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批判道德
A. 尼采藝術哲學的觀點
1.藝術是權力意志最透明最親切的賦形;
2.藝術必須從藝術家方面來把握。
我們面在可以再往下念(797則):「……從這個立場出發去審視權力、自然等等現象的基本特徵!還有宗教和道德!」尼采講得很清楚,從上述兩條關於藝術家的本質的認識出發,權力意志的其他賦形——自然、宗教、道德,我們還可以加上社會、個人、知識、科學和哲學等等——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這些存在者都以某種確定的方式而與藝術家的存在相一致,和藝術創造活動相一致,與一切在者在被創造的情形相一致。其他存在者,藝術家顯然不能夠「帶出」它們,不過它們都具有和藝術家創造的東西即藝術作品相一致的存在形式。我們在前一則警句(796)中,發現了這層意思的證據:「在沒有藝術家的地方,也有藝術品,比如人的身體,又比如某種社會組織(普魯士政府軍,耶穌會)。在某種程序上,藝術家只是這全部存在鎖鏈上的一個初始階段。世界是自己繁殖自己的一件藝術品——」在這里,藝術和藝術品的概念,顯然擴大為任何一種「帶出」的能力,擴大為任何一件本質上被如此這般帶出的事物。這種藝術觀念,和十九世紀初還頗為通行的用法,某種程序上也是相一致的。直到那時候為止,藝術仍然指任何一種「帶出」、「顯示」、「產生」的能力。工匠、政治家、教師,作為能夠帶出某樣東西的人,都是藝術家。自然也是藝術家——一位女性藝術家。那時候,藝術還沒有演化為目前流行的這種狹隘概念,即在作品中帶出某種美的東西的「美術」,「美的藝術」。
現在,尼采要闡明的是藝術一詞更早更寬泛的含義。美術在這種藝術概念中不過是其他多種藝術之中的一個類型。在尼采看來,一切其他的藝術的「帶出」、「顯現」和「產生」,同藝術家所獻身的美的藝術,都是一致的。「藝術家只是一個初始階段」說的是那種狹隘意義上的藝術家,即僅僅「帶出」美的藝術作品的那一類藝術家。基於這些論述,我們現在可以得出尼采關於藝術的第三種說法:
3.根據廣義的藝術家概念,藝術是所有的存在者的出場方式;就存在者的存在來說,一切存在者都是自己創造自己的創造者。
我們知道,權力意志本質上既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毀滅。藝術作為一切存在者出場的方式,因此就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而就是權力意志。
尼采把藝術明確地界說為權力意志。在此之前,他的第一本著作《悲劇從音樂精神中誕生》,就已經把藝術理解為存在者的基本特徵。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尼采寫《權力意志》時為什麼又回到了《悲劇的誕生》關於藝術的見解。
……
在最寬泛的意義上被看作是創造的藝術,構成諸在者的基本特徵。因此,狹義的藝術就是這樣一種創造,在這種創造中,創造為其自身之故而進行並且趨於最明朗的境界;藝術不只是權力意志的一種賦形,還是權力意志最高的賦形。權力意志只有作為藝術並且藉助於藝術才成為可見的。但是,權力意志在尼采那裡是未來一切價值立於其上的根基,它是作為由宗教、道德和哲學決定的舊價值的對立面而出現的一切新價值的准則。因此,如果權力意志確乎只有在藝術中才能獲得它的最高賦形,那麼,權力意志之新關系的設定,也必源自藝術。新價值是對舊價值的一場革命,而這場革命帶來的反抗和劇變也必出自藝術。《權力意志》794則是這樣說的——
「我們的宗教、道德和哲學,都是人性的頹廢形式。對這些頹廢形式的反抗,便是藝術。」
按照尼採的解釋,柏拉圖為道德、基督教和哲學制定的第一原則就是:這個塵世是無價值的;它羈靡於感性之中,應該有一個比它「更好」的世界;塵世之上必須有一個「真實世界」,一個超感性的世界;感性世界不過是「真實世界」的外在顯現。
在這種態度中,塵世和生命就被徹底否定了。如果表面上對這塵世說聲「是」,那最終也不過是為了更加徹底地把它全盤否定。但是尼采說,所謂道德的「真實世界」,乃是一個謊言的世界。而感官的,感性-外表,正是藝術的基素,因此,是藝術把被「真實世界」的假想否定了的一切又重新肯定下來。所以尼采說:「藝術乃是反抗一切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最高力量,是反基督徒、反佛教徒、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功臣。」據此,我們可以得出尼采關於藝術的第四點論述:
4.藝術是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反抗。
