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
『壹』 為什麼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一、為什麼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市場經濟是自由交易經濟,但市場交易有效有序進行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法治。法治可以約束經濟人的行為,包括產權界定和保護、合同和法律的執行、維護市場競爭等。倘若沒有法制的保障,產權就是不安全的,市場主體就不可能致力於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獲取利益,就不可能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就難以實現經濟健康發展。只有實行法治,才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所謂「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就是倡導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通過立法、執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服務調整經濟關系、規范經濟行為、指導經濟運行、維護經濟秩序、推動經濟發展,使市場經濟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有序發展。換言之,要用法律來規范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的行為,保障市場經濟高效運行、健康發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理念,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需要進一步強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理念,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
首先,重視和發揮立法作用,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
其次,重視和發揮司法作用,倡導能動司法,維護司法公正,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最後,重視和發揮法律服務作用,促進法律服務業發展。發展以律師、公證、法律顧問、法律援助等為主體的法律服務業,可以防範法律風險,優化法律環境,解決法律糾紛,為市場主體開展「法律體檢」。用法律武器化解市場經濟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二、依法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意義:
(1)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3)有利於保持國民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
(4)有利於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競爭力。
(5)有利於全面推進社會文明進步。
三、請列舉出幾部經濟法律法規的名稱?
如《公司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審計法》等。
『貳』 為什麼說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
法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與健全的法治相呼應。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為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受法律約束和保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地配置各種資源,更加公平地實現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相應地要求制定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以法律來保護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經濟運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府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法律規范。法律不配套不健全以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市場經濟體制就建立不起來。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這是30多年來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的准確清晰界定。
法治經濟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
在傳統農耕時代,自給自足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人與人之間較少往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具有典型的封閉性、保守性特徵,雖然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只佔極小比例,市場機制不是經濟運行的主要機制,自然就談不上市場經濟。雖然封建社會的歷朝歷代也都制定有法律,但更多是為了維護封建時代的自然秩序,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具有嚴重的人治特徵,不具備法治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基本條件。在我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計劃代替一切,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都被政府高度集中的計劃所覆蓋,企業的人財物產供銷、居民的消費等完全按照政府的指令進行,計劃機制不僅代替了市場機制,而且計劃也代替了法律,因此,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既不是市場經濟也不是法治經濟,同樣不可能實現法治與市場經濟的結合。
從世界范圍來看,市場經濟發育是十八世紀之後的事。考察世界各個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市場經濟發育過程就是一個法治不斷完善的過程。十八世紀之後,西方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同時也進入了自由競爭為主導的市場經濟時代,自由競爭代替了封建專制,這是歷史進步,同時也就要求運用法律手段保護競爭,反對封建專制。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競爭的加劇,也出現了無序競爭問題,社會矛盾凸顯,英國在1825年發生了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此後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次,呈現出周期性特徵,每次危機都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破壞。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同產生,為了克服自由競爭所帶來的日益增多和加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客觀上要求制定和頒布一系列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以確保市場平等競爭和社會平穩運行。
