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加快經濟立法

加快經濟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6-16 18:01:07

⑴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經濟立法是幾幾年寫入憲法的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經濟立法是在1993年的憲法修正案上寫入憲法的。該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1993年3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八號公布施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年)》第七條規定,將憲法第十五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

國家通過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和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地協調發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破壞國家經濟計劃。」修改為:「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1)加快經濟立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五條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允許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投資,同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以及中外合資經營的企業,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它們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保護。

⑵ 1992年後的十年間我國加快經濟立法與哪兩項重大決策直接有關

肯定有分稅制!還有一個不確定,國企改革應該算吧(下崗分流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⑶ 加強經濟立法是哪一年修改寫入憲法

加強經濟立法是哪一年修改寫入憲法?
~~~~~~~~~~~~~~~~~~~~~~~~~~~
1993年八屆人大通過的《憲法修正案》,

1999年《憲法修正案》第12條、第13條、第16條明確規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而「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是1993年八屆人大通過的《憲法修正案》,

⑷ 國家實行社會主市場經濟,加強經濟立法在幾幾年

1992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種史無前例的體制,也是中外經濟學經典中從來沒有過的一個概念。因此,從理論上說,這是我們黨的一次真正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光輝典範。從實踐上說,這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一次真正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一個偉大創舉。




(4)加快經濟立法擴展閱讀:

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大多數國家重點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革,企業扭虧增盈成效顯著,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三年脫困目標基本實現。在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私營、個體經濟有了較快發展。

市場體系建設繼續推進,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迅速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明顯增強。財稅體制繼續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鎮住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政府機構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國家宏觀調控體系進一步健全。

⑸ 試論述加強經濟立法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保護作用

http://www.ce.cn/ztpd/hqmt/gnmt/nfc/more/t20031218_255884.shtml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完善經濟法律制度」,並指出要「全面推進經濟法制建設。按照依法治國的基礎方略,著眼於確立制度,規范權責,保障權益,加強經濟立法。」《決定》用法律制度保障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完善經濟法律制度,加強經濟立法,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我國25年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每當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歷史階段,黨和國家都不失時機、堅決果斷地推出一系列全局性的關鍵舉措和法律制度,不斷為改革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在法律和制度上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這已成為我們黨依法治國的一條極其寶貴的經驗,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關鍵所在。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改革開放,推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國有企業經營體制,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10多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與此相適應,我國的法律制度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國加快了立法步伐,制定了全國性的法律法規1200多件,其中法律400多件,行政法規870多件,地方性法規8700多件。與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相適應,我國在經濟法律制度建設上,制定了規范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制度,調整市場主體關系、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證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改善和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方面的法律制度。這些成就,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推進、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不斷邁上新的台階、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實現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法制建設的成就充分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現實要求,又以這些年經濟與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為基礎。可以說,一方面,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沒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就不可能有法制建設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有效地調解了社會矛盾,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
