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法治城市法治縣
⑴ 六五普法的內容
一、徵文主題和參考選題
(一)徵文主題
「六五」普法規劃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參考選題
1.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2. 新的歷史時期法制宣傳教育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3. 法制宣傳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及作用;
4. 「一五」到「五五」普法的成功經驗及「六五」普法規劃的創新;
5. 「六五」普法的指導思想研究;
6. 「六五」普法的目標、任務研究;
7. 「六五」普法的對象研究;
8. 「六五」普法的載體與方法研究;
9. 在邊疆民族地區開展「六五」普法載體、方法的研究;
10. 欠發達地區開展「六五」普法分類指導考核研究;
11. 「六五」普法期間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研究;
12. 「六五」普法期間依法治理的目標要求研究;
13. 「六五」普法期間依法治理的實踐形式;
14. 推進依法治理與「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
15. 「六五」普法期間大眾傳媒職責作用研究;
16. 「六五」普法的領導體制、評估機制研究;
17. 「六五」普法工作機制暨大宣傳格局下實施「誰主管、誰宣傳」原則研究;
18. 「六五」普法統計工作科學性研究;
19. 「六五」普法的保障措施;
20. 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隊伍作用的充分發揮。
作者也可根據工作實際和自己的理論思考,自主選擇確定論文題目,撰寫文章。
二、徵文要求
1. 徵文應緊扣主題,觀點明確,思路清晰,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前瞻性。
2. 徵文應提出鮮明的觀點,並詳細闡述確定論點的理論與實踐依據,做到有情況,有分析,論據充分。
3. 徵文內容不要求覆蓋「六五」普法規劃的各個方面,只對其中的一個問題作深入思考和理論闡釋,淡深、談透,做到言之有物,切忌空話、套話。
4. 徵文應語言精煉,字數不超過5000字。
⑵ 依法治省將以何為重
依法治省將以何為重? 2017法治四川建設這樣干
發布時間: 2017-02-28 07:17:58 | 來源: 網路
站在全面深化、整體提升的歷史新起點,今年,依法治省將以何為重——
聚焦
「四川法治良序總體形成」——2月27日下午,今年首次召開的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會議,如是定調2016年。
2016年依法治省創造了哪些經驗、取得了哪些成果?2017年又該何去何從?記者奔赴多地采訪,探尋「站在全面深化、整體提升的歷史新起點」上的依法治省基層實踐,重點從四個片段呈現。
本報記者 龐瑩
2017法治四川建設這樣干
依法執政
制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實施辦法,將「關鍵少數」履職盡責情況納入年終述職、政績考核、考察使用,依法依規嚴格問責
科學立法
落實加強黨領導立法實施意見,完善立法起草、論證、審議、協調機制,建立健全項目徵集、評估聽證、表決審議、群眾參與等制度
依法行政
加快省市縣三級聯動審批體系建設,建成全省行政權力運行資料庫。加強「三張清單」動態管理,強化跟蹤督辦、績效評估和碰硬獎懲
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健全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常態化遴選和員額退出制度。完善法官檢察官依法履職保護和違法行權懲戒制度
依法治理
構建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治理體系。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融互動的治理體制
監督保障
完善落實會前學法、任前考法制度。將領導幹部推進法治工作情況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作為考察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全面推行年度述法制度和法治問責制度,推行法治考評和法治檔案制度
A
抓「關鍵少數」
量身打造「八位一體」制度
考題——各地換屆後,如何抓好「關鍵少數」,保持法治四川建設工作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采訪鏡頭】
「誰家是不是貧困戶,得按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規定的條件來,還得公示,群眾表決了才算。」近日,敘永縣委書記陳景強正忙著走村入戶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將脫貧攻堅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是他每到一地都著重強調的。
大學所學專業為法律,還從事過律師的職業,陳景強對法治工作有著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認識。「推進法治建設,我作為黨委第一責任人責無旁貸。」陳景強告訴記者,每年市上要與縣簽訂推進依法治理目標責任書,縣上也要與部門和鄉鎮簽訂責任書。在他看來,這樣的責任傳導,就是在表明「以上率下示範帶動學法用法」。
去年,敘永縣經過新一輪換屆工作,許多崗位人事變動比較大。為推進換屆後法治工作的連續性,該縣建立了38位縣領導承擔包保責任,包保聯系25個鄉鎮和72個部門;72個縣級部門承擔指導責任,聯系指導25個鄉鎮和264個村(社區),並對業務領域的法治建設工作負責。
【新探】
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日前,省依法治省辦出台《關於加強換屆後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分管依法治理工作的領導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頻繁變動。記者獲悉,今年我省將探索省委帶頭強化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的辦法措施,健全落實「關鍵少數」學法、考法、考察、考核、評估、問責、述法和法治檔案「八位一體」制度,制定強化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辦法,出台黨委(黨組)書記履行法治職責規定的績效評估和責任追究制度。
【點評】
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能否真正依法辦事,是衡量法治建設進程最重要的評價標准。對公權力而言,厲行法治,就是要堅持「法有授權方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用法治為權力劃出邊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四川在全國率先出台「關鍵少數」推進依法治省工作落實的意見,還為「關鍵少數」量身定製考核「硬杠杠」。這抓住了推進法治的「牛鼻子」,四川的法治實踐走在全國前列。——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張文顯
⑶ 普法知識
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
中宣部 司法部
2006-8-17
一、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工作原則
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按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推進依法治理,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堅持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適應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適應整個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知識的現實需求,緊密結合國家民主法制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果,通過深入扎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進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依法治理的自覺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應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十一五」規劃總體目標,安排和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各項任務,服務經濟建設,服務改革開放,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服務群眾中教育群眾。宣傳教育內容要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宣傳教育形式要為群眾喜聞樂見。
———堅持求實創新,與時俱進。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把握全社會對法制宣傳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內在規律,轉變工作觀念,創新工作形式。
———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要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對象和不同行業的特點,確定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研究切實可行的方法,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主要任務
(一)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是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性、根本性和重點工作。要進一步學習宣傳憲法,努力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憲法意識,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學習貫徹憲法的熱潮,使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進一步學習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民主法制建設的理論、方針和政策,促進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要進一步學習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觀念、愛國意識和國家安全統一意識。
