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法立法的目的是
Ⅰ 消保法與產品質量法之間的適用關系
《產品質量法》 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區別和聯系
《產品質量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都是維護市場秩.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的重要法律,它們通過對對經營者加經監督管理,制裁侵犯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以過到恢復正常市場秩序的目的.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1《產品質量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聯系
社會關系的復雜性使得調整這些相關社會關系的法律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導致此法與彼法交叉。《產品質量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間的關系十分突出地反映了這個特點。產品質量直接關繫到消費者的權益,明確生產者、銷售者的義務和責任。加強對其生產、銷售行為的監督,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對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產品質量法》就是一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法律。《產品質量法》制定在先,在《消費者保護法》未出台之前,它實際擔負著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任務;《消法》制定後,它的制定也充分考慮到與《產品質量法》的銜接;這次修改產品質量法,也充分的借鑒《消法》確立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根據消法的規定,擴大了因產品存在的 缺陷 造成受害人損害賠償的范圍。因此二者相互補充、相互配合,有著級為密切的聯系。具體說,二者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產品質量法》與《消法》在調整對像和適用范圍有重合,二者都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經營者與消費者因生活資料資料而發生的民事關系,也調整政府部門與經營者因生活資料的質量而發生的行政監督管理關系。
第二、《產品質量法》與《消法》在內容上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產品質量法》就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產品質量的責任及義務,作了較全面的規定,這些規定也適用經營者向消費提供其生產、銷售的商品時應當存在的義務。因此,《消法》對經營者的義務沒有用面面具到的規定,只對其它法律沒有規定的內容作出了規定,對於其它法律有規定的內容未作重復的規定,只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報務,應當依照《產品質量法》和其它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
二是、在民責任的承擔上,《產品質量法》對於因產品質量引起的民事責任作了全面的規定,包括責任種類、責任主體、歸責原則、責任形式、損害賠償范圍、訴訟時效、爭議的解決途徑等都作了規定,這些規定的許多內容,在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發生爭議時同樣適用。因此,《消法》第四十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以下九種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之外,應當依照《產品質量法》和其它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這九種情形是:商品存在 缺陷的,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在採用的商品標準的,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三是在行政責任的承擔上,《消法》與《產品質量法》和其它法律的關系的處理上,也如上作了規定;經營者對於其列舉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應承擔行政責任的,《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這是優先適用的意思。只有在有關這些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未作規定的,才依照該法的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實施行政處罰措施。
2《產品質量法》與《消法》的區別。
任何一部法律都有明確的立法宗旨和適用范圍,調整不同的法律關系。不能相互取代,這也是法律之間的區別所在。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
一是立法宗旨不同。《產品質量法》的立法宗旨是為了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的水平,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這個宗旨,它主要確立了產品質量的監督制度,包括檢驗制度、認證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等,明確了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以及違反《產品質量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消法》則著眼於全面確立消費者權利、經營者的義務,以及國家和消費者組織保護消費者的責任等方面的制度,制裁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是調整對像和適用范圍不同。《產品質量法》一方面調整生產者、銷售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平等法律關系,同時也調整管理者與生產者、銷售者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它的適用對像僅限於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既包括生產資料,也包括生活資料,但不包括初級農產品和建設工程;主要適用於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消法〉主要調整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經營者和消費者在市場交易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消費者處於弱者的地位,需要在法律上預以特別保護。因此,它是側重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制定的。它的適用對像限於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初級農產品和建設工程參照《消法》執行;適用於消費者因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而發生的社會關系。
三是在民事賠償范圍不盡相同。《產品質量法》規定,因產品存在瑕疵或缺陷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生產者、銷售者要賠償損失,這種賠償是補償性質的。而《消法》對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殘疾、死亡經及財產損失後的賠償作了同樣的規定。與此同時,還規定了懲罰性賠償金,即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一倍。
Ⅱ 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的區別與聯系
可以從三個法律的第一條來考察這個問題。
區別:
所調整的法律關系側重點不同。反不正當競爭法著重調整的是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之間的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著重調整的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產品質量法著重調整對產品的監管。
聯系:
從立法目的上講三法都是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制定。
從內容上講都規范了消費者和經營者的權利與義務。
三個法律從各自的角度與其他法律共同構成了我國的消費權益保護制度、反不正當競爭制度、產品責任制度、市場監管制度等。
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一條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條 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Ⅲ 學習《產品質量法》有什麼重要作用
一是為了適應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改革開放和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隨著我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恢復,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合作更加廣泛,大量產品要走向國際市場.國家通過立法,確保產品質量,以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二是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適應「打假治劣」的需要.當前,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害.國家須運用法律的強大威懾力量,嚴勵懲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是為了切實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僉權益.產品質量涉及千萬戶,廣大人民群眾對商品質量問題極為關注.因產品質量使消費者切身利益受到損害以後,理應投訴有門,得到合理賠償.國家通過立法,保護消費者的僉權益.
