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信訪途徑
① 如何做好人民法院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
人民法院信訪舉報工作既是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的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信訪舉報已成為現階段民意表達的重要管道,是黨和人民法院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但是,隨著體制轉軌、社會轉型和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進一步增強,人民法院信訪舉報工作面臨著更多更新的任務與挑戰。本文試就當前紀檢信訪舉報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尋找加強此項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人民法院信訪舉報工作現狀
(一)信訪舉報總量減少。以龍南縣法院近三年紀檢信訪舉報數量為例,2007年6件,2008年12件,2009年3件,2010年1至3月1件。其主要原因:一是法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源頭治理措施力度加大,特別是實行「五個嚴禁」規定以來,幹警廉潔自律意識進一步增強。二是信訪舉報渠道進一步拓寬,一些信訪問題已在萌芽狀態得到化解,舉報數量減少。三是法院辦案程序進一步完善,司法為民的理念得到體現。四是基層法院建立了機關作風效能建設領導機構,進一步加強了對機關效能和作風建設的監督,機關工作作風明顯好轉,特別是窗口單位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二)信訪舉報反映的問題復雜,重信重訪增多。信訪舉報人主要是反映對法院判決不服、對強制措施以及對訴訟和程序、執行的不滿等問題,涉及紀檢監察處理的問題相對集中在:反映幹警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的行為、違反訴訟程序和裁決不公等問題。從龍南縣法院近年來紀檢信訪舉報的基本情況來看,基本上屬於一信多投、重信重訪,這也成為信訪舉報活動的一個顯著特點。
(三)傳統的信訪舉報方式已逐漸被對法院網路舉報所替代。現代社會網路快速發展,網路訴求渠道更為便捷,也更容易引起關注。
(四)信訪舉報人一般為當事人或其親屬,被反映對象主要為承辦案件的審判員、執行員,對書記員、法警等人員的信訪舉報較少。主要起因往往是當事人及其親屬對案件的處理不服。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信訪舉報渠道不寬。法院紀檢監察機構獲得信訪舉報的來源主要是上級機關批轉的舉報信或信訪部門轉來的網路舉報件,群眾直接信訪或直接來訪的較少。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職能虛化。當群眾發現問題的最終解決權掌握在有關職能部門手中時,他們就乾脆直接尋找有關部門或上級部門解決問題,這是造成越級信訪舉報上升的重要原因。如當前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的群眾告「御狀」問題,即越級上訪和進京上訪問題。二是上級部門按規定不直接處理信訪舉報問題,即使有人來信來訪,也只是告知信訪舉報人到有管轄權的部門投訴,或是將信訪舉報件轉到有關基層部門處理。三是法院紀檢監察機構對職能部門缺乏必要的約束力。
(二)信訪舉報反映問題出現復雜化趨勢。有的信訪舉報問題受歷史原因、體制改革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同時涉及體制問題、政策問題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又因相應的政策、措施不完善,一時難以解決。在實踐中還有既屬行政問題,也屬涉法問題,如征地拆遷賠償、山林糾紛等,這些問題本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但信訪人堅決要求通過信訪途徑來解決,這類信訪件佔了整個紀檢監察信訪總量的一定比重,給解決信訪問題和查辦案件增加了難度。
(三)法院紀檢監察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亟待加強。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法院尚未設置監察室,有的紀檢監察幹部身兼數職,真正投入到紀檢監察信訪的精力不夠。有些紀檢監察幹部因業務不熟及個人素質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致使信訪舉報處理工作不規范、處理不及時,許多矛盾沒有在第一時間及時化解,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紀檢監察信訪工作。
