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黨課教案

依法治國黨課教案

發布時間: 2022-06-17 18:28:20

Ⅰ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六課生活在法治國家裡,那個有教案啊,謝謝

我這里有一篇,僅供你參考,不知道你是否滿意哦

第六課 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國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2、能力目標: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知道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了解法制國家的特點,樹立法律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
教學重點:
關心國家的事參與國家管理,依法行使監督權即是我們參與政治生活的表現
教學方法:
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自學;問題教學法、講授法
教學時間:六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人民怎樣當家作主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你知道人民是怎樣行使權力的嗎?
答:廣大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出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再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分別行使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各項權利。因此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機關。
1、人民是怎樣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
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機關
廣大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出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再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分別行使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各項權利。
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位最高,權力最大。②、其他中央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並接受它監督。③、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要向它報告工作。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對國務院及其各部門提出質詢案等。
活動二:從該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未獲該市人代會通過,我們可以說: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眾選舉產生的,是代表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人大代表不滿意就是人民不滿意,人大代表不贊成就是人民不贊成。
體現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識增強; 體現了人大代表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職責的意識增強; 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監督權; 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對它們提出質詢案等等。
從該事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答: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是其他國家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接受它監督,向它匯報工作。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最高權力最大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
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立法權;任免權,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等的選舉或任命;重大事項的決定權、監督權。
活動三:人民對國家大事的決定權,是通過愛行使的。
例如: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決定興建長江三峽工程; 設立重慶直轄市。
你還知道哪些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自己權力的事例?
答: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決定開發上海浦東新區;決定修建青藏鐵路等等。
三、學生作業
填配套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生活在法治國家裡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一覽表
結論——我國是法治國家,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體現出我國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通過法律解決,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軌道。
立法工作與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關系:有法可依即建立體現人民意志、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的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1、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國的含義: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
依法治國:A、標準是憲法和法律;B、主體是人民;C、目的是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D、實質是崇尚法律權威,認為法律權威高於個人意識。
(2)依法治國的意義:A、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B、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要求。
(3)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有法可依——要求建立體現人民意志、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的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執行法律時必須做到一絲不苟,依法辦事。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
違法必究——指凡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許任何人或組織享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2、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依法行使職權(為什麼?)
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是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組織和建立千里秒毫 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必須依法行使職權。
3、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政府能否自覺地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影響到憲法和法律的尊嚴、權威,直接關繫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能否順利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使國家的公共管理活動依法進行,符合法律的規定。
活動二:你能說出哪些國家行政機關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行政活動?
答:文化稽查對依法查處非法出版物;稅務部門依法征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規范市場秩序;公安部門依法清理流動人口等等。
4、公民要依法規范自身的行為
生活在法治國家裡,人人都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活動三: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沒有遇到過合法權益受侵害的事情?如果有,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答:有。通過村民委員會調解;經過消協調解或仲裁;通過訴訟等等。
三、學生作業
填配套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從法律家族聚會中,你能看出憲法與普通法律的不同嗎?
答:A、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而普通法律只規定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問題;B、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C、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嚴格。
(1)、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2)、憲法的地位及其作用: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憲法的基本內容: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
國家的根本問題:國家的性質、根本制度、國家的根本任務,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組織與職權,國家的標志等等。
(4)、國家的性質:憲法第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5)、國家的根本制度:憲法第2條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活動二:為什麼把「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寫進了憲法?列舉實例加以說明。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把它寫入憲法,可以加強對人權的保護。具有以下意義:A、將對我國的立法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B、有利於指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尊重和保障人權;C、有利於指導人與社會、人與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D、有利於公民依法維護自身權利。
(6)、我國現行憲法的構成
1982年憲法是我國現行憲法,它由序言和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四章構成。
活動三:小齊為什麼能夠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她是怎樣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的?
答:(1)、因為:A、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B、認真學習憲法等法律知識,懂得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2)、以法律為武器,採用訴訟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7)、怎樣自覺維護憲法的尊嚴?
我們要認真學習憲法,了解憲法的性質和基本內容,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遵守憲法的習慣,樹立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的尊嚴。
三、學生作業
填配套練習
第四課時
教學重點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二、學習新課
活動四:你能說出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嗎?
答:是「母子」關系。即:A、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普通法律是依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B、憲法與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C、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D、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嚴格。
1、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為什麼?)因為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是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
2、什麼是法律效力?所謂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
(1)、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
普通法律是依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
(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
(3)、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
(4)、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嚴格
3、為什麼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①、從內容上看,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
②、從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從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憲法比普通法律更嚴格。所以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三、學生作業
填配套練習
第五課時
教學重點
依法行使政治權利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選舉權屬於哪種公民權?行使選舉權需要哪些條件?
答:選舉權屬於公民的政治權利。行使選舉權需要的條件:①、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②、年滿18周歲;③、依法享有政治權利。
1、什麼是公民的政治權利?
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參加國家管理、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
活動二:你怎樣看待這件事?
答:該事件給我們的啟示:A、權力需要監督和制約;B、每個公民都要承擔監督的責任;C、每個公民都要關注身邊的事乃至國家大事,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建議。D、發現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舉報 。
2、行使政治權利的表現——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
(1)關注國家建設、國家管理,對於身邊的事乃至國家大事,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建議。(2)發現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舉報 。(3)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3、行使建議、監督權的渠道
(1)通過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會反映;(2)採用書信、電子郵件、電話、走訪等形式,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反映;(3)通過媒體工具(電視、廣播、報紙)進行監督。
活動三:閱讀下列材料,並指出其行使建議、監督權的渠道
渠道:①、通過人大代表;②、通過媒體工具;③、向有關部門反映。
4、 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公民應如何行使監督權等政治權利?或怎樣正確行使監督權?)
答:對於監督權等政治權利,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1)公民行使監督權利時,應當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如實反映情況,必要時出示證據和各種證明材料。(2)投訴和舉報時,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也不能採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法。
活動四:上述做法哪些正確?那些不正確?為什麼?
答:(1)採用書信向報刊投稿和採用電話等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反映等做法是正確的。因為這些做法都符合公民行使建議、監督權的渠道,也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2)採用貼大字報、採取聚眾鬧事等方法是不正確的。因為投訴和舉報時,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也不能採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法。
三、學生作業
填配套練習、
第六課時
教學重點
維護國家安全:我們的政治義務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二、學習新課
活動五:地圖的完整與否與國家利益的關系
答:A、地圖的完整反映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繁榮富強。B、地圖不完整反映著國家利益受損害,領土不完整,國家的安全受到威脅。
1、國家安全的涵義
國家安全,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機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社會秩序不被破壞等。
2、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國家的安全關系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沒有國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
活動六:小明有幾種選擇?分別產生什麼後果?如果是你,會怎樣選擇?
答:(1)、第一種選擇:出賣情報。後果:A、使工廠倒閉,損害了國家、集體的利益,也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危害了國家安全。B、對小民以及他的父親來說,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承擔法律責任。 (2)、第二種選擇:拒絕。後果:保護了工廠的安全,保護了工人們的利益,維護了國家安全,保護了國家秘密,履行了公民的義務,是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3)如果是我,會選擇第二種。
3、公民應該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公民應怎樣保守國家秘密?)
①、保守國家秘密。②、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或公安機關報告。③、公民要配合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為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公務提供便利和協助。
4、公民應如何維護國家秘密,自覺履行公民的政治義務?
答: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也是青少年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
三、學生作業
填配套練習
課後記載

