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道德觀
❶ 人類的道德是怎麼起源和發展的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
「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1)人類道德觀擴展閱讀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❷ 對於人類來說道德觀念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1、有助於人們的幸福生活
從道德修養的產生來看,道德修養是人類幸福的必要條件。道德規范的存在與人們的追求幸福的活動有直接關系,可以說道德的存在本身就是以人們在追求幸福的活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沖突為前提,如果人們所追求幸福的活動本身之間不存在任何沖突,彼此天然地相安無事,那麼,道德的存在就是無意義的。
對於一個社會成員來說,道德規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追求幸福的活動的環境的構成部分。社會成員總是在一定的道德規范等制約因素之中從事自己追求幸福的活動,他如果要追求不合於道德、不合於法律的幸福,往往就會受到社會的譴責與阻撓,這對於他自己來說就已經是一種痛苦了,因此他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所以,道德教育有助於人們的幸福生活的實現。
2、有助於大學生的素養發展
對於接受道德教育的人來說,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基礎,成長為有用的人,還可以幫助人正確認識「德」和「才」的辯證關系,深刻理解兩者的關系,避免走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從各方面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
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
進行道德教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3、有助於個人的發展
道德反映社會發展的的客觀必然性,就能引導和激發人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調節社會整體和個人的關系,使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逐漸完善和諧,是人們的行為逐步從「實然」向「淡然」轉化。
道德往往藉助於道德觀念、道德准則、道德理想等形式,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認識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認識自己對家庭、他人、社會的義務和責任,使人們的道德實踐建立在明辨善惡的認識基礎上,從而正確選擇自己的道德行為,積極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所以,道德教育有助於個人的發展。
最後,道德教育對人生的意義重大,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並形成自己關於責任和義務的觀念,確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覺的揚善抑惡、明辨榮辱、選擇高尚、棄絕卑下,保持社會和個人的健康發展。
❸ 為什麼說人類道德觀念的產生來源於人類自私的本性
舉個栗子吧
比方說你是一個頭腦發達四肢簡單的天才
你可以利用健全的法律為自己謀取暴利並使之不被強盜奪取
那麼法律是不是對你而言很有利的武器?
我之所以用法律來映射 是因為法律在大多數人潛在觀念里是一個相對無情而且存在漏洞
並不十分可靠的存在
但事實上 法律是基於 甚至是遵從一定的公認道德誕生的
我們的道德是可以保護我們自身的某些「合理利益」不被侵犯的
但對這個世界來說 根本不存在人類的「合理性」
這個世界的合理性就是 適者生存 不作死就不會死
根本沒有明確的規定
就像拳擊總要分重量級 你真以為體型對拳擊不會有影響那就太天真了
但同理 一些非自由搏鬥 總有一些規定不能使用禁招
但事實上 對於真正強大的夕舞之人來講 禁招不是一種有力的保護 反而是一種限制
四兩撥千斤的前提就是用技能來彌補體能屬性上的不足
人類所追求的公平 實際上是一種符合特定人群或者說種群利益的偽正義
在這世界上 平等因先天的個體差異而不可能存在
所以要用公平的謊言來掩飾這種令人不安的現實
❹ 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是什麼,怎麼理解
三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但最為重要的是道德觀,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高,而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觀的也是不會得到社會歡迎的。價值觀影響著人生觀和道德觀,屬於更根本的東西。人生觀(life,outlook of): 關於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在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人生觀:①享樂主義人生觀。它從人的生物本能出發,將人的生活歸結為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提出追求感官快樂,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厭世主義人生觀。宗教的厭世主義認為,人生是苦難的深淵,充滿各種煩惱與痛苦,唯有脫俗滅欲,才能真正解脫。③禁慾主義人生觀。它將人的慾望特別是肉體的慾望看作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滅絕人慾,實行苦行主義。④幸福主義人生觀。一種觀點是強調個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另一種觀點是在強調個人幸福的同時,也強調他人幸福和社會公共幸福,認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所在。⑤樂觀主義人生觀。它認為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於追求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在於追求真理,對人生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⑥共產主義人生觀。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把人的生命活動歷程看作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把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貢獻給共產主義事業。 什麼是人生觀? 答: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包括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主要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問題。人生觀的基本內容包括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友誼觀、道德觀、審美觀、公私觀、戀愛觀等等。