(四)群眾缺乏依法信訪的意識,信訪舉報活動出現多頭化趨勢。許多信訪群眾認為,多向幾個機關舉報,多找幾位領導反映問題,總有一次能得到受理,或許向領導反映更能引起重視。帶著這樣的心理,許多信訪群眾要麼不舉報,要麼一下子發出許多舉報。一些群眾對信訪舉報工作不了解,盲目信訪舉報的現象比較多。一些群眾為達到個人目的和得到個人私利,借信訪來發泄對法院幹警的不滿情緒;有的信訪人對一些不規范的操作心存疑問,就帶著猜測進行信訪舉報,實際信訪當中,許多問題都是空穴來風;有的信訪舉報問題本身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但由於信訪人缺乏法制意識,習慣於通過信訪舉報來解決問題。由於這些因素的存在,加上問題往往一時無法解決,這些信訪舉報人在得不到滿意的情況下,反復信訪,一信多投,致使重信、重訪量不斷上升。
三、對策措施
(一)健全領導責任機制,暢通舉報渠道。從實踐看,信訪舉報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構建新的信訪舉報工作機制,首先應建立信訪舉報工作領導責任機制,完善領導是信訪舉報工作第一責任人的制度。要把基層法院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列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內容,不僅要把基層主要領導作為信訪舉報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而且要作為信訪舉報工作的第一知情人和協調人,確保重要信訪舉報問題領導親自關注,親自過問,親自解決。與此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層信訪舉報網路,做到層層建立信訪舉報工作網路,並注意通過培訓等手段切實提高信訪幹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二)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形成任務分流、資源共享。目前法院設有紀檢監察信訪舉報機構和立案信訪機構,信訪舉報人反映對法院判決不服、對強制措施以及對訴訟和程序、執行的不滿等問題,一般通過法院立案信訪部門努力是可以處訪息訴的,對於信訪舉報人反映幹警違法違紀問題的,則由紀檢監察機構進行處理。一個信訪問題的解決往往要涉及到多個問題,牽涉到多家部門單位,單靠紀檢部門一家是根本無法解決的。因此,對一些重大涉及到幾個部門的信訪問題,要確定牽頭和參加單位,來共同處理解決。應當由紀檢部門牽頭處理的問題,紀檢部門就應主動承擔起牽頭責任,主動協調各部門,做到互通情報,加強協作,整合資源,共同研究信訪問題,制定解決處理方案。實踐也證明有些信訪問題必須在協作情況下才能解決。同時,紀檢監察機構與法院內部各職能室之間,也要搞好溝通協調,相互配合。
(三)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加強源頭防範。把內部監督與上級監督、社會監督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做到既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又積極探索治本之策,逐步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努力從源頭上防範和減少群眾上訪,特別是越級訪和群體訪。
針對網路舉報已成為反腐的一個越來越常用並行之有效的手段,要大力加強網路舉報工作的硬體和軟體建設,採取有力措施,盡快實現網路舉報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正確引導,快速反應。要指定專人負責網路舉報監督線索的收集和整理,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篩查、甄別、調查、處理以及反饋信息的程序。建立網路舉報監督發言人制度,對經查證屬實的予以迅速處理和回應,准確、及時、詳細地在網上公布所掌握的信息,遏制虛假信息的泛濫。
(四)健全宣傳教育機制,規范信訪舉報。宣傳教育是導向,普法宣傳教育是做好信訪的基礎性工作。一要將中紀委、監察部《控申條例》、《監察機關舉報工作辦法》和國務院《信訪條例》納入基層普法計劃,增強群眾依法信訪和幹部依法辦理信訪問題意識;二是開展信訪法律法規的宣傳咨詢活動,認真落實紀委監察機關信訪舉報工作「分級管理,歸口辦理」的原則,促進建設有序、規范、高效的信訪工作秩序,努力控制集體訪、越級訪和重復訪;三是大力開展警示教育,對一些典型案件要進行深入破析,以案說教,以案促教,從源頭上有效預防腐敗問題的發生。
(五)健全信訪辦理機制,及時化解矛盾。首先,堅持逢訪必理的觀念,做到快核實、快上報、快批示、快催辦、快協調、快處理。其次是建立督查回訪制度。注重信訪的處理落實情況,重點審核問題調查是否徹底,定性是否准確,運用法規是否到位,回訪時群眾是否滿意,對落實不清、定性不準、處理不到位的一律要求重新處理,決不遷就。第三,探索建立紀檢組交流辦信制,提高信訪舉報案件的公正性。
(六)加強隊伍建設,強化責任追究機制。針對社會各界對法院的期望,法院應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法官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的問題,是否與當事人有「三同」問題,是否有「吃、拿、卡、要」和違法審判違法執行的行為。只要隊伍建設沒有問題,也就不存在針對法院幹警提出信訪舉報的現象。同時,法院還應強化信訪責任追究制,建立信訪獎懲機制,讓每位法官都增強了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僅力爭把正在審理的案件辦成「鐵案」,而且都主動做好當事人的服判息訴工作,真正做到「案結事了」。
參考:加強人民法院紀檢信訪舉報工作的幾點思考