Ⅱ 供電企業依法治企專題講黨課活動內容有哪些

依法從嚴治企,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加快建設法治企業。重點學習研究如何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按照建設「三全五依」法治企業要求開展相關工作。

Ⅲ 求《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案

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旨在對學生進行有關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牛了解和掌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基本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僅做到自覺守法、依法辦事,而且還能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成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公民。
二、課程教學總體目標
1.教育學生了解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中與學生關系密切的有關基礎知識,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導學生提高對有關法律問題的理解能力,對是與非的分析判斷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維護權益、依法問違法行為作斗爭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增強適應依法治國所必需的法律意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三、教學內容及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
法律基礎知識課介紹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法律基礎知識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懂得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熱情。
(一)憲法 。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憲法的特徵,了解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了解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努力做到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和政權組織形式;人權的涵義;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
2.識記:我國憲法關於治國方略的規定;我國的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
3.理解: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國家保障我國公民的基本人權.
運用
1.舉例說明:列舉實例表明我國公民基本權利的廣泛性。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分析判斷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憲政原則。
教學內容
1.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
(1)規定國家根本制度與基本國策
(2)規定和保障墓本人權
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
我國憲法對公民權利的保障。
(3)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行使國家權力的國家機構體系。
國家機關的相互關系。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
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二)行政法
教學日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行政機關的構成及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基本方式;明確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掌握行政處罰的有關知識,提高遵守行政法規、依法監督行政的自覺性。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行政主體的范圍,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墓本方式;行政許可的涵義;行政處罰的基本程序;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
2.識記:行政處罰的設定權;行政違法的特徵。
3.理解: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
運用
1.舉例說明:通過實例區分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分析判斷行政機關的行為是否合法.
教學內容
1.行政機關是國家實施行政管理的機關
(1)行政與行政法
(2)我國的行政機關體系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關系及其要素
行政法律關系;行政管理關系和行政監督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的要素:主體、客體、內容。
2.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基本方式
(1)通過抽象行政行為規范和調整社會事務
抽象行政行為的插義。
抽象行政行為的形式。
(2)通過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維護行政管理秩序
具體行政行為的特徵。
具體行政行為的種類。
(3)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行政許可的涵義和種類。
行政處罰的種類、設定權、處罰程序。
3.制裁行政違法,維護社會秩序
(1)行政地違法及其特徵
行政違法的涵義。
行政違法的特徵。
(2).行政違法的制裁
行政違法制裁的涵義。
行政法律責任。
(三1民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內容,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明確民事主體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權利;自覺依法進行民事活動,提高保護自身民事合法權益的能力.
教學要求
認識
1.了解:民法調整的對象;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2.識記:法人應當具備的條件;民事權利的主要內容;合同的訂立程序;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的條件。
3.理解:我國民法的摹本原則;民事行為能力分類的意義;合同擔保的形式和作用.
運用
1.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違反平等原則的現象;結合生活實際,指出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權利的行為主要有哪些,怎樣運用民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合同擔保的運用。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區分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方式。
3.實踐體驗: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模擬合同簽訂;收集有關資料,結合個人學習體會,說明公民合法財產受到侵犯如何尋求民事司法救濟。
教學內容
1.民法的墓本原則
(1)民法的涵義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2)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平等原則
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
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權益的原則。
遵守法律和國家政策原則。
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2.民事主體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涵義,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監護。
(2)法人
法人應具備的條件。
法人的分類。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權利
(1)民事權利的主要內容
物權及其種類。
債權及其種類;合同的訂立、履行、擔保。
知識產權及其種類。
人身權及其種類。
(2)取得民事權利的途徑
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
4.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種類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侵權的民事責任。
(2)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和方式
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責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過錯,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四)經濟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的企業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以及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明確企業設立的條件、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勞動合同的內容和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依法從事經濟活動。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企業的分類;產品質量的監督方式;稅收的種類;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程序;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
