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李迪
㈠ 誰能言簡意賅的介紹一下"水門事件"是什麼事
水門事件(Watergatescandal,或譯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之一。其對美國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水門事件之後,每當美國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或執政丑聞,便通常會被國際新聞界冠之以「門」(gate)的名稱,如「伊朗門」、「情報門」、「虐囚門」等。
1968年11月55歲的副總統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HubertHumphrey),當選美國總統
1970年7月23日尼克松批准一項計劃,同意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以及其他一些情報機構大量擴大在國內的情報收集工作。後來經過重新考慮,他取消了該計劃
1971年6月13日《紐約時報》開始登載來自美國國防部的文件——國防部在越南戰爭中的秘史。《華盛頓郵報》很快也跟進報道
1971年9月9日專事竊聽與盜取政敵文件的白宮「鉛管工人小組」(PlumbersUnit),從丹尼爾·埃爾斯伯格(DanielEllsberg)的精神病醫生處盜竊資料。埃爾斯伯格是國防部前官員,正是他將國防部的秘密文件透露給媒體
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凌晨2點30分在當場遭警方逮捕
1972年6月19日《華盛頓郵報》消息,一名共和黨安全官員涉嫌水門大廈事件。但美國前司法部部長約翰·米歇爾(JohnMitchell)否認與此次水門大廈竊聽有任何瓜葛,尼克松連任成功,此人功不可沒
1972年8月1日《華盛頓郵報》報道,參與水門大廈事件的一名案犯的銀行賬號上,有一筆2.5萬馬克的現金款項,很顯然來自尼克松的競選團隊
1972年9月29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米歇爾在擔任美國司法部部長期間,掌握一筆秘密的共和黨助選基金,廣泛收集對民主黨不利的情報
1972年10月10日《華盛頓郵報》消息,FBI承認,水門大廈強行潛入事件,實際上來自於一次大規模的政治間諜以及破壞行動,背後的操縱方就是為了讓尼克松再次當選的勢力
1972年11月11日尼克松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美國總統,他贏得了大約60%的支持選票
1973年1月30日尼克松的前助手李迪(G.GordonLiddy)和詹姆斯·麥考特(JamesW.McCordJr),被控策劃水門事件、盜竊以及竊聽罪名成立。其他人也被不同定罪
1973年4月30日尼克松的主要助手霍爾德曼(H.R.Halde-man)和埃爾利·希曼(JohnEhrlichman),以及司法部長克萊因·戴恩斯特(RichardKleindienst)因為涉嫌丑聞辭職。白宮顧問約翰·迪恩(JohnDean)被解僱
1973年5月18日參議院水門事件委員會開始舉行電視聽證。新司法部部長埃利奧特·李察德森(ElliotRichardson)任命考克斯(ArchibaldCox)為司法部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
1973年6月3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迪恩告知「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尼克松總統與他就如何掩蓋水門一事,討論過不下35次
1973年6月13日《華盛頓郵報》消息,「水門事件」檢察官發現一份埃爾利·希曼的講話備忘錄,其中記載有潛入埃爾斯伯格的精神醫生診所的計劃細節
1973年7月13日總統辦公室前主任亞歷山大·布特菲爾德(AlexanderButterfield)在國會作證時說,自1971年開始,尼克松就要求他將辦公室內進行的所有對話以及電話進行錄音
1973年7月23日尼克松拒絕將錄音記錄交給「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或特別檢察官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的屠殺」:尼克松剔除了考克斯,而且清洗了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司法部長李察德森和副部長威廉·魯克爾斯豪斯(WilliamD.Ruckelshaus)辭職。國會方面也遭遇壓力1973年11月17日尼克松宣布,「我並非惡棍,」他堅持稱自己在「水門事件」中是清白的
1973年12月7日一份提交調查機構的磁帶中出現長18.5分鍾的空白,白宮對此無法解釋。辦公室主任AlexanderHaig的解釋是,有「惡勢力」強制抹去了這部分內容
1974年4月30日白宮將1200多頁的錄音編輯稿交給了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但該委員會堅持,錄音帶原件必須交出
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以不記名方式裁決,尼克松總統必須交出錄音記錄,其中應包括64次對話錄音。此外,高院還拒絕了總統申請特權的要求
1974年7月27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第一次彈劾,指責總統妨礙司法公正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為第一位在任上辭職的美國總統。副總統福特宣誓接任美國總統。隨後福特發表書面報告,就「水門事件」中針對尼克松的全部指控道歉
㈡ 法學論文什麼比較好寫
㈢ 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機械學院專業課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招生學院、專業、研究方向代碼及名稱 招
生
人
數
招生導師
(按姓名拼音排序)
考試科目 備注
001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249
080201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41
01現代加工技術及其質量控制 管貽生
