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道德的存在的問題
1. 人為什麼是道德的存在
1.道德是通過行為規范和倫理教化來調整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意識形態,是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准則、標准和規范的總和。道德規范的調控作用幾乎體現於人們的所有活動領域,既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也體現在有組織的社會活動中。道德屬於上層建築,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狀況。
2.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2. 個人道德品行方面存在的問題
那個人都要注意的,現在眼睛,品德,我覺得每個人都要修正自己的問題。
3. 人的道德問題
1、道德就是道德~~不存在究竟是什麼的概念·它無法去單純的、簡單的、脫離關系回的去闡答釋。即便如同樓上各位的解釋一樣,那也只是片面的。不過,根據樓主提問題的迷茫,很明顯,樓主需要的不是這種人盡皆知的認識。
2、要評價道德,那就要分層面,分深度。道德沒有標準的定義,對不同層面和不同深度的道德所作出的解釋和理解決不會相同。
3、社會標准去定義道德的話,可以認為行善就是道德的一部分。
4、「善」和道德同樣,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不是一個光解釋詞性就能說清楚的問題。所以,還是看認識的層面,看深度的理解。
5、沒有標准,你可以任意選擇,道德是生命的完美。然而生命的完美在社會關系中不能完成。我這么說很晦澀,估計你可能不太明白。所以,建議還是從書本中去認識。從很多偉大思想家的闡述中去認識。我們有幸可以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
順帶鄙視一下「專吃莊稼」~~對人性的基本認識都沒有,人就是人,說的是廢話~~你盡可以從詞性上把人和動物區別區分開來,但最終都是生物的本能。這點認識沒有還解釋什麼道德。道德就是生命的完美,就是最大的善。
4. 我國道德方面的現存問題
中國的道德觀從來都是君子的道德觀。對中國思想和道德觀影響最大的是儒家學說,而儒家道德有著較強的對象性,主要的約束對象是君子。改革開放以後,經濟飛速發展,但是在發展之中,中國社會出現了小小的偏差,很多指標都以經濟為導向,一種功利性的價值觀的出現,為了賺錢,不惜手段,各種影響人身體健康安全等層出不窮。在某些人的觀念中,是否有錢已經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准。
5. 個人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
「道德」的含義及其本質
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為形式,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調節人際關系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行為活動的總和,包括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實踐等。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具體的歷史范疇,隨著社會經濟生產方式的發展而變化。進入階級社會之後,隨著社會經濟生產方式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奴隸社會道德、封建社會道德和資本主義社會道德。在社會主義社會,佔主導地位的是社會主義道德,在社會先進分子中還體現為共產主義道德;同時一些社會成員的思想中還存在著封建社會道德和資產階級道德元素。一般而言,道德可分為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內容。客觀方面,指一定的社會對其成員的要求,包括道德標准、道德規范等,它貫穿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為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等;主觀方面,指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實踐,包括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等。道德的主要社會職能,是通過確立一定的善惡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來約束人們的相互關系和個人行為。道德的主要價值目標是實現個人的人格完善,通過對善的價值理想的自願踐行來實現人生的意義和人格的升華。
共產黨員必須遵守的公民道德規范
共產黨員是社會公民中的一員,所以,首先要在自覺遵守公民道德規范上做好表率。2001年中央印發實施的《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是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指導性文件。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又發展凝練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公民道德基本規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
6. 人為什麼要有道德
1、人為什麼要有道德,首先是人的自身利益的自覺。無論如何,在一個社會中,行善總比作惡好,當個好人總是比做個壞人更受人尊敬。人出於自身利益的需求,一般遵循當下的道德規范行事。人正是通過在社會中的道德體驗逐漸認識到道德的價值和意義,並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觀。具有個人特色的道德觀往往是符合當下大潮流的道德觀的,這便於在社會生活中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
2、人為什麼要有道德,其次是基於傳統和法律。經過長時間確立的傳統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著人的行為,這些傳統和法律激勵人們要有道德,那些不道德的人往往會遭受傳統的批判甚至法律的制裁,這一正一反的道德刺激,形成或修正了人的道德認識,反過來又成為傳統和法律的延續者。
3、人為什麼要有道德,其實是人的共同需要。根據生活經驗和一般理智來考察人性,我們不難發現,人都有許多共同的需要、慾望和目的等。比如,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生活和諧、家庭和睦,我們追求自由、幸福,我們樂於享受愛和友情、親情。為了滿足這些需要,必須確立和遵守某些道德原則(底線),使我們免於恐懼、孤獨,免於被欺騙、被管制、被殘害。
4、說到底,我們學會合乎道德地生活,是為了改善生活質量、改善周圍人的生活質量,還有什麼比這各有意義嗎?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的最有價值的努力是為我們行為的道德化而奮斗。我們內心平衡,甚至我們的生存本身都取決於道德。唯有我們行為的道德化才能賦予生命以美好和尊嚴。」
(6)人是道德的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道德是個社會性概念,它是有別於法律的用以處理人與人、人與其他存在物關系的方式,它用是非、好壞、善惡等概念作出判斷。基於此,人為什麼要有道德的關鍵就在於人是社會性的,人需要協調處理與他人、與自然、與世界的關系,協調處理的前提就是要作出判斷,是是,是非?是好,是壞?是善,是惡?
