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依法治省總結
A. 廣東省的十三五規劃新舉措800字論文
依據「十三五」規劃期間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經濟新常態、發展新周期,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以「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為指導,確定以「一個率先、四個基本」為總體奮斗目標,以「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廣東省明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力爭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省小康指數達到97%以上的新五年目標。
未來的五年,廣東省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核心戰略,以依法治省為根本保障,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和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建設綠色生態美麗家園,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加強黨的領導,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變緩。從國內環境來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需求總體依然不振,工業領域價格和企業效益低迷,新舊增長動力接替尚需時日,結構調整陣通道仍會持續。國內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不斷出現,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政策優勢不再明顯,但是,江浙一帶發達省份,在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產業升級上大作文章,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從國際環境來看,世界經濟發展比較復雜,融入世界市場的廣東在經濟調整分化、主要經濟體需求萎縮時,難以獨善其身。因此,廣東如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不能與時俱進、揚長避短發展經濟,那麼,廣東作為「排頭兵」的位置將不復存在。
廣東省委省政府確定「十三五」發展理念、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特別是圍繞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提出具體措施和指標。它從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農業、改革、綠色協調發展及民生等多個領域勾勒出了新的改革開展路線圖,規劃更強調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為廣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大動力。
千里之行,始於腳下。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為此,我們需要做好以下七點工作:一要深刻領會和把握「四個全面」是戰略布局,「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是指導,「一個率先、四個基本」是總體奮斗目標,「五大發展理念」是主線。二要制定本地本單位「十三五」規劃。我們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情況重點學習,積極制定本地區本單位十三五計劃,為下一個五年制定發展藍圖。三要細化「十三五」規劃內容。各地各單位制定好「十三五」規劃後,要制定落實方案,由本地或本單位「一把手」負總責,各項工作任務,由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並將各項任務層層分解,層層簽訂責任書,責任書要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內容、認定責任單位或責任人、落實獎懲措施等,要將十三五規劃要落在行動上,體現在成效里。四要認真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各地各單位要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下放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緊緊抓住「服務發展」這一主題,降低門檻,提升服務效能,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行「一照一碼」、「三證合一」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動市場活力。五要加強監督和檢查。好的規劃好的藍圖,沒有落實到位,那隻是寫在紙上、掛在牆上、說在嘴上的空話,沒有實際意義。各地各單位在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過程中,要加強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責令有關責任單位或個人,及時整改,發現違紀違規問題,要依法依規處理。六要加強作風建設。把黨紀法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嚴格遵守,帶頭執行,不折不扣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十三五」規劃抓出作風,抓出成效。七要確保年底目標任務完成。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廣東要再接再厲,繼續把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落實既定部署,加強薄弱環節,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完成。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人民按照描繪好的「十三五」美景,把責任與使命扛在肩上,萬眾一心,戮力同心,砥礪前行,大家肯干、想干、會干,廣東「十三五」的五年必在中國發展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我們相信,廣東這艘引領中國改革開放前行的巨輪一定能夠乘風破浪,迎來又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望採納我的回答。
B. 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我省跨入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省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省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決策部署,科學謀劃、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危中求進,以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為主軸,大力推進「三促進一保持」,全力以赴保增長,抓住時機擴內需,著眼未來促轉型,扎扎實實惠民生,既有效遏止了經濟增長下滑態勢,又為下一步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基本完成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宏偉進程中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經濟增長目標順利完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見事早、行動快、出拳重,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完成生產總值39082億元、比上年增長9.5%,人均生產總值40748元、增長8.4%,均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來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9052億元和3649億元,增長6.9%和10.3%。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珠三角地區部分市首次出現人均生產總值增幅高於生產總值增幅的好勢頭。全省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5.4∶50.3∶44.3調整為5.1∶49.3∶45.6。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首要推動力,貢獻率達49.1%。