李偉光
李元元
林穎
劉其洪
劉旺玉
劉亞俊
歐元賢
屈盛官
孫振忠
湯勇
萬珍平
王清輝
夏琴香
夏偉
謝晉
姚錫凡
葉邦彥
曾志新
張憲民
趙學智
周宏甫
周照耀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801材料力學或813自動控制原理 復試筆試科目:901機械製造基礎
02製造系統的檢測、診斷及控制 同上
03塑性成型與模具加工技術 同上
04微電子製造及數字化設計 同上
05精密製造裝備與現代控制技術 同上
080202機械電子工程 32
01機器人及先進運動控制 曹彪
陳東
陳忠
遲永濱
丁康
丁問司
杜群貴
胡國清
李迪
邱志成
石永華
孫海平
謝小鵬
謝卓偉
楊艷娟
楊永強
葉峰
曾敏
張勤
張征
鍾漢如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801材料力學或813自動控制原理 復試筆試科目:905測試技術
02現代流體傳動及控制 同上
03微機電系統與先進感測技術 同上
04高性能嵌入式控制系統 同上
05激光加工系統與微連接技術 同上
06數字化電源裝備及智能控制 同上
07機電系統設計理論與控制 同上
080203機械設計及理論 40
01機器人設計理論與工程應用 陳熾坤
陳可娟
陳揚枝
韓利芬
何和智
胡青春
黃漢雄
黃平
姜立軍
瞿金平
李靜蓉
李開林
李琳
劉林
劉小康
馬鐵軍
彭響方
邵明
王楓紅
王京
王喜順
文生平
吳宏武
吳上生
翟敬梅
張鐵
趙良知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801材料力學或813自動控制原理 復試筆試科目:914機械設計基礎
02現代設計理論及應用 同上
03微機電系統的設計理論及應用 同上
04高分子材料成型機械設計與理論 同上
05基於計算機模擬的機械模具創新設計 同上
06機械裝備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 同上
07計算機圖形學及應用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801材料力學或803空間解析幾何
080204車輛工程 38
01車輛設計理論與方法 陳吉清
遲永濱
丁康
杜群貴
郭孔輝
韓強
胡習之
黃向東
康龍雲
蘭鳳崇
李禮夫
李巍華
羅玉濤
上官文斌
石柏軍
謝小鵬
於學華
臧孟炎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801材料力學或812汽車理論 復試筆試科目:915汽車構造基礎知識
02車輛系統動力學與電子控制 同上
03車身工程與輕量化設計 同上
04車輛振動雜訊測控技術及故障診斷 同上
080220工業設計 4
01設計理論研究 陳錦昌
鄧學雄
王華斌
袁曉梅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3數學三④806工業設計快題設計 復試筆試科目:904工業設計史
02計算機圖學及應用 同上
080402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6
01智能感測技術及網路化測控 劉桂雄
全燕鳴
薛家祥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804感測器與檢測技術 復試筆試科目:906微機原理及介面技術
02無損檢測技術及儀器 同上
03現代檢測及故障診斷 同上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52
01材料制備、成形及計算機應用 曹賢武
陳維平
馮彥洪
何和智
胡小芳
黃漢雄
晉剛
瞿金平
康志新
李賽毅
李小強
李元元
梁基照
劉斌
劉允中
龍雁
麻向軍
倪東惠
彭響方
隋賢棟
衛國強
文勁松
吳宏武
肖志瑜
謝紅希
易玉華
張大童
張衛文
趙海東
朱權利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2數學二④802金屬學及熱處理或839高分子物理 復試筆試科目:935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綜合
02環境材料與綠色製造 同上
03高分子材料制備成型及計算機應用 同上
04塑料改性加工技術 同上
05模具CAD/CAE/CAM 同上
080703動力機械及工程 6
01動力機械工程高效節能技術 簡棄非
巫江虹
張勇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821傳熱學或826工程熱力學 復試筆試科目:916內燃機原理或917製冷技術與應用
02車輛動力機械環保科學與新能源技術 同上
03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 同上
04汽車發動機混合動力技術 同上
05製冷與空調技術 同上
080706化工過程機械 14
01過程裝備的高效節能與可靠性 陳國華
馮毅
郭崇志
胡小芳
江楠
梁基照
羅小平
閆軍威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836流體力學與傳熱或841材料力學(機) 復試筆試科目:936過程裝備綜合
02鍋爐壓力容器及管道技術 同上
03過程裝備CAD/CAE技術 同上
04過程裝備計算機模擬與控制 同上
05環境工程材料與裝備技術 同上
081903安全技術及工程 12
01工業安全與風險評價技術及管理信息系統 陳國華
郭崇志
江楠
姜立春
馬小明
游革新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2數學二④841材料力學(機)或842安全系統工程 復試筆試科目:937安全技術基礎
02安全監控系統及裝備故障診斷技術 同上
03材料保護技術與工業安全 同上
04過程安全控制與模擬技術 同上
05過程裝備安全可靠性技術 同上
082003油氣儲運工程 4
01流體機械及工程 方江敏
黃思 ①101政治 ② 201英語③302數學二④836流體力學與傳熱或841材料力學(機) 復試筆試科目:977油氣儲運綜合
02油氣儲運工藝及裝備 同上
03油氣儲運安全與可靠性技術 同上
㈣ 水門事件是怎麼發生的
水門事件(Watergatescandal,或譯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之一。其對美國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水門事件之後,每當美國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或執政丑聞,便通常會被國際新聞界冠之以「門」(gate)的名稱,如「伊朗門」、「情報門」、「虐囚門」等。
