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法治南充建設
❶ 試論如何推動我市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法理不外乎人情,首先,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允許徇私枉法、「走後門」等現象的發生,如今微博、網路的的宣傳就是一個良好的、開放的監督機制,但同時需要媒體以及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其次,再健全的體制也是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們需要道德的「介入」,積極推廣當今盛行的正能量,來彌補我們法律中的漏洞和不足。
❷ 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五個方面)
一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提高立法質量,必須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二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要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三是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優化司法職權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
四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五是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濟制度。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❸ 如何深入推進法治建設著力打造全面振興的好環境
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就是實際、就是方向、就是有的放矢的靶子。總書記指出的一些突出問題,切中要害,直抵靶心,是我們改善法治環境的重點難點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把發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堅決地直面問題,各個擊破,發現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把總書記指出的在發展環境方面存在不依法辦事的突出問題,逐個逐條梳理,拿出切實有效解決辦法。同時,更要著眼於問題的本質,注重從根子上對症下葯,從源頭上革故鼎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綱,我省去年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優化黑龍江省發展環境的意見》是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的政策舉措,必須下真功夫、花大力氣,持之以恆地落實好。
形成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必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政貴有恆,善政必簡。簡政放權,是打通政府職能轉變最重要的「一公里」。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簡政放權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只有扎實有效地推進簡政放權,才能讓政府切實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也才能真正實現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改革目標。打造龍江全面振興的好環境,要認真研究如何清除計劃經濟陳舊思維,加快簡政放權落地,解決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用透明的法治環境穩定市場預期,維護市場秩序、發展法治經濟。
源澄而流清,源渾而流濁。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這個群體,人數不多,但作用非常關鍵。依法治理水平和法治化程度,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領導幹部這個關鍵群體對於推進法治建設的信念、決心和行動。一個地方的領導幹部能夠帶頭依法辦事、依法行政,就會成為這個地方正氣充盈之源、萬心歸聚之泉。一個風清氣正、公平正義、開放文明、服務高效的發展環境就會加快生成。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帶頭遵法、學法、守法、用法,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
總書記強調,要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深化基層依法治理,把法治建設建立在扎實的基層基礎工作之上,讓依法辦事蔚然成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每一個人應有的責任。只有全社會都樹立起法治精神,使法治熔鑄到內心中、根植於頭腦里、落實到行為上,才能為法治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社會基礎。「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目標在前,任重道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建設者,也將是最終的獲得者。
深入推進法治建設,著力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是龍江實現全面振興必須面對、必須破解的課題。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只要我們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引導好廣大幹部群眾這個多數,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營造良好社會秩序,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就一定能不斷以法治建設的新成效,促進龍江經濟振興發展環境的大改善。
❹ 如何加強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以基層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為重點,圍繞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定和完善法規規章,健全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各項辦事公開制度,改進工作機制,依靠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二是堅持科學民主決策。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堅持把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民主決策作為政府決策的基本准則。
三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按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加大法治政府建設力度。抓好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監督檢查工作,推進依法行政和執政為民。加強政府立法工作,重點是發展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加強社會管理、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創新政府立法工作機制,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方法,進一步提高政府法制建設質量。
四是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圍繞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結合行政管理體制及其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把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權力運行過程作為政務公開的內容,方便群眾監督。健全對行政權力監督的體制機制,推行行政問責制度,抓緊建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進一步加強行政監督。
五是完善司法行政體制和工作機制。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揮司法維護公平正義的作用。認真總結我國司法實踐經驗,從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和影響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入手,完善刑罰執行、教育矯治、司法鑒定、刑事賠償等制度。
❺ 誰可以幫我列舉我國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舉措
我國推動社會主復義法制建設的制重大舉措有如下幾條:
1、2014年10月20號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會議主題。
2、2014年11月1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12月4號定為國家憲法日。
3、2015年3月15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
❻ 如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了「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法治政府的目標」。目標既定,重在踐行。各級政府各部門要認真領會、准確把握《綱要》的精神實質,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結合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這一偉大工程。