(二)深入學習宣傳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要著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加強契約自由、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等市場經濟基本法律原則和制度的宣傳教育,促進經濟主體依法生產經營和管理,推進經濟平穩持續較快發展。要大力提倡和學習宣傳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社會事業進步。要積極開展人口、資源、環境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要深入開展文化、體育及與奧林匹克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為文化和體育事業發展特別是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服務。
(三)深入學習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加強安全生產、勞動和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意識。要普及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培養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觀念,促進形成有利於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大力開展與城鎮房屋拆遷、農村土地徵用和承包地流轉、國有企業改制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四)深入學習宣傳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圍繞群眾關切、反映強烈和社會危害嚴重的問題,深入開展以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葯品、農資等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以打擊規避招標、假招標、轉包和違法分包為重點的整頓和規范建築市場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以打擊偷稅、騙稅、非法減免稅為重點的稅收征管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以整頓出版物市場、文化娛樂市場、信息網路市場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五)深入學習宣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相關法律法規。深入開展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公民法制宣傳教育,促進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自覺用法律規范行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辦事的社會風尚。要加強守法觀念的培養,積極開展基層民主自治觀念的宣傳教育,努力增強公民依法參與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要加強依法維權、依法信訪宣傳教育,引導公民依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依法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要開展治安和刑事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要加強法律權威和司法公正教育,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六)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開展依法治理。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工作,鼓勵公民積極參與公共管理,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努力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全面開展依法治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法治市(地、州)、依法治縣(市、區)工作。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依法治理規劃,確定階段性工作計劃,明確責任,認真組織實施。要積極探索和推進地方、行業和基層依法治理的實踐形式,深入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已經順利實施了「四五」普法規劃,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知識得到較為廣泛的普及,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明顯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各項事業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在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對於保障「十一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特製定本規劃。
⑷ 依法治縣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1.依法行政包括依法履行職責、規范行政許可、行政執法;2.完善法律法規包括清理規范性文件;3.強化法律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⑸ 什麼是法治創建
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五五「普法規劃提出的明確要求,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
⑹ 四川江油是縣還是市
江油是四川的一個市。
江油位於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經濟區北端,幅員面積271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50平方公里。
江油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首批「工業強縣」示範市、環境優美示範城市、法治市、文明城市、雙擁模範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為江油親筆題寫「李白故里」,被授予「中國詩歌之鄉」。同時還是道教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古代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民國時期四川「四大名鎮」之一。
(6)四川省法治城市法治縣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立江油市。
2006年1月6日,四川省政府批復同意撤銷北城鄉,將原北城鄉的龍井、興隆、雲頂3個村和白石村的第五、六、七、八村民小組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永勝鎮管轄,將原北城鄉的白衣、柳林、代東、大坪、觀霧、小河6個村和白石村的第三村民小組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武都鎮管轄。
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14號)批復同意撤銷文勝鄉、大堰鄉、貫山鄉、西屏鄉,設立文勝鎮、大堰鎮、貫山鎮、西屏鎮。
2015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5]2號)批復同意撤銷方水鄉、香水鄉,設立方水鎮、香水鎮。4月29日,綿陽市政府批復同意江油市撤銷原長鋼三個街道成立長城街道:撤銷長鋼街道、武都長鋼街道、含增長鋼街道,設立長城街道,街道辦事處駐長鋼路130號。
轄原長鋼、武都長鋼、含增長鋼3個街道以及厚壩長鋼生活區行政區域,共9個社區。同年,撤銷八一鄉,設立八一鎮。至此,全市轄2個街道、28個鎮、12個鄉。
2016年11月28日,綿陽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發《綿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江油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批復:撤銷中壩鎮,設立中壩街道辦事處,以原中壩鎮的行政區域為中壩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中壩街道辦事處駐涪江路中段398號。
撤銷義新鄉,設立義新鎮,以原義新鄉的行政區域為義新鎮的行政區域,義新鎮人民政府駐孝親路東段191號。撤銷東興鄉,設立東興鎮,以原東興鄉的行政區域為東興鎮的行政區域,東興鎮人民政府駐迎賓路85號。
⑺ 如何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建設
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深化法治長治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更新內涵。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結合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法治山西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法治長治建設實施綱要》,推進普法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創建,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我市法治建設現狀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依法執政和行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市實施「五五」戰略、加快轉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的重要階段,也是深化法治長治建設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從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社會長治久安、保障和促進轉型跨越的戰略高度,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深化法治長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教育為重點,以創建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各級依法治理示範單位為抓手,以強化法治文化建設為支撐,大力推進黨委依法執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企業依法經營和全社會崇法守法,全面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加快建設法治長治。