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7.7%,省屬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全年增長84.2%。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2.6萬億元,增長15%。汽車、船舶、核能、風電等先進製造業快速發展。現代農業穩步推進,農業增加值增長4.9%。預計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5.8%和5.4%。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新突破。珠三角地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整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廣佛同城化取得重大進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一體化進程加快。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提速,粵東、粵西和山區五市生產總值增幅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0.9和1.5個百分點。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07元,實際增長12%和10.7%。城鎮新增就業172.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6%。社保參保人數和社保基金總量居全國第一,365萬農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對口支援四川汶川和甘肅「三縣一區」恢復重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援建項目已開工721個、竣工423個,累計到位資金75.9億元,開工率、竣工率和資金到位率分別達97.3%、57.1%和69%。災區居民住房重建任務基本完成,整體移交16所中小學校和一批公共生活設施,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過去一年,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認真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推進珠三角經濟一體化。召開全省動員大會和珠三角9市現場會,制定貫徹實施《規劃綱要》的決定和方案,研究細化並分步推進《規劃綱要》提出的試驗區、示範區、重要基地、重點項目,迅速在全省掀起新一輪「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熱潮。與國家6部委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實施《規劃綱要》。出台推進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指導意見,編制實施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鄉規劃、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等五個一體化專項規劃。開工建設莞惠、佛肇等城際軌道交通,加快廣深沿江、廣珠西線等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二)堅持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並舉,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完善和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措施,有效擴大投資需求。省市政府與各大銀行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授信額度達2萬億元。加快實施「新十項工程」,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353億元,增長19.5%。健全重大項目推進機制,中海石化(惠州)1200萬噸煉油和汕頭華能海門電廠1、2號機組等33個項目建成投產,廣州西江引水、揭陽潮汕機場、台山核電一期工程等74個項目新開工建設,中航通用飛機、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化基地、核電裝備產業基地等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推進,華潤海豐電廠「上大壓小」工程等7個項目獲國家批准開展前期工作。認真落實家電汽車農機下鄉和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及帶薪休假等政策,在全國率先試行國民旅遊休閑計劃,促進家電、汽車、旅遊、住房、信息服務等重點消費保持暢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92億元,增長16.3%。大力推動「廣貨北上西進」,到國內重點城市舉辦130多場促銷活動,成交額達5800多億元。加強市場供應和價格調控監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2.3%。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省財政新增安排22億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預計民營經濟對全省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達54%。加大對外經貿發展的扶持力度,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內外銷並舉,重點推動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一般貿易擴大出口。組織和參與300多場經貿洽談活動,創設廣東易發網、粵港國際商貿通等平台,千方百計搶抓訂單、拓展市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達6111.2億美元,其中出口3589.6億美元,分別由1月下降31.1%和23.6%轉變為12月增長32.3%和23.5%,全年下降10.8%和11.5%,呈現降幅持續收窄、總體好於全國的態勢,出口總額佔全國比重提高1.6個百分點。
(三)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六大產業和八大載體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初具雛形。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現代物流、金融、會展、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速,電子商務和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金融業整體規模趕上香港,服務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編制實施裝備、汽車、鋼鐵、船舶、電子信息等12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推動以裝備製造業為主體的先進製造業快速發展。比亞迪電動汽車、廣汽自主品牌乘用車等項目加快推進。全省汽車產量達113萬輛,居全國前列。龍穴造船基地30萬噸自主知識產權超大油輪成功造成並交付使用。廣州中低速柴油機、南沙重型機械裝備和輸變電設備等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加快。沿海石化產業帶布局基本形成,中委合資南海(揭陽)石化2000萬噸/年超重油加工項目獲國家同意開展前期工作,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另選址湛江東海島。實施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計劃,加快信息產業、生物工程等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珠海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獲批,68個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總投資74.8億元。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顯示、新能源、新光源、新通信及軟體等「四新一軟」產業,我省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平板顯示等新興產業基地之一。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積極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後鋼鐵產能240萬噸、水泥產能1039萬噸,關停小火電553萬千瓦。積極開展省部合作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範省建設,大力推進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三舊」改造和圍海造地、土地開發整理,新增億元生產總值消耗建設用地同比下降11%;利用園地山坡地開發補充耕地53.7萬畝,比上年翻一番;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准,比上一輪規劃核減耕地保有量523萬畝,增加建設用地規模635萬畝。組織實施新十項節能工程,單位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能耗超額完成全年預定目標。強化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全省裝機容量12.5萬千瓦以上的燃煤機組全部完成脫硫工程,地級以上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東西北地區的縣城基本建成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污水日處理能力超千萬噸。
