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村貧困村華麗轉身
㈠ 鄉村依法治理工作怎樣能才能做好
一)鄉村依法治理工作應合理搶抓時間,內容貼近農村實際,以適應農村生產生活需要為出發點。一是依法治理工作在時間安排上,利用農閑、春節,組織在家的農民普法學習,利用農民工返鄉和外出時段,集中組織農民工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學習;二是普法在內容安排上,力求農民兄弟反映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聯系實際宣講法律法規知識,以《民法通則》為主的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如何受法律的保護和造成侵權要承擔哪些責任。以《婚姻法》為主的婚姻自主,婚姻自由,家庭成員關系,家庭成員間享有的權利、義務及責任, 促進家庭和睦。以《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為主的勞動者享有哪些權利,應盡哪些義務,出現侵權行為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其合法的權益等,同時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等等與農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學習,促使農民主動參與普法,通過學法,自覺守法;三是普法在形式上,不但的創新方法,打破常規的宣傳形式,盡量採用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事,以案講法,現身說法,真正做到辦結一案,教育一片,調解一件,說服一片的目的。
(二)鄉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應講究實效,以化解糾紛,維護穩定為出發點。鄉村普法教育應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從偏重法律知識向重視農民法律素質轉變。把普法的重點放在增強農民群眾的權利義務觀念上,從注重農民權利的角度進行普法,增強其法律意識,使其把學法看成生存的需要、生活的必要和護身法寶。二是從階段性普法教育向經常性普法教育轉變。避免上級安排一下,去抓一下,做做形式,走走過場,要將農民被動的學法變為農民主動的學法,同時,各級、各部門要建立共同參與,齊抓共管,常抓不懈工作機制,發揮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機構的職能作用,利用解決民間糾紛,廣泛宣傳法律,有效地維護社會秩序。三是認真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處理好抓宣傳與抓落實的關系。落實鄉、村兩級幹部工作責任制。鄉村幹部經常與群眾聯系,在學法、用法、守法上應當做表率、當模範,做到依法行政、公道正派,這是做好鄉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關鍵因素,鄉村的每一項行政規劃措施,都要用法律來衡量是否正確,是否合法,有無損害大多數群眾的利益。這樣,才能使群眾信服,自覺地學法、用法和守法,達到普法的要求和目的。第二,處理好一般教育與重點教育的關系,成千的法律法規知識,數萬的鄉村群眾,在普法的內容和對象上,應當區分一般教育和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實效性的開展普法工作。特別是涉及到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法律知識普及,使人民群眾通過普法教育,學到方便實用的法律知識,滿足其生產、生活的需要。第三,處理好專門抓與綜合抓的關系。健全法律宣傳教育的工作制度,組建鄉村普法業余宣傳隊,常年在村、組、院、戶開展普法宣傳,結合日常生活把普法教育融入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加強協調配合,納入工作日程,把普法視為開展各項工作的一把金鑰匙,實現依法行政和法制宣傳的協調統一,從而在全社會真正形成以「學法律、講權力、講責任、講義務的良好氛圍。
(三)鄉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求講究實用性,以有效推進經濟建設,促進地方發展為目標。由於廣大農村群眾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學習法律的時間難的保證,對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的標准難以衡量,對其學法的多少、學與不學又不能追究其什麼責任,又沒有什麼性指標要求,鄉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感到手無抓頭,要贏得人民群眾廣泛的參與,積極學法,就要求我們在人民群眾中的普法教育就要力求實效性,按需送法,通俗易懂,避免逐條逐款。盡量聯系實際,聯系生活。通過學法,解決群眾最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使普法的形式多樣化、喜聞樂見、有聲有色,使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學法的重要性,把廣大人民群眾的言行統一到法律上來,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服務。
㈡ 福建霞浦貧困村如何走出貧困煥新顏
爐坑村138戶738人,其中畲族人口312人。該村地處偏遠、基礎設施落後、信息閉塞,是一個靠海無海埕,靠山無林地,靠農無良田的沿海鄉鎮較為典型的貧困村。此外,村級組織軟弱渙散,村財零收入,群眾生活水平普遍不高,2015年被列入縣級扶貧開發重點村。
