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評估價格
❶ 重慶市人民政府(2008)37號文件
渝府發〔2008〕37號
重慶市人民政府
印發關於主城區危舊房拆遷補償
安置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有關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關於主城區危舊房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已經2008年3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八年四月二日
關於主城區危舊房拆遷補償
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
為加快主城區危舊房拆遷,維護被拆遷居民的合法權益,改善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居住條件,改善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結合主城區危舊房拆遷實際,現就切實推進主城區危舊房拆遷補償安置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加大對被拆遷人的政策優惠力度,鼓勵被拆遷人積極搬遷
危舊房改造拆遷區域內的被拆遷人,在規定搬遷期限內選擇貨幣安置的,除按規定享受貨幣安置補償費和提前搬遷獎勵費外,以產權戶(或公有住房承租戶)為單位,根據區位差異,住房每戶給予1萬―3萬元的一次性貨幣安置特別獎勵費,具體地段標准由主城各區制定。非住房按房屋評估價格的5%以內的標准給予一次性貨幣安置特別獎勵費;非住房一次性貨幣安置特別獎勵費按標准計算不足2萬元的產權戶按2萬元給予補償;同一產權內既有住房也有非住房的,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合並給予一次獎勵,不能分別獎勵兩次。
危舊房改造拆遷區域內建築容積率低於1的,按土地房屋權屬登記面積計算,其總用地面積大於總建築面積的部分由同一拆遷評估機構按土地原用途評估確定補償價值。建築容積率高於1的,土地不單獨另行補償。
被拆遷住房建築面積公攤系數低於或等於15%的,按15%的公攤系數計算應補償的住宅建築面積,被拆遷住房建築面積公攤系數高於15%的,按實際面積計算房屋補償。
實行產權調換安置,安置住房公攤系數超過15%的,其超過部分所對應的公攤面積由拆遷人承擔購房費用,在15%以內的按實計算。
被拆遷人取得安置房申請土地房屋權屬登記除工本費外,免相關契稅和規費。由政府和儲備機構統一購買用於拆遷安置的房屋,安置被拆遷人後,其兩次轉移登記實行並案辦理,免相關契稅和規費。被拆遷人取得安置房後發生轉讓的,應當按規定交納轉移登記的相關稅費。
適當提高主城區危舊房屋拆遷補助獎勵等費額標准(具體見附表)。
二、加大社會保障力度,解決被拆遷居民的後顧之憂
危舊房改造拆遷區域內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經審查公示,以產權戶(或公有住房承租戶)為單位,家庭實際居住且在他處無住宅的,家庭人口在2人及以下,按第一條第三款計算的住房建築面積不足30平方米,在拆遷安置時,由拆遷人提供保障,按建築面積30平方米給予等值貨幣或實物補償安置;家庭人口在3人及以上,按第一條第三款計算的住房建築面積不足45平方米,在拆遷補償安置時,由拆遷人提供保障,按建築面積45平方米給予等值貨幣或實物補償安置。對不符合上述條件騙取保障性補償的,經查實,依法追回保障部分補償。
被拆遷居民遷出原地後的義務教育入學,拆遷之時可一次性選擇六年內繼續在原戶籍所在地按原招生辦法入學,或在遷入戶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劃片招生的就近學校入學,凡區教育行政部門安排接收的學生,任何學校不得拒絕接收入學或變相收取捐資助學費。
對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困難家庭,因居住地發生變化造成人戶分離的,在拆遷安置完成一年內,憑遷出地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由遷入地民政部門審查核定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一年後,按規定向遷入地民政部門提出申請;遷入地民政部門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要及時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
因拆遷遷入的居民與遷入地原居民在就業、培訓、醫療、社會保障服務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按屬地原則在遷入地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
市級各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制定完善相關政策,確保城市居民拆遷後各項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到位。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支持危舊房拆遷區域企業搬遷
財政、工商、勞動保障等市政府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現有政策支持危舊房拆遷工作,積極研究鼓勵支持危舊房拆遷區域企業搬遷的優惠政策,妥善處理職工安置和債務清償等相關問題,確保按期完成搬遷。
拆遷涉及企業搬遷的,拆遷人應在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後,及時書面告知企業及其主管部門,主管部門應督促企業負責做好企業搬遷、職工安置穩定工作,確保在規定時限內依法按政策完成補償安置與搬遷工作。涉及公用事業、市政管網設施搬遷的,拆遷人應及時書面告知產權單位,產權單位應在規定時限內自行完成搬遷,其搬遷補償標准按照《重慶市重點建設項目管網拆遷管理暫行辦法》(渝府發〔2003〕22號)規定執行,因恢復或重建施工產生的相關規費減免。
四、妥善處理市有直管公房拆遷補償安置