由此,法治與現代市場經濟一同產生,現代市場經濟呼喚法治,擁抱法治。可以說市場經濟發展到哪裡,法治就需要跟進到哪裡;市場機制發育的深度決定法治跟進的程度。沒有法律約束和保護的市場經濟必然走向混亂。法律不配套、不健全以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市場經濟就建立不起來。從一定意義上說,有無健全的法治是現代市場經濟與早期市場經濟的重要區別。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實現法治經濟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加要求實現法治經濟。因為: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數量越來越多,市場行為和市場競爭結果越來越不可預期,市場結構越來越復雜,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更加要求市場主體的各種行為都處於法律框架內,才能確保市場經濟有序運行,市場機制更加有效。市場機制只是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供基本條件,並不意味著只要實現了市場經濟就一定產生更高的效果。全世界那麼多國家和地區除了少數之外,都實行了市場經濟,但並沒有都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並沒有都成為發達國家。目前全世界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也並不都是發展快的國家,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法律特別是良法來有效地維護公平競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的國家的法律甚至扼殺競爭。改革開放之後,之所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本原因就是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並以法律來保護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經濟運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資源配置過程就是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過程,這是人類社會最為復雜的行為,需要法律來保障。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幾千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之所以不斷發生王朝更迭,根本原因在於利益分配不公平,其背後是資源配置不公平特別是土地資源配置不公平。幾百年的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根源依然在於利益分配不公平,其背後起作用的依然是資本這一現代經濟的重要資源配置不公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之所以發達國家出現了相對穩定和繁榮,也在於不斷地調節利益分配,實現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本投資的相對公平。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地配置各種資源,更加公平地實現利益分配和再分配,在資源的配置過程中客觀上要求以法治作保障。
各個國家包括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已經證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效率要高於計劃機制,因此,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決策,但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是無條件的,而是需要具備一系列條件,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市場主體的行為處於法律框架內,而這一法律又必須是良法而不是劣法,就需要在法律層面上維護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因為市場主體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要實現其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有的通過正當競爭,有的則會通過不正當競爭,如通過各種形式的壟斷、生產經營假冒偽劣商品甚至坑蒙拐騙等,其結果必然損害其他市場主體或侵害消費者利益,客觀上要求國家要有相應的法律以及相關的制度來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維護公平競爭,打擊不正當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已經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這就要求通過法律的途徑保護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平等競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將積累越來越多的以各種形式存在的財產,這既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又是下一步取得競爭優勢的前提和基礎,客觀上要求建立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財產權利保護制度,公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非公有財產同樣神聖不可侵犯。相反,如果財產權得不到保護,市場主體就失去了競爭的價值動力,從根本上破壞了公平競爭。
從市場運行機制來看,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公平競爭,公平競爭就是自由等價交換,沒有等價交換,商品就難以實現內在價值,商品經營者就難以獲取應得的利潤,商品經營者就沒有生產經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商品經營者客觀上要求有相應的法律來保障其自由、平等、自主交換。
由上可見,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相應地要求制定與此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目前不少國家或地區都制定有《反壟斷法》或《反托拉斯法》、《保護消費者權益法》、《價格法》、《知識產權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體系,目的都在於保護競爭,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政府幹預經濟行為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還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而政府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法律規范,政府的宏觀調控行為需要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市場具有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但又不是萬能的,市場本身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如無法解決壟斷問題、無法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無法防止負的外部性、無法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增長、無法解決收入差距擴大甚至兩極分化等問題,客觀上需要政府來彌補。特別是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不斷地改善宏觀調控。
彌補市場缺陷也好,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也罷,都不是自然而然地自動實現的,也不是隨意而為的,而是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來實施。雖然政府宏觀調控的時機、力度等通過相機抉擇政策可以實現,但宏觀調控政策的背後則需要有財政、金融、投資、社會保障、產業等相關的法律。
總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法治經濟,它要求市場主體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成為具有法律約束的行為,要求用法律來保護市場平等競爭以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優,要求用法律手段來處置市場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和沖突,要求政府在法律框架下調控國民經濟運行,要求嚴格保護市場主體的財產權利不受侵犯,等等。
『叄』 市場經濟是公平經濟,更是法治經濟。為什麼
