學校規模有所擴大,設立政治、經濟、教育、文藝四系,轉入以專業為主的學習,解放區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橋、李仲融、王淑明、孫克定、劉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鉞、宋之的等在校執教。
1946年春,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趙太侔再任校長。復校後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礦物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農藝學、園藝學、水產水15個系,醫學院不設系,並附設一個大學先修班和高級護士學校。各學院學生修業年限為四年,其中工學院五年,醫學院六年,實行分學制和必修制、選修制。1946年10月25日舉行開學典禮。知名學者王統照、陸侃如、馮沅君、黃孝紓、丁山、趙紀彬、楊向奎、蕭滌非、丁西林、楊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貽誠、王恆守、李先正、劉遵憲、朱樹屏、嚴效復、楊宗翰、鄭成坤、李士偉、沈福彭等應聘來校執教。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王哲、羅竹風、高劍秋率領軍管小組進校,對學校進行接管整頓。
1948年夏,中共華東局決定,以原臨沂山東大學渤海地區的部分留守人員為基礎,並集中原來的一些教師,會同華中建設大學的部分幹部教師,在濰縣組建成立華東大學,同年9月4日開學。韋愨任校長,張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長。濟南解放後,於11月遷入濟南。遷濟後成立文學、社會科學、教育三個學院和一個研究部。另設附屬中學。1949年5月,韋愨調任上海市副市長,彭康接任校長,學校向正規化大學過渡。11月,教育學院劃出,後成為山東師范大學。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田佩之、華東大學教務長余修分別擔任第一、二任院長附屬中學交濟南市領導,改為實驗中學。
1948年8月18日,山東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改名為山東省立醫學院。院長由省立醫院院長王寶楹擔任。濟南解放後由軍管會接管,11月與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合並,定名為華東白求恩醫學院。
1949年7月到10月,由華東交通專科學校、華東交專徐州分校、華東高級工業學校、山東省人民政府生產部工業學校、生產部青島高級工業學校、華東財辦工礦部濟南工業學校全部系科師資設備等經過調整集中,組建成立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山東省第一所工科高等院校——山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1947年1月,根據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的指示,為紀念白求恩同志,軍醫學校改名為華東白求恩醫學院,由宮乃泉副部長兼任院長。隨部隊在山東各地戰斗,1948年9月,學校遷入濟南,駐經五路緯九路處,11月與山東省立醫學院合並。
195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學校調整為政治、文學、史地、藝術、俄文五系,轉入正規化的業務學習。1950年冬奉命遷青島,1951年在青島與山東大學合校。華中建設大學、臨沂山東大學和華東大學,都是短期訓練班式的政治大學,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為國家培養了近一萬名幹部,為革命戰爭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1年03月,山東大學和華東大學合校,仍命名為山東大學。華崗任校長兼校黨委書記,童第周、陸侃如為副校長、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分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礦物學、水產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農藝學、園藝學、病蟲害學、政治學、藝術學18個系。其中政治和藝術為兩個直屬系。學校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教學改革,大力開展科學研究。1951年創辦《文史哲》雜志和《山東大學學報》,開辟了科學園地,促進了學術爭鳴。從此山東大學又進入了學術繁榮的新階段。
1951年6月13日,山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升格並更名為山東工學院。
