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自由主義與道德

自由主義與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6-19 03:10:54

A. 什麼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原則

(1)個人主義原則。個人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原則。它堅信社會生活中最具重要意義的是人類個體,而不是社會群體或集體組織。每個個體不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義,而且具有獨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標就是建立一種社會,使每個個人根據自己的判斷盡其所能地去發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於上述觀點,自由主義確立了一種中立的原則,給每個人以同樣的機會做出他們自己的道德決定;它認為,人要得到自由的發展,不僅要排除人類活動的一切自然障礙,而且還要盡可能地排斥人為的干涉,而任其個人的本能自由發展和自我實現;
(2)自由原則。個人自由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它在正義、平等、權威等價值選項中具有優越性。自由優先原則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按其所願做出自己的行動選擇。自由主義認識到一個人的自由可能會威脅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導「法律下的自由」;
(3)理性原則。自由主義堅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結構,憑借人的理性能力和嚴格審慎的研究,可以揭示這種理性結構。它相信在大多數情況下,個人能夠做出明智的判斷,即對個人最為有利的判斷。同時,它也鼓勵每個獨立自由的個體相信進步,相信人類有能力通過爭論和交換意見來解決分歧而無需流血和戰爭;
(4)平等原則。自由主義相信平等,認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價值性。這使它對平等權利採取認同態度,特別是對於「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給以大力支持。然而,基於個人才能和工作願望各不相同這樣的事實,自由主義並不同意社會平等或收入平等這樣的觀念。它更傾向於認可機會平等(給每個人以同樣的比賽場地),認為那會給每個個人以同樣平等的機會去實現他們不平等的潛能;
(5)寬容原則。自由主義還認為,寬容(容忍或允許持不同意見的人說話或行動)不僅是個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會強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義作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樣化的體現,是社會積極健康發展的條件和標志。它確保所有的觀點都能夠在自由思想的市場上得到檢驗,從而促進爭論和智力的發展。此外,自由主義還傾向於認為,競爭觀點和利益之間存在著一種平衡和自然和諧的關系,它往往使各種相互矛盾沖突的觀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則。根據自由主義觀點,權威和社會關系應該以同意或意願為基礎。政府必須建立在「被統治者」同意的基礎上。這種觀念使自由主義者更加支持代議制和民主制。同樣,社會組織和機構也是通過追求自我利益的個人自願協議而形成的。所以,權威,無論是政府的權威,還是社會組織的權威,都來自下面,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獲得合法性基礎;
(7)憲政主義原則。盡管自由主義認為政府是社會秩序和穩定的保護者,但是,它始終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具有反對個人自由、實施專制統治的危險。因此,自由主義倡導有限政府。同時認為,實行政府分權,在政府各制度之間實施制衡原則,確立保障個人權利的成文憲法來界定國家和個人的關系等等,是實現有限政府目標的基本途徑。

B. 傳統自由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人性、利益與道德

  1. 無政府狀態國際環境

  2. 國家利益前提

  3. 自由主義強調國際關系中非權力因素、溝通與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全球系統相互依賴過程的分析。

