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法治社會
A. 如何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
1、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2、要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蔓延。
3、要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執法司法力度,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理措施。
4、要加強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等執法工作,加大對暴力傷害醫務人員的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嚴厲查處各類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的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抗拒疫情防控、暴力傷醫、制假售假、造謠傳謠等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社會安定有序。
5、要依法規范捐贈、受贈行為,確保受贈財物全部及時用於疫情防控。要依法做好疫情報告和發布工作,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准確報告疫情信息。
6、要加強對相關案件審理工作的指導,及時處理,定分止爭。要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組織基層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法治意識,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7、要強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務,加強疫情期間矛盾糾紛化解,為困難群眾提供有效法律援助。
B. 如何理解「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
國奉圭臬抄,治依良法。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即便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也絕不允許突破法治底線。「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蘊含著黨領導廣大人民應對歷次重大挑戰的實踐智慧,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勁的時候,就越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顯著優勢,以統籌各方力量,兼顧不同利益,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C.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決定
一、疫情防控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堅持依法依規、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落實屬地責任,採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切實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疫情防控規定,自覺服從本地區疫情防控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和管理。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省、市(州)、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等防控網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部署,組織指導轄區內相關方面採取針對性防控措施,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嚴格落實相關防控措施,強化防控網格化管理,協助做好宣傳教育、人員排查、健康監測、集中收治隔離等工作。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本行政區域疫情防控需要,可以在醫療衛生、防疫管理、交通運輸、社區治理、市場監管、場所管理、生產經營、勞動保障、市容環境衛生、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規定臨時性應急行政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可以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積極配合。四、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落實本單位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相關部門並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航空、鐵路、城市公共交通、軌道交通、道路長途客運、水路客運等公共交通服務單位和超市、農貿市場、銀行、賓館等經營服務單位以及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採取嚴密防控措施,確保公共交通工具、經營服務場所和居民小區符合疫情防控要求。
個人應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我防護,不組織、不參加聚會活動,出門應當佩戴口罩;如實提供與疫情防控有關信息,配合相關部門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統籌各方面資源,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及時充實醫療力量,全力保障醫療機構、集中隔離場所建設,推行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以及密切接觸者分類集中收治隔離。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的政策支持,加強統籌協調,優先保障一線醫療單位、醫護人員診療需要;關愛、保護醫護人員和一線防疫人員,為對口支援醫療隊伍、醫護人員的醫療活動及生活提供服務保障和便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生活物資的生產、調配,保證居民正常生活需要;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協調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物業服務企業為居民采購生活物資提供便利,並及時對轄區內居民特別是孕產婦、孤寡老人、殘疾人、特困家庭等開展必要的生活援助。六、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依法開展捐贈活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慈善組織和捐贈活動的監督管理,確保捐贈資金及物資的接收和分配公開透明、及時高效、公平合理。
鼓勵、支持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在做好自身防護基礎上,依法有序參與疫情防控、應急救援和社區服務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志願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利。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統籌做好返崗、返工、返校工作,強化屬地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和學校責任,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維護正常的工作、生產和教學秩序;加強與省外協調配合,做好在外地滯留人員和在鄂滯留人員的幫扶和安全有序返回工作。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嚴格落實疫情報告制度,依法及時准確向社會公布、解讀疫情,加強信息公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大對疫情防控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防控知識的宣傳解讀,加強輿論引導,在全社會營造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全民抗疫的良好氛圍。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緩報、漏報、瞞報、謊報疫情信息,不得編造、傳播有關疫情的虛假信息。
D.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全力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
一、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統籌防控與分級防控相結合、服從大局;堅持依法防控、依規治理,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審慎決策;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把區域防控、部門防控、行業防控、基層防控、單位防控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二、市人民政府設立應急指揮機構,統一領導、指揮協調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和區縣(自治縣)有關部門應當切實履行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建立健全市、區縣(自治縣)、鄉鎮(街道)、城鄉社區等防護網路,落實「網格化管理」措施,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防控體系,開展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工作,防輸入、防傳播、防擴散,落實聯防聯控機制。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市、區縣(自治縣)統一部署,開展群防群治,組織指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加強轄區管理,採取針對性措施,切實防控轄區疫情。三、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不與本市地方性法規基本原則相違背的前提下,在醫療衛生、防疫管理、隔離觀察、道口管理、交通運輸、社區管理、市場管理、場所管理、生產經營、勞動保障、市容環境、野生動物管理等方面,發布臨時性應急行政管理決定、命令,並及時調整相關實施細則和配套文件。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在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統籌加強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採取各種措施,支持、服務和保障生產經營活動,保障城鄉社會平穩有序運行。四、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發揮自治作用,協助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相關防控措施,開展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和健康提示,摸排轄區內人員往來情況,加強人員健康監測,及時收集、登記、核實、報送相關信息。
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要求,積極高效配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五、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依法開展本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物品、設施,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健康監測,督促從疫情嚴重地區返渝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醫學觀察或者居家觀察,發現異常情況按照要求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各類產業園區、開發區管理機構負責本園區(開發區)內各項疫情防控工作。航空、鐵路、軌道交通、長途客運、水路運輸、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單位應當採取必要措施,確保機場、車站、碼頭、服務區等場所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