http://lnx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466
② 如何做好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
要進一步釐清信訪途徑與其他法定途徑之間的受理范圍,分類梳理法定途徑清單,依法分流內、依法處理容,保障合理合法訴求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
推進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是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訪法治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釐清各行政部門、行政部門內部各層級、行政部門與司法機關之間的職責分工,使信訪工作回歸本位,更清晰地引導群眾依法理性維權。
將法定途徑劃分為司法途徑,仲裁、行政復議途徑,行政途徑,信訪途徑等四大類。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做好依法梳理清單、依法分類導入、依法分類處理和依法公開等重點環節的工作,同時,要進一步健全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的信息共享機制、會商甄別機制、跟蹤反饋機制、宣傳引導機制和培訓提高機制。
進一步落實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的各方責任:黨委政府要落實領導責任、職能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法制部門要落實審查支持責任、信訪部門要落實協調督查責任、紀檢監察機關要落實「問責」責任。
③ 如何引導非信訪事項群眾通過其他途徑反映訴求
市委宣傳部、市信訪局、市司法局就在全市開展信訪法規集中宣傳活動專門下發通知,專題作出部署。針對市民較為關心的問題,市委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亓群就活動開展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此次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信訪法規宣傳活動,有何目的和意義?
亓群:這次集中宣傳月活動,是在全面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新形勢下開展的,通過宣傳,對提高各級各部門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訪工作,引導群眾依法逐級走訪,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據了解,這次開展信訪法規集中宣傳活動歷時一個半月的時間,通過這次宣傳活動,將著重解決哪方面的問題?
亓群:一是讓群眾知道在遇到困難和反映信訪訴求時,用哪些方式方法、通過哪些渠道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合理訴求也要用合法理性的方式來表達。二是引導信訪人依法逐級走訪,讓各級各部門及時受理群眾訴求,就地解決信訪問題。三是訪訴分離後,讓群眾明白哪些事項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解決,哪些事項通過信訪途徑來解決。四是在全市營造知法、尊法、守法,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濃厚氛圍。
記者:按相關法律規定,信訪群眾怎樣表達自己的訴求是合理的?
亓群:群眾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採用書信、電子郵件、網上投訴等書面形式。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根據信訪事項的性質和管轄層級,到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多人反映同一訴求應當推選代表,通過書信、電子郵件、網上投訴等書面形式提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的,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依法按程序逐級表達訴求。
記者:如何辦理信訪群眾反映的信訪事項?
亓群:信訪群眾初次提出信訪事項,有權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要在60日內作出書面處理意見,情況復雜的可以延期30天。如信訪人對作出的處理意見不服,要在規定的時間向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復查、復核申請。
記者:訴訪分離應怎樣分離?
亓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明確指出: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各級信訪部門對到本部門上訪的涉法涉訴信訪群眾,應當引導其到政法機關反映問題;對收到的群眾涉法涉訴信件,應當轉同級政法機關依法處理。信訪部門不受理、不交辦、不協調涉法涉訴的信訪事項。
記者:哪些來訪事項屬於黨委政府信訪部門不予受理的范圍?