市有直管公房拆遷應堅持依法補償產權人,適當照顧承租人的原則。拆遷直管公有住房時,有條件的實行產權調換安置,無條件的實行貨幣補償安置,貨幣補償費按產權人與承租人3∶7的比例分配;承租人系低保家庭的,不實行貨幣補償安置,如本人自願書面申請選擇貨幣補償且保證不再申請廉租住房保障的,可實行貨幣補償安置。
拆遷非住宅直管公房時,原則上實行產權調換安置,對確無條件實行產權調換安置的,實行貨幣補償安置,貨幣補償費按產權人不低於70%,承租人不高於30%的比例分配。具體比例由主城各區自行確定。
產權人所得拆遷貨幣補償安置費應專項存儲,納入重置資金管理,用於公房維修養護和基層房管部門改制。
五、加強拆遷評估市場監管力度,確保評估結果依法公正
主城各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正確引導拆遷評估機構依法、獨立、客觀、公正地按相關評估技術規范科學評估被拆遷房地產市場價值,拆遷評估機構依法對評估結果承擔民事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評估過程、人為壓低或提高評估價格。
市、區拆遷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拆遷評估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和損害拆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對操縱評估機構選擇、賄選、承諾價格、與拆遷當事人一方串通,損害對方合法權益等嚴重違規行為,以及經評估專家委員會鑒定,評估報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報告不被採信的,經查實認定,取消拆遷評估資格。
六、加大拆遷行政執行力度,確保按期完成拆遷安置
對已批准實施的危舊房改造拆遷項目,主城各區要督促拆遷人限期組織實施拆遷補償安置,在規定的拆遷安置期限內,通過協商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逾期未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拆遷當事人申請行政裁決的,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按規定及時受理並依法進行調解,仍達不成協議的,應依法及時作出行政裁決。
拆遷當事人收到行政裁決書後,未在裁決規定的期限內履行裁決的,由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強制拆遷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強制拆遷前應當進行聽證。
主城各區人民政府對行政強制拆遷申請應進行合法性審查,並書面作出行政強制拆遷決定或撤銷行政裁決。
行政強制拆遷應由區人民政府或區人民政府組織有關執法部門進行。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提前15日通知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並認真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動員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自行搬遷。逾期不搬遷的,由執行機關依法實施強制拆遷。執行強制拆遷前,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
拆遷人未按裁決向被拆遷人提供拆遷補償安置資金或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安置用房或周轉房的,不得實施強制拆遷。
七、強化責任意識、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主城各區人民政府是危舊房拆遷的責任主體,也是地方社會穩定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對危舊房拆遷工作的領導。各級信訪、公安部門要牽頭做好拆遷信訪穩定工作,加強部門之間、上下之間的信息溝通、協調配合,對可能或已經發生的影響社會穩定事件,要及時匯報和積極協調處理,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市政府將拆遷信訪穩定工作和危舊房拆遷任務完成情況一並納入政府目標考核。
八、本指導意見適用於主城區范圍內危舊房屋拆遷,自發布之日起實行。之前已發布拆遷公告的工程,按原規定執行。
附表:
重慶市主城區危舊房
拆遷搬遷補助獎勵等費額標准
費額名稱費額標准搬 遷補助費住宅1000元/戶?次非住宅商業、辦公、業務用房30元/m2?次;生產用房40元/m2?次。提前搬遷獎勵費住宅40元/戶?日;經營性門面20元/m2?日;其他非住宅10元/m2?日。非住宅經濟損失補助費每過渡一月按房屋評估價值的5‰計算。水電總表、天然氣等設施的補償1.被拆遷人單獨安裝的水電總表,由其自行拆除,並由拆遷單位按有關部門現行收費標准一次性給予全額補償;2.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被拆遷人原有的天然氣、閉路電視等設施,拆遷時不予補償,由拆遷單位恢復安裝,不另收費;3.實行貨幣補償的,原有的天然氣、閉路電視等設施,拆遷時按有關部門規定的現行收費標准予以補償。
主題詞:城鄉建設
房屋 拆遷
安置 通知
抄送:市委辦公廳,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
市高法院,市檢察院,重慶警備區。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08年4月2日印發
❷ 法院執行依法委託評估、拍賣被執行人房屋,只有一個競買人怎樣辦,是否可以繼續拍賣給競買人
只有一個競買人不可以繼續拍賣。
《拍賣法》第三條明確規定:拍賣是指以公開競價的形式,將特定物品或者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買賣方式。
公開競價是拍賣區別於其他買賣方式的要件,拍賣必須具備公開進行價格競爭的條件,即競買人以獨立競價的形式公開參與價格競爭。一人無從「競」,「競價」應當是兩個以上(含兩個)競買人開展價格競爭。