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和文化素養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我們必須提倡和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用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戰勝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什麼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像這種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就是價值觀體系。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 價值觀的特點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但是,隨著人們的經濟地位的改變,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這種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說價值觀也處於發展變化之中。 價值觀取決於人生觀和世界觀 價值觀取決於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其所處的經濟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當然,報刊、電視和廣播等宣傳的觀點以及父母、老師、朋友和公眾名人的觀點與行為,對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有不可忽視的 價值觀的影響效應 價值觀不僅影響個人的行為,還影響著群體行為和整個組織行為。在同一客觀條件下,對於同一個事物,由於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在同一個單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錢報酬,也有人重視地位權力,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同。同一個規章制度,如果兩個人的價值觀相反,那麼就會採取完全相反的行為,將對組織目標的實現起著完全不同的作用。 價值觀的類型 1、理性價值觀 它是以知識和真理為中心的價值觀。具有理性價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於一切。 2、美的價值觀 它是以外形協調和勻稱為中心的價值觀,他們把美和協調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3、政治性價值觀 它是以權力地位為中心的價值觀,這一類型的人把權力和地位看的最有價值。 4、社會性價值觀 它是以群體和他人為中心的價值觀,把為群體、他人服務認為是最有價值的。 5、經濟性價值觀 它以有效和實惠為中心的價值觀。認為世界上的一切,實惠的就是最有價值的。 6、宗教性價值觀,它以信仰為中心的價值觀。認為信仰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世界觀也稱宇宙觀,是人門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是人人都有的,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為了自己的需要,每時每刻都同周圍的事物打交道,力求認識並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它們。開始時,接觸到的只是個別事物和現象,形成對各種具體事物和現象的看法。隨著人們在實踐中接觸的事物日益增多、眼界日益擴大,就由認識個別事物和現象深入到認識事物一般的或共同的本質,逐漸形成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根本的觀點,即世界觀或宇宙觀。世界觀形成以後,對人們的言行起著指導作用。不過,這些世界觀一般是樸素的、零散的、不系統的,缺乏理論論證和嚴密的邏輯。
❺ 道德的本質是什麼起源於什麼作用是什麼
本質: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
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作用: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5)人類道德觀擴展閱讀: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❻ 人的道德觀思想要怎樣貫徹
1.正確把握榮辱觀:榮辱是人們自我評價時產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體驗,是社會對人們思想行為褒獎或貶斥的評價。胡錦濤提出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借鑒和弘揚了民族道德與世界道德的優良傳統,把褒與貶、倡導與抵制有機結合在一起,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褒獎性與貶斥性的統一。
「八榮」提出的是正面的要求,「八恥」提出的是反向的限定。「八榮八恥」把褒獎性與貶斥性、倡導與抵制統一起來,為我們確定了分清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和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的標准,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定了正確的榮辱導向。
2.建立健全教育機制:建立健全教育機制,引導公務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有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有什麼樣的榮辱觀。
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從本質上來講,就是要樹立和實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於公務員來說,還必須樹立和實踐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這「三觀」實際上也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
3.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完善公務員評價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考核評價公務員的標准,特別是為組織部門更加准確、全面地衡量公務員「德」的表現提供了重要依據。
把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落到實處,應進一步改進公務員考核工作,完善公務員評價體系,把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公務員的重要內容,貫穿於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實績分析、個別談話和綜合評價等各個環節。
4.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既要依靠公務員的自覺,又離不開必要的監督。公務員是否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因此,應把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情況作為公務員述職述廉的一項重要內容,讓群眾了解公務員的表現,讓公務員接受群眾的監督。
堅持關口前移,建立預警機制,及時分析研究公務員在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制訂防範措施,提高監督的有效性。