(四)狠抓自主創新,著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深入實施建設創新型廣東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十大創新工程,創新經濟績效和企業創新能力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躍居全國第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新增兩院院士5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11位。全面推進省部和省院產學研合作,新建省部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64個、創新聯盟9個,組織引導全國高校、研究院所2200多名科技特派員入駐3000多家企業,輻射帶動1萬多家企業轉型升級。省部產學研合作4年新增產值7000多億元、利稅1000多億元。省院合作轉移轉化中科院400多項科技成果,實現產值130多億元。創新平台建設提速增效,新增一批國家級重大創新平台,華南新葯研發大平台躋身國家生物醫葯重大創制平台行列。廣州國際生物島和深港創新圈等重大創新集群建設進展順利。制定實施產業技術路線圖計劃,節能減排、數字裝備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廣晟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規范正式成為國家標准並納入國際標准體系。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實施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等政策,自主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取得新成效,工業增加值達3100億元,增長23.4%。質量監督工作得到加強,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取得新成績,我省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躍居全國第一。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技術標准、名牌帶動戰略,全省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居全國第一,分別增長14.8%和49.3%,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穩居全國首位。
(五)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完善和落實各項農業補貼政策,農業生產獲得豐收,糧食生產實現增產。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優質蔬菜、水果、花卉、茶葉、南葯及家禽、肉豬等生產效益提高。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加快,農業科技體系進一步健全。建設現代標准農田125萬畝,有97個縣(市、區)出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實施方案。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新增省級現代農業園區43個、農業龍頭企業48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市場准入制度初步建立。林業產業穩步發展,油茶、珍貴樹種等發展迅猛。畜牧業持續增長,海洋漁業經濟保持繁榮。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和村莊規劃得到加強。38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完成農村公路改造任務,提前一年實現鎮到建制村公路硬底化。樂昌峽和灣頭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六)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促進珠三角提升發展和粵東西北地區加快振興。實施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戰略,分片區召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現場會和工作會議,促進粵東西北地區加快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省財政提前集中安排專項資金45億元,以競爭方式擇優扶持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園,產業轉移園成為推動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加速器。33個省級產業轉移園實現工業產值924.4億元、創稅48.2億元,分別增長19.3%和21.7%。職業技術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全省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總量、在校生規模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招生規模增長超過三成,轉移欠發達地區生源17萬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步伐加快,共培訓82.4萬人,新增轉移就業128.5萬人,分別增長40.9%和20.8%。人力資源布局進一步優化,在珠三角城鎮新增就業下降的同時,東西北地區城鎮新增就業上升4.8%,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73.7萬人、增長23.6%。
(七)全面深化粵港澳緊密合作,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出台推進與港澳更緊密合作決定,成功舉辦粵港、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粵港共同制定合作框架協議,聯合編制「共建優質生活圈」和「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落實CEPA和服務業對港澳開放先行先試政策,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對港澳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和港澳資銀行在廣東設立「異地同城支行」等試點工作扎實推進。與港澳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開拓海內外市場力度加大,幫助在粵港澳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取得實效。粵港澳重大合作項目建設步伐加快,港珠澳大橋工程順利開工。《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橫琴新區正式掛牌,澳門大學遷址橫琴進展順利。深港河套地區和深圳前後海地區開發積極推進。加快外經貿發展的戰略轉型,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對東盟、印度等出口逆勢增長。全力推進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支持加工貿易企業創設品牌、擴大內銷。利用國際市場調整時機擴大進口,資源能源、重要技術設備等進口較快增長。藉助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等重要平台,有效拓展國際交流及合作發展空間。成功舉辦國際友城大會、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國際旅遊文化節、粵東僑博會和首屆外博會。省主要領導帶隊促進國際經貿合作,與日韓、澳大利亞和東盟有關國家簽訂各類經貿合作項目金額188億美元。狠抓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195.4億美元,其中服務業佔38.8%,世界500強企業新設及增資項目共83個。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項目建設扎實推進。「走出去」步伐加快,引導企業穩步推進並購海外優質資產、加強境外資源能源合作,新增境外協議投資15億美元。積極參與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越南、新加坡等建立合作理事會機制或經貿對話協調機制,中國越南(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建設順利。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灣保稅港等特殊監管區建設取得突破。粵台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繼續深化。僑務、外事工作得到加強。