亓群:依據有關規定:屬於人大、法院、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來訪事項,以及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屬於《信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行政管理許可權范圍的;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來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正在辦理的;對處理(復查)意見不服,未提出復查(復核)請求而到上級機關走訪或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期限未請求復查(復核)的;已經審核認定辦結或已經復查復核終結備案的。
④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訪工作
全面推行依法逐級走訪。2014年4月,國家信訪局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對信訪群眾如何走訪,信訪部門及其他行政機關如何受理、辦理進行了明確規定。中央推行逐級走訪制度實施後,省委、省政府領導明確要求:省信訪局要抓緊研究落實,搞好工作銜接,細化具體措施,有效減少越級走訪和非正常上訪發生,推動全省信訪形勢持續向好。省信訪局先後4次組織省市縣相關人員到北京、廣東、湖北等地調研學習,充分借鑒北京市「一單式」辦理工作法,反復徵求各方意見建議,研究制定了河南依法逐級走訪的《實施細則》,對群眾到省走訪應當受理、不予受理、不再受理的范圍作了詳細規定,提出具體要求。我省按照「先試點、後推開」的總體思路,通過召開開封現場會、組織集中培訓、召開新聞發布會、製作電視訪談錄、報紙電台答記者問和印發口袋書、宣傳冊等多種有效形式,強力推進依法逐級走訪,努力做到「壓實兩個責任、規范兩個行為」。「壓實兩個責任」即壓實各級領導的責任和壓實各級職能部門的責任,「規范兩個行為」即規范信訪群眾的信訪行為和規范各級幹部的工作行為,推動大批信訪問題在基層得到解決。我省自去年12月1日全面實施依法逐級走訪制度後,群眾赴京到省越級走訪明顯下降。今年以來,群眾到省越級走訪批次、人次同比分別下降38.4%、25.6%,赴京越級走訪降幅更為明顯,批次、人次同比下降44.8%、59.2%,信訪秩序持續好轉。
嚴格實行訴訪分離制度。一段時間以來,訴訟與信訪交叉、法內處理與法外解決並存,既損害司法權威,也影響正常信訪秩序。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有利於維護國家的法律權威和法治生態,有利於積極、穩定、可持續地保障群眾合法權益,有利於信訪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2013年12月,中央先後印發了《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中辦發〔2013〕26號),和《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中辦發〔2013〕27號)。2014年以來,省信訪局積極配合省政法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精神。政法機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出台《河南省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實施意見》等9項制度措施,確保了涉法涉訴信訪工作規范有效開展。比如,制定訴訪分離辦法,建立裁定、導入制度,群眾「對號入座」,屬於信訪的找信訪,屬於司法的找司法;建立公開、移交制度,該誰管的不給推卸的借口,不該管的不給插手的空間;建立轉化、解困制度,跟進心理矯正和困難幫扶,引導上訪群眾回歸正常生活;建立完善各級政法機關聯合接訪及分別設立窗口接訪機制,有效解決入口不順、程序空轉、出口不暢等問題,推動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省信訪局及各級信訪部門堅持法定途徑優先,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行政復議、仲裁、訴訟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嚴格甄別把關,耐心教育引導信訪人依法向有關機關提出。積極支持政法機關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尊重政法機關依法作出的法律結論,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與有關職能部門一起做好教育疏導、幫扶救助和矛盾化解等工作,加強對訴訪分離相關情況的分析研究。目前,全省涉法涉訴信訪總量呈逐月下降的良好態勢。
積極推行「陽光信訪」模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健全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2014年4月,國家信訪局在江蘇淮安召開全國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依託互聯網建設全國統一的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將群眾走訪、來信、來電、網上投訴、視頻接訪等不同形式的信訪訴求,全部納入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受理辦理,實現「三化」(業務流程標准化、處理過程透明化、統計分析智能化)和「三個全覆蓋」(對信訪形式、工作過程、工作范圍的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實現辦理過程和結果的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減少群眾的信訪成本和奔波勞累之苦,體現方便快捷、陽光公開。