2.識記:企業設立的條件;構成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條件;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的基本內容。
3.理解: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承扒法律責任;依法納稅的重要意義;訂立勞動合同的重要性;違反勞動法應承擔法律責任。
運用
1.舉例說明:企業與其他法人的主要區別;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和征稅對象;發生勞動爭議的解決途徑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斷:結合有關資料或者個人生活經歷,分析產品質量對人們生產、學習、生活的重要性;在什麼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列舉事例,說明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人實行特殊勞動保護的重要意義。
3.實踐體驗:根據個人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模擬一份個人與用人單位訂立的勞動合同。
教學內容
1.規范市場主體 依法設立企業
(1)企業設立的條件
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
設立企業的必備條件。
設立企業的禁止條件。
(2)企業的法律責任
企業法律責任的主體。
企業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
2.加強質量監督 保證產品質量
(1)產品質量法概說
產品質量法的制定。
產品質量法的基本原則。
(2)產品質量的監督
監督主體。
監督形式。
(3)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生產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4)違反產品質量法的法律責任
構成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條件。
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范圍。
3.加強稅務管理 自覺依法納稅
(1)稅收與稅法
稅收的種類。、稅收法律關系。
(2)稅收徵收法
流轉稅法。
所得稅法。
(3)稅收徵收管理法
稅務管理。
稅款徵收。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
4.履行勞動合同 強化社會保障
(1)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勞動法的制定。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2)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勞動者的基本義務。
(3)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的訂立。
勞動合同的內容。
(4)勞動爭議的解決
協商解決;申請調解;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5)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社會保障的內容。
社會保障的立法。
(五)刑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犯罪的特徵和構成要件,明確罪與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罰在打擊犯罪中的作用;認識幾種常見犯罪的危害發生性,提高同犯罪作斗爭的自覺性。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分類;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構成條件;常見的幾種犯罪。
2.識記:犯罪的特徵;刑罰的種類;刑事責任年齡。
3.理解:犯罪的構成要件;區分罪與非罪的原則界限;刑事責任能力。
運用
1.舉例說明:聯系具體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觸犯的罪名。
2.實踐體驗:收集案例,體會打擊經濟犯罪的意義。
教學內容
1.犯罪
(1)犯罪的構成要件
犯罪及其特徵。
犯罪的構成要件。
區分罪與非罪的原則界限。
(2)犯罪的分類
根據犯罪客體不同進行分類。
根據犯罪主體不同進行分類。
根據犯罪主觀方面不同進行分類。
2.刑罰
(1)刑罰的種類
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3.與犯罪行為作斗爭
(1)打擊與職務有關的犯罪
(2)打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犯罪
(六)專業法規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專業法規的主要內容;樹立忠於職守、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提高依法從事職業活動的能力。
(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由各校根據相關行業特點自行確定。)
(七)訴訟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訴訟途徑的種類及其各自的管轄范圍,知道非訴訟途徑的特徵及法律服務機構的種類;掌握幾種主要非訴訟途徑的運行過程;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訴訟的種類;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行政沂訟的受案范圍。
2.識記:非訴訟途徑的種類;法律服務的機構。
運用
1.舉例說明:結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體糾紛,選擇恰當的解決途徑。
2.分析判斷:結合訴訟案例材料,分析判斷應適用的訴訟程序及確定應管轄的具體機關。
3.實踐體驗:通過開展模擬法庭、旁聽審判、實地參觀等活動,體驗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教學內容
1.訴訟途徑
(1)訴訟的種類
(2)受案范圍和管轄
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
(3)審判程序和舉證責任
2.非訴訟途徑,
(1)非訴訟途徑概說
非訴訟途徑的涵義。
非訴訟途徑的特徵。
(2)非訴訟途徑的種類
投訴、調解、裁決、仲裁、復議、申訴。
3.法律幫助
(1)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的涵義。
法律服務的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條件、法律援助的機構、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學原則和方式方法
1.教學原則
(1)方向性原則。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方向。教學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與解釋問題,確保理論觀點的正確性。
(2)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向學生普及法律基礎知識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務,應當努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我國憲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同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法制觀念教育,讓學生在學法的基礎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法制觀念,做到自覺遵紀守法。
(3)學科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與其他德育課程相比,法律基礎知識足由多門法學分支組成的專業性很強的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在教學內容上不能過分強調學科的專業性、完整性、系統性,而應強調和體現它作為德育課的綜合性。要從德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教學要求,把學科性和綜合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與公民日常活動的聯系非常緊密。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同時,應注意教育和指導學生用法,做到學以致用。
要多選用典型事例和案例進行教學,適度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旁聽審判、模擬法庭、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等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地學習,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維權、依法問違法犯罪作斗爭等實踐能力。
2.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選擇。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及思想狀況的差異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綜合採用學生主體參與的啟發式、直觀式、討論式及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特別要注意採用以例說法的方法,有條件的應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
(3)教學方法的評價。評價教學方法要以實現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鼓勵有所創新並取得實效的教學方法。
3.活動建議
配合教學內容,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或社會實踐活動時間,有計劃地舉辦各種法制講座,組織學生開展旁聽審判、模擬法庭、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並通過安排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及總結等形式考核成績。
4.教學用具
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及教學參考提供的資料開展教學活動,並恰當使用電影、幻燈、照片、錄音、錄像及計算機教學軟體和校園網等進行輔助教學。

