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成功

道德經成功

發布時間: 2022-06-19 02:22:26

① 學了道德經以後的感悟有哪些

範文如下:

剛讀完《道德經》,我從中遭到很多啟迪。作者老子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這本書是老子的亂世之道和人生哲學,而非我原以為的道德教材。固然只讀了20多頁,但是由於領悟力有限,通讀全書,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當時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變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變去。指出「物極必反」的通則,無論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其次,老子認識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態度,主張貴柔、守雌,反對堅強和進取,老子的思想是無為。

如今的人普遍都以為他的思想十分消極,其實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對廣闊勞動人民的酷愛。他希望經過它的思想來影響統治階級,讓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養生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我認為「無為」包含著順其自然不勉強去做的指導思想,因而能夠浸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比方說教育理念中也能夠自創。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學習是一件盲目自願的事情,學生只要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才幹夠學有所成,這就需求我們教育者在教育理論中引導學生快樂、輕松、盲目、自願的學習。

教育中的無為而治,不是不論,而是因勢利導,絕不拔苗滋長。不順應自然規律,濫施各種生長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願自覺參與各種奧數,學鋼琴,拉小提琴等培訓常常適得其反。

同時老子的「物極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預言今天的社會。人類所追求的所謂文化,所謂科技,現代化,都應該是為人類效勞的,但是環境污染,能源耗盡,消費率進步,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謂高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人們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無暇關注本身和家庭,有時間的時分沒錢,有錢的時分沒時間。又或者說兩者都沒有。這樣的社會又怎能說是美妙的呢?在高度興旺之後,人類當有所回歸,以免到達極致走向另一面,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國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越孔子。老子的學說「玄之又玄」,但是我卻沒有能發現「眾妙之門」,自古以來研討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總以為體會到「物極必反」,「無為」之類的人生哲學,對個人來說更有意義。我以為他的許多觀念值得我們去深深地思索。

② 老子的道德經為什麼能夠流傳至今

因為幾千年來沒有人能夠完全讀懂,據說當年的孔子也沒能讀懂,更何況之後不明就裡的注釋家們了。正是由於沒人讀懂過,而且解讀的方式千奇百怪,就更能引起世人的好奇心。在眾多的注釋意思的相反表述之中,往往背道而馳,所以就產生出了道教,從哲學走向了宗教。
所以,就顯得《道德經》原文更加重要且流傳至今。由於道德經也只有五千言,其中大概意思不會有太多的變化。盡管注釋者在注釋之中,總是有似是而非的感覺,尤其是讓人產生出「反人類進步」的感受就更讓胡亂猜測滿天飛了。像老子這樣著名的哲學家,當年是很被世人推崇的,怎麼可能胡言亂語呢?必定是道德經具有特別深遠的含義,那到底是什麼呢?中國哲人抱著如此執著的信念,一定要找到其中奧秘,幾千年來研究不斷,但就是不願換個思維方式去想想其中的原因。
沒有解開的秘密通常是可以原汁原味地流傳下來。道德經就是託了這樣的福。假若當年的古人(包括孔子在內)都能淺顯地讀懂了道德經,今天我們恐怕難見道德經原本了。因為那隻是一本沒有成功操作過的政治讀物。現在的人,都以為道家避世隱居,殊不知,老子本人還是強調應該積極參與政治,無為而治的統治方略。只是當年不合時宜而已。對於修道養生的言論倒被道教挖掘出來了,那隻是老子輔助治國政治,向統治者強調的修道方法。通過幾千年來的誤判,倒是更合適個人的修為悟道。

③ 道德經對人生的影響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直認為是港片《倩女幽魂》里抓鬼擒妖的經典台詞。很久以後才知道是先秦道家經典著作《道德經》開篇之語。
《道德經》的文體,不像是《論語》那樣的語錄集,也不像一般意義上的「文章」。全書約五千字,是由一些簡短精賅的哲理格言組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

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

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

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當今社會科學發達,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

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

誘惑呢? 我們可以在《道德經》這部聖典中找出答案。
那《道德經》究竟是講什麼呢?我認為道=軌道=規律;德=認識;經=經天緯地=為=實踐。
《道德經》的起始,詳細闡述了老子對規律的理解。在《道德經》里,道指的就是規律。而道家思想對規律的最根本的見解就是「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對待規

律的根本態度是「充分尊重規律,然後才是利用規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而這種探索與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計劃、有

科學根據的,它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也遠遠超出了中國的范圍。
《道德經》中的「無為而治」被漢初統治者推崇為治國方針。在老子看來,高明的當政者和領導者應懂得自然之道,順應人的天性,讓下屬和百姓各盡其能,各守其職,各得其所,相

安無事,而切忌用過多的條規制度來進行強制性約束,否則會適得其反。也就是說,最好的政策應該是「清靜無為」的政策。要讓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安定大治,就像對待井水一樣,攪動得

越凶,殘渣敗葉就越是泛起,水就越是混濁,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放什麼漂白粉之類的,而是停止施加外力,讓它自己慢慢平靜下來,這樣井水就會自然清靜了。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會推廣

無為,有助於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於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於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子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

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於去迎接挑戰,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於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

厚積才會勃發。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現今社會,生活、工作的腳步很快,壓力又大,人們的脾氣也隨著變得焦躁與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靜氣。心靜自然涼,生活、工作的情緒就會舒暢起來,效率也會

大大提高。不僅如此,善與柔還可以幫助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使變得融洽,心情也會陽光不少。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見解,以他虛懷若谷的氣魄,向世人闡述了怎樣為人處事,怎

樣進行科學管理,怎樣修養身心,怎樣求知,怎樣治國等等,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必須遵循大道。《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