5.建立健全用人機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古往今來,國以人興,政以才治。選人用人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進一步改進公務員考察工作,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和選人用人標准,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建立健全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重在認真貫徹落實德才兼備原則,堅持以道德品質、工作能力、業績貢獻、群眾公認為標准,堅持用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用人標准。
道德作為調節公民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規范,具有行為准則的功能。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從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明確了當代中國社會最基本的行為准則,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實踐性,是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的統一。
❼ 人類的高尚道德是什麼
在以承認人的自利性為前提的市場經濟制度中,能否建立起一個道德高尚的社會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不少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接近於做到這一點,表現為人民群眾負有責任感、遵守公共秩序、關心社會公益、熱心環境保護、守時守信、尊重別人的權利、敢於對社會丑惡現象進行揭露等。在依靠每個人追逐私利而組織起來的市場經濟制度中之所以能建立高尚的道德,關鍵的一點是每個社會成員在追逐自利的過程中不得影響其他成員的自利權利。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利成為社會中每個成員的普遍權利,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的特權被人人都享有的人權所代替,這樣每個人都可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做對自己有利的事。這一點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觀與傳統道德觀的根本區別。傳統的道德觀是以約束個人的自利為特徵的,自古以來的道德教育就告誡人們不要自利,要為公,犧牲自己的利益而不管是否有利於他人或社會,成為道德的同義語。正因為市場經濟的道德有上述特徵。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在追求自利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好處。 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無私慾,都能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但這里卻包含著一個基本的矛盾:如果人人都沒有了私慾,還有什麼可追求的呢?因為私慾的膨脹造成了社會的不安定,最終加害於每個社會成員,使他們最初追求的慾望不能滿足,因而慾望才得以限制。如果把慾望從根本上取消了,還有什麼目標可追求呢?因此精神滿足歸根結底離不開物質滿足。之所以為革命犧牲,是因為自己的犧牲能使別人得到物質滿足。如果一切的人都無求於物質滿足,精神滿足豈不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且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一個物質慾望不斷被更多更好地滿足的過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從動機來看當然是高尚的,但如果全社會絕大多數人都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其餘少數人正好可以肆無忌憚地膨脹私慾。所以損己利人的原則決不可用來做為制度設計的前提,只有當人與人處於不對稱地位時,這種道德原則才有必要,例如富人和窮人、強者和弱者,處於危急情況下和不處於這種情況下的人之間,這才能使社會福利有效增長、社會更協調地發展。因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不能成為普遍適用的制度原則。因此,傳統的道德在市場經濟時代應做重大的調整,反對追求物質慾望應調整為允許個人發財;將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對立調整為二者利益的基本一致,以三綱五常的等級制度應調整為社會上每個社會成員的平等權利等。
❽ 成年人的道德價值觀是什麼
道德價值觀是人類最偉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 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歷史的選擇。
❾ 人的道德觀,是怎麼來的
一是先天認知,二是後天賦予。
❿ 人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什麼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價值觀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歷史性與選擇性、主觀性的特點。
道德觀是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的統一體,集中表現為個人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的准則。人的道德觀都以個人利益在其行為中所佔的地位為核心。
(10)人類道德觀擴展閱讀: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人或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
個人道德觀正確與否及其水平的高低,必然會影響企業營銷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標准及營銷策略道德水準的高低。
道德作為調節公民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規范,具有行為准則的功能。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從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明確了當代中國社會最基本的行為准則,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實踐性。
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的作用,人們行為的動機受價值觀的支配和制約,價值觀對動機模式有重要影響,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相同,動機的目的方向受價值觀的支配,只有那些經過價值判斷被認為是可取的,才能轉換為行為的動機,並以此為目標引導人們的行為。
價值觀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結果的評價和看法,因而,它從某個方面反映了人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反映了人的主觀認知世界。