正是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日益深化和現代化建設得以充分發展,成為法制建設得以充分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動力源泉。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實現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的突破和不斷完善,消除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從根本上解決了經濟和社會深層次問題,為中國在新世紀的經濟和社會新一輪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法律上的保障。當前,盡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但是改革開放的任務並未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需要盡快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我國還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分配關系尚未理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矛盾突出,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這些都是改革中亟待解決的課題,也為法律制度完善提出了新的課題。
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和中介組織法律制度,使各類市場主體真正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完善產權法律制度,規范和理順產權關系,保護各類產權權益;完善市場交易制度,保障合同自由和交易安全,維護公平競爭;完善預算、稅收、金融和投資等法律法規,規范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督;完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勞動者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完善社會領域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http://news.stock888.net/031123/101,1277,292054,00.shtml

經濟法的定位與我國經濟立法
規范國家干預經濟運行中形成的經濟管理關系的經濟法等等。經濟法的定位如何?與同屬於經濟法律體系的民法商法的關系是否明確?直接影響到一國的經濟法立法及其經濟法律體系的建設。我國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經濟立法以來,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探索過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是,由於長期未能解決經濟法的准確定位問題,致使我國經濟立法出現了本可避免的混亂,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主要體現在:經濟法立法與經濟立法混同,經濟法立法與民事立法、商事立法關系不順,經濟法律體系內部層次紊亂,缺乏有機聯系,表面上看,經濟立法轟轟烈烈,實際上,經濟法立法冷冷清清,經濟生活中,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微觀規制這一基本的市場經濟立法領域存在重要法律的空白,導致經濟關系的重要方面無法可依,事實上,我國經濟生活中現在出現的市場秩序混亂、宏觀調控不力、經濟執法效果不佳等現象不能不說正是經濟法定位不準導致的結果。 回顧我國經濟立法的短暫歷程,從其內部主要構成部分經濟法、民法、商法彼此之間關系的角度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大一統的經濟立法時期。以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頒布為分水嶺,此前的經濟立法建立於大一統的經濟法定位基礎之上,「經濟法理論將屬於民法調整對象范疇的橫向經濟關系,也納入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范圍,並用民法范疇構造經濟法范疇」,經濟立法等同於經濟法立法,大一統的經濟法定位導致了「經濟法體系混亂和經濟法調整民事關系的失敗現象」③。經濟法與民法區分,民法與經濟法並列時期。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頒布後,民法從經濟法中獨立出來,形成民法與經濟法並列的局面,但是兩者的關系仍然相互交織,不甚明了,此時在經濟立法的框架中仍是以民法為主,經濟法立法數量少、層次低,仍然沒有形成氣候,這一階段一直持續到1992年。民法與商法區分,經濟法與民法、商法並列時期。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規范以營利為目的的商事組織和商事活動為內容的商法價值被發現,商法從民法中脫胎而出,經過一番努力掙扎之後終於被承認為一個新的法律部門,經濟法律體系的內容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經濟法的地位開始回歸,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立法開始得到關注和發展,經濟立法領域開始呈現出經濟法立法、民事立法、商事立法共存並行、相互聯系而又彼此獨立、自成體系的良好態勢。但是有不少學界人士和法制實際部門的法律工作者仍在呼籲搞市場經濟,應當以民商法為基礎,尤其在我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的集中管制歷史、公權龐大、公法發達,民主氛圍不足、私權弱小、缺乏私法傳統的情況下,建設市場經濟更應當補上培養私權意識、保障私人權利這一課,優先發展民商。如前所述,民法、商法均是建立在以自由競爭、放任市場自發調節經濟為特徵的市民社會基礎之上的法律規范,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和經濟關系的復雜以及國家管理經濟職能的強化和國家與社會利益的一體化,民法、商法作為調整社會經濟關系主要的、基本的法律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必須讓位於更能適應現代經濟關系調整需要的經濟法。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政府運用經濟和行政權力在經濟體制建設中起核心作用,而且當前面臨的國際環境是:經濟全球化浪潮的高漲使各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關系密切、相互影響加深,各國的經濟利益沖突加劇,既要實現全球的均衡發展,又要維護各國的經濟主權。我國已加入世貿,作為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維護本國利益,發展民族經濟,如果沒有國家的權威和政府對經濟生活積極主動的參與與強力高效的宏觀調控,任何縮 。。。。。。http://www.chinaue.com/html/2005-12/2005121215529553.htm

⑹ 我國當前應如何不斷提高開放經濟水平

1、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轉型,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寄的開放格局。
