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道德約束
Ⅰ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拿起道德來約束別人,關於保護某某動物
這種人是噴子,是道德低下的人,以彼之污證己之清,根本沒有切實的正義感,只有顯得自己正義的虛榮心,齷齪至極!!!!!!!!
偉大的樓主,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務必點「採納"哦!感謝合作!O(∩_∩)O~
Ⅱ 約束思想的叫法律,極端約束行為的叫價值觀是否正確
准則的大問題. 何謂道德;簡單講道德就是便是判斷一個人當遇到善,惡與是與非對立的時候,瞬間思維後, 人們自然選擇作為或者不作為,行為正當與否的結果.道德其實就是一個遮羞布,人的一切醜陋行為如果 止於道德乃是一個具有良知的人. 人的一切醜陋行為與道德背道而弛,該為而不為之此乃無道德之人必為社會唾棄.說道底 道德往往延續著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樹立社會公認的道德價值規范.道德也就成為廣泛的約束人與人人與社會的行為准則,人是否具有社會道德不是先天產生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小悅悅的離世,人們悲痛之餘感覺到道德的力量不能夠喚醒人的良知,於是便提出要用法律來制止這種悲劇的再次發生.問題是法律真能夠替補道德的作用嗎?起碼現實社會是不行的,也沒有證據顯示這樣做會得到廣大的民意支持. 法律的作用就是剛性的約束人的行為規范.違反法律,威懾性的後果,輕則失去人身的自由,重則剝奪人身的財產和生命. 法律的產生是基於經濟發展而來. 簡單的道德約束有時候的得不到某些人遵守,就需要一個國家機器來約束以及制服那些超越道德規范行為的人. 法律雖然可以強制人的某些行為規范.但是,一方面它不可能代替道德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法律也只能對超越了社會公認道德行為准則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道德,作為一個精神思想范疇,他的內在表現形式意識形態,修養,即人內心的內涵是可以從對外部世界的知與行的行為特徵上面反映出來.法律內在表現即內涵是法律條文,人的社會行為廣義的講都要符合法律的剛性規定。那麼人在實踐對待社會是,非與善,惡採取何種行為方式,比如應該作為而不作為,只要不是違反法律條文,更多的層面就屬於道德的修養和自律,應該講人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對社會負有的責任肩負某種義務和責任,該作為而不作為,只要他的行為沒有侵犯他人的權利,也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法律是不能夠處罰的,這是人的自由選擇權利.只是在道德層面有義務實行的行為而不去作為.任憑事情完全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發生.社會輿論會給這類人群施加道德的壓力. 而將法律代替道德來強行約束人的行為規范將會達到相反的結果.道德的力量將會消亡. 既想道德的力量發揮作用又想用法律的威懾維護道德的基礎,就要在建立一種健康的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生存環境,讓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全民族的主流,人與人構成的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充滿和諧的聲音.以適應當代社會的歷史發展需要.顯然這些目前社會都還不能夠完全做到. 今天的主流社會盡管人民內心深處是充滿了道德和正義的聲音,君不見做好事,捨己救人的英雄感人事跡同樣每天也是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當中,雖然好人的事跡也得到宣揚,但是,道德的滑坡,或者被輿論引導的害怕做好事引起的時間金錢成本付出不成正比,仍然是當前很多人想做好事難出手的心理負擔. 人們更看重的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無道德的人的行為,有著引起群體效應的後果.兩種對立的善 惡思想交鋒其實背後就是對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道德價值觀急遽風險的挑戰.而要清除產生這種現象的土壤勢必要求對當代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輿論,教育環境作出某些調整.