鼓勵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願服務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單位和個人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六、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居住、工作、生活、學習、旅遊以及從事其他活動的個人,應當增強法治意識,了解疫情防護知識,自覺遵守下列規定:
(一)依法自覺履行疫情防控的法律義務;
(二)服從、配合、協助疫情防控的指揮和安排,依法接受調查、檢驗、監測、隔離等防控措施,如實提供有關信息,配合相關防控措施的實施;
(三)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時,及時就醫,並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加強自我防護,進入公共場所應當自覺正確佩戴口罩,減少外出活動,不參加聚會活動;
(五)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不得食用法律法規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
(六)從疫情嚴重地區回渝人員以及與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應當按照政府有關規定進行醫學觀察或者居家觀察,主動報告健康狀況,配合相關服務管理,確保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七)從市外返回本市居住地的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相關隔離觀察規定。七、在疫情防控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通過傷醫、醫鬧等形式阻礙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正常的診療和救治工作;
(二)辱罵、抓打、恐嚇防控人員;
(三)隱瞞病史、疫情嚴重地區旅行史、與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接觸史、逃避隔離醫學觀察等行為;
(四)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制假售假、欺騙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社會秩序;
(五)編造、傳播有關疫情的虛假信息;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行為。
E. 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外出佩戴口罩。
2、主動做好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主動測量體溫。若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
3、辦公場所要注意加強通風清潔,配備洗手液、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場所,建議錯峰吃飯,減少聚集。
4、注意營養,適度運動。
5、出行前若無可疑症狀,可正常出行。若出現可疑症狀,建議居家休息和就地就醫,待症狀消失後再啟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十六條 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 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前或者在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F. 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依據
疫情防控的主要的法律依據如下:
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負責;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突發事件發生後,發生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並立即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工作,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
突發事件發生地縣級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的,應當及時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工作。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採取措施,統一領導應急處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對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負責的,從其規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積極配合並提供必要的支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一條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制定本法。第二條 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領導傳染病防治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傳染病防治規劃並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監督管理體系。第六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傳染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傳染病防治工作。軍隊的傳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醫療機構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G.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一、疫情防控工作應當堅持黨的領導,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貫徹依法依規、有序規范、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原則,落實「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把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有效性,提高我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二、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服從國家和省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切實履行屬地責任、部門責任,以最嚴紀律、最有力舉措、最堅定信心「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做好下列疫情防控工作:
(一)健全覆蓋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五級防護網路,建立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防控體系,落實全省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全力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
(二)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按照「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原則,全力做好確診病人的醫療救治工作,抓好隔離人員的防治工作;
(三)加強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供給、調配的統籌,保障重要物資供應並優先滿足一線醫護人員和救治病人的需要,加大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供給力度,支持和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要;
(四)嚴格落實疫情報告和信息發布制度,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准確公布疫情信息,公開透明回應社會關切,不得緩報、漏報、瞞報、謊報;
(五)統籌做好返工、返校、返崗工作,制定健康監測、交通組織、物資保障等相應疫情防控預案,督促企業和學校科學合理安排生產和教學活動,做好返工、返校、返崗後的疫情防控工作;
(六)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可以與本行政區域周邊地區建立疫情防控合作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和工作協同,共同做好疫情聯防聯控;
(七)依法規范捐贈、受贈行為,加強對受贈財物的規范管理,捐贈財物的接收、支出、發放、使用和管理情況應當依法公開並接受捐贈人和社會的監督,確保受贈財物全部及時用於疫情防控;
(八)依託「粵省事」「粵商通」等數字政府移動平台,加強業務協同辦理,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引導企業和群眾網上辦理業務,減少企業和群眾辦事跑動和聚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不與本省地方性法規基本原則相違背的前提下,可以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在醫療衛生、防疫管理、隔離觀察、道口管理、交通運輸、社區管理、市場管理、場所管理、生產經營、勞動保障、市容環境、野生動物管理等方面,規定臨時性應急行政管理措施。三、切實推動防控重心向基層下移,構築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嚴密防線,全力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上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組織指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志願服務組織等依法依規有針對性地採取防控措施,加強對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多以及疫情嚴重的城鄉社區防控力量的布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發揮群眾自治作用,實行網格化管理,協助人民政府做好下列疫情防控工作:
(一)做好從疫情嚴重地區返回人員情況摸查,落實「一人一冊」和開展健康監測,及時報送疫情防控信息,督促相關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二)加強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的健康監測和管理,提供生活服務保障;
(三)動員村(社區)居民、社區社會組織、轄區單位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四)協助相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和衛生健康提示;
(五)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作用,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
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志願服務組織應當配合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居住地區人員往來和車輛進出管理,採取必要措施限制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居住區,加強重點公共區域的清潔和消毒。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當安排工作人員參與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並提供必要的支持。