堅持發展為上,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經濟動力和基礎。市場經濟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與法治緊密相連。法治要得以堅持,在各種可供選擇的經濟體制之中,惟有市場經濟才能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我國法治也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並與市場經濟的啟動大體同步的,是在改革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形成的。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時,即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1992年,十四大將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取向於市場經濟後,1996年即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後,又進一步提出了建設法治政府目標。這說明,法治是與市場經濟的需求相聯系的,市場經濟越發達,對法治的需求層次也越高,市場經濟是法治和法治政府建設的經濟動力。所以,要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大力培育市場經濟。當前,我市經濟結構層次還不高,民營企業發展相對不足。針對我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市黨代會提出的宏偉目標,堅持既定的發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資,加大市場開拓,培育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要著力治理和優化發展環境。要在加快改善投資硬環境同時,著力加強以法治為主要內容的政務環境建設。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要求,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成多種所有制並存、豐富多彩的市場經濟主體;要按照「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要求,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逐步完成從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的轉變,收縮政府權力的覆蓋范圍,為市場經濟主體提供更多的自由;要按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為市場經濟主體的地位平等創造條件,營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堅持「一切從客商出發,一切為客商著想,一切對客商負責,一切讓客商滿意」的原則,抓好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著力提高行政服務效能。要樹立誠信是興商之本、依法辦事是最大的誠信的思想意識,善於從法律的角度與外商洽談項目,依法簽訂合同,依法履行合同,依法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要以公正執法為重點,強化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事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嚴肅處理向投資者進行敲詐勒索和吃、拿、卡、要的人員。總之,要通過多方努力,有效地吸引投資,大力培育市場主體,促進鶴壁經濟發展。
堅持民主決策、民主施政,積極促進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是與民主相生的,是與專制不相容的。沒有充分而廣泛的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實踐證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民主制度越發達,它的法治化程度就越高。因此,必須推進和發展民主。當前,我市少數地方、少數單位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等現象還存在。這是人治觀念在實踐中的反映。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推進民主建設。今後,各級政府和部門都要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依法、科學和民主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程序。要擴大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公眾參與度,對一些重要的規范性文件,要完善聽證程序,提高聽證質量,重視聽證結果。對與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密切、社會影響大的規范性文件應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之符合客觀規律,體現社會正義,反映廣大人民的利益。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充分發揮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後監督管理等手段對經濟和社會事務實施管理的作用,充分運用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體現民主精神的方法實施行政管理。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府上網工程,進一步促進政府部門間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要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實行政策法規公開、崗位職責公開、工作流程公開、收費標准公開、服務時限公開、工作紀律公開、投訴舉報方式公開、監督結果公開,為公眾查閱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條件,著力打造「透明政府」。真正做到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良好的體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既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內容,又是建設法治政府的保障。所以,必須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當前,我市行政管理領域還存在著交叉管理,多頭執法;職責不清,相互扯皮;管理方式落後,辦事效率不高以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少數部門、工作人員的腐敗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改革和完善我市行政管理體制。一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要繼續按照《行政許可法》規定的「三個優先」原則,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把政府不該管、管不了、實際上也管不好的事,下決心交給企業、市場或者社會組織、中介機構。在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市已完成行政許可項目的清理,除依法保留的234個項目外,凡是沒有合法依據的項目一律停止執行。這要作為優化發展環境的一條政治紀律來執行,對違反規定的,執法執紀部門要依法追究責任。二是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我市行政執法主體。在加強調研、學習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以解決重復執法、交叉執法和執法真空問題,切實推進城市文明創建工作,促進城市管理。三是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解決「皇糧」、「雜糧」並存的現狀,使行政執法權與執法者的利益徹底脫鉤。要全面推行「罰繳分離」和「收繳分離」制度,堅決杜絕「以權生財」、「以權謀利」。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必須全部上繳財政,嚴禁以各種形式返還,行政經費統一由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並實行國庫集中支付。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責任在政府,關鍵在領導。各級政府和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要認清自己的歷史責任,帶頭依法行政。要把貫徹實施《綱要》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政府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及時解決貫徹實施中的具體問題,確保《綱要》落到實處。貫徹實施《綱要》,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項全局性工作,不單是政府法制機構的事情,而是政府所有部門的共同職責;不僅是主管法制工作的領導幹部的責任,也是所有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重要責任。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按照《綱要》的要求,科學制定規劃,落實具體方案,精心組織實施,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真正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去。
❼ 如何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文化和法治氛圍
級各部門要將依法抄治市的各項工作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之中;要緊密結合南充實際,突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化解矛盾糾紛,構建富有特色、高效務實的依法治市工作體系;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推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法治良序;要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養成守法習慣,依法合理表達訴求,讓法治成為基本遵循和全民信仰;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始終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自覺接受黨紀黨規黨章的剛性約束,在更高標准、更嚴要求上當好表率,努力構建推動法治南充建設的良好氛圍。
❽ 如何推進法治建設
一、要處理好法治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鄧小 平早就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既然兩手抓,我們就要注意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法治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要把法治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促進經濟發展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搞發展。把法治建設的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通過抓法治建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通過法抓法治建設,保障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通過抓法治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同樣,搞經濟建設也要有利於推動法治建設。我們在抓經濟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們搞經濟建設,發展生產、上基礎設施項目,既要敢為人先,邁大步子,又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決不能不顧客觀實際與可能,不通過周密的科學論證,不按法定程序操作,盲目搞「形象」工程,熱衷上「政績」項目。其結果不但拿不到什麼「政績」,反而事與願違,得不償失,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觸犯刑律,成歷史罪人。這樣的教訓在社會上並不少見,我們要舉一反三,引以為戒。總的來說,我們要通過抓法治建設,保障經濟健康發展,又通過抓經濟建設,促進文明法治建設。