……藝術,特別是狹義的藝術,就是對感官、對假像、對「非真實的世界」大膽地說是,或者正如尼采挑明得那樣,是對非「真理」的東西說是。
……
尼采還說:
「我早年把藝術和真理的關系問題看得很嚴肅,即使到了現在,它們之間已經如此不協調了,我對那種似乎是不容懷疑的聯系,還是敬若神明,輕易不敢冒犯。我第一本書論述的就是這個問題。《悲劇的誕生》是在另一種信念的背景下信任藝術的——這另一種信念就是:和真理生活在一起是不可能的;『真理意志』簡直就是退化的象徵。」
這聽起來似乎有悖於常理。但是,一旦我們以正確的方式來讀解這段話,便不覺其反常了。在這里(尼採在別處也是如此),「真理意志」是指柏拉圖和基督教意義上對「真實世界」、超感官和物自體的意志和信念。這種意念在尼采看來,就是對我們的現世「說不」,對藝術本己的家園「說不」。現實的塵世才真正是真實的世界,因此尼采聲稱,在藝術和真理的關系中,「藝術比真理更有價值。」就是說,感性比超感性的東西更高更真實。關於這一點,尼采還說過,「我們擁有藝術,為的是不致於亡於真理。」在這里,「真理」一詞再次用來指稱超感性的所謂「真實世界」,它暗藏著毀滅生命的危險。尼採的「生命」總是指擺脫真理糾纏的那種「上升的生命」。超感性雲雲,不過是為了誘使生命離開健康活潑的感性和感官世界,使生命力衰弱、枯竭下去……幸虧我們還擁有藝術,才不至於被這樣的超感官的真理所毀。有了藝術,超感官的東西才不能使生命衰朽到極度虛虧全面崩潰的田地。從藝術和真理本質的聯系中我們可以引出尼采關於藝術的最後一個論斷:
5.藝術比「真理」更有價值。
讓我們重溫一下尼采關於藝術的前四點論述:
1.藝術是權力意志最透明最親切的賦形。
2.必須從藝術家的角度來把握藝術。
3.根據廣義的藝術家概念,藝術是所有存在者基本的存在方式,就存在者的存在來說,它們都是自己創造自己的創造者。
4.藝術是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反抗。
有了尼采這五點有關藝術的論述的啟發,我們現在就可以回顧一下他對同一個問題說過的更早的一句話:「……我們發現它(指藝術——譯者)是對生命最強的刺激……」不難理解,說藝術是生命的刺激物,無非是說藝術乃權力意志的賦形……我們不能把這句話當作尼采對藝術的另外一種見解,附加在前面談到的五點之上,相反,這句話正是尼采對藝術主要的論述,其他五點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
B. 尼採在道德上的觀點是什麼
尼采拒斥西方的傳統道德,尤其是基督教、猶太教的道德。他的道德思想是其權力意志論和專超人哲學的延伸。屬
尼采認為基督教道德是典型的奴隸道德,它產生自各種虛弱的感受。由於自己的虛弱,不免對強者及有創造力者覺得憤懣不平和怨恨,為了抑制這種不平,奴隸的心理就形成一種對人對事的新評價,而把弱者病態者視為最高價值。基督教的謙虛和博愛的倫理思想就由對這種價值的曲解而生,博愛實際上是由對虛弱的憐憫而來。尼采認為基督教想用一切方法把弱者和畸形者保護起來是違反主人的權力意志的,是一種江湖騙術。
C. 尼采是如何批判傳統的宗教,哲學和道德的
他批判傳統的宗教、哲學和道德,認為它們提供的價值體系都是顛倒的,忽略了爭取權力、鑄塑超人的意義,是造成人們怯懦的原因,而時代需要的是權力意志這種強有力的、肯定的內在驅動力。
D. 尼采為什麼要批判傳統的宗教、哲學和道德
尼采批判傳統的宗教、哲學和道德,認為它們提供的價值體系都是顛倒的,忽略了爭取權力、鑄塑超人的意義,是造成人們怯懦的原因,而時代需要的是權力意志這種強有力的、肯定的內在驅動力。
E. 尼采為提出反理性和反道德
尼采哲學在當時曾經被當作一種「行動哲學」,一種聲稱要使個人的要求和慾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的哲學。他的哲學具有傲視一切,批判一切的氣勢。這正是他的哲學被後現代主義欣賞的重要原因。 後現代主義對傳統哲學和現代哲學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對尼采哲學卻情有獨鍾,後現代主義者從尼采哲學中吸納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學的基本思想觀點,甚至尼採的哲學風格。尼采哲學中的消解傾向成為後現代主義的精神支柱,尼采絕沒有想到,他成了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先驅。 對他來說,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創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態迥異的奇特哲學,展示自己的哲學思想。