同時也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第一,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是事實吧. C 沒有錢,肯定是不能夠上學讀書,或者講差一點錢學校老師是不是要擺著一張臭臉讓你難堪難受?D沒有錢是不是任何事情都辦不成?雖然不能夠講絕對,相對的概率基數也是蠻大的. B 社會缺乏一個廣泛的公平競爭環境是事實吧,各種國家 而這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又直接與老百姓的切身經濟利益有關,大概不能夠講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後關聯,
Ⅲ 你如何看待道德綁架行為
我記得有個印象很深的事情:
公交車站到站後,上來了一位老人,老人上車後才發現自己忘帶錢了。所以對司機說自己沒錢,希望師傅能通融一下。
本來也是兩塊錢的事情,司機想著老人家也確實是忘了,於是打算著幫老人出這個錢。
這時候,後面的乘客發話了:「司機,才兩塊錢啊,就算了吧,老人也不容易。你就當做做好事,畢竟每個人都有老的那天,對吧。」
其他乘客都點頭表示贊同,但公交車司機接下來對這位乘客說的話會讓全車人都傻了眼。
司機回應到:「兩塊錢確實不多,老人也確實是特殊情況,我也沒准備向他要。但事情要說清楚。要不要那兩塊錢是我的事,如果你想當好人,你就幫老人把坐車的兩塊錢出了,不願意出,就不要用你口中的善良和道德來要挾別人。你想的倒也挺美,不願意幫老人出這個錢,卻跑出來裝好人。錢我可以不要,但這個好人我自己會當。」
司機的話一說完,全車人都沉默了,仔細想一想也確實是這樣,人家司機都已經讓老人上車了,這位乘客卻自己跳出來再用道德來「綁架」司機一次。
師傅隨後讓老人找個位置坐,並表示這兩塊錢自己會補給公司的。
這個事情讓我印象很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講道德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為了審判他人。
如果你想做好人,就請付出行動,不要只停留在嘴上,然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綁架別人。
正如尼采所說,迫使人們遵從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最後,分享一個以前看的段子:
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坐在愛心專用席上,旁邊還有一個座位。然後車上來了個老太太,帶著他的孫子,大概十七八歲。
老太太讓孫子坐在空位上,自己站在年輕人旁邊,一直盯著他。年輕人受不了,就給老太太讓位了。
後面的大爺看到這件事,也站了起來給年輕人讓位置,年輕人連連擺手。大爺說:「下個站就到了」,年輕人一聽也就沒什麼負擔,坐了大爺的位置。
然而大爺並沒有準備下車,而是站在老太太的孫子旁邊盯著他。老太太的孫子受不了,也給大爺讓位了。坐在後面的年輕人,看到大爺回頭過來給他比了個「耶~」 你大爺畢竟還是你大爺!我以後也要做這樣的大爺!
Ⅳ 自媒體下的道德約束機制
核心閱讀
由於自媒體傳播具有公開性,因此遵守公共輿論場的秩序和規則是十分重要的。自媒體在享有通訊權、信息傳播自由權、信息選擇權等時,也理應承擔道德上的
責任和義務。作為自媒體用戶,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提升信息傳播的自律能力,做到在製作或傳播信息時心中有一桿秤,避免不良信息的產生和傳播。
自媒體在傳播信息時不應忘記自身承擔的道德義務
近年來,隨著以個人傳播為主的自媒體時代到來,傳媒不再是新聞記者的專利,「我在現場」也已成為信息傳播和共享的主要模式。當沒有經過任何「專業」訓
練的人在突發事件現場對事件進行「現場直播」時,不可否認對事件的發展與解決起到了一些推動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倫理失范現象。自媒體時代,如何提升自媒
體傳播者的自律能力,並構建起一定的自媒體傳播倫理規范,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話題。
倫理失范現象堪憂
今年招遠「5·28血案」發生後,一些現場血腥照片和視頻在網路上不斷擴散。視頻中,犯罪分子氣焰囂張,手段殘暴,就餐女子被打倒在地,慘叫聲讓人不寒而慄。
近年來,一些公共場所的惡意傷人事件、馬路上的車禍事件,或是在受災現場、爆炸現場,很多現場細節性描述、圖片及視頻,都是由在場網友通過微博、微信
等自媒體最先發布,並在自媒體環境下不斷復制轉發,隨後大眾媒體跟進。當暴力突發事件呈現在自己眼前時,很多自媒體用戶憑借自身技術和傳播特性,一躍沖上