1968年11月55歲的副總統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HubertHumphrey),當選美國總統
1970年7月23日尼克松批准一項計劃,同意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以及其他一些情報機構大量擴大在國內的情報收集工作。後來經過重新考慮,他取消了該計劃
1971年6月13日《紐約時報》開始登載來自美國國防部的文件——國防部在越南戰爭中的秘史。《華盛頓郵報》很快也跟進報道
1971年9月9日專事竊聽與盜取政敵文件的白宮「鉛管工人小組」(PlumbersUnit),從丹尼爾·埃爾斯伯格(DanielEllsberg)的精神病醫生處盜竊資料。埃爾斯伯格是國防部前官員,正是他將國防部的秘密文件透露給媒體
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凌晨2點30分在當場遭警方逮捕
1972年6月19日《華盛頓郵報》消息,一名共和黨安全官員涉嫌水門大廈事件。但美國前司法部部長約翰·米歇爾(JohnMitchell)否認與此次水門大廈竊聽有任何瓜葛,尼克松連任成功,此人功不可沒
1972年8月1日《華盛頓郵報》報道,參與水門大廈事件的一名案犯的銀行賬號上,有一筆2.5萬馬克的現金款項,很顯然來自尼克松的競選團隊
1972年9月29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米歇爾在擔任美國司法部部長期間,掌握一筆秘密的共和黨助選基金,廣泛收集對民主黨不利的情報
1972年10月10日《華盛頓郵報》消息,FBI承認,水門大廈強行潛入事件,實際上來自於一次大規模的政治間諜以及破壞行動,背後的操縱方就是為了讓尼克松再次當選的勢力
1972年11月11日尼克松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美國總統,他贏得了大約60%的支持選票
1973年1月30日尼克松的前助手李迪(G.GordonLiddy)和詹姆斯·麥考特(JamesW.McCordJr),被控策劃水門事件、盜竊以及竊聽罪名成立。其他人也被不同定罪
1973年4月30日尼克松的主要助手霍爾德曼(H.R.Halde-man)和埃爾利·希曼(JohnEhrlichman),以及司法部長克萊因·戴恩斯特(RichardKleindienst)因為涉嫌丑聞辭職。白宮顧問約翰·迪恩(JohnDean)被解僱
1973年5月18日參議院水門事件委員會開始舉行電視聽證。新司法部部長埃利奧特·李察德森(ElliotRichardson)任命考克斯(ArchibaldCox)為司法部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
1973年6月3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迪恩告知「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尼克松總統與他就如何掩蓋水門一事,討論過不下35次
1973年6月13日《華盛頓郵報》消息,「水門事件」檢察官發現一份埃爾利·希曼的講話備忘錄,其中記載有潛入埃爾斯伯格的精神醫生診所的計劃細節
1973年7月13日總統辦公室前主任亞歷山大·布特菲爾德(AlexanderButterfield)在國會作證時說,自1971年開始,尼克松就要求他將辦公室內進行的所有對話以及電話進行錄音
1973年7月23日尼克松拒絕將錄音記錄交給「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或特別檢察官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的屠殺」:尼克松剔除了考克斯,而且清洗了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司法部長李察德森和副部長威廉·魯克爾斯豪斯(WilliamD.Ruckelshaus)辭職。國會方面也遭遇壓力1973年11月17日尼克松宣布,「我並非惡棍,」他堅持稱自己在「水門事件」中是清白的
1973年12月7日一份提交調查機構的磁帶中出現長18.5分鍾的空白,白宮對此無法解釋。辦公室主任AlexanderHaig的解釋是,有「惡勢力」強制抹去了這部分內容
1974年4月30日白宮將1200多頁的錄音編輯稿交給了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但該委員會堅持,錄音帶原件必須交出
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以不記名方式裁決,尼克松總統必須交出錄音記錄,其中應包括64次對話錄音。此外,高院還拒絕了總統申請特權的要求
1974年7月27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第一次彈劾,指責總統妨礙司法公正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為第一位在任上辭職的美國總統。副總統福特宣誓接任美國總統。隨後福特發表書面報告,就「水門事件」中針對尼克松的全部指控道歉
㈤ 李迪的終身大事
先生幼承家學,從中醫針灸師、祖父李廣法學詩書畫,在好讀書的祖父的指導和影響下,吟白十歲時已能背完《聲律啟蒙》,十五六歲即能作律、絕,二十歲前已讀完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水滸傳》等我國四大古典名著。1981年投筆從戎後,曾先後任團、師圖書閱覽室的管理員,二十歲起已有條件和時間陸續閱讀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先生曾風趣地說:「讀中外經典名著,將是休閑我一生的又一件終身大事」。近三十年來,先生讀遍《詩經》、《楚辭》、《諸子散文》、《唐宋詩舉要》(八卷本)、《唐宋文舉要》(十六卷本),連史記及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創作的七卷本長篇小說《追憶逝水年華》這樣的大部頭外國文學名著,他都能靜心閱讀,且讀得津津有味,每每讀到與作者會心處,他就會在書房裡來回走動。閱讀經典名著,不僅對先生寫詩作文常常帶來靈感的觸發和思想上的啟示,還對先生的繪畫產生立意上的影響,這是先生能長期保持讀書這一良好習慣的直接動因。先生刻有一方「不惑年與陶潛同齡辭歸」印,四十歲時辭去公職,這從客觀上為先生讀書作畫提供了時間和精力上的保證,先生把讀書休閑立為自己的終生第一樂事,不肯讓一日虛度,每日六時晨跑歸來,必要讀兩小時前人經典,爾後才練字作畫。而且他每日晨讀猶如早餐一樣,雷轟不動,任何外力,都不能改變他的這一習慣。正如范曾先生所言「心中有詩情,百喧不能奪。」