2、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形成品牌,技術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優勢。
3、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政策,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4、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5、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並且同各國人民齊心協力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式,我們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2、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優化結構、括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外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3、基本戰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4、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5、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6、要有規則意識,要有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有經濟安全防範意識
7、形成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⑺ 現階段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1.國民收入分配均存在向政府傾斜的現象,不僅不利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而且也與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相背離
2.政府在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缺位,導致居民不得不自行考慮醫療、養老、教育等諸多方面的支出,從而極大地強化了居民的儲蓄動機,壓抑了居民消費的慾望,進而阻礙了居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3.政府主導型投資增長促使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但並未帶來居民收入的相應增長
4.國家居民獲得的社會補助收入付款的支出,總體沒有通過國民收入的分配的獲得收益,反而損失對方。
5.證券方面:造成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投資增長過快等「三過」問題的根源是國民收入分配存在問題,財政對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投入不足,低收入群眾收入增長不快,儲蓄率和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
6.官員的腐敗,賄賂等行為
解決措施:1.整頓市場秩序,取締非法收入。現在相當多的非法之徒鑽體制的空子,在流通及經濟領域大發不義之財,專干那些違法亂紀的事。二是防腐敗要警鍾長鳴。要一下子完全杜絕腐敗是不可能的,但要加大反腐敗的力度,持之以恆地把反腐敗斗爭進行下去,絕不能讓我們的公務員隊伍中再有成克傑、胡長清之類的貪污腐敗分子存在,要想辦法從體制上解決反腐敗問題。三是要加快經濟立法,盡快制定有利於縮小差距的法律
2.「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但又沒有落實到具體政策上來,如果再加上「效率優先」,同時,市場經濟本身是既講效率,又講公平;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恰恰是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原則。我們講等價交換,就是講公平;有了等價交換,才有競爭,才有優勝劣汰,也才能夠有效益。我們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我們的目標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⑻ 國家實行社會主市場經濟,加強經濟立法是哪一年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經濟立法是1992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8)加快經濟立法擴展閱讀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印發 。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印發 。

⑼ 請簡單介紹下維護市場秩序的法律體系及功能

,有的學者將關於市場主體、市場秩序、宏觀調控等三個方面的規范性文件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橫向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三大門類。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未將關於社會保障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列為與這三大門類相並列的一大門類是不全面的。不過,持上述觀點的學者也並沒有否認關於社會保障方面的規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只是將其列入到了關於市場秩序的規范性文件之中,沒有對它們作必要的區別。筆者認為,它們之間雖有聯系,但有著不同的基本功能。關於維護市場秩序的規范性文件,其基本功能是實現市場交易、市場管理的法制化,以保證市場運行的有序進行。關於社會保障的規范性文件,其基本功能是從法律上保證勞動者遇到風險時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不宜把關於社會保障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在關於維護市場秩序的規范性文件之中。
至於有的學者將關於市場行為、對外開放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同關於市場主體、市場秩序、宏觀調控、社會保障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並列地列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橫向結構之中是否有必要的問題,這是需要討論的。其一,市場行為包括市場交易行為和市場管理行為。規范了市場行為,也就維護了市場秩序;要維護市場秩序,必須規范市場行為。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橫向結構中列入了維護市場秩序的規范性文件之後,再加上規范市場行為的規范性文件,將會造成不必要的重復。其二,關於促進對外開放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實際上也已經包括在規范市場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宏觀調控、完善社會保障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之中了。因為這四個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並不只是涉內的規范性文件,而且包括涉外的規范性文件和涉內涉外統一的規范性文件。如果在對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劃分為上述四個方面規范性文件之後,再加上一個促進對外開放方面的規范性文件與之並列,這就會出現劃分的子項互相交叉,界限不清。