  4. 對內政策和對外政策

C. 自由主義是什麼

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廣泛的,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少數人的權利。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權利擔任政務。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世襲制和國教制度。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為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財產的權利。
英語
libertarianism
[編輯本段]1自由主義的起源和原本涵義
1.1 名稱起源和用法
「自由」一詞最早起源於拉丁文liber。蒂托·李維在他的巨著《羅馬史》里描述了羅馬共和國平民階級向貴族階級爭取自由的斗爭行動。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在他的《沉思錄》一書里對此寫道:「一種主張在政治上應該有著同等權利和同等言論自由的思想,以及一種尊重大多數自由政治的政府...」這種進展在漫長的中世紀里都暫時停止了,直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爭取自由的斗爭才再度開始,自由城市國家的支持者和教宗的支持者產生了沖突。尼可羅·馬基雅維利在他的《論李維》一書中闡述了共和制政府的原則。英國的約翰·洛克和法國的啟蒙運動思想家的巨著中敘述了這種爭取自由權利的斗爭。
《牛津英語詞典》指出「自由」(liberal)一詞在英語中存在已久,意思是「得體、高尚而慷慨的自由人」,以及文科(Liberal arts)一詞代表了「免於受壓抑的言論和行動自由」。這一詞本來作為一種貶抑詞,但到了1776-1788年在吉本和其他人的使用下開始轉變為較正面的詞彙「容忍、免於歧視的自由」。
在法國大革命中較溫和的資產階級者也試圖建立一個根基於自由概念上的政府。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1776年一書中則闡述了自由貿易原則。自由主義的西班牙語「Liberales」最早出現在1812年的西班牙,當時西班牙自由黨用這個詞來標榜他們促進立憲政府的決心。1816年英國的托利黨人則首先用帶有蔑視的口吻使用「自由主義」一詞來貶低對手。1822年,英國文學家和詩人拜倫和雪萊等創辦了名為《自由主義》的雜志,但影響甚微。直到19世紀後期,「自由主義」才被應用。 自由主義對我國的影響 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出現的鼓吹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社會政治思潮。198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以後又反復強調這一問題,指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對共產黨的領導,而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就不會有中國的復興、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關繫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鄧小平還指出:「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至少在本世紀剩下的十幾年,再加上下個世紀的頭五十年,都存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既然這是個長期的任務,我們就不能搞運動,方法以教育、引導為主。」(《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11頁) 我國改革開放這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已經30年了,這30年也大致與西方新自由主義由極盛到徹底暴露其弊端,釀成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歷程同步。 30年的改革歷史和西方國家的歷次經濟危機證明,小平同志、13大以及以後歷次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關於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告誡是非常正確的。
我國改革開放的時期,雖然國際形勢有對我有利的一面,然而另一方面,也正值西方資產階級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處於顛峰時期。我國社會上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思想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又存在崇洋媚外思想的影響,一些人是由於認識原因,也有一些人帶著投機心裡盲目跟風,更有一些人到西方尤其是美國「取經」,雖然也學了一些市場經濟的基礎知識,可這時恰逢西方大力推銷新自由主義,他們更多地熱衷於販來了這種時髦貨,正好乘著國內排山倒海宣傳解放思想、批判「左」的僵化思想大氣候,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憑著他們撈到的「改革派」桂冠,以學者或媒體「名人」身份,相當長時期壟斷了話語權,把糾「左」變為「糾正」社會主義和馬列主義,以自由化的觀點主要是新自由主義的觀點詮釋改革開放,大量地在各種學術會議、大學殿堂宣揚、播種新自由主義,鼓吹市場經濟和私有制萬能,籠統反對政府幹預,有的甚至提出取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的定語社會主義,有些公然攻擊馬克思主義過時了、甚至是錯誤的,說將來到共產主義仍然是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經濟說得一無是處。