(八)狠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活力。按照大部制要求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省級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基本完成省本級政府第四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570項,占總數的53.6%。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開。深圳、珠海、佛山順德等地的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等體制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積極推動擴大縣級政府管理許可權改革,啟動擴權強鎮試點,加快中心鎮建設。著手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完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進一步下放地方投資項目審批許可權,啟動對全省1000家重點企業「直通車」服務。省屬非經營性項目代建制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117.4%。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有序展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成效顯著,探索出「分股不分山、均利不均林」新路子。廣州、佛山、惠州、中山等地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全省農村信用社基本完成票據兌付和組建統一法人工作,廣州、東莞、順德農信社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創設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加快推進。深圳創業板成功推出,我省有12家企業上市。穩妥推進水、電等資源能源價格改革和污水處理費等環境價格改革。
(九)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省級財政用於改善民生、均衡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幫助市縣增強發展後勁的資金達1111億元,占支出總額的75.5%,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組織「南粵春暖行動」等活動,千方百計幫扶大學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就業局勢保持穩定。完善省級養老保險調劑辦法,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和養老保險關系省內無障礙轉移。全面解決早期離開國企人員養老保障問題。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和政策性農房保險試點。妥善處理勞動糾紛,有效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殘疾人事業有新發展。創新扶貧工作機制,推進「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啟動實施「千校扶千校」和教育資源下鄉行動計劃。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程加快,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79.9%,提高7.9個百分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扎實推進,中職教育零學費入學、零距離上崗人才模式改革成為全國先進典型。高等教育規模、結構和質量協調發展,毛入學率提高到27.5%。繼續推進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轉崗問題,中小學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和實施績效工資工作扎實推進。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農村基層文化網路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面擴大。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繁榮有序,文學藝術創作成果豐碩,涌現出《潛伏》、《喜羊羊與灰太狼》、《秋喜》等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廣播影視精品力作。粵劇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積極配合做好國慶6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出台加快民營醫療機構發展意見,實施6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9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加快革命老區鄉鎮衛生院危房改造及設備裝備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農村葯品供應和監管網路全面覆蓋。中醫葯強省建設及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全面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將所有關閉破產國企退休人員以及280萬名就讀大學生和中職技術學校(含技工學校)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5%。建立城鎮住房保障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宜居城鄉創建工作全面推進,開展珠三角城市群大氣污染治理及淡水河等重點河流污染整治,全省環境質量有所好轉。林業生態省建設步伐加快,新增林業生態縣9個,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成效明顯,森林覆蓋率達56.7%。全省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全面展開,防汛防旱防風能力進一步提高。十一屆全運會獎牌和總分均位居全國第二,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和深圳大運會籌備工作有序推進。完成國家下達人口控制任務,低生育水平進一步穩定。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民族、宗教關系保持和諧。援藏援疆和支援三峽庫區建設等對口幫扶工作扎實有效。婦女、兒童、老齡、人防、氣象、地震、地質、統計、檔案、方誌、參事、文史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十)加強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優化科學發展環境。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形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大力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政府。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24件、全國政協提案24件;省人大代表建議617件、省政協提案633件;省人大議案8件。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9項,制定修改政府規章13項。