此外,牽頭創辦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吸引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社員,開發「同心蜜柚」「同心臍橙」「同心蜂蜜」「同心雞蛋」等「同心」系列農產品,並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對貧困戶的農產品實施統一品牌、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統一配送。同時,對27戶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方案,通過多種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2017年底27戶128人全部實現脫貧。來源:中國新聞網
㈢ 作為一個村幹部要如何帶領村民致富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群眾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方面、多元化的特點,這給做好新時期農村基層治理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新挑戰。村幹部作為村裡的當家人,特別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排頭兵,必須要緊跟形勢,加強學習,增強素質,努力做好「四種人」。
一,要學政策法規,做「明白人」。
農村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的最後關鍵一環,作為村幹部只有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准確領會政策精神、把握政策內涵,才能善於用政策推動工作、解決問題、凝聚人心,才能把黨的政策轉化為推動發展、建設新村的直接生產力。同時,要注重法律法規的學習。隨著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觀念也在不斷增強,凡事都想討個說法,問個明白。如果村幹部遇事僅憑經驗,胡亂「拍板」,就會造成群眾有意見,影響基層社會治理。因此,村幹部必須學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不當糊塗官、不辦糊塗事,努力提高依法治村、依法辦事的能力。
二,要學致富本領,做「發展人」。
當前農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脫貧攻堅,群眾最盼望的事就是發家致富。作為村幹部,要牢固樹立帶頭致富、帶領村民致富的意識,要有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強烈責任感,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奉獻精神,要有敢想、敢幹、敢試、敢闖的進取意識,思想再解放一些,思路再開闊一些,膽子再放大一些,集中精力把經濟搞上去。圍繞如何在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旅遊等方面多思考、多研究,並結合自身實際,探索適合本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游則游,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奔小康。
三,要學處事原則,做「民主人」。
公道民主是一名幹部最基本的處事原則。作為村幹部,只有具備了無私無畏、公道民主的高尚品質,才能夠讓幹部信服、讓群眾滿意。首先要處事公道。常懷公正之心、常行公正之舉,無論大事小事、好事壞事,都要堅持以心正求公正、以公正服大眾,特別是在村財務收支、低保戶推選審定、各項惠民補貼發放等熱點焦點問題上,更要堅持按程序辦事,堅決杜絕優親厚友、貪圖私利等違背原則的行為。其次要民主決策。凡涉及村裡重大事項都要堅持民主原則,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開好會,多溝通,多商議,確保走好每一道程序。增強黨務、村務、財務透明度,該公開的一定要公開,該公示的一定要公示,真正給群眾一個「明白」。
四,要學惠民之法,做「真心人」。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評價一個村幹部幹得好不好,工作出不出色,不是看他的功績、政績有多少,而是看當地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答應不答應。村幹部要牢固掌握惠民方法,做到經常深入群眾家中,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在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三個真心」:一是對惠及群眾的事要真心辦。村幹部要辦好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大力推進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實際行動體現黨和政府的溫暖;要善於從農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多辦一些暖民心、管長遠的事,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二是對群眾的呼聲要真心聽。真心聽,才能了解群眾之所想、群眾之所盼、群眾之所求、群眾之所怨;真心聽,才能溝通思想,增進感情,真正建立同群眾的密切聯系。只要村幹部多跨群眾的門坎,群眾就會把村幹部記在心坎。三是對困難群眾要真心幫。關心群眾,首先是要關心困難群眾。只有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農民的日子好過了,農村富裕了,村幹部才會受農民歡迎,基層政權才會穩固。