二、著力推進依法執政,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市全過程
1.健全依法執政機制。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積極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責、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全市各級黨組織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2.提高依法決策水平。完善依法決策程序,對涉及全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重大決策以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市委要適時向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和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議和意見,把黨的意志和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落實到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
3.樹立法治思維方式。領導幹部要帶頭厲行法治,帶頭學習、遵守憲法和法律,切實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做到依法辦事、辦合法事,做到辦事情、想問題、作決策堅持以法治為主要標准,以法治為主要手段,以法治為基本方式,自覺摒棄人治思維,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4.增強依法執政能力。建立黨員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黨委(黨組)中心組要每年集中學法1~2次,市、縣(市、區)要每年舉辦1~2次綜合性學法報告活動。推行領導幹部任前法律考試,探索建立領導幹部述法制度和公務員、事業人員任職和招考法律知識考試制度。紀檢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和黨員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大黨內監督和查處大要案力度,切實推動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情況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內容,使法治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三、著力推進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提升人大依法監督工作水平
5.加強監督工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市、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大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作出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促進人民群眾法律素質的提高,推進法治長治建設。
6.做好立法調研工作。根據上級人大立法調研工作安排,廣泛聽取和徵求廣大群眾意見和建議,結合我市實際,認真分析研究匯總,為上級立法提出科學、具體、有價值的建議意見。
7.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市、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要嚴格按照省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規程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制度和有效期制度。
四、著力推進嚴格執法,切實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8.依法規范政府職能。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依法規范市、縣(市、區)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切實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加強規范性文件清理審查工作。行政機關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實施行政管理和執法;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社會的自我完善功能。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
9.健全依法決策程序。嚴格執行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程序規定。建立重大決策事項會前交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制度,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面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凡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影響面廣、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事項,都要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建立決策跟蹤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凡超越許可權、違反程序的決策行為及決策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嚴肅追究決策部門、單位和相關人員責任,堅決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
10.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各級行政機關要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業務能力、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完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或徵用等行政執法案卷的評查制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案件和行為。扎實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合理界定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推進綜合執法,減少執法層級,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執法缺位、執法混亂問題。改進和創新執法方式,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處置與疏導結合,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扎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強制度建設,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細化執法流程,明確環節步驟,嚴格程序公正,規范裁量許可權,堅持做到平等對待、適當適度、文明執法。加強行政信息化建設,推行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效果網上考核,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11.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主動、及時、准確、具體向社會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實施、社會公益事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推進辦事公開,拓寬公開領域,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創新政務公開方式,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行網上電子審批,充分發揮政務網站的信息查詢和在線辦事功能。規范和監督醫院、學校、公交等公共企事業單位的辦事公開工作,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12.大力加強行政監督。行政機關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司法機關的法律監督,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切實強化行政機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探索建立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和行政執法人員執法檔案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評議工作,拓展評議范圍,完善評議方式,擴大群眾參與,提高評議實效。認真按照行政訴訟程序履行職責義務。嚴格行政問責,嚴肅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和失職瀆職、濫用職權、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對因違法行政導致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堅決實施行政問責。
