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法治的政治基礎
『壹』 下例屬於我國依法治國的政治基礎
—、依法治國的理淪依據
現代意義的法治是與發達的商品經濟和民主政治相聯系的,隨著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依法治國思想在理論上得到了進—步的闡釋,在實踐中,與國家統治、共和政體結合起來,並且隨著文明的發展,經驗的積累而不斷改進。
黨的政策,指導著社會主義法的制定、實施,法律是政策的條文化、規范化,1993年2月的憲法修正案,根據中國轉型時期的特點,明確確認了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方針;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批准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將依法治國作為遠景戰略目標規定;99年憲法修正案更進一步地將依法治國確定為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使依法治國具有了憲法的最高規范性。依法治國方略的確定,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結果,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它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我國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依法治國的政治基礎
從世界范圍來看,要擺脫「人治」的束縛,走上「法治」的道路,除了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之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基礎,需要一定的政治制度的力量來支撐,這種政治制度即是民主政治。
中共中央明確指出:「不要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決不是社會主義的法制,不要社會主義法制的民主,決不是社會主義民主」。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恢復和發展了被踐踏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並使之法律化,從而為我們國家逐步實現法治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總之,民主政治是法治國家的基石,缺乏政治上民主的國家,就不可能是法治國家。
三、實現依法治國的途徑
依法治國,不僅僅是治國方略的改變,它帶給中國的是從制度到觀念的深刻變革,法治化的實現,取決於市場經濟的相當發達,民主政治的相當完善,法律文化的相當發達。然而在中國的國情之下,這三個條件不是一揮而蹴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長期地為之努力,為之奮斗,在探索依法之國的途徑時,必須首先明確依法治國的內涵,把握其要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權威的《牛津法律大辭典》指出法治是「一個無比重要的、但未被定義、也不能隨便就能定義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權威機構、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機構都要服從於某些原則。這些原則一般被看作是表達了法律的各種特性,如:正義的基本原則、道德原則、公平和合理訴訟程序的觀念,它含有對個人的至高無上的價值觀念和尊嚴的尊重。」這一概念既高度抽象,又具備較強的伸縮空間,從而為學者、統治者的進一步探討、實踐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空間范圍。
社會主義中國的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的法治,它不完全等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中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對象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依據是憲法和法律,目的是實現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根本保證是黨的領導。明確了依法治國的內涵和要素,也就找出了依法之國的關鍵所在,我們宜從此下幾個方面為依法治國的實現創造條件,提供保證。
1.轉變觀念,增強法律意識。
2.樹立並保證法律的至上權威。
3.加強民主建設,完善監督制度。
4.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現代法治國家都離不開政黨制度,或多黨制,或兩黨制,或一黨制,我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這是歷史與現實的選擇,也是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
『貳』 現代法治國家的政治基礎是民主政治其中國家權力應當歸屬於
現代國家不管是不是法治國家,他們唯一的政治基礎就是人民主權(群體暴力),至於人民的定義是什麼另說,民主政治只是統治階層一種統治方法,比如沙特這些中東君主以及伊斯蘭世界國家不管從法律上還是實際操作中都不講究什麼民主政治,只把一切國家權力歸納到真主安拉的名下。
『叄』 現代法治國家的政治基礎是民主政治,其中,國家權力應當
現代法治國家的政治基礎是民主政治,其中國家權力應當歸屬於(人民)。
『肆』 依法治國的基礎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基礎是建立法治市場經濟。
一、是依法保證「共同富裕」。一些國家為了公平和效率,都強調「三代無富人」。社會主義國家,沒有理由不對富人特別是非法致富的富人徵收遺產稅,進而保證共同富裕,避免兩極分化。
二、是依法保證公有制為主體。主體作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強調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經濟活力。
三、是依法保證宏觀調控的科學性。使政府特別是宏觀部門的決策者們真正在決策之前有法可依,敬畏決策。因此呼籲建立宏觀調控法,重大調控決策要交人大討論,避免拍腦袋決策。
四、是依法保證集中力量辦大事。通過立法保證把大事做好,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誤。
依法治國的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伍』 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是什麼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深度推進的基石。只有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法律成為全民信仰,才能最終建成法治社會。
也是立法、執法、司法三者的末端,前三者的「營養」或者「毒素」,都在全民守法這個層面上堆積與滋生,盛開「鮮花」或者「惡之花」。只有通過制度設計,建立順暢的糾錯機制,才能築牢法治社會之基。