《拍賣管理辦法》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中止拍賣:(一)沒有競買人參加拍賣的;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與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給長沙市拍賣行關於《一個競買人能否舉辦拍賣會》的復函中指出:將《辦法》第四十條的表述理解為「只要有一個競買人就可以舉行拍賣會」忽略了競價條件,是沒有根據的。在僅有一位競買人的情況下,應當中止拍賣。
❸ 物價局不依法評估怎麼辦
物價局是政府部門,職責是為人民服務,應依法履行其職責,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找物價局協商,但如果物價局不予理睬,就應該採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向行政機關請求幫助,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作為公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利,這既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義務,對完善政治機構管理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希望你能盡快得到幫助。O(∩_∩)O
❹ 辦理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證書需要哪些資料
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價格評估機構的資質管理,規范價格評估機構 資質認定行為,保障和監督價格評估機構依法執業,促進價格評估機構逐步建立自律性的運行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 法》和《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從事各種有形財產和無形資產及有償服務估價業務的價格評估機構的資質認定與管理適用本辦法。價格評估機構在工商注冊登記前,需通過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實行等級制。根據價格評估機構具備的條件分為甲級、乙級、丙級。
甲級價格評估機構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價格評估工作;乙級價格評估機構可在機構所在地的省級(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下同)行政區域范圍內開展價格評估工作;丙級價格評估機構可在機構所在地的市(地)、縣范圍內開展價格評估工作。
第四條甲級、乙級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受理和初審,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丙級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審批,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
第五條丙級價格評估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工商注冊企業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
(二)具有相應的組織章程和必要的管理制度;
(三)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
(四)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認定,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證書》的價格評估專業人員不少於5名;
(五)具有經濟、會計及相關工程技術等專業的中、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不低於企業實有總人數的30%;
(六)注冊資金不低於20萬元人民幣。
第六條乙級價格評估機構,除應當具備本辦法第五條(一)、(二)、(三)項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認定,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證書》的價格評估專業人員不少於7名;
(二)具有經濟、會計及相關工程技術等專業的中、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不低於企業實有總人數的50%;
(三)注冊資金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
第七條甲級價格評估機構除應當具備本辦法第五條(一)、(二)、(三)項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認定,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證書》的價格評估專業人員不少於10名;
(二)具有經濟、會計及相關工程技術專業的中、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不低於企業實有總人數的60%,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不低於企業實有總人數的15%;
(三)注冊資金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
第八條申請價格評估機構資質等級認定,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填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行政許可事項申請表(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
(二)證明具備工商注冊企業法人條件的材料;
(三)價格評估機構專業人員執業資格及技術職稱證明材料;
(四)價格評估機構組織章程和有關制度;
(五)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書。