13.依法化解矛盾糾紛。建立健全政府負總責、政府法制機構牽頭、各職能部門為主體的行政調解工作體制,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化解行政爭議和民事糾紛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工作,扎實推進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重大復議案件出席聽證制度。完善行政復議與信訪的銜接機制。完善行政應訴制度,大力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主動出庭應訴制度,不斷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出庭應訴率。
五、著力推進公正司法,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14.深化司法改革。認真落實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的各項部署,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職權結構和組織體系。完善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司法經費保障體制。進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刑事賠償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擴大司法參與。積極穩妥地推進勞動教養制度改革、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依法理順政法機關內外、上下、左右關系,確保執法權、司法權高效正確運行,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15.維護司法權威。各級黨委要帶頭維護司法權威,市、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實施監督,各級行政機關要依法參與訴訟活動、認真履行協助義務、自覺履行生效裁判。加強司法保障機制建設,建立對非法干預司法活動進行備案登記和查處追究制度,堅決排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本位主義對司法活動的干擾,規范新聞媒體對司法機關正在辦理案件的報道,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問題,健全司法糾錯機制。加大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建立健全執行聯動威懾機制,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把解決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依法維護公正結論、依法保障合法權益、依法糾正錯誤裁決,保護合法信訪、制止違法鬧訪,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息訪罷訪,實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的統一。
16.規范司法行為。進一步規范辦案流程,所有司法行為都要嚴格依法依規依章進行,針對容易出問題的環節,要明確權力運行的范圍、條件、程序和界限,避免司法隨意性。規范執法尺度,完善案例指導制度,及時發布指導性案例,統一類案裁判標准。推進量刑規范化工作,促進量刑公平公正,增強法律適用的統一性。積極引導司法人員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確保自由裁量合法合情合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17.提高司法效率。進一步完善案件繁簡分流的制度,優化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降低司法成本。處理好實事求是、有錯必糾與維護司法既判力的關系。進一步完善涉法涉訴案件的終結機制,減少非法上訪、無序信訪對司法機關人力財力等資源的消耗。加大清理超期羈押案件的力度,嚴格依法處理,避免久押不決、久拖不決。
18.強化司法監督。強化上級司法機關的監督職能,通過訴訟程序及時糾正下級司法機關錯誤裁決。充分發揮政法各部門在刑事案件中的監督制約作用,共同保證刑事案件的公正處理。加強黨委政法部門的執法監督、人大的權力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促進公正司法。完善司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度,通過案件管理機制改革,提高司法效率和辦案質量。
19.推進司法公開。嚴格落實警務公開、檢務公開、審判公開制度,除法律規定保密的情況外,最大限度地向社會公開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時限、執法進度和執法結果,保障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進一步拓寬公開渠道,將公開載體從傳統的公示欄、報刊、宣傳冊等,拓展到網站、博客、微博客、即時通訊工具等網路新興媒介,豐富司法公開載體。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例會制度,及時發布司法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通過裁判文書上網、邀請群眾旁聽庭審、推行司法開放日制度等措施,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
20.提升司法能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和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較高的司法隊伍。加大培訓力度,積極推進專題培訓和崗位練兵,加強司法人員對法律精神的學習掌握和對司法規律的研究把握,切實提高法律素養、司法能力、辦案水平。加強專業化建設,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職業准入、分類管理、職業保障等制度,研究完善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人事管理、人才保障制度,為司法人員提供良好的職業保障,增強司法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六、著力推進全民守法,切實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21.全面實施全民普法規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堅持法制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相結合、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突出抓好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宣傳教育,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法律「六進」及法律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等普法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和手段,堅持傳統手段與現代宣傳方式相結合,切實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風尚。
22.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機構、行業團體和法律服務中介機構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繁榮法學教育和理論研究,促進法學理論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著力加強教學課堂、媒體網路、影劇院、城市廣場、移動通信、集貿市場、城鄉居民區、流動屏幕、LED屏、各種宣傳欄廣告牌「十大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與社會文化有機融合、法治文化設施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功能互補。積極推動法制電視片、法制文藝表演、法制書畫攝影、法制專欄版面、法制夜校、法制文化大院、法制演講比賽、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大篷車、法制集市「十大法治文化工程」,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的需求。
23.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推廣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設,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深入推進社區居民自治,鼓勵城鄉社區居民積極探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新途徑、新辦法。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通過轉變工作方式、創新管理手段、構建服務平台,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制度優勢轉化為服務和管理優勢,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24.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深化地方、行業、基層依法治理,形成市、縣、鄉、村、校、企「六位一體」聯動格局。加大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力度,依法嚴厲查處安全生產、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交通安全、假冒偽劣、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違法案件,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堅持普法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推進城鄉居民依法自治,推進基層法治服務陣地建設,積極推廣在鄉(鎮、街道)、社區(村)建立「法治服務中心」、「公民法治驛站」、「居民法治之家」等做法,積極引導公民有序參與基層民主法治實踐,推進基層依法治理深入開展。把推進企業依法經營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提高企業防範處理法律風險的能力和依法經營管理水平。