資料來源——人民網: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310/c117092-29136687.html
㈣ 如何建設幸福鄉村,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
一是大力推進「產業增收提升工程」,強化產業帶動,實現家家創業。
1、重視農業。一是堅持走持續高速發展都市農業、觀光農業之路。做大作響蔬菜、草皮、苗木種植,引導農民建立品牌意識,樹立市場觀念;依託德遠食品、建剛食品、凱隆達等產業龍頭,打響訂單農業,推進標准化生產;大力提升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爭創農業生態觀光園區,提升產業品味。
2、提升家庭工業。完善政策,積極引導鼓勵發展現代家庭工業,拓寬銷售渠道,增加創業農戶數,使百姓的袋子鼓起來,富起來。
3、實施「一村一品」,全力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和各類專業合作社的培育扶持,扎實農民素質培訓等工程,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全面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3個進行「六村聯創」和個1個創建富裕鄉村的村(北關),年內初步形成富裕鄉村的特色產業。
二是大力推進「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強化文明建設,實現人人幸福。
1、爭創縣級文明村鎮。強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質;常抓公民道德建設,要以「孝」為先,實施家庭美德建設。開展、「好婆媳」、「好夫妻」等評選活動,提倡尊老敬老、夫妻互敬互愛、科學教育子女的社會風氣。要以「誠」為要,實施職業道德建設。廣泛開展「信得過產品」、「信得過攤點」等評比活動,引導人們誠實守信、公平競爭。要以「善」為本,實施社會公德建設。大力提倡互助互濟,動員和組織為鰥寡老人、軍烈屬及其他貧困戶提供幫助,形成鄰里互助、團結友愛的風尚。
2、扎實開展文明鄉村、文明行業、文明家庭等基礎性創建評比活動。要與時俱進,提升農村整體文明水平。鼓勵勤勞節儉、遵紀守法,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和生活方式。
3、著力提升全鎮農民的素質。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守法紀的現代農民群體。
三是大力推進「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強化生態建設,實現村村優美。四是大力推進「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強化公共服務,實現戶戶滿意。 |
㈤ 如何建設幸福鄉村,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
要想改變農村貧困的局面,要改變人們的思想就是說,農村的這些土地,你們怎麼去利用?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如果說僅僅是用它去種植一些作物的話,不要說脫貧致富了,可能現在僅僅能滿足溫飽,按照我們這邊的畝產量來講吧,大概一個家庭擁有5畝地的話,大概每年的玉米產量會達到5000斤左右,按照市價也就是4000塊,4000塊,你想一想現在的社會能夠干什麼呢?所以說要改變人們的思想,才能改變人們的經濟環境,讓人們清楚農業它更多的應該作為一個副業,而不是說你的主職業,你指望這個去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你必須要有自己正式的工作,然後工作之餘去做這些農活。
㈥ 如何實現對農村的法制宣傳,確保依法治村
一是鎮街法治宣傳服務站建設常態化。該市各鎮街區建立了法治宣傳服務站,主要負責法治宣傳、法律培訓、法律咨詢及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等工作。法治宣傳服務站設在司法所,司法所所長兼任站長,服務站成員由鎮街站室所負責人組成。肥城市司法局專門下發了文件,對法治宣傳服務站的人員組成、場所建設、工作職能作了明確規定。目前,該市14個鎮街全部建立了法治宣傳服務站,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依法治村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二是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該市各村(社區)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集中學法每年不少於3次,每年開展不少於2次的群眾性普法活動,並建立了普法教育檔案。肥城市司法局、市普法辦組織各級執法單位和部門,充分利用元旦春節期間送法下鄉、4月份法治集中宣傳月、「12.4」國家憲法日等關鍵時段,到農村集貿市場、休閑廣場等人員流動多的場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和法律咨詢服務。在依法治村專項整治行動期間掀起農村普法新高潮。春節前後,已經在該市鎮街開展了送法下鄉活動16場,現場發放了法治宣傳冊、法治日歷掛圖、法治圖書、發放明白紙8萬余份,解答群眾法律咨詢500餘人次,受教育群眾達到15萬餘人。四月份法治宣傳月活動期間,該市司法局在依託桃花節開幕期間遊客眾多的有利時機,在劉台風景區組織開展了法律進桃花源活動,市直60多個行政執法單位參加了現場普法宣傳活動,重點突出了對涉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各鎮街也結合當地實際,相繼開展了集中法制宣傳活動。