第九條申請乙級或者甲級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的除提交第八條規定的材料外,還要提供5個以上價格評估典型實例材料和丙級或者乙級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證書。
第十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本辦法規定要求的,初審機關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初審機關應在當場或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初審機關受理或不予受理資質認定申請人的申請,應當出具加蓋本行政機關專用印章和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第十一條甲級和乙級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的初審機關應當自其受理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人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審。
第十二條甲級和乙級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審批機關應當自收到初審機關初審意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准予或不予資質認定的決定。20個工作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審批機關領導批准,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並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人。
第十三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審批機關作出准予資質認定決定的,應當自作出決定10個工作日內向申請人頒發、送達相應等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證書》;依法作出不予資質認定書面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並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證書》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印製。
第十五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證書的有效期限為3年,有效期滿前30天,價格評估機構應按規定到資質認定機關重新申請辦理認定手續。重新認定時,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人要提供近3年的工作報告、人員現狀和5個以上價格評估典型實例材料。
第十六條價格評估機構登記內容變更,須及時到資質認定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第十七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在辦公場所公示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的依據、條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和申請書示範文本。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的 決定應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網站等媒體公布。
第十八條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價格評估機構執業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價格評估機構執業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第十九條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對價格評估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將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錄。公眾有權查閱有關記錄。
第二十條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對價格評估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可以查閱或者要求價格評估機構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第二十一條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監督檢查時,不得妨礙價格評估機構正常經營活動,不得索取或者收受價格評估機構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二條個人和組織發現價格評估機構有違法活動的,有權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舉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根據管理許可權及時核實、處理。
第二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據許可權,可以撤銷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的決定,收回《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證書》,並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網站等媒體公布:
(一)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作出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決定或者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決定的;