密切與各民主黨派、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的聯系,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不斷完善,廣州市民主法制改革試點取得突破。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和農村社區建設扎實推進,村(居)民自治制度不斷健全。開展網路問政,政務、廠務、村(居)務公開取得新進展。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推進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推進廉政建設,懲防腐敗體系進一步完善。審計、監察工作得到加強。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加快,信訪維穩工作扎實推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嚴密防範和堅決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和恐怖活動。持續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和打傳、打假、打私力度,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大力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國防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加強,軍民共建工作扎實推進,軍政軍民更加團結。 (有刪節)
C. 為什麼說廣東省不搞計劃生育
這種說法不全面。廣東的計劃生育一直都搞,從省級到村級都設立了計劃生育部門,配備了人員。而社會對計劃生育政策的認可程度不高確是事實,所以時有傳言說不搞計劃生育了。
D. 廣東省法學會的介紹
廣東省法學會是由廣東省委政法委領導,廣東省司法廳代管的廣東省法學界、法律界的社會團體和學術團體,成立於1980年6月。20多年來,省法學會積極組織廣東省法學、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學理論研究,參與立法活動和法律實踐,進行內外法學交流,編輯出版法律書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以及為社會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等。為推進廣東省的民主法制建設和依法治省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E.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一、圍繞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構築廣東法治宣傳教育新格局。突出學習宣傳憲法,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學習教育,大力宣傳憲法確立的國體政體、基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落實憲法宣誓制度,組織開展"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教育引導一切組織和個人以憲法為根本活動准則。深入學習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對國家基本法律、行政法規、重要地方性法規以及與經濟社會發展、法治廣東建設、公民權益保障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著力宣傳我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生動實踐,在全社會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二、突出重點對象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民學法守法用法。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抓住重點對象,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教育。一是堅持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將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嚴格執法作為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健全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將法治教育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健全完善國家工作人員日常學法和考核評估機制,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情況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重要內容。健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促進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切實提高國家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堅持法治宣傳教育從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完善法治教材體系。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強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基地建設,深入開展法治學校培育和創建活動。加強法治師資隊伍培訓,落實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工作規范,組建青少年普法志願者和社工隊伍,在全省中小學校持續開展法治教育進校園主題宣傳活動。三是加強外來務工人員的法治宣傳教育,依託用工單位和社區加強普法教育,著重培育外來務工人員的民主法治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立足群眾工作和生活需求,以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公民主動學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三、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以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樹立法治意識為主旨,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把法治文化建設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法治文化與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建立和完善學法用法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宣傳表彰制度。加強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建設,培育法治文化建設示範基地,繁榮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推廣,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為法治廣東建設營造良好人文環境。四、深入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把法律規定變成引領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范,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區)、依法治校法治示範校等法治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指導和推動工會、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創建活動,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發揮社會組織對其成員的行為導引、規則約束、權益維護作用。充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五、大力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創新。遵循現代傳播規律,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載體陣地和體制機制等創新,推動建立互動型服務型創新型普法模式,積極打造嶺南普法特色品牌。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的積極作用,高度重視新媒體、新技術等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運用,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教育行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以及其他法律服務工作者等以案釋法制度,充分運用典型案例,結合社會熱點,開展生動直觀的法治宣傳教育。積極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的作用,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法律服務中,實現基層普法專業化、常態化、全覆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普法工作,扶持發展法治宣傳教育類社會組織,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志願者隊伍建設,逐步建立政府購買、市場投入、公眾參與的社會普法運作機制。進一步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等"六進"活動。