他的哲學無須推理論證,沒有體系框架,根本不是什麼理論體系,是他對人生痛苦與歡樂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盡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是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沖動,現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尼采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並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裡受到啟示,也認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 尼採的哲學觀最重要的一點是哲學的使命就是要關注人生,給生命一種解釋,給生命的意義一種解釋,探討生命的 意義問題。這與尼采所讀叔本華的著作有一定關系。還有一點看法,尼采認為哲學是非政治的,哲學和政治是兩回事。所以尼采對哲學的看法,第一是對生命,關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學術的。哲學不是純學術。尼采對傳統哲學進行批判,他認為關鍵在於沒有關注人生。他認為傳統哲學造成的後果是虛無主義。尼采認為現象背後是沒有本質的。
F. 尼采所說的道德一詞應該怎樣理解
尼採的道德哲學是關於道德與生命的形而上學。尼采整個道德哲學的出發點和目的,便是為生命賦予意義,一方面,他站在生命立場上否定舊的道德價值;另一方面,他又站在生命立場上呼喚新的道德價值。由此形成了他道德哲學的破和立兩個方面:在破的立場上,他基於自然生命對傳統道德(主要是基督教道德)的反生命性質進行了系統的批判;在立的立場上,他又基於自然生命及其本質對善惡彼岸的生命道德進行了新的建構;而不管是破還是立,又都源於他對世界、生命以至道德的基本的形而上態度。
這是尼采關於道德一個小寓言。蟲子被踩之後,就會蜷縮起來,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再次被踩的機會。用道德的角度講就叫:謙恭。
尼采是天才,尼采是瘋子?沒錯,天才與瘋子,原本只是一線之間,信奉者如是說,反對者如彼說,沒有什麼好爭論的。 就像我們曾經在思想深處被強加的關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判斷,現在才知道是多麼愚蠢和荒誕,哲學本來就不是青少年能思考的東西。
又想起了高考作文命題,要一個高中生思考人生的意義本身是難為孩子了,我想命題者自己可能都在這個問題上舉棋不定,卻要學生們在短短的1個小時內對這么深奧的問題做出自己的理解,他們能寫些什麼,無非就是取悅閱卷者,或許這就是命題老師出題的本意吧?噢,我希望不是,還是給他們想像的空間吧
中國傳統道德中謙恭是很重要的一條,可是我卻很悲哀地看到,在我們的生活中,它似乎越來越的不到重視。如果我直觀地想想這也是合乎邏輯的,現在不是提倡個人表現嗎,現在不是追求西方的生活觀嗎,現在不是以狂為美嗎,那麼謙恭與這些時髦的、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觀明顯相悖的,作為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糟粕」適應該被時代淘汰掉。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尼采尚且以謙恭為道德,我們的學習西方的精華又學到了哪裡?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值得我們發揚的東西, 關鍵是你有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既然是一脈相承的中國人,那麼我們的傳統是不應該被拋棄的。
眼下很多年輕人經常表現的目中無人的樣子,我看著真為他們感到悲哀。社會學家說他們是因為自己的潛意識里不希望被別人忽視才會有這樣的表現,我倒是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是我知道他們沒有謙恭的道德,一個連蟲子都會知道的品質。在我們減少被傷害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保護別人不受傷害,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這種品質 。