(二)價格評估機構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決定的;
(三)依法可以撤銷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決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審批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有關價格評估機構資質的注銷手續:
(一)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證書的有效期限屆滿未按規定重新認定的;
(二)價格評估機構法人資格依法終止的;
(三)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的決定被依法撤銷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符合法定條件的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
(二)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決定的;
(三)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作出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決定或者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決定的;
(四)不在辦公場所公示依法應當公示的材料的;
(五)在受理、審查、決定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的過程中,未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務的;
(六)申請人提出的申請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請人必須補正的全部內容的;
(七)未依法說明不受理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或者不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理由的。
第二十六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機關工作人員在辦理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實施監督檢查時,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七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機關實施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擅自收費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退還非法收取的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八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的,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機關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並給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人警告。
第二十九條價格評估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審批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一)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申請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准予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決定的;
(二)塗改、倒賣、出租、出借、非法轉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證書》的;
(三)超越認定的執業范圍執業的;
(四)向負責監督檢查的行政機關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真實材料的;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三十條對未經行政許可擅自從事必須進行行政許可的估價業務收取估價費用的機構,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當依法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與管理所需經費,按規定向同級財政部門申請。
第三十二條丙級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管理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參照本辦法進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原國家計委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一律以本辦法為准。
❺ 如何理解「暫估價項目達到必須招標的標准」
為總承包招標時不能確定價格而由招標人在招標文件中暫時估定的工程、貨物、服務的金額達到標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招標人可以依法對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全部或者部分實行總承包招標。
