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為什麼新聞立法

中國為什麼新聞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6-16 21:46:15

❶ 為什麼說我國還沒有制定《新聞法》,但新聞傳播活動仍然有法可依

第一,我國的立法目前仍然不健全,在很多方面存在漏洞,在信息傳播方面有待解決。第二,但在 我國相關文件中規定了關於媒體,新聞等方面的程序及活動許可權,出台相關的新聞工作的 道德規范等一系列行為准則。而並沒有專門的 新聞法。

❷ 為什麼我國的新聞法現在不能很快制定和出台

中國目前主要有《版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世界版權公約》《 民法通則》等方面關於新聞媒體方面的法律法規
新媒體采編相關法律法規 ,在國內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政策法規的出台以及管理體系的調整可以說是在匆忙之中啟動的。特別是互聯網的跨媒體特徵,給原來按照行業界限劃分的管理體制帶來了挑戰。新媒體面臨的法律環境是比較復雜的,僅僅針對互聯網的相關法律法規就有數十個,其中有憲法與法律,有司法解釋,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部門通知,還有地方法規和行業規范。而面對新媒體不斷涌現的新應用,已有政策法規還將繼續調整、修改,新的法規還會不斷頒布。作為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對這些政策法規有面上的了解,樹立相應的法律意識,這也是避免觸碰管理和法規紅線。

❸ 中國為什麼沒有新聞法

1.為什麼沒有新聞法呢,要從中國的國情說起……
2.新聞法有啥作用,會帶來啥好處,國家為什麼要制定新聞法?不制定又會怎樣?
3.沒了..
從這些去說說
不知道你想幹啥

❹ 什麼是新聞管制

金羊網 2006-07-17 09:02:15

江平

近日,突發事件應對法草案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是一個重要立法。不過,目前看到的草案中有個別條款同新聞自由發生了沖突,不能不令人擔憂。

盡管法理上我們承認,特殊狀態下的新聞權利與日常相比是可以進行限制,這也在聯合國公約以及一些發達國家立法中有所表述。比如戰爭時期,新聞的發布就有其特殊性;但是,即便戰爭時期,新聞也不是隨便限制的,其約束要根據新聞的特性有專門新聞方面的法律來約束。而那些法律,立法原則首先都是把維護言論、出版自由,保障新聞權放在第一位的。目前,中國並沒有這方面的立法,卻在這個法律草案中限制新聞自由,無疑是缺少前提的。這非常不妥,它只會導致政府權力過大。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突發事件還不等同於戰爭那樣的極端狀態。如果突發事件狀態下就限制媒體報道自由,那社會進入戰爭等緊急狀態時,還會進一步剝奪哪些基本權利呢?草案設計者的立法邏輯,顯然值得商榷。

在這個法律草案第57條中,規定媒體被處罰的情形是「新聞媒體違反規定擅自發布有關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情況和事態發展的信息或者報道虛假情況的」。這裡麵包括兩種情形,一種是所謂「違規擅自發布」,二是「虛假報道」。事實上,這兩種情形是必須加以區分的。

在任何情況下,媒體都不能做虛假報道,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對虛假報道進行處罰肯定不會引起爭議。但問題就是,什麼叫做「違規擅自發布」?這不是一個可以客觀衡量的標准,完全是政府自己的主觀判斷。草案第57條把這兩個問題混為一談,顯然是立法者缺乏基本的常識———至少沒有進行嚴謹的考慮。

還有,在對媒體的限制的條文表述中,對「人民政府」並沒有一個級別限制,而且政府實施有關處罰也沒有程序上的規定,這些也都是存在問題的。這個草案賦予了政府以管理職權,卻沒有相應配以程序約束。法律是強調平衡的,有權必有責,有權利就應該有義務,但現在看不到政府公開信息的義務,卻只有對媒體的限制;權力沒有監督,行為沒有程序制約,這些只會縱容政府封鎖消息,隱瞞真相,其危害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屢見不鮮。

總的來說,這樣的條款是嚴重違憲的。對於這樣的條款,人大就應該發揮立法機關的作用,予以刪除而不要抱有修改、完善的幻想。立法作為走向法治的第一步,責任重大,立法者當慎之又慎。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原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來源:新快報