在這些輿論影響下,相當時期許多地方和領域曾廣泛發生背離社會主義的現象,例如以改革名義颳起私有化風,把一些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保障說成是「包袱」,瓦解了農村合作醫療體制,取消了義務教育,搞醫療「市場化」,教育「產業化」;推行以資為本,縱容資本壓榨勞動,有的揚言不惜犧牲三千萬工人,不顧社會公正和資源環境,只要GDP掛帥,把發展歪曲為單純賺錢,腐蝕人們的靈魂,食品安全和礦難事故頻繁發生,導致嚴重社會不公和社會問題,形成人們稱呼的「新三座大山」,階層、城鄉和地區差別急劇擴大,大量的工農淪入社會底層。
正如13大報告所說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觀同資產階級自由化改革開放觀的斗爭一直都在進行。堅持以資產階級自由化歪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一些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家和媒體人,一個突出而迷人的手法,是歪曲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說他講改革不要問姓社姓資。雖然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實際批判了這股思潮,但有些人直到現在還憑其壟斷的話語權堅持這樣說,並且有些霸氣地把反對自由化、主張改革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人打成是反對改革。
認識來源於實踐,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反復逐漸接近真理。中國有句俗話,三十而立。從認識規律講,大概二、三十年,是人們通過實踐認識真理的一個循環。我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歷史上發生的兩次嚴重曲折都是經歷二十多年。我國改革開放這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已經30年了,這30年也大致與西方新自由主義由極盛到徹底暴露其弊端,釀成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歷程同步。帶領美國度過歷史上最長經濟增長期,堅信自由市場經濟、反對政府幹預市場運作,被認為是絕對可靠的「大師」,一言九鼎,掌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8年的格林斯潘,在美國眾議院追溯金融海嘯源頭的聽證會作證時,承認其世界觀不正確、任職時的理念不對,說他曾錯誤地認為無拘無束的自由市場是優秀經濟的根基。資產階級國家的官員和學者也能檢討其錯誤。我國的改革開放,由於改革過去過分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正確地選擇市場經濟體制,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共同發展,因而取得了輝煌成就,為今年抵禦自然災害和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奠定了物質基礎;這也包含了學者和媒體人的貢獻。但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受到了阻撓和干擾。除了「左」的僵化思想和權力腐敗以外,正如上面所說,以新自由主義為主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歪曲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方向造成的後果也很嚴重。
新自由主義的錯誤和危害,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例如亞洲(如泰國)、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國家早有充分暴露,最典型的是前蘇聯推行世界銀行的新自由主義葯方,全盤私有化,導致的亡黨亡國、聯盟解體,經濟大倒退、人民生活非常困難、人民收入水平大下降和國力大降低,至今恢復緩慢。
1.2 自由主義的分歧
在以上述及的架構下,自由主義者間開始產生許多深切甚至激烈的爭議和沖突。在這些爭議中,許多流派開始從古典自由主義里分歧出來。在許多爭論中,各方以不同的用詞來敘述同一種概念、或者以相同的用詞來敘述不同的概念。
一些自由主義者大都同意的原則為:
社會自由主義也被稱為改良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注意勿與中文同譯名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混淆。在19世紀晚期於許多發達國家浮現,受到傑里米·邊沁和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的功利主義影響。一些自由主義者接受了一部分、或全部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剝削理論以及對於「利益動機」的批評,並認為政府應該利用其權力以改善這些問題。依據約翰·杜威和莫迪默·阿德勒(Mortimer Adler)對這種形式的自由主義的解釋,由於個人是社會的基礎,因此所有個人都應該擁有實現目標所需的基本要件,例如教育、經濟機會、遇到無法解決的災害時的保護。對社會自由主義而言,這些要件也被認為是權利的一部分。這些被稱為積極自由的要件,由於必定需要由其他人生產提供,而與古典的消極自由產生差異—消極自由只要求人與人之間不互相侵犯。社會自由主義者認為,確保這些積極自由是保障自由權的必要過程。學校、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美術館必須由稅賦加以支撐,社會自由主義也支持對經濟間的競爭進行一些限制,例如反托辣斯法和最低工資限制,他們也主張政府應該提供基礎的社會福利,並徵收稅賦以支撐這些福利制度,以此來發揮人們的最佳天賦,並能避免革命的產生。