先生閱讀的范圍主要圍繞文學、歷史、名畫、名帖四大類。1982年以來,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90餘種《歷代碑帖法書選》,是他書法上立志終生臨習研究的對象;含量蓋西方史前至近現代美術史、多達1500幅的五卷本《世界名畫全集精粹》,《中國山水畫全集》、《中國人物畫全集》和《中國花鳥畫全集》是他常翻的畫集;而中外文學名著中,俄羅斯普希金、萊蒙托夫、英國雪萊、拜倫,印度泰戈爾的詩,我國屈原的離騷,李白、杜甫、李賀詩全集,多卷本《陸劍南詩稿》,則是先生常常閱讀甚至朗讀的重點,而由李丹翻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1980年出版的、由法國詩人雨果創作的四卷本《悲慘世界》,則是一百餘種外國名著中先生的最愛,雨果那顆對下層人民悲慘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同情、憂悒之心,深深地打動著先生,並長久以來一直影響著先生,影響著先生的寫作,也影響著先生的繪畫,一句話,是對先生的思想感情起到了長久而深刻地影響。
李吟白先生愛好京劇,愛好游泳,愛好旅遊寫生,而最大的愛好莫過於沉潛書房,手不釋卷。先生不會上網,不看電視劇,他說看電視劇太傷視力並浪費時間,看書卻能變氣質、長見識,一部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形象、生動地囊括了法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個人想以一己的短暫去體驗書中那些曲曲折折、離離奇奇的境遇,都是不可能的,非讀書人絕然體會不到閱讀經典的個中樂趣。
㈥ 李志敏的介紹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著名民法學家,北京大學燕園書畫協會(北京大學書畫協會前身)首任會長。早年求學於武昌藝專學習書法、繪畫,後專攻書法,是我國當代草書大家、改革開放時期著名書法理論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藝委會副主任、北京書法家協會第一副主席。他精研文史,擅長真草隸和藝術理論,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書論》、《草論》,是「引碑入草」的理論首創者和實踐開創者。有當代草書」南林北李「(林散之、李志敏)之譽,與林散之並稱「當代草聖」。
㈦ 李迪的畫家簡介
(吟白書畫藏友會整理供稿)
李迪先生{1962—},字嶺岫,又字御風,號吟白居士,知名畫家、書法家、詩人,美術與詩詞兼職教授。為區別同名畫家,又署李吟白。
先生原籍江蘇阜寧,1981年參軍至浙江舟山,1988年被調南京。幼承家學,從中醫針灸師、祖父李廣法學詩書畫;1983年起,負笈詩書畫稿,遍訪前輩大家,先後得到詩人書畫家林散之、李伏雨、陸儼少,和老一輩革命家、書法家武中奇等先生授業指點。1984年起,先後求學於浙江美術學院、南師大文學院,後長期研習經典,於書畫和文學,皆深有造詣。1986年以來,創作發表書畫、詩詞、散文作品若干(詳見下方目錄);著有《凝望遠方——李吟白詩文選集》、《筆中情——李吟白書畫選集》、《陸儼少畫跋研究》、《詩詞格律新解》。先生的書畫作品以大美、詩文作品以深刻見長,2006年9月,應邀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南京博物院主辦的「中國美術家江山行山水畫展」、等展覽寫作前言並畫集序言。
先生工詩詞、擅書法,偶作油畫(署嶺岫或聲母),尤精國畫山水、山君(老虎),被收藏家們譽為「當代集詩書畫之大成的國畫家」、「當代少數真正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因而其作品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畫家」。其抒情詩「如果沒有雨露」(見新詩選登部分),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被讀者傳抄一時;其寫生舟山風光的山水畫「山海奇觀」及題於該畫的舊體詩,1985年得到前輩山水畫大師、浙江美院教授陸儼少先生的好評;其虎畫代表作《月下飲輝》圖,曾被國家郵政管理部門監制印成郵政明信片,廣為發行,並被錄入中外多種美術典籍;上世紀九十年代,先生創作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展,數次榮獲一等獎;2003年12月,其畫作入選「敦煌美術館建館五周年當代書畫家邀請展」並被該館收藏。1993年至2005年,其書畫作品先後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江蘇美術館、敦煌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及俄、法、日等國參展。小傳被編入《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世界當代美術家大辭典》等多部典籍。被全國《自學導報》(1986,10,20)、江蘇《新華日報》(1994,12,22)、南京軍區《人民前線》報(多次)、南京電視台(1996年「中國南京」節目)等媒體專訪報道;1992年起,先後加入江蘇省文聯相關協會,1994年12月,被南京市文聯、文藝志編纂委員會編入文藝界名人錄(見該書23頁);1997年11月,經俄、法、美、中等16國權威藝術機構聯合審定,被授予「世界繪畫藝術名人」榮譽稱號。1998年10月後,應邀訪問俄羅斯等藝術強國,參加國際藝術交流。
㈧ 臨高啟明的派系組織
陸軍機關派——席亞洲、何鳴、白羽、應逾
陸軍少壯派/青年軍官俱樂部派——魏艾文、張柏林、潘達、游老虎
海軍機關派——陳海陽、明秋、李海平
海軍少壯派——蒙德、李迪
北美派——時裊仁(北美分舵負責人)、林深河、林傳清、錢水廷、艾貝貝、錢水協、錢朵朵、鄭尚潔、周韋森、迪亞娜·門多薩
泛北美派——薛子良、薩琳娜、潘潘、陳思根
法學俱樂部派——馬甲(負責人)、莫笑安(顧問)、安熙、姬信、董時葉
泛法學俱樂部派——周洞天、程棟
廣雷派——郭逸、PEPEI、陸榮、孟賢、嚴茂達、張信、張宇辰、鄭尚潔、文同、常師德、諶天雄、蕭貴
五道口派——程棟、裔凡、季安、陳策、金枝嬌、吳迪、獨墨
反對派——單良、孫立、成默
意外穿越派——明秋、明朗、慕敏、李梅、郭逸、薛子良、薩琳娜、蘭度 斯巴達克團——杜雯
婦女聯合會——杜雯
土著權利保護協會——姬信、許可
