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
⑴ 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
所謂法治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地位、作用等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回國家、管答理經濟和治理社會的觀念。法治觀念的實質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國的理念、意識與精神,在西方哲學中,「超越」雖然在不同哲學流派、不同哲學家語境下,內涵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哲學家都把它看成是超出某種界限之意,而不是將其全盤否定。
大學生們要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權威,還可以積極參與宣傳普法活動,參與社會法律實踐活動,閱讀法理書籍,學習法學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並樹立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理念和利用法律解決問題維護權利的意識。
⑵ 當代大學生如何提高法治素養
當代大學生提高法治素養方法:
一、要增強尊崇憲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
二、要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守規是每一個法治國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識,堅持依法辦事。
三、要增強程序意識,明確「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程序辦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觀念。
四、要增強平等意識,自覺維護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沒有特權」,堅持公平正義。
五、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維權、護權,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自覺維護自身的權利,以法律為武器自覺與任何侵權和不法行為作斗爭。
培養青少年法治意識的重要意義:
1、有利於維護校園和諧穩定。
通過法治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法治意識,不僅能讓他們明確法律底線,將法律法規作為行為准則,知曉敬畏規則意識,也能讓其更加遵守校園規范和班級守則。
更好地配合教師與學校的教育管理,與同學之間友好相處,更容易避免不打架斗毆、不歧視同學、不進行危險動作等不良行為,學會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意見和訴求,用合適的行為爭取維護自身權益,用合法的手段應對不良現象,有利於維護校園安全環境。
2、有利於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與振興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青少年是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他們的法治意識素養,能讓其更好、更全面的成長。
從自身、自我認知中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和違紀違法的嚴重後果,避免走入歧途,減少和降低犯罪行為,增強幾率觀念和規則意識。這也是為全面法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3、有利於推動法治中國全面建設。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要做到全面守法,就要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青少年也不例外,而且作為未來的國家主人群體,對他們的法治教育培養尤為重要,樹立其法治意識,不斷擴大影響,形成圈層輻射效應,這樣才能讓其順利發展為依法治國的後備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⑶ 大學生應該怎樣增強法制觀念
雖然現在的大學生接來受了比較好的教源育,能夠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不少力量,不過有的大學生因為法治觀念比較薄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會現象的引誘,從而犯下錯誤。那麼,您認為大學生如何樹立法治觀念更好呢?
01
首先大學生要知法懂法。
作為一名大學生,首先要對國家的憲法、法律等做到認識和了解,甚至進一步深入透徹的去學習。大學生如果連法律都不懂,又如何去體會到憲法精神,又如何去維護法律呢。
02
其次大學生應該多參加一些與法有關的活動。
有的時候一些社會媒體,或者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也會組織一些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或者一些競賽、考試等,大學生其實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去參加的。
03
再次大學生應該多接受法治方面的教育。
如果大學生的法治教育課程設置得過少了,他們得到的教育變少了,很有可能會讓不少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不到位、不全面,這樣對法治觀念就顯得淡薄一些。所以,應該加強對他們的法制教育。
04
最後還要加強對國家安全方面的教育。
大學生僅僅接受法制教育還是不行的,還應該加強國家安全方面的教育,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樹立大學生的愛國之心,讓他們更自覺的去維護法律。
⑷ 大學生應樹立什麼樣的法治觀念
大學生應樹立什麼樣的法治觀念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五個方面的內容,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詮釋了法治與人民、法治與正義、法治與社會、法治與政黨的關系,體現了內容與形式、手段與目的、價值與效果的辯證統一。 1.依法治國是核心內容。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建立權威的司法制度,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也是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要使憲法和法律成為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行為規范的最高准則,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法律、信任法律、遵守法律、按法律辦事的氛圍。 依法治國,就是要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價值,充分保障公民的權利,約束國家機關的權力,防止國家權力濫用,這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建設服務型政府」,「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這些要求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要建立公開、公正的程序規則,並以此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這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關鍵。為此,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黨的十七大對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進一步表明了我們黨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定決心。 2.執法為民是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執法為民,就是要求政法機關做到保護人民利益與維護法律權威的高度統一,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性質和價值取向。 執法為民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表明人民是政法機關的服務對象。執法機關要端正執法態度,改進執法作風,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絕不能損害人民利益。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表明我國的法治是人民的法治,執法必須為民,也只能為民。