(1)社會抄主義市場經濟襲是法治經濟,經濟活動要有法律來保障。(1分)(2)但是法律無法解決經濟活動中的一切問題,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還需要人們在經濟活動中遵循誠實、守信等道德規范,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時,法律的制定及實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標准為基礎的。(3分)(3)所以,在市場經濟中人們的經濟行為也要受道德規范。(1分)本題考點:解答本題的關鍵要抓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濟活動要有法律來保障。」這一認識。回答時分三個層次:首先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人們的經濟活動要受法律的約束與保障,同時指出法律不是萬能的。其次要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同樣需要道德,最後要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法律與道德相結合,兩者缺一不可。
『肆』 為什麼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 舉例說明
參見 雲南農業大學,李永純《論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發表於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03期
論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
李永純 (雲南農業大學, 昆明 650201)
摘 要:文章闡示了法治與法治經濟的內涵, 指出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市場主體的確立、市場經濟秩序、規則的形成和發展及宏觀調控都需要法治。中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 必須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法律體系,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 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
關鍵詞:法治; 市場經濟; 法治經濟
二、市場經濟呼喚法治
一般認為, 市場經濟是一種開放性、競爭性、高效率的經濟體制, 是調節經濟運行、合理配置資源, 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機制。所謂市場經濟, 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表達就是: 社會上不同的利益主體, 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經濟體制。
1.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1) 市場主體的確立需要法治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所有制結構, 承認生產資料歸不同的所有者是建立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 因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求所有的商品生產者是獨立的經濟實體。過去, 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 實際上政府是主體, 政府直接控制領導著企業並層層編制計劃下達給企業組織生產。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則要求企業必須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所有這些獨立商品生產者都要面對市場, 在市場上商品所有者出售的是商品, 購買者購買的也是商品, 他們通過市場進行商品買賣和交換, 其目的是為了追求和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要滿足自身經濟利益的需求, 市場經濟主體的財產必須得到充分的確認和維護, 而要使市場經濟體主體的財產權得到充分確認和維護又必須以法律來保障, 這是市場機制運行的基礎。一方面, 法律保證市場主體對其合法擁有物質財富包括土地、自然資源、勞動產品、貨幣和各種有價證券享有支配、使用和處置的權利; 另一方面法律保證市場主體對其精神產品, 如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進行佔有、使用的權利, 這是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前提條件。法律保,所有權是一種排他性的財產權,某人取得了某項財產的所有權, 就意味著排除了其他任何人對該項財產的干涉。所有權可以對抗任何人, 其他人均不得妨礙、干涉所有人行使所有權, 也不得侵害所有權。所有權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前提, 也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結果。離開了法律, 市場主體的所有權就得不到充分的確認和保護, 市場經濟也就無從談起。
(2) 市場經濟秩序、規則的形成需要法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人們在社會勞動中生產出來的商品, 按等價交換的原則在市場上進行交換, 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取得各自所需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因此, 全社會必須遵循價值規律來組織商品生產。而價值規律作用的發揮勢必引起競爭, 競爭又需要良好的秩序。理想的、完備的市場經濟應具有公平性和契約性。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經濟,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推動力,它要求每個市場主體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遵守共同的規則。市場經濟也是契約經濟, 各個市場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換關系是靠合同形式連接的。在市場經濟中, 公平競爭的規則和秩序, 只有通過法律形式才能有效地確認並貫徹下去。市場交換中的合同、信用關系也只有得到法律上的確認, 成為一種受法律保護的契約關系, 才能有效地加以實現。市場經濟是一種有秩序、遵循一定規則的經濟活動, 這種秩序、規則需要法律的強有力的保證。但是市場經濟常受到來自內外兩個方面的干擾。來自市場內部的干擾主要是因為市場主體的行為不規范造成的, 表現為作偽、欺詐、騙取、違約、非
法壟斷、不正當競爭等。來自外部的干擾主要是行政權力行使不當造成的, 表現為權力「尋租」、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濫發許可證等。內外干擾相互影響, 使市場活動陷入無序、混亂狀態。因此, 不僅需要以法律的名義來宣布市場的基本規則, 以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還需要法律來限制政府的權力, 防止權力對市場的不正當干預。
(3) 市場經濟宏觀調控需要法治市場經濟關系的一方面是財產關系, 另一方面是經濟管理關系, 是政府對社會生產總過程的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過程中發生的物質利益關系。市場經濟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 但多年的經濟實踐證明, 對政府的調控行為如果不加以規范, 就會促使生產主體的短期行為, 誘發市場主體產生不規范行為, 而市場主體的短期行為一旦變得嚴重, 就一時難以用常規的調控方式解決, 政府的調控行為也難以規范化, 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而且, 政府往往為了一定的權力和利益,對經濟活動干預的力度過大。如嚴格控制物資和資金分配權、產品定價權、人事管理權等,肆意侵犯企業、個人的權利和利益, 個別政府官員大肆進行權錢交易、中飽私囊、貪污腐化,這成為腐敗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在發展市場經濟時, 必須對政府施以一定的法律約束。