依法治國的核心: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基礎是什麼
堅持黨的領導,應該是這個
『柒』 什麼既是法治的政治基礎和重要條件
民主政治 既是法治的政治基礎和重要條件,又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捌』 為什麼民主是法治的基礎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實踐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關系不斷被人們深入認識,強調法制是民主政治的保障,重視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這些認識基本上都是立足於法制來看待民主與法制的關系。那麼,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下,民主與法治又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民主是法治原則確立的前提。法治並不簡單地是指法律制度本身,它更重要的是指人們行為的合法性內涵,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行為的合法性內涵,它要求國家權力必須以法律為依據,源於法律並依法行使,即法治原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法治是一定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是依法行使國家權力,不允許任何組織或個人享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的一項原則和制度。
這樣一種法治原則從歷史上來看是近代社會的產物,是民主革命的結晶。法律成為規范國家權力的根據,其前提是社會產生了制約國家權力的力量和觀念。直至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力量的出現和主權在民觀念的確立,權力制約的原則才開始在人們的觀念和國家結構中紮下根來,法治原則的建立和推行才有了堅實的基礎。
西方國家的法治以多元民主為基礎,我國社會主義的法治有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基礎,社會主義國家在人類歷史上以無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了民主和主權在民原則,同時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法治原則。社會主義的法治也只能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上,在這一點上,不同性質的社會分享著共同的經驗。但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先進性決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容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法治。
民主制度的不健全是法治缺陷的深層原因。建國以來,由於對法制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導致法制建設相對落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法制建設快速發展,法律體系逐漸完善,並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在法制建設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令人憂心的問題:法律制度的過程化嚴重不足。如果將法治看成是法律規范制度及其機構的建立(制度化)與這些制度規范在實際過程的有效運作(過程化)兩方面的有機結合,那麼相對於「制度化」而言,法制的「過程化」顯得匱乏,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普遍,實際工作中「以言代法、以權代(壓)法、以錢代法、執法犯法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執法問題已成為我國法制建設中急需改進的一個極端重要的問題。為何我國的法制會出現這種缺陷?法律「制度化」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法律體系不完善,立法質量不高,法律缺乏統一性、穩定性和可作性等原因會影響法律的「過程化」不足。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但法制建設上的缺陷不僅僅只是一個法律問題,在深層次上,它是一個民主問題,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設的不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國民主政治的基本結構。然而,由於初級階段的局限性,我國民主政治生活具體環節上的缺陷使得民主機制的運轉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局面,沒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由此引發出一系列問題。在實踐中這些問題主要以破壞法制的形式表現出來。文革時期我國法制建設破壞殆盡,根本原因是民主政治遭到嚴重破壞。
民主政治改革是法治原則完善的保證。法制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根源於民主政治的不完善性,因此,解決問題的手段就要同時加強法制建設和民主建設,其中,民主政治建設尤為重要和優先,民主政治建設是完善法治原則的前提保證。並且,法制建設的許多內容其實就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題中之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法制建設所取得的每一進步,都是以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為後盾的。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指出,要通過政治體制改革來健全法制,處理好法治與人治的關系
『玖』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前景: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共產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開創工作新局面,贏得事業新勝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黨和人民的實踐是不斷前進的,指導這種實踐的理論也要不斷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在黨和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不斷完善。這一過程必將為理論創新開辟廣闊前景。
『拾』 什麼既是法治的政治基礎和重要條件,又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民主監督是法治和合理的政治基礎的重要條件,又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