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突出了「主權在民」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執法者必須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執法為民重點在「執法」,核心是「為民」,關鍵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政法隊伍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寓服務於執法之中,充分體現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司法的人文關懷。 3.公平正義是價值追求。公平和正義作為兩個法律概念,既相聯系,又具有不同的涵義。一般而言,公平注重於對法律形式和訴訟過程的評價,正義側重於對法律內容及實踐結果的評價;公平是正義的外在生命,正義是公平的內在靈魂;公平是前提,正義是結果,二者聯系緊密,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准則。 公平是正義的構成要素。在法律意義上,公平就是立場客觀,不偏不倚。概括來講,公平主要有三個原則。一是平等性,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特權,也禁止歧視,在同等條件下提供平等的法律服務和司法保護。二是中立性,即在執法過程中,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仲裁者不能對爭議雙方有好惡偏見。三是客觀性,即反對主觀臆斷,反對感情用事,司法決定要以事實為基礎,以理性推理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這為我們更好地掌握社會主義法治的公平原則,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基本遵循。 正義蘊含公平、公正、公道、平等、自由、權利等價值內涵。通俗地講,正義有三項基本要求。一是主張創製法律時設定權利和義務的合理性。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規定公民的權利義務,權利與義務要保持一致性。二是強調是非分明、懲惡揚善,維護社會秩序。尊重合法權益,追究違法行為,是法治的基本正義。責任是法律的生命,違法必究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無論是公民、法人違法,還是執法機關違法,都必須依法追究其責任,否則必然導致有法不依,損害法律的權威。三是救助弱者,重點維護弱勢群體的權益。法治應當保證全體社會成員都能享有公民的權利。十七大報告指出,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這深刻揭示了在我國社會實現正義的根本途徑。
4.服務大局是重要使命。法律作為社會關系的調節器,對公民權益的實現以及社會秩序的形成具有直接影響。為國家大局服務,是法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法治的基本使命。 法治要顧及全局、把握大局,就是要服從服務於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大局是檢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政法工作成效的重要准則。當前的大局,就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要正確處理三對關系。一是依法履行職責與服務大局的關系。服務大局是政法戰線的重大政治責任,要將立足本職工作與服務大局結合起來。二是嚴格執法與服務大局的關系。要著眼於大局,准確地適用法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運用法律手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是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要堅持法律正義與社會正義的統一、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5.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法治模式,是與該國的國情特別是政治制度相適應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正是有了黨的堅強領導,才有當代中國的法治化進程。離開了黨的領導,中國的法治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失去其社會主義性質,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經驗。 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體現在依法治國的整個過程之中,就是黨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要把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統一起來,把依法治國與黨依法執政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在黨的領導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⑸ 大學生加強法制觀念的重要性
大學生加強法制觀念的重要性有以下兩點:
1、大學生肩負時代使命,在促進社會民主和文明法治的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接受法律教育,樹立法治觀念,不僅有利於傳承和弘揚法律精神,而且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大學生是參與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在具備自身過硬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具備牢固的法律知識。這樣一來大學生既能在市場交易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經濟活動,更好地適應和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
(5)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培育路徑:
國外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展開比較早,也比較嚴格,對我國的法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法治教育在法治觀念養成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於教育角度,建議通過以下路徑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
一、「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樹立。
首先,加強大學生對法治運行基本理論與實務的理解。一方面增加大學生法律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法治教育應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運行理論與實務於一體,幫助大學生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其次,加強法治思維和法治行為方式的訓練。大學生法治思維教育注重以下三個維度的培養:以規則意識為核心、以合法性意識為基礎的思維;以權利意識為中心、以責任意識為條件的思維;以程序意識為重點、以證據意識為依託的思維。
最後,改革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評估方式。針對現實問題,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評估方式應作出合理的調整,鞏固「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目標和理念。
二、「三個並重」教育機制的構建。
首先,創新靈活性、多樣化並重的法治教育模式。多樣化的法治教育模式需要拓展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渠道。法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時事熱點,運用多媒體或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學習興趣,幫助大學生更快理解法治理論知識。
其次,遵循科學性、層次性並重的法治教育規律。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取決於教育內容的科學性以及大學生這一主體的接納性,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設置上要探討這兩者間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協同一致。
法治教育是從簡單的普法教育逐漸向深層次的思維訓練、行為養成過渡的,具有循序漸進的規律。不僅要在大學的各個階段根據大學生不同的特徵和需求適時調整法治教育目標和內容,而且還應加強大、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聯動與配合。