比例模型俱樂部——
蒸汽朋克團——
宅黨/宅俱樂部/飛雲社——錢水廷、艾貝貝、錢水協、鄭尚潔、周韋森、迪亞娜·門多薩
華夏社——柳正
㈨ 什麼是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 (Watergate Affair) 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尼克松政府為破壞選舉的進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闖入水門只是其中之一。結果導致政府的幾個官員鋃鐺入獄以及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現的總統辭職。
在5個人被捕後幾天,前白宮助理小亨特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盜竊罪和竊聽罪。1973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賽里卡主持審訊7名被告。從被捕到受審的幾個月內,雖然《華盛頓郵報》不斷報道此案,但白宮新聞秘書齊格勒卻把闖入水門稱作「三等盜竊案」,尼克松總統則否認政府中的任何人員與此有牽連。司法部長克蘭丁斯應允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但在審訊「水門七條漢子」時,檢查機關並未大力提出有關證據。賽里卡法官親自訊問證人,並公開表示他相信案情尚未完全揭露。在7名被告中有5人認罪,另外2人由陪審團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時賽里卡法官宣讀了被告之一麥科德的來信。信中指控白宮至今仍在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7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在白宮顯然有牽連的情況下,尼克松總統於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開始一次新的調查。4月30日尼克松公開聲明他對捲入此案的白宮工作人員的行動負有責任。他接受了顧問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的辭職,並宣布解除迪安的職務。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對政治諜報活動以及掩蓋錯誤的努力毫不知情。同一天理查森替克蘭丁斯特任司法部長。他選擇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考克斯為水門事件的特別檢查官。後來調查中心轉向參議院,開始由該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個人證明尼克松總統有直接捲入掩蓋活動。1973年7月16日前白宮工作人員巴特菲爾德揭露: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考克斯和歐文委員會立即(7月23日)票傳錄音帶。尼克松以行政特權和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交出。當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錄音帶的時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問題的錄音帶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總統文件的協定作為交換條件。考克斯拒不接受這個建議。10月20日總統命令司法部長理查森解除特別檢查官的職務。理查森和副部長拉克爾肖斯寧肯辭職也不執行這個命令。最後考克斯的職務是由副總檢察長解除的。群眾抗議的怒濤迫使尼克松於10月24日交出了錄音帶。但賽里卡要的是9盤,他只交出了7盤。白宮聲稱另外兩盤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別檢查官賈瓦斯基提交其他的錄音帶。7月27日—30日期間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彈劾案。8月5日總統提交三盤錄音帶的文字本,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總統與掩蓋活動有關。因此尼克松在國會里失去了最後的支持者。他於8月8日宣布辭職,次日上午11時35分離開白宮。1974年9月8日繼任總統福特給予尼克松以無條件的赦免,不受進一步懲處。
2005年5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承認自己就是「水門事件」中那個曾被稱為「深喉」的人,曾向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提供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的關鍵線索。1972年,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依據內線「深喉」的消息,捅開「水門事件」的內幕,導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辭職下台。兩名記者一直拒絕透露當時線人的身份,但是總編輯西蒙斯引用了當時一部知名色情電影《深喉》的片名,作為告密者的化名
他把美國總統拉下馬
他令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在1974年黯然離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下台總統」。30多年來,他沒有名字,只留下一個綽號「深喉」 (DeepThroat) ,供人猜想。
對於大部分在世的美國人來說,1972年的「水門事件」漸漸淡去,而揭開美國政府這樁丑聞的關鍵人物——「深喉」究竟是誰,直到2005年5月31日方才揭曉,填補了美國歷史上一個空白點。
遲到贊譽
當地時間5月31日下午,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北部郊外住宅區。《華盛頓郵報》證實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二號人物馬克·費爾特 (Mark Felt)「就是「深喉」的消息傳到這里,費爾特的鄰居們奔走相告,雀躍不已。
