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民法學家

公民法學家

發布時間: 2022-06-15 15:47:14

❶ 當代中國十位法學家的法學格言

  1. 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2.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龐德

  3.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邊沁

  4. 以黨治國的觀念,就是國民黨惡劣傳統反映到我們黨內的具體表現.——鄧小平

  5. 以後的世界是要以禮樂換過法律的——梁溯溟

  6. 法之修也不可不審,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審、法之明,不可不窮其理.——沈家本

  7. 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蘇撤

  8.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無.——傅玄

  9. 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張文顯

  10. 從社會的角度看,法是一種社會現象
    從文化的角度看,法是一種文化要素——梁治平


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統治階級制定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上,業餘人士和普通老百姓習慣將法學專業稱之為法律專業。

❷ 法學家對法律規范進行的解釋稱為什麼

法學家的解釋是非正式解釋,學理解釋,無權解釋,任意解釋。
非正回式解釋又稱無權解答釋或者無效法律解釋,是未經授權的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學術機構以及公民對法律規范所做的解釋,基本特點是該解釋在法律上沒有約束力。包括學理解釋和任意解釋。
學理解釋是指由學術團體和教育機構對法律規范所進行的解釋。
任意解釋是指社會團體或公民個人對法律法規按自己的理解所做的說明。
法學家既屬於學術團體內,又屬於公民個人,綜上,可同屬四個解釋。

❸ 羅馬法學的五大法學家

公元 426年頒布並在東、西羅馬帝國同樣生效的《引證法》正式承認蓋尤斯、J.保羅(?~約222),D.烏爾比安(約170~228)、A.帕皮尼安(約150~212)和H.莫德斯蒂努斯(?~約 244)五大法學家的解答具有法律效力;並規定凡法律問題未經明文規定的,悉依五大法學家的解答加以解決;如他們的解答並不一致,取決於多數;人數相同時則以帕皮尼安的解釋為准。
羅馬法有市民法(一譯公民法)和萬民法之分。市民法適用於羅馬市民,萬民法適用於非羅馬市民之間或他們與羅馬市民之間的關系。五大法學家中,帕皮尼安和莫德斯蒂努斯二人與另一位法學家U.馬塞盧斯(?~約166)對調和市民法及萬民法的矛盾也作出了貢獻。

❹ 怎樣做一個學法用法守法的公民

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法律必須被信仰和遵守,否則它形同虛設。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哲學家、法學家亞里士多德就認為法治的基本含義是「良好的法律」和「普遍的遵守」。

有位學生被同學召去打架,報復他人,他認為自己是「助人為樂」,「講義氣」。他們在法律觀念上的空白是令人震驚。二是要營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氛圍,養成良好的法治行為習慣。我們在歐美國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夜深人靜的馬路上,看不見一輛車通過,但只要紅燈亮著,人們都自覺停下來,待綠燈亮才通過。三是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促進法治行為習慣的養成。道德與法律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通常自覺遵紀守法,相反違法犯罪分子往往是道德防線已崩潰,70%以上的腐敗分子都有「包二奶」的墮落行為,這已不是什麼新聞了。

除了以上三點外,我個人認為還要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那就是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首先、要學法,因為學法是懂法、守法和用法的一個重要前提,如果說一個人連法律都不去學,怎麼能談上懂法、守法和用法呢?

其次、要懂法。懂法就是要求我們在學法的時候要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是違法,那樣做是犯罪」,通過思考我們就會慢慢地懂得法律。

第三、要守法。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對別人、對社會,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第四、要用法。在現實的生活中,當我們的同學突然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就要運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忍氣吞聲或採取不正當的手段予以報復。

❺ 一位法學家說「當公民抗爭不能時,是以暴力」後面怎麼說

英國法學家復波洛克說過制,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這就是形式上的平等,而非實質(事實)上的平等。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般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主要內容有: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在我國,任何公民都受憲法和法律約束,不允許有超越法律規定的任何特權;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實施法律、執行法律和使用法律上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賦予公民權利能力上的平等,同等條件下公民具有獲得相同權利的資格,並不表示行為能力上的平等。可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是法律范圍內的平等,並不是事實上的平等。

❻ 知名法學家為什麼不可以當委託訴訟人嗎

法學家,那也是公民,公民代理案件需要一定條件,要麼是近親屬,要有戶口等證明。,要麼是同一社區或單位推薦的人!

❼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法學家都有誰

格老秀斯、孟德斯鳩、傑里米·邊沁、薩維尼、霍姆斯、韋伯、龐德、哈特、德沃金、波斯納

❽ 什麼是公民法它有什麼特點萬民法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麼特點什麼是自然法是誰提出的有什麼意義

.1。
公民法基本上是羅馬及其公民的法律。
2。作為公民法,它是以成文和非成文兩種形式存在著,包括元老院的法令、元首的命令、大法官的布告,也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古代習慣。當然十二銅表法曄包括在內。