三是農村普法陣地宣傳常態化。該市大部分村(社區)按照要求建立了法治宣傳欄、法治文化圖書角,明確了專人負責。宣傳欄每季度更新一次內容,法律文化圖書角每年都要補充法律書籍。通過及時更新宣傳內容,及時補充法治宣傳資料、書籍,使群眾不斷獲取法律知識,接受法治教育,樹立法治理念。有的村設立了電子屏幕,定期滾動播出法律知識;有的村建立了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牆;有的村與法庭結合,法官定期到村開庭辦案,使廣大村民潛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教育。
四是農村法治宣傳員、法律明白人培訓常態化。肥城市「六五」普法宣講團定期到鎮街區,以村「兩委」幹部為重點,開展對基層司法人員、村法治宣傳員、法律明白人的法治培訓。今年以來,已舉辦過各類法律知識講座36場,培養了一大批農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宣傳員。
各鎮街區法治宣傳服務站也通過以會代訓、舉辦法治講座、以案釋法等形式,每月對農村法治宣傳員進行一次法律培訓。大部分村利用農閑時節,組織開展對「法律明白人」村民代表的法律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引領村民學法用法。
五是農村法律服務常態化。為提升農村依法治理能力,該市推廣實施了「一村一名法律顧問」工程。截至目前,全市80%以上的村(社區)配備了法律顧問。法律顧問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每月至少兩次到村(社區)開展工作,為基層群眾、村(社區)組織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法律知識講座、起草修改村規民約、審查合同等法律服務。
㈦ 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實現依法治村
一、堅持依法統計,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信,是對統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服務發展大局是統計工作的宗旨。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統計的生命力在於統計數據的准確性和及時性,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可信,是對統計工作的基本要求。統計能不能客觀地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能不能成為政府決策的合格的參謀,能不能引導和促進科學發展,都取決於統計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是否准確客觀、真實可信。特別是在當前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正確制定應對危機的對策和措施,客觀觀察應對對策的實施效果,需要更加准確、更加真實、更加靈敏的統計數據。當前,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而緊迫。統計法律法規是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最有力保障,是統計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堅強後盾。依法統計就是要遵循誠實守信、合法、合理、公開、高效便民、權責統一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用准確的資料和數據表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實際狀況,為實現政治決策的正確性和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服務。因此,只有依法統計才能保障統計數據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只有依法統計才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我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准確預測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只有依法統計才能更好地推進廉政建設、維護統計信譽;只有依法統計才能改善統計工作的環境、維護統計工作秩序,為統計工作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更好地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二、堅持依法統計,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信,是統計工作者必須堅守的基本准則。《處分規定》對統計機構、統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各級政府統計機構作為統計數據的主要生產者和統計行政管理機關,要進一步增強依法行政的意識,依法管統計、依法辦統計。