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健康的最高標准
① 道德健康定義是什麼
首先, 關於道德健康的新概念,即把道德修養納人健康的 范疇。其內容包括:不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具有 辨別真偽、善惡、美醜、榮辱等是非觀念,能按照社會行為的規范來 約束自己。
心理學家發現,屢犯貪污受賄罪的人,易患癌症、腦出 血、心臟病和神經過敏等症。 有悖於社會道德標準的人,其獨斷專 行、胡作非為必然導致緊張、恐懼、內疚等種種精神負擔,引起神經 中樞、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失調,並干擾各種器官組織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削弱其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使身體器官發生病變。
善良 的品行、淡泊的心境,能促進人體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 醯膽鹼等。 這些物質能將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節到 最佳狀態,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力,有益人的健康和長壽。
道德健康是平衡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應「以道德為本」. 「道」,既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會生活中待人處世應當遵循的一定規律、規則、規范等,也是指社會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則.「德」是指個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
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入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又把道德修養和生殖質量也納入了健康的范疇.因此,現代入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道德修養、生殖質量等.
② 社會道德健康具有怎樣的行為標准
首先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道家則以為所謂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可見,道德,主要指處理「三大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體自身與心關系)」達到「三大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體自身和諧)」的一切行為規范和准則的總和。
賙人之急,救人之災:(賙,接濟,音:周)他人有困難、有急事,自己要接濟他人;他人有災難,有不幸,要救濟他人。
③ 衡量健康的標准,你認為是什麼
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主要器官無病,體型發育良好,體形勻稱,人體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工作能力,這是健康最基本的要求。整體健康診斷包括疾病診斷、生理功能檢測、體質檢測,健康行為診斷包括健康危害因素和健康不利因素。身體健康監測是對身體健康狀況的動態檢測、分析和判斷,從而掌握身體健康的發展情況。身體健康監測可以為制定健身計劃和促進健康活動提供依據。一般來說,健康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診斷和監測。
(3)道德健康是健康的升華。道德是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健康的最高標準是「無私的利他主義」;基本標準是「為自己利他」;低標準是「純利己」;不健康的表現是「為私利害人」,「純粹害人」。道德健康建立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礎之上,高於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4)社會適應性健康是以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為基礎的高級健康水平。社會適應主要指社會角色的適應,包括職業、婚姻和家庭角色,以及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人際關系。
④ 擁有社會道德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哪些
社會道德健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紀守法。
擁有社會道德健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
它既是我國各民族人民之間團結互助、共同繁榮的道德基礎和政治基礎,也是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和應盡的義務。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愛祖國主要表現為熱愛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自覺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去,捍衛祖國領土主權和權益等。
⑤ 現代認為健康有三大標准
現代人是這樣理解健康的,健康是我們的身體沒有疾病產生,精神沒有太大壓力的狀態。而對於一些追求完美的人來說,健康卻包含了多層的含義,包括我們生理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以及社會關系的健康,那麼,到底什麼是健康呢?有哪三大健康的標准?
什麼是健康人類生理的健康
所謂生理上的健康,是指我們人類身體內部的各個組織器官是比較完整的,組織器官間的運作也是正常的,且沒有任何的疾病。要想形成自己身體上的健康,我們大家就要合理的去飲食,並且不斷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什麼是健康人類心理的健康
光有了身體健康的人群,如果沒能夠擁有一個心理上的健康狀況,這一個人也不能夠稱之為健康。我們的精神沒有壓力,並且過的是一種有效率的生活,我們的心理就是健康的,想要形成自己心理上的健康,我們應該要不斷的去調節自己的心理處理能力。
什麼是健康人類社會關系的健康
我們與自己的家人,同事,以及朋友保持一種親密合作的關系,並且沒有什麼大型的社會關系矛盾,那麼,我們的社會關系層面也是健康的。我們可以通過加強自己社交的能力,來形成自己的這一健康狀況。
⑥ 人體健康四層次是什麼
中國有句古話,「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對於古代人,以及對於落後的國家、地區或民族的人們來說,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由於科學的進步和人類對自身認識的深入、生活環境的改善、新醫療手段的發明以及保健方法的豐富,這句古訓已經逐漸過時。在現代,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平均壽命超過七十歲,例如日本、挪威、瑞典、丹麥、澳大利亞、法國以及我國等等。
雖然如此,人們仍在不斷地努力加深對自身的認識,進而提高生命的質量和價值。本章要介紹的就是許多專家學者在探索人生和增進健康方面取得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
世界衛生組織曾對人體健康作過如下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即是說,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三個方面。
現在該組織提出的新的健康概念是:人的健康分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等四個層次。並且,後面的健康層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層次為基礎而發展的更高級的健康層次。
(1)生理健康層次:指的是人體的組織結構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人體的生理功能是指以人體內部的組織結構為基礎,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為目的,協調一致的復雜而高級的運動形式。
(2)心理健康層次:判斷心理是否健康有三項基本原則:①心理與環境的同一性:指心理反映客觀現實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均應同客觀環境保持一致;②心理和行為的整體性:指一個人的認識、體驗、情感、意識等心理活動和行為是一個完整和協調一致的統一體;③人格的穩定性:指的是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3)道德健康層次:道德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道德健康的最高標準是「無私利人」;基本標準是「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現是「損人利己」和「純粹害人」。
(4)社會適應健康層次:社會適應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適應,包括職業角色,家庭角色及學習、娛樂中的角色轉換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適應。社會適應良好,不僅要有較高的社會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不僅能勝任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角色,而且能創造性地取得成就貢獻於社會,達到自我成就,自我實現。這是健康的最高境界。缺乏角色意識,發生角色錯位是社會適應健康不良的表現。
⑦ 達到什麼標准,才算真正的健康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健康的新定義,提出健康是指: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良好、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只有這五個方面都健康,才算真正的健康。
所以,要達到真正的健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要有一定的衛生保健知識,鍛煉出強健的體魄;還應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個性與人格,進行社會實踐能力和人際關系的訓練。這些都做到了,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健康長壽的影響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自我保健佔60%;社會因素佔10%;遺傳因素佔15%;醫療因素佔8%;氣候因素佔7%。人類的健康長壽60%依靠自己,40%靠遺傳與客觀條件。所以自我保健最重要,不懂得自我保健的人健康肯定不及格,也肯定得不到健康。
人們的健康觀念隨著時代的不同經歷了不斷的變遷,早期認為「不得病就是健康」,發展到「長壽就是健康」,再發展到目前的觀念「健康長壽才算真正的健康」。
如今我們的生存環境污染源嚴重,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氣體,你呼吸一口空氣,身體的細胞就會受到傷害。水中也有很多有害物質,你喝一口水,身體的細胞也會受到傷害。食物中也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您吃飯菜,身體的細胞就已經受到了傷害。
我們的細胞時時刻刻受到了傷害,細胞不健康,由細胞組成的人體就很難健康!所以,當今世界尤其是中國,100%健康的人是很少的!