以暫估價形式包括在總承包范圍內的工程、貨物、服務屬於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范圍且達到國家規定規模標準的,應當依法進行招標。前款所稱暫估價,為總承包招標時不能確定價格而由招標人在招標文件中暫時估定的工程、貨物、服務的金額。
(5)法治評估價格擴展閱讀:
招投標的相關要求規定:
1、未通過資格預審的申請人提交的投標文件,以及逾期送達或者不按照招標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標文件,招標人應當拒收。
2、招標人應當在資格預審公告、招標公告或者投標邀請書中載明是否接受聯合體投標。招標人接受聯合體投標並進行資格預審的,聯合體應當在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前組成。資格預審後聯合體增減、更換成員的,其投標無效。
3、投標人發生合並、分立、破產等重大變化的,應當及時書面告知招標人。投標人不再具備資格預審文件、招標文件規定的資格條件或者其投標影響招標公正性的,其投標無效。
❻ 關於法治指數
法治指數不是政府花錢買數字、築政績,而是幫助政府找問題。法治指數讓政府「做了一次體檢」,實現了一次自我考核,找到基層法治工作的盲點,下一個階段就是要把法治指數推廣到鄉鎮,使其成為指導政府工作的一個參考。
但要實現「找問題」的目的,首先需要確定什麼才是政府的問題,這就有個選擇的趨向、選擇的方法論問題,也就是由誰來確定是不是問題,由誰來評估問題。因為一些在普通公眾看來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可能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眼裡就不是問題。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此促進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具體而言,法治指數要發揮作用,其評估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應該成為考核相關部門工作業績和執法執紀水平的依據之一,就應該把問題解決程度和解決方式列為考績標准之一,作為官員升遷和任用的重要因素。餘杭法治指數評估的構成和數據來源,還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但作為一項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外在監督手段,如果能得到嚴格執行,無疑具有積極作用。設立法治指數,歸根結底是為百姓謀福祉。只要持有的不是花錢買數字、築政績心態,而是真心實意提高執政能力,真心實意推進依法治國,其積極效應該能得到公認和肯定。如果在法治指數的評估中,百姓的參與程度能越來越廣,百姓的評估系數能越來越大,不確定和模糊的數據能越來越少,那麼,它對政府官員依法行政的促進力度會越來越大,法治指數也就會產生更大、更深遠的影響
法治指數的評估來自四個方面,一是群眾滿意度評估,占總指數的35%;二是內部組評估,占總指數的17.5%,成員來自黨委、人大、政府以及司法機構中直接參與法律工作的公務員;三是外部組評估,占總指數的17.5%,成員來自大學教授、企業家、新聞記者等人員;四是專家組評估,占總指數的30%。評估的主要依據,一是反映執政黨及其黨員清廉度的數據,來自當地紀委和反貪局等部門;二是犯罪和治安處罰案件的數據,來自當地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三是權利救濟案件的數據,來自當地法院、司法、行政執法部門。
❼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指數體系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指數體系
2015-12-22 10:11:27 來源:《財經》
中國的制度設計和制度運作呈現出綜合治理的特徵,法律的適用也要考慮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各種復雜因素,主要採取協調、擺平的方式,演化為一種調解藝術或者行政管理手段。綜合治理方式勢必傾向於功利主義,而不是個人權利的保障
□ 季衛東/文
2015年10月27日,在達沃斯論壇全球議程峰會的分組會上,世界正義工程(the World Justice Project,簡稱WJP)的執行主任波特羅(Juan C. Botero)把前些時公布的國際評估報告《WJP法治指數2015》贈送給筆者。
不出所料,對中國大陸地區法治水準的打分仍然很低,與2011年的結果相比甚至還有進一步下降之勢。
根據2015年法治指數評估結果,中國大陸整體得分48,在東亞和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15個國家中排序第13位,在全球102個國家中排序第71位。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中國香港特區整體得分76,在亞洲排第6、在全球排第17;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整體得分81,在亞洲排第1,在全球排第9。
中國正在強調依憲執政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針的落實,看到法治指數評估的如此結果,的確有一種諷刺意味,甚至令人感到難堪和愧疚,也有可能會在某些群體中激起抵觸情緒。
WJP法治指數的可操作性
不得不承認,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標體系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盡管「法治」的概念很難定義和測量,但這個指標體系經過研究、論證以及反復推敲,給出了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表述,即法治的四項基本原則。
(1)政府及其官員和代理者以及企業、公民個人都可以在法律體系之下問責;(2)法律是清晰的、公開的、穩定以及公正的並被平等適用,法律保障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在內的基本權利;(3)法律制定、運用以及執行的過程是准入的、公平的以及有效率的;(4)稱職的、有道德的和獨立的代理人或者中立機構達到充分的規模、具備足夠的資源、反映社會的需求從而能及時提供司法救濟。