《處分規定》充分體現了法制要義,進一步強化了對統計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基本要求,嚴格依法行使職權,不得濫權、越權,也不得失職。統計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僅要對及時准確搜集、匯總、上報統計資料負責,還要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公布統計資料;不僅要嚴守國家秘密,而且要對統計調查對象的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進行保密。同時,依法統計,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可信是統計工作者基本的職業操守。統計工作者必須堅守職業道德的底線,敢於和善於堅持原則,實話實說,實數實報,實事求是地做好統計工作。
三、堅持依法統計,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信,是統計調查對象應盡的法律義務。遏制統計違法違紀行為,需要所有統計調查對象積極參與、共盡法律義務。依法統計,需要統計調查對象的支持和配合。統計調查對象依法准確、及時地報送統計資料,是整個統計工作的基礎。統計調查對象能否依法履行義務、真實准確地報送統計資料,直接決定著源頭統計數據的質量,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宏觀統計數據的質量。廣大統計調查對象要積極支持配合政府機關依法開展的統計工作,不虛報、瞞報統計資料,不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拒報、遲報統計資料,並對有關人員強令、授意統計調查對象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的行為進行檢舉、揭發,為統計法律、法規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和統計數據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作出貢獻。
四、堅持依法統計,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信,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統計數據真實可靠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統計工作的明確要求,是各級統計機構和廣大統計人員一以貫之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全社會共同的期望,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早在1998年,中辦、國辦就聯合發出通知明確指出:在統計數字上弄虛作假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腐敗行為,必須採取措施,堅決嚴肅查處在統計數字上弄虛作假的行為。各級統計部門要以對黨、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進一步加強統計執法檢查,對發現的統計違法行為特別是大案要案,要敢於執法,善於執法,一查到底。尤其是對那些利用職權非法干預統計工作,利用虛假統計數據騙取個人政治地位和榮譽,謀取經濟利益的,要嚴肅查處,決不姑息。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特別是各級領導要支持統計部門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不得袒護和縱容統計違法行為,更不得干擾和阻止統計執法,使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每一個環節都置於責任約束之下,形成全面、系統的數據質量保障體系。要加強統計法律、法規的深入宣傳,使社會各界的統計法律意識水平有一個比較普遍的提高,了解、支持統計工作,為我市依法統計、服務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㈧ 有關「華麗轉身」的作文素材
稻花香背後故事之一__總經理蔡開雲,華麗轉身,傳承家族千秋業
轉載於---消費日報10月27號B4版人物
1972年,蔡開雲出生在湖北宜昌龍泉鎮青龍村一個日後威名顯赫的家庭,他的父親從三個人三口缸起步,創立了今天的中國大型工業企業、中國白酒十強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湖北稻花香集團。
在湖北,蔡家可謂富甲一方、盛名遠播。然而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的富家公子,卻信奉「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的格言,他不願在父輩的蔭庇下坐享其成,而是走上一條和父親經商截然不同的創業之路——讀書、報考國家公務員。在當地檢察院,蔡開雲一直工作到了2006年。
促使蔡開雲回稻花香的因素固然很多,其中「孝順」當推首因。2001年,蔡宏柱重病住院,一時間社會上謠言四起,銀行紛紛撤資,商家等待觀望,員工人心惶惶。所幸蔡宏柱吉人天相,以頑強的意志擊退偏癱,重新站立,這才挽狂瀾於既倒。
經過深思熟慮,2006年,蔡開雲終於回到稻花香,幫父親挑起稻花香的重擔。