25.加強誠信長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誠信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意見》(晉辦發〔2013〕8號),以市場主體准入、依法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社會成員信用度建設為重點,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及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社會誠信意識、政府依法行政意識、司法公信力和企業信用度,逐步建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確保社會誠信環境明顯優化。
26.拓寬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建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加大各類法律服務、司法救助和全社會各項救助工作力度,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著力解決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涉農利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訴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大力實施法治為民工程,進一步提高法律服務和保障水平。
27.深入開展法治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依法治理示範單位創建活動,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指標體系和簡便實用的考評辦法。廣泛開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示範點等行業法治創建活動和法治機關(單位)、誠信守法企業、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等系列法治創建活動,形成以法治城市和法治縣(市、區)創建為引領、以行業法治示範點創建為支撐、以基層法治創建為基礎的覆蓋全市的法治創建活動體系。
七、強化組織領導,切實保證法治建設扎實推進
28.加強組織領導。法治建設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市委依法治市領導組作為市委的議事協調機構,要定期研究解決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領導組辦公室要履行規劃指導、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驗收、總結評比的職責,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扎實開展。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科學謀劃、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確保法治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積極為法治建設創造必要條件。
29.建立工作機制。建立六個專項聯席會議機制。一是建立依法監督聯席會議機制,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研究推進法律法規實施監督檢查工作。二是建立依法行政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政府法制辦牽頭,協調推進依法行政。三是建立公正司法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協調推進政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四是建立依法經營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工商局牽頭,協調推進市場主體依法經營。五是建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民政局牽頭,組織開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工作。六是建立普法和依法治理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司法局牽頭,協調推進依法執政、普法教育、法治文化建設及基層法治創建工作。六個專項聯席會議要實行項目化管理方式,確定一批帶動性強、能夠產生累積效應的重點工作項目,以重點項目帶動法治建設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縣(市、區)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有力、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
30.加強督導考核。市委依法治市領導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全市法治建設的調研指導,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及時了解掌握基層法治建設的推進情況。確定一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法治建設試點,按照實踐探索、基層突破、試點先行、總結經驗的工作思路,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探索形成法治建設工作新範式。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法治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把推進法治長治建設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發揮考核評價的杠桿作用,加快依法治市步伐,為實施「五五」戰略、加快轉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⑻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一、繼續深入宣傳憲法、國家基本法律和與公民工作、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要重點宣傳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深入、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宣傳有關國際經濟貿易法律、法規,宣傳有關加強社會治安維護社會穩定的法律、法規,宣傳有關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斷增強公民的法制觀念,為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二、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用法守法,努力實現領導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和江澤民關於民主法制建設的論述,學習與工作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做到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前的法律咨詢制度,積極推行領導幹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三、國家公務員、行政執法人員、司法人員和法律服務人員要深入學習、熟練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嚴格執法的自覺性,提高法律服務質量,有效推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四、切實抓好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各級、各類學校應開設法制課,中、小學要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保證普及法律常識的任務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完成。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增強責任感,共同創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法治環境。五、重視抓好企業職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應重點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和企業管理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依法經營管理的水平,自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六、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農村的普法教育。深入宣傳與農業、農村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農村基層幹部和廣大村民依法辦事、依法自治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七、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地區的特點,開展生動活潑的法制宣傳教育。注意加強流動人口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部門應認真履行法制宣傳義務,運用現代傳媒手段,採取各種方式,生動、全面、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營造學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八、堅持學法和用法、普法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繼續深入開展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州)、依法治縣(市、區),廣泛開展各部門、各行業依法治理和基層依法治理,把地方、行業、基層的依法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整體推進力度,逐步實現各項事務管理的法治化。九、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各級政府應制定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監督,督促本決議的全面貫徹執行。
d26504--010801xkj
⑼ 什麼 是法治區縣
全國普法辦近日下發通知,印發《關於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的意見》。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情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地推進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