事件發布的前台。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恐怖、血腥的細節、鏡頭,帶給人感官上極大沖擊,達到震撼人心的宣傳效果,但也會讓受眾心理上感覺不適,留下不快的記憶。另
外,事故「原生態」地播出,沒有體現出對被拍攝者生命的關懷,容易引起受害者家屬的沉痛記憶,無異於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從社會學角度來看,血腥、暴力
的「現場直播」還會給社會平添極端的負面情緒,甚至效仿犯罪。而這些都波及媒介傳播倫理問題。
倫理失范原因分析
自媒體用戶缺乏道德約束。與大眾傳播不同,自媒體傳播者大多為非職業新聞傳播工作者,沒有接受過專業媒介素養教育,沒有統一的職業道德約束。自媒體信
息發布無門檻,他們僅僅需要簡單的注冊申請,就可以在自媒體平台發布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面對暴力突發事件,他們拿起手機、照相機或攝像機將情況「記
錄」下來並傳播出去時,自然難以遵循傳統的職業倫理,也很少考慮這樣的行為是否符合傳播倫理規范。
自媒體及一些非新聞網站缺乏「把關人」監督機制。不同於傳統媒體,網路虛擬空間缺乏對傳播內容有效地審查、監管和約束。現實中,突發事件又常能引起
「轟動效應」。網路傳播的時效性決定了自媒體經營者及一些網站第一時間把類似事件新聞放到重要位置,輕視甚至是忽略了對其內容的審查。
自媒體博客 http://zhanxincheng.com/
一些傳統媒體盲目跟進報道。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一些傳統媒體的網站、微博,甚至一些傳統媒體自身,一窩蜂跟進,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負面效應,助長
了不良習氣。比如,一些傳統媒體依賴「在場」公眾拍攝的業余圖像和視頻進行傳播,為了收視率、點擊量而放鬆了對自我傳播倫理規范的約束。
構建自媒體傳播 倫理規范
自媒體時代,要消解自媒體傳播過程中產生的倫理沖突,需要構建起自媒體傳播倫理規范,需要自媒體用戶、經營者、傳統媒體以及相關政府機構共同探索與努力:
一、加強自媒體用戶的媒介素養
作為自媒體用戶,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提升信息傳播的自律能力,是題中應有之義。通過各種學習,自媒體用戶能對信息進行分析,清楚地判斷什麼樣的信息
是符合社會規范的,什麼樣的信息可能會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或社會公共利益,做到在製作或傳播信息時心中有一桿秤,避免不良信息的產生和傳播。
二、傳統主流媒體有效輿論引導
作為傳統媒體,就新聞倫理而言,在如何處理暴力突發事件血腥、恐怖的細節和畫面等方面,經過多年探討與爭鳴,已形成一定之規。面對自媒體對傳播生態的
諸多改變,傳統媒體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促進自媒體傳播倫理規范的建立。首先,要嚴守媒體及民眾所公認的傳播底線,不渲染類似血腥、災難、痛苦的畫面,避
免二次傷害的發生。其次,在對暴力突發事件進行報道時,不斷創新報道方式和手段,不僅回答「是什麼」的問題,還回答「應該如何」的問題,使受眾從悲劇中獲
得理性的思考。再次,藉助自身傳播資源和優勢,加大網路道德宣傳教育,提高網民的認知能力和對網路中各種事物的思辨區分能力。
三、政府相關部門積極規范管控
作為政府,要建立制度化的網路治理模式,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應考慮自媒體這一平台的特點以及導致其倫理失范的原因,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國情
的網路公共道德行為規范,並開展相關網路道德教育宣傳,從而避免或減少自媒體傳播中倫理失范現象的發生。同時,採取防火牆等技術及時對不良信息進行處理或
過濾,並建立網路實名制及相應的行業規范。
Ⅳ 自媒體下的道德約束
核心閱讀
由於自媒體傳播具有公開性,因此遵守公共輿論場的秩序和規則是十分重要的。自媒體在享有通訊權、信息傳播自由權、信息選擇權等時,也理應承擔道德上的
責任和義務。作為自媒體用戶,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提升信息傳播的自律能力,做到在製作或傳播信息時心中有一桿秤,避免不良信息的產生和傳播。
自媒體在傳播信息時不應忘記自身承擔的道德義務
近年來,隨著以個人傳播為主的自媒體時代到來,傳媒不再是新聞記者的專利,「我在現場」也已成為信息傳播和共享的主要模式。當沒有經過任何「專業」訓
練的人在突發事件現場對事件進行「現場直播」時,不可否認對事件的發展與解決起到了一些推動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倫理失范現象。自媒體時代,如何提升自媒