西醫學逐步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看作是一個復雜的自適應系統,互相連接的大腦和身體可以在合適的環境下進行自我調節以達到健康;人體類似於一片能夠進行自我調節的叢林,而不是一台復雜的機器;不再把疾病看作必須用葯物或手術進行清除的破壞因素。人體的健康狀況是先天繼承的適應能力和所處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人體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所處的環境非常惡劣(糟糕的飲食、污染重、充滿病毒、過敏原多等),適應能力不足以進行調解,我們就容易生病。
中醫學則很早就有整體觀念。《黃帝內經》認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天地,是一個完整的相互密切聯系的生命體;人是天地自然的一份子,人類要生存繁衍,就必須順應天地自然的變化,與之保持高度的和諧統一,只有避開不利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才能防止病邪侵入人體產生疾病;人體的健康還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與制約,良好的社會環境、融洽的人際關系,有利於身心健康。
健康新概念可以被量化為「五快」與「三良」。五快是用來衡量機體健康狀況的,包括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說得快和走得快。三良是用來衡量心理健康狀況的,包括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20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了更具體的標准:
1.充足的精力,能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感到過分緊張。
2.態度積極樂觀,大小事不挑剔。
3.善於休閑,睡眠充足。
4.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應變能力強。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體勻稱。
7.眼睛明亮,牙齒清潔,眼瞼不發炎。
8.肌肉和皮膚富有彈性,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9.有良好的公德和修養。
10.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負責,不影響、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和健康,不偷竊,不吸毒。
⑧ 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第一,具備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情緒是穩定的,積極情緒多於消級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愛、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個人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受到別的歡迎和信任。
第三,健康的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能切合實際地、不斷地進取,有理想和事業的追求。[1]
社會適應
指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適應當時復雜的環境變化,為他人所理解,為大家所接受。[1]
道德健康
最主要的是不以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別真偽、善惡、榮辱、美醜等是非觀念,能按社會認為規范的准則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人的幸福作貢獻。[1]
健康定義
我國學者穆俊武提出的健康定義:"在時間、空間、身體、精神、行為方面都盡可能達到良好狀態。"他對此的解釋如下:[1]
時間概念
是指個人或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對健康不能用同一標准來衡量。不能把健康看作是靜止不變的東西,應理解為不斷變化著的概念。他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對個人或社會來說,過去是否有過或將來是否有'身體、精神、社會都處於完好的'短暫狀態是值得懷疑的。那恰恰不是也不可能是生活方式。"新的健康概念強調時間的重要性,即健康概念的相對性。[1]
空間概念
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人,有著各不相同的健康概念和健康標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一個可供人們遵循的健康概念。應分為區、國家的不同,盡可能達到各自的良好狀態。人們對保健的需要在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不同。作為健康教育者,應根據空間來制定保健行為。 健康不是由主觀或客觀的東西來決定。有些結核病人,沒有自覺症狀,而胸部X線片發現有結核病變;一些精神病患者,本人沒有意識到患病,而是周圍人發現他有病;有許多就診患者認為自己不健康,而多方面檢查並未發現異常。對這些沒有一個標准來區分。我們不妨從身體、精神、行為等角度,把主觀表現,客觀徵象結合起來去探求健康概念。 身體、精神概念較易理解。 行為,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賦予的責任和義務所採取的動態和動機。行為表現為社會性,每個人的行為必然受到他人的影響。 健康是個體概念。
我們在考慮健康時必須區分是群體的健康還是個人的健康。群體的健康是採用統計學上的平均值,即在一定范圍內某一個時期的健康應為正常值,偏離了就不正常;但是,偏離了正常值對於個人來說就不一定不健康,作為個人,健康的標準是一個人特有的。個體健康是現實的,群體的健康是理想的。 此外,我們必須結合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和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要求,從國際社會的高度來認識,享受最高標準的健康被認為是一種基本人權;健康是社會發展的組成部分:健康是對人類的義務,人人都享有健康平等的權利。[1]
健康標准
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要素,它屬於個人和社會。以往人們普遍認為"健康就是沒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現代健康觀告訴我們,健康已不再僅僅是指四肢健全,無病或虛弱,除身體本身健康外,還需要精神上有一個完好的狀態。 人的精神、心理狀態和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甚至對社會都有影響,更深層次的健康觀還應包括人的心理、行為的正常和社會道德規范,以及環境因素的完美。可以說,健康的含義是多元的、相當廣泛的。健康是人類永恆的主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