然規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是大有裨益。

④ 《道德經》精華

核心思想:無為。

無為,無為於其所不當為,為於其所當為。說個
大白話,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
無知、無欲可以用同樣的句法解釋。

《道德經》計八十一章,除了你說的「治國的方法」,還有宇宙論、人生論、軍事論等。估計你是不會看了,但第七、八章一定要認真讀。具體我不再寫了,占你地方,自己網上搜一下

⑤ 《道德經》的感悟有哪些

《道德經》的感悟如下: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價值影響

《道德經》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⑥ 《道德經》哪位大家研究得比較好

我覺得明代憨山大師註解的不錯,用了整整15年的時間,不像現代人以賺錢回為目的而答出書,幾個月就截稿,用憨山大師的一句話說就是:「皆人人之老莊,非老莊之老莊。」就是不是現代文,讀起來有些費事,尤其是前言部分難看懂,正文部分相對白話一點,這是我看到的離現代最近的一本比較好的《道德經》註解了。

⑦ 翟洪燊關於道德經成功人士的演講

別老評別人,就自己的格局和胸懷,怎麼能知道大師的胸懷和格局呢。。。

別老找別人的錯誤,多學學別人的優點

⑧ 為什麼很多人推崇《道德經》

四、為何中國的大門一般都有兩扇?

因為如果只有一扇的話,做的太大,小孩子推不動,做的太小,東西又放不進去。兩扇門也寓意著一陰一陽,中國人講一就是二,講二就是一,一個門由兩扇組成,陽跟陰是門的兩扇,代表《易經》,《易經》有兩扇門,一個陰一個陽。

五、為何儒釋道三教要合一?

因為儒家給我們講的是求生的道,叫作生存之道,即求生、惜生。如果我們完全照儒家行事,就會很辛苦,時時警惕,處處小心,一點錯都不行,實在太累。道教告訴我們要保生、貴生,它說求生是不錯的,但是用身體去換取,是不對的,所以要保生,並要視生命如寶貴的寶物,不要怠慢它,珍惜它。因此,道教在養生方面,世界第一。佛教即不叫你保生,也不叫你求生,而是叫你樂生、樂死,修來世,輕身體,現世的軀體就是臭皮囊。所以,先人叫三教合一是在思想上為人類著想,這就叫作同,即《道德經》中的一句「同,謂之玄」。明明沒有什麼不同,這就是玄妙之所在。

《道德經》中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講完的,而簡單一本書,一千人讀有一千種讀後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領悟,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有時候也許不能參透其中的最簡單的智慧,所以,拾人牙慧也不失為一種學習的方式,況且,還是拾聖人的牙慧,何樂而不為呢?

希望大家多看看《道德經》,學習其中的做人之道,生活之道,處世之道,學以致用,就算不能一步登天,也許還能修得正道,成就一番事業,實現最初的理想。福生無量。

文章由道山不老編輯整理

⑨ 道德經的意義是什麼

古代思想家、先泰時代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經》,是一部哲學著作,充滿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它所反映的認識論極具豐富的社會經驗。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我尤為喜歡和崇尚老子提出的宇宙觀、社會觀和人生觀,它教我認識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靈。

「道可道,非常道。」「道」很難用語言來表述,它並非人們平常所說的道。「玄而又玄,眾妙之門。」「道」玄妙、深奧、高遠,空虛無形,但的確存在於廣漠的空間,它發揮的作用無窮無盡,永不枯竭,「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大道似水。」「一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江海能成為百川河流所匯聚的地方,是由於它處在低下的位置,故成百川之王。最普涌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老子以水喻「道」,使我們看到「道」的無狀之狀,無象之象,知它乃大度包容,不棄涓流;它與世無爭,淡泊功利;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充塞於浩茫天地之間,可謂「大音若希」,「大象無形」,令人敬畏。

《道德經》勸人向善,導人守信。老子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這是說善待別人就得到善良了,可以使人人向善;信任別人就得到誠信了,可以使人人守信。老子是講他本人,也是在提醒人們善待他人,信任他人,他人也就會善待自己,信任自己。

老子還勸人拒絕世俗之喧囂,守護淡泊之美好。《道德經》中反復出現「朴」字,如「見素抱朴」、「復歸於朴」、「返樸歸真」、「敦兮其若朴」。「朴」字的概念為純真、素樸、自然。「嬰兒」一詞甚至也是「朴」之概念的解說。如:「復歸於嬰兒。」「一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一個純厚朴實、鎮定持心、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應該以嬰孩般單純、無邪心境空明,寧靜,質朴,少私寡慾,不為功名利祿所困擾,不被寵幸、聲色所誘惑,超凡脫俗,不為物累,過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

《道德經》十二章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是以聖人為目,故去彼取此。」繽紛的色彩令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叫人舌不知其味。聖人但求填飽肚子而絕不追求聲色之娛,提出人應該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時下現代文明長足發展,但許多人心態扭曲,道德觀、價值觀嚴重傾斜。老子的教誨無異於一劑靈丹妙葯,有利於醫治人心浮躁、動盪不安,仍具現實教育意義。漫長的時間流逝了,而(道德經)橫跨歷史時空流傳至今,它教誨我們改變「原我」,重塑自我,完善、超越自我,修性養心,謹慎,嚴肅,善事融和,曠達,灑脫,努力求真求善求美,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張成業)
(資料來源:《老人報》)

熱點內容
民法典手繪 發布:2025-01-24 11:42:27 瀏覽:620
烏蘇法院拍 發布:2025-01-24 11:22:13 瀏覽:185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24 11:02:50 瀏覽:170
房屋銷售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4 10:00:06 瀏覽:139
中級會計2013經濟法考試題 發布:2025-01-24 09:59:23 瀏覽: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現在 發布:2025-01-24 09:54:12 瀏覽:685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