體傳播者的自律能力,並構建起一定的自媒體傳播倫理規范,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話題。
倫理失范現象堪憂
今年招遠「5·28血案」發生後,一些現場血腥照片和視頻在網路上不斷擴散。視頻中,犯罪分子氣焰囂張,手段殘暴,就餐女子被打倒在地,慘叫聲讓人不寒而慄。
近年來,一些公共場所的惡意傷人事件、馬路上的車禍事件,或是在受災現場、爆炸現場,很多現場細節性描述、圖片及視頻,都是由在場網友通過微博、微信
等自媒體最先發布,並在自媒體環境下不斷復制轉發,隨後大眾媒體跟進。當暴力突發事件呈現在自己眼前時,很多自媒體用戶憑借自身技術和傳播特性,一躍沖上
事件發布的前台。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恐怖、血腥的細節、鏡頭,帶給人感官上極大沖擊,達到震撼人心的宣傳效果,但也會讓受眾心理上感覺不適,留下不快的記憶。另
外,事故「原生態」地播出,沒有體現出對被拍攝者生命的關懷,容易引起受害者家屬的沉痛記憶,無異於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從社會學角度來看,血腥、暴力
的「現場直播」還會給社會平添極端的負面情緒,甚至效仿犯罪。而這些都波及媒介傳播倫理問題。
倫理失范原因分析
自媒體用戶缺乏道德約束。與大眾傳播不同,自媒體傳播者大多為非職業新聞傳播工作者,沒有接受過專業媒介素養教育,沒有統一的職業道德約束。自媒體信
息發布無門檻,他們僅僅需要簡單的注冊申請,就可以在自媒體平台發布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面對暴力突發事件,他們拿起手機、照相機或攝像機將情況「記
錄」下來並傳播出去時,自然難以遵循傳統的職業倫理,也很少考慮這樣的行為是否符合傳播倫理規范。
自媒體及一些非新聞網站缺乏「把關人」監督機制。不同於傳統媒體,網路虛擬空間缺乏對傳播內容有效地審查、監管和約束。現實中,突發事件又常能引起
「轟動效應」。網路傳播的時效性決定了自媒體經營者及一些網站第一時間把類似事件新聞放到重要位置,輕視甚至是忽略了對其內容的審查。
新成博客 http://zhanxincheng.com/
一些傳統媒體盲目跟進報道。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一些傳統媒體的網站、微博,甚至一些傳統媒體自身,一窩蜂跟進,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負面效應,助長
了不良習氣。比如,一些傳統媒體依賴「在場」公眾拍攝的業余圖像和視頻進行傳播,為了收視率、點擊量而放鬆了對自我傳播倫理規范的約束。
構建自媒體傳播 倫理規范
自媒體時代,要消解自媒體傳播過程中產生的倫理沖突,需要構建起自媒體傳播倫理規范,需要自媒體用戶、經營者、傳統媒體以及相關政府機構共同探索與努力:
一、加強自媒體用戶的媒介素養
作為自媒體用戶,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提升信息傳播的自律能力,是題中應有之義。通過各種學習,自媒體用戶能對信息進行分析,清楚地判斷什麼樣的信息
是符合社會規范的,什麼樣的信息可能會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或社會公共利益,做到在製作或傳播信息時心中有一桿秤,避免不良信息的產生和傳播。
二、傳統主流媒體有效輿論引導
作為傳統媒體,就新聞倫理而言,在如何處理暴力突發事件血腥、恐怖的細節和畫面等方面,經過多年探討與爭鳴,已形成一定之規。面對自媒體對傳播生態的
諸多改變,傳統媒體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促進自媒體傳播倫理規范的建立。首先,要嚴守媒體及民眾所公認的傳播底線,不渲染類似血腥、災難、痛苦的畫面,避
免二次傷害的發生。其次,在對暴力突發事件進行報道時,不斷創新報道方式和手段,不僅回答「是什麼」的問題,還回答「應該如何」的問題,使受眾從悲劇中獲
得理性的思考。再次,藉助自身傳播資源和優勢,加大網路道德宣傳教育,提高網民的認知能力和對網路中各種事物的思辨區分能力。
三、政府相關部門積極規范管控
作為政府,要建立制度化的網路治理模式,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應考慮自媒體這一平台的特點以及導致其倫理失范的原因,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國情
的網路公共道德行為規范,並開展相關網路道德教育宣傳,從而避免或減少自媒體傳播中倫理失范現象的發生。同時,採取防火牆等技術及時對不良信息進行處理或
過濾,並建立網路實名制及相應的行業規范。