《意見》指出,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是「五五」普法規劃確定的一項基本工作,是深入推進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載體,對於提高市、縣(區)域各項事業法治化管理水平,促進區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要充分認識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具體措施,扎實穩妥推進。
《意見》指出,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大確定的目標任務,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深入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落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意見》要求,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民主法治建設在推進改革開放,促進科學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堅持以人為本,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創建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循序漸進地推進。
《意見》要求,要在當地黨委的領導下,通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進地方黨委提高依法執政能力,促進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促進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促進公民法律素質和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地方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意見》提出,創建活動的主要任務是:
———推進地方黨委依法執政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地方黨委的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推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依法保障和促進地方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及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用法,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加強地方立法和規章制度建設。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根據當地實際,以保障和促進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與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相配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制度,使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推進依法行政。以建設服務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潔型政府為目標,著力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深入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實行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加強對公務員法律知識培訓及年度考試考核,把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的情況作為公務員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內容。
———堅持公正司法。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積極穩妥地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有效規范司法行為,依法及時糾正司法過錯行為;健全維護司法公正的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切實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加強經濟法治建設。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嚴肅查處商業賄賂;提高物權保護水平,完善投資保護措施;健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節能降耗、勞動用工、稅費收繳等監管體制,促進各類企業依法經營;加強市場誠信體系建設,促進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等市場經濟基本法律原則和制度的落實。
———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共同體;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支持職工參與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突出學習宣傳憲法,牢固樹立憲法意識;廣泛宣傳有關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以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弘揚法治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法律文化建設,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增強各級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辦事的素質和本領;重點加強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法制宣傳教育;大力推進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拓寬宣傳領域、創新宣傳形式、增強宣傳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拓展和規范法律服務。完善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提高法律服務質量,推動法律服務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群眾,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規范法律服務市場,加強法律服務行業自律組織建設,促進法律服務健康發展。
———維護社會安定和諧。加強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關系,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完善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工作體系,依法調處各類社會矛盾糾紛;不斷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體制和機制,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制度和機制,保障群眾安居樂業;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建立健全法治監督體系。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強化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力度,確保國家機關依法履行職能;加強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促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暢通各種監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達。
———《意見》要求,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要高度重視創建活動,加強對創建活動的組織領導,把創建活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和解決創建活動中的重大問題。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要認真履行職責,做好具體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工作。抓住工作重點,積極穩妥推進。各地要認真總結長期開展依法治理工作經驗,提出開展創建活動的工作思路,結合實際,制定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要抓住創建活動的重點,找准創建活動的切入點,提出階段性工作目標與要求,統籌規劃、分段實施、穩妥推進。要注重培育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要加強調查研究,提高工作指導水平。加強檢查考核,促進工作落實。要把創建活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督促檢查,促進創建活動各項任務的落實。要研究探索科學的創建活動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定期進行檢查考核和評比表彰,推進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大對創建活動的宣傳力度,向社會廣泛宣傳創建活動的意義、任務和工作重點,宣傳創建活動中出現的好經驗好典型,吸引更多的群眾自覺投入到創建活動中來,努力擴大創建活動的群眾基礎,為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和輿論氛圍。