由於和其父親蔡宏柱氣吞江河、大開大闔的豪邁風格不同,蔡開雲的性格氣質表現出典型的少年持重、沉穩內斂、敏於事而慎於言的特點。正因為此,起初有些人甚至懷疑性格一點都不像父親的蔡開雲能否繼承衣缽,發揚光大。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治企如同治國,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幾代君主如果在性格氣質上形成良性互補,往往都會出現盛世的局面。漢初幾代皇帝無為而治,到了漢武帝奮起有為,才有抗擊匈奴的偉大勝利;康熙寬厚人愛,雍正嚴整吏治,二者互補才有著名的乾康盛世。
蔡開雲果然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憑借其在檢察院歷練出的勤奮、審慎、聰慧,他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國家公務員到精英企業家的驚艷蛻變,迅速成長為商戰場上披堅執銳的少壯派戰將。
蔡開雲回稻花香工作的第一站是董事長助理,他跟著父親對外結識政府官員和各級經銷商,對內接觸各個部門和工作人員,了解業務,熟悉情況。憑借其在檢察院歷練出的勤奮、審慎、聰慧,蔡開雲不斷提升著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很快獲得了集團高層的認可,也深受員工的擁戴。
2007年,蔡開雲兼任稻花香酒業公司副總經理,酒業公司波瀾壯闊的發展實踐給了他更加具體的學習、鍛煉的機會和平台。他參與制定了公司的年度計劃、大型促銷規劃和各項管理制度,使公司管理日趨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他堅定執行董事長蔡宏柱的市場發展戰略,一方面深入一線開展市場調研,大力推進營銷人員對市場及客戶的「星級」服務,增強執行力,另一方面致力拓寬銷售渠道與營銷網路,進一步彰顯稻花香大品牌的擴張力。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雖然從小在家中受父親熏陶,對做生意並不陌生,但真要當一個合格的企業家,經營管理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環節又豈止是千頭萬緒,為了盡快成熟起來,蔡開雲經常挑燈夜戰、加班加點,轉型的過程是苦了點、累了點,蔡開雲卻能夠坦然承受,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憑著超乎常人的毅力與吃苦精神,他如飢似渴的汲取著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虛心向著每一位幹部、員工請教,他慢慢充實自己,飛速成長壯大。「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他如是說,也如是做到了。
2008年5月17日至19日,以「中國名酒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白酒「東方論壇」在西子湖畔舉行,時任稻花香酒業公司副總經理的蔡開雲在論壇中發表了題為《呼籲白酒立法、實現白酒產品依法管理;暢導以白酒為主,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演講,他著眼長遠,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稻花香模式,對未來白酒發展方向進行了論述,得到了同仁及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他建議國家盡快出台白酒國家愛三峽,愛三論,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他認為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是中國的白酒業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蔡開雲指出,立法是制度保證,是白酒業健康發展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開創一個酒業發展的開闊格局,要從現有困境中走出去,開辟另一個新天地。在知識經濟時代,首要的是通過技術優勢與知識產權優勢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獲取競爭優勢,不斷地否定與自我否定,不斷地創新與自我創新,只有在這種基礎上建立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虛無縹緲的。他說,我們要轉變觀念,開闊視野,與其刨根問祖,不如自己創新文化。可以肯定的是,當付出努力後,一種開拓者與創新者的自豪感與成就感會伴隨著巨大的利潤而一起到來。
2009年3月31日,在稻花香集團第三屆二次董事會上,蔡開雲順利榮任為稻花香集團總經理。
在出生的機遇與歷時的必然中,蔡開雲破繭成蝶,華麗轉身,接過了稻花香這個百億大企的指揮棒。
人物簡介
蔡開雲,男,2009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湖北稻花香集團總經理。
人物箴言
「工作作風決定工作態度,工作態度決定執行成效。」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我們在何處,而在於我們朝著什麼方向走。」
「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是中國的白酒業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大力進行結構調整,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堅定不移實施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開辟酒業發展新天地。」