F. 10年來,廣東省以貫徹實施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為契機,著
(1)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2)重要意義:①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②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③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於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
G. 鄒平學的個人經歷
1987年獲得武漢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得武漢大學憲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專攻比較憲法學。原任教於湖南政法幹部管理學院(現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從事法學教學和研究工作。
1995年至2001年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依法治市辦公室從事特區立法調研和執法調研工作,參與起草了《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條例》等五部特區法規,參與了十幾個特區立法項目的調研工作。
1996年至1997年在香港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系國際著名律師事務所)從事中國法律咨詢工作。
1998年8月赴美、加考察律師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2000年12月率深圳市第五批學習考察團考察新加坡法制建設和行政管理情況。
2001年11月調入深大工作。曾任院黨政辦公室主任、學生黨支部書記。
2005年9月參加在韓國首爾舉辦的首屆亞洲憲政論壇會議。
2005年11月25/26日參加香港大學法學院公法與比較法研究中心舉辦的「基本法解釋及其他」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做大會發言。
2005年12月被評為法學教授。
2006年3月26/27日參加台灣大學法律學院舉辦的「第六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提交論文並做大會發言。
2006年3月至4月香港大學法律學院Leslie Wright(中港法律教育基金)訪問學者,專門研究香港基本法。
2007年1月11/12日,應邀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主持的「港澳基本法研討會」,提交研究報告。
2007年5月出席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舉辦的「基本法回顧與前瞻研討會」,提交論文並做大會發言。
2007年6月6日出席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香港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和「香港基本法實施十周年研討會」
2007年6月16日/17日,參加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與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聯合在廣州舉辦的「香港回歸十周年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發言。
2007年6月18日/19日,參加北京大學舉辦的「『成功的十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發言。
2007年6月22日/23日參加由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香港回歸十周年基本法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發言。
2008年3月31日至4月1日,赴澳參加慶祝澳門基本法頒布十五周年紀念活動及「澳門基本法的正確理解與實施」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發言。
2008年4月當選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首屆憲法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8年7月—8月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學者」。
2008年9月當選為廣東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2008年10月17日,赴港參加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中國立憲100周年及中國憲政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作發言。
2008年10月獲聘為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08年11月3—5日,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在上海舉行的「港澳基本法研討會」,提交論文並做發言。
2008年11月9日至14日,應邀赴澳門大學法學院講學一周。
2009年3月31日,參加在澳門舉辦的「成功的十年:『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作發言。
2009年4月27日——30日,被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專函邀請作為中方代表團成員參加在深圳舉行的中德法治國家對話第九屆法律研討會。
2009年7月11日受聘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2009年7月28日至31日赴香港大學法學院參加「地方自治與中央與地方關系」圓桌會議。
2009年8月12日至14日赴澳門參加澳門月刊創刊16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慶典活動以及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創建一周年暨新書發行儀式。
2009年10月12日至16日,應邀赴澳門大學講學一周。
2009年10月19日,應邀赴澳門參加「一國兩制」與憲政發展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做大會發言。
2009年10月,擔任法學院副院長。
2009年11月6日—7日,赴廣州參加港澳經濟暨澳回歸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做大會發言。
2009年11月10日,赴北京大學參加「成功的十年: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作大會發言。
2009年12月4日,應邀赴北京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紀念澳門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和研討會。
2010年1月16日,應邀參加由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復旦大學港台行政研究中心舉辦的「社會團體與香港政府管治」學術論壇,做大會發言。
2010年1月23日,應邀參加香港大學法律學院中國法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憲法青年學者論壇2010」,作為點評人點評發言論文。