政治自由主義主張個人為社會和法律的基礎,社會和制度的存在便是為了推進個人的目標,而不會偏袒擁有較高社會地位者。大憲章便是一份宣告了個人權利的地位甚至高於君主特權的政治文件。在政治上自由主義強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間的社會契約,在契約下公民制定法律並同意加以遵守。這是根基於相信個人會採取對他們自身最有利的行動上。政治自由主義給予所有成人公民選舉權,無論性別、種族獲經濟狀況。政治自由主義強調法治並支持自由民主制。
文化自由主義注重個人在道德觀和生活方式上的權利,包括如性自由、信仰自由、認知自由等議題,並保護個人免受政府侵犯其私人生活。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在他的論文中對文化自由主義巧妙的寫道「只有在自我保護的目的下,個人或群體才能對其他人類的自由行為做出干涉。只有在阻止一個人傷害其他人的目的下,才能正當的阻止其他文明社會成員的自由意圖。而那個人自己的利益,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都不是構成此原則的充分理由」。文化自由主義通常反對政府限制文學、藝術、學術、賭博、性、賣淫、合法婚姻年齡、墮胎、生育控制、酒、大麻及其他毒品。大多數自由主義者反對政府幹涉這些領域。荷蘭在這方面可以被視為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家。
不過,在自由主義里也出現了一些有明顯差異的主張:
經濟自由主義是一種支持個人財產和契約自由權利的意識形態。這種自由主義的標語是「自由企業」。支持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意味著移除法律上的障礙,如貿易的障礙以及政府施加的壟斷和補貼特權。經濟自由主義希望政府對經濟的管制越少越好、或者乾脆沒有管制,一些經濟自由主義者會接受政府限制壟斷和寡佔,不過當中也有一些人認為壟斷和寡佔正是由政府幹預所造成的。經濟自由主義者主張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應該由個人自由的選擇,也就是市場的力量。一些人則同意政府可以在一些領域扮演壟斷的角色,如維持治安和法庭的服務。經濟自由主義接受由於不平等談判地位的交易而引起的經濟不均等是自然競爭下的結果—只要當中沒有牽涉到強迫的運用。這種形式的自由主義尤其受到19世紀英國自由主義的影響。小政府主義和無政府資本主義都是經濟自由主義的形式。(參見自由貿易、自由化)
在經濟自由和社會平等間的爭論就如同自由本身長期來的爭論一樣歷史悠久。普魯塔克在有關古希臘立法者梭倫的著作里寫道「梭倫有著免除他人負債的特權;這是他用以確認公民自由的工具;以法律給予所有人同樣的權利是沒有用的,假如窮人必須犧牲這些權利來換取債務的免除,那麼,他們無論是在司法的法庭上、國家的政務人員上、公眾事務的討論上,只不過是到處對著富人請求和點頭罷了。」
1.3 影響的比較
早期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將自由主義作為與法國大革命前的舊政治制度、封建制度、重商主義以及天主赫伯特·斯賓塞教會的對照面。後來,更多激進的哲學家將他們的思想連結了法國大革命和19世紀的路線,自由主義定義自身為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對照面,不過現代的歐洲自由主義政黨也時常與社會民主政黨結盟。在20世紀自由主義定義自身為極權主義和集產主義的反面。一些自由主義者還反對注重中立和自由貿易的古典正義戰爭理論(just war theory),偏向於多國間的干涉主義和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概念。
自由主義主張限制政府的權力。最極端的反中央集權自由主義者如赫伯特·斯賓塞、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和古斯塔夫·德·莫利納里,有時候被認為是無政府主義或是自由意志主義的形式。大多數的自由主義者主張,為了保護個人的權利,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最近自由主義則開始與那些追求由信仰價值穩定社會的人產生沖突:如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便全盤排斥自由主義。
[編輯本段]2自由主義思想的發展
2.1 自由主義思想的起源
約翰·洛克強調「自由」為人類之必要權利的政治在歷史上不斷重復。如以上所述及的古羅馬庶民和貴族間的沖突、以及義大利城市與教廷國間的斗爭。在整個15世紀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的共和政體組成了選舉制度、法規和對自由企業的追求,直到於16世紀被其他外部勢力支配為止。荷蘭人抵抗(西班牙)天主教的鎮壓也經常發生—盡管他們也拒絕給予天主教徒自由。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自由主義最早可以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對於國教權威的對抗。以及英國光榮革命中的輝格黨人聲稱人們擁有選擇君王的權力,可以視為宣揚人民主權的先驅。不過,一般到了啟蒙時代這些運動才開始被認定為真的「自由主義」,特別是英國的輝格黨人、法國的哲學家、以及邁向自治的北美洲殖民地。這些運動反對君主專制、重商主義以及其他各種宗教的正統和政教勢力。他們也是第一個將個人權利的觀念以法規加以闡述,以及同樣重要的以選舉的議會制來達成自治。