3。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司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萬民法的調整范圍最初只限於羅馬司法管轄范圍內的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異邦人本身間的關系,後來逐漸成為調整各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
4。萬民法具有以案例為 主、靈活方便的特點,適用范圍的擴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種狹隘民族性的缺點,因而更能滿足整個社會的普遍要求,更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需要。
5。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為一切指定法制基礎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它萌發於古希臘哲學,其中智者學派將「自然」和「法」區分開來,認為「自然」是明智的,永恆的,而法則是專斷的,僅出於權宜之計。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則斷定能夠發現永恆不便的標准,以作為評價成文法優劣的參照。.
6。7自然法(Natural Law)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法律,而是一種昭示了絕對公理和終極價值的正義論。在西方文化中的「nature」,有點類似於中華文明中的「天」,指的是一種不隨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的客觀世界。「nature」是永恆的,絕對的,無條件的,這就決定了人權的普適性。而這種「天道」也決定了人們必須用合乎「人權」的方式來對待任何一個人,任何蔑視,損害,否定「人權」的行為都是「逆天而行」,這就是人權的道義性。

8。羅馬法的作用(內容):
1、調整財產關系,規定奴隸制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核心)
2、制約或消除父家長權和夫權,保證子女的財產權和婚姻自主權
3、保護除奴隸以外自由民的權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護他們的多種權利
4、滲透自然法的思想
.9羅馬法的影響:
第一,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它對簡單商品生產的一切重要關系如買賣、借貸等契約以及其財產關系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成為後世立法的基礎。
第二,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遠比其他奴隸制和封建製法更為詳盡,它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具有措詞確切、嚴格、簡明和結論清晰的特點,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之合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都是適合於資產階級採用的現成的准則。
第三,羅馬法中體現的理性原則、衡平觀念等,也非常適合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摧毀專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諸侯割據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法制的重要武器。
第四,羅馬統治階級運用武力擴大其版圖,強行適用羅馬法律,以及被征服地居民折服羅馬法的完備發達而自願採用,是羅馬法對後世,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立法發生巨大影響的又一個原因。
第五,羅馬的人權主義到目前為止都是適用於整個世界的,它的設立對於整個世界的法律設定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❾ 公民法的公民法歷程

羅馬法達到其鼎盛階段是在元首制時期。這種較晚的進步,部分是由於法律擴大到更加廣泛的司法領域,既擴大到異地外來人的生活和財產方面,也擴大到義大利公民方面。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這樣的事實:奧古斯都和他的繼承人授權給一些傑出的法學家,讓他們在法庭審判時對案件的法律爭議問題發表意見。在2至3世紀之交,羅馬先後出現五大著名法學家:蓋約、巴比尼安、包魯斯、烏爾比安和莫迪斯蒂努斯。羅馬皇帝曾頒布引證法,規定凡在法律上遇有難題而成文法無明確規定時,則依照他們的著作來解決。由於羅馬法是在法學家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因而它由3個分支組成,這就是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公民法基本上是羅馬及其公民的法律。作為公民法,它是以成文和非成文兩種形式存在著,包括元老院的法令、元首的命令、大法官的布告,也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古代習慣。當然十二銅表法也包括在內。

❿ 怎樣做一個學法用法守法的公民

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法律必須被信仰和遵守,否則它形同虛設。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哲學家、法學家亞里士多德就認為法治的基本含義是「良好的法律」和「普遍的遵守」。

有位學生被同學召去打架,報復他人,他認為自己是「助人為樂」,「講義氣」。他們在法律觀念上的空白是令人震驚。二是要營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氛圍,養成良好的法治行為習慣。我們在歐美國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夜深人靜的馬路上,看不見一輛車通過,但只要紅燈亮著,人們都自覺停下來,待綠燈亮才通過。三是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促進法治行為習慣的養成。道德與法律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通常自覺遵紀守法,相反違法犯罪分子往往是道德防線已崩潰,70%以上的腐敗分子都有「包二奶」的墮落行為,這已不是什麼新聞了。

除了以上三點外,我個人認為還要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那就是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首先、要學法,因為學法是懂法、守法和用法的一個重要前提,如果說一個人連法律都不去學,怎麼能談上懂法、守法和用法呢?

其次、要懂法。懂法就是要求我們在學法的時候要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是違法,那樣做是犯罪」,通過思考我們就會慢慢地懂得法律。

第三、要守法。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對別人、對社會,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第四、要用法。在現實的生活中,當我們的同學突然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就要運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忍氣吞聲或採取不正當的手段予以報復。

熱點內容
司法局小品 發布:2025-01-28 10:33:06 瀏覽:14
北京市東城法院 發布:2025-01-28 09:55:21 瀏覽:135
貴州金沙縣律師電話 發布:2025-01-28 09:21:49 瀏覽:316
反壟斷法條例 發布:2025-01-28 09:06:49 瀏覽:425
中外法學家對勞動法的概念 發布:2025-01-28 08:54:43 瀏覽:899
舊婚姻法共同財產 發布:2025-01-28 08:36:52 瀏覽:536
華旭司法考試培訓 發布:2025-01-28 08:11:26 瀏覽:146
我的夢想律師 發布:2025-01-28 07:48:06 瀏覽:883
從法社會學角度寫論文 發布:2025-01-28 07:35:21 瀏覽:102
黑龍江歷任司法廳長 發布:2025-01-28 07:18:04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