大批記者迅速聚集到費爾特門前草坪,踩壞了院子里的花草,小區街道阻塞一時。
費爾特的外孫尼克·瓊斯向媒體發表講話,稱外公為「英雄」和「愛國者」。30分鍾後,面對草坪的門打開,身穿黑色薄毛衣、滿頭白發的費爾特,在女兒陪伴下依靠金屬支撐架,緩緩走出。閃光燈一通猛閃,費爾特抱以開心笑容,並做出一個有力的大拇指向上動作。
鄰居中,不乏前總統尼克松的支持者,但他們仍褒獎費爾特能夠站出來說真相。
「我不認為他是英雄,也不認為他是個誹謗者。我想他按照他認為適當的手段履行職責,」鄰居羅納德·菲奧里對美聯社記者說,「但是我很高興他在去世之前說出來,美國人應該認識他。」
與費爾特為鄰近20年的吉姆·貝克說,「他顯示了勇氣,我希望他成為其他人的榜樣,繼續民主進程,監督政府。」
就連12歲的小鄰居、與費爾特一牆之隔的喬希·希基似乎也懂事了,他詢問大人:「他就是那個讓尼克松丟臉的人嗎?」
然而也有人指責,費爾特曾經要求在其死後才公開秘密,如今為了獲取金錢開口。
「理想人物」
「水門事件」發生前一個月,FBI的傳奇掌門人埃德加·胡佛去世,二號人物費爾特被視為當然接班人。在1979年撰寫的《FBI金字塔》一書中,費爾特承認當時自認升職有望,「我的業績良好,我想我等到了絕好的機會。」
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及其親信也感覺到了費爾特的「野心」。他們認為,既然費爾特的心思在升遷上面,將是避免FBI過多介入「水門事件」調查的「理想人物」。他們大錯特錯。
最終,尼克松還是堅持在FBI中插入「自己人」,任命司法部助理部長帕特里克·格雷擔此重任,凌駕於費爾特之上。白宮企圖控制聯邦調查局的舉動令費爾特大為光火,他成為FBI中抗議白宮阻撓調查的官員之一。
後來公開的錄音帶中記錄,白宮辦公廳主任H·R·霍爾德曼曾於1972年告訴尼克松總統,大部分消息是費爾特捅出去的。
費爾特向《華盛頓郵報》記者透露大量內幕,並告訴他,「從那些錢入手」,追蹤尼克松競選資金來源,最後揭開真相。
「水門」事發次年1973年,尼克松離職前一年,費爾特從FBI辭職,全身而退。
1978年,他曾經因為批准搜查激進小組「地下天氣」成員的家遭到起訴。費爾特認罪,1981年裡根總統赦免了他。「深喉」從此消失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
30年謎團
過去30多年裡,費爾特無數次被疑為「深喉」,他從來沒有承認過。
1992年出版的《大西洋月刊》雜志報道,1972年1月《華盛頓郵報》負責本城新聞的29歲記者鮑勃·伍德沃德與費爾特聯系,就「華盛頓警察部門內部腐敗」進行采訪。
幾個月後,伍德沃德就有人試圖刺殺總統候選人喬治·華萊士爆出數條獨家新聞。至於消息來源,伍德沃德使用了一個假名,掩蓋費爾特才是真正的情報提供者。
「水門」事發之後,伍德沃德再次找到費爾特。只有伍德沃德、同事卡爾·伯恩斯坦和《華盛頓郵報》時任總編本·布拉德利知道「深喉」是誰。他們約定費爾特在世期間絕不公開謎底。
「FBI二號人物,向我們提供了絕佳消息,」5月31日出版的《華盛頓郵報》引用本·布拉德利的話說,「唯一讓我驚訝的是,這個該死的秘密居然保持了這么久。」
白宮曾經追查過「深喉」,尼克松本人都曾經懷疑過費爾特。費爾特始終否認自己向《華盛頓郵報》提供消息。「帕特(帕特里克的昵稱),我從沒有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事情,」費爾特曾經這樣告訴他的新上級帕特里克·格雷,「他們都錯了!」
1997年《華盛頓郵報》關於「水門事件」的回顧報道中,曾簡要提到費爾特,但沒有點破謎底。1974年,費爾特曾被一名記者「逼到牆角」,追問他到底是不是「深喉」。費爾特沒有直接說「不」,而是說「不論『深喉』是個真人還是幾個人的『合成體』,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
30多年來,美國人一直在幾個可能是「深喉」的人中猜來猜去。
1999年,尼克松辭職25年之後,想從費爾特——「深喉」可能者之一——嘴裡掏出真話的記者們仍然無功而返。只有伍德沃德,是唯一可以到費爾特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寓所探望他的人。
時尚中人
費爾特1913年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1942年加入聯邦調查局後平步青雲。起初,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分部工作,在打擊犯罪方面成就斐然。
20世紀60年代,費爾特升入FBI華盛頓總部。他辦事干練,深得胡佛賞識,很快被提升為他的左膀右臂。
70年代,長相英俊的費爾特經常代表聯邦調查局向媒體發表講話,入時的黑色寬邊眼鏡給大眾留下深刻印象。
費爾特對威士忌情有獨鍾,品位超然。不過,也許是為了營造神秘氣氛,伍德沃德、伯恩斯坦合著的《總統班底》,以及同名電影都把「深喉」形容成一個「老煙槍」,實際上費爾特根本不抽煙。
伍德沃德曾經點明,「深喉」是一個人,不是幾個人的「合成體」,他在一個執行部門擔任要職,喜歡香煙和蘇格蘭威士忌。(「水門事件」的前因後果
水門事件的開端不過是1972年的一起非法闖入案,開始並未引起太多注意。但兩年後,這樁案件掀起的政治風浪導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總統辭職。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這幾個人受雇於尼克松的手下。
調查顯示,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戈登·利迪獲得25萬美元實施破壞選舉的計劃。利迪曾在聯邦調查局工作過,他當時擔任尼克松競選連任的財務顧問。他的骯臟招數包括在位於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總部安裝電話竊聽器,查閱民主黨的文件資料。
潛入水門大廈的5人並非普通竊賊,其中包括前中央情報局探員霍華德·亨特和曾在中情局服務了20年的技術人員詹姆斯·麥科德。麥科德當時正負責尼克松競選連任委員會的安全。
從這樁闖入案剛剛發生起,《華盛頓郵報》的兩名年輕記者,鮑伯·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就開始追蹤此事。他們敏感地嗅出,這起丑聞一直連通著白宮。在審判5名闖入者的法庭上,麥科德被要求陳述自己身份,伍德沃德聽到他輕聲說了一句「中央情報局」。
然而,盡管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用自己的報道讓水門闖入案一直沒有離開公眾視線,尼克松仍然以壓倒優勢贏得了選舉,成功連任。