什麼是「新聞自由」?我一直都搞不明白,但我目前只知道,在中國,在全世界,新聞只有相對的自由,沒有絕對的自由,有的只是自由度的大小而已。在我們中國,由於特殊的「中國國情」,是不可能給予新聞最大限度的自由的,否則,你是聽政府的話呢,不是聽新聞記者的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如果不是如此,中國的新聞立法早就開始了。

❺ 我國新聞傳播法是怎樣規范黨管媒體和公民言論出版自由

我國新聞傳播法用新聞立法的形式規范黨管媒體和公民言論出版自由。
新聞傳播法概念:廣義是指我國法律體系中所有適用於新聞傳播活動的規定,包括憲法、民商法刑法等各個法律部門中所有適用於新聞傳播活動的法律文件的條款。狹義的是指規范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事業的專門性法律,如「新聞法」、「報刊法」、「廣播電視法」等。
新聞傳播法的創制,必須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注重我國現實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條件,研究和把握廣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尊重客觀規律,根據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要求制定法律。

❻ 為什麼中國沒有新聞法

現在新聞法規與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聯系比較緊密,大部分的新聞爭議案件都是依專靠這個來判。
目前阻礙屬我國新聞立法進程的兩大矛盾
1、公眾人物的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的矛盾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若干問題解答》是這樣保護隱私權的:「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以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這說明我國對隱私權的保護還沒有納入正規,目前僅是把隱私權歸入名譽權中加以保護。
2.記者的采訪權與監督自由的矛盾
眾所周知,中國的媒體是由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直接控制的,是官方媒體。在西方,記者常被人們貫以「無冕之王」的頭銜,是社會監督和社會正義的守望者,是社會輿論的引導者。記者如此的重任,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然而,在中國目前的社會條件下,媒體是否能實現它的監督職能存在著很大的折扣。
另外,《新聞法》一旦出台,是不是也就意味著黨和政府必須放棄對媒體的直接控制呢?對已經擁有一項莫大的控制權的政黨和政府來講,誰會將這種權利輕易地拱手相讓呢?

肯定沒有記者法,記者是公民,當然要服從法律啰

❼ 憲法為中國新聞傳播立法確立哪些原則

新聞傳播法的基本原則是新聞傳播活動必須遵循的法則和准繩,是正確處專理各方面關系的依據屬。憲法是我國新聞傳播法的根本法源,因此,憲法原則是新聞傳播法必須首先遵守的基本原則。新聞傳播活動從內容到方式均不得同《憲法》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發生任何抵觸。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和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個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 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憲法》有些條款是直接規范新聞傳播活動的,如《憲法》第二十二條關於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為人民服務、為社 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的規定,《憲法》第三十五條關於公民有言論、出版自由的規定,《憲法》第四十一條關於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的規定,《憲法》第四十七條關於公民進行科學研究、文藝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的規定等等,都是對新聞傳播活動具有根本意義的法律規范。供參考。

❽ 戊戌變法時期的新聞立法活動有哪些意義

新聞立法,從法律上保證新聞權的自由,有利於人民自由發表見解主張,保證言論自由,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