三、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意義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能夠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利於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意義:(一)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對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作
用來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有助於引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法不僅肯定已經取得的成就,保護現實生活中合理的事物,而且可以作出綱領性的規定,促進事物合乎規律地向前發展。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作出明確規定,就是把反映客觀經濟規律要求的經濟體制改革方向規范化、法律化。這是運用法律的形式,預先地、有計劃地把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引導到符合經濟規律的軌道上來,從法律上保證經濟體制改革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以利於實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有助於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為了保證經濟體制改革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中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措施作出規定,使這些措施規范化、法律化,有助於國家機關、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公民個人嚴格地遵守和執行這些措施。同時,規定了經濟體制改革措施的上述規范性文件具有強制性,就可以依靠國家強制力來排除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阻力,落實需要採取的措施,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有助於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從法律上保護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有助於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穩步發展。通過經濟立法可以把經濟體制改革中建立起來的、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的現代企業制度、市場交易和市場管理制度、宏觀調控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在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中肯定下來。同時規定,對破壞這些新制度的任何單位和個人,要按照情節輕重,依法追究責任。這就賦予了上述新制度以高度的權威和必要的穩定性,使其成為人人必須遵守的制度。否則,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不可能得到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不可能順利建立和不斷完善。
(二)從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縱向結構的多層次規范性文件的作用來看
前面,筆者已經論述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根據憲法的有關規定製定的作為最高層次的基本規范性文件,對於其他各個層次的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實施能夠發揮指導作用,有助於實現市場經濟法制的統一。同樣的道理,其他任何一個相對較高層次的規范性文件,對於與其相比屬於較低層次的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實施也能夠發揮指導作用,有助於實現市場經濟法制的統一。這里不作贅述。
(三)從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橫向結構的幾大門類規范性文件的作用來看
規范市場主體的規范性文件的作用,主要是有助於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合格主體,能動地參與市場競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維護市場秩序的規范性文件的作用,主要是有助於完善市場規則,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有效地反對壟斷,制止不正當競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實現市場功能。
加強宏觀調控的規范性文件的作用,主要是有助於發揮宏觀調控的長處,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防止或消除經濟中的總量失衡和結構失調,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
完善社會保障的規范性文件的作用,主要是有助於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保護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權利,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
四、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對策
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必須加強經濟立法,提高經濟立法的效率和水平。為此,應該採取以下主要對策:
(一)經濟立法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
中國的經濟立法,應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具有完整體系的科學理論。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三個有利於」,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中國的經濟立法,尤其應當注意以適應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作為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准。
(二)經濟立法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為了使經濟立法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以實現經濟立法的系統化和科學化,中央和地方具有立法權的國家權力機關與國家行政機關都應當編制各自的立法規劃。這種立法規劃可以是以經濟立法為重點的綜合性立法規劃,也可以是屬於專門立法規劃范圍的經濟立法規劃。這種立法規劃一般應當包括短期立法規劃和中期立法規劃;有條件的還應當編制長期立法規劃。立法項目是立法規劃的主要內容。確定立法項目前,要深入調查研究有關立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立法的需求和條件,進行立法預測。在確定立法項目時,要著重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立與改、廢的關系。對於尚未制定而有必要和可能制定的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應列入立法規劃,及時制定;對於過去制定的已經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規范性文件,也應列入立法規劃,盡快修改或廢止。二是完整性與開放性的關系。在立法規劃中,不同層次、不同門類的立法項目,應互相配套,力求完整。但是,人們依據目前的認識所編制的立法規劃,總不可能與未來的實際情況完全相符。因此,立法規劃不能訂得過細、過死,而要具有開放性,以便為其發展和完善留下餘地。在確定立法項目後,要正確處理嚴肅性和可變性的關系。對於已經通過或批準的立法規劃,要嚴肅對待,認真實施;但發現原定立法項目確有不妥的,應該調整或變動立法規劃,補充、修改立法項目。