不過,對水門案的調查也未停止。麥科德給法庭來信,指控白宮試圖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
這一階段,調查中心從政府轉到了參議院,開始由參議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尼克松的助手們開始接受調查。白宮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尼克松責令兩名助手辭職。此後,他又解僱了白宮顧問約翰·迪安,因為後者公開了白宮如何試圖用錢堵住水門大廈闖入者的嘴巴。
尼克松總統堅稱自己對掩蓋水門事件真相的行為一無所知,他說他從未鼓勵手下在競選過程中採取任何不當手段。但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
謊言最終被戳穿。除迪安外,尼克松的前白宮工作人員亞歷山大·巴特菲爾德也站出來揭露說,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參議院要求白宮交出錄音帶,尼克松一開始堅持不交,甚至動用權力解除負責調查此案的獨立檢察官考克斯的職位。在民眾抗議的怒潮中,尼克松最終不得不交出錄音帶。錄音帶證實了總統與水門事件的直接關系。尼克松於1974年8月辭職。
「水門事件」關鍵人物命運
理查德·尼克松總統:1968年、1972年兩度當選總統的尼克松在1974年黯然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辭職總統。此後,他生活了20年,撰寫了多部有關國際事務的著作以及生平和政治生涯的傳記。尼克松1994年去世,享年81歲。
參議員薩姆·J·小歐文: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民主黨參議員,當時擔任參議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被簡稱為水門委員會。後來,他從參議院退休,返回故鄉北卡羅來納州的摩根頓。他撰寫了3本書。1985年去世,享年88歲。
鮑伯·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當時是負責調查闖入案以及其他尼克松政府活動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水門事件後,兩人撰寫了大量著作。伯恩斯坦後來成為《名利場》雜志編輯,伍德沃德目前是《華盛頓郵報》助理常務編輯。
查爾斯·科爾森:當時是尼克松總統的特別顧問,曾成立了所謂「管道工」小組,調查白宮泄密情況。在獄中服刑數月。目前,他是作家,是「監獄獎學金」創始人。2005年2月被《時代》周刊評為「美國25個最有影響力的新教徒」。
約翰·埃利希曼:當時是尼克松總統國內政策顧問,親自領導了「管道工」小組。獄中服刑18個月。後來成為作家、商業顧問。1999年在亞特蘭大去世,享年73歲。
H·R·「鮑勃」·霍爾德曼:當時是尼克松總統的白宮辦公廳主任,獄中服刑18個月。曾撰寫自傳,後成為加利福尼亞州一名房地產發展商。1993年67歲時去世。
E·霍華德·亨特:當時是白宮「管道工」小組成員,組織了在水門大廈民主黨全國總部安裝竊聽器的行動,獄中服刑近3年。目前居住在佛羅里達州撰寫間諜小說。
G·戈登·利迪:當時的身份是前聯邦調查局探員,幫助策劃了水門闖入事件。獄中服刑4年多。後來成為演員、作家、電台脫口秀主持人。
㈩ 我想知道什麼是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尼克松政府為破壞選舉的進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闖入水門只是其中之一。結果導致政府的幾個官員鋃鐺入獄以及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現的總統辭職。
在5個人被捕後幾天,前白宮助理小亨特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盜竊罪和竊聽罪。1973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賽里卡主持審訊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認罪,另外2人由陪審團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時賽里卡法官宣讀了被告之一麥科德的來信。信中指控白宮至今仍在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7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在白宮顯然有牽連的情況下,尼克松總統於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開始一次新的調查。4月30日尼克松公開聲明他對捲入此案的白宮工作人員的行動負有責任。他接受了顧問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的辭職,並宣布解除迪安的職務。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對政治諜報活動以及掩蓋錯誤的努力毫不知情。他選擇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考克斯為水門事件的特別檢查官。後來調查中心轉向參議院,開始由該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個人證明尼克松總統有直接捲入掩蓋活動。1973年7月16日前白宮工作人員巴特菲爾德揭露: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考克斯和歐文委員會立即(7月23日)票傳錄音帶。尼克松以行政特權和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交出。當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錄音帶的時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問題的錄音帶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總統文件的協定作為交換條件。考克斯拒不接受這個建議。10月20日總統命令司法部長理查森解除特別檢查官的職務。理查森和副部長拉克爾肖斯寧肯辭職也不執行這個命令。最後考克斯的職務是由副總檢察長解除的。群眾抗議的怒濤迫使尼克松於10月24日交出了錄音帶。但賽里卡要的是9盤,他只交出了7盤。白宮聲稱另外兩盤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別檢查官賈瓦斯基提交其他的錄音帶。7月27日—30日期間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彈劾案。8月5日總統提交三盤錄音帶的文字本,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總統與掩蓋活動有關。因此尼克松在國會里失去了最後的支持者。他於8月8日宣布辭職,次日上午11時35分離開白宮。1974年9月8日繼任總統福特給予尼克松以無條件的赦免,不受進一步懲處。