2.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來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經歷了兩個大的發展階段, 即自由競爭階段和壟斷階段。不同的階段要求相應的法律規范,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以確立的基本前提是原始積累, 「劍與火」的文明把直接生產者轉化為僱傭勞動者, 把貨幣轉化為資本, 經濟法在這個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 英國最為典型。從十七世紀開始, 英國推行圈地運動,並於1700 年到1801 年頒布了2 200多個土地法規, 通過這些法律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為資本主義所有制, 迫使農民與土地分離, 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僱傭勞動者。與此同時, 為了加快資本積累, 開展自由貿易和自由競爭, 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各資本主義國家都制定和實施了《民法》和《商法》, 以保證讓看不見的手調節市場的運行。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開始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的過渡, 新興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 使社會經濟關系日趨復雜, 為了避免壟斷資本之間的激烈競爭造成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動盪, 各國資產階級開始憑借其國家權力制定和頒布經濟法律, 干預社會經濟生活, 公法開始正式介入經濟生活, 並逐漸成為政府調控市場經濟的一種手段。
經濟法律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 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特別在1929 年到1933 年,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之後,各國政府開始經濟立法和司法工作, 並以法律作為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羅斯福新政時期, 採用凱思斯主義的經濟理論和政策, 頒布了《全國產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勞工關系法》、《社會保險法》、《出口管理法》等一系列有關經濟法律, 運用經濟立法作為調整國家經濟的措施, 有力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繁榮。二戰以後, 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和龍斷進一步加劇, 各國政府進一步利用法律干預經濟, 尤其以德國和日本最為典型。德國頒布了以反壟斷法為核心的龐大的經濟法律規范, 對促進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樣, 面對戰後一片廢墟和混亂不堪的社會經濟, 日本仿照德國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法律和法規, 進行土地改革, 緩和勞資矛盾, 並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的要求, 調整立法重點, 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經濟法規體系, 這對日本從一個技術後進的工業國一躍成為一個工業技術高度發達的國家,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見,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市場經濟法治化的過程, 法律制度同市場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3.中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
改革開放以來,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萎縮, 市場逐漸進入了社會經濟生活, 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 難免出現一些新的問題, 如由於缺乏合理的財產權觀念和契約精神, 經常發生各種毀約行為, 商業活動中的種種不道德行為等, 嚴重影響和干擾了經濟健康發展, 加之市場自身難以克服的短暫性、盲目性、趨利性、分化性等缺陷, 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非法倒賣、地方保護主義、環境污染、兩級分化日趨嚴重等一系列值得關注的問題,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完善的經濟立法、司法和執法, 特別是缺乏正常的市場運作的法律法規體系。因此, 為了加強和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迫切需要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 根據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 制定頒布並實施一整套相關法律, 維護市場經濟的秩序, 調節和控制市場經濟的運行, 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第一,在基本制度方面, 應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保護以公有制為主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第二, 在市場秩序方面, 還應進一步加強立法和監督, 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規范人們的經濟交往, 保護合法的經濟行為, 制裁和禁止違法行為。第三, 在體制轉軌方面, 應從法律上進一步規定、限制政府行為,避免政府對企業的任意過度干擾, 保證政企分開, 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第四, 在對外關系方面,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關系聯系日益增多, 涉外經濟糾紛也不斷增加, 這就需要我們強化對外法律機制, 解決對外經濟關系中出現的經濟利益糾紛, 維護國家主權、促進對外經濟的發展。
『伍』 為什麼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原因:市場經濟是自由交易經濟,但市場交易有效有序進行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法治。法治可以約束經濟人的行為,包括產權界定和保護、合同和法律的執行、維護市場競爭等。倘若沒有法制的保障,產權就是不安全的,就難以實現經濟健康發展。只有實行法治,才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所謂「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就是倡導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通過立法、執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服務調整經濟關系、規范經濟行為、指導經濟運行、維護經濟秩序、推動經濟發展,使市場經濟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有序發展。換言之,要用法律來規范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的行為,保障市場經濟高效運行、健康發展。「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理念,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因此,在市場經濟中人們的行為可以不受法律道德規范。正確嘛
錯誤。在市場經濟中人們的行為需要遵守法律道德規范。
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經濟的市場化要求社會的法治化,也就是說,市場經濟越發達,法治也就越發展。
首先,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需要法治。市場經濟是自主性經濟,承認生產資料歸不同的經濟主體所有是建立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市場主體,可以在市場上按照市場規律自主表達經濟利益需求。法律可以保證市場主體對其合法擁有的物質財富享有支配、使用和處置的權利。離開了法治,市場主體地位的獨立性和平等性就得不到充分的確認和保障,也就談不上公平交換,市場機制也就不能發揮有效作用。