二、要處理好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法治,就是通過依法強制執行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德治,就是通過規范人們行為和過細的思想工作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法治和德治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如果能夠把二者之間關系處理好,使之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就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要以抓法治促德治,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工作、生產和生活秩序,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樣,要以抓德治為法治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要採取各種形式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以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契機,掀起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熱潮,不斷增強公民的道德修養,促使遵守法律法規逐漸由外在約束變成廣大公民的內在的自覺行動。由此可見,法治以德治為基礎,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二者在目標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同時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把道德規范這種軟約束和法律規范這種硬控制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加符合治理國家的客觀規律,才能有效地發揮調節人們行為的作用,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三、要縱橫結合,各方協作,齊抓共管
縱橫結合,「縱」就是各行業、各戰線,如工業、農業、財稅和教育等要保證本行業、本戰線的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橫」就是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如省、市、縣(區)要抓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區),也必須在各行政區域里保證國家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就是說,我們既要抓橫的依法治理,又要抓縱的依法治理,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抓緊抓好,務求實效。同時,在法治建設中,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必須從建設文明法治社會的大局出發,十分注重抓好協調和合作。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協調,通力合作;出現問題,互相補台。真正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整體推進法治建設進程。
❾ 簡述推進法冶社會建設的主要措施
建設法治社會,要注意人心、行為、秩序三個方面的系統治理。
首先,需要加強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多途徑、全方位地進行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在這一過程中,要通過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比如,可以考慮通過重新定位社區的法律地位等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解決「最後一公里」失靈現象,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其次,在規范行為方面,要通過改進制度,使規范體系更加管用。法治社會建設要積極完善社會領域的法律體系,推動構建和完善社會自治規則,合理配置實施的資源,努力創造實施的條件,保證國家法律和社會規則相互配合協調發揮作用。同時,對於當前社會領域的突出違法行為要予以重點治理,比如市場主體欺詐行為、輿論參與主體造謠誣陷誹謗行為、公權力主體侵犯基本人權的行為、越軌主體的重復違法犯罪行為、爭議主體的虛假訴訟和無理纏訟鬧訪行為,等等,贏得社會有序運行的良好格局。
最後,法治社會建設還意味著以市場和社會組織為主體的秩序建構。在簡政放權的同時,要強化對市場活動的監管和市場秩序的維護;在培育社會組織的同時,加強對社會組織外部行為的規范和內部治理的引導,通過秩序的建設和維護規范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
❿ 如何進一步推動法治建設
(一)強化法制宣傳。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從改變人民的思想觀念入手。這其中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保證作用。宣傳、司法等部門要發揮好牽頭作用,以宣傳法治理念、倡導法治思想、弘揚法律文化為目標,制定符合實際的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工作計劃,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公民的法律素養,樹立尊重法律、維護法律的觀念,從而形成崇尚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社會法治氛圍。
(二)強化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設的重中之重。有情況表明,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所有的行政法規都要由各級行政部門來執行。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實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專家咨詢論證、聽證和風險評估制度,加強重大決策執行情況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嚴格執行行政執法程序,建立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制度,推進行政裁量權基準的運用。加強行政審批、行政許可信息化建設,推進行政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切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行政執法責任追究。
(三)強化公平正義。司法具有權威性,是現代法治社會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法治化的重要標志。公平正義是人民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價值和目標。為了營造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司法,有必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有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其次要嚴格依法辦案,法官是法律的化身,也是公平正義的人格化,依法辦案是天職;要通過嚴格依法辦案來體現司法的價值,不斷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和法治的權威性,真正發揮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化解矛盾和糾紛的作用。三要積極推進司法改革,我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司法還有待不斷完善,這一完善的途徑只能是改革,其中突出的一個方面是司法體制的改革,要通過改革,滿足司法公正的需要,把冤、錯案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最後加大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切實解決執行難的問題,維護司法尊嚴和權威,為改革發展創造長期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四)強化工作機制。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貴在求真務實,貴在堅持不懈。一個區域的法治建設,關鍵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來推動,必須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的領導體制,黨委政府要把法治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建立明確的領導分工制度,形成比較齊全的組織網路。法治建設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要健全社會協調互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人大、政協要組織社會各界群眾團體關注重視、參與法治建設工作,各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各負其職,各司其職,依法管理和依法辦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全社會齊抓共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法治建設的熱情,融洽各方面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從而在法治的環境中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同時,要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工作體系,依法調處各類社會矛盾糾紛;不斷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體制和機制,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制度和機制,保障群眾安居樂業;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五)強化法治創建活動。廣大人民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共同參與「全省平安縣」創建活動,共建美好家園。積極投身「平安村居(社區)」、「平安企業」、「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邊界」、「平安家庭」、「平安交通」、「平安市場」、「平安物業」等各種形式的基層平安創建活動,不斷掀起基層平安建設新高潮;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活動,以治安重點地區整治為抓手,嚴厲打擊各類犯罪,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手段,全面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積案和疑難案件;始終堅持安全發展理念,開展「打非治違」活動,加強煤礦、非煤礦山、水上交通、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消防、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民爆器材、非法采砂、冶金、違法排污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執法監管,扎實開展專項整治,強化安全隱患排查;強化食品、葯品、環境安全監管,進一步健全監管體制機制,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