引言
哲人說:「世界的一切變化並不受任何目的所支配,而是受機遇與必然的支配。」蔡開雲,2009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湖北稻花香集團總經理,一位剛過而立之年的青年才俊,就在出生的機遇與歷使的必然中,宛如一條初生的蛟龍昂然騰飛。
他高貴優雅,卻是宅心仁厚;
他低調處事,卻受眾人矚目;
他是絕對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卻寧願自立門戶,自力更生;
他是真正意義上的「百善孝為先」,為了父輩的榮耀得以延續,毅然回歸家族,勇挑家族千秋大業重擔;
他雖是中國白酒界的新人,卻已然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知和理論體系;
他是中國白酒界的少帥,手握白酒十強企業兵符,正以獨特的理念和商戰利器,駕馭稻花香這艘鄂酒航母向著百億大企的彼岸航行。
㈨ 2020年四川教育廳公開遴選公務員體什麼時候
體檢由各單位負責組織,在我省確定的公務員錄用體檢醫療機構進行。
體檢按照《回關於修訂〈答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及〈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有關內容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140號)執行。公告發布後至本次遴選和選調體檢實施時,如國家出台體檢新規定,按照新規定執行。
各單位或考生對非當日、非當場復檢的體檢項目結果有疑問的,可在接到體檢結論通知之日起7日內提出復檢要求。復檢只進行一次,只復檢對體檢結論有影響的項目。體檢結論以復檢結果為准。因體檢不合格形成的缺額,可依次遞補。
具體的時間還未出,需要關注一下相關公告。
㈩ 怎麼寫一個貧困村的變化新聞
里外台,里外台。出去大門就是崖,拌死麻雀兒摔死蛇,姑娘媳婦請不來。
——當地民謠
這里是青海東部的一個小山村,山是典型的大山,綿延數十里而不絕;村是純粹的小村,里里外外,台上台下,零零散散住了幾十戶人家。
這個小山村,就是互助土族自治縣哈拉直溝鄉里外台村。
因為地處山區,這里交通不便,信息十分閉塞;
因為地處山區,這里十年九旱,農民靠天吃飯;
因為地處山區,這里的人們生活困難,經濟窘迫。
這里,被外界稱為「山上」,光禿禿的山上拉羊皮都不粘草。這里的人,被稱作「山上人」,意味著落後。
然而,當歷史的車輪駛進嶄新的二十一世紀,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自2001年起,在相繼沐浴退耕還林工程、澳援項目、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及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春風之後,這個昔日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令人欣喜的巨變。
退耕還林:靠天吃飯變為靠政府吃飯
里外台村,共5個生產合作社,99戶人家,421口人,其中勞動力215名。位於互助縣哈拉直溝鄉西北部,與東山鄉接壤,屬淺山地區,耕地全是山地。
這里十年九旱,老百姓純粹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
2001年,對於里外台這個乾旱山村裡那些靠天吃飯的人們來說,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忘懷的年份。這一年,出於對西部生態環境的考慮,國家決定在西
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讓當地山區的老百姓把一些連年謙收的山地退下來,栽樹種草,以達到保護生態的目的。對退下來的土地,國家實行補貼,每畝耕地國家給農
民生活補助糧食200斤,摺合人民幣160元。
起初,這里的人們不理解,「好端端的土地,不種莊稼種什麼?」「政府只管8年,往後的日子咋辦?」人們議論著,不知所措。
其實,他們不知道,正是這些貧瘠的土地,在養活他們的同時,又深深地把他們拉向貧窮的邊緣。有人曾算過這樣一筆帳:如果遇上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
景,每畝耕地可收400斤小麥,按市場價0.70元算,每畝地收入現金280元,除去肥料錢、種子錢、人工勞力等各種投入,結果所剩無幾。如遇旱災、雹
災,結果更是格外慘淡。據村幹部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2001年,全村126戶人家,在鄉信用社的貸款總額達28.6萬元,外帳累計14萬元。這些貸款和
欠款基本都是用在化肥、籽種等農業投入上,由於土地收成不好,形成了逐年貸、逐年多的惡性循環。當年,村裡有27戶農民到海西等地另謀生路,撂荒地達
868畝。
因此,鄉、村幹部講政策、比效益,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當年總共退耕520畝。到了年底,仔細一劃賬,老百姓這才恍然大悟:靠天吃飯靠不住,靠了政府才穩妥。
到2007年,全村退耕3760畝。對此,村支部書記陳得寶仔細算了一下賬:退耕地3760畝,每畝國家給生活補助160元,全村421口人平均就有1428元。在哈拉直溝鄉政府的統計報表上,我們見到,里外台村2006年的人均收入是2590元。
時值農歷六月,站在里外台村高高的山崗上,漫山遍野一片翠綠,已退耕的耕地里很有規則地布滿了竹節狀、漏斗狀的各種雨水集流坑,山杏、檸條、沙
棘、紫花苜蓿等作物在裡面欣然成長。寂靜的山谷中,不時傳來山雞一兩聲歡快的鳴叫。隨著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這里生態環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