全面推行「陽光信訪」,是符合群眾利益、順應信息社會發展、大有可為的民心工程。今年以來,我們在推進中突出抓好四件事:一是切實抓好全省網上信訪信息系統綜合平台建設和應用。投入資金搭建全省網上信訪信息綜合平台,完成2007年以來1000多萬條信息系統數據的遷移,以及全省市縣鄉近8000個行政機構及直屬職能部門的編碼工作。今年3月份,新系統中15個模塊與國家信訪局成功對接,實現了信訪業務的網上流轉。為確保網上信訪辦理順利運行,春節之後省信訪局舉辦4期新系統應用培訓班,培訓業務骨幹6700多人,全部實現會操作使用。為確保網上信訪辦理順利運行,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基礎上,以省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名義研究制定了涵蓋辦信、接訪、網上投訴、督查督辦、復查復核等業務工作,符合網上信訪信息系統要求的《河南省網上信訪事項辦理工作規范》,以不斷提高全省信訪工作的規范化、標准化、法制化水平。二是持續拓寬暢通信訪渠道。健全完善綠色郵政、網上信訪、電話接訪、視頻接訪、市(縣)長熱線、信訪代理等做法,引導群眾更多地以書信、電話、視頻、手機簡訊等形式,在基層屬地反映訴求、解決問題。同時,深入推進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落實,注重發揮黨政領導的示範帶動作用,集中力量解決好信訪突出問題。三是全面推進群眾滿意度評價工作。把通過國家信訪信息系統初次登記受理的求決類信訪事項,全部納入群眾滿意度評價范圍。通過業務溝通、專項督查、年度考評等舉措,督促各級信訪部門和相關責任單位,切實提高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和按期辦理率,倒逼各級嚴格落實責任,及時就地解決好每起群眾訴求,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四是建立健全人民建議徵集制度。切實加大督查指導力度,推動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抓好《河南省開展人民建議徵集工作意見》貫徹落實,創新徵集方法,拓寬徵集渠道,完善工作機制,為黨委政府更好地匯集民智、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統籌化解疑難信訪積案。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疑難信訪積案化解工作,去年4月份,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實行省級領導包案解決信訪問題的意見》(豫辦〔2014〕8號),對省級領導包案提出了具體要求。省信訪局持續推動領導包案制度落實,督促指導各級信訪部門,堅持定期篩選一些重點疑難信訪案件,呈送當地黨政領導分包化解,逐案明確責任領導和化解措施,努力推動實現「案結事了、息訴罷訪」,切實減少信訪積案存量。據統計,2014年省級領導帶頭包案化解156起「三跨三分離」信訪案件,帶動市縣兩級領導包案化解13424件,辦結率達93.2%。特別是為推動中央巡視組駐豫巡視整改意見落實,省信訪局切實發揮督查督辦作用,推動化解各類信訪積案2.6萬多起。由於積案化解成效明顯,群眾對信訪部門的滿意度達76.8%,全國排名第四位;對職能部門的滿意度達57.7%,全國排名第五位。去年11月,中央辦公廳來河南暗訪時,對信訪部門化解積案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健全完善依法終結機制。完善加強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認真貫徹國家信訪局《關於完善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的意見》和我省《關於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加強復查復核工作的意見》(豫政復〔2014〕2號)精神,適應逐級走訪制度全面落實後的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完善機制、優化流程、規范程序、強化責任,實現信訪事項有序終結退出,最大限度減少信訪積案產生。進一步暢通復查復核渠道,規范受理范圍,對符合條件的信訪事項及時納入復查復核程序,作出依法、客觀、公正的終結結論。不斷提高復查復核的權威性,建立省級復查復核、審核案件評查專家人才庫,切實加強復查復核指導把關、扶正糾錯職能,對疑難復雜信訪事項採取公開聽證、會商評議等方式進行復查復核,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2014年以來,全省共依法終結信訪事項2990起,有效減少了信訪案件存量。
改革考核評價問責機制。依據國務院《信訪條例》和《中辦、國辦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中辦發〔2013〕27號)等政策法規,以及國家信訪局的《信訪工作考核辦法》和《考核評分細則》,依法依規修訂完善我省的信訪工作年度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科學合理設置考核項目和指標,突出對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的考核,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可信度,樹立正確導向,逐級壓實責任,推動各地各部門把主要精力放在及時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上。注重考核成果的運用,堅持對工作成效好的地方給予表揚鼓勵,對工作成效差的地方通報批評,對工作不落實引發重大信訪問題、影響社會穩定的,協調推動相關地方和部門落實責任查究。