G. 尼採的與野獸斗爭的人要謹防變成野獸,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是出自哪裡的
出自德國著名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採的《善惡的彼岸》,原文是,與怪物戰斗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意思是,若無限制地懷疑,則自身不可避免的將變成懷疑的創造者。而對於所有人,懷疑這件事本身是如此正當合理,是不可避免的一道坎,唯一的應對方式,則是用他自身來對待他自身。
(7)尼采批判道德擴展閱讀:
尼採的倫理批判:
不像存在主義,尼采並不認為人有充分的自由意志,「一個人本質的命定性不能由所有那曾經是以及將會是的命定性分開」。自由意志即是把意志當作不能再追溯其因的自因,他說自因是:「目前為止被人想出來最佳的自相矛盾。」那當初為什麼會有自由意志這種理論的出現?尼採的回答是:「人被認為是自由的以便他們可以被判斷或懲罰。」
一般而言惡往往被視為欲除之而後快的東西,但尼采認為惡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它有刺激人類的功效:「所謂善就是能保護人類的,所謂惡就是不利於人類的。
但事實上,惡的刺激所帶給人類相當程度之事當且不可或缺的保存維護上,其影響是和善一樣的—只是它們的作用不同罷了。」尼採在道德批判上另一項成就即是提出了主人-奴隸道德說,以心理的角度剖析道德中奴隸道德的成分。
尼采認為道德的起源是當弱者被強者欺凌時,便運用他們的精神力量,製造出良心譴責、善惡等來抵制強者的進犯。奴隸道德通常帶著怨恨及衍生而來的反動心態。
例如企圖將具有創造力量的強者的價值拉平,而將他們的特性,轉換為成具倫理意義的「惡」;自己身上軟弱的性質,轉換成「善」等。尼采因為根本不相信有先於人存在的道德來源,所以以奴隸道德來質疑傳統道德(尤指基督教道德)來源的正當性。
H. 尼采說過:道德只是低等人群體用來阻礙高等人的虛構事物,該如何反駁
不知你遭遇過沒有,自己的人生被無數人指指點點,如果你是我的父母、親人、朋友,那我也就忍了,可是你什麼都不是呀?更可惡的是你所要求的全部全部都是在損壞我的利益,都是在滿足你的自私!
作為學生,可能大家都遇到過回家時好不容易買了個卧鋪,上來就有人喊你把下鋪換給他/她,理由千奇百怪,如果是老人或者孕婦,而且別人主動提出支付多出來的money,這也無可厚非!
畢竟節目組是為了收視率,姑娘在這么突然的狀況下或者因為其他原因都可以理解,但唯獨讓我目瞪口呆的是這個所謂的主持人所說的話!
I. 尼採的道德價值核心是什麼
追求生命的意義,解放生命,希望賦予生命藝術的氣息和審美的意義。
批判陳舊的道德思想,以「超人」的理想和「末人」的形象試圖真誠地探索和解決生命問題。
但是尼採的思想攻擊性較強,也散發出一些自我吹噓的味道。
J. 尼采是如何看待主人道德的
尼採的理想是超人,是天才,認為人類的歷史由於有了超人才有意義。充滿高貴的驕傲的主人道德,必須把一切傳統價值重新估價,尤其要克服基督教的奴隸道德。主人道德必須揭露出自怨懣不平而來的種種有害的價值欺騙和曲解,尤其是對肉體的輕視,同時還要超越傳統對善與惡的判斷方法,爭取一種超越善與惡的新態度。
尼采認為弱小者總是期望有破壞強者的力量,要對強者復仇,其實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態度,是一種否定生活的意志,是一種消亡和衰敗的原則。在他看來,生活本質上就是佔有、損害、征服、剝削、鎮壓、強加於人……他還極力為剝削辯護,認為剝削是一種本能的權力意志,因為這是歷史的一種基本事實。
在尼采看來,歐洲的道德由於否定了權力意志的首要地位因而是不誠實的,基督教是最有誘惑力和最邪惡的謊言,當基督教要求我們去愛我們的敵人時是多麼地與人的天性相悖,天性的指令是要「恨」你的敵人。
他認為,基於權力意志之上的道德僅是那種小心偽裝起來的奴隸道德的一種誠實的說法而已。從主人道德的觀點來看,「殘酷性」一詞僅屬於基本權力意志力量的一種自然表現,平等只能意味著每個人的水平下降為群眾的平庸,只有一種更高的文化才能使超人的發展成為可能。
在尼采看來,人的苦樂偏見反映了一種對增長權力的努力追求。痛苦是一種運用權力去克服障礙的刺激物,而快樂則代表著一種增長了的權力。總之,一切為了權力,一切為了超人。所以,尼采哲學的實質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