而自由主義開始產生明確的定義,是在提出了自由的個人能夠組成穩定社會的根基的概念後。這個概約翰·洛克念首先在約翰·洛克的作品裡提出,在他的《政府契約論》(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 )中他提出了2個基本的自由概念:經濟自由,意味著擁有和運用財產的權利,以及知識上的自由,包括道德觀的自由。不過,他並沒有將他在信仰自由上的觀點延伸至天主教徒。洛克助長了早期自然權利的觀念,將其定義為「生命、自由和財產」。他的自然權利觀念成為現代人權觀念的先驅。不過對於洛克而言,他認為財產權比參與政府和公眾決策的權利更為重要:他並沒有替民主背書,因為他擔心給予人民權力將會破壞財產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孟德斯鳩在歐洲大陸,以法律限制君王權力的原則最早由孟德斯鳩所闡述,他在《論法的精神》一書里主張「更好的說法是,與自然狀態最一致的政府,便是與人民的性情和性格最為吻合,在人民支持下建立的政府」而不僅是以統治的力量來作為政府的狀態。跟隨著孟德斯鳩的想法,政治經濟學家如扎伊爾·讓·巴蒂斯特(Jean-Baptiste Say)和德斯蒂·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熱烈的闡述市場的「和諧狀態」,或許也是因此而產生了自由放任一詞。這也牽涉到了重農主義以及盧梭的政治經濟學。
接下來法國的啟蒙運動也出現了兩名對自由主義思潮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伏爾泰主張法國應該採納君主立憲制,並廢止第二階級(Second Estate),以及主張人類擁有自然權利的盧梭。兩人都以不同的形式,主張社會有可能抑制一個人的自然權利,但卻不能抹滅他的自然狀態。伏爾泰的觀念較偏向智慧上的,而盧梭的觀念則與本質的自然權利有關,或許類似於狄德羅的觀念。
安德斯·屈德紐斯也主張一種在自由主義思潮的歷史上不斷出現的觀念,那就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間的社會契約。他將此立基於個人的自然狀態上,並聲稱每個人都知道要如何採取對他們最有利的行動。他聲稱每個人生下來都是自由的,但教育將能充分的將他限制在那個社會的規范里,這個說法震搖了當時的君主社會。他宣稱國民有著根本意志(organic will)的民意,主張應該讓人民自決,這也違反了當時的政治傳統。他的觀念成為了法國大革命中國民大會宣言的重要成分,也影響了美國的思想家如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傑弗遜。他的觀點認為國家的統一是經由人們同意的協定行為產生的,或者是經由「國民的意志」產生的。這樣的統一行為能讓國家在不受既有社會秩序(如貴族政治)的捆綁下存在。
替自由主義思潮貢獻了相當大一部分作品的主要思想家團體是那些和蘇格蘭啟蒙運動有關的人物,包括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以及德國的啟蒙運動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
亞當·斯密和大衛·休謨所貢獻的類別和數量都相當多,但最重要的是他於《人性論》(1739-人性論1740)一書里所主張的,人類行為的根本慣例將會戰勝那些試圖限制和管制他們的事物。當中的一個例子便是他對重商主義的輕蔑,以及輕蔑累積黃金和銀塊的行為。他主張價格與貨幣的數量有關,而累積黃金和紙幣的行為只會導致通貨膨脹產生。
雖然亞當·斯密是最知名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家,他並非第一個提出類似概念的人。更早的法國重農主義便已提出有系統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以及市場能夠自我組織的狀態。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50年的著作中支持美國產業的自由。1718年至1772年在瑞典-芬蘭的自由和議會政府則產生了芬蘭的國會議員安德斯·屈德紐斯(Anders Chydenius),他是最早提出自由貿易和產業不受管制的概念的人之一。他的概念對北歐國家特別有著長期的影響,但稍後也於別的地區產生巨大的影響。
蘇格蘭人亞當·斯密在他的學說中,闡述了個人能夠建立同時有著經濟和道德價值的生命,無須政府進行指引。而一個國家的公民若能擁有自由採取行動的權利,則那個國家將會變的更為強大。他主張終結封建制度、以及由國家壟斷獨占的重商主義管制,提倡「自由放任」的政府。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一書中,他發展了一套以動機為主的理論,試圖調解人類私利和無管制的社會秩序。在《國富論》一書中,他主張市場在一些狀況下,將能自然的調節自身的問題,並且能產生比當時飽受管制的市場更為有效的狀態。他分配給政府的角色是一些無法交由利益動機託管的工作,例如能使個人免受暴力和詐騙行為終止競爭、貿易和生產的保護。他對於稅賦的觀點是,政府只能徵收不會傷害到經濟的稅賦數量,而「每個人繳納給國家的稅賦比率,應該取決於他在國家的保護下所賺取的收入多寡而定。」他同意大衛·休謨的看法,「資本」才是國家的財富來源—而不是黃金。
康德則受到大衛·休謨的實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強烈影響,他對自由主義思潮最大的貢獻是在倫理學的領域上,他提出了絕對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概念。康德主張理性和道德的接收系統是低於自然法則的,也因此,試圖遏止自然法則必定會導致失敗。他的理想主義發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宣稱在認知系統的根基上還有著更重要的真相存在著。