2010年3月5日至6日,應邀參加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內地商業、人權與正義的實現」研討會,提交論文並作會議發言。
2010年3月31日,應邀赴澳門參加「基本法與澳門特區的第二個十年」——紀念《澳門基本法》頒布17周年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澳門基本法實施的監督制度及其實踐問題淺析》並作主題發言。
2010年4月4日至9日,隨同法學院「表達自由與政府信息公開課題組」赴日本考察政府信息公開與個人信息保護制度。
2010年4月24日/25日,參加在山東大學舉辦的東亞公法學現狀與發展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了論文《中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模式探析》並作主題發言。
2010年6月11日,應邀參加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承辦的「中國2010年檢察舉報工作論壇」,作了《關於我國檢察舉報制度的若干思考》的主題發言。
2010年6月22日,應邀參加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國兩制與澳門特區法制建設」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關於特別行政區制度研究的若干思考》並在大會發言。
2010年6月被遴選為武漢大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
2010年10月10日—15日應邀赴澳門大學法學院講學一周。
2010年12月1日-4日,應邀赴澳門大學參加「第三屆澳門法律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社會保障權」。提交論文、作主題發言並主持一節研討會。
2010年12月5日應邀赴澳門大學參加第三屆粵港澳法律論壇,提交論文並作主題發言。
2011年3月30日,應邀赴澳門參加了由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北京大學港澳台法律研究中心、法務局、民政總署、教育暨青年局主辦,澳門大學法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協辦的「國家十二五規劃與澳門特區發展」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並作主題發言。
2011年4月9日、10日,應邀參加了由湘潭大學法學院、美國麻州法官協會、麻州大學主辦,湘潭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承辦的「中美陪審制度論壇」,和研究生錢衛共同提交論文《淺析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現實運行問題及其完善路徑》。並被邀請作為湘大「韶峰論壇」的嘉賓與湯維建、謝佑平、廖永安、傅鬱林等學者在逸夫樓聯袂為1000多名湘大學生就「陪審制PK參審制」話題展開對話。2011年6月22日、23日,赴澳門參加由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舉辦的「科學施政與制度化建設」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澳門特區「陽光政府」建設述評》並主持第一節研討會。2011年7月25日,赴北京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和教育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基本法教材重大課題研究委託協議簽約儀式,獲得課題「特別行政區制度」的編寫任務,經費8萬元。2011年8月25日,廣東省全省依法治省工作幹部培訓班在廣州從化舉辦,應邀給培訓班作了題為《「三統一」與堅持與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演講。2011年8月27日、28日,赴北京清華大學參加美國卡特中心舉辦的「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內部評估會議」以及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舉辦的「全球選舉動態研討會」。2011年9月7日、8日,參加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舉辦的「香港『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高級研修班「,並被聘為中聯辦香港培訓調研中心兼職教授。2011年9月26日至30日,應邀給澳門大學法學院中文法學碩士講課一周。2011年10月14日,參加「全球化與國家發展策略中的香港角色」國際學術會議會議,提交論文《「一國兩制」的新發展 港澳繁榮的新優勢——對國家「十二五」規劃專篇專章規定港澳特區發展的三點思考》並在法律分論壇上作主題發言,還與香港大學的張贊賢教授共同作為主持人主持該論壇的研討,並代表該論壇在大會閉幕式上作總結發言。2011年10月22日、23日,赴西安參加「中國憲法學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1年年會」,提交論文《關於香港民主發展的幾點思考》,主持第三份論壇的第二單元的研討,當選為本屆研究會創會理事。2011年10月29日、30日,赴清華大學參加「兩岸四地公法發展新課題」學術研討會並作主題發言。2011年12月2日,以「法治文化與公民素質」為主題的第七期法治廣東論壇在深圳市五洲賓館召開,應邀作了題為「認真對待法治」的演講。2011年12月4日,以海外觀察員身份參加由易研方案(澳門)有限公司、美國斯坦福大學商議民主中心、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學院社會學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澳門首次商議式民調(DP)。
2011年12月12日下午,美國前總統卡特來到浸會大學參加美國卡特中心與香港浸會大學合作成立的「卡特中心——香港浸會大學項目辦公室」(浸會大學卡特中心)揭牌儀式,邀請參加觀摩了揭幕儀式。
2011年12月18日、19日,應邀赴復旦大學參加「香港政黨:歷史——社會——文化」學術論壇,在18日開始的會議上第一個發表主題演講,題目是「香港政黨政治發展的若干因素與社會背景觀察」。2012年1月9日,應香港司法機構的邀請,出席1月9日下午在香港大會堂舉辦的香港2012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在隨後舉行的酒會上,與馬道立首席大法官和黃仁龍司長合影留念並簡短交流。
2012年1月10日、11日,參加由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舉辦的「中國憲法青年學者論壇2012:公共事件、傳媒和法治」,在主題為「傳播風險與規制」的第八節擔任點評人。
2012年2月23日,應邀在香港大學法律學院發表《人民代表大會的規模與代表性問題》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氏基金憲法學講座教授陳弘毅先生主持,港大中國法研究中心的同仁及一批博士生、碩士生參加。2012年3月24日、25日,應邀參加由《領導者》雜志、共識網、天風證券在武漢市聯合舉辦的「向現代化轉型的中國憲法與憲政——迎接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學術研討會。2012年3月25日,接受英文《環球時報》的專訪,就梁振英先生贏得特首選舉委員會的選舉談了自己的感受,有關專訪刊登在27日該報的第14版forum,題目是「Negative campaigns temporary Hurdle For HK electoral Process」.2012年3月30日,參加由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北京大學港澳台法律部研究中心、澳門政府法務局、民政總署、教育暨青年局舉辦的「『一國兩制』與澳門特區的善治之路」學術會議,在第一節研討中作了題為「普選的定義淺析」的主題報告。2012年3月,被湖南省公安廳港澳台事務辦公室聘為咨詢顧問,聘期三年。2012年5月12日,應邀給「葡語國家政府管理現代化班」講授《「一國兩制」 和深圳投資環境專題》,有來自巴西、莫三比克、安哥拉、葡萄牙、幾內亞比索、東帝汶、赤道幾內亞、維德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國的法律、外交部門主管或高級技術人員共25人參加了培訓。2012年5月29日—6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在北京主持召開了「香港基本法教材編寫第四次工作會議」,主題是審議教材初稿,作為教材編委員會委員和教材作者之一,全程參與了為期八天的會議。2012年8月25日-26日,參加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的主題為「八二憲法實施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的中國憲法學研究會2012年年會,在第一分論壇第一單元作了「1982年憲法第31條辨析」 的主題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