世界正義工程根據這樣的工作界定提出了由九大構成因素和47個次級因素組成的法治分析框架。
主要內容是限制政府權力(包括立法、司法、監察對權力的制約以及公務員紀律、民主監督、權力依法轉移等)、廉政(包括沒有行政官員以權謀私、司法腐敗、軍警貪瀆、立法不正等現象)、政府公開(包括公布法律和信息、知情權、公民參與、申訴機制四個次級因素)、基本權利(包括平等對待和無歧視、有效保障公民生命和安全、法的正當程序和被告權利保障、言論和表達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隱私權、集會和結社的自由、勞動權等主要憲法性權利)、秩序與安全(包括抑制犯罪、減少民事糾紛、私人排難解憂不訴諸暴力等方面)、規制執行(包括政府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政府執法沒有不良影響、行政手續不被無理延宕、正當程序原則受到行政人員尊重、非經法定程序和充分補償不得徵收)、民事司法(包括民事訴訟的便民和廉價、杜絕歧視、廉潔、不受政府幹預、不無理延宕、裁決執行力、法院外解紛方式的便捷及公正有效)、刑事司法(包括偵查的效率、刑事審判及時而有效、矯正和減少犯罪、刑事系統的公正和廉潔以及避免政府不當干預、正當程序和被告權利保障)、非正式司法(包括及時而有效、公正而避免不當干預、尊重和保護基本權利)。
按照上述法治的概念框架,世界正義工程再通過十個步驟來設計問卷,進行電話調查、網路調查或面談調查並採集、分析數據。
2015年的法治指數報告對評估方法做了進一步改進,最突出的變化是擴大了政府公開的外延和內涵,把統計數據公開、信息質量、信息獲取、信息更新都納入視野之中;關於知情權的設問特別強調了獲準的時限、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手續費的合理性等因素;關於公民參與的設問涉及言論和表達的自由以及集會和結社的自由;導入申訴機制的范疇等等。這樣就使得打分標准變得更加清晰和確定,當然也排除了某些似是而非的評價。
相比之下,中國有的地方或者部門推出的法治(司法)指數體系的很多評估標准或者設問內容是多義的、曖昧不清的,導致問卷答案和測評結果難免主觀任意性較大。
社會環境影響制度運行
冷靜地對照法治指數的評估指標和中國大陸地區的現狀,可以說整體得分不高乃理所當然,根本就沒有必要刻意辯解或掩飾,更不可通過提高分值的方式來營造虛假的法治面子工程。相反,我們應該以這樣的低分為鞭策,有針對性地彌補短板,進一步加強法治國家建設。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體系已經完美無缺,毫無可以詬病的地方。
實際上,通過國家之間的比較可以發現,中國有些法治指標得分過低,是有悖人們日常生活體驗的。這就表明,世界正義工程的測量標準的確也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主觀性或者視覺上的若干盲點。
一般而言,法治指標體系的設立很難考慮不同的社會結構特徵。然而社會環境勢必影響制度的設計和運行,又不容人們忽視。在這里,存在方法論上的困境。
中國及其他特別重視家族團結和人際關系的社會,都具有網路化的結構特徵。在網路社會,各種平面互動比較活潑、比較多樣化,並在縱橫交錯的各種通道中傳遞著復雜的漣漪效應,甚至還有可能誘發混沌現象,因而某個指令對行為的影響很難進行單一維度的、確定的預測。
因此,法律也就很難採取「君臨天下」的支配者姿態,而必須融化到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在人們的互動關系中進行滲透,並逐漸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這就會使得行政過程勢必嵌入很多政治化的契機,使得規范體系本身復合化、多元化,使得自組織機制發揮較大的作用,使得不同情境中的具體秩序互相交錯和競合,最後自然而然會演化出一個綜合治理、辯證協調的模式。
由於網路社會存在很多結構上的空洞,需要藉助權力來搭橋、整合,所以法律對權力的限制就變得比較困難。
網路社會很容易引起法律秩序的碎片化、特殊化,變成多層多樣的,因此是集中而強大的國家權力、而不是統一的規則體系成為主要的整合機制。關系網造成的相對性、不確定性還會使得承包責任制以及對結果責任的嚴格追究成為最基本的秩序原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制度設計和制度運作呈現出綜合治理的特徵,法律的適用也要考慮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各種復雜因素,主要採取協調、擺平的方式,演化為一種調解藝術或者行政管理手段。
綜合治理方式勢必傾向於功利主義,而不是個人權利的保障。因此,嚴格適用規則的要求不得不放緩,「適當均衡原則」成為法律秩序的基調。法律實效也主要靠追蹤性監控的方式來保障。這種狀況設定使得透明化往往被理解為監控的可追蹤性,民主參與也往往被理解為決策者對民意的觀察、提前反應以及臨機應變的調整。
中國的法治指標體系
因為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沒有、也不可能考慮到上述特殊的社會結構對法律運作機制的重要影響,所以測量出來的某些數值難免顯得有些失真,與人們的感性認識不太一致。
由此可見,我們在解讀這些調查資料時有必要把這些相關因素都考慮進去進行權衡,或者適當修改法治的概念框架和設問內容。
即使純粹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體系也並非無懈可擊。
例如僅就個人權利的司法保障而言,行政訴訟的原告申訴率和撤訴率、民事侵權訴訟的懲罰性賠償和行政罰款之間的比例之類的客觀數據對法治水準的評價是很重要的,應該適當納入問卷調查之中。
在這個意義上,對法治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合理化改進,以使評估結果更准確地反映法律秩序的實際情況並能有效促進改革,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可行性。
在中國,各種計劃指標和詳細的績效考核指標已經存在幾十年,成為具有特色的治理手段;有些指標體系在不斷改變實務狀況,也在相當程度上扭曲了人們的行為方式——例如刑事案件破案率、公訴案件起訴准確率、上訴改判率、調解結案率等使得司法過程中的制衡機制在不經意間蛻變成了互相庇護、推卸責任的誘因。
一般而言,中國既有的法治指標分別發揮著設定管理的目標值、落實承包責任的抓手、對績效進行考核和監測的工具性框架、對職能部門及其人員獎懲的具體依據等功能。