D. 什麼是自由主義

所謂自由主義: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首先:自由主義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主張,我在面對社會與他人之時,擁有一個私人領域,這個私人領域無論我們如何去界定它的大小,它必然存在並且神聖不可侵犯,任何對這個私人領域的侵犯都將導致自由的喪失。用西方的一句諺語說:國王的權力止於我的茅舍的門前。如果一個人持有這種生活態度,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個自由主義者。如果一個國家承認這種私人領域的存在,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國家是個自由的國家,反之則不是!

其次,自由主義是一種政治道路。這種政治道路主張,我們必須以承認人性之惡為基礎來構建我們的政治制度。由於人性的復雜性,我們無法實現只讓道德高尚者掌握權力,我們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通過制度的設計,來防範任何人掌握壓倒性的權力。也就是說,自由主義者認為,任何一種力量掌握壓倒性權力都是危險的,即使這種力量是社會的大多數。最好的政治制度應該是使社會的各種力量保持平衡的一種制度!

最後,自由主義還是一種經濟學觀念。這種觀念認為,在經濟體系中,政府的作用只應該是保證起點的公正和程序的公正,其他的一切應該交給「自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去管理。我們需要的是最小政府,政府在經濟管理中的過多干預,只會造成經濟災難,同時會使政府漸漸膨脹成為吞噬個人自由的怪獸!

E. 自由主義真的不談論道德嗎

當然要談道德,否則這樣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F. 簡述自由主義的道德權利

自由主義為堅持個人主義而削弱了人們的共同體歸屬感;為堅持權利優先立場而淡化了人們對美德的追求;為堅持國家的道德中立性而抑制國家在道德中的教化作用。一味堅持前一方面的價值有可能導致道德平庸、甚至道德滑落的社會狀況,這不是自由主義的初衷。自由主義面臨道德兩難困境。
面對保守主義和共同體主義者的批評,美國的自由主義者開始反思自由主義與道德的關系,許多人呼籲重視傳統價值和美德教育。但是,自由主義並沒有擺脫道德兩難困境。自由主義的內核是防止對個人權利的侵犯,若是抬高以致優先考慮善道德,就有可能侵犯個人權利,走向道德強加以致思想專制。這是一個無解的處境,不可能克服。所能做的是保持一個必要的張力,防止固執於一端,在自由的對話討論中解決此一困境。

G. 道德的自由法則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應受到保護,也就是說不能刻意欺壓別人,也不能回讓別人故意欺壓自答己。
這條法則是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檢驗一切道德規范的標准,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隸道德。換句話說,只要是與他人無關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邪惡的、可恥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輿論譴責。

H. 什麼是自由主義,分散主義,好人主義,個人主義

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專制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的,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權利參與政治。
分散主義指指損害集中統一領導的錯誤傾向。主要表現是違反民主集中制,特別是違反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原則,對於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指示和決定,採取各行其是、各自為政的態度,合意的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甚至進行抵制。這是一種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行為。
所謂「好人主義」,顧名思義就是誰也不招、誰也不惹的處世哲學,雖說聽起來彷彿是與世無爭的 好人主義 生活、本本分分的做人,但實質上並不是這樣。好人主義是對錯誤思想和行為的容忍,它麻痹人的真假、善惡、美醜之心,目的是討好賣乖,說到底是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在作怪。好人主義不好,一害黨、二害同志、三害本人,其實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歹人主義。 好人主義的本質是討好、得好。好人主義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是背道而馳的。
個人主義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認為個人利益應是決定行為的最主要因素,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人權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獨立的美德」、「個人獨立」。個人主義反抗權威以及所有試圖控制個人的行動—尤其是那些由國家或社會施加的強迫力量上。因此個人主義直接反抗將個人地位置於社會或共同體之下的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經常被人與利己主義相混淆,但事實上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是不相同的,而個人主義也是古典自由主義的構成要素。

I. 請問什麼是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者又是怎樣的一群人

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廣泛的,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少數人的權利。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權利擔任政務。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世襲制和國教制度。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為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財產的權利。在許多國家,「現代」的自由主義者從原本的古典自由主義里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稅賦以提供人們最小數量的物質福利。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

自由主義者首先是個人主義者,少數極端的還可能是自我中心主義者,但他們並不完全排斥所謂的集體利益或公共利益,只是不能容忍「集體」、「公益」這些聽起來很高尚的詞彙成為扼殺個人權利的理由或專制統治的借口,而他們的擔心恰恰會成為殘酷的現實。

自由主義者先認定自己是一個普遍意義上的人,然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國籍,而不是相反。因此,當國家權力能充分保障人民的權利時,自由主義者也會是一個民族主義者。相反的情況下,自由主義者與所謂的愛國者拉開了距離,有時還要擔上賣國的罵名。其實,在專制主義國家,包括自由主義者在內的所有人都一無所有,國家只是一個不屬於他們的抽象概念,他們怎麼可以出賣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毫不誇張地說,自由主義者才是真正的愛國者,他們愛的是整個民族而不是獨裁政府。