⑽ 六五普法規劃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突出學習憲法突出學習宣傳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權威和法律效力。要進一步增強全體公民的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愛國意識、國家安全統一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觀念,形成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良好氛圍,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一體遵行,促進國家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深入學習法律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國家基本法律。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學習宣傳,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重要意義、基本經驗及其基本構成、基本特徵。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充分發揮法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規范、引導、保障作用。深入開展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牢固樹立並自覺踐行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理念,切實提高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法治意識。加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宣傳教育力度,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促進法律法規(一)深入學習宣傳促進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學習宣傳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財稅、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學習宣傳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金融制度、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和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宣傳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環境和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學習宣傳推進科技進步、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學習宣傳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二)深入學習宣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規。重點學習宣傳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學習宣傳就業促進、勞動合同、勞動爭議處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學習宣傳土地徵收徵用與補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國有企業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學習宣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抗災救災、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學習宣傳維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權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做好特殊群體的權益保障工作。(三)深入學習宣傳社會管理的法律法規。學習宣傳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相關法律法規,維護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學習宣傳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促進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學習宣傳信訪、投訴、調解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化解矛盾糾紛;學習宣傳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文藝、網路電信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法律宣傳,引導公民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加強公正廉潔執法、公正司法教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宣傳教育加強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以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為重點,加強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審計法和廉政准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黨紀條規的宣傳教育,堅持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與政治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反腐倡廉意識,提高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廣泛開展面向社會的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促進廉政法制文化建設。堅持廉政法制教育從青少年抓起,引導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價值觀和高尚道德情操。推進法治建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的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動,使法制宣傳教育與群眾文化生活相結合,豐富法治文化活動載體和形式。引導法治文化產品創作和推廣,增加產品數量,提高產品質量,推出精品、創出品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產品的需求。鼓勵各類文化團體參加法治文化建設,探索建設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發揮公共文化場所在法治文化建設中的資源優勢,組織開展法制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深化主題活動繼續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主題活動。突出服務科學發展主題,立足提高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化「法律進機關」活動,不斷增強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能力;立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深化「法律進鄉村」活動,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立足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深化「法律進社區」活動,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能力;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養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進學校」活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立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法律進企業」活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依法防範風險的能力;立足促進法治化管理,深化「法律進單位」活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突出不同行業和對象特點,針對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的不同需求,採取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實效性。加強長效機制建設,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確保活動取得實效。深入開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集中開展以學習宣傳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利用法律宣傳月、宣傳周、宣傳日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深入推進依法治理深入推進依法治理。扎實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工作。推進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總結推廣經驗,建立健全制度,不斷提高創建水平。開展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推進部門行業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依法治理,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健全行政執法程序,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完善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積極推進法律的有效實施,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開展基層法治創建活動,推進基層依法治理,促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社會管理薄弱環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專項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