1952年夏,進行全國高等院校調整。山東大學根據中央教委部關於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的方案,調整的院系有:(一)政治系,遷至濟南,組成山東政治學校(今中共山東省委黨校)。(二)藝術系戲劇組,遷至上海,與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合並,組建成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今上海戲劇學院)。(三)藝術系音樂、美術兩組,遷至無錫,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合並,組建成華東藝術專科學校(今南京藝術學院)。(四)工學院和土木系,和原山東工學院的土木、紡織系合並,組建成青島工學院,後又遷至武漢與有關系科合並,成立武漢測繪學院(今武漢大學測繪學院)。(五)工學院的機械、電機兩系,遷至濟南,調入原山東工學院,組建成新的山東工學院。(六)農學院的農藝、園藝、植物病蟲害學三系,遷至濟南,與原山東農學院合並,組建成新的山東農學院(今山東農業大學)。(七)醫學院1956年獨立,擴建為青島醫學院。(八)理學院的地礦系遷至長春,與有關院校系科合並,組建成長春地質學院。(九)1954年教育部擬改變高等學校的布局,指令由山東大學負責,在鄭州籌建一所新的大學,由山東大學支援師資,即現今的鄭州大學。(十)在遷校濟南時,留在青島的系科,獨立建立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
1952年9月,經華東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委員會決定,撤銷齊魯大學,其醫學院與原山東醫學院合並,成立新的山東醫學院,校址設在原齊魯大學校址。
山東大學在院系調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級組織,留有中文、歷史、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水產八個系,增設海洋學系,建立文學歷史和海洋物理兩個研究所,成為教育部直屬的以文、理為主的綜合大學。中文、歷史兩專業開始招收研究生,還接收朝鮮、越南、蘇聯等國的留學生,學校的影響擴及國外。1955年華崗受誣陷去職,稍後童第周調中國科學院工作。1956年7月山東省副省長晁哲甫出任校長兼黨委書記。1957年外文系師生進入上海外國語學院,外文系撤銷。1958年夏晁哲甫奉調回省,國務院任命成仿吾為校長兼校黨委書記。
1958年7月,山東大學歸由山東省領導,同年10月奉命遷校濟南。文科的中文、歷史兩系和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系搬遷濟南,海洋、水產和正籌建的地礦三系留在青島。這期間根據科學發展和國家建設事業的需要,於1959年秋恢復了外文系,1960年重設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電子系,學校由遷濟時的6個系10個專業,增至政治、中文、歷史、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原子能(後學生並入復旦大學,該系撤銷)、電子10個系。建立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美國文學、中國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論)、磁學、晶體、微生物九個校屬研究室。有八個專業接受培養研究生。設有三個專業業余大學,六個專業函授班,並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業余和函授生達到4000人。同時,恢復了外國留學生培養工作。學校遷濟後,從1959年開始興建新校舍,到1966年「文革」前七年,共建成文史、化學兩棟教學校,6棟學生宿舍樓,三個食堂,13棟教工宿舍樓和部分輔助用房,總面積五萬平方米。全校九個系分住兩地,校部機關和外文、物理、電子、生物四系仍住原處,稱老校;政治、中文、歷史、數學、化學五系遷新校舍,稱新校。1961年學校復歸教育部領導,學校在文史見長的優勢中,向社會科學領域開拓;在理科的揚長避短中,突出數學、磁學、晶體、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為學校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東大學校園,全校機構隨之癱瘓。1967年後,校內山頭林立,學校的一派組織奪權後,把校名改為「魯迅大學」,直到1970年才又恢復了山東大學校名。1970年夏,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將山東大學一分為三:政治、中文、外文、歷史四系南遷曲阜,與曲阜師范學院合並,時稱為山東大學;生物學系遷奉泰安,並入山東農學院;校部機關和數學、物理、電子、化學、光學(新建)五系留在濟南,成立山東科學技術大學。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病中得悉這一情況,立即簽署恢復山東大學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東大學恢復原建制,山東科學技術大學即行撤銷。
1978年底,國務院決定對山東醫學院實行由衛生部和山東省雙重領導,並以衛生部為主的新的領導體制。
1983年9月1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山東工學院改名為山東工業大學。
1985年5月,衛生部決定山東醫學院更名為山東醫科大學。
1997年,山東大學進入「211工程」建設序列。
2000年7月,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山東大學。
2001年2月,進入「985工程」序列。
2015年10月,山東大學被確定為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務基地」,與煙台大學、山東政法學院等5所高等院校接受了授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