其次,市場經濟公平競爭規則的形成需要法治。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契約經濟,競爭性是市場經濟的特徵之一,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推動力。用法治來規范市場秩序,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打造規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才可以減少經濟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從而降低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成本,促進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動;市場交換中的合同和信用關系也只有得到法律上的確認,才能成為一種受法律保護的契約關系,才能防止權力對市場的不正當干預,保障市場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
再次,法治是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市場調節存在一定缺陷,存在市場失靈,市場機制有效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政府宏觀調控的正確引導。法律作為具有普遍、明確、穩定和強制特徵的行為規范,把宏觀調控納入法治軌道,有利於提高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保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原則上每個市場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主張機會公平。
『柒』 解釋"為什麼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
市場經濟必須是法制經濟,原因是:
第一,市場經濟是自主性經濟。
市場經濟要求承認和尊重市場主體的意志自主性,這就是要用法律確認市場主體資格,充分尊重市場主體的產權(即財產權)和意志自由。同時,規定市場主體行使權利的方法,原則和保障權利的程序。沒有法制,市場主體的產權和其他權利就無法實現。
第二,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
市場經濟的基礎在於市場,市場變換主要是通過市場主體之間經過自由、平等的協商所訂立的契約來進行的。契約是市場的法律原型,市場經濟最主要的法律特徵就是經濟關系的契約化。在市場經濟中,契約成為經濟交往的基本形式。離開契約,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存在,而契約必須以法律對契約原則、方式和結果的確認和保護為前提。
第三,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
通過競爭達到優勝劣汰,合理配置資源,是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之一。但是,市場競爭必須是公平、合法的競爭,否則,市場機制就可能失靈或扭曲。在市場競爭中,有些競爭者為了貪圖利益不惜最大風險,採取各種不正當手段進行或限制競爭,必然妨礙正常的市場競爭。需要運用法律手段規范和制裁不正常競爭和壟斷行為,維護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這就象球賽時,球員必須依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比賽。沒有規則,比賽就無法進行。必須的法律就相當於比賽規則,它是維護正當競爭的保障。
第四,市場經濟是主體地位平等的經濟。
必須通過法律確認市場主體之間的平等地位。至少在形式上保障所有市場主體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市場主體之間的平等就失去了前提和保障。
第五,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
它一方面要求統一的國內市場體系,另一方面也要求市場國際化。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體系必須有相應的調整手段和法律規則。為使我國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必須按照現代法制的要求加入國際經濟法律體系。
『捌』 如何理解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
法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成熟的市版場經濟體制與健全的法治相呼應權。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為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受法律約束和保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地配置各種資源,更加公平地實現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相應地要求制定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以法律來保護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經濟運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府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法律規范。法律不配套不健全以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市場經濟體制就建立不起來。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這是30多年來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的准確清晰界定。
法治經濟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
『玖』 為什麼說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
市場經抄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
法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與健全的法治相呼應。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為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受法律約束和保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地配置各種資源,更加公平地實現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相應地要求制定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以法律來保護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經濟運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府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法律規范。法律不配套不健全以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市場經濟體制就建立不起來。
市場與法治被稱為現代文明的兩大基石:經濟發展主要關注社會財富的生產,法治則保障財富的交易與分配。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兩者又緊密融合、相互影響,「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已成為共識。
『拾』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一)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有高質量、高效率的法律調整
(二)發能夠滿足市回場經濟的需要
(答1)法促進市場經濟的秩序的形成和發展
(2)法保護市場主體的地位、行為及權益
(3)法是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
(4)法一直市場經濟對價值、利益的侵害
(5)法促進改革方式的完善
(三)確立社會主義法治需要市場經濟發展
(1)市場經濟激發人們追求權利和自由
(2)市場經濟造就約束政府權力的外部經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