最後,建構互動性、參與性並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為了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良好習慣,高校理應從「教師中心論」的舊模式轉變為堅持「大學生主體性」原則的新模式。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
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家長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起「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行為准則。
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做好宣傳,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法律的良好風尚;高校對於大學生的規范效果將會起到最為明顯的作用,高校應當加強誠信教育,建立制度規范,通過社團活動、科創活動、教學活動鼓勵大學生守法用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制和引導,讓大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中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目標。
⑹ 大學生如何養成法治思維
、營造良好的環境。
如果想要讓同學們把法治思維重視起來,就要先營造一個具有法治思維的校園氛圍。學校可以在宣傳欄上面多發表一些有關法治思維的文章,或者是舉辦一些法治知識問答活動,一邊鼓勵一邊獎勵同學們踴躍參與,讓同學問在潛移默化當中重視法律。
二、注重課堂的教學。
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知識的來源主要是課堂,學校要利用好這一途徑來向學生傳授法治思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的老師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樣才能保證把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應有考試這一環節,因為只有考試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
在自身方面:
一、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
這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只有在了解法律條款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思考,形成法治思維。
二、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法律思維的核心之一,清晰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是大學生培養法治思維的必須條件。在很多時候,犯錯了不要緊,要緊的是知道是誰錯了,知道怎麼就錯了。其實很多時候,大學生犯法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條法律是什麼樣子的法律,而是不明白怎樣就觸犯了這條法律。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
高校教育培養的應該是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我們大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做一個健全的人。
四、參加法律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在社會中,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學生才能培養正確的法治思維。 大學生即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必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要提高大學生法治觀念,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絕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這需要整個社會、高校、大學生的自我長期的共同努力。在參加法律社會實踐的活動中,我們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物,看到各式各樣的案件,這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融入社會,更會在我們的心中形成法律至高無上的觀念。
希望當代大學生能夠抓住各種學習法治思維的途徑,使自己不再是一個「法盲」
⑺ 大學生怎樣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
大學生怎樣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
第一,樹立依法治國的法律觀念。做到: 心中時刻以法律基礎為行為處事的准繩,不僅僅要求自己時刻遵守法律,並且做法律的監督者。在生活中關注法律的發布與實施,並就:存在的不足向法律部門及時提供意見。
第二,作為大學生,必須要求自己時刻遵守法律,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費率意識,爭做守法模範,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還應該樹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重要指導思想,作為大學生,搞好學習的根本出發點在於在各項學習工作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時刻遵守法律、宣傳法律,把法律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尤其是向當地的老百姓和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年輕人講述法律的重要性,讓他們重視法律,遵守法律。
還要樹立公平正義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大學生必須維護法律,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剋制己欲,排出私利,堅持合理合法原則、公平公正原則、嚴守法律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除此之外,我們大學生還應該樹立副大局的觀念。這是社會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當代大學生必須緊緊圍繞在黨和國家引導以及.開展的工作,全面正確學習和貫徹科學發展觀,致力於推進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努力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做貢獻。
第三,更應該樹立黨的正確領導。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 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 學會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和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相統一。
始終堅持正確的立場,始終做法律的維護者和護法模範。加強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的法律知識,多參加法律方面的公益活動,自覺維護法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彰顯大學生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7)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擴展閱讀:
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的必要性:
第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
第二,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這是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制建設的經驗,也是借鑒現代法治理論合理成份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理念。