「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見,「道」是人關於世界的看法,應屬於世界觀的范疇。
參考資料:網路-道德
7. 現階段的社會道德存在哪些問題
社會道德淪喪之根源
說起這個話題其實改講講中國古代的道德從何而來,我們的教科書上怎麼得到的古人的5000年文明史,以及代代相傳的禮儀道德,還有傳為佳話的道德成語。古代也有古代的黑暗,古代也有古代的弱點,但是冷兵器時代國家法律只有這點好,那就是殺人償命,關鍵就在於這個償命上,因為那時法律認為如別人殺了自己的親人的話自己是有權在政府抓到殺人者之前的任何時候殺死對方而無罪的。所以這就是一個社會公德的底線,不管貧富都要遵守這一底線,不遵守不行。雖然暴利些,但是從社會公平和道德公平意義上來說是國家法制的准繩,是對是對不良思想的人的一種法律之外的震懾,一種道德震懾,是法律公益的最大支持。而現時社會模糊了這個重要點,法律和道德相悖,甚至於殺人犯被政府抓了,受害者連在刑場手刃仇人的機會都沒有,讓很多人壞人有恃無恐,甚至於有錢人可以出錢了事。國家法律把人的恥辱和精神打擊歸納到可以用錢來買,還有價格,這才是社會公德淪喪的關鍵點。每個人都知道尊嚴如果可以用錢來換的話就不是人類聖神的尊嚴了,那就等同於街邊的垃圾了。一個尊嚴都沒有的社會何來道德?何來管理?在人口如此眾多的國度內心憋著如此巨大的憤恨無法排解才是社會道德扭曲,人性泯滅的源頭。金錢等於尊嚴,因為尊嚴可以用金錢買。這和在菜市場論斤稱兩買尊嚴有何區別?那這還叫尊嚴嗎?這也從根本上說明國家和人,人在這個社會是處於什麼狀態。所以人命是有價格,每個人在頭上可以插標論價的,只是賣人的地方是在法院而已。面對受害人沒錢取得證據,沒有錢請到律師幫助,沒有錢和時間了解法律知識法律是如何保護善良但沒錢的受害者的?然而這種人在社會的比例有多大?由此而論法律是不是只保護富人和壞人的道德公益而已。
8. 當一個人在的時候,也存在道德不道德的問題
如題,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動物,社會的演變和文明的發展自然而然的產生了社會道德層面的問題。當一個人處於社會之中必然要講究社會道德,這本質上是道德這種東西對人性的捆綁,壓制人性的慾望和情感。
老子說,絕聖去智,絕仁去義。說的是贍養父母,助人為樂等行為不應該被道德綁架,而是應該出於人性的自然而為,本質是人的善念所使,根本不需要道德來約束。不然我贍養父母那是道德要求我做的,那不就是表現出精神的空白,對人性的極大諷刺嗎?
再者脫離了社會屬性,人還需不需要道德,我認為只要人心是善的,對其他人無害的為什麼還要道德來束縛呢?
9. 當代中國人的道德狀況及生存狀態存在什麼問題
低收入的斤斤計較,高收入的揮霍,中級收入的也有兩極分化,一方面力爭上游,一方面自傲。
這裡面道德,和生存狀態都有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