(2)
水門事件(Watergatescandal,或譯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之一。其對美國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水門事件之後,每當美國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或執政丑聞,便通常會被國際新聞界冠之以「門」(gate)的名稱,如「伊朗門」、「情報門」、「虐囚門」等。
1968年11月55歲的副總統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HubertHumphrey),當選美國總統
1970年7月23日尼克松批准一項計劃,同意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以及其他一些情報機構大量擴大在國內的情報收集工作。後來經過重新考慮,他取消了該計劃
1971年6月13日《紐約時報》開始登載來自美國國防部的文件——國防部在越南戰爭中的秘史。《華盛頓郵報》很快也跟進報道
1971年9月9日專事竊聽與盜取政敵文件的白宮「鉛管工人小組」(PlumbersUnit),從丹尼爾·埃爾斯伯格(DanielEllsberg)的精神病醫生處盜竊資料。埃爾斯伯格是國防部前官員,正是他將國防部的秘密文件透露給媒體
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凌晨2點30分在當場遭警方逮捕
1972年6月19日《華盛頓郵報》消息,一名共和黨安全官員涉嫌水門大廈事件。但美國前司法部部長約翰·米歇爾(JohnMitchell)否認與此次水門大廈竊聽有任何瓜葛,尼克松連任成功,此人功不可沒
1972年8月1日《華盛頓郵報》報道,參與水門大廈事件的一名案犯的銀行賬號上,有一筆2.5萬馬克的現金款項,很顯然來自尼克松的競選團隊
1972年9月29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米歇爾在擔任美國司法部部長期間,掌握一筆秘密的共和黨助選基金,廣泛收集對民主黨不利的情報
1972年10月10日《華盛頓郵報》消息,FBI承認,水門大廈強行潛入事件,實際上來自於一次大規模的政治間諜以及破壞行動,背後的操縱方就是為了讓尼克松再次當選的勢力
1972年11月11日尼克松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美國總統,他贏得了大約60%的支持選票
1973年1月30日尼克松的前助手李迪(G.GordonLiddy)和詹姆斯·麥考特(JamesW.McCordJr),被控策劃水門事件、盜竊以及竊聽罪名成立。其他人也被不同定罪
1973年4月30日尼克松的主要助手霍爾德曼(H.R.Halde-man)和埃爾利·希曼(JohnEhrlichman),以及司法部長克萊因·戴恩斯特(RichardKleindienst)因為涉嫌丑聞辭職。白宮顧問約翰·迪恩(JohnDean)被解僱
1973年5月18日參議院水門事件委員會開始舉行電視聽證。新司法部部長埃利奧特·李察德森(ElliotRichardson)任命考克斯(ArchibaldCox)為司法部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
1973年6月3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迪恩告知「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尼克松總統與他就如何掩蓋水門一事,討論過不下35次
1973年6月13日《華盛頓郵報》消息,「水門事件」檢察官發現一份埃爾利·希曼的講話備忘錄,其中記載有潛入埃爾斯伯格的精神醫生診所的計劃細節
1973年7月13日總統辦公室前主任亞歷山大·布特菲爾德(AlexanderButterfield)在國會作證時說,自1971年開始,尼克松就要求他將辦公室內進行的所有對話以及電話進行錄音
1973年7月23日尼克松拒絕將錄音記錄交給「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或特別檢察官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的屠殺」:尼克松剔除了考克斯,而且清洗了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司法部長李察德森和副部長威廉·魯克爾斯豪斯(WilliamD.Ruckelshaus)辭職。國會方面也遭遇壓力1973年11月17日尼克松宣布,「我並非惡棍,」他堅持稱自己在「水門事件」中是清白的
1973年12月7日一份提交調查機構的磁帶中出現長18.5分鍾的空白,白宮對此無法解釋。辦公室主任AlexanderHaig的解釋是,有「惡勢力」強制抹去了這部分內容
1974年4月30日白宮將1200多頁的錄音編輯稿交給了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但該委員會堅持,錄音帶原件必須交出
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以不記名方式裁決,尼克松總統必須交出錄音記錄,其中應包括64次對話錄音。此外,高院還拒絕了總統申請特權的要求
1974年7月27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第一次彈劾,指責總統妨礙司法公正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為第一位在任上辭職的美國總統。副總統福特宣誓接任美國總統。隨後福特發表書面報告,就「水門事件」中針對尼克松的全部指控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