第三,這也是現實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我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人治」思想嚴重;另一方面,現實中拋棄法制觀念、違法亂紀容易導致超越現實可能性的空想或思想混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反映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現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進的法治理念的進步性,又有立足現實、強調歷史發展階段的具體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_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
⑻ 當代大學生存在哪些法制觀念淡薄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法制觀念淡薄的問題只要有四個方面:
1、法律知識缺乏。當前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主要有兩 個途徑,一是課程學習。目前除法律專業學生外,其他專業的 學生主要通過《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獲得法律的認知;二是 接受媒體宣傳。媒體的法律宣傳是多數非法律專業大學生學 習法律知識的直接途徑。這兩個途徑獲得的法律知識量有 限,系統性不強,難以較好地樹立法律思維與觀念。
2、權利意識較差。權利意識就是意識到自己有與生俱來 的作為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包括經濟權利、政治權利、社會權 利、生態權利;並清晰的懂得權利的正當性、可行性和界限 性,勇於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尊重和維護國家、集體和他人 的合法權利。當前大學生由於長期以來以被管理者的角色定 位自己,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在工作就業方面,大都不願 也不敢很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了侵 害,聽之任之,自認倒霉。
3、法治信心和追求不強。由於受到社會、家庭的片面影 響,有的大學生對法治存在誤解,認為法治也不能從根本上 解決種種社會弊病,認為「人治和法治沒什麼區別」,不能樹 立正確的法律價值觀,將法治單純地視為 一種「工具」,更有個別大學生認為在中國「權就應該大於 法」,遇到事情,喜歡私了、忍讓,認為抗爭不能產生什麼實際 效果,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4、守法意識淡薄。守法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一個重要要 求。現在不少大學生認為遵守法律是對個性的約束,限制了 人身自由,敢於違反法律就是敢於突破陳規陋習,敢於挑戰 世俗。近年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率不減,其根源是大學生守法 意識淡薄。
⑼ 結合自己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培養法制思維
大學生如何培養法制思維:
1、法治知識概念比法律知識概念的內涵更深刻、外延更廣泛。因此,要培育和養成新時代大學生核心法治素養,就要對大學生進行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使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不斷更新,還要擴展其法治知識儲備、豐富其法治知識結構。
2、一要認識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理論體系、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二要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憲法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三要熟悉和掌握大學生應當遵循的有關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與自身專業和未來職業實踐需要相關的法律知識。
3、健全的法治意識,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精神要素。對於新時代大學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識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增強尊崇憲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二要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守規是每一個法治國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識,堅持依法辦事。
4、三要增強程序意識,明確「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程序辦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觀念;四要增強平等意識,自覺維護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沒有特權」,堅持公平正義;五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維權、護權,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自覺維護自身的權利,以法律為武器自覺與任何侵權和不法行為作斗爭。
(9)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擴展閱讀:
嚴謹的法治思維,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思維能力要求。法治思維是現代國家治理應當確立的基本思維模式。大學生是新時代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學會和運用法治思維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
法治思維模式,就是運用法律的思維,是依靠法治本身固有的運行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法治思維與道德思維、政治思維、經濟思維、行政思維等思維模式的本質區別是,在治國理政、社會治理和行為方式上,它更側重於對法律規則和法律手段的運用與重視,強調法律的權威、依法行動和依法辦事。
大學生樹立法治思維,就是要樹立權力服從於法律的權力思維、理性平等的權利思維、依法辦事的程序思維、自覺主動的法律責任思維,提高對法治的踐行能力和運用能力。
⑽ 大學生怎樣理解法治
一、 樹立依法治國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大學生必須不斷 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 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二、 樹立執法為民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要以鄧理論 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作為大學生搞好學習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學習工作中真正做到以 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三、 樹立公平正義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 公平正義是 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 大學生必須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學會堅持合 法合理原則、平等對 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 義。四、 樹立服務大局的觀念。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 要求當代大學生, 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 立足本職, 全面正確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 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 法治環境。五、 樹立黨的領導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 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 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 學會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