切實加強信訪法治宣傳。針對目前信訪工作不斷改革創新,一些幹部對信訪工作重視不夠、不適應法治信訪新形勢,以及少數信訪群眾「信訪不信法」的情況,我們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信訪條例》、中央5號文件等重要法規文件,持續抓好《信訪條例》宣傳月等宣傳教育活動,堅持將每年5月份定為《信訪條例》集中宣傳月。如今年4月8日,省信訪局專門印發了《關於開展〈信訪條例〉修訂實施10周年集中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網路媒體等傳播載體的優勢,通過政府網站、報刊專欄、廣播電視、手機簡訊、普法微信等載體,採取召開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電視訪談錄、出動宣傳車、設立咨詢台、印發明白卡,組織知識競賽、開展文藝會演、出動法治宣傳大篷車等形式,多渠道、多領域廣泛宣傳《信訪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努力實現家喻戶曉、人人遵守。特別是今年以來,省信訪局與省電視台聯合舉辦《百姓信訪》主題欄目,通過選取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案例公開報道解決過程,採取專家調解、以案說法等方式,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依法信訪,每周播出一期,目前已製作播出8期,增強了社會各界對信訪工作的監督、互動和理解,拉近了距離,塑造了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總之,我們將站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省的高度,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改革信訪工作制度相關決策部署,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牢記宗旨、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堅持以法治思維引領信訪工作制度改革,以法治方式解決矛盾和問題,以法治意識引導群眾表達訴求,著力提升依法做好信訪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⑤ 依法信訪體現了什麼民主形式
信訪制度是一項極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若以1951年6月7日政務院頒布《關於處理人民來信和接見人民工作的決定》為其正式建立的起點,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50多年的制度變遷以及社會的逐步轉型,信訪制度從其形成至今,主要發揮了以下基本功能:
1.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實現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制度化溝通,是構築政權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在信訪制度設立的初期,信訪體現了黨的政權與民間社會的交流與互動,反映了社會對新政權的認同狀況。信訪作為一種常規制度的出現,則反映了共產黨人建立政權合法性的努力。而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利益日益多元化在客觀上要求社會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多元利益代表和表達的機制。然而,我國當前社會多元利益表達機制和政治參與體制的構建滯後於社會利益的分化,現行的政治參與渠道無法有效地將各階層民眾的利益訴求有效地傳達到政治體制中去。[1]社會各階層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缺乏與政府進行利益溝通的有效制度渠道。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信訪制度無疑為社會各階層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提供了一條相對公平的制度性表達渠道。
2.權力控制與民主監督。對國家來說,通過信訪這種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權力的濫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參照蘇聯體制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科層制:一方面,科層組織取代各種傳統組織而高度集權;另一方面,科層組織的各種理性化的規范程序又未能充分發育起來。[2]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制定者和監督執行者的治理目標過於龐大,而掌握的信息又大量殘缺,上下級政府之間由於信息不對稱,不可避免地導致委託代理危機,中央政府對地方往往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以防止權力的濫用,[3]而通過信訪,可以使上級官員繞過科層制體系的阻礙,在某種程度上了解下級官員的行政能力、道德水平、政治素質等。對信訪所涉及的重大案件,上級機關通過派人到基層調查,實現了上級對基層官員的直接控制,以防止權力的濫用。因此,信訪作為對官僚體制的非常規控制功能便凸顯出來。對公民來說,通過給國家有關機關寫信或走訪反映民情社意,對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批評或建議以實現民主監督。