Ⅵ 什麼是道德綁架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觀點三(以偏概全):這種情況部分人不會對其子進行教育而是責罵或諷刺,盡管知道做的不對卻不用正確方式引導,比起「道德」來說更願逞一時口舌之快,用道德的正面來否定別人的經歷見聞至使其更加偏激。
案例
2006年9月,為了籌集孩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所需的4萬元手術費,一位母親向王菲、李亞鵬夫婦發出求助信,這封信刊登在了報紙上。
2006年3月,北京地鐵車廂里,一個身披袈裟的男子扮成「唐僧」,號召乘客轉告李宇春、徐靜蕾等名人向一個患白血病的孩子獻愛心,得到媒體廣泛報道。
Ⅶ 什麼是"極端"自由主義
一樓對自由主義的認識有些片面,我補充一下,說的不對請指正:
自由主義、反動主義、保守主義是三種迥異的政治傾向,自由主義的核心在於「反抗傳統;解放人性」,在三種思想中最具進步性和革命性,但是由於人性並非是盡善盡美的,所以一味的追求自由主義,很可能引發動盪和混亂,甚至導致社會的毀滅。
首先,自由主義只是一種純粹的理想,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只能達到相對自由,而無法實現絕對自由,極端自由主義者就是致力於實現「絕對自由」的一群人。如果一個國家由極端自由主義者掌控,他會集中很大精力關注平等,完善制度上的缺陷,同時傾向於絕對民主,然而問題是現實社會存在種種缺陷,不平等現象無法消除,所以他們不可避免的花費大量時間為各種問題吵得喋喋不休。
當法律上的問題以解決後,他們又會謀求倫理道德上的破舊立新,在宗教上謀求多元化,這些措施毫無疑問會對傳統社會長生巨大沖擊,宗教政策的非理性寬容只會造成齟齬和仇視。眾所周知,一個社會進行變革是有風險的,過度的變革讓人無法適從也難以安心生產,而道德觀念的束縛對人的影響根深蒂固,極端自由主義過分釋放了團體對個體的約束,導致的是社會觀念的解體和崩潰。而人類文明是建立在相互合作、共同繁榮的社會分工基礎上,社會觀念的崩潰必然導致文明的倒退和衰落。
Ⅷ 在道德作用問題上,要反對哪兩種極端的看法
道德萬能論、道德無用論。
1、道德萬能論:
道德萬能論是一種道版德極端看法,道德萬能論的根本錯誤在權於,顛倒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經濟基礎同上層建築之間的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否定了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2、道德無用論:
道德無用論其實是一種「一刀切」的片面觀點。說明了人們不能辯證地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有何作用。
(8)極端道德約束擴展閱讀
總之,凡是反映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經濟基礎、代表社會進步力量的道德,就會對社會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則起著消極的阻礙作用。在道德社會作用問題上有兩種傾向。
「道德決定論」片面誇大道德的作用,認為人們的道德作用特別是個別傑出人物的道德品質可以決定歷史的進步,或者把道德說成是醫治社會弊端的唯一良方。「非道德論」或「道德無用論」則根本否定道德的作用,甚至否認道德的存在。
Ⅸ 如何看待道德綁架行為
道德綁架同理,這種邏輯也是漏洞百出很可笑的,但是一般不會和這樣的人去辯論。不聽任回何話就給人蓋上了答標簽定論、邏輯完全不同、對我人品都充滿了不滿的人,解釋有用嗎?無論是說你聖人還是說你小人,在他們心裡和你已經是不同境界,已經沒有交流的必要了。他們需要的不是解釋,不是事實,僅僅只是讓人無話可說的、自己取勝了的快感。 我不知道這段補充之後會有什麼樣的評論,不過在我還沒發出這段話之前已經收到了「這不是傳說中的聖人婊」的評論了,於是我又認真看了一遍自己的原答案,好吧,我是真的不知道現在對「聖人婊」「聖母婊」都是什麼定義了,哎。 說句比較直接的話,我不介意大爺大媽們有什麼言論,即使不對,未來的社會也不屬於他們了。在沒有對當前產生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擁有未來的人何必跟就要過去的人計較?如果我能堅守住自己的原則,還可以給我的下一代好的影響,那麼或許再過一二十年我們就不必再討論這樣的話題,下一代也不會面對「友善只會收獲輕視,無賴才被重視」這樣畸形的狀況。但如果我們都用反道德綁架的方式去對抗道德綁架,過個三四十年我們的子女大概就要在知乎上問(如果知乎還在)「怎樣看待反道德綁架」了,想想還挺憂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