說到底,自由主義是關於政府和人民之間關系的一種政治哲學。自由主義者相信人民是國家的真正主人,當國家權力嚴重危害到人民的權利時,自由主義者寧願選擇無政府狀態,因為專制暴政的強大和殘忍使人民失去了任何伸張正義的手段。

自由主義者極其重視個人的私有財產權,這往往導致人們的誤解,認為他們罔顧窮人的利益並缺乏同情心。事實上,自由主義者不僅不富有,還可能很窮,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念,是因為他們堅信,財產權是其它一切權利的基礎。

自由主義者常把「民主」掛在嘴邊,可他們在訴說民主時,並不完全指全國范圍的普選,更多的是指憲政、法治,核心仍然是個人的自由權利。指責自由主義者多少帶有一些精英意識應該沒什麼大錯,自由主義者可以在一個無民主而有自由的社會里(比如過去的香港)愉快地生活.

自由主義者崇尚法治(rule of law)而反對德治,這並不表明他們不重視道德的作用或道德敗壞。任何社會的正常運轉,必得有各種規范。之所以要區分作為強制性規范的法律和非強制性規范的道德,就是要劃定公域和私域的界限。一旦以倫理代替法律,不僅使道德失去了本來應有的作用,也為國家權力滲入公民的私人領域提供了借口。

自由主義者能夠容忍和接受不同的甚至與自己信仰截然相反的意見,這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起碼的素養,也是自由主義理念的基本要求,盡管自由主義者在內心深處認為,他們所信仰的價值具有普世性。自由主義者無法迴避這樣的的兩難困境,相反,在這一點上,共產主義者和法西斯主義者倒來得單純。

自由主義者不怕甚至喜歡競爭,因為他們自認為是強者。雖然經驗表明他們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他們能夠坦然面對競爭失敗的結果,前提要求競爭必須是Fair Play.自由主義者不甘心接受一個優汰劣勝 (注意:不是優勝劣汰)的局面,更憎恨造成這一局面的制度。

自由主義者是善良的,他們不會有傷害別人的念頭。他們這樣要求自己,相應地也希望別人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他們,而自由主義者的悲劇在於:在一個史官文化盛行的國度,自由主義者出於良知對專制主義毫不妥協的批判精神,使得他們領受的指責謾罵多於對他們的理解。

自由主義者是誠實的,不善於掩飾,更不會說謊,他們在表達真實想法的同時,也把自己的錯誤暴露在對手面前,攻擊他們的人很容易找到批判的靶子.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自由主義者大多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形成的。之所以有人覺得後天的教育或自身的經歷使自己轉變為一個自由主義者,其實是因為他們身體里早已孕育了渴望自由的基因並流淌著追求自由的血液。

J. 自由主義和道家思想有什麼相同點

談一談自由主義和道家思想有什麼相同點。
既知:主張天道自然,我們就更應該知道,法天道,而更進一步道家主張道法自然!
道法即是道的法則講。
我們要知道剛出土的《黃帝四經》:開經就是「道生法」。
那麼,自然是什麼?
有些人說是無為,有是說是順其自然,有些說是自然主義的規律,有些說是愚民倒退,等等。
有些是求索大道,有些是道聽途說,有些是心懷鬼胎,製造矛盾。
一者道家全然不可能是片面的、機械的、刻板的,靜止,不動的。
而是「生」
生生不息的「生氣」,生龍活虎的「生」,生機勃勃的「生」活生生的「生」。
決不是一些人說的死水一潭,缺乏生氣,洽洽是生氣、生機的開創和實踐者。
那麼,自然是什麼?
當我們理解了、老、庄、文、管、列道家諸子,你會知道:
自然者何?
不是自由主義又是什麼呢?

熱點內容
民法典手繪 發布:2025-01-24 11:42:27 瀏覽:620
烏蘇法院拍 發布:2025-01-24 11:22:13 瀏覽:185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24 11:02:50 瀏覽:170
房屋銷售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4 10:00:06 瀏覽:139
中級會計2013經濟法考試題 發布:2025-01-24 09:59:23 瀏覽: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現在 發布:2025-01-24 09:54:12 瀏覽:685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