在法治指數體系方面,比較著名的有浙江省的餘杭法治指數和司法透明指數(由錢弘道、齊奇、王朝霞等提出)以及2015年推出的司法文明指數(由張保生、張中、吳洪淇等提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司法文明指數體系有意識地借鑒了世界正義項目法治指標的概念框架和評估方法,由10個維度(一級指標)、50個命題(二級指標)、97個賦值問卷題目以及190個變數組成。
仔細斟酌已經存在的各種中國法治(司法)指數體系的概念框架和調查方法,可以發現,在問題的清晰性、客觀性以及關系合理性等方面還有不少有待改進之處。
也許我們需要在深入分析和整合的基礎上加強與世界正義項目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可以改進法治中國的目標管理和地方政府法治的績效考核指標,另一方面也使中國的實際情況能更全面准確地反映到法治的國際評價之中。
至少,需要學者、法律實務部門以及整個社會更加認真地對待法治指數,加強跨學科的研究和對話,並且努力克服一知半解、華而不實、急功近利等流弊。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
❽ 達到多少錢就必須招標
1、工程類預估合同金額超過200萬;
2、貨物類預估合同金額超過100萬;
3、服務類預估合同金額超過50萬。
根據《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令第3號發布施行 2000年5月1日)》:
「第七條 本規定第二條至第六條規定范圍內的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包括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達到下列標准之一的,必須進行招標:
(一)施工單項合同估算價在2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二)重要設備、材料等貨物的采購,單項合同估算價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三)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的采購,單項合同估算價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四)單項合同估算價低於第(一)、(二)、(三)項規定的標准,但項目總投資額在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但由於各地在實踐中有所不同,建議參加招標前咨詢相關項目的負責人或當地有關部門。
❾ 《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3》結論認為
《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3》首次針對全國法治政府建設水平的整體評價。報告選取了全國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以及其它22個較大的城市,共計53個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市作為調查對象。報告顯示,廣州、上海、北京、南昌、成都位居法治政府建設評估排行榜的前五名。
❿ 「法治指數」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法治指數」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近日,浙江杭州市餘杭區發布2008年度「法治指數」,得分71.84。據悉,這套數據體系具體可用「149」三個數字來概括:一個法治指數,四個「評估層面」,包括區本級、區級機關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九種面向老百姓的調查問卷,涉及黨風廉政建設、政府行政工作、司法工作、權利救濟、社會法治意識程度、市場秩序規范性、監督工作、民主政治參與、社會治安等9方面。(見21日《人民日報》)
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政府形象工程!法治不可能量化,而且也不需要量化。因為法治的根本就是社會共同治理;法治的核心要素是權力的來源、使用及其監督和糾正等方面的問題;在法治的框架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分工,其中,政府的職責就是依法行政。即使需要對政府進行評估,也是社會自治的內容;政府不應該浪費人財物,組織其服務對象對自身搞評估,因為自己監督自己必然是無效勞動。
然而,在一幫專家的忽悠和撮合之下,「這套數據體系」還是出台了。他們都是國內赫赫有名的「法學家」: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法治餘杭」評估體系課題組組長錢弘道,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成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張志銘。這些人一起鼓吹「餘杭的經驗是餘杭的,也是全國的」。其中,張志銘教授一句道破天機:「餘杭法治指數的示範效應取決於它的含金量高低」。
筆者就在這里為這些無知的專家們算一算,「法治指數」究竟有多少含金量。首先,全國首創的「法治指數」是「餘杭邀請了多位國內知名法學專家參與課題組」的結果,這肯定花費了不少納稅人的錢。其次,四個「評估層面」,包括區本級、區級機關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他們在落實「法治指數」方面的總動員不知道要開多少會吧?這也是錢啊!再次,九種面向老百姓的調查問卷(涉及黨風廉政建設、政府行政工作、司法工作、權利救濟、社會法治意識程度、市場秩序規范性、監督工作、民主政治參與、社會治安等9方面),以200萬人口計算,為了組織一次這樣的評估,究竟需要多少錢?大概至少幾千萬吧。最後,經驗推廣的費用,大概是一個天文數字。不要說「餘杭的經驗也是全國的」,就算只是杭州的,如果繼續折騰下去,也是了不得啊!
今天聽廣播說,每年大學生就業時在簡歷上浪費的紙張成本,共計超過了兩億元人民幣。我想,這個「法治指數」的政府形象工程的花費肯定高於這個數字。最後,我要正告這些「知名法學家」的是,法治不是花錢能夠買來的,而恰恰是限制政府亂花錢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