3.化解糾紛與權利救濟。在我國的信訪實踐中,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信訪一直是民眾實現權利救濟的重要的制度性選擇。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法制建設滯後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加上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影響,群眾之間、群眾與政府之間的糾紛與矛盾,往往是通過基層群眾的上訪,由高層官員從中進行協調和裁決來予以平息的。當前由於轉型時期政府行為的不規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許多群眾尤其是農民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在司法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尚未真正確立的環境下,信訪仍然是群眾解決矛盾糾紛、實現權利救濟的重要途徑。信訪救濟所具有的實體正義的一面,使其在事實上成為司法權利救濟體系的重要補充機制。
在信訪制度的功能中權力控制與監督功能是其首要的和基本的功能,也是信訪制度其他功能存在和發揮作用的基礎。而從當前來看,權利救濟功能已經超過另外兩項功能成為信訪最主要的功能。現實中這樣功能定位的直接結果就是,上訪反映的問題已遠遠超過了行政部門管理的范圍,使信訪部門承載了過多的社會責任,同時消解了司法的權威。
⑥ 如何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依規有序信訪
(一)准確定位,規范信訪秩序,實現信訪工作理性回歸
堅持規范信訪事項和規范信訪秩序相結合,規范信訪事項是規范信訪秩序的前提,要想規范信訪秩序,必須規范信訪事項。凡是明確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門的訴求,都不應作為信訪事項受理登記。
拓寬向群眾宣傳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選擇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的有關規定。如果把不是信訪的問題引入信訪渠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誤導了群眾。在暢通信訪出口上做實做強,使大量被誤導進入信訪渠道的上訪人,通過教育引導、法律告知引導其退出信訪渠道,選擇法律途徑解決訴求。
(二)強化法治,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訪難題的根本出路是加強法治建設,推進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逐步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決問題。
具體來講,一要依法解決問題,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符合解決條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二要依法教育疏導,綜合運用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心理疏導、化訪為訴、進入程序、依法處置等措施,把涉訪人群導入法治框架內解決問題。三要依法懲戒處理,對無視法律權威的違法上訪行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處理;對把上訪當成誣告、陷害、誹謗渠道的,要強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責任,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權威。四要依法終結信訪,堅決維護三級終結的權威;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一律按法律規定,通過審判監督和檢察監督、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程序處理,並結合各部門的紀檢監察監督、法制工作監督,強化糾正錯誤,規范執法行為,堅決維護法制權威,維護法律尊嚴。
(三)正確引導輿論,淡化信訪宣傳誤導,強化法制宣傳教育
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對信訪群眾的導向作用,客觀報道宣傳信訪政策法規,提高群眾對信訪的正確認識,引導信訪群眾依法信訪。
淡化對信訪特別是越級信訪促進問題解決的宣傳,不過分誇大和渲染信訪的作用,大力營造依法解決問題的輿論氛圍,從思想上消除涉訪當事人對信訪渠道過高的價值預期,引導其自覺選擇司法解決途徑,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通過對處理違法信訪行為等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說法,有效震懾違法,努力營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訪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把宣傳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導貫穿於依法治訪的全過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強化法律告知、釋疑解惑,教育警示群眾防範違法犯罪,實現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強化源頭治訪,把涉訪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縣級以下