關於經濟立法的步驟,從總體上講,在中國,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要分三步走:在八屆人大任期內,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框架;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到2010年,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
(三)經濟立法要加快步伐,提高質量
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現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夠,因此法律條文開始可以粗一點,逐步完善。有的法規地方可以先搞,然後經過總結提高,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修改補充法律,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總之,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9]這些論斷,對我們當前的經濟立法也仍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一再強調要「加快經濟立法」[10]。為什麼要加快?因為加快,能夠進一步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慢了,不適應客觀需要。加快經濟立法,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有與無的關系。目前,有的層次、有的門類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尚處於空白狀態,無法可依。因此,在條件成熟時,應該抓緊制定新的規范性文件,盡快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二是多與少的關系。目前,有的層次、有的門類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雖然有了,但數量少,供不應求。因此,應該根據實際具備的條件,抓緊制定一些新的規范性文件,盡快解決由少到多的問題。總的來說,供應短缺是當前的主要問題,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不能片面地認為,既然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既然要依法管理經濟,有關規范性文件「多多益善」;更不能由於部門和地方利益的驅動,為擴大本部門、本地區的權力而立法,從而損害全局利益。因此,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中某些較低層次的規范性文件相對過剩的現象,也需要防止和克服。三是粗和細的關系。要加快經濟立法,就不能不切實際地要求規范性文件的條文越細越好。當然,我們也不主張越粗越好。應該說,有必要、有可能細的時候,細比粗好;有必要細但條件不成熟時,可以先粗一點,然後逐步完善,由粗到細。實踐表明,有些規范性文件即使條文粗一點,也比沒有好。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定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以來,國家的經濟立法得到大力加強,各種經濟法律、經濟法規、地方性經濟法規、經濟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數量迅速增加,質量問題也更多地暴露出來了。因此,在繼續加快經濟立法進程的同時,必須「提高立法質量」[11],以進一步解決由於某些規范性文件質量不高而出現的「有法難依」的問題。快與慢是一個速度問題。加快立法,必然帶來數量的迅速增加。因此,立法的速度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數量問題。數量與質量是對立的統一。既不能片面強調經濟立法的數量而忽視經濟立法的質量;也不能片面強調經濟立法的質量而忽視經濟立法的數量。經濟立法的質量問題,實質上是經濟立法的科學性問題,其根本標準是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實際情況。為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使我國制定的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符合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和我國的實際情況。
(四)經濟立法要立足現實,面向未來
進行經濟立法,要立足現實,從實際情況出發。要深入實際,特別是改革開放和經濟法制建設的實際,了解新情況,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要根據實際具備的條件,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制定、修改、廢止什麼規范性文件,涉及哪些內容,必須從實際需要出發,以是否具備條件為轉移,不能帶有主觀隨意性。
進行經濟立法,要面向未來,而不能囿於現狀。要根據事物發展的規律,在規范性文件中提出奮斗的目標,指明前進的道路,將經濟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規范化、法律化,引導和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關於立法的方式問題,同步立法雖然是基本的、主要的,但超前立法也是需要的。所謂超前立法,是指對將要形成的特定社會關系預先作出調整規定的立法方式。那麼,在某種社會關系尚未形成時就超前對其調整作出規定是否就不符合實際呢?離開了經驗談超前立法是否科學呢?筆者認為,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建立在科學預測基礎上的超前立法是符合實際的,可行的。至於經驗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正確指出:「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所以,一個人的知識,不外直接經驗的和間接經驗的兩部分。而且在我為間接經驗者,在人則為直接經驗。」[12]超前進行經濟立法,對於立法者來說固然尚無直接經驗,但可以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如果在他人為直接經驗的知識是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那麼這些知識就是可靠的。所以,立法者離開了任何經驗談超前進行經濟立法是不科學的;立法者從實際出發,借鑒他人經驗(如果是屬於可靠知識的話)超前進行經濟立法是科學的。
(五)經濟立法要優化規范性文件起草班子的結構
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質量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規范性文件草案的質量狀況;該規范性文件草案的質量如何,同它的起草班子的結構是否優化關系極大。
多年以來,我國經濟法律、法規的起草工作,主要是由國務院有關經濟主管部門組織其有關人員或以其有關人員為主組成起草班子進行的。這樣的起草班子比較了解該部門的情況,熟悉有關業務,具有實際工作經驗,這是好的。其弊端是,容易產生片面強調局部利益,部門之間的意見難以協調,影響了經濟法律、法規草案的質量,延緩了經濟立法的進程,加大了經濟立法的成本。因此,今後的經濟立法應該注意優化起草班子的結構。