❾ 我國目前的新聞立法

一)我國新聞立法現狀
我國新聞方面的立法相當薄弱。1980年全國五屆人大會議期間有代表提出「新聞立法」的議案,1984年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牽頭新聞立法工作開始啟動,直到現在,新聞方面的專門立法仍遲遲沒有出台。目前,我國新聞方面的法律體系僅由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一系列部門規章以及地方立法組成,政府出台了一些新聞管理條例和規范性的文件,如《突發事件應對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新出台的《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等,也對新聞傳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規范。
關於新聞侵權的民事、刑事制裁措施也較為分散,更多方面只能靠規范性文件進行規制。這就造成了我國新聞立法方面存在著效力層次低、缺乏統一制度安排且作用機制單一的問題。因此,探討新聞法制的核心問題,澄清影響新聞立法的模糊認識,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完成新聞立法,毫不懈怠地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步伐實為當務之急。
二)我國新聞法制的不足
雖然我國立法機關和行政部門針對新聞活動頒布了大量法律和法規,但我國的新聞法制仍有大量需要完善之處。我國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聞法》,這是我國現行新聞法制的主要不足之處,新聞活動還有相當部分沒有法律予以規范。
1、法律位階不高,約束力不強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業規范是一個由高到低的系列。其中部門規章的層次較低,法規以上才是司法機構判案的主要依據,規章及規章以下只能作為司法參考而不能當作主要的、適用的法律依據。效力和級別不高、體系不完善是目前新聞法制的現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7月1日)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也就是說,由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和通過的法律才算的上是法階較高的國家基本法律。反觀現行的針對新聞傳播活動的諸多法規,多為國務院各部委制訂的行政規章, 而非由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制訂,而「國務院部門立法是從屬性和受制性尤為突出的立法」。[ 周旺生,《立法學》,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323
] 因此,總體看來,我國關於新聞傳播活動的法規和制度從法階上講不高,從法律效力上說偏低,而且許多地方還沒有同我國行政法體系接軌,在對新聞活動具體事務和糾紛的調整中,更多地充當的是司法參考的輔助性作用,導致這些規章制度的約束功能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
2、部門立法相沖突
如前所述,我國與新聞傳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數目眾多,且「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二條,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從法理上講,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業規范這個由高到低的系列必須在立法精神上一脈相承,並統一於國家最高法律的憲法;但從實踐中看,各種法規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各主管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保證不了同等的違規情況承擔同等的責任,從而在法治的執行過程中造成了執法標準的偏差。
3、執法成本高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提高新聞法治效率,盡快完成新聞立法,將降低在新聞管理時交叉混合式管理的決策成本,減少新聞管理部門的執法成本,有力地消遏新聞侵權行為的數量以及國家和當事人在新聞糾紛問題上的消耗。
4、現行新聞法制是彌補型法制
於對新聞立法沒有整體規劃,在許多基本性質問題上未作明確而深入的界定,無法從全局的高度指導新聞法規的具體制定,而在實際操作中又容易出現爭端,這就造成了我國新聞立法只能是在新聞活動的實踐中,哪一方面出現問題,就相應進行彌補式的法規建設,不利於對新聞業的有效管理。沒有宏觀完善的新聞政策或新聞法而代之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構成了我國新聞傳播規范中的軟肋。
5、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不平衡
我國現行的新聞法中,對新聞傳播活動為主體的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比較完備,而授權性規范則比較薄弱。一是有些權利還沒有進入法律范疇。新聞工作者在新聞活動中的權利,如采訪權、報道權,法無明文。不是說我國新聞工作者沒有這些權利,而是說這些權利還沒有成為法定權利。新聞工作者在其正當權利遭到侵犯時,難於得到相應的法律救濟。二是有些已被法律承認的權利也很不完善。如輿論監督雖已寫入法律從而成為新聞活動的一項法定權利,但是輿論監督對象應當對此承擔何種義務以及當輿論監督權利遭到侵犯時應當如何請求法律救濟等還是空白。一項完整的法律規范如果沒有對違反法律後果的規定,那麼法律規范就不具備貫徹實施的條件。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優良的法律制度應是權利和義務完整、平衡的體系。只有這樣,它才能為公民所接受,才能行之有效。

❿ 中國遲遲沒有新聞立法,為什麼

因為新聞記者不自律,有的還拿新聞說事,如采訪時拿別人的小恩小會腐敗現象如大同煤新聞,封口費。

熱點內容
合同法沒收定金 發布:2025-01-25 11:56:04 瀏覽:143
怎樣和潘強律師聯系 發布:2025-01-25 11:17:35 瀏覽:332
司法拍賣房產南京 發布:2025-01-25 11:00:51 瀏覽:472
新婚姻法離婚樓房分割 發布:2025-01-25 11:00:49 瀏覽:602
婚姻法撫養孩子新規則 發布:2025-01-25 10:16:45 瀏覽:568
家庭婚姻法繼承順序 發布:2025-01-25 09:36:43 瀏覽:883
保險公司追償適用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25 09:18:52 瀏覽:773
法治思維解決信訪問題 發布:2025-01-25 08:48:09 瀏覽:232
法學專業的職業規劃 發布:2025-01-25 08:45:53 瀏覽:812
依法治國六項任務 發布:2025-01-25 08:23:41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