四是為了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產品質量法律體系.《產品質量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產品質量工作進一步走上了法制管理的道路,這對於建立產品質量公平競爭機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制裁產品質量的 違法行為,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武器.
Ⅳ 求各位大仙給解!!謝謝!!!
產品質量法明確指出該法的立法目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理解:
1.加強質量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為了全社會的利益,做好這方面工作是政府的責任。運用法律手段規范產品質量,是現代社會的要求。
2.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加強管理,明確責任,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生產、消費、再生產的良性循環,保障社會經濟的正常秩序。
3.加強統籌組織領導。運用法律手段,強化政府及個人的責任。
產品質量法是調整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關系和產品質量責任關系的法律規范。新增的兩條法規,對於生產銷售環節嚴格把關,對政府部門的引導監督有利於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秩序。從而也體現了國家立法部門對產品質量問題的重視及對社會經濟的宏觀調控。
Ⅳ 產品質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1993年2月22日通過,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000年7月8日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建立是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國人民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產品質量法》是新中國建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產品質量法律,也是我黨十四大後頒布的一個旨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則的法律,它標志著我國的產品質量工作進一步邁入依法管理的新階段。
(一)制定《產品質量法》的目的和意義。
一是為了適應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改革開放和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隨著我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恢復,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合作更加廣泛,大量產品要走向國際市場。國家通過立法,確保產品質量,以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二是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適應「打假治劣」的需要。當前,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害。國家須運用法律的強大威懾力量,嚴勵懲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是為了切實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僉權益。產品質量涉及千萬戶,廣大人民群眾對商品質量問題極為關注。因產品質量使消費者切身利益受到損害以後,理應投訴有門,得到合理賠償。國家通過立法,保護消費者的僉權益。
四是為了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產品質量法律體系。《產品質量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產品質量工作進一步走上了法制管理的道路,這對於建立產品質量公平競爭機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制裁產品質量的 違法行為,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武器。
(二)《產品質量法》的基本內容。
《產品質量法》是一部比較系統和完整的法律,主要包括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和產品質量責任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在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方面,法律主要規定了國家關於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體制,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技術監督部門的熱潮職能,系統地規定了生產者、經銷者的產品質量義務。法律的另一方面是產品質量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限期改正、沒收產品、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民事責任(對產品實行「三包」、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要賠償)、刑事責任(依據刑法和補充規定,對犯罪者處以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
(三)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一是必須保證產品質量,對產品的質量負責。產品質量必須符合所採用標準的要求,不得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具備應有的使用性能。二是產品的標識必須符合要求。產品必須有合格證、產品名稱、廠名、廠址等;限期使用的產品必須有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涉及使用安全的產品必須有警示說明、警示標志。三是企業的禁止性行為。企業不得偽造產地;不得偽造或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不得生產銷售國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生產的產品;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質量標志;不得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不得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不得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不得銷售失效、變質的產品等。
(四)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是消費者有權就產品質量問題,向生產者和銷售者進行查詢,向技術監督部門申訴,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是消費者發現產品質量有問題時,有權直接找商店要求修理、更換、退貨、實行「三包」。
三是因為產品質量問題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消費者可以向生產者或銷售者中的任何一方提出賠償的要求,賠償范圍主要包括直接損失(醫療費、誤工收入等)和間接損失(生活補助費等)。消費者享有訴訟的選擇權利。此外,法律為消費者解決產品質量糾紛規定了四種處理問題的渠道,即通過協商解決、清消費者協會或技術監督部門調解、向質量仲裁機構申請裁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五)認真學習、貫徹、實施好《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法》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關繫到企業的利益,又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
學好、貫徹好、實施好《產品質量法》,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提高全民族的產品質量意識,是全民的責任。《產品質量法》規定了國家對產品質量採取符合國際慣例的宏觀管理措施和激勵引導措施,規定了生產者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其目的在於推動生產者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管理機制,積極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有遠見的企業家要通過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產品質量法》,做到依法從事生產活動,也要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產品質量法》是規范市場行為,保護公平競爭,明確銷售者的質量責任衙義務,保障市場的健康發育的重大措施。有作的經營者,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產品質量法》,使自己在市場經濟的廣闊天地中,依法經營,並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僉權益。