筆者認為,要組織一個強有力的、高水平的起草班子,不僅要求其成員的素質要好,而且要優化結構。這樣的班子應該包括多方面人才,特別是以下三類人員:一是超然於部門利益的有關機構[13]中具有較高水平的立法人員;二是有關法學、經濟學等專業的專家和立法研究專家;三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一定理論素養的業務骨幹。針對以往重視專家不夠的情況,今後要注意加大專家參與起草工作的力度,切實發揮他們在經濟立法中的作用。[14]那麼,採取何種辦法使起草班子切實得到優化呢?辦法主要有二:一是採取行政手段,調兵遣將,組織起班子;二是引入競爭機制,採取招標投標的辦法來選定符合要求的起草班子。筆者認為,一般來說,後一種辦法具有較多的優越性。這也就是在所有參加投標的班子中,看哪個班子的人員素質更高,結構更合理,完成起草任務的措施更得力,經費更節省,等等,就確定哪一個班子承擔起草任務。
(六)經濟立法要大膽吸收和借鑒國外的立法成果和經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面向世界市場的開放型經濟。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中國要走向世界,發展外向型經濟,參與國際分工,參加國際競爭,開拓國際市場,把中國的市場同國際市場連接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市場經濟立法時,大膽吸收和借鑒國外市場經濟立法的成果與經驗。但是,又要避免盲目性。不能以國外市場經濟立法的模式作為評價我國經濟立法狀況的標准。
為此,有必要對國外市場經濟立法的歷史和現狀,進行系統研究,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凡是體現人類文明發展共同成果的、國際通行的規則和慣例,我國進行市場經濟立法時要注意與其必要的銜接。凡是外國市場經濟立法的成果和經驗,對於該國是比較好的同時也適合我國的情況和需要,應該大膽學習;對於該國是比較好的但並不適合我國的情況和需要,就不能學習。凡是外國市場經濟立法走過的彎路,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總之,一定要從我國的國情和實際需要出發,大膽吸收和借鑒國外市場經濟立法的成果和經驗。

⑽ 中國近代第一次經濟立法的影響

當代中國經濟立法的歷程可以分為下列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這一階段自新中國建立到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計二十九年時間,中國大陸共頒布一千七百多種重要法規,其中經濟法規佔半數以上〔1〕。 但此時的經濟法尚未以一門專業法學和一項獨立的法律部門的形式出現,所謂「經濟法」只是行政全面控制經濟的法律表現,是計劃經濟的工具,它主要調整國家在組織領導經濟生活中的縱向關系,其實質是經濟領域中的行政關系,它往往與黨的政策混為一體。因此,這時的經濟法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 2.第二階段: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結合時期(1979—1991)這期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達104部,其中經濟法48部,約佔50%,平均每年有四部經濟法出台〔2〕;國務院發布或批準的法規596部,其中經濟法規425部,約佔71%,平均每年頒布33部經濟法規〔3〕;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發布的地方性法規2483部,其中經濟法規611部, 約佔25%〔4〕,平均每年發布47部經濟法規。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次經濟立法高潮。 這次經濟立法高潮開始於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1979年葉劍英同志在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強調:「我們還需要經濟法」。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經濟立法的重要地位。憲法直接提到要制定的法律有39個,而其中經濟方面的法律12個。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進一步指出:「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准則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國家立法機關要加快經濟立法。」從此,中國的經濟立法工作駛上了快車道。 此期間經濟法學成為一門專業法學,法學家們開展了一場關於經濟法本質和調整對象的大討論,最終縱橫統一(管理協作關系)論占據主導地位,它反映了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時期我國經濟立法的特質和內容。與此同時,許多院校成立經濟法專業,1981年國務院成立經濟法規研究中心,開始為經濟立法奠定理論基礎。這一時期的經濟立法與經濟體制改革密切相連,經濟立法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具。 3.第三階段:市場經濟時期(1992年至今)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四大以及全國人大《憲法修正案》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建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成為中國經濟立法的根本任務,七屆人大於1992年通過的法律法規共16件,其中經濟立法6件。國務院發布或批準的法規性文件共84件, 其中大部分為經濟法規〔5〕。1993年八屆人大共通過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33件, 其中經濟法方面12件。八屆人大常委會於1993年12月召開座談會,確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該規劃共列入立法項目152件, 其中列入第一類屬於在本屆內審議的經濟立法53件;列入第二類屬於研究起草階段的經濟立法37件。1994年八屆人大又通過經濟法律20件〔6〕。據報道, 八屆人大常委會決心在5年任期內大體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 在這一階段,我國經濟法的概念才開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法的概念接軌,即「經濟法是國家規制市場經濟的法律」,經濟立法的前景從模糊走向清晰,立法規劃逐步系統化。喬石委員長在八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立法(即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①規范市場主體的法律;②調整市場主體關系維護公平競爭的法律;③加強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協調的法律;④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市場經濟的許多重要的基本法如《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票據法》等均在此期間出台,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第二次經濟立法高潮。

熱點內容
新民法典怎麼樣 發布:2025-01-26 15:04:13 瀏覽:156
2018年是否修訂了行政法 發布:2025-01-26 15:03:10 瀏覽:117
董海峰律師 發布:2025-01-26 14:52:10 瀏覽:249
深圳勞動法辭快工工資怎麼算 發布:2025-01-26 11:30:32 瀏覽:699
離婚律師姚晨服裝 發布:2025-01-26 09:35:58 瀏覽:38
各國環境立法 發布:2025-01-26 08:53:53 瀏覽:830
社區綜合減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6 07:50:20 瀏覽:949
道德建設先行 發布:2025-01-26 06:47:04 瀏覽:308
下列行為的法律責任中表述正確的有偽造變造 發布:2025-01-26 06:10:53 瀏覽:19
15年司法考試卷三 發布:2025-01-26 05:51:43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