重的狀況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澳援項目,讓脫貧之路走上快車道
2004年,沿著泥濘的山路,村裡來了幾個「老外」。他們一路走,一路看,山裡的野草,地里的莊稼,學校里的娃娃,村裡的巷道,甚至連水窖里的窖水也要仔細看一下。
他們,就是來自
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專家。
他們將要在這里實施一個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無窮的項目——旨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治理生態環境、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一項國際援助項目。
為了使該項目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確保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豐收,使項目區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哈拉直溝鄉黨委政府從農科、畜牧、林
業、水利等部門抽調業務精、能力強的幹部成立了示範區領導小組。同時,組織群眾以提議表決的方式,選出了熱心於群眾工作且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10名群眾代
表組成項目示範區管理委員會。
於是,在省、縣項目辦及中外專家的直接指導下,澳援項目的各項工作在里外台村順利實施:
2004年,投資10餘萬元,修建17.36公里的田間道路;
2005年,投資29萬元,從東山鄉大泉村引來自來水;
2006年,項目隊長羅蘭先生從紐西蘭爭取資金5.6萬元,用於村小學危房改造。同年,修築全長60多米的防洪壩兩處;
2004年-2006年,對全村勞動力進行科技及法律培訓860餘人(次),對56名村民進行電焊、汽車及挖掘機駕駛、烹飪等職業培訓。對管委會成員專門培訓19次,組織管委會及鄉項目辦成員150餘人(次)赴北京、內蒙等地考察、參觀。
購置了脫粒機、粉碎機、條播機、翻轉犁、機動噴霧器等農機具及磨面機、榨油機、壓面機等,安裝91個太陽灶;
購置桌椅20套,購置跳棋、
象棋、籃球等文體器材和文化科技書籍若干……
從2004年到2007年,項目辦先後投入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治理生態和改善項目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於是,里外台村變了:
——山路全部實現「社社通」。田間道路路況得到徹底好轉,農業機械化水平得以提高。
——自來水進村入戶。全村82戶375人、400多頭牲畜的飲水難問題得到解決,祖祖輩輩馱水吃、吃窖水的事情變成了永遠的歷史。
——山民身懷技能闖天下。40多名青年農民經過培訓掌握了一技之能,或在餐館當廚師,或駕著汽車跑運輸,或在工地搞水暖,昔日一身土氣的「山裡娃」成了能掙錢的大師傅。
——校園里書聲朗朗顯氣象,荒山荒坡披綠裝。
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讓脫貧之路越走越寬
2007年,里外台村又被列入互助縣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示範村。
考慮到退耕還林還草後苜蓿等飼草非常豐富的實際狀況,同時也為了有效發展退耕還林後續產業,互助縣扶貧辦決定為全村96戶人家每戶投資3500
元,用來修建30平米的羊圈1個,投放小尾寒羊等品種羊4隻。還將投入資金19.7萬元,用來維修學校圍牆、教室、村文化活動室等公共基礎設施。
隨便走進一戶人家,都會看到一幅忙忙碌碌的景象,村民們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砌磚抹水泥,精心修建佔地30平米的新式羊圈,在他們心中,這些新式羊圈,就是政府幫助他們走上脫貧之路的一個個「金窩子」。
如果說,退耕還林工程、澳援項目、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是政府提供給里外台村脫貧致富的三大有效載體的話,那麼,兩免一補、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等一項項惠民利民政策又為這里的群眾加足了油,鼓足了勁。
作為一個貧困山村,里外台村在脫貧之路上艱難地摸索著。隨著退耕還林工程、澳援項目、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的順利實施,里外台村的面貌已經發生
或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昔日拉羊皮都不粘草的荒山荒坡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綠裝,生態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三大項目工程,讓里外台村的老百姓過上了較為寬裕的生活。據統計,到2007年7月,全村共有夏利等用於出租的小轎車5輛,農用
車、手扶拖拉機87輛,
摩托車85輛,彩電、洗衣機等普通家電基本普及。值得一提是許多山裡人用上了行動電話,全村100多部手機和30多部無線固定電話將「山上人」與外面的世界息息相連。
2006年,在哈拉直溝鄉綜合考核中,里外台村名列第一,同年,里外台村被互助縣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評為「信用村」,86戶農戶被評為「信用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