5.課時計劃及分配建議
┌———┬—————————┬———┐
│序 號│ 課 程 內 容│學 時│
├———┼—————————┼———┤
│ │法律基礎知識課介紹│ 2 │
├———┼—————————┼———┤
│ (一)│憲法 │ 2 │
├———┼—————————┼———┤
│ (二)│行政法 │ 3 │
├———┼—————————┼———┤
│ (三)│民法 │ 6 │
├———┼—————————┼———┤
│ (四)│經濟法5 │ │
├———┼—————————┼———┤
│ (五)│刑法 │ 5 │
├———┼—————————┼———┤
│ (六)│專業法 │ 3 │
├———┼—————————┼———┤
│ (七)│訴訟法 │ 6 │
├———┴—————————┼———┤
│ 復習考試 │ 2 │
├—————————————┼———┤
│ 機動 │ 2 │
├—————————————┼———┤
│ 合 計 │ 36│
└—————————————┴———┘
法律基礎知識一般每周2學時,總時數為36課時,其叫J教學時間32學時,復習考試2學時,機動2學時。
五、教材編寫和選用
1.教材的編寫、審查和選用
法律基礎知識課教材,由教育部統—組織編寫,在部分職業學校試用後由教育部組織審定。
各中等職業學校應選用國家審定通過的教材。未經批准,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組織編寫和推薦教材
2.教材的范圍
教材包括:課本、教學參考書、教學掛圖、音像教材、多媒體教學軟體、多媒體教學資料。
3.課本的規格
課本作為實施教學大綱的基本工具,必須按照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標,反映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課本作為教與學的基本工具,應該圖文並茂,既有正文也有輔文、事例,應採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敘述方式,提供新穎活潑的版式設計,文中穿插思考題、判斷題,力求有利於教師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便於學生學習理解。
六、學習評價與考核
1.評價目的
學習評價是通過確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水平、行為轉變的情況,以考查教學效果,為調節和控制教學過程提供決策依據。
2.評價原則
學習評價應遵循知識、能力和覺悟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評價的范圍應包括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識記、理解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評價途徑
評價應採用書畫測評考試與日常觀察相結合的途徑進行。具體方式包括筆試、口試、具體案例分析、法律文書撰寫和實踐活動考查等。
4.評價標准
學習評價標准分為認知水平評價和運用能力評價。
認知水平評價分為「了解」、「識記」和「理解」三個層次,「了解」指知道有關知識和原理;「識記」指對有關的知識和原理能正確認識和表述;「理解」指在識記的基礎上,對有關知識和原理能較全面、深入地把握。
運用能力分為「舉列說明」、「分析判斷」和「實踐體驗」三個層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恰當地舉出事例說明所學的知識和原理,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原理分析、解決所接觸到的實際問題。