《產品質量法》從四個方面體現了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原則,是當前打假治劣的重要法律依據,它同其它有關法律一起,形成一張恢恢法網,緊緊縛住制假售假的黑手,解除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廣大消費者必須認真學習、熟悉掌握《產品質量法》,積極支持技術監督部門的工作,為強化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作貢獻,還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產品質量法》規定了我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體制,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技術監督部門的行政執法職能。各級技術監督部門和廣大技術監督行政執法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實施《產品質量法》,運用法律手段,扶優限務,嚴勵懲處違法行為,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為實現我省趕超「四小龍」的宏偉目標做出貢獻。提高質量、發展品種、增加效益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經濟工作的長期戰略任務。也是我國的經濟不斷邁上新台階,實現第二步、乃至第三步發展戰略目標,使中華民族能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 之林的關鍵。學習、貫徹、實施《產品質量法》, 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人人關心質量的社會風氣,增強全民族的質量意識,充分發揮《產品質量法》的作用,是解決產品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形勢賦予我們的責任。
Ⅵ 產品的認定標准
《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從法律規定里可以看出,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產品是否存在缺陷主要參考兩個標准:其一,該產品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險;其二,產品本身是否符合國家已有的相關強制性規定。
法學界通常將產品缺陷分為四大類,分別是製造缺陷,設計缺陷,警示說明缺陷和跟蹤缺陷。
製造缺陷是指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合理的危險。導致危險的原因很多,包括質量管理不善、技術水平差等。如三鹿奶粉就是這種情況,在生產過程中質量不合格,加入了三聚氰氨。
設計缺陷是指產品的設計,例如產品結構、配方等存在不合理危險。例如前些時間發生的漢蘭達「爬坡門」事件,作為一輛越野車,竟然爬不上30度的坡,有專家分析這是因為該車重心設計太後。如果真是如專家分析的,這車就具有設計缺陷。
警示缺陷是指產品存在的合理危險,銷售產品沒有適當的警示與說明。這是針對產品的合理危險而言的,產品的合理危險是指產品雖然包含危險,但該危險只要依照合理的方法使用,危險就不會發生。例如果凍,大人吃一般沒有問題,不會有危險,但是如果給三歲以下小孩自己吃,就特別危險,因為容易發生窒息的危險。因此,凡是具有合理危險的產品,就必須進行充分的警示說明。所以你現在看到果凍包裝上都會印有請示說,不要給三歲以下小孩食用。如果是產品存在不合理危險,那麼生產商就是警示消費者也不能免責。例如生產汽車輪胎的廠商不能在輪胎上貼個警示說本輪胎在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時速時會爆炸。如果有人不小心買了這個輪胎並出事故了,生產廠商就不能說,是你使用不當,沒有按照說明來使用。生產者還是得承擔責任,為什麼?因為產品本身不合格,這是不合理的缺陷,正常的輪胎不可能在行駛速度超過100公理就會爆炸。
跟蹤缺陷是指生產者將新產品投入市場後,違反對新產品應當盡到的跟蹤觀察義務,致使該產品造成他人的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害的不合理危險。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6條規定「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消停者應當及時採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條規定就是生產者的跟蹤義務規定。世界各國的產品責任法一般都規定「將產品投放流通時的科學技術尚不能發現缺陷存在」,生產商就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也是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1條之規定。這個立法目的是鼓勵產品生產者努力開發新產品,鼓勵科技創新,以滿足社會和公眾的需要。這樣的規定同時也就犧牲了消費者的利益,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不能得到賠償。因此,立法者為了平衡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利益,確立了生產者的跟蹤觀察缺陷義務。
Ⅶ 核產品質量問題用什麼法律來調整
產品質量問題適用的實體法律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法是我國立法機關制定的關於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規范。我國制定產品質量法的目的就在於:
(1)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產品質量,是指產品滿足需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維修性、經濟性和環境等所具有的特徵和特性的總和。制定和實施產品質量法就是為了加強國家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促使生產者、銷售者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2)明確產品質量責任。產品質量責任,就是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產品質量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具體包括違反產品質量義務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對於我們社會公眾來說,打產品質量官司主要指的是民事責任。制定產品質量法,也是為了明確產品質量責任,嚴厲懲治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
(3)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改革開放以來,產品質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產品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產品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不合格產品的
泛濫已經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汀和適用產品質量法就為消費者合法消費權益的實現提供了法律保障。
(4)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社會經濟秩序包含很多內容,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既是破壞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又是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行為。制訂和適用產品質量法,就能夠加強產品質量的市場監督,打擊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從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Ⅷ 《產品質量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為了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Ⅸ 產品質量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哪些內容
(1)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關系,即各級技術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行使行政懲罰權時與市場經營主體所發生的法律關系。
(2)產品質量責任關系,即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消費者與生產者、銷售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包括因產品缺陷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害在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之間所產生的損害賠償法律關系。
(3)產品質量檢驗、認證關系,即因中介服務所產生的中介機構與市場經營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因產品質量檢驗和認證不實損害消費者利益而產生的法律關系。
(二)產品質量法的立法宗旨
1.加強質量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為了全社會的利益,加強財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是政府的責任。運用法律手段,規范產品質量,是現代社會的要求。
2.明確產品質量責任。要提商產品質量水平,必須明確研製、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對產品質量所擔負的責任;對產品質量進行管理監督,則必須分清政府有關部門、質量檢驗中介機構及各個企業的產品質量責任。
3.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加強管理,明確責任,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使生產、消費、再生產的良性循環,保障社會經濟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