信訪問題的解決和防範關鍵在基層。要緊緊抓住縣級以下有關部門這個解決問題的責任主體和防範源頭:一是把矛盾發現在早、化解在小、解決在源頭。二是增加縣級以下有關部門化解矛盾、依法解決問題的層級,從村組、社區到鄉鎮、辦事處、縣區有關部門來真正了解實情、層層化解矛盾。三是對涉訪違法行為也要發現在早,處置在小,解決在縣級以下。要堅持法制原則,以「合法」還是「違法」作為定性標准,不要糾結於是否為「上訪人員」、「特殊群體」,防止違法行為的逐步升級。四是強化責任追究,及時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發現問題、改進工作,更好地從源頭上發現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⑦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信訪工作
信訪工作作為一項涉及民主參與、權利救濟、糾紛解決、社會治理的綜合性、系統性工作,需要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完善信訪工作機制,統籌運用各方資源力量,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形成綜合治理工作格局。做好信訪工作至關重要。
第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資源力量,增強信訪工作聯動性、協同性。樹立互聯網思維,增強團隊精神、協作意識,統籌協調有關部門資源力量,形成聯動協作、綜合施策的局面。調動有關部門、單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形成信訪聯治、矛盾聯調、工作聯動的格局。要進一步落實職能部門源頭預防和解決問題的責任,誰產生問題、誰化解矛盾,屬於哪個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問題、哪個部門就要負起責任,決不能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統籌運用專門隊伍和社會力量,努力形成信訪問題共治局面。新形勢下,面對復雜多樣的信訪問題,既需要加強信訪幹部隊伍建設,激發內在活力,也需要運用好市場化、社會化機制,釋放社會共治的巨大能量。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努力建設一支對黨忠誠可靠、恪守為民之責、善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信訪工作隊伍,不斷提高運用新知識、新技術破解信訪工作難題的能力水平。
第三:統籌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形成共同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新格局。研究新型矛盾糾紛規律特點,建立更多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及時有效化解征地拆遷、勞動爭議、醫療衛生等領域矛盾糾紛。廣泛推行微信調解、網上調解、電視調解等方式,加快建設類案檢索、調解結果預判等信息系統,引導當事人對調解結果形成合理預期,提高調解質量和效率。
拓展資料:
信訪工作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信訪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主要負責同志要當好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好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建立完善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信訪工作責任體系,督促各有關部門、單位履行職責、做好工作,為做好新形勢下信訪工作提供堅強保證。
⑧ 如何正確有效依法信訪
信訪人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等相關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上述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⑨ 如何擺正信訪與法治的辯證關系
相信到訪,提供增加一個反映問題解決問題的通道,因為相信你能解決問題所以到訪,這是種信任,這種信任很好,等他相信你不能解決問題可能就麻煩了,信訪工作實際上華夏早已有之,除了被異族亡國時期,這是個反映問題的重要渠道,又叫告狀,明國就有一整套信訪制度,1912年後,經常有人到北京反映問題,如毛到北京反映湖南省督軍兼湖南省長湯敬堯的問題,要求最高領導人接見,並在北京進行廣泛宣傳反映自己的主張問題,1950年後,先後頒布了《關於處理人民來信和接見人民工作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加強處理人民來信和接待人民來訪工作的指示》,1978年後信訪制度開始規范化,成立了相應信訪機構,政權是因人民需要而建,人民是政權的根本,政權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履行自己各項職能,信訪結構是接觸群眾了解群眾問題所需的一個重要結構途徑,能比較集中的聽到群眾的聲音反映他們的問題,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是做公務員的要求,公務員的職能,政權存在的目的,信訪機構有利於解決問題避免造成更大麻煩,使問題更嚴重,早發現早解決,信訪工作要通過法律加以完善和制度化,保障信訪結構的更有效運轉,和信訪者的問題能夠得到很好解決,權益得到保障。信訪是好事,這是好事。信訪體現了國家的性質,政權存在的目的,有利於國家更好的運轉,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平等,民主,體現。
⑩ 信訪人依法可以向國家機關提出哪些信訪事項
信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
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