Ⅳ 請問: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出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這個總目標是貫穿《決定》全篇的一條主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4)依法治國黨課教案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我們黨清醒認識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來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當今世界,由於各國歷史、文化和發展道路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和法治體系。提出這個總目標,就是要明確宣示,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堅持我國法治的社會主義性質,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

明確這一根本性問題,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排除和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道德與法治換位三部曲指的是什麼

道德與法治換位三部曲指的是穩定情緒、合理思考、尋找合理點。

道德與法治高版分攻略:

1、大膽質疑,培權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的內驅力,是探索與創新的源頭。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2、整體把握,理清課本內容層次:

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後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後收」。

(5)依法治國黨課教案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治》共18冊,其中小學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Ⅵ 人防教育的目的與意義教案

人防法治宣傳教育,主要是指由各級人民防空主管部門組織,對各級機關、行政執法人員和廣大社會群眾開展的人民防空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教育工作。
開展人防法治宣傳教育,目的就是要讓全體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了解、掌握和遵守人民防空法律法規,增強國防觀念和民防意識,自覺履行人民防空義務,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也是要使各級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人防機關的同志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防法治宣傳教育是人民防空宣傳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防教育和普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七五」普法規劃和「誰執法、誰普法」原則,加強人防法治宣傳教育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和法治人防一體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社會公眾人防法律意識的重要措施,是建設能打仗、打勝仗的現代人民防空的迫切需要,是人防機關的重要工作任務。

熱點內容
山西片片刑法 發布:2025-01-24 22:39:34 瀏覽:68
勞動法中的四個關系體 發布:2025-01-24 22:37:44 瀏覽:873
公司網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4 22:36:19 瀏覽:188
合同法108條釋義 發布:2025-01-24 22:35:15 瀏覽:328
評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4 22:14:30 瀏覽:846
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法治 發布:2025-01-24 21:59:08 瀏覽:617
軍隊法律援助咨詢熱線電話 發布:2025-01-24 21:53:51 瀏覽:968
司法考試藏文 發布:2025-01-24 21:36:52 瀏覽:507
於輝律師 發布:2025-01-24 21:10:38 瀏覽:876
勞動法章節試題 發布:2025-01-24 20:38:26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