H.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疫情期間如何體現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原則,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科學立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體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機構設置和組織編制方面法律的根本依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就要加快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機構編制科學化、規范化、法定化,改進機構編制管理方式。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制定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完善機構和編制方面的黨內法規。協調發揮好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在規范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中的作用,把黨政機構統籌起來考慮、設置,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政機構新格局。要完善黨政部門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人員編制方面的規定,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和編制,充分發揮法律引領、推動、保障機構改革的作用,保障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順利、平穩、有序開展。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實現組織法定,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奠定製度基礎。
深化改革,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在行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要做到職責明確;在履行職能和行使權力上,要做到依法行政。要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滿足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要。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精簡整合辦事機構,精幹設置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簡化辦事手續環節,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改革行政執法體制,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整合精簡執法隊伍,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解決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發揮法治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和推進法治的關系。實現改革與法治相向而行、同步雙贏,要求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要求,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按照改革方案和政策要求,全面清理與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相關的法律法規,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該制定的制定,為機構改革掃清法律障礙,為改革後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提供製度保障。凡涉及法律設定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事項,應當及時啟動法律修改和廢止程序,確保在法治的框架內推動改革。只有將改革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以法治的方式推動改革,以剛性的制度管許可權權,才能增強改革的合法性與權威性,順利完成改革任務。十三屆全國人大修改憲法,賦予國家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用一節五條的篇幅規定國家監察機關的產生、性質、組成、體制、許可權和程序等重大問題,並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就是為了確保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於憲有源、於法有據,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既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用法治的方式促進改革,充分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又要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主動適應改革需要,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
I. 毛概疫情防控下的全面依法治國如何進行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
J.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
一、疫情防控工作應當堅持黨的領導,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堅持依法防控,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蔓延,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堅持科學防治,強化科技資源整合利用,積極運用各種科技手段,精準施策,對疫情傳播規律及影響因素進行研判,及時監測發現新情況新問題,為更有針對性地防控疫情提供專業支撐,完善救治體系,建立健全中西醫結合的救治工作機制;堅持規范有序、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把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二、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切實履行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建立健全省、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村)等防護網路,落實網格化管理要求,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防控體系,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輸入、輸出和蔓延。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執行疫情防控要求,落實屬地責任,組織指導社區(村)、物業服務企業、志願者組織等有針對性地採取防控措施,做好本轄區的防控工作。社區(村)應當服從當地政府統一指揮,做好轄區內人員往來情況摸排,加強人員健康監測,同時做好相關生活服務保障工作。對外地返回居住地人員的管理服務要嚴格遵守政府的相關規定。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發揮自治作用,協助相關部門落實相關防控措施,做好社區防控知識宣傳和健康提示,及時收集、登記、核實、報送相關信息。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應當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應當堅持群眾路線,注重聽取合理化建議。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不與憲法、法律、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防控工作需要,在防疫管理、隔離觀察、醫療衛生、道路管理、交通運輸、社區管理、市場管理、場所管理、生產經營、勞動保障、市容環境、野生動物管理等方面,規定臨時性應急行政管理措施;可以依法採取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活動、關閉或者限制使用場所、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等措施;必要時,可以依法在本行政區域內臨時徵用場地、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
緊急調集人員的,應當按照規定給予合理報酬。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能返還的,應當及時返還。四、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對本單位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負有主體責任,應當建立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對疫情防控工作涉及的重點人員、重點群體加強健康監測,對重要場所、重要設施實施嚴格管控,及時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的情況以及其他異常情況。
各類工業園區、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做好園區(開發區)內各項疫情防控工作。航空、鐵路、軌道交通、長途客運、水路運輸、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單位應當採取必要措施,確保機場、車站、碼頭、服務區等場所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
零售葯店出售退燒、咳嗽類葯品,應當實行實名制登記,第一時間上報屬地衛健部門。五、個人應當遵守關於疫情防控的規定,服從本地區人民政府的統一指揮和管理,依法接受醫學調查、檢驗檢測、隔離觀察、集中救治等防控措施;應當了解疫情防護知識,做好自我防護,減少外出活動,不參加自發的聚會和自行組織的集體活動,不獵捕和食用野生動物。個人進入公共場所,應當佩戴口罩。
個人應當按照規定如實提供有關信息,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必須第一時間按照規定報告,避免發生再傳播和交叉感染。從疫情嚴重地區流入人員應當按照政府有關規定接受醫學觀察或者居家觀察,主動報告健康狀況,配合相關服務管理。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採取各種措施,支持、服務和保障生產經營活動;要做好保障市場供應和穩定市場價格工作,加大疫情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供給統籌力度,優先滿足一線醫護人員和病人救治對疫情防控物資的需要。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商務、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市場監管、財政、住房城鄉建設、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應當創新監管方式,優化工作流程,建立綠色通道,為疫情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供應和使用等提供便利。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暢通水、電、氣的供應。
充分發揮江西政務服務網、「贛服通」平台的作用,加強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推動更多事項全程網上辦理,紙質辦理結果實現郵寄送達,切實提高全省各級政府網上服務能力和水平。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選擇網上辦、掌上辦、郵遞辦等辦事渠道,盡可能避免到辦事大廳現場辦理相關業務,減少人員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